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540503U - 一种具有双重散热装置的舞台灯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双重散热装置的舞台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540503U CN217540503U CN202221323862.4U CN202221323862U CN217540503U CN 217540503 U CN217540503 U CN 217540503U CN 202221323862 U CN202221323862 U CN 202221323862U CN 217540503 U CN217540503 U CN 21754050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ght source
- fan
- air
- cooling device
- ligh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Cooling, Sealing, Or The Like Of Light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双重散热装置的舞台灯,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光源组件及用于反射光源组件发出的光线形成光束的反光杯,还包括对光源组件散热的光源冷却装置,及对壳体内部散热的风机,壳体一端为闭合端,另一端具有出光口,风机靠近壳体的闭合端设置,且其出风方向朝向光源冷却装置,壳体的侧壁靠近闭合端的一侧设有第一进风口、靠近出光口的一侧设有出风口,风机将第一进风口流入的气流传送至光源冷却装置,并从出风口将热气流排出。通过设置光源冷却装置、风机,风机将第一进风口流入的气流传送至光源冷却装置,对光源冷却装置进行散热,并使气流从出风口排出,流经壳体内部其它元件,保证灯壳内部散热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舞台灯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具有双重散热装置的舞台灯。
背景技术
在舞台灯技术领域中,随着对舞台灯光效的要求越来越高,灯头内光源的功率也越来越大,舞台灯具在工作过程中,光源在产生光束的同时也随之产生大量的热量,导致光源附近的温度较高,同时,用于接收光源产生的光线并进行整形或产生光效的光学元器件同时会吸收光线的热量导致温度升高,影响光学元器件的使用寿命,现有技术中,靠近光学元器件一侧开设进风口,热气流从靠近光源一侧排出,容易增大光源散热的压力,且热气流始终具有上升趋势,影响光学元器件的散热效率;若从壳体闭合端开设进风口进风,从出光口附近设置出风口,通过风机将冷气流从进风口传导至出风口,需在光源靠近壳体闭合端一侧设置挡光板,避免漏光,但导致风机很难将大量冷气流直接导向光源及光学元器件,且挡光板的设置,会极大的影响灯头内气流的循环,容易导致散热不均匀,散热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具有双重散热装置的舞台灯,对光源和光学元器件进行散热,提高散热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双重散热装置的舞台灯,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光源组件及用于反射所述光源组件发出的光线形成光束的反光杯,还包括对所述光源组件散热的光源冷却装置,及对壳体内部散热的风机,所述壳体一端为闭合端,另一端具有出光口,所述风机靠近所述壳体的闭合端设置,且其出风方向朝向所述光源冷却装置,所述壳体的侧壁靠近所述闭合端的一侧设有第一进风口、靠近所述出光口的一侧设有出风口,所述风机将所述第一进风口流入的气流传送至所述光源冷却装置,并从所述出风口将热气流排出。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所述光源冷却装置对所述光源组件进行散热,并通过在所述壳体的闭合端设置排风口朝向所述光源冷却装置的所述风机,且所述壳体的侧壁靠近所述闭合端的一侧设有第一进风口,所述风机将所述第一进风口流入的气流传送至所述光源冷却装置,对所述光源冷却装置进行散热,且能避免光源组件产生的光线漏光,所述出风口靠近所述出光口设置,使气流流经尽可能多的元件后从所述出风口排出,对所述壳体内部其它元件进行散热,保证灯壳内部散热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光源冷却装置设有用于供所述风机吹出的气流流通并带走热量的通风通道。所述风机吹出的气流经过所述通风通道并带走所述冷却装置的热量,对所述冷却装置进行散热,进一步提高所述光源组件的散热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光源组件包括位于所述反光杯内的用于安装发光光源的基柱,所述基柱内设有与所述冷却装置连通的导流管,所述冷却装置中的冷却液流经所述导流管对所述发光光源进行散热。通过设置在所述基柱内设置与所述光源冷却装置连通的导流管,使所述光源冷却装置中的冷却液在所述导流管中流动,降低所述发光光源传递至所述基柱上的温度,从而对所述发光光源进行散热。
进一步地,所述反光杯靠近所述闭合端的一端设有供所述基柱穿过的贯穿孔,所述风机吹出的气流通过所述贯穿孔进入所述反光杯内部。所述风机吹出的气流流经所述光源冷却装置后,其中部分气流流向反光杯外侧壁并从所述出风口流出,部分气流通过所述贯穿孔进入所述反光杯内部,进一步对所述发光光源和所述反光杯进行散热。
