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69275U - 一种调矫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调矫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69275U
CN219169275U CN202223229442.2U CN202223229442U CN219169275U CN 219169275 U CN219169275 U CN 219169275U CN 202223229442 U CN202223229442 U CN 202223229442U CN 219169275 U CN219169275 U CN 2191692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beam
locking
girder
stress surface
clamping portio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22944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邱涛
林飞
张文胜
王智君
管洪严
陈柳
龙梅
金帆
童石羞月
蒋新宇
蔡惠
朱浩
王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RRC Yangtz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RRC Yangtz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RRC Yangtz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RRC Yangtz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22944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692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692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692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调矫装置,属于矫正设备技术领域,以解决矫正箱形梁时的所存在的成本高、耗时长的技术问题。锁紧梁放置于地面或水平面上,箱形梁放置于锁紧梁上表面,主梁放置于锁紧梁上,与锁紧梁可拆卸连接,主梁上设有可容纳箱形梁的容置腔,主梁还设有第二夹持部,用以对箱形梁进行固定,通过第一驱动部与第二驱动部沿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对主梁上第一端的第一受力面与第二端的第二受力面施加作用力,使得容置腔内与箱形梁接触的内壁对箱形梁产生作用力,对箱形梁发生变形的部位进行挤压,从而同箱形梁进行矫正。

Description

一种调矫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矫正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调矫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箱形梁结构尺寸大,各种支撑、隔板多,结构复杂,制造时焊接量大,焊接变形严重,虽然在制造过程中采取相关工艺措施进行控制,但成型后仍然会产生一定的变形。
相关技术中,使用高温淬火与捶打的方式对箱形梁进行矫正,高温淬火与捶打的方式消耗时间较长,使得能源消耗较高,导致成本较高,且工作时间太长,使得工作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旨在至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目前的矫正箱形梁时所存在的成本高、耗时长的技术问题。为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调矫装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调矫装置,包括:
主梁,所述主梁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
锁紧梁,所述锁紧梁与所述主梁相对设置;
第一驱动部,所述第一驱动部可驱动所述第一端,以使所述第一端受第一方向的作用力;和
第二驱动部,所述第二驱动部可驱动所述第二端,以使所述第二端受第二方向的作用力,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互为反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部的驱动方向朝向所述第一端,所述第二驱动部的驱动方向朝向所述第二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梁具有第一受力面和第二受力面,所述第一受力面设置于所述第一端,所述第二受力面设置于所述第二端,所述第一受力面和所述第二受力面位于所述主梁的相背两侧,所述第一驱动部可与所述第一受力面相抵,所述第二驱动部可与所述第二受力面相抵。