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72157U - 用于车辆的驱动桥和具有其的车辆 - Google Patents

用于车辆的驱动桥和具有其的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72157U
CN219172157U CN202320217899.7U CN202320217899U CN219172157U CN 219172157 U CN219172157 U CN 219172157U CN 202320217899 U CN202320217899 U CN 202320217899U CN 219172157 U CN219172157 U CN 2191721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shaft
motor
reduction mechanism
transmi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21789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肖鸿飞
周新华
高明臣
战冰
查平波
张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Foton Daimler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Foton Daimler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Foton Daimler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Foton Daimler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21789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721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721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7215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80Technologies aiming to reduce greenhouse gasses emissions common to all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 Y02T10/86Optimisation of rolling resistance, e.g. weight reduction 

Landscapes

  • Retard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的驱动桥和具有其的车辆,包括:桥壳;第一电机,第一电机设于桥壳内且具有第一电机轴;第二电机,第二电机设于桥壳内且具有第二电机轴;行星减速机构,行星减速机构设于桥壳且包括太阳轮、多个第一行星齿轮、齿圈和行星架,太阳轮分别与第一电机轴和第二电机轴传动连接,齿圈套设于太阳轮,第一行星齿轮可转动地连接于行星架,第一行星齿轮分别与太阳轮的外齿和齿圈的内齿啮合;齿轮减速机构,齿轮减速机构设于桥壳,齿轮减速机构的输入端传动连接于行星架;差速器,差速器设于桥壳且传动连接于齿轮减速机构的输出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驱动桥具有动力性能好、能耗低、结构紧凑和传动比大等优点。

Description

用于车辆的驱动桥和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驱动桥和具有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的用于车辆的驱动桥通常通过电机驱动车辆行驶,但是,由于相关技术中的驱动桥的电机的布局不合理,导致驱动桥的体积较大,驱动桥整体在底盘上的占用空间过大,不便于布局安装,而且,相关技术中的驱动桥存在扭矩能力不足、动力性差等问题,车辆的能耗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车辆的驱动桥,该用于车辆的驱动桥具有动力性能好、能耗低、结构紧凑和传动比大等优点。
