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96480U - 一种集成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集成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96480U
CN219096480U CN202221987668.6U CN202221987668U CN219096480U CN 219096480 U CN219096480 U CN 219096480U CN 202221987668 U CN202221987668 U CN 202221987668U CN 219096480 U CN219096480 U CN 2190964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rt
communication port
section
water pump
flow pass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98766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请求不公布姓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oxing Sanhua New Energy Auto Par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oxing Sanhua New Energy Auto Par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oxing Sanhua New Energy Auto Par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oxing Sanhua New Energy Auto Par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98766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964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964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964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集成组件,包括第一水泵、第二水泵、水阀及流道板,所述流道板包括主体部和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位于所述主体部的一侧,所述主体部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具有第一安装口,所述第二端部具有第二安装口,所述第一水泵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口,所述第二水泵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口,所述水阀安装于所述安装部。该集成组件的第一水泵和第二水泵分别位于流道板的两端,水阀位于流道板的一侧,通过调整水阀和水泵的位置,从而减小流道板的体积,使结构更加紧凑。

Description

一种集成组件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热管理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集成组件。
背景技术
热管理系统通常设有水泵、水阀和水箱,为了节省安装空间,通常将流道设计在流道板上,并将水泵、水阀、水箱安装于流道板组成集成组件,由于流道板上安装的零件较多,导致流道板的体积较大,结构不够紧凑。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紧凑的集成组件。
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一种集成组件,包括第一水泵、第二水泵、水阀及流道板,所述流道板包括主体部和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位于所述主体部的一侧,所述主体部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具有第一安装口,所述第二端部具有第二安装口,所述第一水泵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口,所述第二水泵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口,所述水阀安装于所述安装部。
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水泵和第二水泵分别位于流道板的两端,水阀位于流道板的一侧,通过调整水阀和水泵的位置,从而减小流道板的体积,使结构更加紧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集成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集成组件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水阀、水泵与流道板相连接的局部剖视图;
图4为水泵与流道板相连接的分解示意图;
图5为水阀与流道板相连接的分解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水阀与流道板在另一视角下的分解示意图;
图7为图1所示集成组件的流路示意图。
图中:
