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63853U - 一种等电位汇流结构和太阳能电池测试辅助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等电位汇流结构和太阳能电池测试辅助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63853U
CN219163853U CN202222566413.9U CN202222566413U CN219163853U CN 219163853 U CN219163853 U CN 219163853U CN 202222566413 U CN202222566413 U CN 202222566413U CN 219163853 U CN219163853 U CN 2191638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ive
insulating frame
equipotential
conductive piece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56641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飞龙
卜涛
王涛
蒋仙
李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izhou Longi Sola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izhou Longi Sola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zhou Longi Sola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izhou Longi Sola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56641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638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638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6385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等电位汇流结构和太阳能电池测试辅助机构,等电位汇流结构包括:绝缘架、底座、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其中,所述绝缘架分别与所述第一导电件和所述第二导电件固定,用于隔断所述第一导电件和所述第二导电件,且所述绝缘架固定连接于所述底座;所述第一导电件用于连接多根探针排上的第一电极引出导线,所述第一导电件的一端与电流电压测试仪器的第一电极连接;所述第二导电件用于连接所述多根探针排上的第二电极引出导线,所述第二导电件一端与所述电流电压测试仪器的第二电极连接。在对太阳能电池进行电流电压测试时,可以提高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重复性。

Description

一种等电位汇流结构和太阳能电池测试辅助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等电位汇流结构和太阳能电池测试辅助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光伏技术的迅速发展,太阳能电池技术也随之发展。目前,随着对太阳能电池的电极图形的开发越来越新颖和复杂,新型太阳能电池的结构也越来越丰富。
现有的新型太阳能电池中,正负极通常呈相互交叉的状态。在对新型太阳能电池进行电极接触并完成电流电压测试的过程中,需要数量较多的探针排。由于制造工艺和材质的差异,不同的探针排之间存在电阻差异,容易导致分布在新型太阳能电池的各主栅上的电压不均匀,使得各主栅之间产生电压差,进而造成测试结果的不准确和较差的重复性。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等电位汇流结构和太阳能电池测试辅助机构。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等电位汇流结构,包括:绝缘架、底座、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其中,
所述绝缘架分别与所述第一导电件和所述第二导电件固定,用于隔断所述第一导电件和所述第二导电件,且所述绝缘架固定连接于所述底座;
所述第一导电件用于连接多根探针排上的第一电极引出导线,所述第一导电件的一端与电流电压测试仪器的第一电极连接;
所述第二导电件用于连接所述多根探针排上的第二电极引出导线,所述第二导电件一端与所述电流电压测试仪器的第二电极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导电件包括第一导电部和多个第二导电部;
多个所述第二导电部连接于所述第一导电部的同一侧,且沿所述第一导电部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所述绝缘架的第一侧具有容纳所述第一导电件且与所述第一导电件形状相匹配的第一容纳槽。
可选地,所述第二导电件包括第三导电部和多个第四导电部;