根据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用于车辆的驱动桥的车辆。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用于车辆的驱动桥,包括:桥壳;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设于所述桥壳内且具有第一电机轴;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设于所述桥壳内且具有第二电机轴;行星减速机构,所述行星减速机构设于所述桥壳且包括太阳轮、多个第一行星齿轮、齿圈和行星架,所述太阳轮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机轴和所述第二电机轴传动连接,所述齿圈套设于所述太阳轮,所述第一行星齿轮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行星架,所述第一行星齿轮分别与所述太阳轮的外齿和所述齿圈的内齿啮合;齿轮减速机构,所述齿轮减速机构设于所述桥壳,所述齿轮减速机构的输入端传动连接于所述行星架;差速器,所述差速器设于所述桥壳且传动连接于所述齿轮减速机构的输出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驱动桥具有动力性能好、能耗低、结构紧凑和传动比大等优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电机轴、所述第二电机轴和所述太阳轮的中心轴线重合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电机轴和所述第二电机轴分别传动连接于所述太阳轮的轴向相对两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电机位于所述行星架背向所述太阳轮的一侧,所述行星架的背向所述太阳轮的一侧设有传动轴杆,所述传动轴杆空套于所述第二电机轴且向远离所述太阳轮的方向延伸;所述齿轮减速机构包括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传动轴杆传动连接,所述从动齿轮与所述主动齿轮啮合且与所述差速器传动连接;其中,所述主动齿轮和所述从动齿轮的传动比大于1。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传动轴杆与所述第二电机在所述传动轴杆的轴向上间隔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主动齿轮为多个且包括第一主动齿轮和第二主动齿轮,所述第一主动齿轮和所述第二主动齿轮空套于所述传动轴杆且沿所述传动轴杆的轴向间隔设置,所述从动齿轮为多个且包括第一从动齿轮和第二从动齿轮,所述第一从动齿轮与所述第一主动齿轮啮合,所述第二从动齿轮与所述第二主动齿轮啮合,所述第一从动齿轮和所述第二从动齿轮分别与所述差速器传动连接;所述齿轮减速机构还包括同步器,所述同步器可滑动地套设于所述传动轴杆且位于所述第一主动齿轮和所述第二主动齿轮之间,所述同步器可选择地与所述第一主动齿轮和所述第二主动齿轮传动连接;其中,所述第一主动齿轮和所述第一从动齿轮的传动比不等于所述所述第二主动齿轮和所述第二从动齿轮的传动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差速器包括:第一半轴和第二半轴,所述第一半轴的中心轴线和所述第二半轴的中心轴线重合且适于与不同的车轮传动连接;壳体,所述壳体分别与所述第一从动齿轮和所述第二从动齿轮连接;第一半轴齿轮,所述第一半轴齿轮位于所述壳体内且与所述第一半轴传动连接;第二半轴齿轮,所述第二半轴齿轮位于所述壳体内且与所述第二半轴传动连接;多个第二行星齿轮,多个所述第二行星齿轮位于所述壳体内,且所述第二行星齿轮分别与所述第一半轴齿轮和所述第二半轴齿轮啮合,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绕所述第一半轴的中心轴线公转且绕自身转动轴线自转,所述第二行星轮的转动轴线与所述第一半轴的中心轴线垂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从动齿轮、所述第二从动齿轮与所述壳体一体成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用于车辆的驱动桥还包括:轮端减速机构,所述轮端减速机构设于所述桥壳,所述轮端减速机构的输入端与所述差速器的输出端传动连接,所述轮端减速机构的输出端适于与车轮传动连接;其中,所述第一电机、所述第二电机、所述行星减速机构和所述齿轮减速机构邻近于所述桥壳的前侧,所述轮端减速机构邻近于所述桥壳的后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车辆,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用于车辆的驱动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通过利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驱动桥,具有动力性能好、能耗低、结构紧凑和传动比大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驱动桥的原理图。
附图标记:
驱动桥1、
第一电机100、第一电机轴110、
第二电机200、第二电机轴210、
