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60484U - 一种散热结构及空调室外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散热结构及空调室外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60484U
CN219160484U CN202223481483.0U CN202223481483U CN219160484U CN 219160484 U CN219160484 U CN 219160484U CN 202223481483 U CN202223481483 U CN 202223481483U CN 219160484 U CN219160484 U CN 2191604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air
along
heat
bend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48148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强
谢伟敏
陈奕帆
黄道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Huaruishe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Huaruishe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Huaruishe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Huaruishe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48148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604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604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604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散热结构及空调室外机,散热结构用于为电控模块散热并包括过风件和散热件,过风件包括壳体和风机,壳体的侧壁上设有过风孔;散热件包括盒体和散热器,盒体装设于壳体外并设有与侧壁相对的安装壁,盒体至少在第二方向上与侧壁间隔形成进风口,盒体沿第二方向还设有与进风口相对的挡风壁,散热器装设于安装壁上,散热器设有若干散热片;过风孔沿第二方向位于挡风壁与进风口之间,散热器在侧壁上的投影在第二方向上至少一半以上的部分位于过风孔与进风口之间;过风孔沿第一方向至少部分位于彼此沿第一方向最远离的两个散热片之间。本实用新型的散热结构及空调室外机,可通过简单的结构实现电控模块良好的散热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散热结构及空调室外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散热结构及空调室外机。
背景技术
空调器通常包括室内机和室外机,室外机通常包括冷凝器、电控盒、风机和泵等部件,在空调器工作时,电控盒用于控制风机和泵等部件的运行。电控盒一般包括盒体和设置在盒体内的电路气件,电控盒的盒体通常利用钣金冲压成型形成一个整体结构,将内部的电气件与外部空间隔绝。然而,这种结构电控盒内电气件工作时所产生的热量无法有效排出,散热效率较低,从而使电控盒内温度过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或问题,提供一种散热结构及空调室外机,可通过简单的结构实现散热件良好的散热效果。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技术方案一,一种散热结构,用于为电控模块散热,包括:过风件,其包括壳体和风机,所述壳体形成沿第一方向延伸的风道,所述风机装设于所述壳体以使风沿所述风道流动,所述壳体的侧壁上设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过风孔;散热件,其包括盒体和散热器,所述盒体装设于所述壳体外并设有与所述侧壁相对的安装壁,所述电控模块装设于盒体内并与散热器相对应,所述盒体至少在与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上与所述侧壁间隔形成进风口,所述盒体沿第二方向还设有与所述进风口相对的挡风壁,所述散热器装设于安装壁上,所述散热器设有若干沿第一方向布设并沿第二方向延伸的散热片,所述散热片垂直于所述安装壁;其中,所述过风孔沿第二方向位于所述挡风壁与所述进风口之间,所述散热器在所述侧壁上的投影在第二方向上至少一半以上的部分位于所述过风孔与所述进风口之间;所述过风孔沿第一方向至少部分位于彼此沿第一方向最远离的两个散热片之间。
