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07313U - 一种逆变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逆变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07313U
CN219107313U CN202223013045.1U CN202223013045U CN219107313U CN 219107313 U CN219107313 U CN 219107313U CN 202223013045 U CN202223013045 U CN 202223013045U CN 219107313 U CN219107313 U CN 2191073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verter
air
shielding
air outlet
baff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01304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小飞
徐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Shanchong Juneng New 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Lotu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Lotu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Lotu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01304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073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073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073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ctifiers (AREA)
  • Inverter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逆变器,涉及逆变器技术领域。逆变器包括逆变器壳体、送风装置、散热翅片和遮蔽组件,逆变器壳体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送风装置设置在进风口处,散热翅片设置在逆变器壳体处,遮蔽组件包括设置在出风口处的活动遮蔽件,活动遮蔽件构造成能够遮蔽出风口,且具有遮蔽出风口的第一位置和暴露出风口以将送风装置吹送的气流引导至逆变器壳体外部的第二位置。上述技术方案可以通过两种散热方式对逆变器进行散热,即可以通过散热翅片进行散热,又可以通过送风装置和遮蔽组件共同进行散热,并且由于遮蔽组件的活动遮蔽件的位置是可以移动的,所以在不通过送风装置进行散热时可以遮蔽出风口,从而可以避免异物进入到逆变器内部。

