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96877U - 支撑装置及移动载具 - Google Patents
支撑装置及移动载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096877U CN219096877U CN202320147351.XU CN202320147351U CN219096877U CN 219096877 U CN219096877 U CN 219096877U CN 202320147351 U CN202320147351 U CN 202320147351U CN 219096877 U CN219096877 U CN 21909687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od piece
- support frame
- angle
- rod
- suppor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664 blo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Fittings On The Vehicle Exterior For Carrying Loads, And Device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AREA)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一种支撑装置设置于移动载具的支架,且支撑装置包含支撑架、延伸柱、复位弹簧、底座以及定位组件。支撑架枢接于支架的下侧。延伸柱的一端具有穿孔,其中支撑架穿过穿孔以与延伸柱套接。复位弹簧连接于支撑架与延伸柱之间,用以将延伸柱拉动至复位位置。底座设置于延伸柱的另一端。定位组件包含第一杆件及第二杆件。第一杆件的一端枢接于支撑架。第二杆件的一端枢接于第一杆件的另一端,第二杆件的另一端枢接于延伸柱。借此,可提升移动载具停放的便利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一种支撑装置及移动载具,且尤其是有关一种可支撑地面的支撑装置及移动载具。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于环保意识逐渐提升,以人力驱动的移动载具如自行车或三轮车等,广泛使用在人们的生活中。而现有自行车的脚撑,通过斜向侧立的方式,与二车轮形成三角平面,使得脚撑可稳定支撑地面。然而,如三轮车等非二轮的移动载具,无法设置脚撑以侧立方式支撑地面,只能设置如直立柱的支撑装置将整辆移动载具撑起以稳定停放。但现有直立柱的使用都需要使用者撑起整辆移动载具,操作上往往相当费力,造成使用上的不便。
有鉴于此,一种可提升操作便利性的支撑装置,仍是目前相关业者共同努力的目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支撑装置及移动载具,其通过弯折定位组件将延伸柱限位于定位位置,使得支撑装置可以垂直于地面提供移动载具支撑力,借以提升移动载具停放的便利性。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支撑装置,其设置于移动载具的支架,且支撑装置包含支撑架、延伸柱、复位弹簧、底座以及定位组件。支撑架枢接于支架的下侧。延伸柱的一端具有穿孔,其中支撑架穿过穿孔以与延伸柱套接。复位弹簧连接于支撑架与延伸柱之间,用以将延伸柱拉动至复位位置。底座设置于延伸柱的另一端。定位组件包含第一杆件及第二杆件。第一杆件的一端枢接于支撑架。第二杆件的一端枢接于第一杆件的另一端,第二杆件的另一端枢接于延伸柱。其中当支撑架沿第一旋转方向旋转,且第一杆件与第二杆件连接的枢点受外力沿定位方向位移,使得第二杆件与第一杆件的夹角由第一角度切换至第二角度,其中第一角度小于180度且第二角度大于180度,延伸柱被限位于定位位置,且底座接触地面;当第一杆件与第二杆件连接的枢点受外力沿收折方向位移,使得第二杆件与第一杆件的夹角切换回第一角度时,复位弹簧将延伸柱恢复至复位位置,且支撑架沿相反于第一旋转方向的第二旋转方向旋转,带动底座靠近支架。
依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支撑装置,其中定位组件可还包含限位板,其设置于第一杆件的前述另一端,其中当第一杆件与第二杆件连接的枢点受外力沿定位方向位移,限位板将第二杆件与第一杆件的夹角限制于第二角度。
依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支撑装置,可还包含滑轮组,滑轮组包含滑轮及连接杆,且延伸柱的前述另一端具有凹槽,连接杆的一端穿过凹槽且连接支撑架,连接杆的另一端连接滑轮。
依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支撑装置,可还包含收折元件,其设置于支架的下侧,其中当支撑架沿第二旋转方向旋转,带动底座靠近支架时,收折元件抵顶限位板以将定位组件限位于第一角度。
