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15552U - 用于四轮定位的紧固组件、紧固件总成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用于四轮定位的紧固组件、紧固件总成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15552U
CN219115552U CN202320126962.6U CN202320126962U CN219115552U CN 219115552 U CN219115552 U CN 219115552U CN 202320126962 U CN202320126962 U CN 202320126962U CN 219115552 U CN219115552 U CN 2191155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stening
nut
eccentric
rod
fastening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12696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宇
成佳伟
裴亦辰
陈新
陈栋梁
杨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iji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iji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iji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iji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12696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155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155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1555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四轮定位的紧固组件、紧固件总成和车辆。一种用于四轮定位的紧固组件,包括副车架和紧固件总成,副车架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连接部,紧固件总成包括紧固杆,偏心垫片和紧固头,紧固头与紧固杆固定以连接副车架与设置在两个连接部间的悬架连杆,偏心垫片设在紧固头与连接部间并套设在紧固杆上,连接部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第一区域设有调整孔,其中偏心垫片设有随转动结构使偏心垫片随紧固杆运动,第二区域对偏心垫片限位使得偏心垫片能够在第一区域内转动,从而当转动紧固杆时,紧固杆在调整孔内移动,带动偏心垫片随动,以实现四轮定位。

Description

用于四轮定位的紧固组件、紧固件总成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四轮定位的紧固组件、紧固件总成和车辆。
背景技术
在车辆的驾驶中,为了保证汽车稳定的直线行驶功能,需要由四轮定位参数来保证实现,即需要在后转向节与后副车架之间安装的悬架连杆,保证有一定的精确相对位置,四轮定位的调整则是通过调整该相对位置以确保车辆良好的行驶性能并具备一定的可靠性。
现有的四轮定位调整在车辆的售后维修过程中,存在诸多不便:
一方面,在使用偏心螺栓进行四轮定位调整时,需要两只手协同进行,即一只手用扳手将螺栓进行固定,另一只手用扳手转动螺母,然而在车辆的实际应用场景中,悬架连杆和副车架的安装空间狭窄,尤其是对于五连杆结构的车辆,悬架结构与副车架的安装空间更加有限,无法很方便将两根扳手同时插入到相应位置进行调节的同时,需要维修人员双手齐用,姿势怪异,调节体验感差,操作困难;
另一方面,在完成四轮定位调整进行拧紧的过程中,螺栓及螺母会有微量的同方向转动,进而之前调整的四轮定位参数会随之变化,变化量在3分至6分左右;虽然对于有经验的维修人员,往往是将参数微调至不合格范围内,再打紧螺母,以方便最终结果落入合格的区间范围内,但此种调节方式不利于精确调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四轮定位的紧固组件、紧固件总成和车辆,以提供一种四轮定位的新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四轮定位的紧固组件,包括副车架和紧固件总成,所述副车架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连接部,
所述紧固件总成包括紧固杆,偏心垫片和紧固头,所述紧固头与所述紧固杆固定以连接所述副车架与设置在两个所述连接部间的悬架连杆,所述偏心垫片设在所述紧固头与所述连接部间并套设在所述紧固杆上,所述连接部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设有调整孔,其中
