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33429U - 隔温耐磨锦粘梭织弹力布 - Google Patents

隔温耐磨锦粘梭织弹力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33429U
CN219133429U CN202222567482.1U CN202222567482U CN219133429U CN 219133429 U CN219133429 U CN 219133429U CN 202222567482 U CN202222567482 U CN 202222567482U CN 219133429 U CN219133429 U CN 2191334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ating
sinking
heat insulation
fibers
w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56748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倩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Saihao Text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Saihao Text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Saihao Text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Saihao Text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567482.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334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334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3342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oven Fabric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隔温耐磨锦粘梭织弹力布,涉及纺织技术领域,旨在解决水杯套表面面料会磨损导致保温能力下降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耐磨层和隔温层,耐磨层包括摩擦部和隔温部,隔温部和隔温层粘接,摩擦部和隔温层相接,摩擦部朝向隔温层的一面阵列分布有若干摩擦凸起,隔温层朝向耐磨层的一面阵列分布有若干凹陷部,若干摩擦凸起均伸入若干凹陷部内。本实用新型的隔温耐磨锦粘梭织弹力布,通过使用维伦纤维和涤纶纤维达到了耐磨隔温的技术效果。

Description

隔温耐磨锦粘梭织弹力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隔温耐磨锦粘梭织弹力布。
背景技术
梭织面料是织机以投梭的形式,将纱线通过经、纬向的交错而组成,其组织一般有平纹、斜纹和缎纹三大类以及它们的变化。此类面料因织法经纬交错而牢固、挺括、不易变形。从组成成份来分类包括棉织物、丝织物、毛织物、麻织物、化纤织物及它们的混纺和交织织物等等。梭织面料在服装中的使用无论在品种上还是在生产数量上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广泛用于各种高档服饰,梭织服装因其款式、工艺、风格等因素的差异在加工流程及工艺手段上有很大的区别。
水杯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喝水器材,一般人再办公室会应用玻璃水杯喝热水,为了增加玻璃水杯的保温能力和保证拿起杯子喝水时不会烫伤,一般会在外面套设水杯套,水杯套是通过一定弹力的锦粘梭织面料编织而成,但是随着水杯套的使用,表面会存在一定程度的磨损效果,导致水杯套的表面面料结构发生损坏,尤其是瓶身部分经常拿起放下很容易发生结构性磨损,从而降低水杯套的保温性能,因此现有技术的水杯套存在耐磨能力不足导致的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保温能力会显著下降的问题。
