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06318U - 一种具有布线结构的封装条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布线结构的封装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06318U
CN219106318U CN202223259252.5U CN202223259252U CN219106318U CN 219106318 U CN219106318 U CN 219106318U CN 202223259252 U CN202223259252 U CN 202223259252U CN 219106318 U CN219106318 U CN 2191063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ing
wiring structure
cable
package strip
groov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25925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董炎军
刘桃松
王德力
丁平
陈建
陈冬
苑景春
黄镔
张巡蒙
郭之球
宋振华
王恒
毛雁芳
段玉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Huayu New Ener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Huayu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Huayu New Ener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Huayu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Huayu New Ener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Huayu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Huayu New Ener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25925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063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063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063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Packaging Of Annular Or Rod-Shaped Articles, Wearing Apparel, Cassett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布线结构的封装条,包括刚性本体,刚性本体设有上下贯通的注液管、供电池极群引出端延伸出的电极孔、以及用于与膜材热封的一个或多个连续的侧壁;电极孔相邻处设有供线缆嵌入的布线槽。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封装条为轻质空心结构,在关键受力方向上设计了加强筋,封装条设计提供了极高的自由度并兼容任意布线方式,结构设计考虑到与电极孔密封设计相兼容,利用该封装条可实现将总正线缆和总负线缆在壳体的不同位置开孔引出,也可以将总正线缆和总负线缆合并后从一个位置引出。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布线结构的封装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蓄电池的配件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具有布线结构的封装条。
背景技术
当前铅酸电池都采用具有若干格式的刚性塑料壳体容纳电池极群,其带来的主要问题在于加工耗时耗力,注酸、化成时间较长,化成散热冷却性不佳,且这一类产品无法中针对某个损坏单元进行维护或更换。
为了解决该问题,发明人提出了利用柔性膜材取代刚性壳体来容纳电池极群的方案。该方案是利用一个刚性封装条与柔性膜材热合封包电池极群。在这个方案的框架下,新产生的问题是如何进一步优化封装条的结构,为电极引出端的走线提供合理的布局方式,并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和产品兼容性。同时,电极引出端的走线还会涉及到电极孔的密封问题,因此需要兼顾走线设计和密封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将相邻封装条之间的线缆进行合理走线布局,在保证一体性刚性结构的基础上兼顾电极孔密封结构的设计需求的具有布线结构的封装条。
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布线结构的封装条,包括刚性本体,所述刚性本体设有上下贯通的注液管、供电池极群引出端延伸出的电极孔、以及用于与膜材热封的一个或多个连续的侧壁;所述电极孔相邻处设有供线缆嵌入的布线槽。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封装条,是为了提供多个封装条相互层叠排列时,正负极电极柱相互串联后形成的一根总正线缆和一根总负线缆,将这两根线缆嵌入布线槽,来固定它们的走线。该设计可更好地利用空间,缩减体积,合理的布线也保证了产品的电气安全。
所述布线槽可以直接开设与本体上表面,但这就有必要增加封装条的厚度,也会导致封装条的重量增加。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本体对应布线槽的位置形成垂直向上延伸的支撑条,所述布线槽开设于支撑条上,相邻封装条上的布线槽位置相对应。这种设计保持了产品的空心构架,有利于减轻重量。