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梁设有可容纳箱型梁的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开口朝向所述锁紧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梁与所述锁紧梁可拆卸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调矫装置还包括锁两个锁紧销,所述主梁设有第一通孔,所述锁紧梁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对应设置的第二通孔,所述锁紧销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调矫装置还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夹持部,两个所述第一夹持部相对设置且与所述锁紧梁连接,所述第二通孔开设于所述第一夹持部,所述主梁位于两个所述第一夹持部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调矫装置还包括至少两个第二夹持部,两个所述第二夹持部设置于所述主梁,且两个所述第二夹持部将所述箱型梁夹设,任意一个所述第二夹持部对所述箱型梁的作用力方向为第三方向,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夹持部活动设置于所述主梁,且两个所述第二夹持部的间距可调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部和所述第二驱动部为液压顶、气压顶和电动推杆中的至少一者。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调矫装置,锁紧梁放置于地面或水平面上,箱形梁放置于锁紧梁上表面,主梁放置于锁紧梁上,与锁紧梁可拆卸连接,主梁上设有容纳腔可容置箱形梁的容纳腔,主梁上还设有第二夹持部,用以对箱形梁进行固定,通过第一驱动部与第二驱动部沿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对主梁上第一端与第二端上的第一受力面与第二受力面施加作用力,使得容置腔内与箱形梁接触的内壁对箱形梁产生作用力,对箱形梁发生变形的部位进行挤压,从而同箱形梁进行矫正。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调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调矫装置中锁紧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调矫装置中主梁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主梁,110-第一端,120-第二端,130-第一受力面,140-第二受力面,150-容置腔,160-第一通孔,
200-锁紧梁,210-第二通孔,
300-第一驱动部,
400-第二驱动部,
500-锁紧销,
600-第一夹持部,
700-第二夹持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发明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下面结合附图并参考具体实施例描述本申请:
请参考图1-图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调矫装置,包括主梁100、锁紧梁200、第一驱动部300和第二驱动部400。该调矫装置用于对发生扭曲变形的箱形梁进行矫正。
其中,主梁100为柱体,主梁100具体形状不作限制,根据具体情况可采用不同形状,本实施例中,主梁100为长方体,主梁100设有起吊孔,起吊孔设置于主梁100中部,以便于在主梁100被吊车或起吊装置调运时,主梁100左右两端受力平衡,主梁100被吊车或起吊装置吊运至空中时,主梁100梁身保持平衡,使得主梁100可以被吊车或起吊装置调运至箱形梁或锁紧梁200处时,不需要对主梁100梁身进行平衡调整,可直接与锁紧梁200进行配合使用。主梁100可使用高碳钢等金属材料进行制造,高碳钢具有较强的机械性能、韧性与硬度,使得主梁100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并且,高碳钢易于制备且制造成本低,降低了主梁100的制备成本。
其中,应该理解的是,在用户使用本申请的调矫装置时,箱形梁放置于锁紧梁200,锁紧梁200可为柱体,锁紧梁200具体结构不作限制,根据具体情况可采用不同结构,本实施例中,锁紧梁200为矩形体,在用户使用本申请的调矫装置时,锁紧梁200可放置于地面或水平面,锁紧梁200下表面与地面或水平面平行,锁紧梁200上表面与下表面平行,以便于箱形梁可平稳的放置于锁紧梁200进行矫正,避免箱形梁放置不稳定从而从锁紧梁200上滑落导致的砸伤工作人员或箱形梁损坏的问题。锁紧梁200可使用高碳钢等金属材料进行制造,高碳钢具有较强的机械性能、韧性与硬度,使得锁紧梁200不易被损坏,并且,高碳钢易于制备且制备成本低,降低了锁紧梁200的制造成本。
