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94394U - 连杆加工的翻转装置 - Google Patents

连杆加工的翻转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94394U
CN219094394U CN202223402937.0U CN202223402937U CN219094394U CN 219094394 U CN219094394 U CN 219094394U CN 202223402937 U CN202223402937 U CN 202223402937U CN 219094394 U CN219094394 U CN 2190943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rod
annular clamping
turning device
clamping piece
processing platfo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40293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勇
张慧
王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Dazhong Mechanical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Dazhong Mechanical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Dazhong Mechanical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Dazhong Mechanical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40293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943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943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9439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30/00Energy generation of nuclear origin
    • Y02E30/30Nuclear fission reactors

Landscapes

  • Forging (AREA)
  • Earth Drilling (AREA)

Abstract

连杆加工的翻转装置,涉及翻转装置技术领域,包括加工平台,加工平台上水平并列设置有两个环形夹持件,环形夹持件竖直设置,加工平台上设有驱动环形夹持件沿水平方向移动的调节组件,加工平台上还设有驱动环形夹持件绕其中心转动设置的翻转组件。本实用新型解决了传统技术中的连杆在加工时,需要对连杆端部进行水平或者竖直加工,现有连杆夹持装置,每对连杆端面加工完成后,需要对连杆拆卸换面后再次固定进行加工,操作繁琐,费时费力;以及现有的翻转装置受限于驱动结构的限制,无法实现对连杆的不同倾斜角度进行固定,降低了对连杆使用范围的问题。