进一步地,相邻封装条的布线槽使得线缆延伸方向与封装条宽度方向平行。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电极孔包括分设于注液管两侧的正极电极孔和负极电极孔,所述正极电极孔和负极电极孔相邻处各自设有一组布线槽。
进一步地,在所述正极电极孔相邻的位置,沿长度方向设有两根第一支撑条,所述两根第一支撑条之间形成用于收容正极线缆的第一通道;在所述负极电极孔相邻的位置,沿长度方向设有两根第二支撑条,所述两根第二支撑条之间形成用于收容负极线缆的第二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两根第一支撑条之间、以及所述两根第二支撑条之间,分别设有一个引线槽。通过前述支撑条的设计,所形成的空心结构有利于收容线缆,最后将所有的封装条组装到壳体时,支撑条可抵住上方的壳盖,形成一个相对密闭的空间。
进一步地,为了加强支撑条之间的刚性,防止挤压变形,所述两根第一支撑条之间、以及所述两根第二支撑条之间,分别设有不少于一根加强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引线槽优选设有两组,分别对应正极引出端和负极引出端,每一组布线槽具有两个槽孔。实际在使用的时候并非所有的引线槽都会使用到,但这种双排对称式设计为产品布线赋予了极高的自由度和兼容性,当蓄电池根据设计需要串联和/或并联不同数量的电池极群时,或根据需要重新定义线缆出口的位置时,可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布线槽灵活布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电极孔设有下沉面,所述下沉面具有若干深槽,有利于灌注密封胶,保持足够的胶量以提高密封效果。若干深槽的设计可进一步防止干结封胶在外力作用下可能引起的松动、脱落。在该设计的基础上,电极引出端连接线缆后,可直接从垂直方向弯折90°变为沿封装条水平方向延伸,整个结构设计得非常紧凑,同时尽可能降低封装条的重量。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条上设有卡扣机构,用于将相邻封装条组装固定,形成一个连续的刚性平面。相较于将卡口机构设于本体上,设计在支撑条上更有利于加工,且不会影响到本体与柔性膜材的热封面。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封装条为轻质空心结构,在关键受力方向上设计了加强筋,封装条设计提供了极高的自由度并兼容任意布线方式,结构设计考虑到与电极孔密封设计相兼容,利用该封装条可实现将总正线缆和总负线缆在壳体的不同位置开孔引出,也可以将总正线缆和总负线缆合并后从一个位置引出。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俯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的仰视立体结构的局部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1封装到壳体后的布线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布线结构的封装条,包括刚性本体100,刚性本体100设有上下贯通的注液管110、用于与膜材热封的一个或多个连续的侧壁190,以及分设于注液管110两侧的正电极孔121和负电极孔122,正电极孔121和负电极孔122靠封装条两端的外侧各自设有一组布线槽130,每一组布线槽130具有两个槽孔。
刚性本体100对应布线槽130的位置还形成有垂直向上延伸的支撑条140,布线槽130开设于支撑条140上,与相邻封装条上的布线槽130位置相对应,支撑条140上还设有卡扣机构150,用于将相邻封装条组装固定,形成一个连续的刚性平面。
在正极电极孔121相邻的位置,沿长度方向设有两根第一支撑条141;在负极电极孔122相邻的位置,沿长度方向设有两根第二支撑条142。两根第一支撑条141之间、以及两根第二支撑条142之间,分别设有一个引线槽160。
为了加强支撑条140之间的刚性,防止挤压变形,两根第一支撑条141之间、以及两根第二支撑条142之间,还分别设有一根加强筋170。
正电极孔121和负电极孔122附近还均设有下沉面180,下沉面180具有若干深槽,在该设计的基础上,电极引出端连接线缆后,可直接从垂直方向弯折90°变为沿封装条长度方向水平延伸。
请进一步结合图3所示,利用上述封装条与柔性膜封装电池极群后形成一个2V额定电压的电池单元,将12个电池单元的封装条通过卡扣机构150相互扣合为一个整体,共同置入外壳210内,形成一个额定电压为24V的铅酸模块电池。该外壳210具有一个连续的收容空腔,未形成任何隔室。
将多个封装条相互层叠排列后,利用汇流排讲相邻电池单元的正负极串联,两侧的电池单元剩余一个总正极端和一个总负极端,分别连接一根总正线缆220和一根总负线缆230,将这两根线缆嵌入布线槽130,来固定它们的走线,总正线缆220和总负线缆230穿过外壳210侧壁预留的开口,并组装上接线端子240。
实施例2
偶数数量的电池极群,优选采用实施例1的方式进行布线,经过串联后引出的总正线缆和总负线缆位于电池的同侧,穿过壳体侧面的引线孔并连接至一个端子。