行星减速机构300、太阳轮310、第一行星齿轮320、齿圈330、行星架340、传动轴杆350、
齿轮减速机构400、主动齿轮410、第一主动齿轮411、第二主动齿轮412、从动齿轮420、第一从动齿轮421、第二从动齿轮422、同步器430、
差速器500、壳体510、第一半轴齿轮520、第二半轴齿轮530、第二行星齿轮540、第一半轴600、第二半轴610、车轮7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多个。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驱动桥1。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驱动桥1包括桥壳、第一电机100、第二电机200、行星减速机构300、齿轮减速机构400和差速器500。
第一电机100设于桥壳内且具有第一电机轴110,第二电机200设于桥壳内且具有第二电机轴210,行星减速机构300设于桥壳且包括太阳轮310、多个第一行星齿轮320、齿圈330和行星架340,太阳轮310分别与第一电机轴110和第二电机轴210传动连接,齿圈330套设于太阳轮310,第一行星齿轮320可转动地连接于行星架340,第一行星齿轮320分别与太阳轮310的外齿和齿圈330的内齿啮合,齿轮减速机构400设于桥壳,齿轮减速机构400的输入端传动连接于行星架340,差速器500设于桥壳且传动连接于齿轮减速机构400的输出端。
其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用于车辆的驱动桥1可以为电驱动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驱动桥1,通过将第一电机100设于桥壳内且具有第一电机轴110,第二电机200设于桥壳内且具有第二电机轴210,且行星减速机构300的太阳轮310分别与第一电机轴110和第二电机轴210传动连接,齿圈330套设于太阳轮310,第一行星齿轮320可转动地连接于行星架340,第一行星齿轮320分别与太阳轮310的外齿和齿圈330的内齿啮合,这样,第一电机100和第二电机200能够共同驱动行星减速机构300的太阳轮310进行转动,进而通过行星减速机构300将第一电机100和第二电机200的动力向外传递,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驱动桥1能够通过两个电机同时进行动力输出,有效地解决了单电机的扭矩能力不足的问题,有利于提高驱动桥1的驱动性能。
而且,通过将第一电机100和第二电机200同时连接于一个行星减速机构300的同一个太阳轮310,相对于相关技术中的驱动桥将多个电机分别连接一个行星减速机构的布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驱动桥1内的第一电机100、第二电机200和行星减速机构300的结构布置更加紧凑,且占用空间也更小,不仅不会大幅增大驱动桥1的体积,且便于第一电机100和第二电机200同时与行星减速机构300进行传动连接。
另外,通过将行星减速机构300的太阳轮310同时连接于第一电机100的第一电机轴110和第二电机200的第二电机轴210,且齿圈330可以与桥壳固定,行星减速机构300通过行星架340向外传递动力,行星减速机构300的传动比较大,能够大幅提高第一电机100以及第二电机200与车轮700的传动比,使第一电机100的输出转速和第二电机200的输出转速大幅降低,进而可以大幅增大第一电机100的扭矩和第二电机200的扭矩,从而使第一电机100和第二电机200在较小的工作电流下即可产生较大的扭矩,以增大驱动桥1的驱动力,有利于降低车辆的能耗。
此外,齿轮减速机构400设于桥壳,齿轮减速机构400的输入端传动连接于行星架340,差速器500设于桥壳且传动连接于齿轮减速机构400的输出端,这样,齿轮减速机构400可以对行星减速机构300的输出转速进行进一步地降低,更进一步地增大了驱动桥1的扭矩,使驱动桥1的动力性能更好,车辆能够兼顾动力性和能耗低,并且,差速器500可以将齿轮减速机构400的输出端的动力传递至车辆左右两侧的车轮700,且对两侧的车轮700进行差速传递,使两侧车轮700可以差速转动,以便于车辆进行转弯,以及避免车辆在坑洼路面发生打滑,保证车辆可以正常行驶。
如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驱动桥1具有动力性能好、能耗低、结构紧凑和传动比大等优点。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电机轴110、第二电机轴210和太阳轮310的中心轴线重合设置。