Description

一种逆变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逆变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逆变器。
背景技术
逆变器属于小型电力电子设备,逆变器在工作时会产生热量,为了使得逆变器能够正常工作,所以需要对逆变器进行散热。
传统技术方案中,逆变器在工作时仅仅通过散热翅片进行散热,或者是通过风扇对其内部进行散热。其中,仅通过散热翅片进行散热的技术方案中逆变器内部的发热元器件将热量传递给散热翅片,然后通过风扇吹散热翅片进行降温,这样的散热效率不如直接对内部元器件进行风冷散热有效,散热效果不是很好。而通过风扇直接对逆变器的内部进行散热的技术方案中,由于在逆变器上设置了进风口和出风口,所以会出现杂物和飞虫直接进入逆变器内部的情况发生,从而会影响逆变器的正常工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逆变器,解决现有技术中逆变器的散热效果不好且容易导致有异物进入逆变器内部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逆变器,包括:
逆变器壳体,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
送风装置,设置在所述进风口处;
散热翅片,设置在所述逆变器壳体处;
遮蔽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出风口处的活动遮蔽件,所述活动遮蔽件构造成能够遮蔽所述出风口,且具有遮蔽所述出风口的第一位置和暴露所述出风口以将所述送风装置吹送的气流引导至所述逆变器壳体外部的第二位置。
可选地,所述遮蔽组件还包括驱动件,所述驱动件与所述活动遮蔽件连接,用于驱动所述活动遮蔽件移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或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
所述驱动件设置成在所述送风装置启动时开启,以驱动所述活动遮蔽件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并在所述送风装置关闭时驱动所述活动遮蔽件从所述第二位置回位至所述第一位置。
可选地,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逆变器壳体内的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逆变器壳体内的温度;
所述送风装置和所述驱动件构造成在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所述逆变器壳体内的温度高于预设温度时同时启动。
可选地,所述活动遮蔽件包括:
第一挡板,与所述出风口所在的侧壁平行布置,且与所述驱动件连接,所述第一挡板构造成在所述驱动件的带动下移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或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
可选地,所述活动遮蔽件还包括:
第二挡板,由所述第一挡板沿朝向所述逆变器壳体的内部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挡板形成有引导所述气流向预设方向吹出的风道。
可选地,所述风道的出口设置在所述第二挡板的底部。
可选地,所述送风装置的前侧与所述进风口所在的侧壁相抵接。
可选地,所述驱动件为气缸,所述气缸的活塞杆的端部与所述第一挡板连接。
可选地,所述散热翅片设置在所述逆变器壳体的底部。
可选地,还包括:PCB板,设置在所述逆变器壳体内,所述PCB板上设有所述温度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中逆变器包括逆变器壳体、送风装置、散热翅片和遮蔽组件,其中,逆变器壳体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送风装置设置在进风口处,散热翅片设置在逆变器壳体处,遮蔽组件包括设置在出风口处的活动遮蔽件,活动遮蔽件构造成能够遮蔽出风口,且具有遮蔽出风口的第一位置和暴露出风口以将送风装置吹送的气流引导至逆变器壳体外部的第二位置。上述技术方案可以通过两种散热方式对逆变器进行散热,即可以通过散热翅片进行散热,又可以通过送风装置和遮蔽组件共同进行散热,并且由于遮蔽组件的活动遮蔽件的位置是可以移动的,所以在不通过送风装置进行散热时可以遮蔽出风口,从而可以避免异物进入到逆变器内部的情况发生。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逆变器的示意性爆炸图;
图2是图1所示逆变器中驱动件与遮蔽组件的示意性连接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逆变器的示意性结构图。
附图标记:
100-逆变器,10-逆变器壳体,20-送风装置,30-散热翅片,40-活动遮蔽件,50-驱动件,60-PCB板,61-温度传感器,11-进风口,12-出风口,13-上盖板,41-第二挡板,42-第一挡板,51-活塞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也即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当某个特征“包括或者包含”某个或某些其涵盖的特征时,除非另外特别地描述,这指示不排除其它特征和可以进一步包括其它特征。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也即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或“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除非另有限定,本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所使用的全部术语(包含技术术语与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的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逆变器100的示意性爆炸图,图2是图1所示逆变器100中驱动件50与遮蔽组件40的示意性连接图,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逆变器100的示意性结构图,其中,箭头方向为气流方向。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逆变器100包括逆变器壳体10、送风装置20、散热翅片30和遮蔽组件40,其中,逆变器壳体10具有进风口11和出风口12,送风装置20设置在进风口11处,散热翅片30设置在逆变器壳体10处,遮蔽组件40包括设置在出风口12处的活动遮蔽件40,活动遮蔽件40构造成能够遮蔽出风口12,且具有遮蔽出风口12的第一位置和暴露出风口12以将送风装置20吹送的气流引导至逆变器壳体10外部的第二位置。
该实施例可以通过两种散热方式对逆变器100进行散热,即可以通过散热翅片30进行散热,又可以通过送风装置20和遮蔽组件40共同进行散热,并且由于遮蔽组件40的活动遮蔽件40的位置是可以移动的,所以在不通过送风装置20进行散热时可以遮蔽出风口12,从而可以避免异物进入到逆变器100内部的情况发生。
在该实施例中,遮蔽组件40还包括驱动件50,驱动件50与活动遮蔽件40连接,用于驱动活动遮蔽件40移动至第一位置或移动至第二位置。驱动件50设置成在送风装置20启动时开启,以驱动活动遮蔽件40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并在送风装置20关闭时驱动活动遮蔽件40从第二位置回位至第一位置。这里,需要理解的是,活动遮蔽件40在需要利用送风装置20对逆变器100内部进行散热时打开出风口12,以使得送风装置20形成的气流能够从出风口12处吹出,并且在不需要利用送风装置20对逆变器100内部进行散热时关闭出风口12,以防止异物从出风口12处进入到逆变器100的内部,从而影响到逆变器100的正常工作。
在该实施例中,逆变器100还包括设置在逆变器壳体10内的温度传感器61,温度传感器61用于检测逆变器壳体10内的温度。送风装置20和驱动件50构造成在温度传感器61检测到逆变器壳体10内的温度高于预设温度时同时启动。这里,预设温度可以根据具体的设计需求进行设定。具体地,当温度传感器61检测到逆变器壳体10内的温度低于或等于预设温度时逆变器100仅通过散热翅片30进行散热。当温度传感器61检测到逆变器壳体10内的温度高于预设温度时逆变器100不仅通过散热翅片30进行散热,还通过送风装置20对逆变器100的内部进行散热,能够直接在逆变器100的内部形成散热风道,利用风冷直接降低逆变器100内部的发热温度,降低逆变器100内部的温度,提高散热效率。
在该实施例中,活动遮蔽件40包括第一挡板42,其与出风口12所在的侧壁平行布置,且与驱动件50连接,第一挡板42构造成在驱动件50的带动下移动至第一位置或移动至第二位置。
在该实施例中,驱动件50为气缸,气缸的活塞杆51的端部与第一挡板42连接。在气缸的活塞杆51伸出时可以带动第一挡板42移动至第二位置,在气缸的活塞杆51收缩时可以带动第一挡板42移动至第一位置。具体地,气缸沿横向布置,逆变器壳体10的内部设有竖向布置的安装板,气缸安装在安装板的顶部。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活动遮蔽件40还包括第二挡板41,第二挡板41由第一挡板42沿朝向逆变器壳体10的内部方向延伸,第二挡板41形成有引导气流向预设方向吹出的风道。可以理解为,若活动遮蔽件40仅包括第一挡板42时,当第一挡板42在驱动件50的带动下移动至第二位置处时,气流从出风口12吹出,可以沿着各个方向吹出,没有方向上的限制。若活动遮蔽件40包括第一挡板42和第二挡板41,可以通过对第二挡板41形状的设置,限制出风口12的出风方向。
在该实施例中,风道的出口设置在第二挡板41的底部。可以理解为,气流只能从第二挡板41的底部吹出。从图2中可以看出,第二挡板41的底部是空的,其他三个方向上均能够阻挡气流。
在该实施例中,送风装置20的前侧与进风口11所在的侧壁相抵接,可以避免异物从送风装置20与进风口11所在的侧壁之间的间隙进入到逆变器100的内部。
在该实施例中,送风装置20为风扇,优选地,风扇上设有防护罩。该实施例通过设置防护罩可以避免异物从风扇处进入到逆变器100的内部。
在该实施例中,散热翅片30设置在逆变器壳体10的底部。在其他实施例中,散热翅片30还可以根据具体的设计需求进行设定。
在该实施例中,逆变器100还包括PCB板60,其设置在逆变器壳体10内,PCB板60上设有温度传感器61。
该实施例一方面通过设置两个散热方式对逆变器100进行散热,可以提高对逆变器100进行散热的散热效率。另一方面将逆变器壳体10的出风口12设置成可遮蔽形式的,也就是在对逆变器100内部进行散热的时候将出风口12打开,形成风道,在不需要对逆变器100内部进行散热的时候将出风口12遮蔽,以防止异物进入到逆变器100内部。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Claims (10)

