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77048U - 复合电磁阀以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复合电磁阀以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77048U
CN219177048U CN202223592655.1U CN202223592655U CN219177048U CN 219177048 U CN219177048 U CN 219177048U CN 202223592655 U CN202223592655 U CN 202223592655U CN 219177048 U CN219177048 U CN 2191770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valve
valve body
electromagnetic valve
pass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59265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阳小龙
卢音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59265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770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770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7704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gnetically Actuated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复合电磁阀以及车辆,所述复合电磁阀包括:阀体、气道体、单向阀部和电磁阀部,阀体具有进气口、出气口和排气口,气道体设置于阀体内,且气道体具有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第一流道用于使进气口与出气口连通,第二流道用于使出气口与排气口连通,单向阀部与电磁阀部均设置于阀体,且单向阀部配置为控制由进气口至第一流道的单向导通,电磁阀部配置为控制所述出气口与所述第二流道可选择地导通,且进气口与第一流道或出气口与第二流道的择一导通。由此,可以使用于进气的流道以及排气的流道集成化设置,以降低复合电磁阀的空间占用,并可以简化复合电磁阀的结构,降低成本,可以提高复合电磁阀的工作稳定性和可靠性。

Description

复合电磁阀以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复合电磁阀以及车辆。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复合电磁阀作为车辆上气动结构的核心部件,如气动腰托,复合电磁阀可以作为气动腰托的气体流量控制元件,可以根据需求,调整腰托气囊的大小。
然而,现有的复合电磁阀的结构较为复杂,成本较高,且体积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复合电磁阀,所述复合电磁阀结构简单,体积小、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出了一种采用上述复合电磁阀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复合电磁阀,包括:阀体、气道体、单向阀部和电磁阀部,所述阀体具有进气口、出气口和排气口,所述气道体设置于所述阀体内,且所述气道体具有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用于使所述进气口与所述出气口连通,所述第二流道用于使所述出气口与所述排气口连通,所述单向阀部与所述电磁阀部均设置于所述阀体,且所述单向阀部配置为控制由所述进气口至所述第一流道的单向导通,所述电磁阀部配置为控制所述出气口与所述第二流道可选择地导通,且所述进气口与所述第一流道或所述出气口与所述第二流道择一导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复合电磁阀,一方面,通过设置气道体,气道体限定出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可以使用于进气的流道以及排气的流道集成化设置,以降低复合电磁阀的空间占用,实现复合电磁阀的小型化设置,并可以简化复合电磁阀的结构,降低成本;另一方面,使单向阀部和电磁阀部均集成在阀体上,在进一步改善复合电磁阀的空间占用的同时,也可以提高复合电磁阀的工作稳定性和可靠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磁阀部包括:线圈、固定部以及第一阀芯,所述固定部与所述阀体相连,所述线圈套设于所述阀体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阀芯相对所述固定部运动,以在导通所述出气口与所述第二流道的排气位置和断开所述出气口与所述第二流道的关闭位置之间切换。
进一步地,所述阀体包括:阀体本体以及接气管,所述接气管与所述阀体本体相连,所述出气口开设于所述接气管上,所述线圈套设于所述阀体本体,所述接气管形成为所述固定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阀芯与所述接气管沿第一方向排布,所述接气管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气道和沿第二方向延伸的至少一个第二气道,所述第二气道与所述阀体本体连通,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正交。
