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77030U - 切换阀及空调系统 - Google Patents

切换阀及空调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77030U
CN219177030U CN202320186196.2U CN202320186196U CN219177030U CN 219177030 U CN219177030 U CN 219177030U CN 202320186196 U CN202320186196 U CN 202320186196U CN 219177030 U CN219177030 U CN 2191770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connecting pipe
tube
switching
valve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18619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佳峰
何勇
孙俊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DunAn Hetian Met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DunAn Hetian Met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DunAn Hetian Met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DunAn Hetian Met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18619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770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770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770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Multiple-Way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切换阀及空调系统。该切换阀包括主阀、先导阀、转接管及第一毛细管。主阀包括阀体、第一接管、第二接管及第三接管,阀体的侧壁还开设有出气孔。第一毛细管位于主阀与先导阀之间,且第一毛细管的一端与先导阀的端部连接,第一毛细管的另一端部分伸入转接管内,并与转接管连接。沿阀体的轴向,定义第一接管的外侧面与第三接管的外侧面间的最远距离为A,第二接管的中轴线与出气孔的中轴线间的最短距离为B,满足B≤0.5A。本申请的优点在于:通过在阀体上开设出气孔,第一毛细管在连接时的长度更短,弯折次数也更少,从而能够降低工艺难度,降低成本。

Description

切换阀及空调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切换阀及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在空调系统中,切换阀主要用于控制管路的连通或隔断,以实现流体的变向流通。
切换阀包括主阀及先导阀,主阀上设置有进口D接管,进口D接管内流通有高压流体。切换阀还包括进口毛细管,进口毛细管分别与先导阀的端部及进口D接管的周侧连接,从而使部分高压流体能够流入先导阀内。但该连接方式,导致进口毛细管的长度较长,而且需要进行多次弯折才能够实现连接,工序复杂,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降低成本的切换阀及空调系统。
一种切换阀,包括主阀、先导阀、转接管及第一毛细管,所述主阀包括阀体、第一接管、第二接管及第三接管,所述第一接管、所述第二接管及所述第三接管并排设置于所述阀体的一侧,并均与所述阀体连接,且所述第二接管位于所述第一接管与所述第三接管之间,所述阀体的侧壁还开设有出气孔;所述先导阀与所述主阀连接;所述转接管连接于所述出气孔;所述第一毛细管位于所述主阀与所述先导阀之间,且所述第一毛细管的一端与所述先导阀的端部连接,所述第一毛细管的另一端部分伸入所述转接管内,并与所述转接管连接;沿所述阀体的轴向,定义所述第一接管的外侧面与所述第三接管的外侧面间的最远距离为A,所述第二接管的中轴线与所述出气孔的中轴线间的最短距离为B,满足B≤0.5A。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通过在阀体上开设出气孔,从而能够将第一毛细管连接至阀体上。第一毛细管的长度更短,弯折次数也更少,从而能够降低工艺难度,降低成本。而且能够降低泄漏风险,提高使用安全性。同时,出气孔始终能够与具有高压流体的腔室连通,从而使部分高压流体能够通过与出气孔连接的第一毛细管流动到先导阀内,以满足先导阀的工作需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气孔的中轴线垂直于所述第一接管、所述第二接管及所述第三接管所在的平面。
如此设置,能够实现快速连接,提高安装效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毛细管呈L型。
