CN219188555U - 一种重型卡车支承座的铸造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重型卡车支承座的铸造模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188555U CN219188555U CN202221009687.1U CN202221009687U CN219188555U CN 219188555 U CN219188555 U CN 219188555U CN 202221009687 U CN202221009687 U CN 202221009687U CN 219188555 U CN219188555 U CN 21918855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sting
- die
- flow guide
- die cavity
- riser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10/00—Technologies related to metal processing
- Y02P10/20—Recycling
Landscapes
- Casting Devices For Mold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重型卡车支承座的铸造模具,包括包括上模具和下模具,上模具和下模具合模后形成的模腔与车支承座外轮廓相匹配,底平面置于模腔的顶端,内浇注机构包括导流纵管、导流横管及直浇道,导流横管沿x轴与直浇道相连通,导流纵管的两端分别沿y轴方向与导流横管及模腔的下部侧面连通,包括第二冒口,每个与支承平板对应的位置有两个第二冒口,第二冒口分别设置在与支承平板沿y轴对应的位置两端,分开设置的第二冒口,使铸件的补疏能力提高,从而使整个铸件致密性更好,提高了铸件的机械强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铸造模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重型卡车支承座的铸造模具。
背景技术
载货的重型卡车,其重型卡车头牵引的拖卡一般重量较大,对设置于重型卡车头与拖卡之间的车支承座的机械强度要求较高,车支承座一般采用铸钢铸造,参见图1至图4,车支承座100,通过铸造模具200铸造而成,车支承座100包括底平面101、中部凸起轴承座102、对称分置两端的支承平板103及斜加强筋104,所述斜加强筋104两端分别连接中部凸起轴承座102及支承平板103。
现有技术中,车支承座的铸造模具其采用侧向开孔进水的方式,由于车支承座的尺寸较大,即整个模具的尺寸较大,侧向进水口水流在模具,当钢水流至远端的支承平板103时,如图4所示,一出二的模具,冒口5一般采用在支承平板103中部设置单个扁形体的形式,其铸件的补疏能力较弱,影响铸件的强度。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重型卡车支承座的铸造模具,旨在解决车支承座的铸造模具在距离进水口较远的支承平板处补疏能力弱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重型卡车支承座的铸造模具,用于浇注车支承座,车支承座包括底平面、中部凸起轴承座、对称分置两端的支承平板及斜加强筋,斜加强筋两端分别连接中部凸起轴承座及支承平板,包括上模具和下模具,上模具和下模具合模后形成模腔,模腔与车支承座外轮廓相匹配,底平面置于模腔的顶端,下模具上设置有与模腔相连通的内浇注机构;内浇注机构包括导流纵管、导流横管及直浇道,直浇道上设置有供钢水进入的浇口杯,导流横管沿x轴与直浇道相连通,导流纵管的两端分别沿y轴方向与导流横管及模腔下部的侧面连通,在每条导流纵管的中部均设置一个第一冒口;还包括第二冒口,每个与支承平板对应的位置有两个第二冒口,第二冒口分别设置在与支承平板沿y轴对应的位置两端。
有益效果: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在支承平板对应的位置有两个第二冒口,第二冒口分别设置在与支承平板沿y轴对应的位置两端,使得远离浇口杯的支承平板处的铸件补疏能力提高,从而使整个铸件致密性更好,提高了铸件的机械强度。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该模腔有两个,对称分置于内浇注机构两旁。本改进提高了生产效率,达到每次铸造一出二。
附图说明
图1为车支承座的立体图;
图2为车支承座的主视图;
图3为车支承座的仰视图;
图4为现有技术中车支承座与内浇注机构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重型卡车支承座的铸造模具的开模状态俯视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重型卡车支承座的铸造模具的开模状态立体示意图;
图7为车支承座与内浇注机构的正视角的立体图;
图8为车支承座与内浇注机构的俯视示意图;
图9为车支承座与内浇注机构的左视示意图;
图10为车支承座与内浇注机构的仰视角的立体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重型卡车支承座的铸造模具的合模状态左视示意图。
其中:100、支承座;101、底平面;102、中部凸起轴承座;103、支承平板;104、斜加强筋;300、上模具;400、下模具;1000、模腔;500、内浇注机构;6、导流纵管;7、导流横管;8、直浇道;9、第一冒口;81、浇口杯;5、第二冒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用具体实施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阐述。
实施例
参见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重型卡车支承座的铸造模具,用于浇注车支承座100,车支承座100包括底平面101、中部凸起轴承座102、对称分置两端的支承平板103及斜加强筋104,斜加强筋104两端分别连接中部凸起轴承座102及支承平板103。
参见图1及图5,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重型卡车支承座的铸造模具,包括上模具300和下模具400,上模具300和下模具400合模后形成模腔1000,模腔1000与车支承座100外轮廓相匹配。