进一步地,所述电磁阀部还包括: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阀芯相连,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接气管相连,所述第一弹性件朝向所述关闭位置推抵所述第一阀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单向阀部包括:第二阀芯和第二弹性件,所述阀体本体具有挡板,所述第二阀芯设置在所述阀体内,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推抵于所述挡板,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阀芯相连,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阀芯封堵所述进气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挡板将所述阀体本体的内腔分隔为彼此连通的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所述单向阀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置腔内,所述气道体、所述电磁阀部设置在所述第二容置腔内,且所述气道体位于所述电磁阀部与所述单向阀部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复合电磁阀还包括:气泵接头,所述气泵接头与所述阀体相连,所述气泵接头用于连接气泵,所述单向阀部位于所述气泵接头与所述气道体之间,并用于控制所述气泵接头与所述第一流道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复合电磁阀还包括:消音件,所述消音件设置于所述阀体并位于所述排气口的下游。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复合电磁阀。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复合电磁阀的一个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复合电磁阀的另一个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阀体本体的一个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阀体本体的另一个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接气管的一个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接气管的另一个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道体的一个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道体的另一个示意图。
附图标记:
复合电磁阀100,
阀体10,阀体本体11,进气口111,排气口112,挡板113,接气管12,第一气道121,第二气道122,出气口123,
气道体20,第一流道21,第二流道22,
单向阀部30,第二阀芯31,第二弹性件32,
电磁阀部40,线圈41,第一阀芯42,第一弹性件43,
气泵接头50,
消音件60,
缓冲垫71,密封圈72,卡钩73,密封垫74,
第一容置腔a,第二容置腔b。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8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复合电磁阀100以及车辆。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复合电磁阀100,包括:阀体10、气道体20、单向阀部30和电磁阀部40。
其中,阀体10具有进气口111、出气口123和排气口112(参见图3和图4所示),气道体20设置于阀体10内,且气道体20具有第一流道21和第二流道22(参见图7和图8),第一流道21用于使进气口111与出气口123连通,第二流道22用于使出气口123与排气口112连通,单向阀部30与电磁阀部40均设置于阀体10,且单向阀部30配置为控制由进气口111至第一流道21的单向导通,电磁阀部40配置为控制出气口123与第二流道22可选择地导通,且进气口111与第一流道21或出气口123与第二流道22择一导通。
具体而言,单向阀部30和电磁阀部40均集成在阀体10上,气道体20也集成在阀体10上,通过第一流道21使出气口123与进气口111连通,且此时第二流道22关闭,从而可以通过复合电磁阀100进行气体注入(如注入至气囊、气袋结构),而第二流道22可以使出气口123与排气口112连通,且此时第一流道21关闭,从而可以将注入的气体排出。
示例性地,复合电磁阀100应用于气动腰托,在需要调整腰托(其内设置有气囊)的高度(如:匹配不同乘员的使用需求,通过腰托高度变化实现按摩功能等),使进气口111与出气口123连通时,实现向气囊内进行气体注入,此时第二流道22在电磁阀部40的作用下处于关闭状态,而在需要将气囊内的气体排出时,此时第一流道21在单向阀部30的作用下处于关闭状态,而排气口112与出气口123连通,气囊内的气体通过排气口112排出。
可以理解的是,电磁阀部40构造为常闭阀,仅在进行排气时开启,使单向阀部30与电磁阀部40集成化设置,可以提高复合电磁阀100的工作稳定性和可靠性,而进气口111可以与气源(如气泵)连通,出气口123可以与通气设备(如:腰托的气囊)连通,而排气口112与外界大气连通,而通过气道体20的设置,可以使用于气体注入的第一流道21、用于气体排出的第二流道22可以集成化设置,降低流道分布产生的空间占用,并使电磁阀部40和单向阀部30集成在阀体10上,也可以进一步降低复合电磁阀100的空间占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复合电磁阀100,一方面,通过设置气道体20,气道体20限定出第一流道21和第二流道22,可以使用于进气的流道以及排气的流道集成化设置,以降低复合电磁阀100的空间占用,实现复合电磁阀100的小型化设置,并可以简化复合电磁阀100的结构,降低成本;另一方面,使单向阀部30和电磁阀部40均集成在阀体10上,在进一步改善复合电磁阀100的空间占用的同时,也可以提高复合电磁阀100的工作稳定性和可靠性。
如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电磁阀部40包括:线圈41、固定部以及第一阀芯42,固定部与阀体10相连,线圈41套设于阀体10并用于驱动第一阀芯42相对固定部运动,以在导通出气口123与第二流道22的排气位置和断开出气口123与第二流道22的关闭位置之间切换。