基于技术方案一,还设有技术方案二,技术方案二中,所述过风孔位于彼此沿第一方向最远离的两个散热片之间。
基于技术方案二,还设有技术方案三,技术方案三中,所述盒体沿第一方向布设有彼此相对且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一壁和第二壁,所述第一壁和第二壁均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散热器沿第一方向位于所述第一壁和第二壁之间;所述第一壁和第二壁均衔接所述挡风壁;靠近第一壁的散热片与第一壁的间距及靠近第二壁的散热片与第二壁的间距大于任意两个相邻的散热片的间距。
基于技术方案三,还设有技术方案四,技术方案四中,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所述散热片的自由端与所述壳体的侧壁之间沿垂直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第三方向存有间隙。
基于技术方案四,还设有技术方案五,技术方案五中,所述盒体包括本体、第一弯折板、第二弯折板和第三弯折板,所述本体为盒状,所述第一弯折板、第二弯折板和第三弯折板均一体成型并呈L形,所述第一弯折板和第二弯折板分别贴合本体沿第一方向的两个端壁;所述第三弯折板贴合并锁固于所述盒体沿第二方向的端壁并形成所述挡风壁,所述第一弯折板、第二弯折板和第三弯折板均设有与壳体侧壁平行的抵接板,所述抵接板与壳体的侧壁贴合锁固。
基于技术方案五,还设有技术方案六,技术方案六中,所述盒体还包括第一方向延伸的第四弯折板,所述第四弯折板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弯折板和第二弯折板远离第三弯折板的一侧,其设有与壳体的侧壁贴合锁固的连接板。
基于技术方案一至六,还设有技术方案七,技术方案七中,所述散热器在所述侧壁上的投影位于所述过风孔与所述进风口之间;所述风机为位于所述风道沿第一方向的一端的抽风风机,所述过风孔靠近所述风机。
技术方案八,本实用新型同时提供一种空调室外机,其采用技术方案一至七中任一项所述的散热结构,其包括机架、泵、储液罐和电控模块,所述壳体、泵和储液罐均座落于机架上;所述壳体包括冷凝管和安装板,所述过风孔形成于所述安装板上,所述风机适于驱动风自冷凝管的间隙和过风孔流入风道内;所述电控模块装设于盒体内并与散热器相对应。
基于技术方案八,还设有技术方案九,技术方案九中,所述盒体设有容置腔,所述安装壁还形成所述容置腔的腔壁,所述安装壁上开设有开口,所述散热器包括与安装壁平行的基板,所述基板锁固于安装壁并封堵所述安装壁的开口,所述电控模块容置于容置腔中并贴合于所述基板;电控模块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各电控模块沿第二方向间隔布设,所述散热片沿第二方向组成与电控模块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的散热片组。
基于技术方案九,还设有技术方案十,技术方案十中,所述壳体沿第一方向的截面呈等腰三角形,所述冷凝管和安装板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安装板彼此相对并均沿第一方向延伸,两个冷凝管彼此相对并相对第一方向倾斜;所述第一方向为竖直方向,所述储液罐高于所述泵。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可知,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的如下有益效果:
1、技术方案一中,风机驱动风在风道内流动从而在壳体内产生负压,由此,过风孔也为一吸风孔,由于盒体与壳体的侧壁间隔形成进风口,盒体还设有与进风口相对的挡风壁,过风孔位于挡风壁与进风口之间,保证了进风口处的大进风量且避免了过风孔吸入杂物,过风孔吸引风从进风口进入后沿第二方向在盒体和壳体间流动至进入过风孔内,由于散热片沿第一方向布设并沿第二方向延伸,其中散热器在侧壁上的投影在第二方向上至少一半以上的部分位于过风孔与进风口之间,使得进风口的风流流过散热片大部分的表面后进入过风孔,进风口进来的风流可通过散热片的间隙并带走散热片的热量,同时散热片还能形成杂物的过滤器,避免杂物吸入过风孔内,过风孔沿第一方向至少部分位于彼此沿第一方向最远离的两个散热片之间,保证了所有的散热片都有风流流过,使得过风孔处形成吸风中心,驱动风流经过散热片的每个表面,带走散热片的热量;此外,本申请中,进风口形成于盒体与壳体的侧壁之间,散热器位于盒体外,使得无需在盒体上开设进风口以及设置风道,结构更简单,也为盒体内预留了更多的空间;可知,采用本技术方案,可通过简单的结构实现散热件的散热,由于电控模块与散热器相对应,电控模块的热量可传递至散热件,从而上述结构可大大改善电控模块的散热效率,且电控模块置于盒体内,防护性佳,散热器位于盒体外,结构简单易加工;此外当散热结构应用于电器件时,壳体内可放置电气件,因此,本技术方案的散热结构无须增加新的散热器件,可将风机对壳体的散热功能及散热器的散热功能最大化利用,仅仅通过开设过风孔并更改散热件的布局即可实现电控模块的良好散热,结构巧妙简单。