如此设置,能够降低因多次折弯导致第一毛细管断裂的风险。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接管与所述第一毛细管的材质相同,且所述转接管与所述阀体的材质不同。
如此设置,能够降低焊接难度,提高焊接效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阀体的材质为不锈钢,所述转接管与所述第一毛细管的材质为铜。
如此设置,具有较好的工作性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阀体具有阀腔,所述出气孔的周侧设置有朝向远离所述阀腔方向延伸的翻边,所述转接管部分伸入所述翻边内,并与所述翻边连接。
如此设置,能够进一步增加转接管与阀体的接触面积,保证连接的可靠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接管靠近所述阀腔的端面距所述阀体内侧壁的最短距离为L,所述翻边的高度为H,满足0≤L≤H。
如此设置,能够防止转接管与阀腔内的其余结构发生干涉或影响阀腔内流体的正常流动,保证切换阀工作的正常运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阀腔包括第一腔、第二腔及第三腔,所述切换阀还包括第二毛细管及第三毛细管,所述第二毛细管位于所述先导阀与所述阀体之间,且所述第二毛细管的一端与所述先导阀连接,另一端连通于所述第一腔;所述第三毛细管位于所述先导阀与所述阀体之间,且所述第三毛细管的一端与所述先导阀连接,另一端连通于所述第三腔;其中,所述第一毛细管与所述第二腔连通。
如此设置,能够实现切换阀工作模式的切换,切换简单,便于操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阀还包括第四接管,所述第四接管与所述第一接管、所述第二接管及所述第三接管相对设置于所述阀体的两侧,且所述第四接管连通于所述第二腔。
如此设置,能够实现高压流体的顺利流通。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空调系统,包括上述的切换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提供的切换阀,通过在阀体上开设出气孔,从而能够将第一毛细管连接至阀体上。第一毛细管的长度更短,弯折次数也更少,从而能够降低工艺难度,降低成本。而且能够降低泄漏风险,提高使用安全性。同时,出气孔始终能够与具有高压流体的腔室连通,从而使部分高压流体能够通过与出气孔连接的第一毛细管流动到先导阀内,以满足先导阀的工作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传统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传统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切换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阀体的正视图。
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阀体的仰视图。
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阀体的剖视图。
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切换阀部分结构的剖视图。
图中各符号表示含义如下:
100、切换阀;10、主阀;11、阀体;111、出气孔;112、阀腔;113、翻边;12、第一接管;13、第二接管;14、第三接管;15、第四接管;20、先导阀;21、第一毛细管;22、第二毛细管;23、第三毛细管;24、第四毛细管;30、转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申请的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下”可以是第一特征直接和第二特征接触,或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间接地通过中间媒介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除非另有定义,本申请的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申请的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本申请提供一种切换阀100,该切换阀100包括主阀10及先导阀20。先导阀20与主阀10连接,且先导阀20用于控制主阀10的工作模式。
主阀10包括阀体11、第一接管12、第二接管13、第三接管14及第四接管15。第一接管12、第二接管13及第三接管14并排设置于阀体11的一侧,并均与阀体11连接,且第二接管13位于第一接管12与第三接管14之间。第四接管15与第一接管12、第二接管13及第三接管14相对设置于阀体11的两侧。
具体的,切换阀100通过第一接管12、第二接管13、第三接管14及第四接管15连接至空调管路。其中,切换阀100具有第一接管12与第四接管15连通、第二接管13与第三接管14连通的第一状态,以及,第三接管14与第四接管15连通、第二接管13与第一接管12连通的第二状态。切换阀100通过在第一状态及第二状态间转换,从而改变整个空调系统的工作模式。
