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15329U - 尾灯盒、背门总成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尾灯盒、背门总成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15329U
CN219115329U CN202223460482.8U CN202223460482U CN219115329U CN 219115329 U CN219115329 U CN 219115329U CN 202223460482 U CN202223460482 U CN 202223460482U CN 219115329 U CN219115329 U CN 2191153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wall
tail light
plate
tail lamp
ta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46048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潘毓滨
徐执庸
雷发常
张震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Jushe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Jush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Jushe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Jush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46048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153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153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1532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40Engine management systems

Landscapes

  • Lighting Device Outwards From Vehicle And Optical Sign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尾灯盒、背门总成及车辆。尾灯盒由第一板体件和第二板体件拼合而成,第一板体件包括连续的第一底板和第一侧板,第二板体件包括连续的第二底板和第二侧板,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拼合成尾灯盒的底壁,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围绕底壁,并拼合成尾灯盒的侧壁;侧壁背离底壁的顶端部设有间隔布置的挡胶部,侧壁的顶端部上位于两个挡胶部之间的第一区域用于通过粘胶连接于背门板,挡胶部被配置为能够挡设在粘胶的延伸方向两端,以阻碍粘胶流动至第一区域外本实用新型的尾灯盒、背门总成及车辆,不仅能够满足尾灯更多样的造型需要,还能够提高尾灯盒的设计灵活度。

Description

尾灯盒、背门总成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尾灯盒、背门总成及车辆。
背景技术
传统的车辆中,尾灯一般装配在后背门或后行李箱盖上,具体实现时,可以在背门外板上焊接金属材质的尾灯盒,将尾灯安装在尾灯盒中。现有技术的尾灯盒成型一般采用冲压成型工艺,而受限于冲压工艺及材料延展性能的影响,尾灯盒的深度无法太深、开口无法太小,否则无法成型。这些生产工艺和材质上的限制对尾灯的设计造型限制颇多,影响到了尾灯的造型效果和设计灵活度。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尾灯盒、背门总成及车辆,不仅能够满足尾灯更多样的造型需要,还能够提高尾灯盒的设计灵活度。
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尾灯盒,应用于车辆,尾灯盒由第一板体件和第二板体件拼合而成,第一板体件包括连续的第一底板和第一侧板,第二板体件包括连续的第二底板和第二侧板,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拼合成尾灯盒的底壁,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围绕底壁,并拼合成尾灯盒的侧壁;
侧壁背离底壁的顶端部设有间隔布置的挡胶部,侧壁的顶端部上位于两个挡胶部之间的第一区域用于通过粘胶连接于背门板,挡胶部被配置为能够挡设在粘胶的延伸方向两端,以阻碍粘胶流动至第一区域外。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尾灯盒的侧壁至少包括绕底壁依次连接、且彼此具有夹角的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和第三侧壁;
第二侧壁的顶端部整体形成第一区域;