2、技术方案二中,由于各散热片中位于第一方向中部的散热片的热量比较大,靠近第一方向两端的散热片的热量较小,第一过风孔位于彼此沿第一方向最远离的两个散热片之间,使得风流大部分流经中部的散热片,小部分经过两端的散热片,使得各散热片的热量更为均衡。
3、技术方案三中,盒体设置第一壁和第二壁,第一壁和第二壁均衔接挡风壁及壳体的侧壁,第一壁和第二壁之间的风流基本单向流动,不容易撞击,风阻更小,风流流动更顺畅,散热效果佳;靠近第一壁的散热片与第一壁的间距及靠近第二壁的散热片与第二壁的间距大于任意两个相邻的散热片的间距,大量的风流可经过第一壁和邻近的散热片及第二壁与邻近的散热片之间,避免了沿第一方向最远离的两个散热片过热。
4、技术方案四中,散热片的自由端与壳体的侧壁之间沿第三方向存有间隙,使得风流还可经过散热片自由端的热量,且风流在散热片自由端与壳体的侧壁之间流动时流速大,可较快地带走散热片自由端的热量,由此,散热片的高度方向上形成热量梯度,热量可通过快速传递至散热片末端而散出,散热效率高。
5、技术方案五中,盒体的结构简单易安装。
6、技术方案六中,第四弯折板的设置使得第一弯折板和第二弯折板的结构稳固,且使得盒体与壳体侧壁的形成四边连接,连接更为稳固。
7、技术方案七中,散热器在侧壁上的投影位于过风孔与进风口之间,由此,进风口、散热片、过风孔和挡风壁沿第二方向依次排布,使得风流流过散热片的全部表面后再被吸入过风孔,不仅使得散热片的温度均衡,且散热效率高;风机为位于风道沿第一方向的一端的抽风风机,避免了对壳体内空间占用,过风孔靠近风机,吸风力度大,散热件的散热效率佳。
8、技术方案八中,本实用新型同时提供一种空调室外机,其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散热结构,具有与上述技术方案相同的技术优势,电控模块的热量由散热件散出,从而既保证了冷凝器的冷凝效果,也保证了对电控模块的有效散热且电控模块的防护性佳。
9、技术方案九中,电控模块与基板贴合使得电控模块的热量可更好地被散热器带走;电控模块沿第二方向间隔布设,散热片沿第二方向组成与电控模块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的散热片组,电控模块的热量可精准传递至散热片组,各散热片组之间形成的间隔可避免热量相互传导,且使得风流在该间隔内聚集,可与第一壁和第二壁与散热件的间隙内流入的风流混合后再流入下游的散热片组,即温度高的风流与温度低的风流有效混合后再流入下游的散热片组,避免了下游的散热片组的风流温度过高,从而整体提高了散热效率。
10、技术方案十中,两个安装板彼此相对并均沿第一方向延伸,两个冷凝管彼此相对并相对第一方向倾斜,冷凝管的换热面积大,冷凝效果佳;第一方向为竖直方向,储液罐高于泵,避免了气蚀。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空调室外机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过风件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散热件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散热件和电控模块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空调室外机沿第一方向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空调室外机沿第三方向的剖视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机架10;
过风件20;壳体21;冷凝管211;安装板212;过风孔2121;风机22;
散热件30;
盒体31;本体311;安装壁3111;第一弯折板312;第一壁3121;第二弯折板313;第二壁3131;第三弯折板314;挡风壁3141;第四弯折板315;连接板3151;抵接板316;进风口02;
散热器32;散热片321;基板322;散热片组01;
泵40;储液罐50;电控模块6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且不应被看作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基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如使用术语“第一”、“第二”或“第三”等,都是为了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
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对于方位词,如使用术语“中心”、“横向”、“纵向”、“水平”、“垂直”、“顶”、“底”、“内”、“外”、“上”、“下”、“前”、“后”、“左”、“右”、“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乃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和位置关系,且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所以也不能理解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如使用术语“固接”或“固定连接”,应作广义理解,即两者之间没有位移关系和相对转动关系的任何连接方式,也就是说包括不可拆卸地固定连接、可拆卸地固定连接、连为一体以及通过其他装置或元件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如使用术语“包括”、“具有”以及它们的变形,意图在于“包含但不限于”。
