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82281U - 一种通风阀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通风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82281U
CN219082281U CN202320277407.3U CN202320277407U CN219082281U CN 219082281 U CN219082281 U CN 219082281U CN 202320277407 U CN202320277407 U CN 202320277407U CN 219082281 U CN219082281 U CN 2190822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valve body
control box
cavity
conn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27740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卢丙利
阮红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3 Gree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3 Gree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3 Gree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E3 Gree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27740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822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822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8228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Valve Hous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通风阀,包括:阀体,具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内腔,内腔内设有传动单元;控制盒,设于阀体的内腔外侧,具有安装腔,安装腔内设有驱动单元;其中,阀体上开设有第一连接单元,控制盒面向阀体的一侧开设有与第一连接单元相适配的第二连接单元;沿径向,第二连接单元插入第一连接单元,并与第一连接单元密封连接以共同限定出连接腔,第一方向与径向相交;在连接腔内,传动单元与驱动单元连接,以使驱动单元能够驱动传动单元转动。本实用新型能够将控制盒与通风阀阀体分离,并将两者密封连接。

Description

一种通风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风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通风阀。
背景技术
通风阀为一种结构简单、应用广泛的调节阀门,可应用于化工、建材、电站等各种行业中的通风、环保工程中,作为气体介质流量调节或切断的控制装置。
现有的通风阀根据传动结构设置在通风阀阀体上的位置,可以分为外传动风阀和内传动风阀。在洁净度要求高、不允许有漏风的应用场景,内传动风阀相较于外传动风阀优势明显。然而,目前内传动风阀由于壳体与控制盒为一体式结构,在输送冷气的管道上,由于控制盒的盖体突出部分无法包裹隔热材料。导致控制盒内有冷凝积水,控制盒内的电子元件被水浸泡、短路,从而失效,降低了通风阀的使用寿命和影响了通风阀的稳定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通风阀的控制盒内部积水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通风阀,可将控制盒与通风阀阀体分离,在阀体周边包裹隔热材料,解决控制盒内积水问题,延长通风阀的使用寿命,提高通风阀的稳定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通风阀,包括:阀体,具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内腔,所述内腔内设有传动单元;控制盒,设于所述阀体的内腔外侧,具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内设有驱动单元;其中,所述阀体上开设有第一连接单元,所述控制盒面向所述阀体的一侧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单元相适配的第二连接单元;沿径向,所述第二连接单元插入所述第一连接单元,并与所述第一连接单元密封连接以共同限定出连接腔,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径向相交;在所述连接腔内,所述传动单元与所述驱动单元连接,以使所述驱动单元能够驱动所述传动单元转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通过设于阀体外侧壳体上的第一连接单元,和设于控制盒的盒体上的与第一连接单元相适配的第二连接单元密封连接。