举例而言,第一电机轴110的中心轴线、第二电机轴210的中心轴线和太阳轮310的中心轴线重合且可以沿车辆的左右方向延伸,这样便于第一电机100和第二电机200通过行星减速机构300向外传递动力,第一电机轴110和第二电机轴210与太阳轮310的传动连接更加方便,且第一电机100、第二电机200和行星减速机构300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的占用空间较小,以使驱动桥1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的结构更加紧凑,以便于驱动桥1在车辆底盘上的布局安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电机轴110和第二电机轴210分别传动连接于太阳轮310的轴向相对两侧,也就是说,第一电机100可以设于太阳轮310的轴向一侧,第二电机200可以设于太阳轮310的轴向另一侧,这样,第一电机100和第二电机200距离太阳轮310都较近,且第一电机轴110和第二电机轴210不会发生位置干涉,便于第一电机轴110和第二电机轴210分别与太阳轮310进行传动连接,布局安装更加方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第二电机200位于行星架340背向太阳轮310的一侧,行星架340的背向太阳轮310的一侧设有传动轴杆350,传动轴杆350空套于第二电机轴210且向远离太阳轮310的方向延伸,这样,第一电机100和第二电机200可以共同驱动太阳轮310转动,太阳轮310再通过多个第一行星齿轮320驱动行星架340转动,行星架340通过传动轴杆350套设于第二电机轴210,进而可以使行星架340相对于第二电机轴210进行转动,从而实现行星架340和第二电机轴210的差速转动,行星减速机构300可以降低第一电机100和第二电机200的输出转速,有利于提高驱动桥1的扭矩。
而且,行星架340通过传动轴杆350空套于第二电机轴210,这样,行星减速机构300、第一电机轴110和第二电机轴210可以同轴设置,避免了第一电机轴110或者第二电机轴210与行星减速机构300发生位置干涉,布局更加合理,且第二电机轴210还可以支撑传动轴杆350,使传动轴杆350的转动更加稳定,进而使行星架340的转动更加稳定,行星减速机构300的动力输出更加平稳。
另外,齿轮减速机构400包括主动齿轮410和从动齿轮420,主动齿轮410与传动轴杆350传动连接,从动齿轮420与主动齿轮410啮合且与差速器500传动连接,其中,主动齿轮410和从动齿轮420的传动比大于1。
其中,主动齿轮410的转动轴线和从动齿轮420的转动轴线平行且不重合。
举例而言,主动齿轮410和从动齿轮420啮合且主动齿轮410的转动轴线和从动齿轮420的转动轴线沿车辆的前后方向间隔设置,这样不仅便于主动齿轮410和从动齿轮420的动力传递,且主动齿轮410和从动齿轮420可以沿车辆的前后方向排布,避免了主动齿轮410和从动齿轮420在车辆的左右方向上的尺寸过大,有利于减小齿轮减速机构400在车辆的左右方向上的尺寸,避免了驱动桥1在左右方向上的尺寸过大,便于安装。
另外,主动齿轮410和从动齿轮420的传动比大于1,这样,从动齿轮420的转速可以小于行星减速机构300的输出端的转速,进一步降低了驱动桥1的输出转速,有利于提高驱动桥1的扭矩,进而可以增大驱动桥1的驱动力。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传动轴杆350与第二电机200在传动轴杆350的轴向上间隔设置,具体地,传动轴杆350由行星架340的朝向第二电机200的一侧向靠近第二电机200的方向延伸,且传动轴杆350沿第二电机轴210的轴向方向的延伸长度短于第二电机轴210的轴向长度,这样,传动轴杆350可以套设于第二电机轴210且与第二电机200间隔,避免了传动轴杆350和第二电机200的本体发生位置干涉,以使传动轴杆350可以相对于第二电机200进行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主动齿轮410为多个且包括第一主动齿轮411和第二主动齿轮412,齿轮减速机构400还包括同步器430。
第一主动齿轮411和第二主动齿轮412空套于传动轴杆350且沿传动轴杆350的轴向间隔设置,从动齿轮420为多个且包括第一从动齿轮421和第二从动齿轮422,第一从动齿轮421与第一主动齿轮411啮合,第二从动齿轮422与第二主动齿轮412啮合,第一从动齿轮421和第二从动齿轮422分别与差速器500传动连接,同步器430可滑动地套设于传动轴杆350且位于第一主动齿轮411和第二主动齿轮412之间,同步器430可选择地与第一主动齿轮411和第二主动齿轮412传动连接。其中,第一主动齿轮411和第一从动齿轮421的传动比不等于第二主动齿轮412和第二从动齿轮422的传动比。
也就是说,齿轮减速机构400具有两个挡位,当同步器430与第一主动齿轮411传动连接时,行星减速机构300可以通过第一主动齿轮411和第一从动齿轮421将动力传递至差速器500,进而驱动车轮700转动,而当同步器430与第二主动齿轮412传动连接时,行星减速机构300可以通过第二主动齿轮412和第二从动齿轮422将动力传递至差速器500,进而驱动车轮700转动,且第一主动齿轮411和第一从动齿轮421的传动比和第二主动齿轮412和第二从动齿轮422的传动比不同,驾驶员可以根据车辆的实际承载情况切换齿轮减速机构400的挡位,实现驱动桥1的不同的传动比,以兼顾驱动桥1的驱动性能且降低车辆的能耗。