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于支撑所述光源冷却装置及所述风机的支撑架板。通过设置所述支撑架板支撑所述光源冷却装置及所述风机。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板设有用于使从所述第一进风口流入的气流流向所述风机的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二进风口通过导风筒将气流导入所述风机。通过设置所述导风筒,使导入风机处的气流更集中,有利于加大所述风机吹出的气流量,从而带走更多的热量。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板罩设于所述风机、所述冷却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进风口与所述出风口之间的隔板,所述隔板环绕所述支撑架板外缘并与所述壳体侧壁抵接,所述隔板、所述支撑架板与所述壳体形成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风机将所述第一腔体中的气流引流至所述第二腔体内。通过设置环绕所述支撑架板外缘并与所述壳体侧壁抵接所述隔板,将所述进风气流和所述出风气流间隔开,避免位于所述第二腔体中的高温气流回流至所述第一腔体中,影响散热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出风口低于所述反光杯的敞开端的端面设置。避免经反光杯反射从所述反光杯的敞开端投射出的光束从所述出风口处漏出,影响光效。
进一步地,所述反光杯的侧壁具有缺口,所述反光杯外对应所述缺口设有挡光板。避免从所述反光杯的敞开端投射出的光束从所述出风口处漏出的同时,尽可能使所述出风口靠近所述出光口设置,使气流在所述壳体内部流动的范围更大,提高散热效率。
进一步地,还包括驱动所述光源组件运动的驱动机构,且所述光源冷却装置及所述风机跟随所述光源组件运动。所述光源冷却装置及所述风机跟随所述光源组件运动,确保所述光源组件向靠近所述出光口方向运动时,所述风机吹向所述光源冷却装置的气流稳定,从而实现散热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双重散热装置的舞台灯的灯头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双重散热装置的舞台灯的灯头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双重散热装置的舞台灯的灯头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双重散热装置的舞台灯中光源组件、光源冷却装置、风机、反光杯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双重散热装置的舞台灯的光源组件剖视图。
图中:
100、壳体;110、第一进风口;120、出风口;130、出光口;200、光源组件;210、光源冷却装置;211、通风通道;212、导流管;220、风机;230、基柱;240、驱动机构;250、发光光源;260、匀光片;300、反光杯;310、贯穿孔;320缺口;330、挡光板;400、支撑架板;410、第二进风口(410);420、导风筒;430、隔板;440、第一腔体;450、第二腔体。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具有双重散热装置的舞台灯,包括壳体100,所述壳体100内设有光源组件200及用于反射所述光源组件200发出的光线形成光束的反光杯300,还包括对所述光源组件200散热的光源冷却装置210,及对壳体100内部散热的风机220,所述壳体100一端为闭合端,另一端具有出光口130,所述风机220靠近所述壳体100的闭合端设置,且其出风方向朝向所述光源冷却装置210,所述壳体100的侧壁靠近所述闭合端的一侧设有第一进风口110、靠近所述出光口130的一侧设有出风口120,所述风机220将所述第一进风口110流入的气流传送至所述光源冷却装置210,并从所述出风口120将热气流排出。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所述光源冷却装置210对所述光源组件200进行散热,并通过在所述壳体100的闭合端设置排风口朝向所述光源冷却装置210的所述风机220,且所述壳体100的侧壁靠近所述闭合端的一侧设有第一进风口110,所述风机220将所述第一进风口110流入的气流传送至所述光源冷却装置210,对所述光源冷却装置210进行散热,且能避免光源组件200产生的光线漏光,所述出风口120靠近所述出光口130设置,使气流流经尽可能多的元件后从所述出风口120排出,对所述壳体100内部其它元件进行散热,保证灯壳内部散热效果。
如图1、图2所示,优选地,所述第一进风口110处和所述出风口120处分别设有进风格栅和出风格栅,所述进风格栅沿靠近所述闭合端方向倾斜,所述出风格栅沿靠近所述出光口130处倾斜,有利于提高进风和出风效率。
如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光源冷却装置210设有用于使所述风机220吹出的气流流通并带走热量的通风通道211。所述风机220吹出的气流经过所述通风通道211并带走所述冷却装置的热量,对所述冷却装置进行散热,进一步提高所述光源组件200的散热效率。
如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光源组件200包括位于所述反光杯300内的用于安装发光光源250的基柱230,所述基柱230内设有与所述冷却装置连通的导流管212,所述冷却装置中的冷却液流经所述导流管212对所述发光光源250进行散热。通过设置在所述基柱230内设置与所述光源冷却装置210连通的导流管212,使所述光源冷却装置210中的冷却液在所述导流管212中流动,降低所述发光光源250传递至所述基柱230上的温度,对所述发光光源250进行散热。
优选地,所述导流管212设有进口和出口,所述导流管212的进口与所述光源冷却装置210的冷却液出口连通,所述导流管212的出口与所述光源冷却装置210的冷却液进口连通,所述光源冷却装置210的冷却液出口与冷却液进口之间设有盘旋的冷却管道,使流经所述导流管212的冷却液在流经所述冷却管道的过程中逐渐冷却。
如图4所示,优选地,所述冷却管道贯穿有散热鳍片,且所述鳍片之间设有供气流流通的所述通风通道211。通过设置所述鳍片有利于增大与所述冷却管壁的接触面积,提高管壁的冷却速度,且所述风机220产生的气流通过所述通风通道211,带走所述鳍片和所述冷却管道的热量,加快管道中冷却液的冷却效率。
