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356225U - 一种电机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机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356225U
CN216356225U CN202123000296.1U CN202123000296U CN216356225U CN 216356225 U CN216356225 U CN 216356225U CN 202123000296 U CN202123000296 U CN 202123000296U CN 216356225 U CN216356225 U CN 2163562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motor
shell
cover body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00029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杜伟
李颖颖
杨亮
柯得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Ningbo Aux Intelligent Commercial Air Conditioning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Ningbo Aux Intelligent Commercial Air Conditioning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00029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3562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3562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35622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机及空调器,涉及电机技术领域。该电机包括壳体和盖体。其中壳体包括外壳体和内壳体,内壳体设置于外壳体内,内壳体内形成容置腔,容置腔用于容置电机的内部元件,外壳体和内壳体中的至少一者与盖体连接,外壳体和内壳体之间设置有第一保温层。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机,将壳体分为外壳体和内壳体的双层结构,并且在外壳体和内壳体之间设置第一保温层,能够有效对电机起到保温作用,提高保温效果。并且,能够有效避免周围环境中的冷凝水和自身冷凝水等进入电机内部而对电机中的内部元件造成破坏。

Description

一种电机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机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目前很多空调器需要扫风,而扫风就需要使用到电机。但是电机一般都是放在出风口附近位置,当空调器处于制冷情况时,电机很容易受到周围空气冷凝成水,所以目前空调器一般将电机进行保温处理。但是目前的保温处理方式的保温效果不佳。因此,亟需一种可提高保温效果的电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电机保温效果不佳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机和空调器。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机,包括壳体和盖体,所述壳体包括外壳体和内壳体,所述内壳体设置于所述外壳体内,所述内壳体内形成容置腔,所述容置腔用于容置所述电机的内部元件,所述外壳体和所述内壳体中的至少一者与所述盖体连接,所述外壳体和所述内壳体之间设置有第一保温层。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机,将壳体分为外壳体和内壳体的双层结构,并且在外壳体和内壳体之间设置第一保温层,能够有效对电机起到保温作用,提高保温效果。并且,能够有效避免周围环境中的冷凝水和自身冷凝水等进入电机内部而对电机中的内部元件造成破坏。
进一步地,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内壳体的一侧形成有与所述容置腔连通的开口,所述外壳体的一侧与所述内壳体设有所述开口的一侧之间形成有间隙,所述外壳体和所述内壳体均与所述盖体连接,所述盖体遮盖所述开口以及所述间隙,所述盖体与所述内壳体共同形成所述容置腔。
进一步地,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外壳体的一侧端面和所述内壳体设有所述开口的一侧端面均与所述盖体粘接。
进一步地,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还包括连接板,所述内壳体的一侧形成有与所述容置腔连通的开口,所述外壳体的一侧与所述内壳体设有所述开口的一侧通过所述连接板连接,以使所述壳体形成双层封闭结构,所述盖体分别与所述外壳体和所述内壳体中的至少一者以及所述连接板连接,并遮盖所述开口。
