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87312U - 一种便于消除气流漩涡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便于消除气流漩涡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87312U
CN219187312U CN202223277314.5U CN202223277314U CN219187312U CN 219187312 U CN219187312 U CN 219187312U CN 202223277314 U CN202223277314 U CN 202223277314U CN 219187312 U CN219187312 U CN 2191873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dust
facilitating
air flow
ga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277314.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潘余国
李重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Wanzai Zhongke Energy Sav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Wanzai Zhongke Energy Sav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Wanzai Zhongke Energy Sav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Wanzai Zhongke Energy Sav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277314.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873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873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8731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20Air quality improvement or preservation, e.g. vehicle emission control or emission reduction by using catalytic converters
    • Y02A50/2351Atmospheric particulate matter [PM], e.g. carbon smoke microparticles, smog, aerosol particles, dust

Landscapes

  • Combined Means For Separation Of Solid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分离分级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便于消除气流漩涡装置,包括分离柱,所述分离柱的外表面分别设置有第一进气管和第二进气管,所述第一进气管和第二进气管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外表面开设有穿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粉尘混合气体进入分离柱的内部后启动电机使转轴带动螺旋板在分离柱的内部轻微转动,增大带尘气体与螺旋板的接触面积,提升粉尘与分离柱内壁的撞击速率,加速尘气分离,消除气流旋涡,使粉尘经撞击后通过离心力与其自身重力与气体进行分离,分离后的气体向上走经出气管排出,粉尘则通过出尘口下落流出,且通过第一进气管和第二进气管同时向分离柱的内部输送气流。

Description

一种便于消除气流漩涡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分离分级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便于消除气流漩涡装置。
背景技术
当物体快速运动的时候,前面的空气不能及时地绕到后面,使物体后边暂时出现了一个接近真空的区域,这个区域一出现,四周的空气争先恐后地跑来填补,这样便形成了涡旋,这种涡旋正是我们平常看到的旋风,它是空气在流动中造成的一种自然现象。
在现有技术中,中国专利公开号CN205926062U公开了一种分离矿用旋流器,包括进料口、溢流口、底流口及由柱体和锥体组成的外壳,柱体位于锥体顶部,进料口和溢流口连接在柱体上部,底流口连接在锥体底部,其中,还包括导流柱,导流柱装在外壳内腔中,并与外壳同轴,导流柱由锥形段和圆柱段组成,锥形段位于圆柱段顶部,并与圆柱段之间圆弧过渡。本实用新型中的锥形段、圆柱段以及第一螺旋片可在矿砂和水以一定压力切向进入旋流器内后,对其进行引流,从而有效消除旋涡现象,提高分离效果。
上述专利中具有很好的提高分离效果的效果,但是其在对混合物进行分离时,仅通过简单螺旋片混合物进行旋涡分离,可能会导致分离效率不佳,且对于混合物的再次过滤分离效果不佳,易导致分离物仍带有残留混合物的情况,因此需要对目前存在的问题作出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消除气流漩涡装置,具有,提高旋涡消除效率,提升气流分离效果,增加支撑机构稳定性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便于消除气流漩涡装置,包括分离柱,所述分离柱的外表面分别设置有第一进气管和第二进气管,所述第一进气管和第二进气管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外表面开设有穿孔,所述分离柱的顶部设置有顶盖,所述顶盖的顶部设置有密封板,所述密封板的顶部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一端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一端设置有旋流筒,所述旋流筒的外表面设置有螺旋板,所述分离柱的顶部设置有出气管,所述分离柱的底部设置有出尘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时将通气组件通过连接板分别与第一进气管和