如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反光杯300靠近所述闭合端的一端设有供所述基柱230穿过的贯穿孔310,所述风机220吹出的气流通过所述贯穿孔310进入所述反光杯300内部。所述风机220吹出的气流流经所述光源冷却装置210后,其中部分气流流向反光杯300外侧壁并从所述出风口120流出,部分气流通过所述贯穿孔310进入所述反光杯300内部,进一步对所述发光光源250和所述反光杯300进行散热。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还包括用于支撑所述光源冷却装置210及所述风机220的支撑架板。通过设置所述支撑架板支撑所述光源冷却装置210及所述风机220。
优选地,所述支撑架板相对于所述壳体100固定。
如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架板设有用于供从所述第一进风口110流入的气流流向所述风机220的第二进风口410,所述第二进风口410通过导风筒将气流导入所述风机220。通过设置所述导风筒,使导入风机220处的气流更集中,有利于加大所述风机220吹出的气流量,从而带走更多的热量。
优选地,所述导风筒罩设所述风机220的进风端,以减少气流损失,进一步集中进风气流。
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架板罩设于所述风机220、所述冷却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进风口110与所述出风口120之间的隔板,所述隔板环绕所述支撑架板外缘并与所述壳体100侧壁抵接,所述隔板、所述支撑架板与所述壳体100形成第一腔体440和第二腔体450,所述风机220将所述第一腔体440中的气流引流至所述第二腔体内450。通过设置环绕所述支撑架板外缘并与所述壳体100侧壁抵接所述隔板,将所述进风气流和所述出风气流间隔开,避免位于所述第二腔体450中的高温气流回流至所述第一腔体440中,影响散热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出风口120低于所述反光杯300的敞开端的端面设置。避免经反光杯300反射从所述反光杯300的敞开端投射出的光束从所述出风口120处漏出,影响光效。
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反光杯300的侧壁具有缺口,所述反光杯300外对应所述缺口设有挡光板。避免从所述反光杯300的敞开端投射出的光束从所述出风口120处漏出的同时,尽可能使所述出风口120靠近所述出光口130设置,使气流在所述壳体100内部流动的范围更大,提高散热效率。
如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还包括驱动所述光源组件200运动的驱动机构240,且所述光源冷却装置210及所述风机220跟随所述光源组件200运动。所述光源冷却装置210及所述风机220跟随所述光源组件200运动,确保所述光源组件200向靠近所述出光口130方向运动时,所述风机220吹向所述光源冷却装置210的气流稳定,从而实现散热的稳定性。
如图4所示,优选地,所述驱动机构240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支撑架板侧壁的导轨,与所述导轨滑动连接的滑块,所述滑块与所述光源冷却装置210固定连接,及驱动所述滑块运动的驱动电机,且所述光源组件200与所述光源冷却装置210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电机通过驱动滑块带动所述光源冷却装置210运动,从而使光源冷却装置210、光源组件200同步运动。
如图3所示,优选地,所述风机220固定于所述光源冷却装置210远离所述光源组件200的一端,跟随所述光源冷却装置210同步运动。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具有双重散热装置的舞台灯,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00),所述壳体(100)内设有光源组件(200)及用于反射所述光源组件(200)发出的光线形成光束的反光杯(300),还包括对所述光源组件(200)散热的光源冷却装置(210),及对壳体(100)内部散热的风机(220),所述壳体(100)一端为闭合端,另一端具有出光口(130),所述风机(220)靠近所述壳体(100)的闭合端设置,且其出风方向朝向所述光源冷却装置(210),所述壳体(100)的侧壁靠近所述闭合端的一侧设有第一进风口(110)、靠近所述出光口(130)的一侧设有出风口(120),所述风机(220)将所述第一进风口(110)流入的气流传送至所述光源冷却装置(210),并从所述出风口(120)将热气流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双重散热装置的舞台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冷却装置(210)设有用于供所述风机(220)吹出的气流流通并带走热量的通风通道(2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双重散热装置的舞台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组件(200)包括位于所述反光杯(300)内的用于安装发光光源(250)的基柱(230),所述基柱(230)内设有与所述冷却装置连通的导流管(212),所述冷却装置中的冷却液流经所述导流管(212)对所述发光光源(250)进行散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双重散热装置的舞台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杯(300)靠近所述闭合端的一端设有供所述基柱(230)穿过的贯穿孔(310),所述风机(220)吹出的气流通过所述贯穿孔(310)进入所述反光杯(300)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双重散热装置的舞台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支撑所述光源冷却装置(210)及所述风机(220)的支撑架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双重散热装置的舞台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板设有用于使从所述第一进风口(110)流入的气流流向所述风机(220)的第二进风口(410),所述第二进风口(410)通过导风筒将气流导入所述风机(220)。