进一步地,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盖体包括盖本体和连接于所述盖本体外周的扣合部,所述盖本体分别与所述外壳体和所述内壳体中的至少一者以及所述连接板连接,并遮盖所述开口,所述扣合部包覆于所述外壳体至少部分外,以使所述盖体倒扣于所述外壳体。
进一步地,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盖本体分别与所述外壳体和所述内壳体中的至少一者以及所述连接板粘接,和/或,所述扣合部与所述外壳体的上部外侧壁粘接。
进一步地,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盖本体和所述扣合部内均设置有第二保温层。
进一步地,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盖体内设置有第二保温层,所述第二保温层为真空层或保温棉层。
进一步地,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保温层为真空层或保温棉层。
进一步地,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盖体与所述外壳体连接,所述外壳体和所述内壳体之间以及所述盖体与所述内壳体之间均设置有第一保温层。
进一步地,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保温层为保温棉层,所述保温棉层包括上保温棉、外壁保温棉以及下保温棉中的至少一者;
所述外壳体包括外周侧壁和与所述外周侧壁的一端连接的顶侧壁,所述顶侧壁与所述盖体相对设置,所述盖体与所述外周侧壁连接;
所述内壳体包括内周侧壁和与所述内周侧壁的两端分别连接的第一内壳侧壁和第二内壳侧壁;
所述上保温棉设置于所述顶侧壁与所述第一内壳侧壁之间;所述外壁保温棉设置于所述外周侧壁与所述内周侧壁之间;所述下保温棉设置于所述盖体与所述第二内壳侧壁之间。
进一步地,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盖体与所述外壳体的一端粘接。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如前述实施方式任一项所述的电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由于电机将壳体分为外壳体和内壳体的双层结构,并且在外壳体和内壳体之间设置第一保温层,因此能够有效对电机起到保温作用,提高保温效果。并且,能够有效避免周围环境中的冷凝水和自身冷凝水等进入电机内部而对电机中的内部元件造成破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机的剖切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电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电机的剖切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V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的电机的剖切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的电机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20、30-电机;100-壳体;110-外壳体;111-外周侧壁;112-顶侧壁;113-第一通孔;120-内壳体;121-容置腔;122-间隙;123-内周侧壁;124-第一内壳侧壁;125-第二内壳侧壁;130-第一保温层;131-上保温棉;132-外壁保温棉;133-下保温棉;134-第二通孔;140-保温腔;150-连接板;200-盖体;210-第二保温层;220-盖本体;230-扣合部;300-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目前很多空调器需要扫风,而扫风就需要使用到电机。但是电机一般都是放在出风口附近位置,当空调器处于制冷情况时,电机很容易受到周围空气冷凝成水,造成短路等损坏情况,所以目前空调器一般将电机进行保温和防水处理。本申请的设计者发现,相关技术中的处理方式是将电机用泡沫包裹或者用保温棉,但是效果不佳,这是因为电机处在风口位置,这种处理方式并不能保证密封,还是会有冷凝水混入电机中,对其造成影响,此外,这种处理方式也会存在增加制造工序、增加原材料数量、增大占用空间等问题。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可提高保温效果和防水效果,并且装配简便、结构空间更加简化的电机以及采用该电机的空调器。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机10,应用于家用电器中,例如可以应用于空调器,该空调器可以为挂机、柜机、天花机或者移动空调等,可选地,该电机10可以与空调器的扫风叶片传动连接,用于带动扫风叶片摆动,以实现扫风。该电机10的类型并不作具体限定,例如可以为步进电机等。