1.第一水泵2.第二水泵3.水阀31.第一阀口32.第二阀口33.第三阀口34.第四阀口4.水箱5.流道板51.主体部511.第六段流道512.第七段流道52.安装部521.第三连通口522.第四连通口523.第五连通口524.第三段流道525.第四段流道526.第五段流道53.第一安装口54.第二安装口55.第一口56.第二口57.连通口571.第一连通口572.第二连通口573.第一段流道574.第二段流道58.隔板59.第六连通口6.密封垫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在本文中,“上、下、内、外”等用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位置关系而确立的,根据附图的不同,相应的位置关系也有可能随之发生变化,因此,并不能将其理解为对保护范围的绝对限定;而且,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与另一个具有相同名称的部件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部件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请参考图1、图2,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集成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集成组件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本申请所提供的集成组件主要由第一水泵1、第二水泵2、水阀3、水箱4以及流道板5组成,其中,流道板5具有主体部51和安装部52,安装部52位于主体部51的一侧,主体部51的两端具有第一安装口53和第二安装口54,第一安装口53具有第一侧壁部,并在第一侧壁部上设有第一口55,第二安装口54具有第二侧壁部,并在第二侧壁部上设有第二口56;第一水泵1和第二水泵2分别安装于第一安装口53和第二安装口54,其水泵的第一口通过流道板5与水箱4连通,水泵的第二口分别对应于第一口55和第二口56。
水阀3安装于流道板5的安装部52,流道板5的主体部51通过连通口57与水箱4相连通,连通口57在外形上为一个完成的圆柱形进水口,其内部由一块隔板58分为彼此隔离的第一连通口571和第二连通口572,第一连通口571通过流道板5内部的第一流道与第一水泵1以及水阀3与之对应的阀口相连通,第二连通口572通过流道板5内部的第二流道与第二水泵2以及水阀3与之对应的阀口相连通。
水箱4位于流道板5的上方,用于实现补充冷却液、排气等功能,其出水口位于底部,第一水泵1、第二水泵2、水阀3与流道板5连接之后,作为一个整体,通过流道板5的连通口57与水箱4的出水口相连接,从正面观察时,两个水泵与水阀3以倒“品”字形的形态处于水箱4的下方。
请一并参考图3、图4,图3为水阀、水泵与流道板相连接的局部剖视图;图4为水泵与流道板相连接的分解示意图。
流道板5为一体式结构,其主体部51大体呈圆柱形,安装部52大体呈矩形块状结构,流道板5在主体部51的内部设有第六段流道511和第七段流道512,上述连通口57内的隔板58将第六段流道511与第七段流道512隔开,第六段流道511与第七段流道512位于同一轴线上,但并不相互连通。
具体地,第一安装口53和第二安装口54呈圆盘形,直径大于主体部51的直径,主体部51垂直于第一安装口53和第二安装口54的盘面,第一安装口53和第二安装口54分别具有朝向外侧的容纳腔,第一水泵1和第二水泵2的安装端分别嵌入第一安装口53和第二安装口54,并通过螺栓等连接件与第一安装口53和第二安装口54固定连接,其进水口分别插接于第六段流道511和第七段流道512的外端口,第一口55和第二口56分别与第一水泵1和第二水泵2的水泵出口大体沿切向方向连通。
当第一水泵1和第二水泵2运行时,其将冷却液沿轴线方向吸入泵体内部,然后将冷却液沿切线方向向外输出。
流道板5的第一连通口571通过第一段流道573与第六段流道511的内端连通,从而通过第一段流道573和第六段流道511与第一水泵1的进水口连通,第一段流道573为沿径向方向开设的流道,其垂直于第六段流道511;同理,流道板5的第二连通口572通过第二段流道574与第七段流道512的内端连通,从而通过第二段流道574和第七段流道512与第二水泵1的进水口连通,第二段流道574为沿径向方向开设的流道,其垂直于第七段流道512。
请一并参考图5、图6,图5为水阀与流道板相连接的分解示意图;图6为图5所示水阀与流道板在另一视角下的分解示意图。
流道板5的安装部52在其对接面上设有第三连通口521、第四连通口522、第五连通口523,第四连通口522位于第三连通口521和第五连通口523之间,第三连通口521和第五连通口523分别位于第四连通口522的两侧。
水阀3为四通阀,其在对接面上设有第一阀口31、第二阀口32、第三阀口33,水阀3与流道板5的安装部52对接后,安装部52的第三连通口521、第四连通口522、第五连通口523分别与水阀3的第一阀口31、第二阀口32、第三阀口33相连通。
水阀3与安装部52的对接面之间设有密封垫圈6,通过密封垫圈6的压缩实现端面密封。此密封垫圈6不仅可以沿周边对对接面进行密封,而且,可以对第一阀口31、第二阀口32、第三阀口33进行隔离密封。
安装部52的第三连通口521通过第三段流道524与第六段流道511连通,从而通过第三段流道524和第六段流道511与第一水泵1的进水口连通,第三段流道524为沿径向方向开设的流道,其垂直于第六段流道511;安装部52的第四连通口522通过第四段流道525与第七段流道512连通,从而通过第四段流道525和第七段流道512与第二水泵2的进水口连通,第四段流道525为沿径向方向开设的流道,其垂直于第七段流道512。
安装部52的外壁上设有第六连通口59,安装部52的第五连通口523通过第五流道526与第六连通口59连通,水阀3包括第四阀口34,第四阀口34作为回水口,所述第四阀口34与第一阀口31或第二阀口32或第三阀口33连通。流道板5两端的第一口55、第二口56和水阀3上的第四阀口34,均竖直向下延伸,安装部52上的第六连通口59沿水平方向延伸。
