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20675U - 穿戴式空调 - Google Patents

穿戴式空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20675U
CN219120675U CN202223123063.5U CN202223123063U CN219120675U CN 219120675 U CN219120675 U CN 219120675U CN 202223123063 U CN202223123063 U CN 202223123063U CN 219120675 U CN219120675 U CN 2191206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d
air conditioner
assembly
air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12306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安飞
李燕辉
梁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Ruiwu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Ruiwu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Ruiwu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Ruiwu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12306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206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206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206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4Thermal energy storage

Landscapes

  • 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穿戴式空调,包括空调本体和冷源组件,所述空调本体包括相连接的壳体组件和蓄冷件,所述蓄冷件内充填有相变材料,所述冷源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组件的外部并可拆卸地与所述蓄冷件热传导连接。由于配置有蓄冷件和可拆卸连接的冷源组件,冷源组件设置在壳体组件外部,其不再受限于壳体组件的内部空间限制,也不会造成穿戴者佩戴时的负担,并且,可以利用充填至蓄冷件内的相变材料吸收冷源组件产生的大量冷能完成蓄冷,蓄冷后即使把冷源组件拆下,此时的相变材料能够持续释放大量的冷能,从而对穿戴者实现持续降温,藉此可以增强穿戴式空调的制冷效率,给穿戴者提供凉爽感,让人感觉舒适。

Description

穿戴式空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调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穿戴式空调。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空调被广泛地应用于居家或者办公环境中,调节室内温度以提高人们的舒适性。然而,在户外等开放式环境中,现有居家台式空调并不适用,因此逐渐发展出各种各样便携的穿戴式空调,如挂脖空调、挂腰空调、头戴空调等,穿戴式空调小巧便携,无需占用双手,深受消费者喜爱。
目前的穿戴式空调例如挂脖空调的壳体组件内部通常设置有半导体制冷器和散热器,半导体制冷器的冷端给壳体组件内侧的传导件进行制冷,散热器给半导体制冷器的热端进行散热。现有挂脖空调的传导件通常采用铝合金件,其储冷效果不佳,如果只靠铝合金件释放冷量,其降温时间很短,因此需要采用半导体制冷件对铝合金件持续制冷才能发挥制冷功能,因此传导件不能脱离半导体制冷件和散热器来单独进行工作。但壳体组件内部的空间有限,导致半导体制冷器和散热器的尺寸无法做大,因此传导件的制冷效果不佳,致使整个挂脖空调的制冷效果有限,从而导致现有的穿戴式空调的制冷效果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穿戴式空调,其具有蓄冷功能,从而可以增强整个穿戴式空调的制冷效率,改善制冷效果。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穿戴式空调,包括空调本体和冷源组件,所述空调本体包括相连接的壳体组件和蓄冷件,所述蓄冷件内充填有相变材料,所述冷源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组件的外部并可拆卸地与所述蓄冷件热传导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蓄冷件设置在所述壳体组件内,所述蓄冷件具有暴露在所述壳体组件外部的第一接触面,所述蓄冷件通过所述第一接触面可拆卸地与所述冷源组件热传导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冷源组件包括壳体、散热器、第一半导体制冷器和冷能输出平台,所述散热器和所述第一半导体制冷器