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35413U - 可调节传送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可调节传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35413U
CN219135413U CN202223459822.5U CN202223459822U CN219135413U CN 219135413 U CN219135413 U CN 219135413U CN 202223459822 U CN202223459822 U CN 202223459822U CN 219135413 U CN219135413 U CN 2191354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dy part
adjustable
body portion
state
positioning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45982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丽
黄清萍
程熠
瓮马杰
张琳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singhua University
Nuc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singhua University
Nuc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singhua University, Nuc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22345982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354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354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354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pecific Conveyance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调节传送装置,包括第一主体部;第二主体部可活动地安装于第一主体部并具有收缩状态和伸展状态,被构造为在收缩状态时,第二主体部与第一主体部叠放,在伸展状态时,第二主体部从第一主体部伸出,且第二主体部与第一主体部的传输面平齐;传送带被构造为环绕第一主体部和第二主体部移动,以在伸展状态下传送物品;保持机构被构造成将第二主体部保持在伸展状态,第二主体部具有收缩状态和伸展状态,保持机构提升了履带传送装置易于收纳和长度调节的便捷性。

Description

可调节传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用于传输物品的传送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长度可调节的可调节传送装置。
背景技术
传送装置是重要的物料传输与装卸设备,在安检设备中,胶带机或者皮带机等传送装置应用广泛,用于输送物品。
传送装置在物品安全检查、食品加工、煤矿、金属矿、钢铁企业、港口、水泥厂等场所应用广泛。特别是在安全检查装置中,利用传送装置将被检查的物品(例行李箱或、包裹等)传输到安全检查装置的检查通道中,以利用x射线扫描装置对物品进行扫描检查。然而,在车厢或空间有限的加工厂等狭小空间场所,传送装置的占用和使用空间有限,大型履带传送装置不宜在空间有限的场所使用,使用场所受限,适用性不高。一些折叠伸缩的传送装置,操作繁琐,使用效果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于现有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调节传送装置,用于至少部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通过设置第二主体部和保持机构,保持机构维持第二主体部处于伸展状态并与第一主体部平齐,提升了传送装置易于收纳和长度调节的便捷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可调节传送装置,包括:
第一主体部;
第二主体部,可活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一主体部并具有收缩状态和伸展状态,被构造为在所述收缩状态时,所述第二主体部与所述第一主体部叠放,在所述伸展状态时,所述第二主体部从所述第一主体部伸出,且所述第二主体部和所述第一主体部的传输面平齐;
传送带,被构造为环绕所述第一主体部和所述第二主体部移动,以在所述伸展状态下传送物品;以及
保持机构,被构造成将所述第二主体部保持在所述伸展状态。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保持机构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二主体部,被构造为通过旋转逐渐抵紧所述第一主体部,以阻止处于伸展状态的所述第二主体部相对于所述第一主体部移动,并使得环绕在所述第一主体部和所述第二主体部上的传送带张紧。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还包括定位杆,安装于所述第一主体部并向下延伸,
所述保持机构安装在所述第二主体部的下部,并在所述伸展状态下与所述定位杆抵紧。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保持机构包括:
转盘,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二主体的下部;以及