多个所述第四导电部连接于所述第三导电部的同一侧,且沿所述第三导电部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所述绝缘架的第二侧具有容纳所述第二导电件且与所述第二导电件形状相匹配的第二容纳槽,所述第一侧和第二侧相对设置。
可选地,所述第二容纳槽具有贯通所述第一侧至所述第二侧的贯通部分,所述贯通部分使得多个所述第四导电部在所述第一侧露出。
可选地,所述第一导电部和所述第三导电部平行设置,且多个所述第二导电部与多个所述第四导电部沿着第一导电部或第三导电部的长度方向依次错位设置。
可选地,所述第一导电部的一端从所述绝缘架的侧面露出,用于与所述电流电压测试仪器的第一电极电连接;
所述第三导电部的一端从所述绝缘架的侧面露出,用于与所述电流电压测试仪器的第二电极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底座远离所述绝缘架的一侧设置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卡槽;
所述卡槽用于卡接所述探针排。
可选地,所述绝缘架包括:木质结构、橡胶结构、环氧树脂结构、工程塑料结构、聚氯乙烯结构以及陶瓷结构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底座包括:木质结构、橡胶结构、环氧树脂结构、工程塑料结构、聚氯乙烯结构以及陶瓷结构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第一导电件包括:黄铜结构、白铜结构、不锈钢结构、银结构、纯铜结构以及铝结构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第二导电件包括:黄铜结构、白铜结构、不锈钢结构、银结构、纯铜结构以及铝结构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地,所述第一导电件和所述第二导电件分别设置于所述绝缘架的相对两侧;
或者,所述绝缘架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绝缘架和第二绝缘架;所述第一绝缘架固定连接于所述底座,并与所述第一导电件固定;所述第二绝缘架固定连接于所述底座,并与所述第二导电件固定。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太阳能电池测试辅助机构,包括:上述等电位汇流结构以及多根探针排;
多根所述探针排间隔设置,相邻两根所述探针排的极性相反;
多根所述探针排中的第一电极引出导线均与所述等电位汇流结构中的第一导电件电连接,多根所述探针排中的第二电极引出导线均与所述等电位汇流结构中的第二导电件电连接,以实现多根所述探针排之间的等电位。
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优点: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件可以连接多根探针排上的第一电极引出导线,所述第二导电件可以连接所述多根探针排上的第二电极引出导线,使得所述等电位汇流结构可以与所述多根探针排连接,可以实现所述多根探针排之间的等电位,而且,使用所述绝缘架隔断所述第一导电件和所述第二导电件,可以避免出现短路现象。所述第一导电件的一端可以与电流电压测试仪器的第一电极连接,所述第二导电件的一端可以与所述电流电压测试仪器的第二电极连接,使得所述等电位汇流结构可以将多个所述探针排连接到所述电流电压测试仪器,可以有效避免各独立的所述探针排之间出现电阻不均匀的现象,这样,在对太阳能电池进行电流电压测试的过程中,可以避免太阳能电池的各主栅之间出现电压分配不均匀的情况,进而避免各主栅之间产生电压差,提高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重复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等电位汇流结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等电位汇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太阳能电池测试辅助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另一种太阳能电池测试辅助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等电位汇流结构,11-第一导电件,111-第一导电部,112-第二导电部,12-第二导电件,121-第三导电部,122-第四导电部,13-绝缘架,131-第一容纳槽,132-第二容纳槽,14-底座,141-卡槽,21-第一凹槽,22-第二凹槽,31-第一限位槽,32-第二限位槽,4-探针排,41-探针,42-电极引出导线,421-第一电极引出导线,422-第二电极引出导线,43-探针排支架,5-螺丝。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长度”、“上”、“左”、“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构思之一在于公开一种等电位汇流结构,参照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等电位汇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等电位汇流结构1具体可以包括:绝缘架13、底座14、第一导电件11和第二导电件12,其中,绝缘架13可以分别与第一导电件11和第二导电件12固定,用于隔断第一导电件11和第二导电件12,且绝缘架13可以固定连接于底座14;第一导电件11可以用于连接多根探针排4上的第一电极引出导线421,第一导电件11的一端与电流电压测试仪器的第一电极连接;第二导电件12用于连接多根探针排4上的第二电极引出导线422,第二导电件12的一端与电流电压测试仪器的第二电极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导电件11可以连接多根探针排4上的第一电极引出导线421,第二导电件12可以连接多根探针排4上的第二电极引出导线422,使得等电位汇流结构1可以与多根探针排4连接,可以实现多根探针排4之间的等电位,而且,使用绝缘架13隔断第一导电件11和第二导电件12,可以避免出现短路现象。