对于奇数数量的电池极群,总正线缆和总负线缆的接入点分别位于电池的对角线位置,因此壳体上需要设计两个引线孔,分别连接至一个正极端子和一个负极端子。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具有布线结构的封装条,其特征在于:包括刚性本体,所述刚性本体设有上下贯通的注液管、供电池极群引出端延伸出的电极孔、以及用于与膜材热封的一个或多个连续的侧壁;所述电极孔相邻处设有供线缆嵌入的布线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布线结构的封装条,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对应布线槽的位置形成垂直向上延伸的支撑条,所述布线槽开设于支撑条上,相邻封装条上的布线槽位置相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布线结构的封装条,其特征在于:相邻封装条的布线槽使得线缆延伸方向与封装条宽度方向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具有布线结构的封装条,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孔包括分设于注液管两侧的正极电极孔和负极电极孔,所述正极电极孔和负极电极孔相邻处各自设有一组布线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具有布线结构的封装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正极电极孔相邻的位置,沿长度方向设有两根第一支撑条,所述两根第一支撑条之间形成用于收容正极线缆的第一通道;
在所述负极电极孔相邻的位置,沿长度方向设有两根第二支撑条,所述两根第二支撑条之间形成用于收容负极线缆的第二通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具有布线结构的封装条,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根第一支撑条之间、以及所述两根第二支撑条之间,分别设有一个引线槽。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一种具有布线结构的封装条,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根第一支撑条之间、以及所述两根第二支撑条之间,分别设有不少于一根加强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具有布线结构的封装条,其特征在于:每一组布线槽具有两个槽孔。
9.根据权利要求1-6,8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具有布线结构的封装条,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孔设有下沉面,所述下沉面具有若干深槽。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布线结构的封装条,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条上设有卡扣机构。
CN202223259252.5U 2022-12-06 2022-12-06 一种具有布线结构的封装条 Active CN2191063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59252.5U CN219106318U (zh) 2022-12-06 2022-12-06 一种具有布线结构的封装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59252.5U CN219106318U (zh) 2022-12-06 2022-12-06 一种具有布线结构的封装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06318U true CN219106318U (zh) 2023-05-30

Family

ID=864679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259252.5U Active CN219106318U (zh) 2022-12-06 2022-12-06 一种具有布线结构的封装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0631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51785B (zh) 電池包及電動車
WO2021212794A1 (zh) 电池包及电动车
CN108232363A (zh) 液冷动力电池模组及汽车动力电池包
CN109301125A (zh) 电动叉车电池模组结构及电池包
ES2794017T3 (es) Sistema de caja, batería y bastidor de batería con apilamiento mejorado
CN219106318U (zh) 一种具有布线结构的封装条
CN215451597U (zh) 围框及电池包
CN216597893U (zh) 软包电芯模组及软包电池
CN214898729U (zh) 电芯模块及电池包
CN210182445U (zh) 一种用于组合式电池pack箱体的中腰结构
EP3916895A1 (en) Isolation plate, battery module, battery pack, and apparatus
CN209217045U (zh) 电动叉车电池模组结构及电池包
CN214099754U (zh) 电池模组及电池pack
CN211555987U (zh) 可快速装配的多功能储能模组电芯支架
CN210349907U (zh) 塑胶端支架及其电池模组、电池包
CN221176435U (zh) 一种防焊接干涉的电池模组装配结构
CN217485606U (zh) 一种可拼接式风冷方壳模组
CN212542616U (zh) 隔板、电池模组以及车辆
CN215220865U (zh) 一种电动自行车电池模块
CN215578724U (zh) 一体化储能设备
CN218957906U (zh) 一种储能电池包及其电芯隔板
CN211320206U (zh) 一种模块化多极柱大容量锂电池
CN216850056U (zh) 一种铅酸蓄电池
CN217544832U (zh) 动力电池模组盖板、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CN215933760U (zh) 一种模组结构及电池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