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122173U - 一种电池模组绝缘耐压测试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池模组绝缘耐压测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122173U
CN213122173U CN202021558220.3U CN202021558220U CN213122173U CN 213122173 U CN213122173 U CN 213122173U CN 202021558220 U CN202021558220 U CN 202021558220U CN 213122173 U CN213122173 U CN 2131221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rrent collecting
battery module
insulating substrate
battery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55822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陆巍巍
张伟
温业勇
王华文
王明旺
廖思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nwoda Huizhou Power New 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nwoda Huizhou Power New Ener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nwoda Huizhou Power New Ener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nwoda Huizhou Power New Ener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55822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1221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1221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1221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一种电池模组绝缘耐压测试装置,固定框用于固定由电芯并排设置而成的电池模组;集流导体连接于绝缘基板,一个集流导体在绝缘基板的固定位置匹配电池模组中奇数位序电芯的正极极柱,另一个集流导体的固定位置匹配电池模组中偶数位序电芯的正极极柱;电极组件连接于集流导体;电极组件的数量以及电极组件之间的设置位置对应电池模组中全部电芯的正极极柱,电极组件用于电性连接电芯的正极极柱和与电芯的正极极柱匹配的集流导体;本实用新型电池模组绝缘耐压测试装置,在良品率较高的前提下,将多块电芯组合后进行批量检测,能成倍提高检测的效率;通过集流片可旋转脱离的首尾相接的结构,方便找出具体电芯不良品。

Description

一种电池模组绝缘耐压测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模组检测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电池模组绝缘耐压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动力电池作为一种绿色能源,能极大的降低汽车尾气的排放量,对环境保护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锂离子电池通过串并联的方式,将单体电芯组合成容量更大的模组,再将模组通过串并联的方式组成电池包,为整车提供动力能源。电池作为动力系统的核心部件,其安全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影响安全的一项重要指标就是电芯间的绝缘耐压性能。绝缘耐压性能不良会导致短路、击穿等问题,影响整车安全性能。
通过将绝缘耐压测试仪的两根探针分别接触相邻两个电芯的正极极柱,来测试电池模组各个电芯之间绝缘性能。完成整个电池模组的所有电芯间绝缘性能检测需要多次重复上述步骤,效率低下。
如何增加检验电池模组电芯单体间绝缘耐压性能的效率,对于生产过程具有实际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为提供一种电池模组绝缘耐压测试装置,旨在解决单次只能检验两相邻电芯之间绝缘效果造成的测试效率低下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模组绝缘耐压测试装置,包括绝缘基板、固定框、集流导体和电极组件。
固定框用于固定由电芯并排设置而成的电池模组。固定框将电芯固定形成稳固的电池模组,便于检测过程电极组件的对位准确性。
集流导体连接于绝缘基板,一个集流导体在绝缘基板的固定位置匹配电池模组中奇数位序电芯的正极极柱,另一个集流导体的固定位置匹配电池模组中偶数位序电芯的正极极柱。
电极组件连接于集流导体;电极组件的数量以及电极组件之间的设置位置对应电池模组中全部电芯的正极极柱,集流导体通过电极组件电性连接电芯的正极极柱。
两个集流导体连接到绝缘耐压测试仪。
对于外壳带正电的电芯,电芯的正极极柱与壳体是导通的,因此可以利用这一特点来进行电芯间的绝缘耐压测试。将电压施加在两个相邻电芯的电极上,即可验证该两个电芯之间的绝缘耐压性能。在良品率较高的前提下,将多块电芯组合后进行批量检测,能成倍提高检测的效率。
进一步地,固定框上设有至少两个导向槽,绝缘基板上与导向槽匹配的位置上设有导向杆。
导向槽与导向杆的配合能简单、方便的将绝缘基板与电池模组对位。
进一步地,集流导体上设有多个开关,开关设置于集流导体上相邻的两个电极组件之间。
绝缘耐压测试仪在集流导体上的连接端定义为集流导体的近端,远离接线端的一端为集流导体远端。当电池模组整体绝缘耐压性能参数值不达标时,将两个集流导体作为整体看,从远端到近端依次断开开关,通过绝缘耐压测试仪的数值变换,找出具体哪些电芯是不良品。
进一步地,电极组件包括电极杆和固定帽,电极杆上设有卡盘,固定帽与卡盘之间夹持绝缘基板和集流导体。
进一步地,集流导体包括多个集流片,集流片套于电极杆上,被固定帽与绝缘基板夹持,相邻的集流片可旋转脱离的首尾相接。
当电池模组整体绝缘耐压性能参数值不够时,将两个集流导体作为整体看,从远端到近端依次旋出集流片,通过绝缘耐压测试仪的数值变化,找出具体哪些电芯是不良品。