凸轮部,相对于所述转盘偏心地安装在所述转盘上,并在径向方向上向外突出,以随着所述转盘的转动逐渐抵紧所述定位杆。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凸轮部位于最下部的状态下,所述凸轮部整体上位于所述定位杆的下方,以允许所述凸轮部越过所述定位杆的下端移动。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凸轮部包括:
弧形接触面,被构造成随着所述转盘在抵紧方向的转动逐渐抵紧所述定位杆;以及
平坦接触面,在所述抵紧方向上从所述弧形接触面的下游端平坦地延伸,使得所述凸轮部在抵紧方向上越过所述下游端之后所述平坦接触面与所述定位杆平行地接触,以阻止所述保持机构相对于所述定位杆转动。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保持机构还包括摇杆,所述摇杆安装于所述转盘上,以带动所述转盘转动,使得所述凸轮部逐渐抵紧所述定位杆。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保持机构还包括锁定组件,所述锁定组件被构造为在所述伸展状态下阻止所述保持机构相对于所述定位杆转动。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锁定组件包括:
两个锁定孔,分别设置于所述定位杆和所述摇杆上;以及
锁定件,可活动地插入所述锁定孔中,以阻止所述摇杆相对于所述定位杆转动。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锁定件包括锁定销或锁定螺杆。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还包括导向机构,所述导向机构包括:
滑轨,安装于所述第二主体部的侧壁;以及
滑槽,设置于所述第一主体部上并与所述滑轨滑动配合,以引导所述滑轨和所述第二主体部滑动,使得所述第二主体部沿着第一方向收缩至所述第一主体部内叠放,或者伸展至所述第一主体部外并与所述第一主体部平齐。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滑轨与所述第一方向形成夹角,所述夹角设置成在所述第二主体部远离所述第一主体部滑动的过程中,逐渐提升所述第二主体部的高度,并在所述第二主体部滑动至所述伸展状态时,所述第二主体部的第二传输面与所述第一主体部的第一传输面平齐。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保持机构设置有两个,且位于所述第二主体部的两侧,两个所述保持机构之间安装有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被构造成使得两个所述保持机构同步转动。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传动组件包括:
两个连接杆,两个所述连接杆的第一端分别与两个所述保持机构结合;以及
结合部,适用于连接两个所述连接杆的第二端,以使得两个所述连接杆同步旋转并允许两个所述连接杆之间产生预定角度范围内的彼此偏离和和预定距离范围内的彼此位移。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结合部包括虎克铰链。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调节传送装置,初始状态时,第二主体部与第一主体部处于叠放的收缩状态,占用空间小;在使用时,将第二主体部移动至与第一主体部平齐的伸展状态,随后,旋转保持机构,使得保持机构逐渐抵紧第一主体部,以阻止第二主体部与第一主体部相对滑动并保持第一主体部和第二主体部的传输面平齐。这样,可以将处于伸展状态的第二主体部和第一主体部固定,从而增长传送装置的长度,通过设置第二主体部和保持机构,传送装置能够满足长度可调节且减小空间占用率的需求,以满足狭小空间需要伸缩折叠场景的使用,易于操作,提升了履带传送装置易于收纳和长度调节的便捷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调节传送装置的收缩状态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调节传送装置的伸展过程中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调节传送装置的伸展状态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保持机构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保持机构转动过程中的示意图;
图6是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保持机构处于抵紧状态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保持机构的局部放大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传动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9是图8中A处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
1、第一主体部;
2、第二主体部;
3、保持机构;
31、转盘;
32、凸轮部;321、弧形接触面;322、平坦接触面;
33、摇杆;
34、定位杆;
35、锁定组件;351、锁定孔;352、锁定件;
4、传送带;
5、导向机构;
51、滑轨;
52、滑槽;
6、传动组件;
61、连接杆;
62、结合部;621、基座;622、插杆;623、插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在此公开本实用新型结构实施例和方法的描述。应当了解,这并不意图将本实用新型限制在特定公开的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使用其它特征,元件、方法和实施例来加以实施。不同实施例中的相似元件通常会标示相似的号码。