第一导电件11的一端可以与电流电压测试仪器的第一电极连接,第二导电件12的一端可以与电流电压测试仪器的第二电极连接,使得等电位汇流结构1可以将多根探针排4连接到电流电压测试仪器,可以有效避免各独立的探针排4之间出现电阻不均匀的现象,这样,在对太阳能电池进行电流电压测试的过程中,可以避免太阳能电池的各主栅之间出现电压分配不均匀的情况,进而避免各主栅之间产生电压差,提高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重复性。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的等电位汇流结构1可以用于将探针排4连接到电流电压测试仪器上,以对太阳能电池进行电流电压测试,例如:全背电极接触晶硅太阳电池,简称IBC(Interdigitated back contact)电池,也可以用于同类型的半导体的测试行业,本申请实施例仅以对IBC电池进行测试为例进行说明,其他情况可以参考设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的底座14可以为等电位汇流结构1的主体结构,用于支撑和安装绝缘架13。具体地,底座14可以为绝缘结构,以避免导通第一导电件11和第二导电件12。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的绝缘架13可以为绝缘结构,固定连接于底座14;绝缘架13可以用于隔断第一导电件11和第二导电件12,以避免第一导电件11和第二导电件12之间导通。
可选地,第一导电件11、第二导电件12和绝缘架13可以分别独立制备而成,然后通过组装固定。
具体地,绝缘架13的结构可以根据第一导电件11和第二导电件12的布置方式进行适应性调整,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导电件11和第二导电件12交叉设置,绝缘架13可以为交叉结构;或者,第一导电件11和第二导电件12可以分层设置,例如:第一导电件11和第二导电件12分别设置在绝缘架13的相对两侧(左右两侧或者上下两侧),对应的绝缘架13可以为平板结构;又或者,第一导电件11和第二导电件12可以独立设置,对应的绝缘架13可以包括两个独立的绝缘结构,一个用于固定第一导电件11,另一个用于固定第二导电件12,具体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可选地,可以参考印制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简称PCB板)的设计方式,将第一导电件11和第二导电件12通过电路板排版线路设计在绝缘架13上。
具体地,第一导电件11和第二导电件12均可以为导电结构,第一导电件11可以分别与多根探针排4上的第一电极引出导线421电连接,以通过第一电极引出导线421汇集多根探针排4上的第一电极信号;第二导电件12可以分别与多根探针排4上的第二电极引出导线422电连接,以通过第二电极引出导线422汇集多根探针排4上的第二电极信号,其中,第一电极信号和第二电极信号相反。在第一导电件11和第二导电件12的作用下,可以实现等电位汇流结构1与多根探针排4的电连接,使得多根探针排4之间可以实现等电位,有效避免各探针排4之间的电阻不均匀。
例如:第一导电件11可以为正极汇流条,通过第一电极引出导线421汇集探针排4的正极信号;对应的第二导电件12可以为负极汇流条,通过第二电极引出导线422汇集探针排4的负极信号。或者,第一导电件11可以为负极汇流条,通过第一电极引出导线421汇集探针排4的负极信号,对应的第二导电件12为正极汇流条,通过第二电极引出导线422汇集探针排4的正极信号,具体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具体地,第一导电件11可以通过接线端子和金属螺丝与第一电极引出导线421电连接,或者,也可以通过焊接、插接、压接、导电粘接等方式与第一电极引出导线421电连接,具体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具体地,第二导电件12可以通过接线端子和金属螺丝与第二电极引出导线422电连接,或者,也可以通过焊接、插接、压接、导电粘接等方式与第二电极引出导线422电连接,具体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具体地,第一导电件11和第一电极引出导线421对应设置,第二导电件12和第二电极引出导线422对应设置,这样,探针排4的正极可以共用第一导电件11,探针排4的负极共用第二导电件12;或者,探针排4的负极可以共用第一导电件11,探针排4的正极共用第二导电件12。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导电件11的一端可以与电流电压测试仪器的第一电极连接,第二导电件12的一端可以与电流电压测试仪器的第二电极连接,使得电流电压测试仪器的电压可以直接作用在等电位汇流结构1上,使得各探针排4的电阻一致,这样,通过探针排4分布在太阳能电池的主栅上的电压比较均匀,可以避免各主栅之间产生电势差,有效提升对太阳能电池进行电流电压测试的准确性和重复性。
