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76298U - 一种无胎卷材生产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胎卷材生产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76298U
CN219076298U CN202223314086.4U CN202223314086U CN219076298U CN 219076298 U CN219076298 U CN 219076298U CN 202223314086 U CN202223314086 U CN 202223314086U CN 219076298 U CN219076298 U CN 2190762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lf
coiled material
roller
pair roller
coo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31408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伍凯冲
王海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tong Keshun Construction New Materials Co ltd
Keshun Waterproof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tong Keshun Construction New Materials Co ltd
Keshun Waterproof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tong Keshun Construction New Materials Co ltd, Keshun Waterproof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tong Keshun Construction New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31408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762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762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7629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10Greenhouse gas [GHG] capture, material saving, heat recovery or other energy efficient measures, e.g. motor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e.g. for rolling metal or metal working

Landscapes

  • Extrus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水卷材生产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无胎卷材生产装置。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自粘对辊、无胎卷材冷却效果差的问题。具体包括用于对无胎卷材物料第一次挤压成型的第一自粘对辊、用于对无胎卷材物料第二次挤压成型的第二自粘对辊以及用于牵引无胎卷材物料的主牵引装置,所述第一自粘对辊、第二自粘对辊以及主牵引装置沿送料方向前后依次设置;其中,所述第一自粘对辊和所述主牵引装置之间设有用于冷却所述无胎卷材物料的冷却水槽,所述第一自粘对辊和所述第二自粘对辊的辊筒上均设有用于冷却辊筒的冷却装置。

Description

一种无胎卷材生产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水卷材性能检测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无胎卷材生产装置。
背景技术
生产无胎卷材时,两个自粘对辊以反方向旋转,底膜与面膜靠着辊筒表面的包角摩擦力将沥青料带过双辊之间间隙成型,经过一段水槽冷却后上大牵引辊筒,送至储存架。整个生产过程中,牵引速度快,卷材与水槽中的冷却液接触时间短,降温效果大打折扣,此外,自粘对辊在对物料挤压成型过程中产生大量热量,加速热量在卷材上累积。当无胎卷材无法得到充分冷却时,各辊表面摩擦力不一致,受整线牵引的作用产生张力的情况下,待收卷时,产品往往产生较多的纵向褶皱。