在连接腔内,传动单元与驱动单元传动连接,以使驱动单元能够驱动传动单元转动。控制盒是与通风阀阀体分离的独立模块,驱动单元设置在控制盒的安装腔内。在生产组装时,阀体与控制盒各自组装,互不影响。当驱动单元出现问题时,只需要更换驱动单元即可,而不需要报废整个通风阀。在通风阀的工作过程中,控制盒与阀体分离,可以通过在阀体外侧包裹隔热材料,防止控制盒内冷凝积水影响通风阀的使用寿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通风阀,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径向相垂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通风阀,所述传动单元包括沿所述径向延伸的传动轴,所述传动轴伸出所述阀体,所述传动轴靠近所述控制盒的一端设有定位端,所述定位端与所述驱动单元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通风阀,所述驱动单元包括沿所述径向延伸的拨杆,所述拨杆伸出所述控制盒,所述拨杆靠近所述阀体的一端开设有连接端,所述连接端与所述定位端卡接,以使所述驱动单元与所述传动单元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通风阀,所述第一连接单元包括沿所述径向延伸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二连接单元包括与所述第一通孔相对应的第二通孔;所述阀体内的线缆的穿过所述第一通孔进入所述连接腔内的一端设有第一端子,所述控制盒内的线缆的穿过所述第二通孔进入所述连接腔内的一端设有第二端子;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二端子卡接,以使所述阀体与所述控制盒电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通风阀,所述第一连接单元内设有沿径向延伸的凸部,所述凸部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所述线缆穿过所述凸部,并与所述第一通孔密封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通风阀,所述凸部的材质为橡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通风阀,所述第一连接单元还包括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连接腔沿所述第一方向分隔成线缆腔和传动腔;其中,在所述线缆腔内,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二端子卡接;在所述传动腔内,连接端与定位端卡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通风阀,还包括隔热单元,所述隔热单元沿周向设于所述阀体外侧,所述第一连接单元沿所述径向伸出所述隔热单元与所述第二连接单元密封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通风阀,所述阀体外侧设有固定单元,所述控制盒的盒体面向所述阀体的一侧设有与所述固定单元相对应的定位单元,所述定位单元沿所述径向与伸出所述隔热单元的所述固定单元固定连接,以使所述控制盒与所述阀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单元与所述第一连接单元密封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通风阀,除所述第二连接单元外,所述控制盒为整体式密封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通风阀,还包括沿周向设置的多个叶片,多个叶片设于所述阀体的内腔内,每一个所述叶片与所述传动单元连接。
附图说明
图1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风阀的立体图一。
图2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风阀的剖视图。
图3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风阀的阀体和控制盒的立体图,其中线缆包括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第一连接单元内设有隔板。
图4示出图2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5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风阀的叶片、传动单元和驱动单元的立体图,其中叶片的开度为90度。
图6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风阀的叶片、传动单元和驱动单元的立体图,其中叶片的开度为45度。