在本实施例中,主梁100设有第一端110和第二端120,第一端110与第二端120设置于主梁100的两端,第一驱动部300可驱动第一端110,第二驱动部400可驱动第二端120。在调矫装置工作时,第一驱动部300对第一端110施加作用力,使得主梁100的第一端110受到沿第一方向的作用力,第二驱动部400对主梁100的第二端120施加作用力,使得主梁100的第二端120受到沿第二方向的作用力,其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互为相反方向,主梁100的第一端110与主梁100的第二端120受到互为反向的作用力,使得主梁100的第一端110与主梁100的第二端120沿相反方向运动或具有沿相反方向运动的趋势,进而使得主梁100转动或具有转动的趋势,此时,放置于锁紧梁200的箱形梁受到来自主梁100的作用力,进而使得调矫装置对箱形梁进行矫正,使得箱形梁恢复原有形态。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请参考图1-图2,主梁100还具有第一受力面130与第二受力面140,第一受力面130设置于主梁的第一端110,第二受力面140设置于主梁100的第二端120,第一受力面130与第二受力面140设置于主梁100的相背两侧,在调矫装置工作时,第一驱动部300作用于第一端110的第一受力面130,沿第一方向对第一受力面130施加作用力,第二驱动部400作用于第二端120的第二受力面140,沿第二方向对第二受力面140施加作用力,使得第一驱动部300与第二驱动部400在主梁100上施加作用力的位置明确,工作人员可以判断出第一驱动部300与第二驱动部400作用力方向,避免出现第一驱动部300与第二驱动部400作用力位置不明确时,导致的矫正失败,使得箱形梁需进行多次矫正的问题,提高了调矫装置的工作效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驱动部300和第二驱动部400可使用液压顶、气缸顶和电动推杆中的至少一者,应该理解的是,用作第一驱动部300与第二驱动部400的设备不同,第一驱动部300与第二驱动部400对第一端100的第一受力面130与第二端120的第二受力面140施加的作用力类型则不同,又由于第一受力面与第二受力面位于主梁100背离的两侧,且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互为反向,因此,第一驱动部300对第一受力面130的力与第二驱动部400对第二受力面140的力为同种类型的力。
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驱动部300和第二驱动部400均可使用液压顶,第一驱动部300设置于主梁100的第一端110且沿第一方向对第一端110的第一受力面130施加作用力,第二驱动部400设置于主梁100的第二端120且沿第二方向对第二端120的第二受力面140施加作用力,此时,第一方向为第一驱动部300朝向第一受力面130的方向,第二方向为第二驱动部400朝向第二受力面140的方向,本实施例中,液压顶可对主梁产生较大的作用力,使得调矫装置对箱形梁的矫正较快,提高调矫装置的调矫效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驱动部300和第二驱动部400还可使用电动拉杆,第一驱动部300设置于主梁100的第一端110且沿第一方向对第一端110的第一受力面130施加作用力,第二驱动部400设置于主梁100的第二端120且沿第二方向对第二端120的第二受力面140施加作用力,此时,第一方向为第一驱动部300背离第一受力面130的方向,第二方向为第二驱动部400背离第二受力面140的方向,本实施例中,电动拉杆可对主梁产生较大的作用力,使得调矫装置对箱形梁的矫正较快,提高调矫装置的调矫效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主梁100设有可容纳箱形梁的容置腔150,容置腔150设置于主梁100中间,容置腔150的开口与锁紧梁200相对,容置腔150的腔形不作限制,本实施例中,容置腔150腔形与箱形梁相匹配,当调矫装置工作时,主梁100放置于箱形梁上表面且主梁100的容置腔150将箱形梁包围,容置腔150上内侧壁与箱形梁位于上表面的外壁贴合,容置腔150的两内侧壁与箱形梁外壁之间存在间隙,使得箱形梁装载于容置腔150方便,提高工作效率,同时避免箱形梁外壁与容置腔150两内侧壁在箱形梁装载至容置腔150或调矫装置对箱形梁进行调矫操作时放生碰撞,造成箱形梁与调矫装置的损坏,节约了维修及保养成本。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请参考图1,主梁100与锁紧梁200为可拆卸连接,调矫装置包括两个锁紧销500,主梁100设有第一通孔160,第一通孔160的数量至少为两个,锁紧梁200设有与第一通孔160相对应的第二通孔210,第二通孔210的数量至少为两个,锁紧销500穿设于第一通孔160与第二通孔210,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通孔160的数量可为两个,第二通孔210的数量可为四个,其中一个第一通孔160位于两个第二通孔210之间,另一个第一通孔160位于另外两个第二通孔210之间,在调矫装置工作时,锁紧销500通过将主梁100的第一通孔160和锁紧梁的第二通孔210连接,进而将主梁100与锁紧梁200固定,使得主梁100与锁紧梁200的相对位置稳定,不会因为第一驱动部300与第二驱动部400对主梁100施加的力较大,使得主梁100与锁紧梁200之间的位置关系放生较大的变化,进而导致主梁100与锁紧梁200对箱形梁的固定不稳,使得箱形梁位置发生偏移,影响调矫工作,同时避免了第一驱动部300与第二驱动部400对主梁100施加的力较大时,主梁100的位置发生变化,使得容置腔150与箱形梁接触的内壁产生偏移或脱离,使得调矫失败,提高了调矫装置的调矫稳定性,使得工作效率提高。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请参考图1-图2,调矫装置还包括第一夹持部600,第一夹持部600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两个第一夹持部600相对设置并且与锁紧梁200连接,第二通孔210设置于第一夹持部600,主梁100位于两个第一夹持部600之间,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夹持部600的数量可为四个,四个第一夹持部600可分为两组,每组包括两个第一夹持部600,在调矫装置工作时,主梁100的一个第一通孔160位于同组的两个第一夹持部600的第二通孔210之间,主梁100的另一个第一通孔160位于另一组的两个第一夹持部600的第二通孔210之间,通过锁紧销500将主梁100的第一通孔160与第一夹持部600的第二通孔210连接,使得主梁100与锁紧梁200之间的连接稳固,进而使得主梁100与锁紧梁200对箱形梁的固定更稳固,避免调矫装置工作时,箱形梁发生位移而导致的调矫失败,提高调矫装置的稳定性。