也就是说,电磁阀部40通过线圈41产生磁性力,并通过磁性力控制第一阀芯42相对固定部运动,以使出气口123与第二流道22可选择地导通,实现在排气时开启、进气时关闭,提高电磁阀部40的工作稳定性和可靠性。
进一步吃,阀体10包括:阀体本体11以及接气管12,接气管12与阀体本体11相连,出气口123开设于接气管12上,线圈41套设于阀体本体11,接气管12形成为固定部。
具体地,接气管12用于连接通气设备,接气管12的一端设置凸缘结构,固定在阀体本体11上的同时通过密封圈72实现密封,且排气管12固定在阀体本体11上,并与阀体本体11的内腔连通,以便于气体进入接气管12,并通过接气管12进入通气设备,而接气管12远离阀体10的端部上可以设置多个锥形台阶部,以便于与通气设备密封连接,而接气管12同时形成为固定部,第一阀芯42可相对固定部运动,以在关闭第二流道22的关闭位置和敞开第二流道22的排气位置之间切换。
这样,接气管12形成为固定部,无需在阀体10内单独设置固定部,可以进一步减少零部件数量,降低布置难度以及空间占用,有效降低复合电磁阀100的空间占用的同时,可以进一步降低复合电磁阀100的成本。
如图5和图6所示,第一阀芯42与接气管12沿第一方向排布,接气管12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气道121和沿第二方向延伸的至少一个第二气道122,第二气道122与阀体本体11连通,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正交。
具体地,接气管12与阀体本体11连接的一端上设置有多个第二气道122,多个第二气道122均一端与阀体本体11连通,另一端与第一气道121连通,第一气道121沿第一方向延伸,并与通气设备连通,以在进气过程中,气流依次流经进气口111、第一流道21、第二气道122、第一气道121、出气口123后注入至通气设备,而在排气过程中,气流依次经出气口123、第一气道121、第二气道122、第二流道22、排气口112排出。
这样,通过第二气道122和第一气道121的设置,使气流可以由第一阀芯42的周侧进入接气管12或排出至排气口112,避免进出气流直接作用于第一阀芯42,可以提高电磁阀部40的工作稳定性和可靠性,且合理地气道位置设置,接气管12与阀体本体11连接的一端的端面上可以进一步设置配合第一阀芯42的结构,也可以提高电磁阀部40的布置便利性,进一步降低空间占用。
如图2和图6所示,接气管12与阀体本体11连接的一端的端面上设置沉孔,缓冲垫71设置在沉孔内,电池阀部40还包括:第一弹性件43,第一弹性件43的一端与第一阀芯42相连,第一弹性件43的另一端与接气管12相连,第一弹性件43朝向关闭位置推抵第一阀芯42。
示例性地,第一弹性件43的一端套设在接气管12上,另一端套设在第一阀芯42上,并弹性推抵于第一阀芯42,第一阀芯42朝向气道体20的一端可以设置密封垫74,第一弹性件43弹性推抵第一阀芯42,第一阀芯42将密封垫74推抵在第二流道22上,使电磁阀部40构造为常闭阀,以在进气过程中,确保第二流道22处于关闭状态,而在排气过程中,线圈41产生磁性力,磁性力作用于第一阀芯42,并使第一阀芯42克服第一弹性件43的弹性力,使第二流道22开启,此时可以进行排气。
由此,通过设置电磁阀部40,使第二流道22仅在排气时开启,可以提高复合电磁阀100的工作稳定性和可靠性,且通过缓冲垫71的设置,可以提高电磁阀部40的使用寿命,通过密封垫74的设置,可以提高电磁阀部40的常闭密封效果。
如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单向阀部30包括:第二阀芯31和第二弹性件32,阀体本体11具有挡板113,第二阀芯31设置在阀体10内,第二弹性件32的一端推抵于挡板113,第二弹性件32的另一端与第二阀芯31相连,并用于驱动第二阀芯31封堵进气口111。
具体地,第二阀芯31用于封堵进气口111,在进气过程中,进气气流作用至第二阀芯31,第二阀芯31克服第二弹性件32的弹性力,此时进气口111开启,即可实现向通气设备进行加气,而在排气过程或加气完毕后,无进气气流作用,此时第二阀芯31可以在第二弹性件32的弹性力作用下复位至封堵进气口111,单向阀部30的开启以及关闭均自动实现,无需人工触发,可以提高复合电磁阀100的使用便利性。
如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挡板113将阀体本体11的内腔分隔为彼此连通的第一容置腔a和第二容置腔b,单向阀部30设置在第一容置腔a内,气道体20、电磁阀部40设置在第二容置腔b内,且气道体20位于电磁阀部40与单向阀部30之间。
具体地,阀体10上设置有挡板113,挡板113中间设置通孔,以分隔出彼此连通的第一容置腔a和第二容置腔b,而气道体20位于电磁阀部40和单向阀部30之间,单向阀部30设置在第一容置腔a内,电磁阀部40设置在第二容置腔b内,不仅可以避免电磁阀部40与单向阀部30之间出现干扰,提高复合电磁阀100的工作稳定性和可靠性,而且可以使复合电磁阀100内各部件的布置更加合理、紧凑,以降低复合电磁阀100的空间占用。
如图5和图6所示,进一步地,排气口112形成于第二容置腔b,并位于第二容置腔b邻近第一容置腔a的一端。这样,排气口112与出气口123的间隔较大,可以确保进气过程中,排气口112不会出现影响,进一步提高复合电磁阀100的工作稳定性和可靠性。
参见图1和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复合电磁阀100还包括:气泵接头50,气泵接头50与阀体10相连,气泵接头50用于连接气泵,单向阀部30位于气泵接头50与气道体20,并用于控制气泵接头50与第一流道21连通。
其中,气泵接头50设置在阀体10上,并可以通过密封圈72实现阀体10与气泵接头50之间的密封,在加气过程中,通过气泵泵入气体,产生进入气流,而进气气流作用至第二阀芯31,复合电磁阀100通过气泵接头50与气泵相连,可以提高复合电磁阀100与气泵的连接可靠性和稳定性,并使气泵的拆卸更加简单、方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复合电磁阀100还包括:消音件60,消音件60设置在阀体10上并位于排气口112的下游。