第五段流道526位于第三段流道524与第四段流道525之间,其分为呈角度的两段,一段是从第五连通口523向内延伸的第一子通道,另一段是从第六连通口59向内延伸的第二子通道,第一子通道垂直于第二子通道,第五段流道526与第六段流道511和第七段流道512相隔离,也不与水箱4连通,其相当于将水阀3的第三阀口33通过第五连通口523和第五段流道526在流道板5内部进行转向后,从流道板5向外引出,也就是说,安装部52上的第六连通口59通往水阀3的第三阀口33。
从图3可以看出,在本实施例中,流道板5的连通口57和第五段流道526大体处于中间位置,第一段流道573、第六段流道511、第三段流道524位于左侧,第二段流道574、第七段流道512、第四段流道525位于右侧,左侧的流道与右侧的流道相互隔离,并且以第五段流道526为中心,大体呈镜像对称的关系。
在本实施例中,流道板5的流道基本上都为直线形流道,与曲线流道相比,结构更为简单,十分易于加工制造,而且,使得流道板5可以是一体式结构,与分体式流道板相比,除接口之外,其自身不需要进行密封,具有更好的密封性能。
如图7所示,在进行工作时,第一水泵1和第二水泵2通往不同的热管理对象,用于向不同的热管理对象输送冷却液,回流的冷却液从第六连通口59和第四阀口34返回至水阀3,形成循环回路。通过控制水阀3,可以使第六连通口59、第四阀口34选择性地与第一水泵1、第二水泵2连通,或者以其他形式相连通,从而在不同工作模式之间进行切换,可以应用于燃油车、电动汽车或混合动力汽车的热管理系统。
当然,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可根据实际需要作出具有针对性的调整,从而得到更多的实施方式。例如,水阀3也可以拓展为其他多通阀,或者,将流道板5的外形设计成其他形状,等等。由于可能实现的方式较多,这里就不再一一举例说明。
以上对本申请所提供的集成组件和热管理系统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申请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集成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水泵(1)、第二水泵(2)、水阀(3)及流道板(5),所述流道板(5)包括主体部(51)和安装部(52),所述安装部(52)位于所述主体部(51)的一侧,所述主体部(51)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具有第一安装口(53),所述第二端部具有第二安装口(54),所述第一水泵(1)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口(53),所述第二水泵(2)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口(54),所述水阀(3)安装于所述安装部(5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板(5)具有流道和连通口(57),所述连通口(57)包括第一连通口(571)和第二连通口(572),所述流道包括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所述第一连通口(571)通过第一流道与所述第一水泵(1)相连通,所述第二连通口(572)通过第二流道与所述第二水泵(2)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52)包括第三连通口(521)、第四连通口(522)、第五连通口(523),所述第三连通口(521)、第四连通口(522)、第五连通口(523)分别与所述水阀(3)的第一阀口(31)、第二阀口(32)、第三阀口(33)相连通,所述第一流道包括第一段流道(573)、第三段流道(524)和第六段流道(511),所述第二流道包括第二段流道(574)、第四段流道(525)和第七段流道(512);所述第一连通口(571)通过第一段流道(573)和第六段流道(511)与所述第一水泵(1)的第一口连通,所述第二连通口(572)通过第二段流道(574)和第七段流道(512)与所述第二水泵(2)的第一口连通,所述第三连通口(521)通过第三段流道(524)和第六段流道(511)与所述第一水泵(1)的第一口连通,所述第四连通口(522)通过第四段流道(525)和第七段流道(512)与所述第二水泵(2)的第一口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段流道(573)和第二段流道(574)分别与所述第六段流道(511)和第七段流道(512)的内端连通;所述第三段流道(524)和第四段流道(525)分别与所述第六段流道(511)和第七段流道(512)的中部相连通,所述第六段流道(511)和第七段流道(512)沿所述主体部(51)的轴向延伸,所述第一段流道(573)和所述第三段流道与所述第六段流道呈角度设置,所述第二段流道(574)和所述第四段流道(525)与所述第七段流道呈角度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集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连通口(522)位于第三连通口(521)和第五连通口(523)之间,所述安装部(52)包括第五段流道(526)和第六连通口(59),所述第五连通口(523)通过第五段流道(526)与所述第六连通口(59)连通,所述第五段流道(526)位于所述第三段流道(524)与第四段流道(525)之间,所述第五段流道(526)包括从所述第五连通口(523)向内延伸的第一子通道和从所述第六连通口(59)向内延伸的第二子通道;所述第一子通道与所述第二子通道垂直,且所述第五段流道(526)与所述第六段流道(511)和第七段流道(512)不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