为解决牵引力大的问题,现有技术通常采用增加卷材包覆在成型对辊上的面积来解决。而为了达到此目的,近年来,对辊越做越大,对辊直径已经达到1000~1200mm,操作越来越不方便且造价高,即使如此,无胎卷材成品表面出现纵向褶皱的问题并未得到实质解决。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的无胎卷材生产装置进行改进,以满足实际生产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无胎卷材生产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自粘对辊和无胎卷材冷却效果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无胎卷材生产装置,包括用于对无胎卷材物料第一次挤压成型的第一自粘对辊、用于对无胎卷材物料第二次挤压成型的第二自粘对辊以及用于牵引无胎卷材物料的主牵引装置,所述第一自粘对辊、第二自粘对辊以及主牵引装置沿送料方向前后依次设置;其中,所述第一自粘对辊和所述主牵引装置之间设有用于冷却所述无胎卷材物料的冷却水槽,所述第一自粘对辊和所述第二自粘对辊的辊筒上均设有用于冷却辊筒的冷却装置。
本方案沿送料方向分别设置有第一自粘对辊、第二自粘对辊,从而对卷材物料分两次成型,制造具有双面防水效果的无胎卷材。通过在第一自粘对辊和主牵引装置之间设置冷却水槽,对第一次成型后的无胎卷材半成品和第二次成型后的无胎卷材成品即时冷却降温,以符合后续生产过程的要求。为了进一步提高对无胎卷材物料的冷却效果,本方案在第一自粘对辊和第二自粘对辊上均设有冷却装置,一方面使卷材在受自粘对辊挤压过程中得到额外一道冷却处理,避免温度过高导致卷材粘度太大与辊筒发生粘连,有助于卷材受牵引或挤压时与辊筒均匀接触,大大降低收卷时产生纵向褶皱的几率。另一方面,自粘对辊挤压、牵引过程产生大量热量,通过该冷却装置可即时对自粘对辊降温,有助于自粘对辊的长时间正常运行、降低维护成本。
进一步地,所述冷却装置包括贯穿辊筒两端、用于通入冷却水的水管以及若干与所述水管连通、用于向所述辊筒内表面喷水的喷淋组件。
由于辊筒为具有良好导热性能的金属材质,因此可以通过本方案中设于辊筒内部的喷淋组件对辊筒喷水降温并快速热传导到整个辊筒以及受辊筒挤压、牵引的卷材物料;同时冷却装置设于辊筒内部,不会占用辊筒空间,也不影响常规的挤压、牵引方式,有助于降低装置的装配难度。同时,也能避免冷却水从辊筒表面进行冷却时产生水垢,导热传热效率下降的同时还对包覆在辊筒表面的卷材物料造成损坏的缺陷。
进一步地,所述冷却装置还包括用于调节所述喷淋组件喷洒方向的定向组件。
具体地,所述定向组件包括位于所述辊筒两侧端板的外表面上、用于套接所述水管的偏心块以及用于卡紧所述水管和所述偏心块的固定件,所述偏心块与所述水管之间通过弧形锯齿结构相嵌套。
本方案偏心块与水管之间通过弧形锯齿结构嵌套的设计,使操作人员可通过旋转偏心块带动水管转动,当转动到预定位置时,通过固定件固定偏心块和水管,从而调节与水管相连通的喷淋组件相对辊筒的喷淋角度,此方案便于操作人员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对辊筒上温度过高的位置进行充分降温,确保辊筒温度均匀,有助于对卷材整体进行充分、均匀降温。
优选地,所述喷淋组件包括一个与所述水管连通的进液通道和若干个朝向所述辊筒内表面的出液通道;和/或,所述喷淋组件均匀分布在所述水管上。
通过若干个出液通道实现向不同方向喷水,扩大了喷淋角度和喷淋面积,有助于对辊筒进行充分喷水降温。此外,通过均匀地布置喷淋组件可使自粘对辊各处降温效果保持较高的一致性,同时也使贴覆在自粘对辊上的无胎卷材整体温度一致。
进一步地,所述辊筒两侧端板上开设有用于通过所述水管的通孔,所述通孔和所述水管之间通过轴承固定座支撑。
通过轴承固定座支撑提高水管与辊筒两侧端板之间接触的稳定性,使喷淋组件面向辊筒内部的角度可长时间按设定值维持,提高通过偏心块调节喷淋组件的可靠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自粘对辊的辊筒外表面为磨砂面。
辊筒表面作磨砂处理后,使无胎卷材物料附着在覆膜的上时产生微小凹凸面,卷材与辊筒的接触面积增加,提高了物料的附着力,从而使自粘对辊两辊表面上的覆膜与辊筒表面的摩擦力均匀,有助于物料平整带入双辊夹缝挤压成型。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自粘对辊包括沿送料方向前后设置的第二前对辊和第二后对辊,所述第二前对辊的外表面为磨砂面,所述第二后对辊的外表面为镜面。
本方案中,第二后对辊为无胎卷材上层隔离膜的上膜辊,采用镜面辊,使卷材出料时其上层隔离膜为光滑面,便于施工中操作人员快速剥离。