其中,消音件60可以构造为消音棉,通过设置消音件60,可以降低排气噪声,以提高复合电磁阀100的使用体验。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复合电磁阀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上述复合电磁阀100可以应用在气动腰托等结构上,可以提高车辆的使用体验,并有效降低成本。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复合电磁阀100的结构进行具体地说明。
复合电磁阀100包括:阀体10、气道体20、单向阀部30、电磁阀部40、接气管12、气泵接头50、消音件60等。
其中,阀体10与气泵接头50相连,阀体本体11具有内腔,挡板113将内腔分隔出第一容置腔a和第二容置腔b,第一容置腔a内设置单向阀部30,第二容置腔b内设置电磁阀部40,气泵通过气泵接头50设置于第一容置腔a一端,通气设备的气囊通过接气管12,设置在第二容置腔b一端。
阀体10外周上设置挂台结构,用于固定卡钩73,以安装固定接气管12和线圈41,挂台上可以开设对称小孔用于放置线圈焊芯,阀体10上设置一正方形槽,槽口底部开设排气口,正方形槽用于放置消音件60。
气泵接头50的法兰外侧壁与阀体10内侧壁过盈装配,气道体20与阀体10内侧壁过盈配合且两者之间设置密封圈72,接气管12与阀体10的内侧壁间隙配合,通过阀体10上的挂台和卡钩73固定装配于一体。
气道体20设置有第一流道21和第二流道22,第一流道21与挡板113上的通孔连通,第二流道22与第一阀芯42上的密封垫74在第一弹性件43的弹性力作用下接触密封。
气泵接头50外侧开有环形槽,安装密封圈72以与阀体10内侧壁密封贴合,气泵接头50内侧有进气通道和密封台阶,第二阀芯31上设置有台阶结构,在第二弹性件32的弹性力作用下与密封台阶抵接密封。
接气管12与阀体10的内侧壁间隙配合,接气管12的外侧开有环形槽,放置密封圈72与阀体10的内侧壁密封贴合,接气管12的一端有第一气道121,另一端设有第二气道122,且接气管12的端部开有沉孔用于放置缓冲垫71。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复合电磁阀100的工作过程如下:
日常状态下,气泵不工作,线圈41不通电,第二阀芯31在第二弹性件32的作用下抵接密封住气泵接头50内侧的密封台阶,第一阀芯42在第一弹性件43的作用下抵接密封在气道体20的第二流道22;
在加气过程中,气泵工作,线圈41不通电,进气气流从气泵进入气泵接头50,并克服第二弹性件32的弹性力,进气气流依次流经进气口111、第一流道21、第二气道122、第一气道121、出气口123并注入至气囊;
在排气过程中,气泵不工作、线圈41通电,第二弹性件32的作用下,第二阀芯31封堵进气口111,可以避免倒流。同时,线圈41通电产生磁吸力,第一阀芯42和接气管12相互吸引,并且克服第一弹性件43的弹性力,带动密封垫74开启第二流道22,此时气囊中的气体由气囊通过接气管12的出气口123、第一气道121和第二气道122进入第二容置腔b,再通过排气口112流经消音件60后排出。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复合电磁阀,其特征在于,包括:
阀体(10),所述阀体(10)具有进气口(111)、出气口(123)和排气口(112);
气道体(20),所述气道体(20)设置于所述阀体(10)内,且所述气道体(20)具有第一流道(21)和第二流道(22),所述第一流道(21)用于使所述进气口(111)与所述出气口(123)连通,所述第二流道(22)用于使所述出气口(123)与所述排气口(112)连通;
单向阀部(30)和电磁阀部(40),所述单向阀部(30)与所述电磁阀部(40)均设置于所述阀体(10),且所述单向阀部(30)配置为控制由所述进气口(111)至所述第一流道(21)的单向导通,所述电磁阀部(40)配置为控制所述出气口(123)与所述第二流道(22)可选择地导通,且所述进气口(111)与所述第一流道(21)或所述出气口(123)与所述第二流道(22)择一导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电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阀部(40)包括:线圈(41)、固定部以及第一阀芯(42),所述固定部与所述阀体(10)相连,所述线圈(41)套设于所述阀体(10)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阀芯(42)相对所述固定部运动,以在导通所述出气口(123)与所述第二流道(22)的排气位置和断开所述出气口(123)与所述第二流道(22)的关闭位置之间切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电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10)包括:阀体本体(11)以及接气管(12),所述接气管(12)与所述阀体本体(11)相连,所述出气口(123)开设于所述接气管(12)上,所述线圈(41)套设于所述阀体本体(11),所述接气管(12)形成为所述固定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电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芯(42)与所述接气管(12)沿第一方向排布,所述接气管(12)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气道(121)和沿第二方向延伸的至少一个第二气道(122),所述第二气道(122)与所述阀体本体(11)连通,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正交。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电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阀部(40)还包括:第一弹性件(43),所述第一弹性件(4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阀芯(42)相连,所述第一弹性件(43)的另一端与所述接气管(12)相连,所述第一弹性件(43)朝向所述关闭位置推抵所述第一阀芯(42)。