而且,第一主动齿轮411和第二主动齿轮412空套于传动轴杆350且分设于同步器430的相对两侧,这样,同步器430可以向靠近第一主动齿轮411的方向移动,以使同步器430和第一主动齿轮411传动连接且断开同步器430与第二主动齿轮412的传动,同理,同步器430可以向靠近第二主动齿轮412的方向移动,以使同步器430和第二主动齿轮412传动连接且断开同步器430与第一主动齿轮411的传动,同步器430的切换方式简单,易于实现。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差速器500包括第一半轴600、第二半轴610、壳体510、第一半轴齿轮520、第二半轴齿轮530和多个第二行星齿轮540。
第一半轴600的中心轴线和第二半轴610的中心轴线重合且适于与不同的车轮700传动连接,壳体510分别与第一从动齿轮421和第二从动齿轮422连接,第一半轴齿轮520位于壳体510内且与第一半轴600传动连接,第二半轴齿轮530位于壳体510内且与第二半轴610传动连接,多个第二行星齿轮540位于壳体510内,且第二行星齿轮540分别与第一半轴齿轮520和第二半轴齿轮530啮合,第二行星齿轮540绕第一半轴600的中心轴线公转且绕自身转动轴线自转,第二行星轮的转动轴线与第一半轴600的中心轴线垂直。
具体地,当同步器430与第一主动齿轮411传动连接时,第一主动齿轮411驱动第一从动齿轮421转动,第一从动齿轮421带动多个第二行星齿轮540绕第一半轴600的中心轴线公转,且当第二行星齿轮540只绕第一半轴600的中心轴线公转时,第一半轴齿轮520和第二半轴齿轮530的转速相同,第一半轴齿轮520通过第一半轴600驱动一个车轮700转动,第二半轴齿轮530通过第二半轴610驱动另一个车轮700以相同的转速转动;而当第二行星齿轮540绕第一半轴600的中心轴线公转且绕自身转动轴线自转时,第一半轴齿轮520和第二半轴齿轮530的转速不相同,第一半轴齿轮520通过第一半轴600驱动一个车轮700转动,第二半轴齿轮530通过第二半轴610驱动另一个车轮700以不相同的转速转动,从而可以实现左右车轮700的差速转动。
另外,当同步器430与第二主动齿轮412传动连接时,第二主动齿轮412驱动第二从动齿轮422转动,第二从动齿轮422通过壳体510带动第一从动齿轮421转动,且第一从动齿轮421和第二从动齿轮422同步转动,由此,第二从动齿轮422可以驱动第一从动齿轮421带动多个第二行星齿轮540绕第一半轴600的中心轴线公转,且当第二行星齿轮540只绕第一半轴600的中心轴线公转时,第一半轴齿轮520和第二半轴齿轮530的转速相同,第一半轴齿轮520通过第一半轴600驱动一个车轮700转动,第二半轴齿轮530通过第二半轴610驱动另一个车轮700以相同的转速转动;而当第二行星齿轮540绕第一半轴600的中心轴线公转且绕自身转动轴线自转时,第一半轴齿轮520和第二半轴齿轮530的转速不相同,第一半轴齿轮520通过第一半轴600驱动一个车轮700转动,第二半轴齿轮530通过第二半轴610驱动另一个车轮700以不相同的转速转动,从而可以实现左右车轮700的差速转动。
由此,驾驶员可以通过使同步器430与第一主动齿轮411或者第二主动齿轮412传动连接,以切换齿轮减速机构400的挡位,且齿轮减速机构400在不同的挡位时都可以通过差速器500对左右两侧的车轮700进行差速传动,以使车辆可以正常转弯以及避免车辆打滑。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从动齿轮421、第二从动齿轮422与壳体510一体成型,这样,第一从动齿轮421、第二从动齿轮422和壳体510的连接强度更高,第一从动齿轮421、第二从动齿轮422和壳体510能够保持同步转动,以使同步器430无论是和第一主动齿轮411传动连接,还是和的第二主动齿轮412传动连接,齿轮减速机构400都可以将动力传递至差速器500,进而通过差速器500驱动车轮700转动,以使车辆可以正常行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用于车辆的驱动桥1还包括轮端减速机构(图中未示意)。
轮端减速机构设于桥壳,轮端减速机构的输入端与差速器500的输出端传动连接,轮端减速机构的输出端适于与车轮700传动连接。这样,行星减速机构300、齿轮减速机构400和轮端减速机构可以配合实现驱动桥1的三级减速传递,使驱动桥1的传动比更大,更有效地提高了车辆的动力性能且续航里程更高。