参见图2、图6及图11,底平面101置于模腔1000的顶端,下模具400上设置有与模腔1000相连通的内浇注机构500。模腔1000有两个,对称分置于内浇注机构500两旁
参见图7至图10,内浇注机构500包括导流纵管6、导流横管7及直浇道8,直浇道8上设置有供钢水进入的浇口杯81,导流横管7沿x轴与直浇道8相连通,导流纵管6的两端分别沿y轴方向与导流横管7及模腔1000下部的侧面连通,在每条导流纵管6的中部均设置一个第一冒口9。
参见图2、图8及图9,还包括第二冒口5,每个与支承平板103对应的位置有两个第二冒口5,第二冒口5分别设置在与支承平板103沿y轴对应的位置两端。
本实施例采用一模两件,上下分型的制作工艺,将产品的底平面置于上型,将浇注模具主体设置在两个车支承座100的中间,通过导流横管7及导流纵管6,分散式引入钢水,钢水注入平稳,产品各区域的温差较小,达到均匀凝固的目的,另外,模腔的左右两侧设置第二冒口,中间位置设置浇注冒口,远离浇口杯的支承平板处的铸件补疏能力提高,从而使整个铸件致密性更好,消除产品各区域热节的缩孔、缩松缺陷,提高了铸件的机械强度。
Claims (2)
1.一种重型卡车支承座的铸造模具,用于浇注车支承座(100),所述车支承座(100)包括底平面(101)、中部凸起轴承座(102)、对称分置两端的支承平板(103)及斜加强筋(104),所述斜加强筋(104)两端分别连接中部凸起轴承座(102)及支承平板(103),包括上模具(300)和下模具(400),所述上模具(300)和下模具(400)合模后形成模腔(1000),所述模腔(1000)与所述车支承座(100)外轮廓相匹配,底平面(101)置于模腔(1000)的顶端,所述下模具(400)上设置有与所述模腔(1000)相连通的内浇注机构(500);所述内浇注机构(500)包括导流纵管(6)、导流横管(7)及直浇道(8),直浇道(8)上设置有供钢水进入的浇口杯(81),所述导流横管(7)沿x轴与直浇道(8)相连通,所述导流纵管(6)的两端分别沿y轴方向与导流横管(7)及模腔(1000)下部的侧面连通,在每条导流纵管(6)的中部均设置一个第一冒口(9);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第二冒口(5),每个与所述支承平板(103)对应的位置有两个第二冒口(5),所述第二冒口(5)分别设置在与所述支承平板(103)沿y轴对应的位置两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重型卡车支承座的铸造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腔(1000)有两个,对称分置于所述内浇注机构(500)两旁。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009687.1U CN219188555U (zh) | 2022-04-28 | 2022-04-28 | 一种重型卡车支承座的铸造模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009687.1U CN219188555U (zh) | 2022-04-28 | 2022-04-28 | 一种重型卡车支承座的铸造模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188555U true CN219188555U (zh) | 2023-06-16 |
Family
ID=867184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1009687.1U Active CN219188555U (zh) | 2022-04-28 | 2022-04-28 | 一种重型卡车支承座的铸造模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188555U (zh) |
-
2022
- 2022-04-28 CN CN202221009687.1U patent/CN21918855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846392B (zh) | 球墨铸铁转向节的铸造方法 | |
CN114799127B (zh) | 一种整体空心副车架的低压金属型铸造方法 | |
CN216705871U (zh) | 一种用垂直射压生产线生产挤塑机筒体螺纹套的制造模具 | |
CN111069569A (zh) | 低压充型重力补缩式铸造模具及其铸造方法 | |
CN219188555U (zh) | 一种重型卡车支承座的铸造模具 | |
CN107891124B (zh) | 一种设有多道拱桥横浇道的装载机缸头消失模及浇铸工艺 | |
CN117696867A (zh) | 一种一体式铝合金电机壳体的低压铸造模具及使用方法和工艺 | |
CN219561301U (zh) | 一种注塑机模板铸件的铸型结构 | |
CN109746398B (zh) | 一种用于弯管铸件的浇铸模具 | |
CN215966244U (zh) | 一种液压金属型模具的二次开模装置 | |
CN209830199U (zh) | 一种重载机车车钩钩体铸造模具 | |
CN205393471U (zh) | 一种全自动造型机 | |
CN211803763U (zh) | 低压充型重力补缩式铸造模具 | |
CN207359544U (zh) | 一种利用滑块进氮气成型的车辆扶手模具 | |
CN211191885U (zh) | 连接杆类铸件冒口结构及其铸造型板 | |
CN211248234U (zh) | 汽车用控制臂铸件的铸件型板 | |
CN220387821U (zh) | 一种货运列车侧架铸造浇道系统 | |
CN217617651U (zh) | 汽车铝合金压铸件重力铸造成型模的外置式冷却补缩机构 | |
CN217617607U (zh) | 一种d760车用推力杆支架砂型铸造模具 | |
CN221454302U (zh) | 一种u型汽车摆臂液态模锻模具 | |
CN216758113U (zh) | 一种复杂横梁浇铸系统 | |
CN218080282U (zh) | 一种双进水口垂直造型线浇注模具 | |
CN216966206U (zh) | 一种汽车离合器调整环的浇注补缩系统 | |
CN219683886U (zh) | 一种蠕墨铸铁制动盘的铸造工装 | |
CN218855560U (zh) | 一种弯头浇注模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