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隔温耐磨锦粘梭织弹力布,通过结构的设置达到提升水杯套表面面料耐磨耐用能力从而强化水杯套保温能力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隔温耐磨锦粘梭织弹力布,包括耐磨层和隔温层,所述耐磨层包括摩擦部和隔温部,所述隔温部和所述隔温层粘接,所述摩擦部和所述隔温层相接,所述摩擦部朝向所述隔温层的一面阵列分布有若干摩擦凸起,所述隔温层朝向所述耐磨层的一面阵列分布有若干凹陷部,若干所述摩擦凸起均伸入若干所述凹陷部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隔温部朝向所述隔温层的一面表面开设有若干隔温凹陷,所述隔温凹陷与所述隔温层之间形成隔温空腔,所述隔温空腔内填充满隔温纤维球,若干所述隔温纤维球通过若干维伦短纤维相捻而成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耐磨层远离所述隔温层的一面表面阵列分布有若干耐磨条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耐磨层通过第一复合纱和第二复合纱经纬编织形成凸条组织,所述凸条组织为8页综且经浮点为浮,纬浮点为沉,所述凸条组织自左向右自下向上的组织循环为:浮沉浮沉、浮浮沉浮、浮浮浮沉、浮浮沉浮、浮浮浮沉、浮浮沉浮、浮浮浮沉、沉浮沉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复合纱通过若干涤纶纤维和若干锦纶纤维相捻而成,所述第二复合纱通过若干涤纶异形截面纤维和氨纶纤维相捻而成,所述涤纶异形截面纤维的截面为三角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隔温层通过第三复合纱和第四复合纱经纬编织形成蜂巢组织,所述蜂巢组织为8页综且经浮点为浮,纬浮点为沉,所述蜂巢组织自左向右自下向上的组织循环为:浮沉浮浮浮浮浮沉、沉浮沉浮浮浮沉浮、沉沉浮沉浮沉浮沉、沉沉沉浮沉浮沉沉、沉沉沉沉浮沉沉沉、沉沉沉浮沉浮沉沉、沉沉浮沉浮沉浮沉、沉浮沉浮浮浮沉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三复合纱通过芯纱和若干氨纶异形截面纤维相捻而成,所述氨纶异形截面纤维的截面为圆形中空型,所述芯纱通过若干粘胶纤维相捻而成,所述第四复合纱通过维伦纤维和包覆所述维伦纤维的包覆纱构成,所述包覆纱通过若干维伦纤维和若干氨纶纤维加捻而成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包括耐磨层和隔温层,耐磨层包括摩擦部和隔温部,隔温部能够隔绝水杯的温度,防止拿起的时候烫伤,摩擦部具备强摩擦力,能够大幅度提升水杯套的内部摩擦力和结构稳定度,防止内部摩擦从而结构损坏,隔温层能够进一步加强水杯套的隔温能力,隔温部和隔温层粘接,实现双层隔温的技术效果,摩擦部和隔温层相接,使得摩擦部和隔温层之间产生巨大的摩擦力,方便对面料进行抓取,摩擦部朝向隔温层的一面阵列分布有若干摩擦凸起,使得面料内部的摩擦力增大,隔温层朝向耐磨层的一面阵列分布有若干凹陷部,摩擦凸起伸入凹陷部内,进一步增大了面料表面的摩擦力,防止面料内部结构不稳定导致的摩擦解体,从而达到了保证面料摩擦力并保证面料结构完整度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凸条组织的组织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蜂巢组织的组织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复合纱的剖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复合纱的剖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复合纱的剖面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复合纱的剖面图;
图中:1、摩擦部;2、耐磨条;3、隔温部;4、隔温纤维球;5、隔温空腔;6、隔温层;7、凹陷部;8、涤纶纤维;9、锦纶纤维;10、第一复合纱;11、涤纶异形截面纤维;12、氨纶纤维;13、第二复合纱;14、粘胶纤维;15、芯纱;16、氨纶异形截面纤维;17、第三复合纱;18、包覆纱;19、维伦纤维;20、第四复合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一种隔温耐磨锦粘梭织弹力布,如图1所示,包括耐磨层和隔温层6,耐磨层包括摩擦部1和隔温部3,隔温部3和隔温层6粘接,摩擦部1和隔温层6相接,摩擦部1朝向隔温层6的一面阵列分布有若干摩擦凸起,隔温层6朝向耐磨层的一面阵列分布有若干凹陷部7,若干摩擦凸起均伸入若干凹陷部7内。
