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31861U - 一种电缆制造用导体表面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缆制造用导体表面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131861U CN219131861U CN202222137672.XU CN202222137672U CN219131861U CN 219131861 U CN219131861 U CN 219131861U CN 202222137672 U CN202222137672 U CN 202222137672U CN 219131861 U CN219131861 U CN 21913186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evice shell
- fixedly connected
- cable
- rotating
- surface treatm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82—Recycling of waste of electrical or electronic equipment [WEEE]
Landscapes
- Finish Polishing, Edge Sharpening, And Grinding By Specific Grind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缆制造用导体表面处理装置,属于电缆技术领域,该电缆制造用导体表面处理装置,包括装置壳,装置壳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两个连接板;伺服电机,伺服电机固定连接于其中一个连接板的一侧端;第一转动杆,第一转动杆设有四个,另两个第一转动杆转动时会另两个磨轮转动时从而四个磨轮同时转动,工作人员可将电缆插入连接槽内,然后再拿取电缆放置在凹形连接块内,然后在放置在两个转动轮的表面,因此当四个磨轮同时转动时会带动表面的电缆进行移动,并且通过四个磨轮也会将电缆表面的杂质进行轻微摩擦,使杂质磨平,从而人员在对电缆的表面处理杂质时更加便捷,无需反复的对电缆的杂质进行摩擦,即可减少人力成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缆制造用导体表面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电缆有电力电缆、控制电缆、补偿电缆、屏蔽电缆、高温电缆、计算机电缆、信号电缆、同轴电缆、耐火电缆、船用电缆、矿用电缆、铝合金电缆等等。它们都是由单股或多股导线和绝缘层组成,用来连接电路、电器等。
当电缆制造出来后,往往电缆的表面会有杂质,这就需要工作人员对电缆表面的杂质进行反复打磨,才能将杂质从电缆的表面磨掉,但因人员手动打磨电缆表面的杂质效率较低,并且极为耗费人力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缆制造用导体表面处理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人员手动打磨电缆表面的杂质效率较低,并且极为耗费人力成本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缆制造用导体表面处理装置,包括:
装置壳,所述装置壳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两个连接板;
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固定连接于其中一个连接板的一侧端;
第一转动杆,所述第一转动杆设有四个,四个所述第一转动杆均转动连接于装置壳的下内壁;
磨轮,所述磨轮设有四个,四个所述磨轮分别固定连接于四个第一转动杆的圆周表面;以及
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设于装置壳的上侧,所述传动机构和磨轮连接以对其驱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传动机构包括:
第二转动杆,所述第二转动杆转动连接于两个连接板的相靠近端;
第一锥形齿轮,所述第一锥形齿轮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锥形齿轮均固定连接于第二转动杆的圆周表面;
皮带轮,所述皮带轮设有四个,四个所述皮带轮分别固定连接于四个第一转动杆的圆周表面;
皮带;所述皮带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皮带分别传动连接四个皮带轮的圆周表面;
第二锥形齿轮,所述第二锥形齿轮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二锥形齿轮均固定连接于其中两个第一转动杆的顶端,两个所述第二锥形齿轮分别和两个第一锥形齿轮相啮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装置壳的前后两端均开设有连接槽,两个所述连接槽的两侧内壁均固定连接有凹形连接块,两个所述凹形连接块内转动连接有转动轮。