所述偏心垫片设有随转动结构使所述偏心垫片随所述紧固杆运动,所述第二区域对所述偏心垫片限位使得所述偏心垫片能够在所述第一区域内转动,从而当转动所述紧固杆时,所述紧固杆在调整孔内移动,带动偏心垫片随动,以实现四轮定位。
可选的,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紧固杆上设置有与所述紧固头匹配的螺纹用于使所述紧固头和所述紧固杆螺纹连接,所述紧固头包括固定螺母和紧固螺母,其中
所述固定螺母包括螺母部与限位部,所述螺母部与所述限位部固定连接,所述螺母部用于与所述紧固杆的一端螺栓连接,所述限位部用于限制所述固定螺母与所述副车架相对转动;
所述紧固螺母用于与所述紧固杆的另一端螺栓连接,所述紧固螺母与所述偏心垫片的最大静摩擦力大于所述紧固螺母与所述紧固杆的最大静摩擦力。
可选的,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部包括一体延伸设置的限位一段和限位二段,所述限位一段用于与所述螺母部固定连接,所述限位二段用于与所述连接部连接,其中
所述连接部在所述限位二段对应的位置上设置有限位孔,所述限位二段能够至少部分地设置在所述限位孔内以限制所述螺母部与所述连接部的相对转动。
可选的,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孔与所述调整孔的方向相同,所述限位孔的长度不小于所述调整孔的长度。
可选的,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螺母部为自锁螺母。
可选的,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紧固头,紧固杆和偏心垫片表面均通过锌铝涂覆工艺制成。
可选的,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紧固螺母在靠近所述偏心垫片的一侧设置有锁齿,所述锁齿用来增加所述紧固螺母与所述偏心垫片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
可选的,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偏心垫片包括第一偏心垫片和第二偏心垫片,所述两个连接部为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偏心垫片位于所述紧固螺母和所述第一连接部之间,所述第二偏心垫片位于所述固定螺母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其中
所述第一偏心垫片靠近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侧设置有锁齿以增加所述第一偏心垫片与所述第一连接部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
可选的,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紧固杆上设置有沿所述紧固杆的轴线方向设置的凹槽,所述偏心垫片包括偏心通孔,所述偏心垫片的随转动结构为所述通孔上与所述凹槽匹配的凸起。
可选的,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区域为相对于所述第一区域的凸起区域。
可选的,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调整孔为腰形孔。
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紧固件总成,用于连接副车架和悬架连杆,所述副车架上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连接部,所述悬架连杆设置在所述两个连接部间,并通过所述紧固件总成与所述副车架连接,
所述紧固件总成包括紧固杆,偏心垫片和紧固头,所述紧固头与所述紧固杆固定以连接所述副车架与设置在两个所述连接部间的悬架连杆,所述偏心垫片设在所述紧固头与所述连接部间并套设在所述紧固杆上,所述连接部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设有调整孔,其中
所述偏心垫片设有随转动结构使所述偏心垫片随所述紧固杆运动,所述第二区域对所述偏心垫片限位使得所述偏心垫片能够在所述第一区域内转动,从而当转动所述紧固杆时,所述紧固杆在调整孔内移动以实现四轮定位。
可选的,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紧固杆上设置有与所述紧固头匹配的螺纹用于使所述紧固头和所述紧固杆螺纹连接,所述紧固头包括固定螺母和紧固螺母,其中
所述固定螺母包括螺母部与限位部,所述螺母部与所述限位部固定连接,所述螺母部用于与所述紧固杆的一端螺栓连接,所述限位部用于限制所述固定螺母与所述副车架相对转动;