在安全检查装置中,通常利用传送装置将被检查的物品(例行李箱或、包裹等)传输到安全检查装置的检查通道中,以利用x射线扫描装置对物品进行扫描检查。然而,在车厢或空间有限的加工厂等狭小空间场所,传送装置的占用和使用空间有限,大型传送装置不宜在空间有限的场所使用,使用场所受限,适用性不高,需要使用可折叠伸缩的传送装置。一些折叠伸缩的传送装置,操作繁琐,使用效果不佳。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一种适用于传输物品的可调节传送装置,如图1所示,可调节传送装置包括第一主体部1、第二主体部2、传送带4和保持机构3。
为便于描述,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的可调节传送装置水平放置,可以理解,在实际工作场景中,可以根据需要,将可调节传送装置倾斜设置。在第一主体部1水平放置的情况下,第二主体部2沿第一方向(左右方向)可滑动地安装于第一主体部1,并具有收缩状态和伸展状态。在收缩状态时,第二主体部2与第一主体部1叠放,以便于运输和存放,节省空间;在伸展状态时,第二主体部2向着远离第一主体部1方向滑动展开伸出,且第二主体部2与第一主体部1的传输面平齐。传送带4被构造为环绕第一主体部和第二主体部移动,以在伸展状态下传送物品。
保持机构3被构造成将所述第二主体部保持在所述伸展状态。具体地,保持机构3可转动地安装于第二主体部2,被构造为通过旋转逐渐抵紧第一主体部1,以阻止处于伸展状态的第二主体部2相对于第一主体部1移动,并使得环绕在第一主体部和第二主体部的传送带张紧。
根据本实施例提供的可调节传送装置,初始状态时,第二主体部与第一主体部处于叠放的收缩状态,占用空间小;在使用时,将第二主体部移动至与第一主体部平齐的伸展状态,随后,旋转保持机构,使得保持机构逐渐抵紧第一主体部,以阻止第二主体部与第一主体部相对滑动。这样,可以将处于伸展状态的第二主体部和第一主体部固定,从而增长传送装置的长度,通过设置第二主体部和保持机构,传送装置能够满足长度可调节且减小空间占用率的需求,以满足狭小空间需要伸缩折叠场景的使用,易于操作,提升了履带传送装置易于收纳和长度调节的便捷性。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主体部1水平放置,第一主体部1和第二主体部2的顶面均水平设置,第一主体部1的内部设置有适用于容纳第二主体部2的空间,第二主体部2沿第一方向可滑动地安装于第一主体部1的内部,并具有收缩状态和伸展状态。例如,在收缩状态时,第二主体部2位于第一主体部1的底部并与第一主体部1重叠放置,在伸展状态时,第二主体部2向着远离第一主体部1方向滑动展开。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在第二主体部2处于伸展状态时,第一主体部1的第一传输面与第二主体部2的第二传输面平齐,第一传输面和第二传输面分别为第一主体部1的顶面和第二主体部2的顶面,第一传输面和第二传输面形成传送物体的传送接触面。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传送带4被构造为环绕第一主体部1与第二主体部2移动,以传送物品。在第二主体部2处于伸展状态时,第一传输面和第二传输面形成传送物体的传送接触面,传送带4环绕第一主体部1与第二主体部2移动,保持机构3进一步构造成在伸展状态下将传送带4张紧,以避免传送带在移动过程中打滑。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可调节传送装置还包括导向机构5,导向机构5包括滑轨51和滑槽52。滑轨51安装于第二主体部2的侧壁;滑槽52设置于第一主体部1的内侧壁上并与滑轨51滑动配合,以引导滑轨51和第二主体部2滑动,使得所述第二主体部沿着第一方向收缩至所述第一主体部内,或者伸展至所述第一主体部1外并与所述第一主体部1平齐。滑轨51还可以安装于第一主体部1的内侧壁,滑槽52设置于第二主体部2的侧壁上并与滑轨51滑动配合。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滑轨51与第一方向形成夹角,夹角设置成在第二主体部2远离第一主体部1滑动的过程中,逐渐提升第二主体部2的高度,并在第二主体部2滑动至伸展状态时,第二主体部2的第二传输面与第一主体部1的第一传输面平齐。这样,第一传输面和第二传输面构成一个平坦的传输面,可以平稳地传输物品,避免被传输的物品在传输过程中发生颠簸或振动。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将第二主体部2拉动至伸展状态的过程中,操作人员沿第一方向向着远离第一主体部1的方向拉动第二主体部2,同时滑轨51沿着滑槽52向着远离第一主体部1的方向滑动,与第一方向存在夹角的滑轨51使得第二主体部2在滑动过程中不断提升,使得第二主体部2滑动至伸展状态时,第二主体部2的第二传输面与第一主体部1的第一传输面平齐。这样,当物品置于传送带4上进行传送时,第一传输面和第二传输面平齐,解决了第一传输面和第二传输面存在高度差的问题,减弱了传送带4与第一主体部1和第二主体部2之间的摩擦,提升了传送带4的传送效果,减弱了传送带4的磨损程度,延长了可调节传送装置的使用寿命。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保持机构3可转动地安装于第二主体部2的底部,被构造为通过旋转逐渐抵紧第一主体部1,以阻止处于伸展状态的第二主体部2朝向第一主体部1滑动,并使得环绕在第一主体部1与第二主体部2上的传送带4张紧。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可调节传送装置还包括从第一主体部1向下延伸的定位杆34,例如截面为长方形的矩形杆,保持机构3安装在第二主体部2的下部,并在第二主体部2的伸展状态下在第二主体部2的下部抵靠在定位杆34上。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保持机构3包括转盘311和凸轮部32。转盘311为圆盘形状,转盘311相对于第一或者第二传输面竖直设置,转盘311可转动地安装在第二主体部2的下部,且转盘311位于定位杆34的内侧,以在展开第二主体部2的过程中不妨碍第二主体部2的滑动。