图7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风阀的叶片、传动单元和驱动单元的立体图,其中叶片的开度为0度。
图8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风阀的立体图二,其中阀体外包裹有隔热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虽然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将结合较佳实施例一起介绍,但这并不代表此发明的特征仅限于该实施方式。恰恰相反,结合实施方式作发明介绍的目的是为了覆盖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而有可能延伸出的其它选择或改造。为了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深度了解,以下描述中将包含许多具体的细节。本实用新型也可以不使用这些细节实施。此外,为了避免混乱或模糊本实用新型的重点,有些具体细节将在描述中被省略。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应注意的是,在本说明书中,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参考图1至图8,本申请提供一种通风阀,包括:阀体10、控制盒20、传动单元30以及驱动单元40。
其中,参考图2,阀体10具有沿第一方向(如图2中X方向所示)延伸的内腔11,内腔11内设有传动单元30。沿第一方向,阀体10的两端具有与内腔11连通的开口(如图1中示出阀体10的一端的开口),内腔11具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中心线(如图2中虚线O所示)。示例性地,阀体10呈圆筒状,第一方向与轴向平行。继续参考图2,控制盒20设于阀体的内腔11外侧,并且具有沿第一方向(如图2中X方向所示)延伸的安装腔21,安装腔21内设有驱动单元40。
其中,参考图3,阀体10的外侧壳体上开设有第一连接单元101,控制盒20的盒体面向阀体10的一侧开设有与第一连接单元101相适配的第二连接单元201。示例性地,参考图2,控制盒20的盒体为方形结构,控制盒20的盒体限定出安装腔21,控制盒20设置于阀体10的外侧壳体上。参考图4,沿径向(如图4中Y方向所示),第一连接单元101与第二连接单元201共同限定出连接腔22。示例性地,连接腔22由第一连接单元101与第二连接单元201共同围成的空腔部分和控制盒内部围绕第二连接单元201的至少部分安装腔21共同组成。示例性地,第一连接单元101与第二连接单元201分别是椭圆形凸起,分别沿径向(如图4中Y方向所示)凸设于阀体10的壳体外侧和控制盒20的盒体面向阀体10的一侧之间,第一方向与径向相交。
示例性地,继续参考图4,第二连接单元201外侧设有密封圈2012,第二连接单元201插入第一连接单元101中,密封圈2012与第一连接单元101的内壁紧贴,以使第二连接单元201与第一连接单元101密封连接。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单元101与第二连接单元201的结构也可以具有其他的对应形式,例如第一连接单元为母止口,第二连接单元为公止口。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理的设置,只要能够确保通过第一连接单元101与第二连接单元201的连接,能够使控制盒20与阀体10密封连接即可。综上,本申请将阀体10与内设有驱动单元40的控制盒20分离。并且,通过设于阀体10外侧壳体上的第一连接单元101,和设于控制盒20的盒体上的与第一连接单元101相适配的第二连接单元201密封连接。在连接腔22内,传动单元30与驱动单元40传动连接,以使驱动单元40能够驱动传动单元30转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驱动单元40设置在控制盒的安装腔21内,控制盒20是能够与通风阀阀体10分离的独立模块。在生产组装时,阀体10与控制盒20各自组装,互不影响。当驱动单元40出现问题时,只需要更换驱动单元40即可,而不需要报废整个通风阀。在通风阀的工作过程中,控制盒20与阀体10分离,可以通过在阀体10外侧包裹隔热材料,防止控制盒20内冷凝积水影响通风阀的使用寿命。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通风阀的内腔11内还设有多个叶片50。参考图2,上述多个叶片50沿环绕中心线的周向(如图2中B方向所示)设置并位于内腔11内,每一个叶片50具有转轴51,每一个叶片的转轴51沿径向(如图2中Y方向所示)延伸,径向垂直于第一方向。示例性地,叶片50呈扇面状。