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散热器热传导连接所述第一半导体制冷器的热端,所述冷能输出平台热传导连接所述第一半导体制冷器的冷端且具有暴露在所述壳体外部的第二接触面以用于可拆卸地与所述蓄冷件形成热传导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壳主体和盖体,所述壳主体和盖体合围形成容置空间,所述壳主体上设置有散热孔,所述散热器和所述第一半导体制冷器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盖体上设置有贯穿孔,所述冷能输出平台在所述容置空间内与所述第一半导体制冷器的所述冷端热传导连接、并穿过所述贯穿孔以暴露出所述第二接触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散热器包括安装座、散热鳍片、散热风扇、热管和金属导热件,所述散热鳍片和所述散热风扇分别固定在所述安装座上,所述热管的一端嵌合至所述金属导热件以与所述第一半导体制冷器的所述冷端形成热传导连接,所述热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至所述散热鳍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组件上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以及连通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的送风风道,所述蓄冷件的端部设置有导冷鳍片组,所述空调本体还包括吹风风扇,所述吹风风扇和所述导冷鳍片组设置于所述送风风道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便携式空调还包括第二半导体制冷器和风道组件,所述风道组件设置于所述送风风道内,所述风道组件热传导连接所述第二半导体制冷器的冷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组件的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壳体组件的内侧且相邻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组件包括中间部和分别位于所述中间部相对两端的两个支臂,所述蓄冷件设置在所述中间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蓄冷件的相对两个端部分别设置有导冷鳍片组,所述两个支臂内均对应所述导冷鳍片组设置有吹风风扇。
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提供的穿戴式空调,其配置有蓄冷件和可拆卸连接的冷源组件,冷源组件设置在壳体组件外部,其不再受限于壳体组件的内部空间限制,可以把冷源组件做大以提升制冷效果;再者,即使冷源组件尺寸做大,利用可拆卸连接,穿戴者佩戴时可以把冷源组件拆下,因此不会造成穿戴者佩戴时的负担。并且,可以利用充填至蓄冷件内的相变材料吸收冷源组件产生的大量冷能完成蓄冷,蓄冷后即使把冷源组件拆下,此时的相变材料能够持续释放大量的冷能,从而对穿戴者实现持续降温,藉此可以增强穿戴式空调的制冷效率,给穿戴者提供凉爽感,让人感觉舒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挂脖空调的空调本体与冷源组件处于组合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挂脖空调的空调本体与冷源组件处于分离状态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空调本体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空调本体的一种立体结构局部爆炸示意图。
图5为沿图3中剖面线A-A的剖视图。
图6为图1所示冷源组件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冷源组件的一种立体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空调本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所示空调本体的一种立体结构局部爆炸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坚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至”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参见图1至图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穿戴式空调例如挂脖空调10,包括空调本体11和冷源组件13。空调本体11包括相连接的壳体组件110和蓄冷件112,冷源组件13设置在壳体组件110的外部并可拆卸地与蓄冷件112热传导连接。冷源组件13设置在壳体组件110外部,其不再受限于壳体组件110的内部空间限制,可以把冷源组件13尺寸做大以提升制冷效果;再者,即使冷源组件13尺寸做大,利用可拆卸连接,穿戴者佩戴时可以把冷源组件13拆下,因此不会造成穿戴者佩戴时的负担。在一个具体实施例方式中,蓄冷件112具有暴露在壳体组件110外部的第一接触面1120,从而蓄冷件112可以通过第一接触面1120可拆卸地与冷源组件13热传导连接。再者,蓄冷件112内部可以充填相变材料(PCM,PhaseChange Material),所述相变材料可以预先充填至蓄冷件112内,也可以由消费者购买挂脖空调10后再自行充填相变材料至蓄冷件12内。相变材料典型地是指温度不变的情况下而改变物质状态并能提供潜热的物质;转变物理性质的过程称为相变过程,这时相变材料将吸收或释放大量的潜热。相变材料可分为有机(Organic)相变材料,和无机(Inorganic)相变材料例如水。