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装置壳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板,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板的顶端均开设有螺纹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装置壳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荧光塑胶管,所述装置壳的一侧端固定连接有控制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装置壳的底端通过铰轴活动铰接有盖板,所述装置壳的一侧设有塑胶垫,所述塑胶垫的一侧端固定连接有夹持板,所述夹持板的一侧端螺纹连接有四个螺钉,四个螺钉的一端均螺纹连接于装置壳的一侧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方案中,使用本装置时通过传动传动机构可带动皮带转动,两个皮带转动时传动另两个皮带轮继续转动,另两个皮带轮转动时会带动第一转动杆转动,另两个第一转动杆转动时会另两个磨轮转动时从而四个磨轮同时转动,工作人员可将电缆插入连接槽内,然后再拿取电缆放置在凹形连接块内,然后在放置在两个转动轮的表面,因此当四个磨轮同时转动时会带动表面的电缆进行移动,并且通过四个磨轮也会将电缆表面的杂质进行轻微摩擦,使杂质磨平,从而人员在对电缆的表面处理杂质时更加便捷,无需反复的对电缆的杂质进行摩擦,即可减少人力成本。
2、本方案中,盖板通过铰轴固定在装置壳的底端,工作人员需要将塑胶垫进行固定时,工作人员可先将塑胶垫放置在装置壳的一侧端,而后工作人员在拿取夹持板对塑胶垫夹持在装置壳的一侧端,随后工作人员在拿取工具转动螺钉使其一端转动在装置壳的一侧端,来将塑胶垫进行固定,塑胶垫会将磨轮所打磨的残渣进行初步过滤,使后续人员在进行打磨时更加便捷。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视角侧视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图2的A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视角剖视立体图。
图中:1、装置壳;2、第一连接板;3、螺纹孔;4、控制器;5、荧光塑胶管;6、支撑板;7、连接板;8、伺服电机;9、第一锥形齿轮;10、第二锥形齿轮;11、第一转动杆;12、皮带轮;13、皮带;14、盖板;15、转动轮;16、夹持板;17、螺钉;18、塑胶垫;19、连接槽;20、磨轮;21、凹形连接块;22、第二转动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缆制造用导体表面处理装置,包括:
装置壳1,装置壳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两个连接板7;
伺服电机8,伺服电机8固定连接于其中一个连接板7的一侧端;
第一转动杆11,第一转动杆11设有四个,四个第一转动杆11均转动连接于装置壳1的下内壁;
磨轮20,磨轮20设有四个,四个磨轮20分别固定连接于四个第一转动杆11的圆周表面;
传动机构,传动机构设于装置壳1的上侧,传动机构和磨轮20连接以对其驱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装置壳1呈方形状,荧光塑胶管5采用粘接的方式固定在装置壳1的两端,控制器4采用可拆卸连接的方式固定在装置壳1的一侧端,控制器4用于对伺服电机8控制启动,连接板7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在装置壳1的顶端,伺服电机8采用可拆卸连接的方式固定在连接板7的一侧端,伺服电机8和外部电源电性连接,第二转动杆22通过转轴转动在两个连接板7的相靠近端,伺服电机8的输出轴活动贯穿其中一个连接板7的一侧端并固定连接于第二转动杆22的圆周表面,第二转动杆22在转动时会带动表面的第一锥形齿轮9转动,两个第一锥形齿轮9转动会带动表面的第二锥形齿轮10转动,第二锥形齿轮10转动时会带动表面的其中两个第一转动杆11转动,支撑板6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在装置壳1的底端,用于对1进行支撑,其中两个第一转动杆11转动时会带动其中两个皮带轮12转动,来达到传动的效果,荧光塑胶管5采用荧光材料制成,荧光塑胶管5采用粘接的方式固定在装置壳1的两端,荧光塑胶管5用于在夜间对附近人员进行警示,第一连接板2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在装置壳1的两端,螺纹孔3开设在两个第一连接板2的顶端,螺纹孔3内用于安装螺栓,盖板14通过固定在装置壳1的底端,盖板14卡接至连接槽19内,以对装置壳1的下部进行封闭,需要进行说明的是:具体使用何种型号的伺服电机8由熟悉本领域的相关技术人员自行选择,且以上关于伺服电机8等均属于现有技术,本方案不做赘述。
具体的请参阅图1-图4,传动机构包括:
第二转动杆22,第二转动杆22转动连接于两个连接板7的相靠近端;
第一锥形齿轮9,第一锥形齿轮9设有两个,两个第一锥形齿轮9均固定连接于第二转动杆22的圆周表面;
皮带轮12,皮带轮12设有四个,四个皮带轮12分别固定连接于四个第一转动杆11的圆周表面;
皮带13;皮带13设有两个,两个皮带13分别传动连接四个皮带轮12的圆周表面;
第二锥形齿轮10,第二锥形齿轮10设有两个,两个第二锥形齿轮10均固定连接于其中两个第一转动杆11的顶端,两个第二锥形齿轮10分别和两个第一锥形齿轮9相啮合。
本实施例中:第二转动杆22转动在两个连接板7的相靠近端,两个第一锥形齿轮9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在第二转动杆22的相靠近端,两个第一锥形齿轮9本身用于传动带动表面的第二锥形齿轮10转动,两个第二锥形齿轮10在转动时会带动底端的其中两个第一转动杆11进行转动,其中两个第一转动杆11转动时会带动表面的皮带轮12和磨轮20转动,其中两个皮带轮12转动时会带动两个皮带13转动,两个皮带13转动时传动另两个皮带轮12继续转动,另两个皮带轮12转动时会带动第一转动杆11转动,另两个第一转动杆11转动时会另两个磨轮20转动时从而四个磨轮20同时转动,工作人员可将电缆插入连接槽19内,然后再拿取电缆放置在凹形连接块21内,然后在放置在两个转动轮15的表面,因此当四个磨轮20同时转动时会带动表面的电缆进行移动,并且通过四个磨轮20也会将电缆表面的杂质进行轻微摩擦,使杂质磨平,从而人员在对电缆的表面处理杂质时更加便捷,无需反复的对电缆的杂质进行摩擦。