所述紧固螺母用于与所述紧固杆的另一端螺栓连接,所述紧固螺母与所述偏心垫片的最大静摩擦力大于所述紧固螺母与所述紧固杆的最大静摩擦力。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包括所述的用于四轮定位的紧固组件,或者包括所述的紧固件总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通过将所述偏心垫片与所述紧固杆设置为无相对转动,在所述副车架上设置所述调整孔,并设置所述第二区域限制所述偏心垫片的转动,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在需要进行四轮定位调整时,通过转动所述紧固杆后,所述偏心垫片随之转动,但在所述第二区域的限制下,所述偏心垫片与紧固杆无法继续转动,此时继续转动紧固杆,所述偏心垫片带动所述紧固杆在所述调整孔内移动,进而使得所述悬架连杆发生精确位移以实现四轮定位调整;
通过将所述固定螺母设置为由所述螺母部和所述限位部两部分组成,将所述限位部与所述螺母部连接,同时让所述紧固螺母与所述偏心垫片的最大摩擦力大于所述紧固螺母与所述紧固杆的最大摩擦力,能够使得在进行四轮定位调整时,只需要单手即可完成四轮定位调整的全工序操作,优化紧固体验的同时,在完成四轮定位操作后进行拧紧时,避免在拧紧紧固螺母时带来的紧固杆随紧固螺母运动而导致的四轮定位参数偏移调整值而导致精度不高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紧固件总成与副车架的连接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紧固件总成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副车架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紧固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紧固螺母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固定螺母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偏心垫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又一种偏心垫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又一种紧固件总成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紧固件总成;110,紧固螺母;111,锁齿;120,紧固杆;130,固定螺母;131,螺母部;132,限位部;1321,限位一段;1322,限位二段;140,偏心垫片;141,第一偏心垫片;142,第二偏心垫片;
200,副车架;210,第一连接部;211,第一腰形孔;220,第二连接部;221,第二腰形孔;231,第一区域;232,第二区域。
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此外,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通常是指装置实际使用或工作状态下的上、下、左和右,具体为附图中的图面方向。
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的描述顺序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优选顺序的限定。且在以下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请参阅图1-7,图中示出了一种用于四轮定位的紧固组件,主要应用于乘用车后悬多连杆结构悬架中,作为四轮定位紧固件用来取代传统四轮定位偏心紧固件,紧固组件包括紧固件总成和副车架。紧固件总成主要用于连接副车架200与悬架连杆(图中未示出),并实现对于车辆的四轮定位的调整。紧固件总成100包括紧固杆120,偏心垫片140和紧固头,紧固头包括紧固螺母110和固定螺母130,紧固件总成100用于将悬架连杆和副车架200紧固连接。
副车架200上设置有相对设置的两个连接部,即第一连接部210和第二连接部220,第一连接部210和第二连接部220间隔设置,并且第一连接部210和第二连接部220互为镜像设置,第一连接部210和第二连接部220在副车架200上呈“凵”字型结构并设置有相互对应的腰形孔,腰形孔呈水平设置,即腰形孔包括中间的平行平面及两端的两个半圆弧形结构围合成的孔径,使得腰形孔内的紧固杆可以水平移动,四轮定位调整方向即为该水平移动方向。腰形孔的孔径大于紧固件的杆径,使得紧固件能够在腰形孔内移动。
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一区域231和第二区域232,第一腰形孔211处于第一区域231内,第二区域为第一连接部210除第一区域231外的区域。类似的,第二连接部也包括第一区域231和第二区域,第二腰形孔221处于第一区域231,第一连接部210除第一区域231外的区域为第二区域232。具体的,第一区域231与第二区域在一连接部中远离副车架200的另一连接部的一侧面上,第一区域231的厚度小于第二区域的厚度,即可以认为第一区域231为在第一连接部210和第二连接部220上的限位区域,亦或者可以认为第二区域为第一区域上的凸起的区域。
悬架连杆设置在副车架200的第一连接部210和第二连接部220间,悬架连杆上设置有与紧固件总成100匹配的通孔;