其中一个挡胶部设于第一侧壁的顶端部、且位于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的交界位置;
另一个挡胶部设于第三侧壁的顶端部、且位于第三侧壁和第二侧壁的交界位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侧壁的顶端部的高度、以及第三侧壁的顶端部的高度,高于第二侧壁的顶端部的高度;
第一侧壁的顶端部部分壁部朝向第二侧壁的顶侧伸出,并反向弯折以形成设于第一侧壁的顶端部的挡胶部;
第三侧壁的顶端部部分壁部朝向第二侧壁的顶侧伸出,并反向弯折以形成设于第三侧壁的顶端部的挡胶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侧板包括第一侧壁段和连接于第一侧壁段相对两侧的第一拼合段,第二侧板包括第二侧壁段和位于第二侧壁段相对两侧的第二拼合段;
尾灯盒的侧壁还包括连接于第一侧壁和第三侧壁之间的第四侧壁,第四侧壁与第二侧壁相对布置;
其中一个第一拼合段和其中一个第二拼合段共同拼合成第二侧壁;第一侧壁段形成第一侧壁,第二侧壁段形成第三侧壁,另一个第一拼合段和另一个第二拼合段共同拼合成第四侧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尾灯盒的内腔体的深度尺寸a,与尾灯盒在车辆的高度方向上的开口尺寸b满足:a/b>1.3。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尾灯盒的底壁上设有两个间隔设置的尾灯安装孔;
尾灯盒的侧壁上设有至少一个辅助支撑部,辅助支撑部被配置为在尾灯于尾灯安装孔处连接至尾灯盒时,用于辅助支撑尾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辅助支撑部由尾灯盒的侧壁向内凸出而形成,且辅助支撑部的顶部构造有支撑面。
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背门总成,包括:
背门内板;
背门外板,设置于背门内板外侧,且设有尾灯安装缺口;以及
尾灯盒,尾灯盒是上述的尾灯盒,且尾灯盒安装在尾灯安装缺口;
第一区域通过粘胶连接于背门内板,挡胶部挡设在粘胶的延伸方向两个端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尾灯安装缺口边缘设有朝向背门内板方向翻折的安装翻边,尾灯盒的部分侧壁安装于安装翻边。
本申请实施例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背门总成。
上述的尾灯盒、背门总成及车辆的有益效果:
在上述方案中,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拼合成尾灯盒的底壁,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围绕底壁,并拼合成尾灯盒的侧壁,如此,将尾灯盒分拆成第一板体件和第二板体件这两个部件,分别加工出来再连接在一起,第一板体件和第二板体件的沿尾灯盒深度方向的截面不再是封闭的U型截面,在冲压加工时,与原来一体的尾灯盒需要在拉延材料整周、即360°的范围都进行拉延相比,拉延范围不再是360°,在拉延材料的延展性能不变的情况下,减少了对拉延深度的限制,可以增大尾灯盒的深度,并减小开口尺寸,可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尾灯更多样的造型需要,提高了尾灯盒的设计灵活度。
另一方面,在侧壁顶端部上的第一区域通过粘胶连接于背门板时,在粘胶的延伸方向两端设置挡胶部,能够避免粘胶在未固化前流动到侧壁的顶端部上第一区域之外的部分上,可以有效减小溢胶情况的发生,保证涂胶后的连接可靠性和密封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背门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尾灯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从图3的背面看去的尾灯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尾灯盒中第一板体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尾灯盒中第二板体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背门总成中将背门外板省略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的B处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0、尾灯盒;
10、第一板体件;11、第一底板;12、第一侧板;121、第一侧壁段;122、第一拼合段;
20、第二板体件;21、第二底板;22、第二侧板;221、第二侧壁段;222、第二拼合段;
30、侧壁;31、第一侧壁;32、第二侧壁;33、第三侧壁;34、第四侧壁;
40、底壁;41、尾灯安装孔;42、尾灯定位孔;43、辅助支撑部;44、线束过孔;
50、挡胶部;60、第一区域;
200、背门总成;210、背门外板;220、背门内板;230、尾灯安装缺口;231、安装翻边。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尾灯盒、背门总成及车辆。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背门总成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处的局部放大图。