本申请对叶片50的数量不做限制,图1至图8中示出了9个叶片50,在其它实施方式中可以根据使用需要采用相应数量的叶片50。示例性地,叶片50的厚度为3mm至5mm。示例性地,上述的叶片50采用非金属材料制成,如聚乙烯材料( PE )、聚氯乙烯材料( PVC )、聚丙烯材料( PP )等,但本申请并不局限于此,还可以使用其他各种材料作为叶片50的材料,例如是防火通风阀,也可采用金属材料制成,如铝合金、锌合金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参考图2,传动单元30设于阀体的内腔11内,每一个叶片50与传动单元30连接。驱动单元40与传动单元30连接,驱动单元40用于驱动传动单元30,以使传动单元30驱动每一个叶片50绕各自的转轴51同步转动相同的角度(如图5或图6中α所示),以使通风阀在闭合状态和通风状态之间切换。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参考图2并结合图5,驱动单元40设于阀体的内腔11外。传动单元30还包括沿径向(如图2中Y方向所示)延伸的传动轴33,传动轴33的径向一端与第一驱动齿轮3201固定连接,从而向第二传动单元32传动力矩,另一端穿过阀体10与驱动单元固定连接。参考图4,传动轴33的另一端,即靠近控制盒20的一端设有定位端331,传动轴33伸出阀体10并与阀体10密封连接。示例性地,沿径向(如图4中Y方向所示),定位端331穿过阀体10进入连接腔22,并与驱动单元40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参考图4,传动轴33的另一端穿过阀体10的外侧套设有轴套1014,即轴套1014设置于传动轴33与阀体10之间。在传动轴33外接耐磨轴套能够在保证传动轴33与阀体10之间高精度连接的情况下,提供一定的密封作用。示例性地,上述的轴套1014可采用铍铜或磷青铜等金属材料制成。
驱动单元40还包括沿径向(如图4中Y方向所示)延伸的拨杆41,拨杆41靠近阀体10的一端开设有连接端411,拨杆41伸出控制盒20并与控制盒20密封连接。沿径向(如图4中Y方向所示),连接端411穿过控制盒20的盒体进入连接腔22,与定位端331卡接,以使驱动单元40与传动单元30传动连接。因此驱动单元40和传动单元30能够在第一连接单元101和第二连接单元201共同形成的连接腔22内连接,从而防止传动轴33与拨杆41外露。
示例性地,继续参考图4并结合图2,驱动单元40为电机(例如是步进电机),通过控制盒20的盒体(例如是安装盒)安装于阀体10的外表面上。传动单元30的传动轴33与第二传动单元32连接,驱动单元的拨杆41与传动单元30的传动轴33连接,驱动单元的拨杆41将力矩通过传动单元30的传动轴33传递给第二传动单元32,传动轴33与第二传动单元32始终同步。第二传动单元32统一将力矩传递到第一传动单元31,再由第一传动单元31传递到每一个叶片50上,从而每一个叶片50转动时始终同步,保证叶片50闭合。传动单元30和驱动单元40相互配合解决了多叶片50转动不同步问题,可以减少漏风量,并解决啸叫问题。
其中,参考图7,阀体10在在闭合状态(通风阀的开度为0度),相邻的叶片50的侧边52相互贴合,具有一定的密封性能。叶片50的侧边52沿径向(如图7中Y方向所示)延伸,径向垂直于第一方向(如图7中X方向所示)。参考图5和图6,阀体10在通风状态,相邻的叶片50的侧边52相分离。示例性地,传动单元30驱动每一个叶片50绕各自的转轴51同步正向转动,通风阀由闭合状态切换为打开状态。传动单元30驱动每一个风阀叶片50绕各自的转轴51同步反向转动,通风阀由通风状态切换为闭合状态。
可以通过驱动单元40驱动每一个叶片50绕各自转轴51转动的角度,控制通风阀在通风状态下的开度大小。示例性地,图5示出通风阀的开度为90度。每一个叶片50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可以是90度。图6示出通风阀的开度为45度,每一个叶片50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可以是45度。本申请对通风阀在通风状态下的开度大小不做限制,根据实际的通风需求相应控制,例如,通风阀的开度为30度、60度、75度等。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至图8,传动单元30包括:与多个叶片50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一传动单元31,每一个第一传动单元31与相对应的叶片50的转轴51连接。驱动单元40能够同步驱动每一个第一传动单元31沿正向或反向转动,以使每一个第一传动单元31能够驱动相对应的叶片50绕各自的转轴51正向或反向转动。这样设置,便于多个叶片50布置在阀体10内后,控制所有的叶片50同步转动,以使通风阀在闭合状态和通风状态之间切换。从而,在第一传动单元31沿正向(如图5中C方向所示)转动的过程中,通风阀由闭合状态切换为通风状态;在第一传动单元31沿反向(如图7中D方向所示)转动的过程中,通风阀由通风状态切换为闭合状态。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传动单元30还包括:第二传动单元32。第二传动单元32设于阀体10的内腔11内。参考图5,第二传动单元32与第一传动单元31和驱动单元40传动连接。从而,驱动单元40能够驱动第二传动单元32正向或反向转动以同步驱动每一个第一传动单元31,以使每一个第一传动单元31能够驱动相对应的叶片50绕各自的转轴51正向或反向转动。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参考图2以及图5至图6,第一传动单元31为从动齿轮盘311和叶片齿轮53。示例性地,从动齿轮盘311为锥齿轮盘。参考图5,从动齿轮盘311的第一方向(如图5中X方向所示)的一端设有沿周向(如图5中B方向所示)分布的齿,叶片齿轮53与叶片的转轴51的一端固定连接,并与从动齿轮盘311的齿相啮合。示例性地,沿第一方向(如图5中X方向所示),从动齿轮盘311包括上下两个,叶片齿轮53可以位于两个从动齿轮盘311之间(如图5所示)。