紧固件总成100包括紧固杆120、紧固螺母110、固定螺母130和偏心垫片140,紧固件总成100用于将悬架连杆和副车架紧固连接。紧固杆120为一个杆状结构,紧固杆120两侧分别设置有与紧固螺母110、固定螺母130相匹配的螺纹,使得紧固杆120一侧与紧固螺母110连接,另一侧与固定螺母130连接,紧固杆120的杆壁上设置有凹槽。
偏心垫片140包括第一偏心垫片141和第二偏心垫片142,第一偏心垫片141和第二偏心垫片142能够分别放置在第一连接部210和第二连接部220的第一区域231内,偏心垫片140呈圆形,偏心垫片140为能够使得紧固杆120通过的孔的中心与偏心垫片140的中心不重合,此时在进行四轮定位参数调整时,相对于其他方式,该偏心垫片140的调整能够很好的实现对于四轮定位参数的渐变调整,不会出现凸变调整的情况,进而使得整个四轮定位参数的调整过程更加平滑、连续。偏心垫片140设置有与紧固杆120相匹配的随转动装置,即偏心垫片140的孔内设置有与紧固杆120的凹槽相匹配的凸起,使得偏心垫片140与紧固杆120之间没有相对运动。
当需要连接悬架连杆与副车架200时,紧固件分别穿过副车架200上第一连接部的第一偏心垫片141、第一腰形孔211、悬架连杆、第二连接部的第二腰形孔221及第二偏心垫片142,随后紧固螺母110和固定螺母130分别在第一连接部210和第二连接部220的两侧与紧固杆120连接,实现对于悬架连杆和副车架200的紧固连接;
当需要进行四轮定位调整时,转动紧固杆120,因为紧固杆120与偏心垫片140设置有凸起和凹槽这一配合的随转结构,使得偏心垫片140随动,即随紧固杆120转动,使紧固杆120中心点产生位移,进而带动悬架连杆在车辆Y方向产生位移,使得悬架连杆相对于自身的起始位置发生位移,进而改变悬架连杆连接的轮胎相对于整车的位置,实现对于四轮定位参数的调整。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连接部210、第二连接部220仅作为不同结构的区别代称,不包括对于结构的顺序进行限定,在一种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中,紧固杆120先穿过第二连接部220上的第二腰形孔221,再穿过第一连接部210上的第一腰形孔211;在另一种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中,现有的第一连接部210被定义第二连接部220,现有的第二连接部220被定义为第一连接部210,“第一、第二”仅做结构区别,并不对操作步骤及顺序做限定。
还需要说明的是,偏心垫片140凸起和紧固杆120的凹槽为为了防止偏心垫片140和紧固杆120间存在相对运动的随转动装置,只要能够满足使得偏心垫片140和紧固杆120件没有相对运动的结构都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在一种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中,紧固杆120上的凹槽设置有多个,偏心垫片140设置有与紧固杆120的凹槽匹配的多个凸起。在另一种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中,偏心垫片140与紧固杆120锁合连接,使得偏心垫片140与紧固杆120没有相对运动,锁合连接的方式为现有技术,具体不再赘述。
还需要说明的是,副车架200上设置的调整孔的目的在于能够使得紧固杆120在副车架200的Y向移动,进而实现四轮定位的参数调整,例如调整孔为腰形孔,在一种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中,腰形孔替换为方形孔,方形孔的长边方向与腰形孔的长边方向相同,方形孔的长边大于紧固杆120的杆径使紧固杆120能够在长边移动;在另一种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中,腰形孔替换为梯形孔,梯形孔的下底边方向与腰形孔的长边方向相同,下底边大于紧固杆120的杆径使紧固杆120能够在下底边移动。因此,腰形孔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腰形孔可以替换为多种其他形状的孔,只要能够实现紧固杆120在第一连接部210的长边进行移动即可。
请继续参阅图4,紧固杆120为杆状结构,紧固杆120两端均设置有螺纹以与紧固螺母110和固定螺母130配合,紧固杆120上设置有凹槽以与第一偏心垫片141和第二偏心垫片142配合,具体的,紧固杆120优选为圆柱形杆,紧固杆120一端的端部向紧固杆120内部延伸设置有凹槽,凹槽的长度需要大于第一连接部210和第二连接部220的距离,优选为从紧固杆120一端的端部贯通设置,紧固杆120另一端的端部设置有六角特征或其他特定形状的特征,以方便扳手或棘轮扳手等零部件转动紧固杆120。
进一步的,通过将紧固杆120、固定螺母130、紧固螺母110分离,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方案能够适配不同车型对紧固杆120的长度的要求,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由于调整紧固件受螺栓长度限制,不利于同平台或跨平台的紧固件通用性使用,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螺杆结构,解除了螺栓长度对夹持点的限制,此时,只需要将紧固件接头,设计为以公称直径为依据的系列接头总成,以螺牙距为系列的选择性参数,将螺杆长度固定为定值,这样不仅可以将紧固件同平台化,也可以做到跨平台化,减少紧固件种类,降低紧固件成本。