参照图1、图2,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背门总成200,背门总成200包括背门内板220、背门外板210以及尾灯盒100。其中,背门外板210设置于背门内板220外侧,且开设有尾灯安装缺口230,尾灯盒100安装在尾灯安装缺口230位置处。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尾灯盒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从图3的背面看去的尾灯盒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尾灯盒中第一板体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尾灯盒中第二板体件的结构示意图。
参照图3、图4、图5、图6,尾灯盒100由第一板体件10和第二板体件20拼合而成,第一板体件10包括连续的第一底板11和第一侧板12,第二板体件20包括连续的第二底板21和第二侧板22,第一底板11和第二底板21拼合成尾灯盒100的底壁40,第一侧板12和第二侧板22围绕底壁40,并拼合成尾灯盒100的侧壁30。
侧壁30背离底壁40的顶端部设有间隔布置的挡胶部50,侧壁30的顶端部上位于两个挡胶部50之间的第一区域60(如图3中虚线框所示区域)用于通过粘胶(未图示)连接于背门板,挡胶部50被配置为能够挡设在粘胶的延伸方向两端,以阻碍粘胶流动至第一区域60外。
在上述方案中,第一底板11和第二底板21拼合成尾灯盒100的底壁40,第一侧板12和第二侧板22围绕底壁40,并拼合成尾灯盒100的侧壁30,如此,将尾灯盒100分拆成第一板体件10和第二板体件20这两个部件,分别加工出来再连接在一起,第一板体件10和第二板体件20的沿尾灯盒100深度方向的截面不再是封闭的U型截面,在冲压加工时,与原来一体的尾灯盒100需要在拉延材料整周、即360°的范围都进行拉延相比,拉延范围不再是360°,在拉延材料的延展性能不变的情况下,减少了对拉延深度的限制,可以增大尾灯盒100的深度,并减小开口尺寸,可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尾灯更多样的造型需要,提高了尾灯盒100的设计灵活度。
另一方面,在侧壁30顶端部上的第一区域60通过粘胶连接于背门板时,在粘胶的延伸方向两端设置挡胶部50,能够避免粘胶在未固化前流动到侧壁30的顶端部上第一区域60之外的部分上,可以有效减小溢胶情况的发生,保证涂胶后的连接可靠性和密封性能。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板体件10和第二板体件20可以在车辆的高度方向H上依次布置。
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背门总成中将背门外板省略后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的B处的局部放大图。
结合图3、图5、图6、图7、图8,进一步地,尾灯盒100的侧壁30至少包括绕底壁40依次连接、且彼此具有夹角的第一侧壁31、第二侧壁32和第三侧壁33。其中,第二侧壁32的顶端部整体形成第一区域60。其中一个挡胶部50设于第一侧壁31的顶端部、且位于第一侧壁31和第二侧壁32的交界位置,另一个挡胶部50设于第三侧壁33的顶端部、且位于第三侧壁33和第二侧壁32的交界位置。
参照图8,背门内板220和第一区域60之间可以通过点焊等方式连接起来,同时还在背门内板220和第一区域60的连接部位设置粘胶(未图示),可以理解的是,为了使背门内板220和第一区域60能够连接稳定,二者之间是紧密贴合,而通过其中一个挡胶部50设于第一侧壁31的顶端部、且位于第一侧壁31和第二侧壁32的交界位置,另一个挡胶部50设于第三侧壁33的顶端部、且位于第三侧壁33和第二侧壁32的交界位置,换言之,挡胶部50是从与第二侧壁32具有夹角的其它侧壁延伸到第二侧壁32顶侧的,而没有设置在第二侧壁32上,不会对第二侧壁32的顶端部上的第一区域60和背门内板220的连接造成影响。
示例性的,第一侧壁31的顶端部的高度、以及第三侧壁33的顶端部的高度,高于第二侧壁32的顶端部的高度。
第一侧壁31的顶端部部分壁部朝向第二侧壁32的顶侧伸出,并反向弯折以形成设于第一侧壁31的顶端部的挡胶部50,第三侧壁33的顶端部部分壁部朝向第二侧壁32的顶侧伸出,并反向弯折以形成设于第三侧壁33的顶端部的挡胶部50。如此挡胶部50被构造为弯折结构,能够增加挡胶部50与背门内板220的接触面积。
本申请实施例中,结合图3、图5和图6,第一侧板12包括第一侧壁段121和连接于第一侧壁段121相对两侧的第一拼合段122,第二侧板22包括第二侧壁段221和位于第二侧壁段221相对两侧的第二拼合段222。
尾灯盒100的侧壁30还包括连接于第一侧壁31和第三侧壁33之间的第四侧壁34,第四侧壁34与第二侧壁32相对布置。
其中一个第一拼合段122和其中一个第二拼合段222共同拼合成第二侧壁32,例如位于图3图面左侧的第一拼合段122和第二拼合段222共同拼合成第二侧壁32;第一侧壁段121形成第一侧壁31,第二侧壁段221形成第三侧壁33,另一个第一拼合段122和另一个第二拼合段222共同拼合成第四侧壁34,例如位于图3图面右侧的第一拼合段122和第二拼合段222共同拼合成第四侧壁34。如此,第一板体件10和第二板体件20的连接位置从第二侧壁32延伸到底壁40再延伸到第四侧壁34上。