第二进气管进行连接,将带尘气体通入分离柱的内部,带有粉尘混合气体进入分离柱的内部后启动电机使转轴带动螺旋板在分离柱的内部轻微转动,增大带尘气体与螺旋板的接触面积,提升粉尘与分离柱内壁的撞击速率,加速尘气分离,消除气流旋涡,使粉尘经撞击后通过离心力与其自身重力与气体进行分离,分离后的气体向上走经出气管排出,粉尘则通过出尘口下落流出,且通过第一进气管和第二进气管同时向分离柱的内部输送气流,通过与持续转动的螺旋板配合,可增加气流进入量,从而提升旋涡消除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进气管和第二进气管的外表面均设置有密封圈,所述第一进气管和第二进气管的内部均设置有螺纹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密封圈便于对第一进气管和第二进气管的进口端进行密封,螺纹圈可使其与通气组件连接更加紧密,防止气流发生溢流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出气管的数量有两个,两个所述出气管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抽风筒,所述抽风筒的一端设置有抽风箱。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两个出气管的设置可增加净气流出速率,通过抽风筒便于将其导入流通至抽风箱的内部进行再次过滤分离。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抽风箱的内部设置有搅叶,所述搅叶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一端设置有第二电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启动第二电机可使第二转轴带动搅叶在抽风箱的内部进行倒转,对抽风筒内部的气流进行抽吸,从而增加其流动分离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抽风箱的内部插接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净气流通至抽风箱的内部时,通过过滤网增加迎面阻力,从而可对气流中的微量粉尘进行再次过滤分离,进而使气流分离效果更佳。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抽风箱的顶部设置有出气口,所述抽风箱的底部设置有出尘罩。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出气口便于对过滤后的气流进行排出,被阻挡节截留的粉尘则经由出尘罩进行收集。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板的外表面设置有集料盒,所述集料盒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底板,所述底板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第一螺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集料盒贯穿至出尘罩的内壁,从而可对过滤网阻挡的微量粉尘进行集中收集,需要时通过转动第一螺栓即可将底板以及集料盒进行拆卸清理。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分离柱的外表面设置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连接座将分离柱进行固定,进而便于通过支撑架对其进行稳定支撑。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分离柱的外表面套接有夹持环,所述夹持环的底部设置有辅撑柱。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辅撑柱与夹持环对分离柱的外部增加辅助支撑,从而可使分离柱在进行旋涡分离时更加稳定。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辅撑柱的底部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上表面螺纹连接有第二螺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二螺栓将固定板连接于连接座的顶部,从而可增加与连接座之间的连接关系,使支撑机构整体稳定性更佳,且在需要时可通过转动第二螺栓将固定板以及辅撑柱进行拆卸。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分离柱、第一进气管、第二进气管、连接板、穿孔、顶盖、密封板、电机、转轴、旋流筒、螺旋板、出气管和出尘口之间的配合设置,能够使得本装置在使用时,在使用时将通气组件通过连接板分别与第一进气管和第二进气管进行连接,将带尘气体通入分离柱的内部,带有粉尘混合气体进入分离柱的内部后启动电机使转轴带动螺旋板在分离柱的内部轻微转动,增大带尘气体与螺旋板的接触面积,提升粉尘与分离柱内壁的撞击速率,加速尘气分离,消除气流旋涡,使粉尘经撞击后通过离心力与其自身重力与气体进行分离,分离后的气体向上走经出气管排出,粉尘则通过出尘口下落流出,且通过第一进气管和第二进气管同时向分离柱的内部输送气流,通过与持续转动的螺旋板配合,可增加气流进入量,从而提升旋涡消除效率。
2、本实用新型,通过密封圈、螺纹圈、抽风箱、第二转轴、第二电机、过滤网、辅撑柱、固定板和第二螺栓之间的配合设置,能够使得本装置在使用时,密封圈便于对第一进气管和第二进气管的进口端进行密封,螺纹圈可使其与通气组件连接更加紧密,防止气流发生溢流现象,通过启动第二电机可使第二转轴带动搅叶在抽风箱的内部进行倒转,对抽风筒内部的气流进行抽吸,从而增加其流动分离,通过第二螺栓将固定板连接于连接座的顶部,从而可增加与连接座之间的连接关系,使支撑机构整体稳定性更佳,且在需要时可通过转动第二螺栓将固定板以及辅撑柱进行拆卸。