Description

连杆加工的翻转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翻转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连杆加工的翻转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连杆的加工方式多是粗镗大小孔与铣、钻、扩攻丝工序是独立分开加工的方式。普通加工中心(例如CNC数控机床)的工作台因不能旋转方向,需要二台加工中心独立完成工件的水平加工和垂直加工。
现有技术中公开了一个公开号为CN206105438U的专利,该方案包括设于加工中心工作台上的工作台固定底座、设于工作台固定底座上且相对设置的2个旋转支座、旋转工作平台、用于夹装连杆工件的至少1个夹具模组和驱动旋转工作平台翻转的控制翻转机构,夹具模组设于旋转工作平台上;旋转工作平台位于2个旋转支座之间,旋转工作平台和旋转支座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控制翻转机构连接转轴并驱动旋转工作平台翻转预设角度,实现旋转工作平台在第一位置面与第二位置面之间切换。采用以上结构,控制翻转机构控制旋转工作平台翻转90°,连杆工件夹装在夹具模组上,水平加工和垂直加工无需重新装夹定位,使连杆工件的定位基准一致,稳定可靠。
包括上述专利在内的现有技术在过程中,也逐渐的暴露出了该技术的不足之处:
第一,连杆在加工时,需要对连杆端部进行水平或者竖直加工,现有连杆夹持装置,每对连杆端面加工完成后,需要对连杆拆卸换面后再次固定进行加工,操作繁琐,费时费力。
第二,现有的翻转装置受限于驱动结构的限制,无法实现对连杆的不同倾斜角度进行固定,降低了对连杆固定的使用范围。
综上可知,现有技术在实际使用上显然存在不便与缺陷,所以有必要加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连杆加工的翻转装置,用以解决传统技术中的连杆在加工时,需要对连杆端部进行水平或者竖直加工,现有连杆夹持装置,每对连杆端面加工完成后,需要对连杆拆卸换面后再次固定进行加工,操作繁琐,费时费力;以及现有的翻转装置受限于驱动结构的限制,无法实现对连杆的不同倾斜角度进行固定,降低了对连杆使用范围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连杆加工的翻转装置,包括加工平台,所述加工平台上水平并列设置有两个环形夹持件,所述环形夹持件竖直设置,
所述加工平台上设有驱动所述环形夹持件沿水平方向移动的调节组件,
所述加工平台上还设有驱动所述环形夹持件绕其中心转动设置的翻转组件。
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环形夹持件包括由上到下两个对接而成的上弧形板与下弧形板,所述下弧形板的外圈长度大于所述上弧形板的外圈长度。
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下弧形板的相对内壁上水平开设有通孔,所述下弧形板内周壁上固接有与所述通孔同轴设置的螺纹套,所述螺纹套内螺纹连接有螺柱,所述螺柱的内端部固接有转盘,所述转盘的转动端固接有弧形夹持板。
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螺柱的外端部开设有六棱形驱动槽。
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加工平台对应每个所述环形夹持件开设有矩形滑孔,所述矩形滑孔内水平滑动设有滑动座,所述环形夹持件转动安装于所述滑动座上。
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滑动座上开设有避让所述环形夹持件的孔体,所述环形夹持件的相对外壁上分别开设有环形定位槽,所述孔体的相对内壁上对应每个所述环形定位槽分别并列转动安装有两个定位轮,所述定位轮的轮壁与所述环形定位槽的下表面摩擦相抵。
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调节组件包括水平转动设置于所述矩形滑孔下方的横移丝杠,所述横移丝杠上螺纹连接于驱动座,所述驱动座通过杆体与所述滑动座相固接。
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加工平台的下表面对应每个所述横移丝杠并列固接有侧板,所述横移丝杠的两端对应转动安装于所述侧板上,处于外侧的所述侧板上还固接有驱动所述所述横移丝杠转动的驱动电机。
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翻转组件包括固接于所述驱动座上表面的驱动机,所述驱动机的输出端连接有齿轮,所述上弧形板与所述下弧形板的周壁上围设有与所述齿轮相匹配的齿纹。
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齿轮的宽度大于所述齿纹的宽度。
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上弧形板通过螺栓固定于所述下弧形板上。
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下弧形板的上端部固接有定位凸起部,所述下弧形板的下表面开设有与所述定位凸起部相匹配的定位槽。
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上弧形板的外壁上开设于隐藏槽,所述隐藏槽的槽底开设有固定孔,所述螺栓的末端穿过所述固定孔,并螺纹连接于所述定位凸起部上,所述螺栓的柄端位于所述隐藏槽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设置两个环形夹持件实现对应匹配连杆靠近两端部的位置,再将连杆固定时,通过将上弧形板从下弧形板上拆卸,实现将连杆从下弧形板上端部的开口处放入,通过六棱柱形扳手可以驱动螺柱转动,进而实现带动弧形夹持板移动实现对连杆的侧壁进行夹紧,将连杆固定后,利用螺栓将上弧形板固定于下弧形板上,实现对连杆的端面进行加工;
当需要对连杆进行翻转换面时,驱动机利用齿轮带动环形夹持件转动,进而实现带动连杆进行翻转换向,方便快捷,省去了传统技术中还需要对连杆进行拆卸的操作;
由于环形夹持件沿其轴向呈360°转动设置,灵活度高,所以可以实现对不同倾斜角度进行调节,提高了使用范围;
通过两个环形夹持件沿横向移动,实现了匹配不同长度的连杆使用,进一步的提高了使用范围;
部件少,工序简便,且故障率低;结构简单,使用寿命长;操作控制简便,易于大规模制造与安装,应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环形夹持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加工平台;2-下弧形板;3-上弧形板;4-通孔;5-避让槽;6-齿纹;7-齿轮;8-驱动机;9-滑动座;10-定位轮;11-驱动座;12-杆体;13-横移丝杠;14-侧板;15-驱动电机;16-螺纹套;17-螺柱;18-转盘;19-弧形夹持板;20-环形定位槽;21-定位凸起部;22-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连杆加工的翻转装置,包括加工平台1,加工平台1上水平并列设置有两个环形夹持件,环形夹持件竖直设置,
加工平台1上设有驱动环形夹持件沿水平方向移动的调节组件,
加工平台1上还设有驱动环形夹持件绕其中心转动设置的翻转组件。
环形夹持件包括由上到下两个对接而成的上弧形板3与下弧形板2,下弧形板2的外圈长度大于上弧形板3的外圈长度。
下弧形板2的相对内壁上水平开设有通孔4,下弧形板2内周壁上固接有与通孔4同轴设置的螺纹套16,螺纹套16内螺纹连接有螺柱17,螺柱17的内端部固接有转盘18,转盘18的转动端固接有弧形夹持板19。
螺柱17的外端部开设有六棱形驱动槽。
加工平台1对应每个环形夹持件开设有矩形滑孔,矩形滑孔内水平滑动设有滑动座9,环形夹持件转动安装于滑动座9上。
滑动座9上开设有避让环形夹持件的孔体,环形夹持件的相对外壁上分别开设有环形定位槽20,孔体的相对内壁上对应每个环形定位槽20分别并列转动安装有两个定位轮10,定位轮10的轮壁与环形定位槽20的下表面摩擦相抵。
调节组件包括水平转动设置于矩形滑孔下方的横移丝杠13,横移丝杠13上螺纹连接于驱动座11,驱动座11通过杆体12与滑动座9相固接。
加工平台1的下表面对应每个横移丝杠13并列固接有侧板14,横移丝杠13的两端对应转动安装于侧板14上,处于外侧的侧板14上还固接有驱动横移丝杠13转动的驱动电机15。
翻转组件包括固接于驱动座11上表面的驱动机8,驱动机8的输出端连接有齿轮7,上弧形板3与下弧形板2的周壁上围设有与齿轮7相匹配的齿纹6。
齿轮7的宽度大于齿纹6的宽度。
通过设置避让槽5以及通孔4实现了对齿轮7进行避让,防止与齿轮7出现干涉的现象;
上弧形板3通过螺栓22固定于下弧形板2上。
下弧形板2的上端部固接有定位凸起部21,下弧形板2的下表面开设有与定位凸起部21相匹配的定位槽。
上弧形板3的外壁上开设于隐藏槽,隐藏槽的槽底开设有固定孔,螺栓22的末端穿过固定孔,并螺纹连接于定位凸起部21上,螺栓22的柄端位于隐藏槽内。
本装置的工作原理为:
通过设置两个环形夹持件实现对应匹配连杆靠近两端部的位置,再将连杆固定时,通过将上弧形板3从下弧形板2上拆卸,实现将连杆从下弧形板2上端部的开口处放入,通过六棱柱形扳手可以驱动螺柱17转动,进而实现带动弧形夹持板19移动实现对连杆的侧壁进行夹紧,将连杆固定后,利用螺栓22将上弧形板3固定于下弧形板2上,实现对连杆的端面进行加工;
当需要对连杆进行翻转换面时,驱动机8利用齿轮7带动环形夹持件转动,进而实现带动连杆进行翻转换向,方便快捷,省去了传统技术中还需要对连杆进行拆卸的操作;
由于环形夹持件沿其轴向呈360°转动设置,灵活度高,所以可以实现对不同倾斜角度进行调节,提高了使用范围;
通过两个环形夹持件沿横向移动,实现了匹配不同长度的连杆使用,进一步的提高了使用范围;
部件少,工序简便,且故障率低;结构简单,使用寿命长;操作控制简便,易于大规模制造与安装,应用范围广。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Claims (10)

