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41581U -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层叠式换热器及新能源汽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层叠式换热器及新能源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41581U
CN219141581U CN202223400006.7U CN202223400006U CN219141581U CN 219141581 U CN219141581 U CN 219141581U CN 202223400006 U CN202223400006 U CN 202223400006U CN 219141581 U CN219141581 U CN 2191415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heat exchanger
battery
heat exchange
new energ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40000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强
李伟
徐建军
刘俊杰
曾智海
陈旗宇
张辉
曾静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Xinzhi Thermal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Xinzhi Thermal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Xinzhi Thermal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Xinzhi Thermal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40000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415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415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4158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层叠式换热器及新能源汽车,涉及新能源汽车热管理技术领域;层叠式换热器,包括:水水换热器,设置有水水第一流道和水水换热底板;电池换热器,设置有电池高温流道和电池换热底板;安装板,设置有连接孔,且一侧与所述水水换热底板焊接、另一侧与所述电池换热底板焊接;其中,所述水水第一流道通过所述连接孔与所述电池高温流道连通,且所述连接孔的两端部外周通过焊接密封,以将电池换热器和水水换热器分别固定在安装板对应的一侧,能够提高集成结构的安装效率、降低两换热器间的流阻和提高两换热器连接处的密封性能。新能源汽车,于车架上设置有前述的层叠式换热器。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层叠式换热器及新能源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汽车热管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层叠式换热器及新能源汽车。
背景技术
现有新能源汽车热管理集成模块结构中,电池换热器与水水换热器是两个独立的零件,电池换热器与水水换热器两个零件之间的耦合方式有(串联连接):①、中间采用一个密封圈进行密封,再使用螺钉将两个换热器的底板固定互锁,连接后容易出现密封不良的情况;②、两个零件独立安装在流道板上然后采用一根外部软管或者跳管将其进行串联;这种连接方式流道之间的流阻增加且安装布置空间受限,在后期使用过程中存在泄漏的风险,并且两个零部件需要单独进行制造,且制造费用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新能源汽车热管理集成模块结构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层叠式换热器及新能源汽车,将电池换热器和水水换热器分别固定在安装板对应的一侧,能够提高集成结构的安装效率、降低两换热器间的流阻和提高两换热器连接处的密封性能。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层叠式换热器,包括:水水换热器,设置有水水第一流道和水水换热底板;电池换热器,设置有电池高温流道和电池换热底板;安装板,设置有连接孔,且一侧与所述水水换热底板焊接、另一侧与所述电池换热底板焊接;其中,所述水水第一流道通过所述连接孔与所述电池高温流道连通,且所述连接孔的两端部外周通过焊接密封。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层叠式换热器,安装板的一侧与水水换热底板焊接、另一侧与电池换热底板焊接,即电池换热器和水水换热器层叠固定在安装板的两侧,以将两换热器集成在一起,从而通过一个安装板将两换热器固定在系统上,相对于现有的分别安装,能够减小密封圈、安装工时和安装螺钉的数量;而水水第一流道通过连接孔与电池高温流道连通,且连接孔的两端部外周通过焊接密封,使得电池换热器与水水换热器共用一个高温流道、并直接相连,以减小两者之间耦合时的流阻。
其中,两种不同的换热器通过安装板焊接,且流道随着焊接连通,解决了电池换热器和水水换热器之间螺钉连接时容易出现密封不良的情况、解决了两种换热器空间受限无法布置或需要增加跳管流阻增大的问题。
因此,本实用新型将电池换热器和水水换热器分别固定在安装板对应的一侧,能够提高集成结构的安装效率、降低两换热器间的流阻和提高两换热器连接处的密封性能。
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水水换热器还包括水水换热顶板和水水换热芯体,所述水水换热芯体设置在所述水水换热顶板和所述水水换热底板之间。
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水水换热顶板的其中三角部分设有第二进口、第二出口和第一水口,所述第一水口与所述电池高温流道连通。
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池换热器还包括电池换热顶板和电池换热芯体,所述电池换热芯体设置在所述电池换热顶板和所述电池换热底板之间。
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池换热顶板的其中三角部分设有冷媒进口、冷媒出口和第二水口,所述第二水口与所述水水第一流道连通。
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水水换热芯体和所述电池换热芯体的长宽尺寸相同,以避免电池换热器与水水换热器在焊接过程中,由于结构大小不同而引发的受热不均匀,进而导致电池换热器和水水换热器的焊接不足或过焊风险。
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板中部设置多个隔热孔,所述隔热孔贯穿所述安装板,以减小电池换热器与水水换热器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在功能模式下减少电池换热器与水水换热器之间的传热损失,且能够减小整个集成结构的重量。
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板为铝板,以确保安装板有足够结构强度的同时,减轻其重量。