另外,第一电机100、第二电机200、行星减速机构300和齿轮减速机构400邻近于桥壳的前侧,轮端减速机构邻近于桥壳的后方,这样,可以将行星减速机构300和齿轮减速机构400与轮端减速机构沿车辆的前后方向布置,使驱动桥1的重量分布更加均匀,便于布局安装,且有利于简化驱动桥1的结构,行星减速机构300、齿轮减速机构400和轮端减速机构在桥壳内可以有一定间隔,避免行星减速机构300、齿轮减速机构400和轮端减速机构布局过于拥挤,一方面可以避免行星减速机构300、齿轮减速机构400和轮端减速机构发生位置干涉,另一方面便于对行星减速机构300、齿轮减速机构400和轮端减速机构进行维修,拆装更加方便。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车辆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驱动桥1。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通过利用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驱动桥1,具有动力性能好、能耗低、结构紧凑和传动比大等优点。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驱动桥1和具有其的车辆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具体实施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用于车辆的驱动桥,其特征在于,包括:
桥壳;
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设于所述桥壳内且具有第一电机轴;
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设于所述桥壳内且具有第二电机轴;
行星减速机构,所述行星减速机构设于所述桥壳且包括太阳轮、多个第一行星齿轮、齿圈和行星架,所述太阳轮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机轴和所述第二电机轴传动连接,所述齿圈套设于所述太阳轮,所述第一行星齿轮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行星架,所述第一行星齿轮分别与所述太阳轮的外齿和所述齿圈的内齿啮合;
齿轮减速机构,所述齿轮减速机构设于所述桥壳,所述齿轮减速机构的输入端传动连接于所述行星架;
差速器,所述差速器设于所述桥壳且传动连接于所述齿轮减速机构的输出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驱动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机轴、所述第二电机轴和所述太阳轮的中心轴线重合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驱动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机轴和所述第二电机轴分别传动连接于所述太阳轮的轴向相对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驱动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机位于所述行星架背向所述太阳轮的一侧,所述行星架的背向所述太阳轮的一侧设有传动轴杆,所述传动轴杆空套于所述第二电机轴且向远离所述太阳轮的方向延伸;
所述齿轮减速机构包括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传动轴杆传动连接,所述从动齿轮与所述主动齿轮啮合且与所述差速器传动连接;
其中,所述主动齿轮和所述从动齿轮的传动比大于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车辆的驱动桥,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轴杆与所述第二电机在所述传动轴杆的轴向上间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车辆的驱动桥,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齿轮为多个且包括第一主动齿轮和第二主动齿轮,所述第一主动齿轮和所述第二主动齿轮空套于所述传动轴杆且沿所述传动轴杆的轴向间隔设置,所述从动齿轮为多个且包括第一从动齿轮和第二从动齿轮,所述第一从动齿轮与所述第一主动齿轮啮合,所述第二从动齿轮与所述第二主动齿轮啮合,所述第一从动齿轮和所述第二从动齿轮分别与所述差速器传动连接;
所述齿轮减速机构还包括同步器,所述同步器可滑动地套设于所述传动轴杆且位于所述第一主动齿轮和所述第二主动齿轮之间,所述同步器可选择地与所述第一主动齿轮和所述第二主动齿轮传动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主动齿轮和所述第一从动齿轮的传动比不等于所述第二主动齿轮和所述第二从动齿轮的传动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车辆的驱动桥,其特征在于,所述差速器包括:
第一半轴和第二半轴,所述第一半轴的中心轴线和所述第二半轴的中心轴线重合且适于与不同的车轮传动连接;
壳体,所述壳体分别与所述第一从动齿轮和所述第二从动齿轮连接;
第一半轴齿轮,所述第一半轴齿轮位于所述壳体内且与所述第一半轴传动连接;
第二半轴齿轮,所述第二半轴齿轮位于所述壳体内且与所述第二半轴传动连接;