承上述,蓄冷件112可以设置在壳体组件110内或者设置在壳体组件110的外部。例如图4所示,壳体组件110可以是由一个横截面大致呈C型且开口朝向外侧的主壳体和两个大致呈L型的片状盖体卡扣连接而成,其内部具有容置空间,可以用来容纳蓄冷件112和其他功能部件。
进一步地,蓄冷件112的端部设置有导冷鳍片组1122,例如左端部和右端部均设置有导冷鳍片组1122。壳体组件110上设置有进风口1102和出风口1104以及连通进风口1102和出风口1104的送风风道;进风口1102与出风口1104位于壳体组件110的内侧且相邻设置,使得从出风口1104输出的风部分经穿戴者身体部位例如脖颈反弹后再次从进风口1102进入壳体组件110内进行降温循环,而再次进入壳体组件110内的气流是被蓄冷件112制冷后的冷风,不再是自然风,从而制冷效果逐次递增,藉此使得从出风口1104吹出的风更冷。导冷鳍片组1122位于所述送风风道内且与相对应的进风口1102连通,例如导冷鳍片组1122的进风口朝向位于壳体组件110内侧的进风口1102。导冷鳍片组1122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鳍片,从而经由相对应的进风口1102流入的空气通过这些鳍片可以与蓄冷件13充分热性接触,蓄冷件13中充填的相变材料逐渐由固态变成液态释放大量冷能以供流入的空气吸收,完成气流的第一次降温。如图4所示,空调本体11还包括吹风风扇114,甚至第二半导体制冷器116和风道组件118。吹风风扇114位于连通进风口1102和出风口1104的送风风道内,其进风侧邻近导冷鳍片组1122设置,从而可以吸入流经导冷鳍片组1122完成第一次降温的气流、再经由吹风风扇114的出风侧吹出;此处的吹风风扇114例如是离心风机。风道组件118位于连通进风口1102和出风口1104的送风风道内、且热传导连接第二半导体制冷器116,吹风风扇114的出风侧通过风道组件118与壳体组件110的出风口1104连通,从而吹风风扇114吹出的气流可以在风道组件118的导向作用下流向位于壳体组件110内侧的出风口1104并吹出。举例来说,风道组件118例如热传导连接第二半导体制冷器116的冷端,从而流经风道组件118的气流可以吸收第二半导体制冷器116输出的冷能进行第二次降温。如此一来,经由进气口1102流入的空气经过与蓄冷件13和第二半导体制冷器116两次换热,温度可以大幅下降,藉此可以增强挂脖空调10的制冷效率,吹出冷风的效果好,让人感觉舒适。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考虑省略第二半导体制冷器116,只是这样一来,挂脖空调10的制冷效率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风道组件118包括风道支架1181和鳍片式导风件1183。吹风风扇114的出风侧通过风道支架1181连通鳍片式导风件1183,鳍片式导风件1183热传导连接第二半导体制冷器116且与壳体组件110内侧的出风口1104连通。更具体地,鳍片式导风件1183热传导连接第二半导体制冷器116的冷端且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鳍片,风道支架1181连接吹风风扇114的出风口与鳍片式导风件1183的进风口,以将从吹风风扇114的出风口吹出的气流导向鳍片式导风件1183的多个鳍片之间的间隙,之后这些鳍片能够将第二半导体制冷器116输出的冷能与流经这些鳍片的气流进行充分换热以进行第二次降温,二次降温后的气流经鳍片式导风件1183的出风口流向壳体组件110内侧的出风口1104并吹出。此处鳍片式导风件1183的出风口例如是朝向壳体组件110内侧的出风口1104。
此外,结合图3至图5所示,顺沿空调本体11的长度方向,壳体组件110可以划分为中间部1108和分别位于中间部1108相对两端的两个支臂1106a、1106b。蓄冷件112例如设置在中间部1108,两个支臂1106a、1106b例如均设置有吹风风扇114、甚至第二半导体制冷器116和构成风道组件118的风道支架1181及鳍片式导风件1183;如此一来,挂脖空调10可以经由两个支臂1106a、1106b上的两个出风口1104朝向穿戴者的脖颈吹出冷风。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7所示,冷源组件13包括壳体130、散热器132、第一半导体制冷器134和冷能输出平台136,散热器132和第一半导体制冷器134设置在壳体130内,散热器132热传导连接第一半导体制冷器134的热端,冷能输出平台136热传导连接第一半导体制冷器134的冷端且具有暴露在壳体130外部的第二接触面1360以用于可拆卸地与第一接触面1120形成热传导连接。进一步地,壳体130包括壳主体1301和盖体1303,壳主体1301和盖体1303合围形成容置空间,壳主体1301上设置有散热孔1302,散热器132和第一半导体制冷器134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盖体1303上设置有贯穿孔1304,冷能输出平台136在容置空间内与第一半导体制冷器134的冷端热传导连接、并穿过贯穿孔1304以暴露出第二接触面1360。此处的冷能输出平台136例如是具有一定形状的金属件。