当然,为了保护该处连接位置,或者提高密封性,该处连接位置处可以设有密封胶(未图示。)
本申请实施例中,结合图2和图3,如前所述,第二侧壁32固定于背门内板220上,挡胶部50挡设在粘胶的延伸方向两个端部。而第一侧壁31、第三侧壁33、第四侧壁34可以分别连接于背门外板210上。示例性的,尾灯安装缺口230边缘设有朝向背门内板220方向翻折的安装翻边231,尾灯盒100的部分侧壁、例如第一侧壁31、第三侧壁33、第四侧壁34可以分别安装于各自对应的安装翻边231。
安装翻边231可以被构造为波浪状薄片,以利于尾灯盒100的侧壁30和安装翻边231点焊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中,参照图2,尾灯盒100的内腔体的深度尺寸a,与尾灯盒100在车辆的高度方向H上的开口尺寸b满足:a/b>1.3。如此能够通过拆件的方式,实现尾灯盒100较大的深度和较小的开口尺寸,较好地满足了尾灯功能和造型的需求。
进一步地,尾灯盒100的底壁40上设有两个间隔设置的尾灯安装孔41,尾灯可以通过紧固件等安装在尾灯安装孔41的位置。尾灯盒100的侧壁30上设有至少一个辅助支撑部43,辅助支撑部43被配置为在尾灯于尾灯安装孔41处连接至尾灯盒100时,用于辅助支撑尾灯。如此,通过在尾灯安装孔41处进行固定,同时结合辅助支撑部43的限位和支撑,能够保证尾灯安装的稳定性,同时还节省了安装空间。
另外,底壁40上还开设有尾灯定位孔42和线束过孔44。安装过程中,尾灯上的定位销可以插接至尾灯定位孔42中以实现尾灯与尾灯盒100的定位。而尾灯上的线束可以通过线束过孔44与车身线束连接。
示例性地,辅助支撑部43由尾灯盒100的侧壁30向内凸出而形成,且辅助支撑部43的顶部构造有支撑面。支撑面可以形成为平面或者与尾灯的外表面相匹配的结构以对尾灯能够进行更好地支撑。
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其包括前述实施例的背门总成200。背门总成200的结构、功能、工作原理等已经在前面进行过详细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尾灯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尾灯盒由第一板体件和第二板体件拼合而成,所述第一板体件包括连续的第一底板和第一侧板,所述第二板体件包括连续的第二底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底板和所述第二底板拼合成所述尾灯盒的底壁,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围绕所述底壁,并拼合成所述尾灯盒的侧壁;
所述侧壁背离所述底壁的顶端部设有间隔布置的挡胶部,所述侧壁的顶端部上位于两个所述挡胶部之间的第一区域用于通过粘胶连接于背门板,所述挡胶部被配置为能够挡设在所述粘胶的延伸方向两端,以阻碍所述粘胶流动至所述第一区域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灯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尾灯盒的侧壁至少包括绕所述底壁依次连接、且彼此具有夹角的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和第三侧壁;
所述第二侧壁的顶端部整体形成所述第一区域;
其中一个所述挡胶部设于所述第一侧壁的顶端部、且位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的交界位置;
另一个所述挡胶部设于所述第三侧壁的顶端部、且位于所述第三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的交界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尾灯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的顶端部的高度、以及所述第三侧壁的顶端部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二侧壁的顶端部的高度;
所述第一侧壁的顶端部部分壁部朝向所述第二侧壁的顶侧伸出,并反向弯折以形成设于所述第一侧壁的顶端部的所述挡胶部;
所述第三侧壁的顶端部部分壁部朝向所述第二侧壁的顶侧伸出,并反向弯折以形成设于所述第三侧壁的顶端部的所述挡胶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尾灯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包括第一侧壁段和连接于所述第一侧壁段相对两侧的第一拼合段,所述第二侧板包括第二侧壁段和位于所述第二侧壁段相对两侧的第二拼合段;
所述尾灯盒的侧壁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三侧壁之间的第四侧壁,所述第四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相对布置;