请继续参阅图6,固定螺母130包括螺母部131和限位部132,螺母部131和限位部132一体固定连接,螺母部131用于和紧固杆120螺栓连接,螺母部131包括内壁上设置有与紧固杆120匹配的螺纹的空腔,螺母部131优选为六角螺母,方便用户维修操作;
限位部132包括限位一段1321和限位二段1322,限位一段1321和限位二段1322固定设置,例如通过焊接固定连接,限位部132的截面为一个类似“L”字型的结构,限位部132由冲压工艺制造形成,限位一段1321在与螺母部131接触的位置处设置有不小于螺母部131的空腔的孔径用于方便紧固件穿过限位部132与螺母部131连接,限位二段1322与副车架200连接。具体的,第一区域231在与限位二段1322匹配的地方设置有能够部分容纳限位二段1322的限位孔,使得限位部132与副车架200啮合,进而使得限位部132与副车架200之间不会发生相对转动,该限位孔可以是凹槽,也可以是贯通的孔,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通过设置固定螺母130,将固定螺母130设置为螺母部131和限位部132,螺母部131与紧固杆120螺栓连接,限位部132与副车架200之间没有相对转动,能够使得限位部132与副车架200之间没有相对转动。
应当理解,在现有技术中对车身与副车架200进行紧固时,需要在进行紧固时一只手对固定螺母130固定,另一只手拧紧紧固螺母110,因为副车架200与悬架连杆的空间有限,操作人员的操作空间受限,无法很好的提高紧固效率。
由此,通过将固定螺母130设置为与副车架200之间没有相对转动,能够大幅的降低实际工装难度,解决实际安装调整时由于车内零部件空间不足而导致的工装难度大的情况,提高安装和调整四轮定位参数的效率。
进一步的,请参阅图5,紧固螺母110包括内壁上设置有与紧固杆120匹配的螺纹的空腔,紧固螺母110优选为六角螺母,方便用户维修。紧固螺母110上靠近第一偏心垫片141的一端设置有锁齿111,锁齿111能够进一步增加锁紧螺母和第一偏心垫片141之间的摩擦力,实现只需要对紧固螺母110进行紧固和拧松即可实现对于整个车身和副车架200的紧固与拧松的目标的同时,防止紧固螺母110在完成四轮定位后对车身和悬架连杆进行紧固的过程中带动紧固杆120转动,导致四轮定位参数调整不准确的问题。
应当理解,在本实用新型的方案中,由于通过设置固定螺母130使得操作人员在进行紧固和拧松过程中,操作人员无需通过扳手等装置对固定螺母130进行固定,此时只能通过对紧固螺母110的紧固和拧松实现对于整个车身和副车架200的紧固与拧松。
然而,由于第一偏心垫片141、第二偏心垫片142、紧固杆120由于偏心垫片140上的凸起和紧固杆120的凹槽这一随转装置的作用,使得第一偏心垫片141、第二偏心垫片142、紧固杆120成为一个整体,而固定螺母130由于限位部132的原因,使得固定螺母130与车身没有相对转动,即在不进行四轮定位参数调节时,可以认为固定螺母130和副车架处于相对静止装置,处于一个整体。
此外,在实际生产制造中,由于紧固螺母110、固定螺母130、紧固杆120、第一偏心垫片141和第二偏心垫片142的表面处理,需要经过同一锌铝涂覆工艺制成,即需要由同一工艺制成,紧固螺母110、固定螺母130、紧固杆120、第一偏心垫片141和第二偏心垫片142的表面处理材质相同,此时可以认为紧固螺母110、固定螺母130、紧固杆120、第一偏心垫片141和第二偏心垫片142表面间的摩擦力相同。
此时在通过扳手等装置紧固和拧松紧固螺母110时,由于单手操作,无法施加直接限制紧固杆120转动的力,在通过扳手拧松紧固螺母110时,会使得紧固螺母110与紧固杆120、第一偏心垫片141这一整体一起转动,无法产生相对运动,进而无法拧紧或拧松。
而通过在紧固螺母110靠近第一偏心垫片141的一侧上设置锁齿111,由于锁齿111的存在,使得紧固螺母110与第一偏心垫片141的摩擦力大于紧固螺母110与紧固杆120的摩擦力,此时在拧紧或拧松紧固螺母110时,由于紧固螺母110相对于紧固杆120的摩擦力小于紧固螺母110相对于第一偏心垫片141的摩擦力,此时会先使得紧固螺母110先相对螺杆运动,实现拧紧和拧松过程。
具体的,在初次安装拧紧过程中,通过扳手等装置拧动紧固螺母110,由于紧固杆120一端与固定螺母130连接,另一端与紧固螺母110连接,由于固定螺母130一方面通过第二偏心垫片142与第二连接部220连接,另一方面通过限位部132与第二连接部连接,当拧动紧固螺母110时,紧固螺母110相对于紧固杆120的摩擦力小于紧固杆120 -紧固螺母130-第二偏心垫片142-第二连接部220间的摩擦力,使得紧固螺母110相对于紧固杆120转动,实现拧紧。
而在进行四轮定位调整时,尤其是用户在使用车辆一段时间后进行维护时,需要先拧松后调整,此时通过扳手等装置拧动紧固螺母110,由于紧固螺母110与第一偏心垫片141的摩擦力大于紧固螺母110相对于紧固杆120的摩擦力,使得紧固螺母110会先于第一偏心垫片141与紧固螺杆120这一整体转动,实现拧松。随后通过扳手等装置拧动紧固杆120的调整齿,使得紧固杆120在腰形孔内运动,实现四轮定位调整。在拧紧时,通过扳手等装置拧动紧固螺母110,由于紧固螺母110与第一偏心垫片141的摩擦力大于紧固螺母110相对于螺杆的摩擦力,使得紧固螺母110会先于第一偏心垫片141与紧固螺杆这一整体转动,实现拧紧。