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参考图5至图6,上述的第二传动单元32包括第一驱动齿轮3201和第一驱动齿轮盘3202。示例性地,第一驱动齿轮盘3202为锥齿轮盘。第一驱动齿轮盘3202的第一方向(如图6中X方向所示)的一端设有沿周向(如图6中B方向所示)分布的齿,第一驱动齿轮3201与驱动单元40固定连接,并与第一驱动齿轮盘3202的齿相啮合,驱动单元40用于驱动第一驱动齿轮3201正向或反向转动,以驱动第一驱动齿轮盘3202沿正向或反向转动。示例性地,沿第一方向,第一驱动齿轮盘3202包括上下两个,第一驱动齿轮3201可以位于两个第一驱动齿轮盘3202之间(如图7所示)。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参考图2,通风阀还包括:齿轮联动件3203。齿轮联动件3203沿中心线(如图2中虚线O所示)设于内腔11内。继续参考图5,齿轮联动件3203的第一方向的一端与第一驱动齿轮盘3202固定连接,另一端与从动齿轮盘311固定连接。
驱动单元40驱动第一驱动齿轮3201沿其周向正向(如图5中E方向所示)转动,第一驱动齿轮3201将力矩传递给第一驱动齿轮盘3202,使得第一驱动齿轮盘3202能够沿周向(如图5中B方向所示)正向转动,接着通过齿轮联动件3203将力矩传递给从动齿轮盘311,从而,每一个叶片50的转轴51上的叶片齿轮53会驱动相应的叶片50的转轴51正向转动,继而每一个叶片50会绕各自的转轴51正向转动,通风阀由闭合状态切换为通风状态。
或者,驱动单元40驱动第一驱动齿轮3201沿其周向反向(如图7中F方向所示)转动,第一驱动齿轮3201将力矩传递给第一驱动齿轮盘3202,使得第一驱动齿轮盘3202能够沿周向反向转动,接着通过齿轮联动件3203将力矩传递给从动齿轮盘311,从而,每一个叶片50的转轴51上的叶片齿轮53会驱动相应的叶片50的转轴51反向转动,继而每一个叶片50会绕各自的转轴51反向转动,通风阀由通风状态切换为闭合状态。
在上述叶片齿轮53转动的过程中,第一传动单元31、第二传动单元32以及驱动单元40始终同步,从而保证了所有的叶片50都同步正向或反向转动。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第一传动单元31和第二传动单元32都是示例说明,传动单元30内置并能够驱动叶片50转动的方式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参考图3和图4,第一连接单元101包括沿径向(如图4中Y方向所示)延伸的第一通孔1011,第二连接单元201包括与第一通孔1011相对应的第二通孔2011。
其中,第一连接单元101还包括沿径向(如图4中Y方向所示)延伸的凸部1012,凸部1012靠近阀体10的一端与第一通孔1011卡接,凸部1012套设于线缆(图中未示出)的外侧,以使穿过凸部1012的线缆与第一通孔1011密封连接。示例性地,凸部1012是材质为橡胶的防水接头,与线缆的周向外侧紧贴,以使线缆能够与第一通孔1011密封连接。因此线缆能够在第一连接单元101和第二连接单元201共同形成的连接腔22内连接阀体10和控制盒20,从而防止线缆外露,延长通风阀的使用寿命。
参考图3,阀体10内的线缆13穿过第一通孔进入连接腔内22的一端设有第一端子131,控制盒20内的线缆13穿过第二通孔进入连接腔22内的一端设有第二端子132,第一端子131和第二端子132相互连接实现电连接,第一端子131和第二端子132的结构类似公插头和母插头。
示例性地,继续参考图3,第一连接单元101还包括隔板1013,当第一连接单元101与第二连接单元201连接时,第一连接单元内的隔板1013与第二连接单元201内的对应隔板将连接腔22沿第一方向(如图3中X方向所示)分隔成线缆腔221和传动腔222。其中,在线缆腔221内,第一端子131与第二端子132卡接,至少部分从阀体10和控制盒20内伸出的线缆13藏于线缆腔221内,以使阀体10和控制盒20电连接。在传动腔222内,连接端411穿过控制盒20的盒体进入传动腔222与定位端331卡接,驱动单元和传动单元在传动腔222内连接,从而防止传动轴33与拨杆41外露。
进一步地,将连接腔22沿第一方向(如图3中X方向所示)分隔成线缆腔221和传动腔222的目的是,防止线缆13在传动轴33和拨杆41处于工作状态时,会缠绕到传动轴33和拨杆41上,影响通风阀的使用。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参考图3并结合图8,阀体10外侧设有多个固定单元12(图3中示出四个固定单元12),控制盒20的盒体面向阀体10的一侧设有与多个固定单元12相对应的多个定位单元23(图3中示出四个定位单元23)。示例性地,参考图8,四个定位单元23与对应的四个固定单元12通过固定螺丝螺纹连接,以使控制盒20与阀体10固定连接,第二连接单元与第一连接单元101密封连接。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参考图2,阀体10的内腔11的中心处设有安装部60,中心线(如图2中虚线O所示)穿过安装部60,安装部60用于安装传动单元30(例如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第一传动单元31和第二传动单元32)和每一个叶片50的转轴51的一端。示例性地,安装部60包括沿第一方向对接的上罩61和下罩62。传动单元30和转轴51的一端均安装于当上罩61和下罩62沿第一方向对接后形成的空腔内。