3-5任一项所述的集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阀(3)包括第四阀口(34),所述第四阀口(34)与所述第一阀口(31)或第二阀口(32)或第三阀口(33)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2至5任一项所述的集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板包括隔板(58),所述隔板(58)位于所述第一连通口(571)和第二连通口(572)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集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组件包括水箱(4),所述水箱包括第七连通口,所述流道板(5)的主体部(51)具有第一连通口(571)和第二连通口(572),所述第一连通口(571)和第二连通口(572)与所述水箱(4)的第七连通口相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2至5任一项所述的集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部包括第一侧壁部,所述第一侧壁部具有第一口(55),所述第二端部包括第二侧壁部,所述第二侧壁部具有第二口(56),所述第一水泵(1)的第二口与所述第一侧壁部的第一口(55)连通,所述第二水泵(2)的第二口与所述第二侧壁部的第二口(56)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集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口(53)和第二安装口(54)具有朝向外侧的容纳腔;所述主体部(51)垂直于所述第一安装口(53)和第二安装口(54),所述第一水泵(1)和第二水泵(2)的安装端分别嵌入所述第一安装口(53)和第二安装口(54)并通过连接件与所述第一安装口(53)和第二安装口(54)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安装口(53)和第二安装口(54)的直径大于所述主体部(51)的直径,所述连通口(57)位于所述流道板(5)的主体部(51),所述流道板包括隔板(58),所述隔板(58)位于所述第一连通口(571)和第二连通口(572)之间,所述集成组件包括水箱(4),所述水箱包括第七连通口,所述水箱(4)的第七连通口与所述第一连通口(571)和第二连通口(572)相连通;所述流道板(5)为一体式结构,所述水阀(3)与所述安装部(52)之间通过密封件密封。
CN202221987668.6U 2022-07-29 2022-07-29 一种集成组件 Active CN2190964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87668.6U CN219096480U (zh) 2022-07-29 2022-07-29 一种集成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87668.6U CN219096480U (zh) 2022-07-29 2022-07-29 一种集成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96480U true CN219096480U (zh) 2023-05-30

Family

ID=864685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987668.6U Active CN219096480U (zh) 2022-07-29 2022-07-29 一种集成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9648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879601A (zh) 多通阀、阀芯、阀体及热管理系统
CN114789639A (zh) 流体管理装置
CN219096480U (zh) 一种集成组件
CN217815118U (zh) 组合多通阀结构及热管理模块
CN216895942U (zh) 一种汽车空调热泵系统九通阀结构
CN212225374U (zh) 一种集成水路切换功能的副水箱
CN201546979U (zh) 通用型双级气环泵
CN212429281U (zh) 气悬浮压缩机的供气系统和制冷系统
CN212429282U (zh) 气悬浮压缩机的供气系统和制冷系统
CN211252550U (zh) 用于非重力式车辆减速器的风压调整器
CN219061981U (zh) 一种集成组件
CN219076948U (zh) 一种热管理模块及车辆
CN219510182U (zh) 六通阀及温度控制系统
US20240084902A1 (en) Fluid control assembly and fluid control device
EP4273425A1 (en) Fluid control valve
CN220551334U (zh) 一种桥式液压油过滤系统中集成块和单向阀的安装结构
CN220096075U (zh) 一种集成热管理装置及汽车
CN218805205U (zh) 集成组件
CN218031652U (zh) 阀组件、连接管路和热管理系统
CN213871305U (zh) 一种新型电磁套管的阀套组件
CN218152492U (zh) 集成阀座和集成阀组
CN216716649U (zh) 膨胀阀、温控装置和电池包
CN213176942U (zh) 一种简易安装的压力平衡阀芯
CN220220326U (zh) 热管理模块和车辆
CN110715133A (zh) 管路连接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