进一步地,卡盘与绝缘基板之间设有弹性导电件,增强电极杆与固定帽之间固定的稳定性。弹性导电件可选用导电垫片等常见的零件。
进一步地,电极杆底部连接有导电的弹性件,抵消电极杆长度的差异或电极杆高度安装差异。
进一步地,导电的弹性件为铜蝶形弹簧,加工方便,安装方便。
进一步地,绝缘基板为陶瓷绝缘板,绝缘性能好,不易被击穿。
本实用新型电池模组绝缘耐压测试装置,在良品率较高的前提下,将多块电芯组合后进行批量检测,能成倍提高检测的效率;通过集流片可旋转脱离的首尾相接的结构,方便找出具体是哪些电芯是不良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电池模组绝缘耐压测试装置的整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电池模组绝缘耐压测试装置的固定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电池模组绝缘耐压测试装置的绝缘基板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电池模组绝缘耐压测试装置的开关布置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电池模组绝缘耐压测试装置的电极组件与集流片的拆解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电池模组绝缘耐压测试装置的电极组件与集流片的拆安装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电池模组绝缘耐压测试装置的整体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电池模组绝缘耐压测试装置的集流片与电极组件的位置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电池模组绝缘耐压测试装置的集流片顺序旋出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特意声明,这里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所述”“上述”和“该”也可包括复数形式。应该进一步理解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措辞“包括”是指存在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单元、模块和/或组件,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单元、模块、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应该理解,当我们称元件被“连接”或“耦接”到另一元件时,它可以直接连接或耦接到其他元件,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元件。此外,这里使用的“连接”或“耦接”可以包括无线连接或无线耦接。这里使用的措辞“和/或”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的全部或任一单元和全部组合。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被特定定义,否则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
参照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电池模组绝缘耐压测试装置,一种电池模组5绝缘耐压测试装置,包括绝缘基板1、固定框4、集流导体2和电极组件3。
参照图4,多个电芯51组成电池模组5,电池模组5的全部电极整体呈两条平行线设置。大多数情况下,相邻的两个电芯51是交错设置的,即相邻的两个电芯51的异性电极紧靠设置。这使得,电池模组5的全部电极整体组成的两条平行线中,单根线上的电极相邻异性设置。
固定框4用于固定由电芯51并排设置而成的电池模组5。固定框4将电芯51固定形成稳固的电池模组5,便于检测过程电极组件3的对位准确性。
集流导体2连接于绝缘基板1,一个集流导体2在绝缘基板1的固定位置匹配电池模组5中奇数位序电芯51的正极,另一个集流导体2的固定位置匹配电池模组5中偶数位序电芯51的正极。
电极组件3连接于集流导体2;电极组件3的数量以及电极组件3之间的设置位置对应电池模组5中全部电芯51的正极,集流导体2通过电极组件3电性连接电芯51的正极。
两个集流导体2连接到绝缘耐压测试仪。
对于外壳带正电的电芯51,电芯51的正极与壳体是导通的,因此可以利用这一特点来进行电芯51间的绝缘耐压测试。将电压施加在两个相邻电芯51的电极上,即可验证该两个电芯51之间的绝缘耐压性能。在良品率较高的前提下,将多块电芯51组合后进行批量检测,能成倍提高检测的效率。
参照图2-3,在一个实施例中,固定框4上设有至少两个导向槽41,绝缘基板1上与导向槽41匹配的位置上设有导向杆11。导向槽41与导向杆11的配合能简单、方便的将绝缘基板1与电池模组5对位。
在一个实施例中,集流导体2上设有多个开关6,开关6设置于集流导体2上相邻的两个电极组件3之间。
绝缘耐压测试仪在集流导体2上的连接端定义为集流导体2的近端,远离接线端的一端为集流导体2远端。当电池模组5整体绝缘耐压性能参数值不达标时,将两个集流导体2作为整体看,从远端到近端依次断开开关6,通过绝缘耐压测试仪的数值变换,找出具体哪些电芯51是不良品。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照图5-6,电极组件3包括电极杆31和固定帽32,电极杆31上设有卡盘33,固定帽32与卡盘33之间夹持绝缘基板1和集流导体2。本实施例中,卡盘33与绝缘基板1之间设有弹性导电件34,增强电极杆31与固定帽32之间固定的稳定性。弹性导电件34可选用导电垫片等常见的零件。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照图7-9,集流导体2包括多个集流片21,集流片21套于电极杆31上,被固定帽32与绝缘基板1夹持,相邻的集流片21可旋转脱离的首尾相接。
当电池模组5整体绝缘耐压性能参数值不够时,将两个集流导体2作为整体看,从远端到近端依次旋出集流片21,通过绝缘耐压测试仪的数值变化,找出具体哪些电芯51是不良品。
本实施例中,电极杆31底部连接有导电的弹性件,抵消电极杆31长度的差异或电极杆31高度安装差异。导电的弹性件为铜蝶形弹簧,加工方便,安装方便。
在一个实施例中,绝缘基板1为陶瓷绝缘板,绝缘性能好,不易被击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电池模组绝缘耐压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绝缘基板;