而且,电流电压测试仪器的电压可以直接作用在等电位汇流结构1上,可以避免同极性探针排4直接的电压分配不均匀,可以适用于包括奇数或者偶数个主栅的太阳能电池。
具体地,第一导电件11连接多根探针排4上的第一电极引出导线421,并通过其一端与电流电压测试仪器的第一电极连接;第二导电件12连接多根探针排4上的第二电极引出导线422,并通过其一端与电流电压测试仪器的第二电极连接,这样,不管太阳能电池的主栅数量有多少,等电位汇流结构1与电流电压测试仪器的接线数量都是一样的,接线数量较少,可以降低接线出错的概率;更换等电位汇流结构1时,比较省时省力;而且,可以使用较少的接线板插孔,这样,电流电压测试仪器的接线板的插线孔(通常为10-20个)足够使用。
进一步地,接线数量较少,还可以节约导线材料成本,减少重量,进而减少对机械运动机构产生的冲击电流,减小电流电压测试仪器运行的故障率,减少维护维修的时间、人力、部件成本。
具体地,第一导电件11的一端可以与电流电压测试仪器的第一电极连接,第一导电件11与第一电极对应设置;第二导电件12的一端可以与电流电压测试仪器的第二电极连接,第二导电件12与第二电极对应设置,其中,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极性相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第一导电件11可以包括第一导电部111和多个第二导电部112;多个第二导电部112可以连接于第一导电部111的同一侧,且可以沿第一导电部11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绝缘架13的第一侧可以具有容纳第一导电件11且与第一导电件11形状相匹配的第一容纳槽131。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多个第二导电部112连接于第一导电部111的同一侧,且沿第一导电部11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且第一导电件11的结构与第一容纳槽131的结构适配,便于将第一导电件11嵌设于第一容纳槽131内,进而实现绝缘架13与第一导电件11的固定。
具体地,如图2所示,绝缘架13的长度方向为箭头所指的方向。第一导电部111的长度方向与绝缘架13的长度方向一致。第一导电部111和第二导电部112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或者,也可以通过导电胶粘接或者焊接连接等方式固定,具体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具体地,一个第二导电部112可以用于与一根探针排4上第一电极引出导线421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可选实施例中,第二导电件12可以包括第三导电部121和多个第四导电部122;多个第四导电部122可以连接于第三导电部121的同一侧,且可以沿第三导电部12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绝缘架13的第二侧具有容纳第二导电件12且与第二导电件12形状相匹配的第二容纳槽132,第一侧和第二侧相对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多个第四导电部122连接于第三导电部121的同一侧,且沿第三导电部12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使得第二导电件12的结构与第二容纳槽132的结构适配,便于将第二导电件12嵌设于第二容纳槽132内,进而实现绝缘架13与第二导电件12的固定。
具体地,第三导电部121的长度方向与绝缘架13的长度方向一致。第三导电部121和第四导电部122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或者,也可以通过导电胶粘接或者焊接连接等方式固定,具体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具体地,一个第四导电部122可以用于与一根探针排4上第二电极引出导线422连接。
具体地,绝缘架13的第一侧和第二侧相对设置,绝缘架13的第一侧设置有第一容纳槽131,第一容纳槽131可以包括连通的第一凹槽21和多个第二凹槽22;多个第二凹槽22可以均设置于第一凹槽21的同一侧,且沿第一凹槽2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第一凹槽21用于容纳第一导电部111,第二凹槽22用于容纳第二导电部112,以便于实现第一容纳槽131的形状与第一导电件11相匹配。
具体地,第二容纳槽132可以包括连通的第一限位槽31和多个第二限位槽32;多个第二限位槽32均可以设置于第一限位槽31的同一侧,且沿第一限位槽3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第一限位槽31可以用于容纳第三导电部121,第二限位槽32可以用于容纳第四导电部122,以便于实现第二容纳槽132的形状与第二导电件12相匹配。
进一步地,第一容纳槽131设置于绝缘架131的第一侧,第二容纳槽132设置于绝缘架13的第二侧,便于使用绝缘架13隔断第一导电件11和第二导电件12。