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控制盒20除第二连接单元201之外的部分是整体式的密封结构,以使控制盒20内的驱动单元40与外界密封,不受冷凝积水的影响。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通风阀还包括隔热单元70。参考图8,隔热单元70沿周向(如图8中B方向所示)设于阀体10外侧。示例性地,沿径向(如图8中Y方向所示)第一连接单元101伸出隔热单元70以供第二连接单元201插入,固定单元12伸出隔热单元70与定位单元23固定连接。由于本申请的阀体10与控制盒20相分离,隔热单元70能够将通风阀的阀体10完全包裹在内,从而有效防止控制盒20的盒体内因为输送冷气的管道无法包裹隔热单元70而引起的冷凝积水的问题。示例性地,隔热单元70为隔热泡棉。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隔热单元70的材质或结构也可以具有其他的对应形式,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理的设置,只要能够确保隔热单元70将阀体10整体包裹保温,以使控制盒20不受冷凝积水的影响即可。本申请中,将阀体10的传动结构内置(设于阀体10的内腔11内),同时设于阀体10外侧壳体上的第一连接单元101和设于控制盒20的盒体上的第二连接单元201密封连接,这样无需担心传动单元30安装于壳体外部需要打孔而产生的漏风问题。当通风阀用于管道内外气体温差较大,易在通风阀阀体表面产生凝水的场合,如洁净室的送风,实验室的新风送风等。驱动单元40通过设置在控制盒20内,形成与通风阀的阀体10相分离的独立模块。这使得阀体10外周边能被隔热单元70全面包裹,未被包裹的连接腔内也与外侧做密封处理,即通风阀是整体式的密封结构,可以防止室内空气进入,产生冷凝。
这种分离式的控制盒,不仅在生产组装时,阀体10与控制盒20各自组装,互不影响。当驱动单元40出现问题时,只需要更换驱动单元40即可,而不需要报废整个通风阀。而且在通风阀的工作过程中,控制盒20与阀体10分离,可以通过在阀体10外侧包裹隔热材料,防止控制盒20内冷凝积水影响通风阀的使用寿命,提高通风阀的稳定性。
虽然通过参照本实用新型的某些优选实施方式,已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图示和描述,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包括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2)

1.一种通风阀,其特征在于,包括:
阀体,具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内腔,所述内腔内设有传动单元;
控制盒,设于所述阀体的内腔外侧,具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内设有驱动单元;其中,
所述阀体上开设有第一连接单元,所述控制盒面向所述阀体的一侧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单元相适配的第二连接单元;
沿径向,所述第二连接单元插入所述第一连接单元,并与所述第一连接单元密封连接以共同限定出连接腔,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径向相交;
在所述连接腔内,所述传动单元与所述驱动单元连接,以使所述驱动单元能够驱动所述传动单元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径向相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单元包括沿所述径向延伸的传动轴,所述传动轴伸出所述阀体,所述传动轴靠近所述控制盒的一端设有定位端,所述定位端与所述驱动单元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风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单元包括沿所述径向延伸的拨杆,所述拨杆伸出所述控制盒,所述拨杆靠近所述阀体的一端开设有连接端,所述连接端与所述定位端卡接,以使所述驱动单元与所述传动单元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单元包括沿所述径向延伸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二连接单元包括与所述第一通孔相对应的第二通孔;
所述阀体内的线缆穿过所述第一通孔进入所述连接腔内的一端设有第一端子,所述控制盒内的线缆穿过所述第二通孔进入所述连接腔内的一端设有第二端子;