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水水换热器、所述电池换热器均为I流换热器或U流换热器。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能源汽车,包括车架,于所述车架上设置有上述的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层叠式换热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能源汽车,在车架上安装上述的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层叠式换热器,其集成结构的安装效率高,且能够减小散热器所需的安装空间,便于其他器件的布设和安装。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层叠式换热器,安装板的一侧与水水换热底板焊接、另一侧与电池换热底板焊接,即电池换热器和水水换热器层叠固定在安装板的两侧,以将两换热器集成在一起,从而通过一个安装板将两换热器固定在系统上,相对于现有的分别安装,能够减小密封圈、安装工时和安装螺钉的数量。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层叠式换热器,水水第一流道通过连接孔与电池高温流道连通,且连接孔的两端部外周通过焊接密封,使得电池换热器与水水换热器共用一个高温流道、并直接相连,以减小两者之间耦合时的流阻。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层叠式换热器,两种不同的换热器通过安装板焊接,且流道随着焊接连通,解决了电池换热器和水水换热器之间螺钉连接时容易出现密封不良的情况、解决了两种换热器空间受限无法布置或需要增加跳管流阻增大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能源汽车,在车架上安装上述的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层叠式换热器,其集成结构的安装效率高,且能够减小散热器所需的安装空间,便于其他器件的布设和安装。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层叠式换热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层叠式换热器的流道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10-水水换热器,11-水水第一流道,12-水水换热底板,13-水水换热顶板,13a-第二进口,13b-第二出口,13c-第一水口,14-水水换热芯体;
20-电池换热器,21-电池高温流道,22-电池换热底板,23-电池换热顶板,23a-冷媒进口,23b-冷媒出口,23c-水口,24-电池换热芯体;
30-安装板,31-连接孔,32-隔热孔;
40-膨胀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向”、“纵向”、“侧向”、“水平”、“内”、“外”、“前”、“后”、“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实施例1
结合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层叠式换热器,包括:水水换热器10,设置有水水第一流道11和水水换热底板12;电池换热器20,设置有电池高温流道21和电池换热底板22;安装板30,设置有连接孔31,且一侧与所述水水换热底板12焊接、另一侧与所述电池换热底板22焊接;其中,所述水水第一流道11通过所述连接孔31与所述电池高温流道21连通,且所述连接孔31的两端部外周通过焊接密封。
具体来讲,所述水水换热器10还包括水水换热顶板13和水水换热芯体14,所述水水换热芯体14设置在所述水水换热顶板13和所述水水换热底板12之间,水水第一流道11和低温流道均设置在水水换热芯体14内。
更具体的,所述水水换热顶板13的其中三角部分设有第二进口13a、第二出口13b和第一水口13c,所述第一水口13c与所述电池高温流道21连通,水水第一流道11和水水第二流道均设置在水水换热芯体14内。
同样的,对于电池换热器20,所述电池换热器20还包括电池换热顶板23和电池换热芯体24,所述电池换热芯体24设置在所述电池换热顶板23和所述电池换热底板22之间,电池高温流道21和冷媒流道均设置在电池换热芯体24内。
通常,所述电池换热顶板23的其中三角部分设有冷媒进口23a、冷媒出口23b和第二水口23c,所述第二水口23c与所述水水第一流道11连通。
对于水水换热器10和电池换热器20的类型,通常为I流换热器或U流换热器,即所述水水换热器10和所述电池换热器20均为I流换热器,或所述述水水换热器10和所述电池换热器20均为U流换热器,或所述水水换热器10和所述电池换热器20一个为I流换热器、另一个为U流换热器。
应当理解的是,换热器还适配有膨胀阀40,而膨胀阀40通常连接在冷媒进口23a。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连接孔31的两端部外周的密封,可以直接将对应的水水换热底板12和电池换热底板22的四周与安装板30侧壁密封焊接,也可以再连接孔31外周的部分圆周焊、对应的水水换热底板12和电池换热底板22与安装板30点焊。
在此基础上,所述水水换热芯体14和所述电池换热芯体24的长宽尺寸相同(与安装板30相同),以避免电池换热器20与水水换热器10在焊接过程中,由于结构大小不同而引发的受热不均匀、收缩率不同,进而导致电池换热器20和水水换热器10的焊接不足或过焊风险。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板30中部设置多个隔热孔32,所述隔热孔32贯穿所述安装板30,相对于采用实心板,能够减小电池换热器20与水水换热器10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在功能模式下减少电池换热器20与水水换热器10之间的传热损失,且能够减小整个集成结构的重量。
需要说明的是,功能模式指的是对车辆乘员舱进行加热,此时电池换热器20的冷媒流道内的冷媒不流通,而水水换热器10的第二流道输入高温水,以加热水水第一流道内的水,而水水第一流道内的水则直接经过电池高温流道21,因此,采用设只有通孔的安装板30,能减少电池换热器20与水水换热器10之间的传热损失。
优选的,所述安装板30为铝板,以确保安装板30有足够结构强度的同时,减轻其重量。
总结来说,本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层叠式换热器,电池换热器20和水水换热器10层叠固定在安装板30的两侧,以将两换热器集成在一起,从而通过一个安装板30将两换热器固定在系统上,相对于现有的分别安装,能够减小密封圈、安装工时和安装螺钉的数量;而水水第一流道11通过连接孔31与电池高温流道21连通,且连接孔31的两端部外周通过焊接密封,使得电池换热器20与水水换热器10共用一个高温流道,以减小两者之间耦合时的流阻。
其中,两种不同的换热器通过安装板30焊接,且流道随着焊接连通,解决了电池换热器20和水水换热器10之间螺钉连接时容易出现密封不良的情况、解决了两种换热器空间受限无法布置或需要增加跳管流阻增大的问题。相对于现有的集成换热器,减少了电池换热器20与水水换热器10在成型时分别焊接所需要的时间、二者装配所需时间,大大减少了生产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并且减少了以往二者的固定点的数量。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能源汽车,包括车架,于车架上设置有实施例1所记载的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层叠式换热器。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新能源汽车,在车架上安装上述的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层叠式换热器,其集成结构的安装效率高,且能够减小散热器所需的安装空间,便于其他器件的布设和安装。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层叠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水水换热器(10),设置有水水第一流道(11)和水水换热底板(12);