在拆除悬架连杆与副车架200的连接过程中时,如果固定螺母130为自锁螺母,解除自锁装置,随后通过扳手等装置拧动紧固螺母110,由于第一偏心垫片141与第二偏心垫片142受第二区域的限制,使得紧固螺杆无法继续转动,此时紧固螺母110继续转动,实现拧松,拆除。
由此,通过将所述固定螺母设置为所述螺母部和所述限位部,将所述限位部与所述副车架固定连接,同时让所述紧固螺母与所述偏心垫片的最大摩擦力大于所述紧固螺母与所述紧固杆的最大摩擦力,能够使得在进行四轮定位调整时,只需要单手即可完成四轮定位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只需要保证第一偏心垫片141与副车架的最大静摩擦力大于紧固螺母110与紧固杆120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即可,在另外一种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8-9,第一偏心垫片141和/或第二偏心垫片142与副车架的第一区域231接触的一侧设置有锁齿111,第一偏心垫片141和/或第二偏心垫片142的另一侧不设置锁齿111,紧固螺母110上不设置锁齿111,当拧动紧固螺母110时,由于第一偏心垫片141、紧固杆120为一个整体,第一偏心垫片141与副车架的摩擦力更大,而紧固螺母110与紧固杆120的摩擦力更小,使得紧固螺母110先于第一偏心垫片141运动,实现拧松或拧紧;在又一种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偏心垫片141的两侧均设置有锁齿111,紧固螺母110上不设置锁齿111,依旧可以实现本方案。
特别的,通过本方案,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在拧紧过程中紧固螺杆随紧固螺母110相对运动的情况,在现有技术中,在拧紧紧固螺母110与紧固杆120的过程中,因为紧固螺母110的螺牙与紧固杆120的螺牙存在摩擦力,会导致紧固杆120跟随紧固螺母110一起转动,导致四轮定位参数有3-5分偏移,不利于四轮定位参数的精确控制。而通过本方案,使得第一偏心垫片141和车身的摩擦力大于紧固螺母110与紧固杆120的摩擦力,第一偏心垫片141与紧固杆120非一体设计,或者根据随动机构间接一体设计,使得紧固杆120不会随紧固螺母110的转动而偏移,有利于对四轮定位参数的精确控制。
再进一步的,请参阅图1,图3,副车架200上的第一区域231中用于防止固定螺母130转动的限位孔的长度不小于腰形孔的长度,限位孔的方向与调整孔相同,均为四轮定位调整方向,即长度方向,使得当紧固杆120在腰形孔内移动时,固定螺母130也能够随着紧固杆120移动的同时不产生相对转动的同时,使得固定螺母130所在的限位部132和副车架200在限位孔的两端的端部不接触,不会抵接,进而使得限位部132与副车架200之间没有相互作用力,进而在进行四轮定位参数调整时,不需要担心由于限位部132和副车架200在腰形孔长度方向带来的抵接力会影响四轮定位参数的调整精度,进而提高固定螺母130的使用寿命和在四轮定位参数调整时的调整精度。
再进一步的,固定螺母130的螺母部131上设置有自锁装置,即螺母部131优选为自锁螺母,自锁螺母为靠摩擦力自锁的螺母,能够实现防松、抗振等效果。自锁螺母为现有技术,存在多种实施方式实现其效果,本身并非本身的重点,在此不再赘述。
当然,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紧固件总成,包括所述的紧固件总成。
当然,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包括所述紧固件总成和紧固件组件。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整篇说明书中提到“一个实施例”、“实施例”或“具体实施例”意指与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并且不一定在所有实施例中。因而,在整篇说明书中不同地方的短语“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实施例中”或“在具体实施例中”的各个表象不一定是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本实用新型的任何具体实施例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按任何合适的方式与一个或多个其他实施例结合。应当理解本文所述和所示的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其他变型和修改可能是根据本文教导的,并将被视作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一部分。
还应当理解还可以以更分离或更整合的方式实施附图所示元件中的一个或多个,或者甚至因为在某些情况下不能操作而被移除或因为可以根据特定应用是有用的而被提供。