凸轮部32相对于转盘311偏心地安装在转盘311上,并在径向方向上向外突出,以在移动到靠近定位杆34的一侧的过程中随着转盘311的转动逐渐抵紧定位杆34。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在凸轮部32位于最下部的状态下,凸轮部32整体上位于定位杆34的下方,凸轮部32的顶面为平面且位于定位杆34的下方,以在展开第二主体部2的过程中不妨碍第二主体部2的滑动,允许凸轮部32越过定位杆34的下端移动。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第二主体部2向着远离第一主体部1方向滑动至伸展状态的过程中,凸轮部32位于最下部的状态时,凸轮部32位于定位杆34的下方,凸轮部32越过定位杆34的下端,第二主体部2处于伸展状态时,旋转转盘311,凸轮部32随着转盘311转动而转动,凸轮部32逐渐抵紧定位杆34,凸轮部32将处于伸展状态的第二主体部2与第一主体部1锁定,以阻止第二主体部2与第一主体部1相对滑动,以张紧传送带4。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凸轮部32包括弧形接触面321和平坦接触面322,弧形接触面321被构造成随着转盘311在抵紧方向(图7转动顺时针方向)的转动逐渐抵紧定位杆34;平坦接触面322在抵紧方向上从弧形接触面321的下游端平坦地延伸,使得凸轮部32在抵紧方向上越过下游端之后平坦接触面322与定位杆3434平行地接触,以阻止保持机构3相对于定位杆34转动。也就是说,在凸轮部32的平坦接触面322与定位杆34平行地接触的状态下,即可以阻止凸轮部32继续顺时针方向移动,也可以阻止凸轮部32沿逆时针方向移动。
具体地,需要通过计算以获得传送带4张紧需要的距离,例如传送带4需要的张紧量为7mm,设计的凸轮部32张紧距离必须大于7mm,由于在皮带处于理论的初始未张紧状态时也有一定的绷紧力,所以在未张紧状态,实际为皮带处于松度5mm的状态,第二主体部2从未张紧状态旋转到张紧状态,移动距离为12mm,实际张紧了7mm,满足了设计要求。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凸轮部32逐渐抵紧定位杆34的过程中,凸轮部32随着转盘311转动而转动,弧形接触面321与定位杆34发生相对滑动,接着凸轮部32在抵紧方向上越过下游端之后平坦接触面322与定位杆34平行地接触,平坦接触面322与定位杆34面接触,增大了凸轮部32与定位杆34的接触面积,且凸轮部32将传送带4张紧过程中,平坦接触面322对凸轮部32限位,阻止凸轮部32相对定位杆34转动,提升了凸轮部32将处于伸展状态的第二主体部2与第一主体部1锁定的稳定性。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保持机构3还包括摇杆33,摇杆33安装于转盘311上,以带动转盘311转动,使得凸轮部32逐渐抵紧定位杆34。摇杆33位于凸轮部32的外侧,也可以位于凸轮部32的外侧,摇杆33向转盘311外延伸,便于操作人员抓握和施加外力,提升了保持机构3操作的便捷性。可以理解,在图7所示的张紧状态下,由于凸轮部32的弧形接触面321和平坦接触面322相连,如果手握摇杆33逆时针转动凸轮部,可以逐渐解除第二主体部2的张紧状态,并且在将摇杆33继续转动到图7所示的凸轮部32位于定位杆34的下方的状态下,允许将第二主体部2收缩到第一主体部1内,以执行整个可调节传送装置的存放和运输。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保持机构3还包括锁定组件35,锁定组件35被构造为在伸展状态下阻止保持机构3相对于定位杆34转动。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锁定组件35包括两个锁定孔351和锁定件352。两个锁定孔351分别设置于定位杆34和摇杆33上,两个锁定孔351均贯穿定位杆34和摇杆33;锁定件352可活动地插入锁定孔351中,以阻止摇杆33相对于定位杆34转动。锁定件352包括锁定销或锁定螺杆。
具体地,在锁定件352为锁定销的情况下,锁定销可滑动地插设于摇杆33的锁定孔351内,锁定销被构造为插入定位杆34的锁定孔351内,将摇杆33和定位杆34锁定,以阻止摇杆33相对于定位杆34转动。
具体地,在锁定件352为锁定螺杆的情况下,锁定螺杆插设于摇杆33的锁定孔351内并与摇杆33螺纹连接,并被构造为插入定位杆34的锁定孔351内,将摇杆33和定位杆34锁定,以阻止摇杆33相对于定位杆34转动,锁定螺杆降低了从摇杆33的锁定孔351内滑脱的可能性。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保持机构3设置有两个,且位于第二主体部2的两侧,两个保持机构3之间安装有传动组件6,传动组件6被构造成使得两个保持机构3同步转动。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7和图8所示,传动组件6包括两个连接杆61和结合部62。两个连接杆61的第一端分别与两个保持机构3的转盘31结合;结合部62适用于连接两个连接杆61的第二端,以使得两个连接杆61同步旋转并允许两个连接杆61之间产生预定角度范围内的彼此偏离和和预定距离范围内的彼此位移。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结合部62包括虎克铰链,虎克铰链式的结合部62可以使得不同高度的两个连接杆61同步进行转动。具体而言,参见图9,虎克铰链包括分别与两个连接杆61连接的两个U形基座621和两个插杆622。两个基座621的耳部均具有插孔623,两个基座621呈交叉式互相插接,使得在两个连接杆61延伸的直线相交时两个连接杆61通过两个基座621实现同步旋转;两个插杆622分别插入两个基座621的插孔623内。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传动组件6安装于两个保持机构3的转盘31之间,两个连接杆61随着转盘31的转动而转动,两个连接杆61存在偏差的情况,结合部62在两个连接杆61同步旋转的情况下允许两个连接杆61之间产生预定角度范围内的彼此偏离和和预定距离范围内的彼此位移,减小了传动组件6自身的应力和扭矩,利于两个保持机构3同步转动。