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双重散热装置的舞台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板罩设于所述风机(220)、所述冷却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进风口(110)与所述出风口(120)之间的隔板,所述隔板环绕所述支撑架板外缘并与所述壳体(100)侧壁抵接,所述隔板、所述支撑架板与所述壳体(100)形成第一腔体(440)和第二腔体(450),所述风机(220)将所述第一腔体(440)中的气流引流至所述第二腔体(450)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双重散热装置的舞台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120)低于所述反光杯(300)的敞开端的端面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双重散热装置的舞台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杯(300)的侧壁具有缺口,所述反光杯(300)外对应所述缺口设有挡光板。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双重散热装置的舞台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所述光源组件(200)运动的驱动机构(240),且所述光源冷却装置(210)及所述风机(220)跟随所述光源组件(200)运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323862.4U CN217540503U (zh) | 2022-05-30 | 2022-05-30 | 一种具有双重散热装置的舞台灯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323862.4U CN217540503U (zh) | 2022-05-30 | 2022-05-30 | 一种具有双重散热装置的舞台灯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540503U true CN217540503U (zh) | 2022-10-04 |
Family
ID=834420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1323862.4U Active CN217540503U (zh) | 2022-05-30 | 2022-05-30 | 一种具有双重散热装置的舞台灯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540503U (zh) |
-
2022
- 2022-05-30 CN CN202221323862.4U patent/CN217540503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2733412B1 (en) | Vehicular lamp | |
US7275848B2 (en) | Headlamp assembly having cooling channel | |
EP2112427A1 (en) | Vehicle lamp | |
JP5385670B2 (ja) | 車両用led灯具 | |
KR20090133084A (ko) | 차량용 등기구 | |
JP2008123756A (ja) | 車両用灯具 | |
CN106051581A (zh) | 一种远近光合一的led照明模组 | |
CN215769309U (zh) | 投影机散热系统及投影设备 | |
CN213983403U (zh) | 远近光装置及汽车前照灯 | |
CN217540503U (zh) | 一种具有双重散热装置的舞台灯 | |
WO2018230347A1 (ja) | Ledランプ | |
CN217109290U (zh) | 一种具有除雾装置的舞台灯 | |
CN211260387U (zh) | 一种led聚光灯 | |
CN212719571U (zh) | 一种带有导流风扇的车载led灯及汽车壳体 | |
CN213362327U (zh) | 散热器 | |
CN112303600A (zh) | 一种防雨摇头光束灯的新型密封散热结构 | |
CN211502707U (zh) | 一种灯具电动调焦装置 | |
JP2013016681A (ja) | 放熱部材および放熱機構 | |
CN221765917U (zh) | 光机及投影系统 | |
CN219140724U (zh) | 一种光源散热结构 | |
CN220852051U (zh) | 一种具有双液冷头的水冷散热装置 | |
CN213453561U (zh) | 一种防雨摇头光束灯的新型密封散热结构 | |
CN219107313U (zh) | 一种逆变器 | |
CN219588888U (zh) | 一种新型led变焦聚光灯 | |
CN213983413U (zh) | 翅片散热机构及汽车前照灯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