具体的请参阅图1-图3,装置壳1的前后两端均开设有连接槽19,两个连接槽19的两侧内壁均固定连接有凹形连接块21,两个凹形连接块21内转动连接有转动轮15。
本实施例中:连接槽19开设在装置壳1的前后两端,凹形连接块21采用焊接的方式高度在连接槽19的两侧内壁,转动轮15在凹形连接块21的两侧内壁进行转动,用于将表面打磨的电缆进行打磨处理。
具体的请参阅图4,装置壳1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板2,两个第一连接板2的顶端均开设有螺纹孔3。
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板2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在装置壳1的两端,螺纹孔3开设在两个第一连接板2的顶端,螺纹孔3内用于安装螺栓,工作人员需要将装置壳1两端固定的螺纹孔3进行固定时,工作人员可将螺纹孔3放置在工作台的上侧,放置完成后,工作人员再使用工具拿取螺栓将其转动在螺纹孔3内,将螺栓放置在螺纹孔3内时,工作人员可再次使用工具对螺纹孔3转动,使螺纹孔3的一端螺纹连接至工作台的上侧,以此将螺纹孔3进行固定。
具体的请参阅图1-图4,装置壳1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荧光塑胶管5,装置壳1的一侧端固定连接有控制器4。
本实施例中:荧光塑胶管5采用粘接的方式固定在装置壳1的两端,荧光塑胶管5采用塑胶材料制成,控制器4和外部电源电性连接,控制器4用于对伺服电机8控制启动。
具体的请参阅图1-图4,装置壳1的底端通过铰轴活动铰接有盖板14,装置壳1的一侧设有塑胶垫18,塑胶垫18的一侧端固定连接有夹持板16,夹持板16的一侧端螺纹连接有四个螺钉17,四个螺钉17的一端均螺纹连接于装置壳1的一侧端。
本实施例中:盖板14通过铰轴固定在装置壳1的底端,工作人员需要将塑胶垫18进行固定时,工作人员可先将塑胶垫18放置在装置壳1的一侧端,而后工作人员在拿取夹持板16对塑胶垫18夹持在装置壳1的一侧端,随后工作人员在拿取工具转动螺钉17使其一端转动在装置壳1的一侧端,来将塑胶垫18进行固定,塑胶垫18会将磨轮20所打磨的残渣进行初步过滤,使后续人员在进行打磨时更加便捷。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工作人员可以装置时,工作人员需将电缆放置在两个转动轮15的表面,放置完成后,工作人员再使用控制器4对伺服电机8控制启动,伺服电机8在启动时,伺服电机8的输出轴会带动第二转动杆22转动,第二转动杆22转动会带动表面固定的两个第一锥形齿轮9继续转动,两个第一锥形齿轮9本身用于传动表面的第二锥形齿轮10转动,两个第二锥形齿轮10在转动时会带动底端的其中两个第一转动杆11转动,其中两个第一转动杆11转动时会带动表面的皮带轮12和磨轮20转动,其中两个皮带轮12转动时会带动两个皮带13转动,两个皮带13转动时传动另两个皮带轮12继续转动,另两个皮带轮12转动时会带动第一转动杆11转动,另两个第一转动杆11转动时会另两个磨轮20转动时从而四个磨轮20同时转动,工作人员可将电缆插入连接槽19内,然后再拿取电缆放置在凹形连接块21内,然后在放置在两个转动轮15的表面,因此当四个磨轮20同时转动时会带动表面的电缆进行移动,并且通过四个磨轮20也会将电缆表面的杂质进行轻微摩擦,使杂质磨平,从而人员在对电缆的表面处理杂质时更加便捷,无需反复的对电缆的杂质进行摩擦,即可减少人力成本。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电缆制造用导体表面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装置壳(1),所述装置壳(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两个连接板(7);
伺服电机(8),所述伺服电机(8)固定连接于其中一个连接板(7)的一侧端;
第一转动杆(11),所述第一转动杆(11)设有四个,四个所述第一转动杆(11)均转动连接于装置壳(1)的下内壁;
磨轮(20),所述磨轮(20)设有四个,四个所述磨轮(20)分别固定连接于四个第一转动杆(11)的圆周表面;以及
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设于装置壳(1)的上侧,所述传动机构和磨轮(20)连接以对其驱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缆制造用导体表面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包括:
第二转动杆(22),所述第二转动杆(22)转动连接于两个连接板(7)的相靠近端;
第一锥形齿轮(9),所述第一锥形齿轮(9)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锥形齿轮(9)均固定连接于第二转动杆(22)的圆周表面;
皮带轮(12),所述皮带轮(12)设有四个,四个所述皮带轮(12)分别固定连接于四个第一转动杆(11)的圆周表面;
皮带(13);所述皮带(13)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皮带(13)分别传动连接四个皮带轮(12)的圆周表面;