电池换热器(20),设置有电池高温流道(21)和电池换热底板(22);
安装板(30),设置有连接孔(31),且一侧与所述水水换热底板(12)焊接、另一侧与所述电池换热底板(22)焊接;
其中,所述水水第一流道(11)通过所述连接孔(31)与所述电池高温流道(21)连通,且所述连接孔(31)的两端部外周通过焊接密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层叠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水换热器(10)还包括水水换热顶板(13)和水水换热芯体(14),所述水水换热芯体(14)设置在所述水水换热顶板(13)和所述水水换热底板(12)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层叠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水换热顶板(13)的其中三角部分设有第二进口(13a)、第二出口(13b)和第一水口(13c),所述第一水口(13c)与所述电池高温流道(21)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层叠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换热器(20)还包括电池换热顶板(23)和电池换热芯体(24),所述电池换热芯体(24)设置在所述电池换热顶板(23)和所述电池换热底板(22)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层叠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换热顶板(23)的其中三角部分设有冷媒进口(23a)、冷媒出口(23b)和第二水口(23c),所述第二水口(23c)与所述水水第一流道(11)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层叠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水换热芯体(14)和所述电池换热芯体(24)的长宽尺寸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层叠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30)中部设置多个隔热孔(32),所述隔热孔(32)贯穿所述安装板(3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层叠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30)为铝板。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层叠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水换热器(10)、所述电池换热器(20)为I流换热器或U流换热器。
10.一种新能源汽车,包括车架,其特征在于,于所述车架上设置有如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层叠式换热器。
CN202223400006.7U 2022-12-12 2022-12-12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层叠式换热器及新能源汽车 Active CN2191415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00006.7U CN219141581U (zh) 2022-12-12 2022-12-12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层叠式换热器及新能源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00006.7U CN219141581U (zh) 2022-12-12 2022-12-12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层叠式换热器及新能源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41581U true CN219141581U (zh) 2023-06-06

Family

ID=865998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400006.7U Active CN219141581U (zh) 2022-12-12 2022-12-12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层叠式换热器及新能源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4158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225529B (zh) 一种板式换热器
CN108346839B (zh) 电池换热系统
CN109149007B (zh) 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用液冷板
CN110323512B (zh) 具有分时冷却及加热功能的层叠式组合换热器
CN105990621A (zh) 一种应用于电动汽车的水冷板结构
CN205882124U (zh) 电池包冷却液集成管路
CN206131818U (zh) 一种板式换热器及其专用阀连接块
CN219141581U (zh)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层叠式换热器及新能源汽车
CN212848578U (zh) 一种电动汽车液冷电池包
CN206742452U (zh) 一种电池模组散热结构
CN113650528A (zh) 热管理模块、热管理系统及汽车
CN215410752U (zh) 多歧管连接器
CN210486166U (zh) 一种冷热一体式板式换热器
CN211376879U (zh) 动力电池液冷装置及动力电池系统
CN204677276U (zh) 一种半导体制冷的汽车冷却水箱
CN208111641U (zh) 一种冷却结构
CN206364660U (zh) 一种发电机冷却器
CN201314702Y (zh) 一种热水器的水箱内胆
CN216481699U (zh) 耐腐蚀层叠式汽车空调蒸发器
CN217035785U (zh) 一种单个电池模组的冷却结构
CN219457751U (zh) 一种新型u流口琴管式冷板
CN210108113U (zh) 一种回收排气废热的气液换热结构
CN217423915U (zh) 一种用于电池干燥的热交换器
CN219066943U (zh) 电池液冷结构和具有其的电池包
CN219303756U (zh) 换热器及热管理模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