其中一个所述第一拼合段和其中一个所述第二拼合段共同拼合成所述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段形成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段形成所述第三侧壁;另一个所述第一拼合段和另一个所述第二拼合段共同拼合成所述第四侧壁。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尾灯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尾灯盒的内腔体的深度尺寸a,与所述尾灯盒在车辆的高度方向上的开口尺寸b满足:
a/b>1.3。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尾灯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尾灯盒的底壁上设有两个间隔设置的尾灯安装孔;
所述尾灯盒的侧壁上设有至少一个辅助支撑部,所述辅助支撑部被配置为在尾灯于所述尾灯安装孔处连接至所述尾灯盒时,用于辅助支撑所述尾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尾灯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支撑部由所述尾灯盒的侧壁向内凸出而形成,且所述辅助支撑部的顶部构造有支撑面。
8.一种背门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
背门内板;
背门外板,设置于所述背门内板外侧,且设有尾灯安装缺口;以及
尾灯盒,所述尾灯盒是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尾灯盒,且所述尾灯盒安装在所述尾灯安装缺口;
所述第一区域通过粘胶连接于所述背门内板,所述挡胶部挡设在所述粘胶的延伸方向两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尾灯安装缺口边缘设有朝向所述背门内板方向翻折的安装翻边,所述尾灯盒的部分侧壁安装于所述安装翻边。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背门总成。
CN202223460482.8U 2022-12-23 2022-12-23 尾灯盒、背门总成及车辆 Active CN2191153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60482.8U CN219115329U (zh) 2022-12-23 2022-12-23 尾灯盒、背门总成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60482.8U CN219115329U (zh) 2022-12-23 2022-12-23 尾灯盒、背门总成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15329U true CN219115329U (zh) 2023-06-02

Family

ID=865200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460482.8U Active CN219115329U (zh) 2022-12-23 2022-12-23 尾灯盒、背门总成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1532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58345B (zh) 保险杠固定用具及保险杠的安装结构
JP3920257B2 (ja) サイドシルガーニッシュの取付構造
JP6015190B2 (ja) バッテリボックス
JP5988954B2 (ja) パッキン及びバッテリモジュールのシール構造
US6676183B2 (en) Vehicle body frame structure
WO2013094655A1 (ja) グロメット及び車両用ドアの止水構造
CN103921734B (zh) 车辆的内饰构件的安装结构
JP4155183B2 (ja) 車体前部構造
JPWO2008152763A1 (ja) 自動車のリアパネル構造
CN107891911B (zh) 电池包车身一体化结构及汽车
CN219115329U (zh) 尾灯盒、背门总成及车辆
JP4113833B2 (ja) 車両用ボックス
CN112721592B (zh) 一种车辆用后挡板的内侧板结构
CN211493621U (zh) 车辆尾门的安装结构和车辆
JP3381303B2 (ja) 車両のサスペンション取付部構造
US20230331312A1 (en) Vehicle outer panel assembly
CN112805183A (zh) 装备有扬声器模块的机动车辆车身
CN213008380U (zh) 车身侧围连接结构、车身侧围总成、车身和车辆
CN216580722U (zh) 车辆的顶盖后横梁结构、车身以及车辆
CN109421810B (zh) 车身板结构
CN210047393U (zh) 大灯支架、机舱边梁以及车辆
CN213035766U (zh) 车辆的保险盒以及车辆
US6042177A (en) Roof structure for vehicle
CN217022675U (zh) 侧围总成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8229133U (zh) 后副车架安装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