应该理解的是,在调矫装置工作时,箱形梁放置于容置腔150内,主梁100与锁紧梁200夹设于箱形梁上下表面,箱形梁受到来自主梁100与锁紧梁200的重力方向的夹紧力而固定,当第一驱动部300与第二驱动部400对第一端110的第一受力面130和第二端120的第二受力面140施加作用力时,主梁100将会转动或具有转动的趋势,此时,由于容置腔150上内侧壁与箱形梁接触,导致箱形梁受到来自主梁100的作用力,来自主梁100的作用力的可使箱形梁在朝向容置腔150两内侧壁的其中一侧位移;又因为主梁100可能会出现轻微的旋转,导致容置腔150上内侧壁与箱形梁外壁之间存在间隙,来自主梁100的作用力也可使箱形梁在容置腔150上内侧壁与箱形梁上外壁之间的间隙位移,使得调矫装置无法对箱形梁进行调矫,出现调矫失败的情况。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请参考图1与图2,调矫装置还包括至少两个第二夹持部700,本实施例中,第二夹持部700的数量可为两个,两个第二夹持部700设置于主梁100,第二夹持部700的位置不做限定,本实施例中,两个第二夹持部700可相对设置于主梁100的容置腔150两侧,两个第二夹持部700与箱形梁相抵,用以对箱形梁进行固定,使得箱形梁不会由于外部的作用力而产生位移,使得箱形梁的矫正可以顺利进行,提高调矫装置的矫正稳定性。
应该理解的是,箱形梁的成形尺寸存在误差,第二夹持部700固定设置于主梁100时,存在第二夹持部700与箱形梁不配合的情况,进而影响第二夹持部700对箱形梁的固定效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请参考图1与图2,第二夹持部700可活动设置于主梁100,第二夹持部之间可调节距离,使得第二夹持部700可以根据箱形梁的尺寸调节第二夹持部700之间的距离,进而对箱形梁进行固定,使得第二夹持部700对箱形梁的固定效果稳定,提高调矫装置对箱形梁矫正的稳定率。
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夹持部700可使用螺纹丝杆,具体的,主梁100设有两个锁紧部,两个锁紧部相对设置于容置腔150两侧,锁紧部设有螺纹孔,锁紧部与螺纹丝杆可拆卸连接,在调矫装置工作时,箱型梁放置于容置腔150内,此时,旋转螺纹丝杆,使得螺纹丝杆一端顶紧箱形梁外壁,对箱形梁进行固定,确保箱形梁不会产生位移,对箱形梁进行矫正处理,矫正结束后,再次旋转螺纹丝杆,使得螺纹丝杆远离箱形梁,使用螺纹丝杆对箱形梁进行固定,操作简便,且螺纹丝杆与锁紧部可拆卸连接,可通过拆卸螺纹丝杆的方式对螺纹丝杆进行维保,使得螺纹丝杆的维保方便,若螺纹丝杆出现损坏,也可通过拆卸螺纹丝杆的方式进行螺纹丝杆的更换。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Claims (10)

1.一种调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梁(100),所述主梁(100)具有第一端(110)和第二端(120);
锁紧梁(200),所述锁紧梁(200)与所述主梁(100)相对设置;
第一驱动部(300),所述第一驱动部(300)可驱动所述第一端(110),以使所述第一端(110)受第一方向的作用力;和
第二驱动部(400),所述第二驱动部(400)可驱动所述第二端(120),以使所述第二端(120)受第二方向的作用力,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互为反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部(300)的驱动方向朝向所述第一端(110),所述第二驱动部(400)的驱动方向朝向所述第二端(12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调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梁(100)具有第一受力面(130)和第二受力面(140),所述第一受力面(130)设置于所述第一端(110),所述第二受力面(140)设置于所述第二端(120),所述第一受力面(130)和所述第二受力面(140)位于所述主梁(100)的相背两侧,所述第一驱动部(300)可与所述第一受力面(130)相抵,所述第二驱动部(400)可与所述第二受力面(140)相抵。