1.一种逆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逆变器壳体,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
送风装置,设置在所述进风口处;
散热翅片,设置在所述逆变器壳体处;
遮蔽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出风口处的活动遮蔽件,所述活动遮蔽件构造成能够遮蔽所述出风口,且具有遮蔽所述出风口的第一位置和暴露所述出风口以将所述送风装置吹送的气流引导至所述逆变器壳体外部的第二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蔽组件还包括驱动件,所述驱动件与所述活动遮蔽件连接,用于驱动所述活动遮蔽件移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或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
所述驱动件设置成在所述送风装置启动时开启,以驱动所述活动遮蔽件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并在所述送风装置关闭时驱动所述活动遮蔽件从所述第二位置回位至所述第一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逆变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逆变器壳体内的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逆变器壳体内的温度;
所述送风装置和所述驱动件构造成在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所述逆变器壳体内的温度高于预设温度时同时启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遮蔽件包括:
第一挡板,与所述出风口所在的侧壁平行布置,且与所述驱动件连接,所述第一挡板构造成在所述驱动件的带动下移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或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遮蔽件还包括:
第二挡板,由所述第一挡板沿朝向所述逆变器壳体的内部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挡板形成有引导所述气流向预设方向吹出的风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逆变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道的出口设置在所述第二挡板的底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变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送风装置的前侧与所述进风口所在的侧壁相抵接。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逆变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件为气缸,所述气缸的活塞杆的端部与所述第一挡板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逆变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散热翅片设置在所述逆变器壳体的底部。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逆变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PCB板,设置在所述逆变器壳体内,所述PCB板上设有所述温度传感器。
CN202223013045.1U 2022-11-11 2022-11-11 一种逆变器 Active CN2191073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13045.1U CN219107313U (zh) 2022-11-11 2022-11-11 一种逆变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13045.1U CN219107313U (zh) 2022-11-11 2022-11-11 一种逆变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07313U true CN219107313U (zh) 2023-05-30

Family

ID=864682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013045.1U Active CN219107313U (zh) 2022-11-11 2022-11-11 一种逆变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0731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08103576A (ja) モータ制御装置
WO2022110830A1 (zh) 一种风冷式光纤激光器
KR20140053597A (ko) 전자기기의 냉각장치
CN215576080U (zh) 利于散热的投影机
CN113296338B (zh) 利于散热的投影机
CN219107313U (zh) 一种逆变器
JPH11186767A (ja) 電子機器の冷却装置
JP4748144B2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JP2005044857A (ja) 冷却機構
CN114570625B (zh) 一种用于固化机的降温机构、固化机及固化生产线
CN215991691U (zh) 风冷散热显示器
CN211128745U (zh) 电机控制器
CN209840293U (zh) 室外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11526676B (zh) 散热结构及具有该散热结构的医疗设备
JP4175561B2 (ja) ラック用冷却ユニット
JP2002026557A (ja) 制御盤の冷却構造
CN213882905U (zh) 一种烤箱顶部的散热结构及具有其的烤箱
CN217540503U (zh) 一种具有双重散热装置的舞台灯
CN219600745U (zh) 一种双独立风道装置及包埋盒打号机
CN219842622U (zh) 一种投影仪风扇结构
CN216596149U (zh) 一种显示卡处理模组的聚集型热量出导机构
CN214072971U (zh) 一种风扇支架及具有其的烤箱
CN217495201U (zh) 三维打印设备
CN217659924U (zh) 一种超声医疗设备
JP2000104951A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ユニッ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204

Address after: Room 201, 2nd Floor, Building 1, No. 237 Sanqiao Road, Fuchun Street, Fuya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11400

Patentee after: Hangzhou Shanchong Juneng New Energy Co.,Ltd.

Address before: 430119 A504, Building 3, No. 28, Chuanjiangchi Second Road, Wuhan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Wuhan, Hube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Wuhan Lotus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