另外,除非另外明确指明,附图中的任何标志箭头应当仅被视为示例性的,而并非限制。此外,除非另外指明,本文所用的术语“或”一般意在表示“和/或”。在术语因提供分离或组合能力是不清楚的而被预见的情况下,部件或步骤的组合也将视为已被指明。

Claims (14)

1. 一种用于四轮定位的紧固组件,包括副车架和紧固件总成,所述副车架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连接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紧固件总成包括紧固杆,偏心垫片和紧固头,所述紧固头与所述紧固杆固定以连接所述副车架与设置在两个所述连接部间的悬架连杆,所述偏心垫片设在所述紧固头与所述连接部间并套设在所述紧固杆上,所述连接部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设有调整孔,其中
所述偏心垫片设有随转动结构使所述偏心垫片随所述紧固杆运动,所述第二区域对所述偏心垫片限位使得所述偏心垫片能够在所述第一区域内转动,从而当转动所述紧固杆时,所述紧固杆在调整孔内移动,带动偏心垫片随动,以实现四轮定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四轮定位的紧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杆上设置有与所述紧固头匹配的螺纹用于使所述紧固头和所述紧固杆螺纹连接,所述紧固头包括固定螺母和紧固螺母,其中
所述固定螺母包括螺母部与限位部,所述螺母部与所述限位部固定连接,所述螺母部用于与所述紧固杆的一端螺栓连接,所述限位部用于限制所述固定螺母与所述副车架相对转动;
所述紧固螺母用于与所述紧固杆的另一端螺栓连接,所述紧固螺母与所述偏心垫片的最大静摩擦力大于所述紧固螺母与所述紧固杆的最大静摩擦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四轮定位的紧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包括一体延伸设置的限位一段和限位二段,所述限位一段用于与所述螺母部固定连接,所述限位二段用于与所述连接部连接,其中
所述连接部在所述限位二段对应的位置上设置有限位孔,所述限位二段能够至少部分地设置在所述限位孔内以限制所述螺母部与所述连接部的相对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四轮定位的紧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孔与所述调整孔的方向相同,所述限位孔的长度不小于所述调整孔的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四轮定位的紧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部为自锁螺母。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四轮定位的紧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头,紧固杆和偏心垫片表面均通过锌铝涂覆工艺制成。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四轮定位的紧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螺母在靠近所述偏心垫片的一侧设置有锁齿,所述锁齿用来增加所述紧固螺母与所述偏心垫片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四轮定位的紧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心垫片包括第一偏心垫片和第二偏心垫片,所述两个连接部为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偏心垫片位于所述紧固螺母和所述第一连接部之间,所述第二偏心垫片位于所述固定螺母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其中
所述第一偏心垫片靠近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侧设置有锁齿以增加所述第一偏心垫片与所述第一连接部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四轮定位的紧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杆上设置有沿所述紧固杆的轴线方向设置的凹槽,所述偏心垫片包括偏心通孔,所述偏心垫片的随转动结构为所述通孔上与所述凹槽匹配的凸起。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9所述的一种用于四轮定位的紧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区域为相对于所述第一区域的凸起区域。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四轮定位的紧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孔为腰形孔。