该电机10包括壳体100和盖体200,其中壳体100包括外壳体110和内壳体120,内壳体120设置于外壳体110内,内壳体120内形成容置腔121,容置腔121用于容置电机10的内部元件,外壳体110和内壳体120中的至少一者与盖体200连接,外壳体110和内壳体120之间设置有第一保温层130。
需要说明的是,电机10的内部元件为容置于内壳体120内的元件,例如可以为电机10的定子、转子等,其中电机10的转轴300由容置腔121伸出整个壳体100,以便与待驱动的部件传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机10,由于将壳体100分为外壳体110和内壳体120的双层结构,并且在外壳体110和内壳体120之间设置第一保温层130,能够有效对电机10起到保温作用,提高保温效果。并且,能够有效避免周围环境中的冷凝水和自身冷凝水等进入电机10内部而对电机10中的内部元件造成破坏。并且,电机10自带保温结构,可以无需在外面包覆保温结构,不需额外增设保温结构,提高了装配效率,节省装配空间,减少了保温零部件的数量,节约了成本,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
请继续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机10,该电机10的外壳体110和内壳体120之间间隔设置,形成保温腔140,第一保温层130设置于保温腔140内。第一保温层130可选为真空层或保温棉层,其中若第一保温层130为真空层,应当理解,将保温腔140抽真空,从而形成真空层。可选地对保温腔140抽真空可以采用无尾抽真空的方式,并且真空度越高保温效果越好。若第一保温层130为保温棉层,可以将保温棉放置于保温腔140内,从而形成保温棉层,同样能够提高保温效果。本实施例采用第一保温层130为真空层。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内壳体120的一侧形成有与容置腔121连通的开口,外壳体110的一侧与内壳体120设有开口的一侧之间形成有间隙122,该间隙122与保温腔140连通。外壳体110和内壳体120均与盖体200连接,盖体200遮盖开口以及间隙122,盖体200与内壳体120共同形成容置腔121。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内壳体120和外壳体110的形状类似,均为筒状结构,且一侧形成开口,另一侧具有底壁。内壳体120的尺寸较外壳体110更小,并设置于外壳体110内。内壳体120和外壳体110的同一侧均由盖体200封闭,本实施例中盖体200为上盖,即内壳体120和外壳体110的顶侧由盖体200遮盖,电机10的转轴300由盖体200伸出。
在其他变形的实施方式中,盖体200也可以为底盖,内壳体120和外壳体110的顶侧由作为底盖的盖体200遮盖,而电机10的转轴300由内壳体120和外壳体110相对盖体200的一端伸出。
采用内壳体120和外壳体110同一侧均由盖体200封闭的结构,当电机10中的内部元件放置到内壳体120的容置腔121中的预设位置后,可以通过盖上盖体200,并将盖体200与外壳体110和内壳体120的顶侧连接,从而实现电机10的装配。这样,能够有效提高装配效率。
外壳体110的一侧端面和内壳体120设有开口的一侧端面均与盖体200粘接。这样,在盖体200分别与外壳体110和内壳体120的顶侧贴合时,可以通过在贴合处利用防水胶粘接,使得盖体200分别与外壳体110和内壳体120的顶侧连接牢靠,提高装配效率。
另外,本实施例中电机10的转轴300和齿轮部分采用非金属材料制成,这样可以断绝冷桥,杜绝电机10因温差导致凝露而影响电机10的使用寿命。
为了进一步提高保温效果,本实施例中,盖体200内设置有第二保温层210,第二保温层210为真空层或保温棉层。应当理解,第二保温层210与第一保温层130类似,也就是说,盖体200也为双层结构,其内部空腔内设置第二保温层210。若第二保温层210为真空层,应当理解,盖体200的内部空腔抽真空,从而形成真空层。若第二保温层210为保温棉层,可以将保温棉放置于盖体200的内部空腔内,从而形成保温棉层,同样能够提高保温效果。
由于盖体200设置第二保温层210,并结合内壳体120和外壳体110之间设置第一保温层130,从而形成环绕整个内壳体120的保温结构,能够有效提高电机10的保温效果。
请参阅图3,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电机20,其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壳体100和盖体200的结构不同。若有未提及之处可参考第一实施例。
请参阅图3-图5,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电机20中,壳体100可以包括内壳体120、外壳体110和连接板150。其中,内壳体120设置于外壳体110内,内壳体120内形成容置腔121,容置腔121用于容置电机20的内部元件,外壳体110和内壳体120之间形成保温腔140,保温腔140内设置有第一保温层130,能够有效对电机20起到保温作用,提高保温效果。第一保温层130可以为真空层或者保温棉层,第二实施例中采用真空层。内壳体120的一侧形成有与容置腔121连通的开口,外壳体110的一侧与内壳体120设有开口的一侧通过连接板150连接,以使壳体100形成双层封闭结构,盖体200分别与外壳体110和内壳体120中的至少一者以及连接板150连接,并遮盖开口,从而使得盖体200与内壳体120共同形成容置腔121。电机20的转轴300由作为上盖的盖体200伸出。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实施例中内壳体120和外壳体110的形状类似,均为筒状结构,且一侧形成开口,另一侧具有底壁。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内壳体120和外壳体110通过连接板150连接,将内壳体120和外壳体110的开口处封闭,从而形成双层封闭结构,盖体200同时与内壳体120的端面、外壳体110的端面以及连接板150连接。这样,能够进一步避免冷凝水进入到电机20内部,对电机20造成损坏。