依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支撑装置,其中复位弹簧可设置于支撑架内,且复位弹簧的一端连接于支撑架,复位弹簧的另一端连接于延伸柱。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移动载具,其包含车架、多个车轮以及支撑装置。车架包含支架,支架位于车架的中心。车轮设置于车架。支撑装置设置于支架且包含支撑架、延伸柱、复位弹簧、底座及定位组件。支撑架枢接于支架的下侧。延伸柱的一端具有穿孔,其中支撑架穿过穿孔以与延伸柱套接。复位弹簧连接于支撑架与延伸柱之间,用以将延伸柱拉动至复位位置。底座设置于延伸柱的另一端。定位组件包含第一杆件及第二杆件。第一杆件的一端枢接于支撑架。第二杆件的一端枢接于第一杆件的另一端,第二杆件的另一端枢接于延伸柱。其中当支撑架沿第一旋转方向旋转,且第一杆件与第二杆件连接的枢点受外力沿定位方向位移,使得第二杆件与第一杆件的夹角由第一角度切换至第二角度,其中第一角度小于180度且第二角度大于180度,延伸柱被限位于定位位置,且底座接触地面;当第一杆件与第二杆件连接的枢点受外力沿收折方向位移,使得第二杆件与第一杆件的夹角切换回第一角度时,复位弹簧将延伸柱恢复至复位位置,且支撑架沿相反于第一旋转方向的第二旋转方向旋转,带动底座靠近支架。
依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移动载具,其中定位组件可还包含限位板,其设置于第一杆件的前述另一端,其中当第一杆件与第二杆件连接的枢点受外力沿定位方向位移,限位板将第二杆件与第一杆件的夹角限制于第二角度。
依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移动载具,其中支撑装置可还包含滑轮组,滑轮组包含滑轮及连接杆,且延伸柱的前述另一端具有凹槽,连接杆的一端穿过凹槽且连接支撑架,连接杆的另一端连接滑轮。
依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移动载具,其中支撑装置可还包含收折元件,其设置于支架的下侧,其中当支撑架沿第二旋转方向旋转,带动底座靠近支架时,收折元件抵顶限位板以将定位组件限位于第一角度。
依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移动载具,其中复位弹簧可设置于支撑架内,且复位弹簧的一端连接于支撑架,复位弹簧的另一端连接于延伸柱。
附图说明
图1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支撑装置设置于移动载具的支架的立体示意图;
图2绘示依照图1实施例的支撑装置的爆炸示意图;
图3绘示依照图1实施例的支撑装置的正视图;
图4绘示依照图1实施例的支撑装置设置于支架且立于地面的侧视图;
图5绘示依照图4实施例的支撑装置设置于支架且立于地面的剖视图;
图6绘示依照图1实施例的支撑装置由收折状态切换至定位状态的作动示意图;以及
图7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移动载具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及图2,其中图1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支撑装置100设置于移动载具的支架200的立体示意图,图2绘示依照图1实施例的支撑装置100的爆炸示意图。如图1至图2所示,支撑装置100设置于移动载具的支架200,且支撑装置100包含支撑架110、延伸柱120、复位弹簧130、底座140以及定位组件150。支撑架110枢接于支架200的下侧。延伸柱120的一端具有穿孔121,其中支撑架110穿过穿孔121以与延伸柱120套接。复位弹簧130连接于支撑架110与延伸柱120之间,用以将延伸柱120拉动至复位位置。底座140设置于延伸柱120的另一端。定位组件150包含第一杆件151及第二杆件152。第一杆件151的一端枢接于支撑架110。第二杆件152的一端枢接于第一杆件151的另一端,第二杆件152的另一端枢接于延伸柱120。其中当支撑架110沿第一旋转方向R1(绘示于图6)旋转,且第一杆件151与第二杆件152连接的枢点受外力沿定位方向位移,使得第二杆件152与第一杆件151的夹角θ(标示于图6)由第一角度切换至第二角度,其中第一角度小于180度且第二角度大于180度,延伸柱120被限位于定位位置,且底座140接触地面G(绘示于图4);当第一杆件151与第二杆件152连接的枢点受外力沿收折方向位移,使得第二杆件152与第一杆件151的夹角θ切换回第一角度时,复位弹簧130将延伸柱120恢复至复位位置,且支撑架110沿相反于第一旋转方向R1的第二旋转方向旋转,带动底座140靠近支架200。
通过定位组件150的配置,可在第二杆件152与第一杆件151的夹角θ由第一角度切换至第二角度时,进而增加支撑架110与延伸柱120中心之间的相对距离,使得支撑装置100的整体长度伸长,并且通过第二杆件152与第一杆件151的第二角度大于180度,形成反折,进而抵抗复位弹簧130对延伸柱120的恢复弹力,借以将延伸柱120限位于定位位置,避免延伸柱120恢复至复位位置,使得支撑装置100无法支撑地面G。进一步来说,使用者可通过弯折定位组件150以切换夹角θ为第一角度或第二角度,改变支撑装置100于收折状态或定位状态。借此,支撑装置100可不须相对于地面G斜向侧立,使用者也不需要撑起移动载具,支撑装置100可垂直于地面G并提供支撑力予移动载具,进而提升移动载具停放的便利性。以下将详述支撑装置100的细节。