固定框,用于固定由电芯并排设置而成的所述电池模组;
两个集流导体,所述集流导体连接于所述绝缘基板,所述绝缘基板盖合于所述固定框时,一个所述集流导体在所述绝缘基板的固定位置匹配所述电池模组中奇数位序所述电芯的正极极柱,另一个所述集流导体的固定位置匹配所述电池模组中偶数位序所述电芯的正极极柱;
多个电极组件,所述电极组件连接于所述集流导体;所述电极组件的数量以及所述电极组件之间的设置位置对应所述电池模组中全部所述电芯的正极极柱,所述集流导体通过所述电极组件电性连接所述电芯的正极极柱;
其中,两个所述集流导体还用于连接外部的绝缘耐压测试仪。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绝缘耐压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框上设有至少两个导向槽,所述绝缘基板上与所述导向槽匹配的位置上设有导向杆。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模组绝缘耐压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导体上设有多个开关,所述开关设置于所述集流导体上相邻的两个所述电极组件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模组绝缘耐压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组件包括电极杆和固定帽,所述电极杆上设有卡盘,所述固定帽与所述卡盘之间夹持绝缘基板和集流导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模组绝缘耐压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导体包括多个集流片,所述集流片套于电极杆上被所述固定帽与所述绝缘基板夹持,相邻的所述集流片可旋转脱离的首尾相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模组绝缘耐压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盘与所述绝缘基板之间设有弹性导电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模组绝缘耐压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导电件为导电垫片。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模组绝缘耐压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杆底部连接有导电的弹性件。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模组绝缘耐压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的弹性件为铜蝶形弹簧。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绝缘耐压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基板为陶瓷绝缘板。
CN202021558220.3U 2020-07-30 2020-07-30 一种电池模组绝缘耐压测试装置 Active CN2131221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58220.3U CN213122173U (zh) 2020-07-30 2020-07-30 一种电池模组绝缘耐压测试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58220.3U CN213122173U (zh) 2020-07-30 2020-07-30 一种电池模组绝缘耐压测试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122173U true CN213122173U (zh) 2021-05-04

Family

ID=756821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558220.3U Active CN213122173U (zh) 2020-07-30 2020-07-30 一种电池模组绝缘耐压测试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12217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130080240A (ko) 전기에너지 저장장치 어셈블리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11354892B (zh) 一种用于低电压平台的标准锂电池组装结构
CN217239688U (zh) 电池模组以及电池包
CN209200023U (zh) 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CN213122173U (zh) 一种电池模组绝缘耐压测试装置
CN111965466A (zh) 电池盒快速测试装置
CN211828986U (zh) 电池箱
CN105445670A (zh) 一种圆柱形锂离子电池测试装置
CN207882306U (zh) 超级电容测试夹具
CN107994254B (zh) 柱形电池
CN214226996U (zh) 一种电压信号采集模组结构
CN206820050U (zh) 电池模组
CN212845674U (zh) 电池盒快速测试装置
CN201270266Y (zh) 电池连接装置
CN112782435A (zh) 微矩形电连接器检测工装及其检测方法
CN102035052A (zh) 锂离子电池参比电极化成分容方法及所用的电池夹持装置
CN201303013Y (zh) 电池模组
CN219163853U (zh) 一种等电位汇流结构和太阳能电池测试辅助机构
CN214505566U (zh) 一种电极夹持组件及电池分容柜
CN218385373U (zh) 一种电压采集与温度采集线束和电池模组
CN209981415U (zh) 模组安装式bms系统
CN218975677U (zh) 电池模组
CN214750673U (zh) 一种用于碳化硅双脉冲测试的低杂感测试装置
CN220400843U (zh) 一种多样连接的电芯转接排及电池组
CN211980753U (zh) 电池单元、电池模组、电池组及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