另外,第二实施例中,盖体200采用扣压式结构。盖体200为上盖,盖体200可以包括盖本体220和连接于盖本体220外周的扣合部230。盖本体220分别与外壳体110和内壳体120中的至少一者以及连接板150连接,并遮盖开口,扣合部230包覆于外壳体110至少部分外,以使盖体200倒扣于外壳体110。
应当理解,整个盖体200倒扣在壳体100的上部外,盖本体220大致呈圆盘状结构,其外周边缘环绕设置向一侧凸出的扣合部230。当盖本体220与连接板150连接,并与外壳体110和内壳体120中的至少一者连接时,扣合部230包覆在整个壳体100的上部外,即包覆在外壳体110的上部外。
可选地,盖本体220分别与外壳体110和内壳体120中的至少一者以及连接板150粘接,和/或,扣合部230与外壳体110的上部外侧壁粘接。需要说明的是,外壳体110和内壳体120中的至少一者以及连接板150可以通过防水胶在与盖本体220的贴合处进行粘接;也可以在扣合部230与外壳体110的上部外侧壁的贴合处通过防水胶进行粘接。上述的两个贴合处至少将其中一个进行粘接,即能够实现盖体200与壳体100的牢固连接,第二实施例中上述的两个贴合处均进行粘接,以进一步提高连接的稳固性。
当电机20的内部元件安装到容置腔121内后,可以将盖体200倒扣在壳体100上,由于采用这种盖体200倒扣在壳体100的安装结构,使得冷凝水可以从盖体200沿着扣合部230的外侧壁流下,从而避免了冷凝水从盖体200渗入电机20内部,对电机20造成损坏,并且采用扣压也更加方便安装。
另外,第二实施例中盖体200内也设置有第二保温层210。可选地,盖本体220和扣合部230内均设置有第二保温层210。第二保温层210可以为真空层或保温棉层。从而进一步提高电机20的保温效果。第二实施例中第二保温层210采用真空层。另外,应当理解,在其他变形的实施例中盖本体220和扣合部230也可以选择性地在其中一者中设置第二保温层210。
请参阅图6和图7,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电机30,第三实施例提供的电机30与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的区别在于,第三实施例中盖体200为底盖且容置腔121由内壳体120单独形成。另外,若有未提及之处可参考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
第三实施例中,内壳体120设置于外壳体110内,内壳体120内形成容置腔121,容置腔121用于容置电机30的内部元件,盖体200与外壳体110连接,可选地,盖体200与外壳体110的一端粘接。外壳体110和内壳体120之间以及盖体200与内壳体120之间均设置有第一保温层130。第一保温层130可以为真空层和保温棉层。第三实施例中第一保温层130采用的是保温棉层。
需要说明的是,外壳体110为底部开口的大致筒状结构,外壳体110可以包括外周侧壁111和与外周侧壁111的一端连接的顶侧壁112,其中顶侧壁112与盖体200相对设置,顶侧壁112上设置有用于供电机30的转轴300穿过的第一通孔113。盖体200与外周侧壁111远离顶侧壁112的一端连接,以封闭外壳体110的底部开口。可选地,盖体200与外周侧壁111远离顶侧壁112的一端通过防水胶粘接,能够提高装配效率。
内壳体120包括内周侧壁123和与内周侧壁123的两端分别连接的第一内壳侧壁124和第二内壳侧壁125。第一内壳侧壁124位于内壳体120的顶部,第二内壳侧壁125位于内壳体120的底部。内周侧壁123、第一内壳侧壁124和第二内壳侧壁125共同围成容置腔121。
第三实施例中的保温棉层可以包括上保温棉131、外壁保温棉132以及下保温棉133中的至少一者。也就是说,在上保温棉131、外壁保温棉132以及下保温棉133中可以任意设置其中的一个或者多个。第三实施例中,为了提高保温效果,上保温棉131、外壁保温棉132以及下保温棉133均设置。
第三实施例中,上保温棉131设置于顶侧壁112与第一内壳侧壁124之间,从而对电机30的顶部进行保温。上保温棉131上设置有用于供电机30的转轴300穿过的第二通孔134。外壁保温棉132设置于外周侧壁111与内周侧壁123之间,从而对电机30的周向部分进行保温。下保温棉133设置于盖体200与第二内壳侧壁125之间,从而对电机30的底部进行保温。通过设置上保温棉131、外壁保温棉132以及下保温棉133,形成环绕整个内壳体120的保温结构,能够有效提高电机30的保温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上保温棉131、外壁保温棉132以及下保温棉133设置于内壳体120和外壳体110之间,可以分别与对应部位连接,也可以不连接而放置在二者之间即可。