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分离柱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3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分离柱;2、第一进气管;3、第二进气管;4、连接板;5、穿孔;6、顶盖;7、密封板;8、电机;9、转轴;10、旋流筒;11、螺旋板;12、出气管;13、出尘口;14、密封圈;15、螺纹圈;16、抽风筒;17、抽风箱;18、搅叶;19、第二转轴;20、第二电机;21、过滤网;22、支撑板;23、集料盒;24、底板;25、第一螺栓;26、出气口;27、出尘罩;28、连接座;29、支撑架;30、夹持环;31、辅撑柱;32、固定板;33、第二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照图1-4,一种便于消除气流漩涡装置,包括包括分离柱1,分离柱1的外表面分别设置有第一进气管2和第二进气管3,第一进气管2和第二进气管3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4,连接板4的外表面开设有穿孔5,分离柱1的顶部设置有顶盖6,顶盖6的顶部设置有密封板7,密封板7的顶部设置有电机8,电机8的一端设置有转轴9,转轴9的一端设置有旋流筒10,旋流筒10的外表面设置有螺旋板11,分离柱1的顶部设置有出气管12,分离柱1的底部设置有出尘口13,在使用时将通气组件通过连接板4分别与第一进气管2和第二进气管3进行连接,将带尘气体通入分离柱1的内部,带有粉尘混合气体进入分离柱1的内部后启动电机8使转轴9带动螺旋板11在分离柱1的内部轻微转动,增大带尘气体与螺旋板11的接触面积,提升粉尘与分离柱1内壁的撞击速率,加速尘气分离,消除气流旋涡,使粉尘经撞击后通过离心力与其自身重力与气体进行分离,分离后的气体向上走经出气管12排出,粉尘则通过出尘口13下落流出,且通过第一进气管2和第二进气管3同时向分离柱1的内部输送气流,通过与持续转动的螺旋板11配合,可增加气流进入量,从而提升旋涡消除效率,第一进气管2和第二进气管3的外表面均设置有密封圈14,第一进气管2和第二进气管3的内部均设置有螺纹圈15,密封圈14便于对第一进气管2和第二进气管3的进口端进行密封,螺纹圈15可使其与通气组件连接更加紧密,防止气流发生溢流现象,出气管12的数量有两个,两个出气管12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抽风筒16,抽风筒16的一端设置有抽风箱17,通过两个出气管12的设置可增加净气流出速率,通过抽风筒16便于将其导入流通至抽风箱17的内部进行再次过滤分离,抽风箱17的内部设置有搅叶18,搅叶18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转轴19,第二转轴19的一端设置有第二电机20,通过启动第二电机20可使第二转轴19带动搅叶18在抽风箱17的内部进行倒转,对抽风筒16内部的气流进行抽吸,从而增加其流动分离效率,抽风箱17的内部插接有过滤网21,过滤网2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22,当净气流通至抽风箱17的内部时,通过过滤网21增加迎面阻力,从而可对气流中的微量粉尘进行再次过滤分离,进而使气流分离效果更佳,抽风箱17的顶部设置有出气口26,抽风箱17的底部设置有出尘罩27,出气口26便于对过滤后的气流进行排出,被阻挡节截留的粉尘则经由出尘罩27进行收集,支撑板22的外表面设置有集料盒23,集料盒2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底板24,底板24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第一螺栓25,将集料盒23贯穿至出尘罩27的内壁,从而可对过滤网21阻挡的微量粉尘进行集中收集,需要时通过转动第一螺栓25即可将底板24以及集料盒23进行拆卸清理,分离柱1的外表面设置有连接座28,连接座28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架29,通过连接座28将分离柱1进行固定,进而便于通过支撑架29对其进行稳定支撑,分离柱1的外表面套接有夹持环30,夹持环30的底部设置有辅撑柱31,通过辅撑柱31与夹持环30对分离柱1的外部增加辅助支撑,从而可使分离柱1在进行旋涡分离时更加稳定,辅撑柱31的底部设置有固定板32,固定板32的上表面螺纹连接有第二螺栓33,通过第二螺栓33将固定板32连接于连接座28的顶部,从而可增加与连接座28之间的连接关系,使支撑机构整体稳定性更佳,且在需要时可通过转动第二螺栓33将固定板32以及辅撑柱31进行拆卸。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分离柱1、第一进气管2、第二进气管3、连接板4、穿孔5、顶盖6、密封板7、电机8、转轴9、旋流筒10、螺旋板11、出气管12和出尘口13之间的配合设置,能够使得本装置在使用时,在使用时将通气组件通过连接板4分别与第一进气管2和第二进气管3进行连接,将带尘气体通入分离柱1的内部,带有粉尘混合气体进入分离柱1的内部后启动电机8使转轴9带动螺旋板11在分离柱1的内部轻微转动,增大带尘气体与螺旋板11的接触面积,提升粉尘与分离柱1内壁的撞击速率,加速尘气分离,消除气流旋涡,使粉尘经撞击后通过离心力与其自身重力与气体进行分离,分离后的气体向上走经出气管12排出,粉尘则通过出尘口13下落流出,且通过第一进气管2和第二进气管3同时向分离柱1的内部输送气流,通过与持续转动的螺旋板11配合,可增加气流进入量,从而提升旋涡消除效率,通过密封圈14、螺纹圈15、抽风箱17、第二转轴19、第二电机20、过滤网21、辅撑柱31、固定板32和第二螺栓33之间的配合设置,能够使得本装置在使用时,密封圈14便于对第一进气管2和第二进气管3的进口端进行密封,螺纹圈15可使其与通气组件连接更加紧密,防止气流发生溢流现象,通过启动第二电机20可使第二转轴19带动搅叶18在抽风箱17的内部进行倒转,对抽风筒16内部的气流进行抽吸,从而增加其流动分离,通过第二螺栓33将固定板32连接于连接座28的顶部,从而可增加与连接座28之间的连接关系,使支撑机构整体稳定性更佳,且在需要时可通过转动第二螺栓33将固定板32以及辅撑柱31进行拆卸。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便于消除气流漩涡装置,包括分离柱(1),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柱(1)的外表面分别设置有第一进气管(2)和第二进气管(3),所述第一进气管(2)和第二进气管(3)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4),所述连接板(4)的外表面开设有穿孔(5),所述分离柱(1)的顶部设置有顶盖(6),所述顶盖(6)的顶部设置有密封板(7),所述密封板(7)的顶部设置有电机(8),所述电机(8)的一端设置有转轴(9),所述转轴(9)的一端设置有旋流筒(10),所述旋流筒(10)的外表面设置有螺旋板(11),所述分离柱(1)的顶部设置有出气管(12),所述分离柱(1)的底部设置有出尘口(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消除气流漩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气管