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84354U - 推送装置 - Google Patents
推送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184354U CN219184354U CN202222967308.6U CN202222967308U CN219184354U CN 219184354 U CN219184354 U CN 219184354U CN 202222967308 U CN202222967308 U CN 202222967308U CN 219184354 U CN219184354 U CN 21918435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ressing
- sleeve
- holding
- pushing
- crimp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pecial Convey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推送装置,推送装置包括套管、压握件和推动件,压握件形成有用于收容支架的压握空间,压握件具有收容于套管的第一位置和从套管中释放的第二位置,压握件处于第一位置时受套管压缩使压握空间变小,压握件处于第二位置时从所述套管中释放使压握空间变大,推动件与压握件相连接,推动件可相对套管移动,并用于带动压握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本实用新型的推送装置,利用压握件能够对支架进行压握,在支架随压握件收容至套管后,可以利用套管将支架输送至目标位置,推动件可以将压握件和支架一起推出套管,以完成支架的释放,简化了支架的压握、输送和释放操作,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风险。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推送装置。
背景技术
受环境因素及其他生活习惯影响,鼻部炎症发病率日益提升,鼻炎已影响了全球约20%人口的生活。近年来临床开始使用可降解载药鼻窦支架在鼻窦手术后进行持续局部给药,该类产品采用可降解材料制成,通过材料表面的抗酸莫米松药物涂层与鼻腔黏膜的接触进行持续局部给药,有效的避免了组织粘连及再狭窄的问题。
然而,相关技术的鼻窦支架的一般操作过程包括支架压握、输送和释放三个步骤,一般通过独立的压握装置将支架压握到输送器中,再通过输送器将支架输送至指定部位并完成释放,导致操作过程复杂,操作时间长。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提供一种推送装置,能够对支架进行压握,并将压握后的支架直接输送至指定位置进行释放,从而解决操作过程复杂、操作时间长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推送装置,包括:
套管;
压握件,所述压握件形成有用于收容支架的压握空间,所述压握件具有收容于所述套管的第一位置和从所述套管中释放的第二位置,所述压握件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压握件受套管压缩使压握空间变小,所述压握件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压握件从所述套管中释放使压握空间变大;
推动件,所述推动件与所述压握件相连接,所述推动件可相对所述套管移动,并用于带动所述压握件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压握件包括多个弹性臂,当所述压握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弹性臂与所述套管的内壁相抵,且当所述压握件由第一位置朝第二位置移动时,所述弹性臂朝远离所述套管的中心轴线方向运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臂包括第一弯曲段和第二弯曲段,所述第一弯曲段的近端与所述推动件相连接,所述第一弯曲段的远端与所述第二弯曲段相连接,且所述第二弯曲段与所述第一弯曲段的弯曲方向相反,其中,所述第一弯曲段的弯曲方向指向形成所述压握空间的一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压握件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弯曲段的远端所在外接圆的半径大于所述第一弯曲段的近端所在外接圆的半径的2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压握件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弯曲段的至少一处的切线与所述套管的中心轴线平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弯曲段为对称弧形,所述第二弯曲段为对称弧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弯曲段为对称弧形,所述第一弯曲段上,在其端部位置处的切线与所述第一弯曲段两端的连线所呈夹角的取值范围为8°至12°;
和/或,所述第二弯曲段为对称弧形,所述第二弯曲段上两端的连线的中垂线与所述第二弯曲段相交于顶点,当所述压握件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弯曲段在所述顶点处的切线与所述套管的中心轴线平行;当所述压握件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弯曲段在所述顶点处的切线与所述第一弯曲段两端的连线相平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有所述弹性臂沿所述推动件的周向均匀排布,所述弹性臂的材料为聚乙烯、聚丙烯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套管具有压握腔以及与所述压握腔相连通的引导腔,所述压握腔为圆柱腔,所述推动件可滑动地穿设于所述引导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引导腔为与所述压握腔同轴设置的圆柱腔,所述推动件为圆柱推杆,所述圆柱推杆沿所述套管的中心轴线设置。