第三实施例中的电机30,在装配时可以将上保温棉131和外壁保温棉132放置在外壳体110中,然后将已装有电机30的内部元件的内壳体120放在外壳体110中,使得电机30的转轴300依次穿过第一内壳侧壁124、第二通孔134以及第一通孔113伸出至外壳体110外,再放置下保温棉133,并在电机30底部盖上盖体200,通过防水胶将盖体200与外周侧壁111远离顶侧壁112的一端粘接。
第三实施例中由于盖体200为底盖,使得冷凝水可以从外壳体110的顶侧壁112沿着外周侧壁111流下,从而避免了冷凝水渗入电机30内部,对电机30造成损坏。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电机10、20、30,由于将壳体100分为外壳体110和内壳体120的双层结构,并且在外壳体110和内壳体120之间设置第一保温层130,能够有效对电机10、20、30起到保温作用,提高保温效果。并且,能够有效避免周围环境中的冷凝水和自身冷凝水等进入电机10、20、30内部而对电机10、20、30中的内部元件造成破坏,提高了防水效果。并且,电机10、20、30自带保温结构,可以无需在外面包覆保温结构,不需额外增设保温结构,提高了装配效率,节省装配空间,减少了保温零部件的数量,节约了成本,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另外,电机10、20、30的转轴300和齿轮部分采用非金属制成,降低了成本。
虽然本实用新型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3)

1.一种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00)和盖体(200),所述壳体(100)包括外壳体(110)和内壳体(120),所述内壳体(120)设置于所述外壳体(110)内,所述内壳体(120)内形成容置腔(121),所述容置腔(121)用于容置所述电机的内部元件,所述外壳体(110)和所述内壳体(120)中的至少一者与所述盖体(200)连接,所述外壳体(110)和所述内壳体(120)之间设置有第一保温层(13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体(120)的一侧形成有与所述容置腔(121)连通的开口,所述外壳体(110)的一侧与所述内壳体(120)设有所述开口的一侧之间形成有间隙(122),所述外壳体(110)和所述内壳体(120)均与所述盖体(200)连接,所述盖体(200)遮盖所述开口以及所述间隙(122),所述盖体(200)与所述内壳体(120)共同形成所述容置腔(12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110)的一侧端面和所述内壳体(120)设有所述开口的一侧端面均与所述盖体(200)粘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0)还包括连接板(150),所述内壳体(120)的一侧形成有与所述容置腔(121)连通的开口,所述外壳体(110)的一侧与所述内壳体(120)设有所述开口的一侧通过所述连接板(150)连接,以使所述壳体(100)形成双层封闭结构,所述盖体(200)分别与所述外壳体(110)和所述内壳体(120)中的至少一者以及所述连接板(150)连接,并遮盖所述开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200)包括盖本体(220)和连接于所述盖本体(220)外周的扣合部(230),所述盖本体(220)分别与所述外壳体(110)和所述内壳体(120)中的至少一者以及所述连接板(150)连接,并遮盖所述开口,所述扣合部(230)包覆于所述外壳体(110)至少部分外,以使所述盖体(200)倒扣于所述外壳体(11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本体(220)分别与所述外壳体(110)和所述内壳体(120)中的至少一者以及所述连接板(150)粘接,和/或,所述扣合部(230)与所述外壳体(110)的上部外侧壁粘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本体(220)和所述扣合部(230)内均设置有第二保温层(210)。
8.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200)内设置有第二保温层(210),所述第二保温层(210)为真空层或保温棉层。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温层(130)为真空层或保温棉层。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200)与所述外壳体(110)连接,所述外壳体(110)和所述内壳体(120)之间以及所述盖体(200)与所述内壳体(120)之间均设置有第一保温层(130)。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温层(130)为保温棉层,所述保温棉层包括上保温棉(131)、外壁保温棉(132)以及下保温棉(133)中的至少一者;