请参阅图1及图2,阀体11的侧壁还开设有出气孔111。切换阀100还包括转接管30及第一毛细管21。转接管30连接于出气孔111,第一毛细管21位于主阀10与先导阀20之间,且第一毛细管21的一端与先导阀20的端部连接,第一毛细管21的另一端部分伸入转接管30内,并与转接管30连接。
本申请通过在阀体11上开设出气孔111,从而能够将第一毛细管21连接至阀体11上。如此,与现有技术中第一毛细管直接与第四接管连接的方式相比,本申请中第一毛细管21的长度更短,弯折次数也更少,从而能够降低工艺难度,降低成本。而且由于通过第一毛细管21与阀体11连接,当第四接管15因碰撞等受到较大的力产生倾斜变形时,能够避免现有技术中第一毛细管与第四接管的连接失效,导致第一毛细管脱离的问题,降低泄漏风险,提高使用安全性。
进一步的,沿阀体11的轴向,定义第一接管12的外侧面与第三接管14的外侧面间的最远距离为A,第二接管13的中轴线与出气孔111的中轴线间的最短距离为B,满足B≤0.5A。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第四接管15内流通的是高压流体,阀体11内与第四接管15连通的腔室中也同样为高压流体。具体地,阀体11内设置有滑块(图未示)及活塞组件(图未示),活塞组件与滑块连接,并能够带动滑块滑移,从而能够使切换阀100自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或自第二状态切换至第一状态。在活塞组件及滑块的运动过程中,阀体11内腔室流通有高压流体的区域会相应发生变化。
此时,通过设置B≤0.5A,能够保证出气孔111始终能够与具有高压流体的腔室连通,从而使部分高压流体能够通过与出气孔111连接的第一毛细管21流动到先导阀20内,以满足先导阀20的工作需求。也就是说,滑块、活塞组件或其他零部件的运动均不会对出气孔111造成阻碍,从而能够较好地满足切换阀100的工作性能。
第二接管13的中轴线与出气孔111的中轴线间的最短距离可根据实际需要合理设置。例如,第二接管13的中轴线与出气孔111的中轴线间的最短距离可设置为0.5A、0.45A、0.4A或0.3A等。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出气孔111的中轴线垂直于第一接管12、第二接管13及第三接管14所在的平面。且出气孔111开设于阀体11上靠近先导阀20的一侧。如此,第一毛细管21的长度较短,能够降低材料成本。而且也便于第一毛细管21的连接,第一毛细管21能够轻易地对准安装孔处,从而实现快速连接,提高安装效率。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第一毛细管21呈L型。如此,仅通过一次折弯便能够实现先导阀20与主阀10阀体11间的连接,操作更为简单,而且也能够降低因多次折弯导致第一毛细管21断裂的风险。
通常,第一毛细管21与阀体11的材质不同。在进行焊接时,一方面需要满足焊接强度要求,另一方面,由于不同材料焊接特性差异较大,而且在某些实施例中,第一毛细管21上具有部分不耐高温的零部件,故不易直接进行焊接。此时,通过设置转接管30则便于第一毛细管21的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转接管30与第一毛细管21的材质相同,且转接管30与阀体11的材质不同。在切换阀100组装过程中,可先将转接管30与阀体11焊接连接,转接管30的结构简单,能够较好地满足焊接需要。再通过将第一毛细管21伸入转接管30内进行焊接,由于第一毛细管21与转接管30材质相同,可直接进行焊接,从而能够降低焊接难度,提高焊接效率。
本申请将第一毛细管21伸入转接管30内进行焊接不仅能够保证连接强度,而且具有较好的工作性能。具体地,由于第一毛细管21管径较小,若通过第一毛细管21直接套设于转接管30,流体流量减小,从而会影响整个切换阀100的工作效率。为此,一般需对第一毛细管21进行扩口处理,但在第一毛细管21上加工扩口难度较高,提高了加工成本。而本申请中,转接管30起到扩口的作用,能够提高整体流量。再通过将第一毛细管21插入转接管30内,此时仅需对转接管30的尺寸进行控制,便能够在满足流体流通需要的基础上降低整体加工难度。而且,第一毛细管21插入转接管30内,接触面积更大,能够保证连接的可靠性。
进一步的,在一实施例中,阀体11的材质为不锈钢,转接管30与第一毛细管21的材质为铜。如此,利用不锈钢制成的阀体11具有较好的强度及耐腐蚀性,而且成本更低。铜制的第一毛细管21也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且还具有较好的延展性,在折弯时不易发生断裂。当然,阀体11、转接管30与第一毛细管21还可利用铝等其它材料制成,只要能够起到相同的便于焊接的效果即可。
请参阅图3及图4,阀体11具有阀腔112,出气孔111的周侧设置有朝向远离阀腔112方向延伸的翻边113,转接管30部分伸入翻边113内,并与翻边113连接。
具体地,翻边113呈环形并围设于出气孔111的周侧。由于现有技术中,第四接管15上较难设置翻边113进行连接,导致第一毛细管21与第四接管15的连接强度较低,当第四接管15发生倾斜变形时,极易产生连接失效的问题,存在泄漏隐患。而本申请通过设置翻边113能够进一步增加转接管30与阀体11的接触面积,保证连接的可靠性,从而提高第一毛细管21连接的牢固程度,降低泄漏风险。
在一实施例中,翻边113与阀体11为一体成型,从而具有较高的连接强度,进一步保证转接管30连接的稳定性。当然,翻边113与阀体11间也可为分体设置,在此不过多限定。
请参阅图5,转接管30靠近阀腔112的端面距阀体11内侧壁的最短距离为L,翻边113的高度为H,满足0≤L≤H。