上述的推送装置,推送装置包括套管、压握件和推动件,压握件形成有收容支架的压握空间,压握件具有收容于套管的第一位置和从套管中释放的第二位置,推动件与压握件相连接,推动件可相对套管移动,并用于带动压握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推动件将压握件移动至第一位置时,压握件受套管压缩使压握空间变小,以对支架进行压握,在支架随压握件收容至套管后,可以利用套管将支架输送至目标位置,推动件可以将压握件和支架一起推出套管,以完成支架的释放,简化了支架的压握、输送和释放操作,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风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实施例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推送装置的压握件处于第二位置进行装载支架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示出的推送装置的压握件处于第一位置以对支架进行压握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实施方式的推送装置的压握件处于第一位置时(不带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实施方式的推送装置的压握件处于第二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一实施方式的推送装置中,压握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推送装置;11、套管;Z、中心轴线;11a、压握腔;11b、引导腔;12、压握件;12a、压握空间;12b、弹性臂;121、第一弯曲段;122、第二弯曲段;122a、顶点;13、推动件;W、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近端为医疗器械的靠近操作者(如医生)的一端,远端为医疗器械的远离操作者的一端。
结合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推送装置10,用于将支架W从初始状态压握至压握状态,支架W包括但不限于自膨胀式鼻窦支架W。本实用新型的推送装置10不仅能够满足对支架W的压握需要,同时,也可以满足将压握状态的支架W输送至诸如病患鼻腔等目标位置。
具体地,结合图3和图4所示,推送装置10包括套管11、压握件12和推动件13。压握件12具有收容于套管11的第一位置和从套管11中释放的第二位置。推动件13与压握件12相连接,推动件13可相对套管11移动,并用于带动压握件12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压握件12形成有用于收容支架W的压握空间12a,压握件12处于第一位置时的压握空间12a小于压握件12处于第二位置时的压握空间12a。确切的说,压握件12处于第一位置时受套管11压缩,使得压握空间12a变小,压握件12处于第二位置时从套管11释放使得压握空间12a变大。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压握件12的压握空间12a指的是压握件12能够握持的物体(如上述支架)所占据的空间。具体可以为在压握件12的内侧覆盖膜材,则该膜材围合的空间便构成压握空间12a。或者说,压握件12的压握空间12a指的是压握件12用于对支架W进行压握时的容置空间。
该实施方式中,压握件12处于第二位置时,将需要压握的支架W装入压握件12的压握空间12a,通过后撤推动件13使压握件12处于第一位置,套管压缩压握件使压握空间12a变小,从而压握件12能够对支架W进行压握。
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推送装置10,可以利用推动件13带动压握件12移入套管11或移出套管11,以此实现对支架W的压握和释放,也就是说,该推送装置10既能够对支架W进行压握,也可以将压握后的支架W输送至指定位置进行释放,简化了支架W的压握、输送和释放操作,缩短了手术时间,降低了手术风险。
下面将以在鼻腔中植入支架W为例对推送装置10的操作方法加以说明。
如图1所示,初始状态时,压握件12位于套管11外,即此时压握件12处于第二位置,将支架W的一端插入压握件12的压握空间12a,令支架W与压握件12稳定相抵,并使得支架W的至少部分稳定地收容在压握空间12a内。随后将推动件13相对套管11朝近端移动,使得压握件12在推动件13的带动下后撤,继而压握件12逐渐进入套管11,这样压握件12受到套管11的内壁的挤压,压握空间12a逐渐变小以对位于该压握空间12a内的支架W进行压握,最终随着压握件12移动至第一位置,受到压握件12压握得支架W也进入套管11。如图2所示,压握件12及支架W完全进入套管11中时,压握件12处于压握状态,并将支架W保持在压握状态。此时,便可以将整个推送装置10伸入鼻腔指定位置(即需要释放支架W)。在需要释放支架W时,只需要操作推动件13使得推动件13相对套管11朝远端移动,压握件12便可在推动件13的驱使下带着支架W一起从套管11移出,最终在压握件12移动至第二位置时,套管11释放对压握件12的压握,此时压握件12的压握空间12a变大,进而将支架W释放到目标位置。在完成支架W的释放后,可以相对套管11朝近端拉动推动件13,使得压握件12在推动件13的带动下回收至套管11内,以便撤出整个推送装置10,至此完成对支架W的压握与输送。由于该操作过程中,推送装置10不仅可以对之间进行压握,同时也能够完成对支架W的输送和释放操作,继而简化了操作,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风险。
结合图3和图4所示,压握件12包括多个弹性臂12b,当压握件12位于第一位置时,弹性臂12b与套管11的内壁相抵,从而弹性臂12b处于被压缩状态;当压握件12由第一位置朝第二位置移动时,弹性臂12b朝远离套管的中心轴线方向运动,换言之,弹性臂12b向外弹开。基于压握件12对支架W进行压握时,弹性臂12b是在套管11的约束下弹性变形,继而压握件12对支架W的压握方式为弹性压握,因此可以有效减轻对支架W的损伤,即降低支架W被压握时出现损伤的几率。