请参阅图3及图4,并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2,其中图3绘示依照图1实施例的支撑装置100的正视图,图4绘示依照图1实施例的支撑装置100设置于支架200且立于地面G的侧视图。如图1、图2及图4所示,支撑架110可具有支架枢孔111位于上端及第一穿孔112位于下端,支架200可包含支架枢轴210枢设于支架枢孔111。借此,支撑架110可沿第一旋转方向R1旋转,使得底座140远离支架200,或沿第二旋转方向旋转,使得底座140靠近支架200。进一步地,第一杆件151可具有推杆1511、第一枢孔1512及第一枢轴1513,第一枢孔1512远离第二杆件152且用以枢设于第一枢轴1513,第一枢轴1513穿设于第一穿孔112,第二杆件152可具有连接枢孔1521、第二枢孔1522及第二枢轴1523,连接枢孔1521邻近第一杆件151且用以枢接于推杆1511,第二枢孔1522远离第一杆件151,第二枢孔1522枢接于第二枢轴1523,延伸柱120可具有第二穿孔122位于靠近底座140的一端并供第二枢轴1523穿设。借此,第一杆件151及第二杆件152可通过连接枢孔1521及推杆1511枢接,故枢点即为推杆1511的中心点。当通过收折定位组件150切换第二杆件152与第一杆件151的夹角θ时,可带动延伸柱120相对支撑架110位移,进而改变支撑架110与延伸柱120中心之间的相对距离,借以伸缩支撑装置100的整体长度。详细来说,推杆1511的长度足以供使用者踩踏,让使用者直接对枢点施力,以方便推动第一杆件151与第二杆件152的枢点沿定位方向或收折方向位移,使得定位组件150受力收折弯曲或伸直。借此,第一杆件151与第二杆件152的夹角θ可切换至第一角度或第二角度,用以分别带动延伸柱120于复位位置或定位位置。
定位组件150可还包含限位板153,其设置于第一杆件151的前述另一端(也位于推杆1511的一端),其中当第一杆件151与第二杆件152连接的枢点受外力沿定位方向位移,限位板153将第二杆件152与第一杆件151的夹角θ限制于第二角度。通过限位板153的配置,可将第二杆件152与第一杆件151反折形成锁定死点,并将延伸柱120限位于定位位置,借以增加定位组件150限位的稳定度。
再者,支撑装置100可还包含滑轮组160,滑轮组160包含两滑轮161及两连接杆162,且延伸柱120的前述另一端(靠近底座140的一端)具有凹槽123,各连接杆162的一端穿过凹槽123且连接支撑架110,各连接杆162的另一端连接滑轮161。仔细来说,连接杆162可焊接在支撑架110,但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当地面G崎岖不平,使得支撑装置100在收折状态或定位状态的过程中被地面G上的凸起挡住而无法正常旋转时,可通过滑轮组160在地面G上的凸起滚动,使得支撑装置100可正常切换至收折状态或定位状态。借此,可提升支撑装置100操作的稳定度,而在其他实施例中,滑轮及连接杆数量可以是一,不以此为限。
如图4所示,支撑装置100可还包含收折元件170,其设置于支架200的下侧,其中当支撑架110沿第二旋转方向旋转,带动底座140靠近支架200时,收折元件170抵顶限位板153以将定位组件150的第二杆件152与第一杆件151的夹角θ限位于第一角度。在另一实施例中,定位元件可以是拉伸弹簧,但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当第一杆件与第二杆件的夹角为第一角度时,定位元件的弹簧挂钩勾住第二杆件的连接枢孔,借以将支撑装置限位于收折状态。
请配合参照图5,其绘示依照图4实施例的支撑装置100设置于支架200且立于地面G的剖视图。如图2及图5所示,复位弹簧130设置于支撑架110内,且复位弹簧130的一端连接于支撑架110,复位弹簧130的另一端连接于延伸柱120。详细来说,复位弹簧130具有两挂钩,其分别位于复位弹簧130的两端,且支撑装置100还包含两插梢件131,其中一插梢件131穿过支撑架110的插孔及复位弹簧130的挂钩,且另一插梢件131穿过延伸柱120的插孔及复位弹簧130的另一挂钩,使得复位弹簧130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支撑架110及延伸柱120。
请配合参照图6,其绘示依照图1实施例的支撑装置100由收折状态切换至定位状态的作动示意图。如图6所示,当支撑装置100处于收折状态,第一杆件151与第二杆件152的夹角θ限位于第一角度,且限位板153抵顶于收折元件170,复位弹簧130将延伸柱120拉动至复位位置。当支撑装置100由收折状态切换至定位状态的过程中,使用者可通过单脚拨动支撑装置100的推杆1511,使得支撑架110沿第一旋转方向R1旋转,并带动延伸柱120相对支撑架110之间的中心距离伸长。且当支撑装置100相对于地面G垂直并接触地面G时,使用者可持续推动推杆1511,使得第一杆件151与第二杆件152连接的枢点受外力沿定位方向位移,进而第二杆件152与第一杆件151的夹角θ切换至第二角度,通过反折限制第二杆件152与第一杆件151反转。再者,限位板153可限制第二杆件152与第一杆件151的夹角θ于第二角度,使得延伸柱120限位于定位位置,借以将支撑装置100切换至定位状态。通过支撑装置100的配置,移动载具可在不通过侧立或直立柱的结构支撑地面G,借以提升操作的流畅度。