可选地,第二容纳槽132可以具有贯通第一侧至第二侧的贯通部分,贯通部分使得多个第四导电部122可以从第一侧露出。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容纳槽132的贯通部分可以贯通第一侧至第二侧,使得第四导电部122可以从第一侧露出,便于将第四导电部122与探针排4上的第二电极引出导线422电连接。
具体地,贯穿部分可以为第二限位槽32的至少部分。
可选地,第一导电部111和第三导电部121平行设置,且多个第二导电部112与多个第四导电部122沿着第一导电部111或第三导电部121的长度方向依次错位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导电部111和第三导电部121平行设置,且第二导电部112和第四导电部122沿着第一导电部111或第三导电部1211的长度方向依次错位设置,可以有效保证第一导电件11和第二导电件12间隔设置,可以避免第一导电件11和第二导电件12之间出现短路现象。
具体地,如图1所示,第二限位槽32和第二凹槽22可以交替设置,使得第四导电部122和第二导电部112可以交替设置。
可选地,第二导电部112远离第一导电部111的一端从绝缘架13的侧面露出,用于与探针排4上的第一电极引出导线421电连接,便于实现第一导电件11与探针排4之间的电连接。
可选地,第四导电部122远离第三导电部121的一端从绝缘架13的侧面露出,用于与探针排4上的第二电极引出导线422电连接,便于实现第二导电件12与探针排4之间的电连接。
可选地,第一导电部111的一端从绝缘架13的端面露出,用于与电流电压测试仪器的第一电极电连接;第三导电部121的一端从绝缘架13的端面露出,用于与电流电压测试仪器的第二电极电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导电部111的一端从绝缘架13的端面露出,并与电流电压测试仪器的第一电极电连接,便于实现第一导电件11与电流电压测试仪器之间的电连接。第二导电部112的一端从绝缘架13的端面露出,并与电流电压测试仪器的第二电极电连接,便于实现第二导电件12与电流电压测试仪器之间的电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第一导电件11和第二导电件12可以分别设置于绝缘架13的相对两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导电件11和第二导电件12分别设置于绝缘架13的相对两侧,便于实现使用绝缘架13隔断第一导电件11和第二导电件12。
可选地,绝缘架13的底部可以固定连接于底座14,第一导电件11和第二导电件12可以设置于绝缘架13的左右两侧,第一导电件11和第二导电件12均可以与底座14固定。
可选地,第一导电件11可以固定在绝缘架13远离底座14的一侧;绝缘架13朝向底座14的一侧可以设置有容纳槽,和/或,底座14朝向绝缘架13的一侧可以设置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可以用于布置第二导电件12。
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绝缘架13可以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绝缘架和第二绝缘架;第一绝缘架可以固定连接于底座14,并与第一导电件11固定;第二绝缘架可以固定连接于底座14,并与第二导电件12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绝缘架和第二绝缘架间隔设置,第一绝缘架与第一导电件11固定,第二绝缘架与第二导电件12固定,这样,通过第一绝缘架和第二绝缘架可以隔断第一导电件11和第二导电件12。
可选地,底座14远离绝缘架13的一侧可以设置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卡槽141;卡槽141可以用于卡接探针排4。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底座14远离绝缘架13的一侧设置卡槽141,便于实现等电位汇流结构1与多个探针排4固定。
具体地,卡槽141可以与探针排4一一对应设置,卡槽141可以用于卡接对应的探针排4。
可选地,绝缘架13可以包括:木质结构、橡胶结构、环氧树脂结构、工程塑料结构、聚氯乙烯结构以及陶瓷结构中的至少一种,可以有效保证绝缘架13的绝缘性能,避免第一导电件11和第二导电件12导通。
具体地,绝缘架13可以是有木质材料制备而成的木质结构、橡胶材质制备而成的橡胶结构、环氧树脂材质制备而成的环氧树脂结构、工程塑料材质制备而成的工程塑料结构、聚氯乙烯材质制备而成聚氯乙烯结构以及陶瓷材质制备而成的陶瓷结构中的任意一种,或者,任意两种结构的组合结构等,具体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可选地,底座14可以包括:木质结构、橡胶结构、环氧树脂结构、工程塑料结构、聚氯乙烯结构以及陶瓷结构中的至少一种,使得底座14具有绝缘性能,可以进一步有效避免第一导电件11和第二导电件12之间导通。
具体地,底座14可以是有木质材料制备而成的木质结构、橡胶材质制备而成的橡胶结构、环氧树脂材质制备而成的环氧树脂结构、工程塑料材质制备而成的工程塑料结构、聚氯乙烯材质制备而成聚氯乙烯结构以及陶瓷材质制备而成的陶瓷结构中的任意一种,或者,任意两种结构的组合结构等,具体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可选地,第一导电件11可以包括:黄铜结构、白铜结构、不锈钢结构、银结构、纯铜结构以及铝结构中的至少一种,可以有效保证第一导电件11的导电性能,进而有效保证第一导电件11可以连接探针排4的第一电极引出导线421。