12. 一种紧固件总成,用于连接副车架和悬架连杆,所述副车架上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连接部,所述悬架连杆设置在所述两个连接部间,并通过所述紧固件总成与所述副车架连接,其特征在于:
所述紧固件总成包括紧固杆,偏心垫片和紧固头,所述紧固头与所述紧固杆固定以连接所述副车架与设置在两个所述连接部间的悬架连杆,所述偏心垫片设在所述紧固头与所述连接部间并套设在所述紧固杆上,所述连接部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设有调整孔,其中
所述偏心垫片设有随转动结构使所述偏心垫片随所述紧固杆运动,所述第二区域对所述偏心垫片限位使得所述偏心垫片能够在所述第一区域内转动,从而当转动所述紧固杆时,所述紧固杆在调整孔内移动以实现四轮定位。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紧固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杆上设置有与所述紧固头匹配的螺纹用于使所述紧固头和所述紧固杆螺纹连接,所述紧固头包括固定螺母和紧固螺母,其中
所述固定螺母包括螺母部与限位部,所述螺母部与所述限位部固定连接,所述螺母部用于与所述紧固杆的一端螺栓连接,所述限位部用于限制所述固定螺母与所述副车架相对转动;
所述紧固螺母用于与所述紧固杆的另一端螺栓连接,所述紧固螺母与所述偏心垫片的最大静摩擦力大于所述紧固螺母与所述紧固杆的最大静摩擦力。
14.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四轮定位的紧固组件,或者包括权利要求12-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紧固件总成。
CN202320126962.6U 2023-01-18 2023-01-18 用于四轮定位的紧固组件、紧固件总成和车辆 Active CN2191155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26962.6U CN219115552U (zh) 2023-01-18 2023-01-18 用于四轮定位的紧固组件、紧固件总成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26962.6U CN219115552U (zh) 2023-01-18 2023-01-18 用于四轮定位的紧固组件、紧固件总成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15552U true CN219115552U (zh) 2023-06-02

Family

ID=865356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126962.6U Active CN219115552U (zh) 2023-01-18 2023-01-18 用于四轮定位的紧固组件、紧固件总成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1555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492388A (en) Structure for steering member
JPH04125994U (ja) 自転車用クランク軸ユニツト
CN219115552U (zh) 用于四轮定位的紧固组件、紧固件总成和车辆
US6503039B2 (en) Off-set adjusting nut
CN104368962B (zh) 一种驱动轴锁紧螺母紧固专用工装
US6908254B2 (en) Cam nut adjustment apparatus and method
CN210565555U (zh) 大型拉杆固定装置
CN210660860U (zh) 法兰固定组件
CN1795109A (zh) 自行车和摩托车车轮的螺纹接管
CN203835921U (zh) 汽车四轮定位调节组件
EP1110847B1 (en) Off-set adjusting nut
CN215148584U (zh) 内六方可调快速扳手
CN210461602U (zh) 一种复合式齿轮结构
CN220639995U (zh) 一种角度可调的汽车转向轴
CN203114845U (zh) 一种对称预压式防松螺母组件
WO2015019872A1 (ja) ネジセット
CN219242424U (zh) 一种动态轴自锁螺母
CN220315207U (zh) 一种电机总装结构及电动车
CN218000307U (zh) 一种用于侧方位车位锁的链条张紧装置
CN211852459U (zh) 一种辅助装螺母结构
CN219994125U (zh) 一种间隙调节紧固装置
JP2001311417A (ja) 隙間調整可能ボルト及び隙間調整可能ボルトによる隙間調整方法
JPH0214970A (ja) ハンドルの軸に対するキー止め調整装置
CN214092654U (zh) 一种自行车避震器的锁紧装置
CN213711543U (zh) 一种用左牙螺丝反锁制作的铆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