进一步地,多个弹性臂12b沿推动件13的周向均匀排布,从而进一步提高压握件12对支架W进行压握时的均匀性,使得支架W受到压握件12的压握力均匀,这样,支架W能够被均匀压缩,获得良好的压握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利用本实用新型的推送装置10对具有覆膜结构的支架W进行压握时,多个弹性臂12b与覆膜接触的位置形成压握点,继而多个弹性臂12b对应形成多个分离的压握点,从而可以对支架W的覆膜进行均匀折叠,避免了支架W在压握过程中产生不对称折叠或裸支架缠绕等问题,继而达到降低支架W受损的几率。
弹性臂12b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弯曲段121和第二弯曲段122。第一弯曲段121的近端与推动件13相连接,第一弯曲段121的远端与第二弯曲段122相连接,从而推动件13相对套管11移动时,压握件12的多个弹性臂12b在推动件13的带动下进入和移出套管11。该实施方式中,第一弯曲段121和第二弯曲段122朝相反的方向弯曲,以提升弹性臂12b的弹性性能,改善对支架W进行弹性压握的效果。
第一弯曲段121与推动件13之间可以是通过焊接的方式连为一体,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弯曲段121可以是通过紧箍绑或转动连接在推动件13的端部。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压握件12可以是与推动件13一体成型。优选地,推动件13为管状结构,压握件12为由管状结构直接切割而成,具体地,管状结构的靠近端部的管段被切割成多个爪片,爪片经过弯折形成所需形状的弹性臂12b,继而得到成型于推动件13的压握件12。这种结构稳定性好,且便于加工,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弹性臂12b是由具有一定弹性的医用材质制成,具体地,弹性臂12b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聚乙烯、聚丙烯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这类材料符合医用材料要求,进入体内时对组织的损伤小。
第一弯曲段121和第二弯曲段122可以为圆弧状,基于第一弯曲段121和第二弯曲段122都具有弹性变形能力,从而设置为圆弧状,可以达到类似弹弓的效果,优化弹性臂12b的弹性变形能力,有利于提升压握件12进入套管11时对支架W的压握稳定性。
该实施方式中,多个弹性臂12b呈现出径向张开的趋势,使得压握件12呈爪状。为了便于理解,下面以压握件12处于从套管11释放的情况下,对弹性臂12b的结构加以说明。
具体地,当压握件12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二弯曲段122的远端所在外接圆的半径大于第一弯曲段121的近端所在外接圆的半径的2倍,如此设置,第二弯曲段122的远端能够保持足够大的张开区域,以接纳支架W,使得支架W容易置入到压握件12的压握空间12a,并且,这种结构设置下,第二弯曲段122能够相对于第一弯曲段121具有足够弹性变形幅度,以利于对支架W进行弹性压握。
结合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弯曲段121的弯曲方向指向压握件12形成压握空间12a的一侧,也即指向靠近套管11的中心轴线Z的方向。相应地,第二弯曲段122的弯曲方向指向背离套管11的中心轴线Z的方向。该实施方式中,推动件13相对套管11朝近端移动时,第一弯曲段121比第二弯曲段122先进入套管11,并且第一弯曲段121在进入套管11的过程中,套管11的内壁挤压第一弯曲段121,使得第二弯曲段122朝套管11的中心轴线Z靠近,这样多个弹性臂12b的第二弯曲段122便可以对位于压握空间12a的支架W进行压握,最终随着推动件13将压握件12置入套管11,支架W也进入套管11,此时便可以利用套管11将支架W输送至合适位置进行释放,在释放时,只需要将推动件13相对套管11朝远端移动,即可使得压握件12与支架W一起移出套管11,这样压握件12从套管11释放,多个弹性臂12b逐渐张开以解除对支架W的压握,实现支架W的释放。
继续参阅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压握件12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二弯曲段122的至少一处的切线Q与套管11的中心轴线Z平行,更优的,切线Q对应的切点位置位于第二弯曲段122的顶点122a处,这样第二弯曲段122能够沿垂直于套管11的轴向轴线的方向对支架W进行压握,以获得稳定地压握效果。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弯曲段122的顶点122a指的是压握件12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二弯曲段122的最靠近套管11的中心轴线Z的点。
进一步地,第二弯曲段122为对称弧形,更优的,第二弯曲段122上两端的连线的中垂线与第二弯曲段122相交于第二弯曲段122的顶点122a,当压握件12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二弯曲段122在顶点122a处的切线Q与套管11的中心轴线Z平行,这样压握件12对支架W进行压握时,第二弯曲段122的顶点122a位置将于支架W的外周相抵,基于该顶点122a位置大致位于第二弯曲段122的中部,因此,这种设置下,第二弯曲段122对支架W进行压握时,以弧形拱起的方式保持与支架W平滑接触,以利于降低对支架W的局部压握应力,使得支架W不易受损。
结合图5所示,基于第一弯曲段121和第二弯曲段122朝不同方向弯曲,使得弹性臂12b大致呈“S”形。