请参照图7,其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移动载具10的示意图。移动载具10包含车架11、多个车轮12及支撑装置100a。车架11包含支架13,且支架13位于车架11的中心。车轮12设置于车架11。支撑装置100a设置于支架13。支撑装置100a的结构可与图1实施例的支撑装置100相同,在此不赘述。具体来说,移动载具10可为三轮货物车,且可在车架11前方或后方设置载物架,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借此,通过在移动载具10的中心位置下方设置支撑装置100a,可为移动载具10提供定位功能,避免移动载具10因环境因素移动,例如地面些微倾斜或阵风吹过,借以提升移动载具10停放的稳定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支撑装置及移动载具,其具有下列优点:其一,基于定位组件的配置,可简单通过切换第二杆件与第一杆件的夹角,进而将延伸柱限位于定位位置,借以提升操作的便利性;其二,限位板的配置,可稳定将第二杆件与第一杆件的夹角限至于第二角度;以及,其三,通过滑轮的配置,可避免路面崎岖导致支撑装置无法流畅操作。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后附的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符号说明】
10:移动载具
11:车架
12:车轮
13,200:支架
100,100a:支撑装置
110:支撑架
111:支架枢孔
112:第一穿孔
120:延伸柱
121:穿孔
122:第二穿孔
123:凹槽
130:复位弹簧
131:插梢件
140:底座
150:定位组件
151:第一杆件
1511:推杆
1512:第一枢孔
1513:第一枢轴
152:第二杆件
1521:连接枢孔
1522:第二枢孔
1523:第二枢轴
153:限位板
160:滑轮组
161:滑轮
162:连接杆
170:收折元件
210:支架枢轴
G:地面
R1:第一旋转方向
θ:夹角。
Claims (10)
1.一种支撑装置,设置于移动载具的支架,其特征在于,该支撑装置包含:
支撑架,枢接于该支架的下侧;
延伸柱,一端具有穿孔,其中该支撑架穿过该穿孔以与该延伸柱套接;
复位弹簧,连接于该支撑架与该延伸柱之间,用以将该延伸柱拉动至复位位置;
底座,设置于该延伸柱的另一端;以及
定位组件,包含:
第一杆件,一端枢接于该支撑架;及
第二杆件,该第二杆件的一端枢接于该第一杆件的另一端,该第二杆件的另一端枢接于该延伸柱;
其中当该支撑架沿第一旋转方向旋转,且该第一杆件与该第二杆件连接的枢点受外力沿定位方向位移,使得该第二杆件与该第一杆件的夹角由第一角度切换至第二角度,其中该第一角度小于180度且该第二角度大于180度,该延伸柱被限位于定位位置,且该底座接触地面;当该第一杆件与该第二杆件连接的该枢点受外力沿收折方向位移,使得该第二杆件与该第一杆件的夹角切换回该第一角度时,该复位弹簧将该延伸柱恢复至该复位位置,且该支撑架沿相反于该第一旋转方向的第二旋转方向旋转,带动该底座靠近该支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定位组件还包含:
限位板,设置于该第一杆件的该另一端,其中当该第一杆件与该第二杆件连接的该枢点受外力沿该定位方向位移,该限位板将该第二杆件与该第一杆件的夹角限制于该第二角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含滑轮组,该滑轮组包含滑轮及连接杆,且该延伸柱的该另一端具有凹槽,该连接杆的一端穿过该凹槽且连接该支撑架,该连接杆的另一端连接该滑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含:
收折元件,设置于该支架的下侧,其中当该支撑架沿该第二旋转方向旋转,带动该底座靠近该支架时,该收折元件抵顶该限位板以将该定位组件限位于该第一角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复位弹簧设置于该支撑架内,且该复位弹簧的一端连接于该支撑架,该复位弹簧的另一端连接于该延伸柱。
6.一种移动载具,其特征在于,包含:
车架,包含支架,该支架位于该车架的中心;
多个车轮,设置于该车架;以及
支撑装置,设置于该支架,包含:
支撑架,枢接于该支架的下侧;
延伸柱,一端具有穿孔,其中该支撑架穿过该穿孔以与该延伸柱套接;
复位弹簧,连接于该支撑架与该延伸柱之间,用以将该延伸柱拉动至复位位置;
底座,设置于该延伸柱的另一端;及
定位组件,包含:
第一杆件,一端枢接于该支撑架;及
第二杆件,该第二杆件的一端枢接于该第一杆件的另一端,该第二杆件的另一端枢接于该延伸柱;