如此,能够防止转接管30过度伸入翻边113内从而进入到阀腔112内部,进而使转接管30与阀腔112内的其余结构发生干涉或影响阀腔112内流体的正常流动,保证切换阀100工作的正常运行。
进一步的,阀腔112包括第一腔(图未示)、第二腔(图未示)及第三腔(图未示),第一毛细管21与第二腔连通,且第四接管15连通于第二腔。如此,第四接管15内的高压流体进入第二腔,并通过第一毛细管21流入先导阀20中,实现高压流体的顺利流通。
切换阀100还包括第二毛细管22及第三毛细管23。第二毛细管22位于先导阀20与阀体11之间,且第二毛细管22的一端与先导阀20连接,另一端连通于第一腔。第三毛细管23位于先导阀20与阀体11之间,且第三毛细管23的一端与先导阀20连接,另一端连通于第三腔。
切换阀100还包括第四毛细管24,第四毛细管24的两端分别与先导阀20及第二接管13连接,并用于选择性地排出第一腔或第三腔内的流体。
这样,自第一毛细管21流入先导阀20的高压流体经先导阀20的控制调节,可通过第二毛细管22流入第一腔,或通过第三毛细管23流入第三腔,从而控制阀腔112内活塞组件两端的压强变化,也即是将第二腔内的相对高压流体选择性地导通至活塞组件的某一端,使活塞组件的另一端具有相对低压,在活塞组件两端形成压力差来驱动活塞在阀体内滑动,实现切换阀100工作模式的切换,切换简单,便于操作。
当先导阀20连通第一毛细管21与第二毛细管22时,切换阀100为第一状态的工作模式,第四接管15内的高压流体依次经第二腔、转接管30、第一毛细管21进入先导阀20内,并由第二毛细管22进入第一腔。此时,第三腔内的流体经第三毛细管23进入先导阀20,并由第四毛细管24导通至第二接管13内,由第二接管13排出。此时,第一腔内为相对高压,第三腔内为相对低压。在压强作用下,驱动活塞组件在阀体11内滑动,进而推动滑块运动,此时滑块的位置能使第二接管13与第三接管14连通,第四接管15与第一接管12则通过第二腔连通,切换阀100处于第一状态。
当先导阀20连通第一毛细管21与第三毛细管23时,切换阀100为第二状态的工作模式,第四接管15内的高压流体依次经第二腔、转接管30、第一毛细管21进入先导阀20内,并由第三毛细管23进入第三腔。第一腔内的流体经第二毛细管22进入先导阀20,由第四毛细管24排出至第二接管13内,并由第二接管13排出。此时,第三腔内为相对高压,第一腔内为相对低压。在压强作用下,驱动活塞组件在阀体11内滑动,进而推动滑块运动,此时滑块的位置能使第一接管12与第二接管13连通,第四接管15与第三接管14则通过第二腔连通,切换阀100处于第二状态。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空调系统,包括上述的切换阀100。切换阀100通过第一接管12、第二接管13、第三接管14及第四接管15连接至空调管路,且切换阀100用于控制空调管路内流体的连通或隔断,来实现空调系统的功能模式切换。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切换阀,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阀(10),所述主阀(10)包括阀体(11)、第一接管(12)、第二接管(13)及第三接管(14),所述第一接管(12)、所述第二接管(13)及所述第三接管(14)并排设置于所述阀体(11)的一侧,并均与所述阀体(11)连接,且所述第二接管(13)位于所述第一接管(12)与所述第三接管(14)之间,所述阀体(11)的侧壁还开设有出气孔(111);
先导阀(20),所述先导阀(20)与所述主阀(10)连接;
转接管(30),所述转接管(30)连接于所述出气孔(111);
第一毛细管(21),所述第一毛细管(21)位于所述主阀(10)与所述先导阀(20)之间,且所述第一毛细管(21)的一端与所述先导阀(20)的端部连接,所述第一毛细管(21)的另一端部分伸入所述转接管(30)内,并与所述转接管(30)连接;
沿所述阀体(11)的轴向,定义所述第一接管(12)的外侧面与所述第三接管(14)的外侧面间的最远距离为A,所述第二接管(13)的中轴线与所述出气孔(111)的中轴线间的最短距离为B,满足B≤0.5A。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换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孔(111)的中轴线垂直于所述第一接管(12)、所述第二接管(13)及所述第三接管(14)所在的平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切换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毛细管(21)呈L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换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管(30)与所述第一毛细管(21)的材质相同,且所述转接管(30)与所述阀体(11)的材质不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切换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11)的材质为不锈钢,所述转接管(30)与所述第一毛细管(21)的材质为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换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11)具有阀腔(112),所述出气孔(111)的周侧设置有朝向远离所述阀腔(112)方向延伸的翻边(113),所述转接管(30)部分伸入所述翻边(113)内,并与所述翻边(113)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切换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管(30)靠近所述阀腔(112)的端面距所述阀体(11)内侧壁的最短距离为L,所述翻边(113)的高度为H,满足0≤L≤H。