1.连杆加工的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加工平台(1),所述加工平台(1)上水平并列设置有两个环形夹持件,所述环形夹持件竖直设置,
所述加工平台(1)上设有驱动所述环形夹持件沿水平方向移动的调节组件,
所述加工平台(1)上还设有驱动所述环形夹持件绕其中心转动设置的翻转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杆加工的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夹持件包括由上到下两个对接而成的上弧形板(3)与下弧形板(2),所述下弧形板(2)的外圈长度大于所述上弧形板(3)的外圈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杆加工的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弧形板(2)的相对内壁上水平开设有通孔(4),所述下弧形板(2)内周壁上固接有与所述通孔(4)同轴设置的螺纹套(16),所述螺纹套(16)内螺纹连接有螺柱(17),所述螺柱(17)的内端部固接有转盘(18),所述转盘(18)的转动端固接有弧形夹持板(19)。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杆加工的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平台(1)对应每个所述环形夹持件开设有矩形滑孔,所述矩形滑孔内水平滑动设有滑动座(9),所述环形夹持件转动安装于所述滑动座(9)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杆加工的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座(9)上开设有避让所述环形夹持件的孔体,所述环形夹持件的相对外壁上分别开设有环形定位槽(20),所述孔体的相对内壁上对应每个所述环形定位槽(20)分别并列转动安装有两个定位轮(10),所述定位轮(10)的轮壁与所述环形定位槽(20)的下表面摩擦相抵。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杆加工的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包括水平转动设置于所述矩形滑孔下方的横移丝杠(13),所述横移丝杠(13)上螺纹连接于驱动座(11),所述驱动座(11)通过杆体(12)与所述滑动座(9)相固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杆加工的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组件包括固接于所述驱动座(11)上表面的驱动机(8),所述驱动机(8)的输出端连接有齿轮(7),所述上弧形板(3)与所述下弧形板(2)的周壁上围设有与所述齿轮(7)相匹配的齿纹(6)。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杆加工的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弧形板(3)通过螺栓(22)固定于所述下弧形板(2)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杆加工的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弧形板(2)的上端部固接有定位凸起部(21),所述下弧形板(2)的下表面开设有与所述定位凸起部(21)相匹配的定位槽。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杆加工的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弧形板(3)的外壁上开设于隐藏槽,所述隐藏槽的槽底开设有固定孔,所述螺栓(22)的末端穿过所述固定孔,并螺纹连接于所述定位凸起部(21)上,所述螺栓(22)的柄端位于所述隐藏槽内。
CN202223402937.0U 2022-12-19 2022-12-19 连杆加工的翻转装置 Active CN2190943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02937.0U CN219094394U (zh) 2022-12-19 2022-12-19 连杆加工的翻转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02937.0U CN219094394U (zh) 2022-12-19 2022-12-19 连杆加工的翻转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94394U true CN219094394U (zh) 2023-05-30