多个第二行星齿轮,多个所述第二行星齿轮位于所述壳体内,且所述第二行星齿轮分别与所述第一半轴齿轮和所述第二半轴齿轮啮合,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绕所述第一半轴的中心轴线公转且绕自身转动轴线自转,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的转动轴线与所述第一半轴的中心轴线垂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车辆的驱动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从动齿轮、所述第二从动齿轮与所述壳体一体成型。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驱动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轮端减速机构,所述轮端减速机构设于所述桥壳,所述轮端减速机构的输入端与所述差速器的输出端传动连接,所述轮端减速机构的输出端适于与车轮传动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电机、所述第二电机、所述行星减速机构和所述齿轮减速机构邻近于所述桥壳的前侧,所述轮端减速机构邻近于所述桥壳的后方。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车辆的驱动桥。
CN202320217899.7U 2023-02-01 2023-02-01 用于车辆的驱动桥和具有其的车辆 Active CN2191721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17899.7U CN219172157U (zh) 2023-02-01 2023-02-01 用于车辆的驱动桥和具有其的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17899.7U CN219172157U (zh) 2023-02-01 2023-02-01 用于车辆的驱动桥和具有其的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72157U true CN219172157U (zh) 2023-06-13

Family

ID=866766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217899.7U Active CN219172157U (zh) 2023-02-01 2023-02-01 用于车辆的驱动桥和具有其的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7215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580592U (zh) 电动汽车二挡变速驱动桥总成
CN107972461A (zh) 一种纯电动汽车用双电机耦合器
CN114030348A (zh) 电驱动桥
KR20230121733A (ko) 멀티 모터 플렉시블 토크 중앙 집중 구동 합성 박스 및 전기 자동차
CN113665353A (zh) 一种双电机耦合驱动系统
CN210852020U (zh) 电动车辆驱动系统及电驱动桥、电动车辆
CN115958946A (zh) 用于车辆的驱动桥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3383877U (zh) 一种电动汽车及其双电机同轴电动汽车驱动桥
CN108454393A (zh) 一种两挡行星变速电驱动桥总成
CN112659870A (zh) 一种带轮边减速器双电机电驱动桥总成
CN219172157U (zh) 用于车辆的驱动桥和具有其的车辆
CN112477686A (zh) 一种无中间传动轴的换电式运载车辆
CN204845388U (zh) 双电机驱动桥结构
CN111365423A (zh) 电动汽车用两挡变速器及汽车
CN214874180U (zh) 一种带轮边减速器双电机电驱动桥总成
CN214492504U (zh) 一种带轮边减速器双电机电驱动桥
CN213383878U (zh) 一种电动汽车及其两档同轴电动汽车驱动桥
CN219236736U (zh) 用于车辆的驱动桥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9172184U (zh) 驱动桥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9523650U (zh) 用于车辆的驱动桥和具有其的车辆
CN113071306A (zh) 一种多档位可旋转轮毂动力总成
CN216300754U (zh) 电驱动桥
CN208558997U (zh) 一种电动车桥总成
CN219242582U (zh) 轮边减速机构、驱动桥和车辆
CN112477571A (zh) 一种多电机驱动装置和电动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