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二端子卡接,以使所述阀体与所述控制盒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风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单元内设有沿所述径向延伸的凸部,所述凸部靠近所述阀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通孔卡接,所述线缆穿过所述凸部进入所述连接腔,并与所述第一通孔密封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风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的材质为橡胶。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风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单元还包括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连接腔沿所述第一方向分隔成线缆腔和传动腔;其中,
在所述线缆腔内,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二端子卡接;
在所述传动腔内,连接端与定位端卡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隔热单元,所述隔热单元沿周向设于所述阀体外侧,所述第一连接单元沿所述径向伸出所述隔热单元与所述第二连接单元密封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通风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外侧设有固定单元,所述控制盒的盒体面向所述阀体的一侧设有与所述固定单元相对应的定位单元,所述定位单元沿所述径向与伸出所述隔热单元的所述固定单元固定连接,以使所述控制盒与所述阀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单元与所述第一连接单元密封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阀,其特征在于,除所述第二连接单元外,所述控制盒为整体式密封结构。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沿周向设置的多个叶片,多个叶片设于所述阀体的内腔内,每一个所述叶片与所述传动单元连接。
CN202320277407.3U 2023-02-21 2023-02-21 一种通风阀 Active CN2190822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77407.3U CN219082281U (zh) 2023-02-21 2023-02-21 一种通风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77407.3U CN219082281U (zh) 2023-02-21 2023-02-21 一种通风阀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82281U true CN219082281U (zh) 2023-05-26

Family

ID=864067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277407.3U Active CN219082281U (zh) 2023-02-21 2023-02-21 一种通风阀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8228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563126A (en) Casing of blower and ventilating fan utilizing the casing
JP2000303949A (ja) 電動機内蔵油圧ポンプ
CN219082281U (zh) 一种通风阀
WO2007074852A1 (ja) 電動圧縮機
CN101536287B (zh) 外转子式马达和具有该外转子式马达的室外单元
JP2000257905A (ja) 天井埋込型空気調和機
CN214093051U (zh) 分瓣式磁性液体密封装置
JP2006283719A (ja) 電動圧縮機
CN219082282U (zh) 一种内传动阀
CN115978206B (zh) 一种内传动阀
CN116085480A (zh) 一种内传动阀
CN207422574U (zh) 空调器的电控盒和空调器
CN109751822B (zh) 用于冰箱的风门和具有其的冰箱
CN216356225U (zh) 一种电机及空调器
CN219774882U (zh) 多通阀阀芯及适用的多通阀、车辆热管理模块及车辆
CN219473827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
CN111075736B (zh) 用于风扇的出风指示机构和风扇
CN215682009U (zh) 一种法兰式粉尘隔爆振动电机
CN218301028U (zh) 密封的无刷外转子电机
CN214427604U (zh) 一种船用固态导航雷达
CN218763668U (zh) 风管机
JP2599033B2 (ja) 断熱箱体
CN217056711U (zh) 一种大规格海上型滑环密封结构及电机
CN209627108U (zh) 外转子风扇马达的防水及防尘结构
CN113299480B (zh) 一种薄膜电容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