Family

ID=864548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402937.0U Active CN219094394U (zh) 2022-12-19 2022-12-19 连杆加工的翻转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9439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395016U (zh) 一种接头组装机
CN215699360U (zh) 一种激光焊接机多工位焊接工作台
CN219094394U (zh) 连杆加工的翻转装置
CN108817850B (zh) 一种适用于大油底壳的机加工方法
CN218050407U (zh) 一种具有调节功能的摇臂机床
CN210549472U (zh) 一种双动柱卧式钻攻机
CN209998797U (zh) 一种旋转式装夹工装
CN209021490U (zh) 一种焊接机器人摆枪装置
CN209811744U (zh) 一种支撑机构
CN220805521U (zh) 一种内六角工件加工工装
CN210818383U (zh) 一种汽车转向器节叉的装配孔加工机台
CN216325729U (zh) 快速回转体破口切割机
CN213560830U (zh) 机器人焊接系统用变位机
CN213438427U (zh) 一种可提高装夹效率的钻孔夹具
CN220007021U (zh) 一种加工中心翻转夹持治具
CN212496500U (zh) 一种深孔镗车复合加工中心头架
CN220428156U (zh) 一种汽车零部件加工用夹持工装
CN219005260U (zh) 一种铣箱体工装
CN113145871B (zh) 一种球面及内球面的车削装置
CN220347208U (zh) 模块化镗刀接口
CN216264613U (zh) 一种轴类工件定位夹持工装
CN213672928U (zh) 转向节长短耳钻攻侧面螺纹孔夹具
CN215699838U (zh) 一种加工齿圈法兰面正反钻孔倒角的装置
CN220592232U (zh) 一种摇篮式钻铣复合机床
CN220330616U (zh) 工件多位面加工的转台装夹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