根据本实施例提供的可调节传送装置,初始状态时,第二主体部与第一主体部处于叠放的收缩状态,占用空间小;在使用时,将第二主体部移动至与第一主体部平齐的伸展状态,随后,旋转保持机构,使得保持机构逐渐抵紧第一主体部,以阻止第二主体部与第一主体部相对滑动。这样,可以将处于伸展状态的第二主体部和第一主体部固定,从而增长传送装置的长度,通过设置第二主体部和保持机构,传送装置能够满足长度可调节且减小空间占用率的需求,以满足狭小空间需要伸缩折叠场景的使用,易于操作,提升了履带传送装置易于收纳和长度调节的便捷性。
上述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应理解的是,以上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5)

1.一种可调节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主体部(1);
第二主体部(2),可活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一主体部(1)并具有收缩状态和伸展状态,被构造为在所述收缩状态时,所述第二主体部(2)与所述第一主体部(1)叠放,在所述伸展状态时,所述第二主体部(2)从所述第一主体部(1)伸出,且所述第二主体部(2)和所述第一主体部(1)的传输面平齐;
传送带(4),被构造为环绕所述第一主体部(1)和所述第二主体部(2)移动,以在所述伸展状态下传送物品;以及
保持机构(3),被构造成将所述第二主体部(2)保持在所述伸展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机构(3)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二主体部(2),被构造为通过旋转逐渐抵紧所述第一主体部(1),以阻止处于伸展状态的所述第二主体部(2)相对于所述第一主体部(1)移动,并使得环绕在所述第一主体部(1)和所述第二主体部(2)上的传送带(4)张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调节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定位杆(34),安装于所述第一主体部(1)并向下延伸,
所述保持机构(3)安装在所述第二主体部(2)的下部,并在所述伸展状态下与所述定位杆(34)抵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调节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机构(3)包括:
转盘(31),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二主体的下部;以及
凸轮部(32),相对于所述转盘(31)偏心地安装在所述转盘(31)上,并在径向方向上向外突出,以随着所述转盘(31)的转动逐渐抵紧所述定位杆(3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调节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部(32)位于最下部的状态下,所述凸轮部(32)整体上位于所述定位杆(34)的下方,以允许所述凸轮部(32)越过所述定位杆(34)的下端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调节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部(32)包括:
弧形接触面(321),被构造成随着所述转盘(31)在抵紧方向的转动逐渐抵紧所述定位杆(34);以及
平坦接触面(322),在所述抵紧方向上从所述弧形接触面(321)的下游端平坦地延伸,使得所述凸轮部(32)在抵紧方向上越过所述下游端之后所述平坦接触面(322)与所述定位杆(34)平行地接触,以阻止所述保持机构(3)相对于所述定位杆(34)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调节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机构(3)还包括摇杆(33),所述摇杆(33)安装于所述转盘(31)上,以带动所述转盘(31)转动,使得所述凸轮部(32)逐渐抵紧所述定位杆(34)。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调节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机构(3)还包括锁定组件(35),所述锁定组件(35)被构造为在所述伸展状态下阻止所述保持机构(3)相对于所述定位杆(34)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调节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组件(35)包括:
两个锁定孔(351),分别设置于所述定位杆(34)和所述摇杆(33)上;以及
锁定件(352),可活动地插入所述锁定孔(351)中,以阻止所述摇杆(33)相对于所述定位杆(34)转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调节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件(352)包括锁定销或锁定螺杆。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任一所述的可调节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向机构(5),所述导向机构(5)包括:
滑轨(51),安装于所述第二主体部(2)的侧壁;以及