所述外壳体(110)包括外周侧壁(111)和与所述外周侧壁(111)的一端连接的顶侧壁(112),所述顶侧壁(112)与所述盖体(200)相对设置,所述盖体(200)与所述外周侧壁(111)连接;
所述内壳体(120)包括内周侧壁(123)和与所述内周侧壁(123)的两端分别连接的第一内壳侧壁(124)和第二内壳侧壁(125);
所述上保温棉(131)设置于所述顶侧壁(112)与所述第一内壳侧壁(124)之间;所述外壁保温棉(132)设置于所述外周侧壁(111)与所述内周侧壁(123)之间;所述下保温棉(133)设置于所述盖体(200)与所述第二内壳侧壁(125)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200)与所述外壳体(110)的一端粘接。
13.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电机。
CN202123000296.1U 2021-11-29 2021-11-29 一种电机及空调器 Active CN2163562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000296.1U CN216356225U (zh) 2021-11-29 2021-11-29 一种电机及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000296.1U CN216356225U (zh) 2021-11-29 2021-11-29 一种电机及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356225U true CN216356225U (zh) 2022-04-19

Family

ID=811584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000296.1U Active CN216356225U (zh) 2021-11-29 2021-11-29 一种电机及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35622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622058A (en) Modular room air conditioner
US9103349B2 (en) Driving motor
JP2018517092A (ja) 圧縮機
EP1887197B1 (en) A generator set
CN216356225U (zh) 一种电机及空调器
CN101536287B (zh) 外转子式马达和具有该外转子式马达的室外单元
EP3240145A2 (en) Fan motor for air conditioner
JP2000257905A (ja) 天井埋込型空気調和機
WO2024099360A1 (zh) 制冷电器
US9040820B2 (en) Solar power inverter with sealing means
CN116191739A (zh) 一种电机及空调器
WO2019205541A1 (zh) 接水盘及空调设备
KR101800260B1 (ko) 팬모터 조립체
JP4042211B2 (ja) コンデンサ内蔵モーター及び送風装置
CN210861679U (zh) 空调室内机的底盘组件、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JP4346171B2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JPS6310338B2 (zh)
CN215571143U (zh) 一种壳体以及空调
JP2011091990A (ja) 駆動モータ
JP5441517B2 (ja) 冷却貯蔵庫
JPH035650A (ja) ダクト用換気扇
JP2002257074A (ja) 流体ポンプ装置
CN220605706U (zh) 风机及使用其的制冷系统
JP3553771B2 (ja) 断熱箱体における開口形成構造
CN213020204U (zh) 地暖空调一体机电控组件的固定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928

Address after: 315191 No. 1166 Mingguang North Road, Jiangshan Town, Ningbo, Zhejiang, Yinzhou District

Patentee after: NINGBO AUX ELECTRIC Co.,Ltd.

Patentee after: AUX AIR CONDITIONING LIMITED BY SHARE Ltd.

Address before: 315000 No.1166 Mingguang North Road, Jiangshan Town, Yinzhou District, Ningbo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NINGBO AUX ELECTRIC Co.,Ltd.

Patentee before: Ningbo Oxfam intelligent commercial air conditioning manufacturing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