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电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阀部(30)包括:第二阀芯(31)和第二弹性件(32),所述阀体本体(11)具有挡板(113),所述第二阀芯(31)设置在所述阀体(10)内,所述第二弹性件(32)的一端推抵于所述挡板(113),所述第二弹性件(3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阀芯(31)相连,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阀芯(31)封堵所述进气口(11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复合电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113)将所述阀体本体(11)的内腔分隔为彼此连通的第一容置腔(a)和第二容置腔(b),所述单向阀部(30)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置腔(a)内,所述气道体(20)、所述电磁阀部(40)设置在所述第二容置腔(b)内,且所述气道体(20)位于所述电磁阀部(40)与所述单向阀部(30)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电磁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气泵接头(50),所述气泵接头(50)与所述阀体(10)相连,所述气泵接头(50)用于连接气泵,所述单向阀部(30)位于所述气泵接头(50)与所述气道体(20)之间,并用于控制所述气泵接头(50)与所述第一流道(21)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电磁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消音件(60),所述消音件(60)设置在所述阀体(10)上并位于所述排气口(112)的下游。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电磁阀。
CN202223592655.1U 2022-12-30 2022-12-30 复合电磁阀以及车辆 Active CN2191770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92655.1U CN219177048U (zh) 2022-12-30 2022-12-30 复合电磁阀以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92655.1U CN219177048U (zh) 2022-12-30 2022-12-30 复合电磁阀以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77048U true CN219177048U (zh) 2023-06-13

Family

ID=866660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592655.1U Active CN219177048U (zh) 2022-12-30 2022-12-30 复合电磁阀以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7704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64987B (zh) 模块式下部本体具有集成止回阀的碳罐净化阀
EP3943361A1 (en) Parking brake control module and rail vehicle
US20040025851A1 (en) Device for metered admixing of volatized fuel in an intake manifold of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N219177048U (zh) 复合电磁阀以及车辆
JP3665117B2 (ja) 内燃エンジンの排気システム内の空気噴射回路のための閉止バルブユニット
CN112959929B (zh) 一种电磁阀泵阀模组及汽车座椅用气动调节系统
CN211599628U (zh) 一种复合式电磁阀、复合式电磁阀控制器模组及汽车座椅
JP3970517B2 (ja) 車両のエアクリーナ構造
JP2000080965A (ja) 内燃機関の吸気装置
US8001945B2 (en) Resonator for an intake system of a motor vehicle
CN111284378A (zh) 一种控制部分和气泵集成的腰托控制系统
CN210343897U (zh) 可自由组合的两联四位三通电磁阀
US10526938B2 (en) Arrangement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flow of crankcase gases from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prior to oil separation
JP2019143531A (ja) 内燃機関の流体制御装置
CN217455567U (zh) 空气供给单元
CN216974980U (zh) 后处理封装总成、用于排气后处理的散热系统和车辆
CN107543271A (zh) 稳压补水装置和空调水系统
CN218198027U (zh) 一种紧凑型控制阀机构及汽车座椅气动调节装置
CN218407743U (zh) 具有气道结构的气动腰托泵阀一体系统
CN110905805A (zh) 压缩机、空调器
JP3871844B2 (ja) 二次空気制御装置
CN210397811U (zh) 带单向阀的二位三通电磁阀
CN110374688A (zh) 一种多腔静子结构及气流吸附系统
CN214618004U (zh) 控制阀及按摩仪
US20230311610A1 (en) Air dryer housing, air dryer assembly, compressed-air supply system, and vehic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