其中当该支撑架沿第一旋转方向旋转,且该第一杆件与该第二杆件连接的枢点受外力沿定位方向位移,使得该第二杆件与该第一杆件的夹角由第一角度切换至第二角度,其中该第一角度小于180度且该第二角度大于180度,该延伸柱被限位于定位位置,且该底座接触地面;当该第一杆件与该第二杆件连接的该枢点受外力沿收折方向位移,使得该第二杆件与该第一杆件的夹角切换回该第一角度时,该复位弹簧将该延伸柱恢复至该复位位置,且该支撑架沿相反于该第一旋转方向的第二旋转方向旋转,带动该底座靠近该支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载具,其特征在于,该定位组件还包含:
限位板,设置于该第一杆件的该另一端,其中当该第一杆件与该第二杆件连接的该枢点受外力沿该定位方向位移,该限位板将该第二杆件与该第一杆件的夹角限制于该第二角度。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载具,其特征在于,该支撑装置还包含滑轮组,该滑轮组包含滑轮及连接杆,且该延伸柱的该另一端具有凹槽,该连接杆的一端穿过该凹槽且连接该支撑架,该连接杆的另一端连接该滑轮。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动载具,其特征在于,该支撑装置还包含:
收折元件,设置于该支架的下侧,其中当该支撑架沿该第二旋转方向旋转,带动该底座靠近该支架时,该收折元件抵顶该限位板以将该定位组件限位于该第一角度。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载具,其特征在于,该复位弹簧设置于该支撑架内,且该复位弹簧的一端连接于该支撑架,该复位弹簧的另一端连接于该延伸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11209925U TWM640016U (zh) | 2022-09-12 | 2022-09-12 | 支撐裝置及移動載具 |
TW111209925 | 2022-09-12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096877U true CN219096877U (zh) | 2023-05-30 |
Family
ID=864651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0147351.XU Active CN219096877U (zh) | 2022-09-12 | 2023-01-13 | 支撑装置及移动载具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096877U (zh) |
TW (1) | TWM640016U (zh) |
-
2022
- 2022-09-12 TW TW111209925U patent/TWM640016U/zh unknown
-
2023
- 2023-01-13 CN CN202320147351.XU patent/CN219096877U/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M640016U (zh) | 2023-04-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6135927A (en) | Foldable exerciser | |
US7029015B2 (en) | Transporting device with panel truck | |
US9604688B1 (en) | Foldable bicycle | |
CN219096877U (zh) | 支撑装置及移动载具 | |
US20020142891A1 (en) | Foldable jogging machine | |
CN2908327Y (zh) | 一种滑板车 | |
CN112158287A (zh) | 一种电动代步车 | |
CN111645747A (zh) | 一种手推车的折叠把手 | |
CN2697218Y (zh) | 帐篷撑杆架用滑动座定位装置 | |
CN109550223B (zh) | 可折叠摇摆板 | |
CN2521130Y (zh) | 可折收卡固前管的自行车组合 | |
CN216468035U (zh) | 一种折叠式便携电动手推车撑脚 | |
CN221293585U (zh) | 一种多功能搬运工具车 | |
KR200274986Y1 (ko) | 광고 장치 | |
CN220397274U (zh) | 一种便携式氧气供应装置 | |
CN212491510U (zh) | 折叠赛车游戏支架 | |
CN221090947U (zh) | 一种手推车 | |
CN220391128U (zh) | 支撑结构改进的三角警告牌 | |
CN2440551Y (zh) | 一种滑板车的折叠锁定机构 | |
CN219056091U (zh) | 一种宿营车厢的边板拓展机构 | |
CN218932780U (zh) | 一种压路机保护架翻转机构 | |
CN216070339U (zh) | 一种滑板车折叠锁定装置 | |
CN2516440Y (zh) | 滑板车的防脱落装置 | |
CN217435777U (zh) | 一种可折叠推车 | |
CN2416006Y (zh) | 婴儿车收合自动站立机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