具体地,第一导电件11可以是由黄铜材质制备而成的黄铜结构、白铜材质制备而成的白铜结构、不锈钢材质制备而成的不锈钢结构、银材质制备而成的银结构、纯铜材质制备而成的纯铜结构以及铝材质制备而成的铝结构中的任意一种,或者任意两种结构的组合结构等,具体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可选地,第二导电件12可以包括:黄铜结构、白铜结构、不锈钢结构、银结构、纯铜结构以及铝结构中的至少一种,可以有效保证第二导电件12的导电性能,进而有效保证第二导电件12连接探针排4的第二电极引出导线422。
具体地,第二导电件12可以是由黄铜材质制备而成的黄铜结构、白铜材质制备而成的白铜结构、不锈钢材质制备而成的不锈钢结构、银材质制备而成的银结构、纯铜材质制备而成的纯铜结构以及铝材质制备而成的铝结构中的任意一种,或者任意两种结构的组合结构等,具体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具体地,太阳能电池的电流电压性能测试重复性精度高,标准偏差远远小于制造厂的技术标准,其中,制造厂的标准等于或者高于电流电压性能测试的国际标准IEC60904-1-2020。
使用等电位汇流结构1连接探针排4和电流电压测试仪器,并对太阳能电池进行电流电压测试,可以得到以下实验结果:
1.短路电流的测试标准差Isc[%]=0.06%<0.15%(制造厂标准)
2.开路电压的测试标准差Uoc[%]=0.04%<0.15%(制造厂标准)
3.填充因子的测试标准差FF[%]=0.07%<0.15%(制造厂标准)
4.光电转换效率的标准差Eff[%]=0.11%<0.15%(制造厂标准)
根据上述结果的分析可知,使用等电位汇流结构1连接探针排4和电流电压测试仪器后,可以提高对太阳能电池进行电流电压测试的准确性和重复性精度(标准差较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的等电位汇流结构至少包括以下优点: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件可以连接多根探针排上的第一电极引出导线,所述第二导电件可以连接所述多根探针排上的第二电极引出导线,使得所述等电位汇流结构可以与所述多根探针排连接,可以实现所述多根探针排之间的等电位,而且,使用所述绝缘架隔断所述第一导电件和所述第二导电件,可以避免出现短路现象。所述第一导电件的一端可以与电流电压测试仪器的第一电极连接,所述第二导电件的一端可以与所述电流电压测试仪器的第二电极连接,使得所述等电位汇流结构可以将多个所述探针排连接到所述电流电压测试仪器,可以有效避免各独立的所述探针排之间出现电阻不均匀的现象,这样,在对太阳能电池进行电流电压测试的过程中,可以避免太阳能电池的各主栅之间出现电压分配不均匀的情况,进而避免各主栅之间产生电压差,提高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重复性。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太阳能电池测试辅助机构,具体可以包括上述等电位汇流结构1以及多根探针排4;多根探针排4可以间隔设置,相邻两根探针排4的极性可以相反;多根探针排4中的第一电极引出导线421均与等电位汇流结构1中的第一导电件11电连接,多根探针排4中的第二电极引出导线422均与等电位汇流结构1中的第二导电件12电连接,以实现多根探针排4之间的等电位。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中,多根探针排4中的第一电极引出导线421均与等电位汇流结构1中的第一导电件11电连接,多根探针排4中的第二电极引出导线422均与等电位汇流结构1中的第二导电件12电连接,可以实现多根探针排4之间的等电位,在对太阳能电池进行电流电压测试时,可以避免太阳能电池中的各主栅之间产生电压差,提高测试结果的准确性,提升重复性精度。
具体地,所述太阳能电池测试辅助机构可以包括一个等电位汇流结构1,或者,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太阳能电池测试辅助机构可以包括两个等电位汇流结构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仅以所述太阳能电池测试辅助机构包括两个等电位汇流结构1为例进行说明,其他情况可以参考设置。
具体地,多根探针排4平行且间隔设置,设置于两个等电位汇流结构1之间;探针排4的一端与其中一个等电位汇流结构1连接,另一端与其中另一个等电位汇流结构1连接。
如图4所示,探针排4的左右两端的电极引出导线42可以分别与两个等电位汇流结构1连接,便于通过电极引出导线42连接探针排4和等电位汇流结构1。
具体地,多根探针排4可以正负交替设置。如图3所示,左侧的多根探针排4可以沿等电位汇流结构1的长度方向正负交替设置,右侧的多根探针排4可以沿等电位汇流结构1的长度方向负正交替设置;或者,左侧的多根探针排4可以沿等电位汇流结构1的长度方向负正交替设置,右侧的多根探针排4可以沿等电位汇流结构1的长度方向正负交替设置,均可以实现对不同太阳能电池极性设计的兼容。
具体地,以图3示出的太阳能电池测试辅助机构为例,将所述太阳能电池测试辅助机构接入电流电压测试仪器时,只需要8根导线,其中4根包括:2根正极电流线和2根负极电流线,另外4根包括:2根正极电压线和2根电压电流线。
具体地,太阳能电池测试辅助机构包括1-2个等电位汇流结构1和8根导线,可以降低太阳能电池测试机构辅助的自重,节约导线材料成本,降低机械运行机构的故障率。
具体地,探针排4包括探针排支架43和多个探针41,多根探针41可以固定在探针排支架43上。探针41的一端可以用于接触太阳能电池,另一端可以通过电极引出导线42与第一导电件11或者第二导电件12电连接。