滑槽(52),设置于所述第一主体部(1)上并与所述滑轨(51)滑动配合,以引导所述滑轨(51)和所述第二主体部(2)滑动,使得所述第二主体部(2)沿着第一方向收缩至所述第一主体部(1)内,或者伸展至所述第一主体部(1)外并与所述第一主体部(1)平齐。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可调节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轨(51)与所述第一方向形成夹角,所述夹角设置成在所述第二主体部(2)远离所述第一主体部(1)滑动的过程中,逐渐提升所述第二主体部(2)的高度,并在所述第二主体部(2)滑动至所述伸展状态时,所述第二主体部(2)和所述第一主体部(1)的传输面平齐。
13.根据权利要求1-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可调节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机构(3)设置有两个,且位于所述第二主体部(2)的两侧,两个所述保持机构(3)之间安装有传动组件(6),所述传动组件(6)被构造成使得两个所述保持机构(3)同步转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可调节传送装置,其中,所述传动组件(6)包括:
两个连接杆(61),两个所述连接杆(61)的第一端分别与两个所述保持机构(3)结合;以及
结合部(62),适用于连接两个所述连接杆(61)的第二端,以使得两个所述连接杆(61)同步旋转并允许两个所述连接杆(61)之间产生预定角度范围内的彼此偏离和和预定距离范围内的彼此位移。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可调节传送装置,其中,所述结合部(62)包括虎克铰链。
CN202223459822.5U 2022-12-23 2022-12-23 可调节传送装置 Active CN2191354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59822.5U CN219135413U (zh) 2022-12-23 2022-12-23 可调节传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59822.5U CN219135413U (zh) 2022-12-23 2022-12-23 可调节传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35413U true CN219135413U (zh) 2023-06-06

Family

ID=865654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459822.5U Active CN219135413U (zh) 2022-12-23 2022-12-23 可调节传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3541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588406B2 (en) Loading assembly for transport containers, and related method of use
US4134345A (en) Retractable guide latch mechanism
US7172382B2 (en) Loading assembly for transport containers, and related method of use
JPH04208691A (ja) 貨物を拘束する拘束装置
US20050225104A1 (en) System for handling containers
JPS6397445A (ja) トレ−ラ−
CN219135413U (zh) 可调节传送装置
TW557265B (en) Carrier for a trailer, system thereof using a stacking device, and method thereof
CN102105328B (zh) 装卸安全部件及用于安全装卸的系统
US5551823A (en) Transfer apparatus having traction pin moved with height difference
US20080131227A1 (en) Load Restraint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tecting Products from Damage During Shipment
US7690522B2 (en) Extendable cargo system and method therefore
US3793682A (en) Dual rope clamp
JPS61501265A (ja) 積荷ユニットを2つのキャリア間で搬送する装置
CN115924397B (zh) 伸缩式履带传送装置及车载安检系统
US11358507B2 (en) Lock mechanism
US3643603A (en) Spacer and coupling device for cargo pallets
CN219135499U (zh) 可翻转伸缩式传输装置及车载安检系统
RU2642212C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штабелирования фасонной стали
KR200425451Y1 (ko) 접이식 컨베이어
CZ286669B6 (cs) Zařízení k upevnění nákladu na dopravním prostředku pro nákladní přepravu
KR100391306B1 (ko) 핸드 캐리어
CN115489882B (zh) 运输装置和集装箱
JPH06321483A (ja) 搬送装置
JP7388699B2 (ja) 運搬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