在第二弯曲段122为对称弧形,第二弯曲段122的两端的连线的中垂线与第二弯曲段122相交于顶点122a的实施方式中,当压握件12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二弯曲段122在顶点122a处的切线Q与第一弯曲段121两端的连线相平行,由此,第一弯曲段121在套管11的内壁抵持下朝套管11的中心轴线Z偏转时,第二弯曲段122的偏转幅度能够保持与第一弯曲段121的偏转幅度一致,这样,套管11对第一弯曲段121进行压握,第二弯曲段122对支架W进行压握,继而第一弯曲段121和第二弯曲段122产生的形变可以在支架W和套管11之间起到双重弹性缓冲效果,使得支架W在被压握过程中受力均衡,降低支架W受损的几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弯曲段121为对称弧形,第一弯曲段121在其端部位置处的切线与第一弯曲段两端的连线所呈夹角α的取值范围为8°至12°,这种设置下,第一弯曲段121的拱起幅度适宜,不至于过大而在进入套管11时比较困难,也不至于过小,第一弯曲段121与套管11的内壁相抵时所提供的弹性形变幅度小而影响对支架W的弹性压握效果。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夹角α的取值具体可以为8°、9°、10°、11°或12°,在此不做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提升推动件13相对套管11移动的稳定性,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结合图3和图4所示,套管11具有压握腔11a以及与压握腔11a相连通的引导腔11b,压握腔11a为圆柱腔,以便压握件12进入压握腔11a时,压握腔11a能够对压握件12进行均匀压缩。该实施方式中,推动件13可滑动地穿设于引导腔11b,以带动压握件12进入压握腔11a和从压握腔11a移出。
压握腔11a的长度大于弹性臂12b的长度,从而使得压握件12能够完全进入压握腔11a,以提供足够长的压握空间12a来对支架W进行压握。需要说明的是,在对支架W进行压握时,可以是对支架W的部分进行压握,此时,只需将支架W需要被压握的部分置入压握件12的压握空间12a即可。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推送装置10也可以是对支架W的全部进行压握,此时,将支架W的全部置入压握件12的压握空间12a。对于推送装置10是对支架W进行局部压握,还是全部压握,在此不做限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推动件13可以是与引导腔11b间隙配合,以利于推动件13相对套管11顺畅移动。引导腔11b可以是由套管11的内壁形成,此时,套管11为变径管,确切的说,套管11在对应引导腔11b和对应压握腔11a的部分具有不同的内径。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套管11可以采取内径不变的导管,套管11的形成引导腔11b的部分设置有支撑体,支撑体具有穿孔以供推动件13穿孔,从而利用支撑体的穿孔在套管11内形成引导腔11b,以提升推动件13相对套管11的运动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引导腔11b与压握腔11a同轴设置的圆柱腔,推动件13为圆柱推杆,圆柱推杆沿套管11的中心轴线Z设置。从而推动件13相对套管11移动时,压握件12将沿套管11的中心轴线Z进入或移出套管11的压握腔11a,继而实现压握件12朝径向均匀变形,提升对支架W的压握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压握腔11a的直径大于引导腔11b的直径,这样,压握腔11a具有足够大空间收容并压缩压握件12及支架W,而直径较小的引导腔11b可以配置合适直径的推动件13,以便利用推动件13便捷带动压握件12进入压握腔11a或从压握腔11a移出。
套管11采取常用医用材料中软质材质制成,具体地,套管11的材质包括但不限于Pebax(尼龙弹性体),PTFE(Poly tetra fluoroethylene,聚四氟乙烯)或PE(polyethylene,聚乙烯)。
需要说明的是,压握件12除了可以为多个弹性臂12b构成的爪状结构,也可以为能够弹性膨胀变形的管状结构。例如,压握件12呈漏斗状,压握件12的近端直径小于压握件12的远端直径,压握件12的近端与推动件13相连接,继而,压握件12在朝远端延伸的方向上,直径逐渐增大。在压握件12处于第二位置时,压握件12的远端的尺寸足够大,便于将需要压握的支架W置入压握件12的压握空间12a内。随着推动件13相对套管11朝近端一端,压握件12组件移入压握腔11a,从而压握件12在压握腔11a的内壁的挤压下发生变形,压握件12的压握空间12a变小以对其内的支架W进行压握。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接”、“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推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套管;
压握件,所述压握件形成有用于收容支架的压握空间,所述压握件具有收容于所述套管的第一位置和从所述套管中释放的第二位置,所述压握件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压握件受套管压缩使压握空间变小,所述压握件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压握件从所述套管中释放使压握空间变大;
推动件,所述推动件与所述压握件相连接,所述推动件可相对所述套管移动,并用于带动所述压握件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推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握件包括多个弹性臂,当所述压握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弹性臂与所述套管的内壁相抵,且当所述压握件由第一位置朝第二位置移动时,所述弹性臂朝远离所述套管的中心轴线方向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推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臂包括第一弯曲段和第二弯曲段,所述第一弯曲段的近端与所述推动件相连接,所述第一弯曲段的远端与所述第二弯曲段相连接,且所述第二弯曲段与所述第一弯曲段的弯曲方向相反,其中,所述第一弯曲段的弯曲方向指向形成所述压握空间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推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压握件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弯曲段的远端所在外接圆的半径大于所述第一弯曲段的近端所在外接圆的半径的2倍。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推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压握件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弯曲段的至少一处的切线与所述套管的中心轴线平行。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推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弯曲段为对称弧形,所述第二弯曲段为对称弧形。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推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弯曲段为对称弧形,所述第一弯曲段上,在其端部位置处的切线与所述第一弯曲段两端的连线所呈夹角的取值范围为8°至12°;