承上述,散热器132例如是热管型散热器,其例如包括安装座1321、散热鳍片1323、散热风扇1325、热管1327和金属导热件1329,散热鳍片1323和散热风扇1325分别固定在安装座1321上,热管1327的一端嵌合至金属导热件1329以与第一半导体制冷器134的冷端形成热传导连接,热管1327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至散热鳍片1325。此处的热管1327的数量通常为多根,金属导热件1329的材料例如是导热性能好的铝合金或铜,其作用主要是嵌合热管1327和作为第一半导体制冷器134的承载平台。
参见图8和图9,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对挂脖空调10的进风口1102和出风口1104的位置进行变更设计,例如壳体组件110的进风口1102位于壳体组件110的外侧,壳体组件110的出风口1104位于壳体组件110的顶侧;相应地,导冷鳍片组1122的进风口朝向位于壳体组件110外侧的进风口1102,鳍片式导风件1183的出风口朝向位于壳体组件110顶侧的出风口1104。如此一来,挂脖空调10的位于壳体组件110顶侧的两个出风口1104可以向上吹出冷风。
另外,为了便于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挂脖空调10,下面将简要描述挂脖空调10的一种应用场景。
具体地,穿戴者可以先将冷源组件13接通电源以使得冷源组件13中的第一半导体制冷器134工作,第一半导体制冷器134工作产生的冷能可以传导至冷能输出平台136以供输出;之后穿戴者可以将空调本体11的蓄冷件112的第一接触面1120与冷能输出平台136的第二接触面1360接触以供充填至蓄冷件112中的相变材料吸收来自冷能输出平台136的大量冷能,相变材料由液态变成固态,完成蓄冷。蓄冷完成后,穿戴者将空调本体11与冷源组件13分离并戴在脖颈上,空调本体11开机,空气经由进风口1102进入壳体组件110内部,并经过蓄冷件112的导冷鳍片组1122,完成第一次降温,再经过与第二半导体制冷器116的冷端热性接触的鳍片式导风件1183吹出,完成第二次降温;其中,蓄冷件112中的相变材料逐渐由固态变成液态释放大量冷能,这样外界热空气经过两次换热,温度可大幅下降,藉此可以进一步增强挂脖空调10的制冷效率,吹出冷风的效果更好,让人感觉舒适。此外,冷源组件13设置在壳体组件110外部,其不再受限于壳体组件110的内部空间限制,可以把冷源组件13做大以提升制冷效果;再者,即使冷源组件13尺寸做大,利用可拆卸连接,穿戴者佩戴时可以把冷源组件13拆下,因此不会造成穿戴者佩戴时的负担。
在其他实施例中,蓄冷件112也可以不通过吹风风扇114对穿戴者进行风冷降温,而是通过设置与蓄冷件112热传导连接的导温件例如金属片,导温件具有暴露在壳体组件110外部的接触面,通过所述导温件与穿戴者接触将蓄冷件112的冷能传递给穿戴者,以对穿戴者进行接触式降温。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前述挂脖空调10采用蓄冷件和冷源组件的可拆卸式组合来实现蓄冷功能的技术特征也可以应用于其他形式的便携式空调,例如挂腰空调、头戴空调等。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沽,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例,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专利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穿戴式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空调本体和冷源组件,所述空调本体包括相连接的壳体组件和蓄冷件,所述蓄冷件内充填有相变材料,所述冷源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组件的外部并可拆卸地与所述蓄冷件热传导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戴式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蓄冷件设置在所述壳体组件内,所述蓄冷件具有暴露在所述壳体组件外部的第一接触面,所述蓄冷件通过所述第一接触面可拆卸地与所述冷源组件热传导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戴式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源组件包括壳体、散热器、第一半导体制冷器和冷能输出平台,所述散热器和所述第一半导体制冷器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散热器热传导连接所述第一半导体制冷器的热端,所述冷能输出平台热传导连接所述第一半导体制冷器的冷端且具有暴露在所述壳体外部的第二接触面以用于可拆卸地与所述蓄冷件形成热传导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穿戴式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壳主体和盖体,所述壳主体和盖体合围形成容置空间,所述壳主体上设置有散热孔,所述散热器和所述第一半导体制冷器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盖体上设置有贯穿孔,所述冷能输出平台在所述容置空间内与所述第一半导体制冷器的所述冷端热传导连接、并穿过所述贯穿孔以暴露出所述第二接触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穿戴式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包括安装座、散热鳍片、散热风扇、热管和金属导热件,所述散热鳍片和所述散热风扇分别固定在所述安装座上,所述热管的一端嵌合至所述金属导热件以与所述第一半导体制冷器的所述冷端形成热传导连接,所述热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至所述散热鳍片。