参见图1-6,图1-6示出了一种空调外机,包括机架10、散热结构、泵40、储液罐50和电控模块60。
散热结构包括过风件20和散热件30。
过风件20包括壳体21和风机22,壳体21形成沿第一方向延伸的风道,风机22装设于壳体21以使风沿风道流动,壳体21的侧壁上设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过风孔2121。
本实施例中,壳体21为冷凝器,壳体21立于机架10上,壳体21包括冷凝管211和安装板212,图1-2和图5中,壳体21沿第一方向的截面呈等腰三角形,第一方向在本实施例中为竖直方向,冷凝管211和安装板212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安装板212彼此相对并均沿第一方向延伸,其中一个安装板212上形成过风孔2121,两个冷凝管211彼此相对并相对第一方向倾斜,即两个冷凝管211呈V形立于机架10上,冷凝管211即形成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如此,冷凝管211的换热面积大,冷凝效果佳;风机22适于驱动风自冷凝管211的间隙和过风孔2121流入风道内。具体实施中,风机22为位于风道沿第一方向的一端的抽风风机22,图1-2中,风机22位于风道上端,避免了对壳体21内空间占用,过风孔2121靠近风机22,吸风力度大。
参见图1和图3-6,散热件30包括盒体31和散热器32,盒体31装设于壳体21外并设有与侧壁相对的安装壁3111,盒体31至少在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与侧壁间隔形成进风口02,盒体31沿第二方向还设有与进风口02相对的挡风壁3141,散热器32装设于安装壁3111上,散热器32设有若干沿第一方向布设并沿第二方向延伸的散热片321,散热片321垂直于安装壁3111。其中,过风孔2121沿第二方向位于挡风壁3141与进风口02之间,散热器32在侧壁上的投影在第二方向上至少一半以上的部分位于过风孔2121与进风口02之间;过风孔2121沿第一方向至少部分位于彼此沿第一方向最远离的两个散热片321之间。具体实施中,散热器32包括基板322和散热片321,安装壁3111上开设有开口,基板322平行于安装壁3111并贴合锁固于安装壁3111的内表面,基板322封堵安装壁3111的开口,散热片321沿第三方向凸设于基板322上并伸出开口外,第三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
风机22驱动风在风道内流动从而在壳体21内产生负压,由此,过风孔2121也为一吸风孔,由于盒体31与壳体21的侧壁间隔形成进风口02,盒体31还设有与进风口02相对的挡风壁3141,过风孔2121位于挡风壁3141与进风口02之间,保证了进风口02处的大进风量且避免了过风孔2121吸入杂物,过风孔2121吸引风从进风口02进入后沿第二方向在盒体31和壳体21间流动至进入过风孔2121内,由于散热片321沿第一方向布设并沿第二方向延伸,其中散热器32在侧壁上的投影在第二方向上至少一半以上的部分位于过风孔2121与进风口02之间,使得进风口02的风流流过散热片321大部分的表面后进入过风孔,进风口02进来的风流可通过散热片321的间隙并带走散热片321的热量,同时散热片321还能形成杂物的过滤器,避免杂物吸入过风孔2121内,过风孔2121沿第一方向至少部分位于彼此沿第一方向最远离的两个散热片321之间,保证了所有的散热片321都有风流流过,使得过风孔2121处形成吸风中心,驱动风流经过散热片321的每个表面,带走散热片321的热量。
本实施例中优选地,散热器32在侧壁上的投影全部位于过风孔2121与进风口02之间,由此,进风口02、散热片321、过风孔2121和挡风壁3141沿第二方向依次排布,使得风流流过散热片321的全部表面后再被吸入过风孔2121,不仅使得散热片321的温度均衡,且散热效率高。散热片321的自由端与壳体21的侧壁之间沿第三方向存有间隙,使得风流还可经过散热片321自由端的热量,且风流在散热片321自由端与壳体21的侧壁之间流动时流速大,可较快地带走散热片321自由端的热量,由此,散热片321的高度方向上形成热量梯度,热量可通过快速传递至散热片321末端而散出,散热效率高。