如图1-7所示,将若干涤纶纤维8和若干锦纶纤维9放入加捻机中,形成第一复合纱10,涤纶纤维8和锦纶纤维9均具备一定的纤维强度,使得第一复合纱10具备强纤维强度和纱线结构强度,将若干涤纶纤维8置于喷丝板上形成涤纶异形截面纤维11,涤纶异形截面纤维11的截面为三角形,三角型纤维相互之间存在更大的抱合力,能够使得纤维之间的捻合更加紧密稳固,增大了纱线的结构强度,将若干涤纶异形截面纤维11和氨纶纤维12放入加捻机中形成第二复合纱13,氨纶纤维12具备良好的弹性形变性能,使得第二复合纱13在具备很好的纤维强度的同时,具备一定的弹性。
如图1-7所示,将第一复合纱10和第二复合纱13放入梭织机中梭织成型耐磨层并形成凸条组织,凸条组织为8页综且经浮点为浮,纬浮点为沉,凸条组织自左向右自下向上的组织循环为:浮沉浮沉、浮浮沉浮、浮浮浮沉、浮浮沉浮、浮浮浮沉、浮浮沉浮、浮浮浮沉、沉浮沉浮,使得耐磨层表面一体成型了若干耐磨条2,若干耐磨条2能够增大面料和手部的摩擦力,方便抓取。
如图1-7所示,将氨纶纤维12置于喷丝板上形成氨纶异形截面纤维16,氨纶异形截面纤维16的截面为圆形中空型,使得氨纶异形截面纤维16内部存在弹性空腔,增大了氨纶纤维12的弹性形变模量,进一步强化了氨纶纤维12的弹性形变性能,将若干粘胶纤维14放入加捻机中形成芯纱15,芯纱15具备良好的吸热能力,强化了面料的吸热性能,将芯纱15和若干氨纶异形截面纤维16放入环锭捻线机中,形成第三复合纱17,第三复合纱17具备很强的隔热吸热能力,将维伦纤维19和若干氨纶纤维12放入加捻机中形成包覆纱18,维伦纤维19的导热能力很差,强化了面料的隔温能力,将维伦纤维19和包覆纱18放入环锭捻线机中,形成第四复合纱20,第四复合纱20具备良好的隔热能力。
如图1-7所示,将第三复合纱17和第四复合纱20放入梭织机中经纬编织形成隔温层6并形成蜂巢组织,蜂巢组织为8页综且经浮点为浮,纬浮点为沉,蜂巢组织自左向右自下向上的组织循环为:浮沉浮浮浮浮浮沉、沉浮沉浮浮浮沉浮、沉沉浮沉浮沉浮沉、沉沉沉浮沉浮沉沉、沉沉沉沉浮沉沉沉、沉沉沉浮沉浮沉沉、沉沉浮沉浮沉浮沉、沉浮沉浮浮浮沉浮,使得隔温层6表面一体成型了若干凹陷部7,强化了面料内部的摩擦力。
如图1-7所示,将耐磨层分为摩擦部1和隔温部3两个部分,在摩擦部1表面通过烫金工艺烫出若干摩擦凸起,将隔温部3远离耐磨条2的一面通过烫金工艺烫出若干隔温凹陷,将隔温部3的部分和隔温层6表面粘接,使得隔温部3形成的隔温凹陷和隔温层6之间形成隔温空腔5,在隔温空腔5内填充满若干隔温纤维球4,隔温纤维球4是通过维伦长纤维经过纤维切割机切割后形成的短纤维揉搓而成,具备良好的隔温能力,最终将隔温层6和耐磨层两端缝合,使得摩擦部1表面的摩擦能够插入到凹陷部7内,即可得到该面料。
将此面料制成水杯套时,从底部托起水杯时,摩擦部1会和隔温层6表面的凹陷部7会嵌合不动,纤维内部结构稳定不会产生磨损,同时隔温部3和隔温层6的隔温能力能够有效的防止手部烫伤,从而达到了保证面料内部不会因为摩擦导致结构损坏的情况下,保证面料隔温能力的技术效果。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隔温耐磨锦粘梭织弹力布,其特征在于:包括耐磨层和隔温层(6),所述耐磨层包括摩擦部(1)和隔温部(3),所述隔温部(3)和所述隔温层(6)粘接,所述摩擦部(1)和所述隔温层(6)相接,所述摩擦部(1)朝向所述隔温层(6)的一面阵列分布有若干摩擦凸起,所述隔温层(6)朝向所述耐磨层的一面阵列分布有若干凹陷部(7),若干所述摩擦凸起均伸入若干所述凹陷部(7)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温耐磨锦粘梭织弹力布,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温部(3)朝向所述隔温层(6)的一面表面开设有若干隔温凹陷,所述隔温凹陷与所述隔温层(6)之间形成隔温空腔(5),所述隔温空腔(5)内填充满隔温纤维球(4),若干所述隔温纤维球(4)通过若干维纶短纤维相捻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温耐磨锦粘梭织弹力布,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磨层远离所述隔温层(6)的一面表面阵列分布有若干耐磨条(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隔温耐磨锦粘梭织弹力布,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磨层通过第一复合纱(10)和第二复合纱(13)经纬编织形成凸条组织,所述凸条组织为8页综且经浮点为浮,纬浮点为沉,所述凸条组织自左向右自下向上的组织循环为:浮沉浮沉、浮浮沉浮、浮浮浮沉、浮浮沉浮、浮浮浮沉、浮浮沉浮、浮浮浮沉、沉浮沉