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切换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腔(112)包括第一腔、第二腔及第三腔,所述切换阀还包括:
第二毛细管(22),所述第二毛细管(22)位于所述先导阀(20)与所述阀体(11)之间,且所述第二毛细管(22)的一端与所述先导阀(20)连接,另一端连通于所述第一腔;
第三毛细管(23),所述第三毛细管(23)位于所述先导阀(20)与所述阀体(11)之间,且所述第三毛细管(23)的一端与所述先导阀(20)连接,另一端连通于所述第三腔;
其中,所述第一毛细管(21)与所述第二腔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切换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阀(10)还包括:
第四接管(15),所述第四接管(15)与所述第一接管(12)、所述第二接管(13)及所述第三接管(14)相对设置于所述阀体(11)的两侧,且所述第四接管(15)连通于所述第二腔。
10.一种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切换阀。
CN202320186196.2U 2023-02-01 2023-02-01 切换阀及空调系统 Active CN2191770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86196.2U CN219177030U (zh) 2023-02-01 2023-02-01 切换阀及空调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86196.2U CN219177030U (zh) 2023-02-01 2023-02-01 切换阀及空调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77030U true CN219177030U (zh) 2023-06-13

Family

ID=866744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186196.2U Active CN219177030U (zh) 2023-02-01 2023-02-01 切换阀及空调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7703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779360B2 (en) Ejector having throttle variable nozzle and ejector cycle using the same
US10330123B2 (en) Ejector for refrigeration cycle device
US9897354B2 (en) Ejector
US8875740B2 (en) Hydraulic accumulator, in particular bellows accumulator
JP6449196B2 (ja) スライド式切換弁および冷凍サイクルシステム
CN219177030U (zh) 切换阀及空调系统
JP2009041636A (ja) 四方切換弁用弁体
JP2007032980A (ja) 膨張弁
US9512858B2 (en) Ejector
JP4810988B2 (ja)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CN210127894U (zh) 一种带水汽分离挡板的汽车膨胀箱
JP2005351605A (ja) 膨張弁及び冷凍装置
CN114233901A (zh) 一种大压差低减压比的蒸汽降噪减压装置
CN116044611A (zh) 变流阻缓冲罐以及火箭发动机输送系统
CN216975882U (zh) 单向阀及冷媒循环系统
JP5144374B2 (ja) 四方切換弁用弁体
CN110779196B (zh) 换热管及换热器
US6637380B2 (en) Direct heating device
JP2002130871A (ja) アキュムレータ
JP5249818B2 (ja) 四方切換弁
JP2003121029A (ja) 冷媒分配器およびその冷媒分配器を備えた空気調和機
US4544030A (en) Shell nozzle
CN216692310U (zh) 一种大压差低减压比的蒸汽降噪减压装置
WO2017064796A1 (ja) 逆止弁およ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CN220102268U (zh) 阀装置、电子膨胀阀及制冷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