本实施例中,盒体31沿第一方向布设有彼此相对且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一壁3121和第二壁3131,第一壁3121和第二壁3131均沿第二方向延伸,散热器32沿第一方向位于第一壁3121和第二壁3131之间;第一壁3121和第二壁3131均衔接挡风壁3141及壳体21的侧壁。如此,第一壁3121和第二壁3131之间的风流基本单向流动,不容易撞击,风阻更小,风流流动更顺畅,散热效果佳;其中,靠近第一壁3121的散热片321与第一壁3121的间距及靠近第二壁3131的散热片321与第二壁3131的间距大于任意两个相邻的散热片321的间距,大量的风流可经过第一壁3121和邻近的散热片321及第二壁3131与邻近的散热片321之间,避免了沿第一方向最远离的两个散热片321过热。
由于各散热片321中位于第一方向中部的散热片321的热量比较大,靠近第一方向两端的散热片321的热量较小,本实施例中,第一过风孔2121位于彼此沿第一方向最远离的两个散热片321之间,使得风流大部分流经中部的散热片321,小部分经过两端的散热片321,使得各散热片321的热量更为均衡。
具体而言,参见图3,盒体31包括本体311、第一弯折板312、第二弯折板313和第三弯折板314,本体311为长方体盒状并形成适于容置电控模块60的容置腔,本体311的高度方向为第一方向,本体311的长度方向为第二方向,本体311的宽度方向为第三方向,即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正交,本体311与安装板212相对的侧壁为安装壁3111,安装壁3111上开设有供散热片321伸出的开口,第一弯折板312、第二弯折板313和第三弯折板314均一体成型并呈L形,第一弯折板312和第二弯折板313分别贴合本体311沿第一方向的两个端壁以与本体311配合形成开口朝向过风孔2121的容置槽,安装壁3111和基板322形成容置槽的槽底,第三弯折板314贴合并锁固于盒体31沿第二方向的端壁并形成挡风壁3141,第一弯折板312、第二弯折板313和第三弯折板314均设有与壳体21侧壁平行的抵接板316,抵接板316与壳体21的侧壁贴合锁固。
图3中,第一弯折板312位于第二弯折板313的上端,第一壁3121的长度长于第二壁3131的长度,由此,使得进风口02为一相对第一方向倾斜的平行四边形状,当电控模块60容置于本体311内时,连接端子可从第一弯折板312未贴合于本体311的部分露出。
盒体31还包括第一方向延伸的第四弯折板315,第四弯折板315两端分别连接第一弯折板312和第二弯折板313远离第三弯折板314的一侧,其设有与壳体21的侧壁贴合锁固的连接板3151,第四弯折板315使得第一弯折板312和第二弯折板313的结构稳固,且使得盒体31与壳体21侧壁的形成四边连接,连接更为稳固。可知,盒体31的结构简单易安装。
本实施例中,电控模块60容置于容置腔中,电控模块60为贴合于基板322上的PCB板,实际应用中,电控模块60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各电控模块60沿第二方向间隔布设,散热片321沿第二方向组成与电控模块60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的散热片321组,如此,电控模块60的热量可精准传递至散热片321组,各散热片321组之间形成的间隔可避免热量相互传导,且使得风流在该间隔内聚集,可与第一壁3121和第二壁3131与散热件30的间隙内流入的风流混合后再流入下游的散热片321组,即温度高的风流与温度低的风流有效混合后再流入下游的散热片321组,避免了下游的散热片321组的风流温度过高,从而整体提高了散热效率。本实施例中,电控模块60的数量为两个,相应地,安装壁3111上设有两个开口,散热器32则包括两个基板322和两个散热片组01。
壳体21、泵40和储液罐50均座落于机架10上,储液罐50高于泵40。泵40、冷凝器和储液罐50的管路连接属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对此不再赘述。储液罐50高于泵40,可避免泵40的气蚀。
可知,本实施例的散热结构,可通过简单的结构实现电控模块60的散热;进风口02形成于盒体31与壳体21的侧壁之间,散热器32位于盒体31外,使得无需在盒体31上开设进风口02以及设置风道,结构更简单,也为盒体31内预留了更多的空间;尤其是当散热结构应用于空调室外机时,上述散热结构无须增加新的散热器件,可将风机22对壳体21的散热功能及散热器32的散热功能最大化利用,仅仅通过开设过风孔2121并更改散热件30的布局即可实现电控模块60的良好散热,结构巧妙简单。
上述说明书和实施例的描述,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通过本实用新型或上述实施例的启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结合公知常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或现有技术,通过合乎逻辑的分析、推理或有限的试验可以得到的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其中一部分技术特征的修改、等同替换或其他改进,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散热结构,用于为电控模块(60)散热,其特征是,包括:
过风件(20),其包括壳体(21)和风机(22),所述壳体(21)形成沿第一方向延伸的风道,所述风机(22)装设于所述壳体(21)以使风沿所述风道流动,所述壳体(21)的侧壁上设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过风孔(2121);
散热件(30),其包括盒体(31)和散热器(32),所述盒体(31)装设于所述壳体(21)外并设有与所述侧壁相对的安装壁(3111),所述电控模块(60)装设于盒体(31)内并与散热器(32)相对应,所述盒体(31)至少在与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上与所述侧壁间隔形成进风口(02),所述盒体(31)沿第二方向还设有与所述进风口(02)相对的挡风壁(3141),所述散热器(32)装设于安装壁(3111)上,所述散热器(32)设有若干沿第一方向布设并沿第二方向延伸的散热片(321),所述散热片(321)垂直于所述安装壁(3111);
其中,所述过风孔(2121)沿第二方向位于所述挡风壁(3141)与所述进风口(02)之间,所述散热器(32)在所述侧壁上的投影在第二方向上至少一半以上的部分位于所述过风孔(2121)与所述进风口(02)之间;所述过风孔(2121)沿第一方向至少部分位于彼此沿第一方向最远离的两个散热片(321)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散热结构,其特征是,所述过风孔(2121)位于彼此沿第一方向最远离的两个散热片(321)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散热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盒体(31)沿第一方向布设有彼此相对且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一壁(3121)和第二壁(3131),所述第一壁(3121)和第二壁(3131)均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散热器(32)沿第一方向位于所述第一壁(3121)和第二壁(3131)之间;所述第一壁(3121)和第二壁(3131)均衔接所述挡风壁(3141)以及壳体(21)的侧壁;靠近第一壁(3121)的散热片(321)与第一壁(3121)的间距及靠近第二壁(3131)的散热片(321)与第二壁(3131)的间距大于任意两个相邻的散热片(321)的间距。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散热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所述散热片(321)的自由端与所述壳体(21)的侧壁之间沿垂直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第三方向存有间隙。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散热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盒体(31)包括本体(311)、第一弯折板(312)、第二弯折板(313)和第三弯折板(314),所述本体(311)为盒状,所述第一弯折板(312)、第二弯折板(313)和第三弯折板(314)均一体成型并呈L形,所述第一弯折板(312)和第二弯折板(313)分别贴合本体(311)沿第一方向的两个端壁;所述第三弯折板(314)贴合并锁固于所述盒体(31)沿第二方向的端壁并形成所述挡风壁(3141),所述第一弯折板(312)、第二弯折板(313)和第三弯折板(314)均设有与壳体(21)侧壁平行的抵接板(316),所述抵接板(316)与壳体(21)的侧壁贴合锁固。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散热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盒体(31)还包括第一方向延伸的第四弯折板(315);所述第四弯折板(315)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弯折板(312)和第二弯折板(313)远离第三弯折板(314)的一侧,其设有与壳体(21)的侧壁贴合锁固的连接板(3151)。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散热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散热器(32)在所述侧壁上的投影位于所述过风孔(2121)与所述进风口(02)之间;所述风机(22)为位于所述风道沿第一方向的一端的抽风风机(22),所述过风孔(2121)靠近所述风机(22)。