(2)和第二进气管(3)的外表面均设置有密封圈(14),所述第一进气管(2)和第二进气管(3)的内部均设置有螺纹圈(1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消除气流漩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管(12)的数量有两个,两个所述出气管(12)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抽风筒(16),所述抽风筒(16)的一端设置有抽风箱(1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便于消除气流漩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抽风箱(17)的内部设置有搅叶(18),所述搅叶(18)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转轴(19),所述第二转轴(19)的一端设置有第二电机(20)。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便于消除气流漩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抽风箱(17)的内部插接有过滤网(21),所述过滤网(2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22)。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便于消除气流漩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抽风箱(17)的顶部设置有出气口(26),所述抽风箱(17)的底部设置有出尘罩(27)。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便于消除气流漩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22)的外表面设置有集料盒(23),所述集料盒(2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底板(24),所述底板(24)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第一螺栓(25)。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消除气流漩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柱(1)的外表面设置有连接座(28),所述连接座(28)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架(29)。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消除气流漩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柱(1)的外表面套接有夹持环(30),所述夹持环(30)的底部设置有辅撑柱(31)。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便于消除气流漩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撑柱(31)的底部设置有固定板(32),所述固定板(32)的上表面螺纹连接有第二螺栓(33)。
CN202223277314.5U 2022-12-07 2022-12-07 一种便于消除气流漩涡装置 Active CN2191873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77314.5U CN219187312U (zh) 2022-12-07 2022-12-07 一种便于消除气流漩涡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77314.5U CN219187312U (zh) 2022-12-07 2022-12-07 一种便于消除气流漩涡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87312U true CN219187312U (zh) 2023-06-16

Family

ID=867068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277314.5U Active CN219187312U (zh) 2022-12-07 2022-12-07 一种便于消除气流漩涡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8731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493546U (zh) 以多重气旋滤尘的粉尘收集装置
CN109758850B (zh) 具有预分离功能的气液聚结滤芯
CN107199129B (zh) 一种旋风增压除尘装置
CN206519258U (zh) 离心过滤机
CN111804406B (zh) 一种选粉机
CN105201870A (zh) 一种前置旋流式气液分离器的离心泵
CN110314454A (zh) 以多重气旋滤尘的粉尘收集装置
CN110252028B (zh) 水利工程用泥砂分离装置
CN113426590B (zh) 具有多段涡管组合的分类式旋风收尘装置及其实施方法
CN219187312U (zh) 一种便于消除气流漩涡装置
CN200984561Y (zh) 工业废渣专用超细选粉机
CN211302504U (zh) 一种多风道综合除尘系统
CN218262342U (zh) 一种用于土豆粉干燥设备
CN87103634A (zh) 复合形旋风除尘器
CN106587257A (zh) 一种往复式旋流除污系统
CN217341871U (zh) 一种自稳流式旋风分离器
CN206381132U (zh) 一种吸尘器用垃圾箱
CN201776190U (zh) 一种带有组合开缝结构的双蜗壳式旋风管
CN217813427U (zh) 一种用于油气开发的油气分离装置
CN211099621U (zh) 一种旋风分离器
CN210207661U (zh) 一种组合式选粉机
CN106824558A (zh) 离心过滤机
CN208437047U (zh) 一种高效旋风分离器
CN206577427U (zh) 一种精细固液分离装置
CN218033851U (zh) 一种冷媒加注机用油气分离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