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戴式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上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以及连通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的送风风道,所述蓄冷件的端部设置有导冷鳍片组,所述空调本体还包括吹风风扇,所述吹风风扇和所述导冷鳍片组设置于所述送风风道内。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穿戴式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穿戴式空调还包括第二半导体制冷器和风道组件,所述风道组件设置于所述送风风道内,所述风道组件热传导连接所述第二半导体制冷器的冷端。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穿戴式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的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壳体组件的内侧并且相邻设置。
9.如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穿戴式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包括中间部和分别位于所述中间部相对两端的两个支臂,所述蓄冷件设置在所述中间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穿戴式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蓄冷件的相对两个端部分别设置有导冷鳍片组,所述两个支臂内均对应所述导冷鳍片组设置有吹风风扇。
CN202223123063.5U 2022-11-22 2022-11-22 穿戴式空调 Active CN2191206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23063.5U CN219120675U (zh) 2022-11-22 2022-11-22 穿戴式空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23063.5U CN219120675U (zh) 2022-11-22 2022-11-22 穿戴式空调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20675U true CN219120675U (zh) 2023-06-02

Family

ID=865304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123063.5U Active CN219120675U (zh) 2022-11-22 2022-11-22 穿戴式空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2067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610060A (zh) 空气调节器
EP1167900A1 (en) Thermosiphon for refrigerating machine
CN107461978A (zh) 一种半导体制冷温控箱
CN110043953B (zh) 空调室内机
CN219120675U (zh) 穿戴式空调
KR101837618B1 (ko) 전력공급장치의 냉각구조 및 이를 구비한 정수기
CN106766484A (zh) 一种具有半导体风冷间室的冰箱
CN100572999C (zh) 内置式电冰箱
CN212157720U (zh) 一种制冰机
CN216114463U (zh) 便携穿戴式空调
CN217441998U (zh) 一种冷热交换系统、制冷服及制冷垫
CN207851751U (zh) 一种智能手机散热器
CN115727426A (zh) 便携式空调
CN218993562U (zh) 便携式空调
KR101433173B1 (ko) 열전모듈을 이용한 공기조화기
CN211601249U (zh) 冰箱
CN219014504U (zh) 一种便携式制冷空调装置
CN214742175U (zh) 可穿戴调温装置
US20050155354A1 (en) Heat radiator
CN111000304A (zh) 一种具有半导体制冷系统的空调衣
JPH08205999A (ja) 冷温水器
CN219271292U (zh) 便携式调温装置
CN219282017U (zh) 一种具有循环风道的便携式穿戴装置
CN218269381U (zh) 多功能便携调温装置
CN219797385U (zh) 便携式空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