8.一种空调室外机,其特征是,其采用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散热结构,其包括机架(10)、泵(40)、储液罐(50)和电控模块(60),所述壳体(21)、泵(40)和储液罐(50)均座落于机架(10)上;所述壳体(21)包括冷凝管(211)和安装板(212),所述过风孔(2121)形成于所述安装板(212)上,所述风机(22)适于驱动风自冷凝管(211)的间隙和过风孔(2121)流入风道内;所述电控模块(60)装设于盒体(31)内并与散热器(32)相对应。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空调室外机,其特征是,所述盒体(31)设有容置腔,所述安装壁(3111)还形成所述容置腔的腔壁,所述安装壁(3111)上开设有开口,所述散热器(32)包括与安装壁(3111)平行的基板(322),所述基板(322)锁固于安装壁(3111)并封堵所述安装壁(3111)的开口,所述电控模块(60)容置于容置腔中并贴合于所述基板(322);电控模块(60)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各电控模块(60)沿第二方向间隔布设,所述散热片(321)沿第二方向组成与电控模块(60)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的散热片(321)组。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空调室外机,其特征是,所述壳体(21)沿第一方向的截面呈等腰三角形,所述冷凝管(211)和安装板(212)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安装板(212)彼此相对并均沿第一方向延伸,两个冷凝管(211)彼此相对并相对第一方向倾斜;所述第一方向为竖直方向,所述储液罐(50)高于所述泵(40)。
CN202223481483.0U 2022-12-23 2022-12-23 一种散热结构及空调室外机 Active CN2191604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81483.0U CN219160484U (zh) 2022-12-23 2022-12-23 一种散热结构及空调室外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81483.0U CN219160484U (zh) 2022-12-23 2022-12-23 一种散热结构及空调室外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60484U true CN219160484U (zh) 2023-06-09

Family

ID=866409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481483.0U Active CN219160484U (zh) 2022-12-23 2022-12-23 一种散热结构及空调室外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6048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996635B (zh) 机箱散热结构
CN101871740A (zh) 一种热交换器、热交换器的散热方法以及通信设备
CN214775425U (zh) 充电桩及充电设备
CN219160484U (zh) 一种散热结构及空调室外机
CN111397044A (zh) 半导体空调
WO2023016252A1 (zh) 电控盒、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JP2005210088A (ja) 密閉筐体内冷却装置
CN112882328A (zh) 智能投影设备
CN213261867U (zh) 冷凝器和空调
CN220507796U (zh) 一种热量转移装置
CN213810895U (zh) 室外机及空调器
CN217124351U (zh) 打印机板卡组件的冷却装置及打印机
WO2023136123A1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および空気調和機
CN216011082U (zh) 一种除湿组件的散热结构及除湿机
CN220419919U (zh) 高可靠计算平台散热结构及机箱
CN217305808U (zh) 散热器结构及包含其的计算机主机
CN217037032U (zh) 变频器机柜
CN215421464U (zh) 一种具有多种散热结构的光电通信箱
CN215597554U (zh) 空调室外机以及用于空调室外机的散热器
CN215637643U (zh) 电控盒、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CN212081527U (zh) 半导体空调
CN219780755U (zh) 一种热交换器和电子机柜
CN214252857U (zh) 一种柔性循环散热系统及具有其的激光投影仪
CN112432252B (zh) 电控盒及空调室外机
CN216015353U (zh) 一种冷风循环式的电子芯片用降温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