具体地,所述太阳能电池测试辅助机构的工作流程包括:
第一步:组装第一导电件11、第二导电件12、绝缘架13以及底座14,得到等电位汇流结构1。
第二步:将底座14的卡槽141卡在探针排4上,使得探针排4可以卡接在底座14上的卡槽141内,然后将等电位汇流结构1通过螺丝5锁定在探针排4的探针排支架43上。
第三步:将探针排4的第一电极引出导线421通过接线端子和金属螺丝与第一导电件11电连接,将探针排4的第二电极引出导线422通过接线端子和金属螺丝与第二导电件12电连接。
第四步:将第一导电件11的一端插在电流电压测试仪器的接线板上,以使第一导电件11的一端与电流电压测试仪器的第一电极连接;将第二导电件12的一端插在电流电压测试仪器的接线板上,以使第二导电件12的一端与电流电压测试仪器的第二电极连接。
第五步:将整个太阳能测试辅助机构安装在电流电压测试仪器的支架上。
第六步:核对电压接线、电流接线的正负极性,使其与太阳能电池的主栅电极极性一致,以实现各探针排4之间的等电位连接,避免太阳能电池的各主栅之间具有电势差,提高对太阳能电池进行电流电压性能测试的准确性和重复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测试辅助机构至少包括以下优点: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件可以连接多根探针排上的第一电极引出导线,所述第二导电件可以连接所述多根探针排上的第二电极引出导线,使得所述等电位汇流结构可以与所述多根探针排连接,可以实现所述多根探针排之间的等电位,而且,使用所述绝缘架隔断所述第一导电件和所述第二导电件,可以避免出现短路现象。所述第一导电件的一端可以与电流电压测试仪器的第一电极连接,所述第二导电件的一端可以与所述电流电压测试仪器的第二电极连接,使得所述等电位汇流结构可以将多个所述探针排连接到所述电流电压测试仪器,可以有效避免各独立的所述探针排之间出现电阻不均匀的现象,这样,在对太阳能电池进行电流电压测试的过程中,可以避免太阳能电池的各主栅之间出现电压分配不均匀的情况,进而避免各主栅之间产生电压差,提高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重复性。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等电位汇流结构和太阳能电池测试辅助机构,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等电位汇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架、底座、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其中,
所述绝缘架分别与所述第一导电件和所述第二导电件固定,用于隔断所述第一导电件和所述第二导电件,且所述绝缘架固定连接于所述底座;
所述第一导电件用于连接多根探针排上的第一电极引出导线,所述第一导电件的一端与电流电压测试仪器的第一电极连接;
所述第二导电件用于连接所述多根探针排上的第二电极引出导线,所述第二导电件一端与所述电流电压测试仪器的第二电极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电位汇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件包括第一导电部和多个第二导电部;
多个所述第二导电部连接于所述第一导电部的同一侧,且沿所述第一导电部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所述绝缘架的第一侧具有容纳所述第一导电件且与所述第一导电件形状相匹配的第一容纳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等电位汇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件包括第三导电部和多个第四导电部;
多个所述第四导电部连接于所述第三导电部的同一侧,且沿所述第三导电部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所述绝缘架的第二侧具有容纳所述第二导电件且与所述第二导电件形状相匹配的第二容纳槽,所述第一侧和第二侧相对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等电位汇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容纳槽具有贯通所述第一侧至所述第二侧的贯通部分,所述贯通部分使得多个所述第四导电部从所述第一侧露出。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等电位汇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部和所述第三导电部平行设置,且多个所述第二导电部与多个所述第四导电部沿着第一导电部或第三导电部的长度方向依次错位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等电位汇流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导电部的一端从所述绝缘架的端面露出,用于与所述电流电压测试仪器的第一电极电连接;
所述第三导电部的一端从所述绝缘架的端面露出,用于与所述电流电压测试仪器的第二电极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电位汇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远离所述绝缘架的一侧设置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卡槽;