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调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梁(100)设有可容纳箱型梁的容置腔(150),所述容置腔(150)开口朝向所述锁紧梁(20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调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梁(100)与所述锁紧梁(200)可拆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调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矫装置还包括锁两个锁紧销(500),所述主梁(100)设有第一通孔(160),所述锁紧梁(200)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160)对应设置的第二通孔(210),所述锁紧销(500)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160)与所述第二通孔(21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调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矫装置还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夹持部(600),两个所述第一夹持部(600)相对设置且与所述锁紧梁(200)连接,所述第二通孔(210)开设于所述第一夹持部(600),所述主梁(100)位于两个所述第一夹持部(600)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调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矫装置还包括至少两个第二夹持部(700),两个所述第二夹持部(700)设置于所述主梁(100),且两个所述第二夹持部(700)将所述箱型梁夹设,任意一个所述第二夹持部(700)对所述箱型梁的作用力方向为第三方向,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调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持部(700)活动设置于所述主梁(100),且两个所述第二夹持部(700)的间距可调节。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调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部(300)和所述第二驱动部(400)为液压顶、气压顶和电动推杆中的至少一者。
CN202223229442.2U 2022-12-02 2022-12-02 一种调矫装置 Active CN2191692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29442.2U CN219169275U (zh) 2022-12-02 2022-12-02 一种调矫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29442.2U CN219169275U (zh) 2022-12-02 2022-12-02 一种调矫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69275U true CN219169275U (zh) 2023-06-13

Family

ID=866715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229442.2U Active CN219169275U (zh) 2022-12-02 2022-12-02 一种调矫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6927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730782B1 (en) Support assembly, splice tooling and splice method
CN219169275U (zh) 一种调矫装置
CN107695961B (zh) 一种侧墙骨架的集成式调修检测平台
CN216587795U (zh) 一种可拆卸免焊钢柱校正连接件
CN216097279U (zh) 一种钢结构拼装用门式连接机构
CN220942652U (zh) 一种用于电力铁塔角钢的调直装置
CN220596372U (zh) 一种圆柱型电池壳清洗筐的定位装置
CN112570518A (zh) 型材扭弯设备
CN214688015U (zh) 一种叶片合模用后缘腹板定位工装
CN219174549U (zh) 一种锁定套的表淬工装
CN104889776A (zh) 一种烧结机风箱加工工装
CN109500146A (zh) 托梁钢模具式低温矫正装置
CN209334486U (zh) 托梁钢模具式低温矫正装置
CN214565297U (zh) 一种悬挂行走轴钢构调整机构
CN213826490U (zh) 一种四柱液压矫形机
CN220636056U (zh) 一种角铁冲压模具
CN220481012U (zh) 一种软包电池定位送料机构
CN219817565U (zh) 一种梁体类工件矫形装置
CN217861077U (zh) 一种用于管束抽装设备的顶升结构
CN220783697U (zh) 一种法兰加工定位夹具
CN210754446U (zh) 一种液压矫正机用定位工装
CN220329646U (zh) 一种管壳式换热器校直装置
CN214719550U (zh) 一种救援车辆标准钢轨装配校直装置
CN215331823U (zh) 一种角钢塔主柱角钢的加固装置
US20240170711A1 (en) Cell processing equipment, cell processing method, and battery production lin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