第二锥形齿轮(10),所述第二锥形齿轮(10)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二锥形齿轮(10)均固定连接于其中两个第一转动杆(11)的顶端,两个所述第二锥形齿轮(10)分别和两个第一锥形齿轮(9)相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缆制造用导体表面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壳(1)的前后两端均开设有连接槽(19),两个所述连接槽(19)的两侧内壁均固定连接有凹形连接块(21),两个所述凹形连接块(21)内转动连接有转动轮(1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缆制造用导体表面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壳(1)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板(2),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板(2)的顶端均开设有螺纹孔(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缆制造用导体表面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壳(1)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荧光塑胶管(5),所述装置壳(1)的一侧端固定连接有控制器(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电缆制造用导体表面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壳(1)的底端通过铰轴活动铰接有盖板(14),所述装置壳(1)的一侧设有塑胶垫(18),所述塑胶垫(18)的一侧端固定连接有夹持板(16),所述夹持板(16)的一侧端螺纹连接有四个螺钉(17),四个螺钉(17)的一端均螺纹连接于装置壳(1)的一侧端。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137672.XU CN219131861U (zh) | 2022-08-15 | 2022-08-15 | 一种电缆制造用导体表面处理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137672.XU CN219131861U (zh) | 2022-08-15 | 2022-08-15 | 一种电缆制造用导体表面处理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131861U true CN219131861U (zh) | 2023-06-06 |
Family
ID=865659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2137672.XU Active CN219131861U (zh) | 2022-08-15 | 2022-08-15 | 一种电缆制造用导体表面处理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131861U (zh) |
-
2022
- 2022-08-15 CN CN202222137672.XU patent/CN219131861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9131861U (zh) | 一种电缆制造用导体表面处理装置 | |
CN212918923U (zh) | 一种不锈钢管抛光轮的自动打蜡设备 | |
CN116276435B (zh) | 一种阀门生产用多角度打磨设备 | |
CN218016213U (zh) | 一种用于厨房整合小家电齿轮加工用打磨装置 | |
CN214603652U (zh) | 一种副箱主动减速齿轮打磨装置 | |
CN207431913U (zh) | 一种安全阀去毛刺装置 | |
CN111069987A (zh) | 一种用于电机定子打磨加工的设备 | |
CN213351823U (zh) | 一种太阳能用光电板加工设备组件 | |
CN212946931U (zh) | 用于抛光的真空玻璃修复装置 | |
CN213615724U (zh) | 一种自动化配件加工用修边装置 | |
CN210818834U (zh) | 一种方盘壳体生产用毛刺处理装置 | |
CN216827382U (zh) | 一种机电设备用的灰尘清理装置 | |
CN210678204U (zh) | 一种不锈钢圆管焊缝抛光机 | |
CN216442308U (zh) | 一种机架加工用表面抛光装置 | |
CN112123156A (zh) | 一种螺栓磨削除锈设备 | |
CN221088493U (zh) | 一种牙齿矫治器用修边打磨设备 | |
CN219542732U (zh) | 一种钢丝绳高效打磨装置 | |
CN214770956U (zh) | 一种汽车发动机外壳生产用加工打磨装置 | |
CN218364272U (zh) | 一种电气工程定位安装装置 | |
CN212977885U (zh) | 一种抛光磨具的抛光装置 | |
CN220006524U (zh) | 一种便于安装的翻转夹具 | |
CN216681449U (zh) | 一种新型内圆磨床砂轮防护装置 | |
CN218874028U (zh) | 一种垫圈加工用线切割设备 | |
CN214351446U (zh) | 一种高性能离合器面片自动加工设备 | |
CN214109927U (zh) | 一种马达线嘴生产用磨削抛光一体化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