所述卡槽用于卡接所述探针排。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电位汇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架包括:木质结构、橡胶结构、环氧树脂结构、工程塑料结构、聚氯乙烯结构以及陶瓷结构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底座包括:木质结构、橡胶结构、环氧树脂结构、工程塑料结构、聚氯乙烯结构以及陶瓷结构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第一导电件包括:黄铜结构、白铜结构、不锈钢结构、银结构、纯铜结构以及铝结构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第二导电件包括:黄铜结构、白铜结构、不锈钢结构、银结构、纯铜结构以及铝结构中的至少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电位汇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件和所述第二导电件分别设置于所述绝缘架的相对两侧;
或者,所述绝缘架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绝缘架和第二绝缘架;所述第一绝缘架固定连接于所述底座,并与所述第一导电件固定;所述第二绝缘架固定连接于所述底座,并与所述第二导电件固定。
10.一种太阳能电池测试辅助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等电位汇流结构以及多根探针排;
多根所述探针排间隔设置,相邻两根所述探针排的极性相反;
多根所述探针排中的第一电极引出导线均与所述等电位汇流结构中的第一导电件电连接,多根所述探针排中的第二电极引出导线均与所述等电位汇流结构中的第二导电件电连接,以实现多根所述探针排之间的等电位。
CN202222566413.9U 2022-09-27 2022-09-27 一种等电位汇流结构和太阳能电池测试辅助机构 Active CN2191638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66413.9U CN219163853U (zh) 2022-09-27 2022-09-27 一种等电位汇流结构和太阳能电池测试辅助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66413.9U CN219163853U (zh) 2022-09-27 2022-09-27 一种等电位汇流结构和太阳能电池测试辅助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63853U true CN219163853U (zh) 2023-06-09

Family

ID=866393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566413.9U Active CN219163853U (zh) 2022-09-27 2022-09-27 一种等电位汇流结构和太阳能电池测试辅助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6385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47469B (zh) 电池单元互连与电压感测组件和对其耦接电池单元组件的方法
KR20140080493A (ko) 태양 전지용 측정 지그 및 태양 전지 셀의 출력 측정 방법
CN217158501U (zh) 一种线束隔离板及电池模组
KR200455080Y1 (ko) 태양전지 검사용 프로브 유닛
CN219163853U (zh) 一种等电位汇流结构和太阳能电池测试辅助机构
CN204596858U (zh) 一种电动汽车用电池箱
KR20140053224A (ko) 단순화된 연결을 갖는 광기전 모듈
CN216792403U (zh) 一种燃料电池巡检装置
CN115621335A (zh) 无主栅全背电极接触太阳能电池和光伏组件
CN204596859U (zh) 一种电动汽车电池模组
CN112782435A (zh) 微矩形电连接器检测工装及其检测方法
CN110931676B (zh) 自由装卸免焊接电池安装架
CN204623188U (zh) 一种电动汽车电池箱高压器件模组
CN110850317A (zh) 一种acir测试的多工位等线长接触模组
CN111129570A (zh) 电池pack的组装方法
CN213122173U (zh) 一种电池模组绝缘耐压测试装置
CN214150810U (zh) 微矩形电连接器检测工装
CN219304797U (zh) 一种太阳能组件测试用工装
CN218974503U (zh) 一种便于更换的igbt模块测试装置
JPS6230507B2 (zh)
JP2000058894A (ja) 太陽電池ユニット及び太陽光発電装置
CN212622956U (zh) 一种太阳电池测试用电连接装置
CN219553846U (zh) 一种动力电池电芯连接系统
CN218727484U (zh) 电池测试装置
CN213636214U (zh) 一种电池模组连接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