和/或,所述第二弯曲段为对称弧形,所述第二弯曲段上两端的连线的中垂线与所述第二弯曲段相交于顶点,当所述压握件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弯曲段在所述顶点处的切线与所述套管的中心轴线平行;当所述压握件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弯曲段在所述顶点处的切线与所述第一弯曲段两端的连线相平行。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推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有所述弹性臂沿所述推动件的周向均匀排布,所述弹性臂的材料为聚乙烯、聚丙烯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推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具有压握腔以及与所述压握腔相连通的引导腔,所述压握腔为圆柱腔,所述推动件可滑动地穿设于所述引导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推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腔为与所述压握腔同轴设置的圆柱腔,所述推动件为圆柱推杆,所述圆柱推杆沿所述套管的中心轴线设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967308.6U CN219184354U (zh) | 2022-11-08 | 2022-11-08 | 推送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967308.6U CN219184354U (zh) | 2022-11-08 | 2022-11-08 | 推送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184354U true CN219184354U (zh) | 2023-06-16 |
Family
ID=867108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2967308.6U Active CN219184354U (zh) | 2022-11-08 | 2022-11-08 | 推送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184354U (zh) |
-
2022
- 2022-11-08 CN CN202222967308.6U patent/CN21918435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080658B2 (en) |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collapsing prosthetic heart valves | |
EP2616008B1 (en) | Assembly for loading a self-expanding collapsible heart valve | |
CN105188831B (zh) | 用于治疗鼻窦病状的系统、装置以及方法 | |
US20050033308A1 (en) | Intraocular lens storage and insertion device and method of use thereof | |
AU2004220453A1 (en) | Apparatus, method and assembly for delivery of intra-bronchial devices | |
JP2003527162A (ja) | 水晶体嚢リング及び水晶体嚢リングシステム | |
CN102985037A (zh) | 用于支架释放的附连机构 | |
CN112274762B (zh) | 一种球囊扩张装置 | |
CN219109865U (zh) | 切割管、鞘管及输送系统 | |
WO2019080856A1 (zh) | 一种便于控制的介入器械输送装置以及介入器械输送方法 | |
CN219184354U (zh) | 推送装置 | |
CN110811927A (zh) | 植入体的装载装置 | |
CN113855334B (zh) | 预压弯远端外管及输送系统 | |
CN218356484U (zh) | 推送装置 | |
CN118178075A (zh) | 切割管、鞘管及输送系统 | |
CN211935185U (zh) | 导线锁定系统及导线锁定装置 | |
CN215192644U (zh) | 一种支架输送装置 | |
CN216257676U (zh) | 支架压握器 | |
CN112773447A (zh) | 医疗植入物输送鞘管和医疗植入物输送系统 | |
CN214805702U (zh) | 一种临时前列腺植入支架 | |
CN221451452U (zh) | 一种猪尾状头端的微导丝 | |
CN221229468U (zh) | 用于调节导管弯度的手柄及心脏瓣膜输送器 | |
WO2024180959A1 (ja) | 医療デバイスと医療デバイス包装体と医療デバイスの使用方法および医療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 | |
CN221229490U (zh) | 用于输送人工瓣膜的跨瓣输送组件及心脏瓣膜输送器 | |
CN221229469U (zh) | 导管输送组件及心脏瓣膜输送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