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隔温耐磨锦粘梭织弹力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复合纱(10)通过若干涤纶纤维(8)和若干锦纶纤维(9)相捻而成,所述第二复合纱(13)通过若干涤纶异形截面纤维(11)和氨纶纤维(12)相捻而成,所述涤纶异形截面纤维(11)的截面为三角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温耐磨锦粘梭织弹力布,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温层(6)通过第三复合纱(17)和第四复合纱(20)经纬编织形成蜂巢组织,所述蜂巢组织为8页综且经浮点为浮,纬浮点为沉,所述蜂巢组织自左向右自下向上的组织循环为:浮沉浮浮浮浮浮沉、沉浮沉浮浮浮沉浮、沉沉浮沉浮沉浮沉、沉沉沉浮沉浮沉沉、沉沉沉沉浮沉沉沉、沉沉沉浮沉浮沉沉、沉沉浮沉浮沉浮沉、沉浮沉浮浮浮沉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隔温耐磨锦粘梭织弹力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复合纱(17)通过芯纱(15)和若干氨纶异形截面纤维(16)相捻而成,所述氨纶异形截面纤维(16)的截面为圆形中空型,所述芯纱(15)通过若干粘胶纤维(14)相捻而成,所述第四复合纱(20)通过维纶纤维(19)和包覆所述维纶纤维(19)的包覆纱(18)构成,所述包覆纱(18)通过若干维纶纤维(19)和若干氨纶纤维(12)加捻而成。
CN202222567482.1U 2022-09-27 2022-09-27 隔温耐磨锦粘梭织弹力布 Active CN2191334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67482.1U CN219133429U (zh) 2022-09-27 2022-09-27 隔温耐磨锦粘梭织弹力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67482.1U CN219133429U (zh) 2022-09-27 2022-09-27 隔温耐磨锦粘梭织弹力布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33429U true CN219133429U (zh) 2023-06-06

Family

ID=865983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567482.1U Active CN219133429U (zh) 2022-09-27 2022-09-27 隔温耐磨锦粘梭织弹力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3342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9133429U (zh) 隔温耐磨锦粘梭织弹力布
CN209832838U (zh) 一种防污渍面料
CN219297726U (zh) 隔热纱及保温面料
CN110629353A (zh) 一种复合型超细纤维仿绗缝面料
CN220500140U (zh) 一种速干府绸
CN217705042U (zh) 耐磨抗皱涤棉混纺布
CN220280807U (zh) 一种高强耐磨涤纶面料
CN217099204U (zh) 一种保暖耐磨的棉弹染色布
CN218838835U (zh) 抗皱涤纶台布
CN217258840U (zh) 一种柔软耐磨防起球的梭织面料
CN219523287U (zh) 耐寒保温涤棉混纺布
CN217993758U (zh) 耐寒抗皱涤丝纺
CN220318082U (zh) 速干涤纶面料
CN215628528U (zh) 一种新型梭织白坯布
CN218140338U (zh) 耐寒抗皱涤纶坯布
CN217968789U (zh) 保暖抗皱涤纶织物
CN218842465U (zh) 耐磨纱及高摩擦面料
CN220314390U (zh) 一种抗起球涤纶织物
CN220742372U (zh) 耐磨防滑牛津布
CN217917066U (zh) 拉伸增厚型透气涤纶四面弹
CN219547199U (zh) 吸湿纱线及抑菌面料
CN211620732U (zh) 一种复合型超细纤维仿绗缝面料
CN219508117U (zh) 高强耐磨涤纶面料
CN218804418U (zh) 一种高弹透气无纺布
CN219903673U (zh) 保暖化纤面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