进一步地,所述无胎卷材生产装置还包括第一边膜放膜装置和第二边膜放膜装置;所述第一边膜放膜装置位于所述第一自粘对辊沿送料方向的前侧,所述第二边膜放膜装置位于所述第二自粘对辊和所述主牵引装置之间。
本方案通过第一边膜放膜装置和第二边膜放膜装置在无胎卷材长度方向的一侧连续引入边膜,可避免生产过程中温度较高、粘性较大的覆膜从边沿处流出,粘附在辊筒上,从而避免导致卷材与辊筒之间的摩擦力不均匀,导致收卷时发生褶皱等影响卷材质量的问题。此外,通过边膜设计,使无胎卷材成品可通过揭开边膜进行卷材之间相互黏连,便于施工时操作人员根据实际需求对卷材进行黏连结合。通过上述布置方法还使第一边膜放膜装置、第一自粘对辊、第二自粘对辊和第二边膜放膜装置呈流水线式分布,减少整个生产线的占地空间,提高生产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冷却水槽沿送料方向的末端与所述主牵引装置之间设有用于除去无胎卷材物料表面水分的除水装置。
通过除水装置将卷材成品表面的水吹干,增大表面摩擦力,减少水的张力造成打滑,方便对卷材进行快速收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通过在自粘对辊内部设置冷却装置,一方面可以降低辊筒自身温度,确保自粘对辊的长时间正常运行,另一方面可以间接降低受对辊挤压牵引的无胎卷材温度,从而减小无胎卷材的粘度,使无胎卷材与自粘对辊间均匀接触,避免产生纵向褶皱。
(2)通过设置定向组件使冷却装置的对自粘对辊内表面的喷洒角度可调,便于操作人员可根据对辊各处的实时温度情况灵活调节位置,且通过具有多个出液通道的喷淋组件扩大冷却面积,进一步提高降温效果;
(3)将第一自粘对辊的外表面设置为磨砂面,使两辊表面上的底膜、面膜与辊筒表面的摩擦力均匀,以平整地将物料带入双辊夹缝挤压成型。
(4)通过第二前对辊为磨砂辊、第二后对辊为镜面辊的特殊设计,一方面磨砂面为卷材送料过程中提供摩擦力,避免卷材偏移、产生褶皱,另一方面镜面辊则使卷材出料时其上层隔离膜为光滑面,便于施工中操作人员快速剥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自粘对辊内部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自粘对辊的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自粘对辊磨砂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第一覆膜放膜装置1、第一边膜放膜装置2、第一自粘对辊3、第一前对辊31、第一后对辊32、第二覆膜放膜装置4、冷却水槽5、第二自粘对辊6、第二前对辊61、第二自粘对辊62、第三覆膜放膜装置7、第二边膜放膜装置8、除水装置9、主牵引装置10、水管110、喷淋组件120、偏心块130、固定件140、弧形锯齿结构150、轴承固定座160。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以下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无胎卷材生产装置,包括用于对无胎卷材物料第一次挤压成型的第一自粘对辊3、用于对无胎卷材物料第二次挤压成型的第二自粘对辊6以及用于牵引无胎卷材物料的主牵引装置10,第一自粘对辊3、第二自粘对辊6以及主牵引装置10沿送料方向前后依次设置;第一自粘对辊3和主牵引装置10之间设有用于冷却无胎卷材物料的冷却水槽5,第一自粘对辊3和第二自粘对辊6的辊筒上均设有用于冷却辊筒的冷却装置。其中,沿送料方向,第一自粘对辊3的前后两侧还分别设置有用于释放第一层覆膜的第一覆膜放膜装置1以及用于释放第二层覆膜的第二覆膜放膜装置4,该第一层覆膜为无胎卷材的下层隔离膜,第二层覆膜为无胎卷材中间加强膜,通过第一次挤压成型工序,在第一层覆膜和第二层覆膜之间挤压沥青涂盖料形成防水卷材半成品。
其中,第一自粘对辊3包括第一前对辊31和第一后对辊32,优选地,第一后对辊32的直径大于第一前对辊31的直径,且两个对辊的最高点位于同一高度。
通过在第一自粘对辊3和主牵引装置10之间设置冷却水槽5,使经第一次挤压成型后的无胎卷材半成品和经第二次挤压成型后的无胎卷材成品即时进行冷却降温,以符合后续生产过程的要求。由于在在第一自粘对辊3和第二自粘对辊6上均设有冷却装置,使卷材在受自粘对辊挤压过程中得到额外的冷却处理,以降低卷材粘度,使卷材受牵引或挤压时与各辊筒均匀接触,受到的摩擦力均匀分布,大大降低收卷时产生纵向褶皱的几率。本实施例中,第一自粘对辊3和主牵引装置10之间的冷却水槽5中容纳水温为8℃~20℃的冷冻水,使从第一自粘对辊3导出的无胎卷材本半成品和从第二自粘对辊6导出的无胎卷材成品的表面温度从150℃降至60℃,提高膜与沥青混合料的附着力,共同承受牵引力作用。
如图2、3所示,以第一前对辊31为例,冷却装置包括贯穿辊筒两侧端板、用于通入冷却水的水管110以及若干与水管110连通、用于向所述辊筒内表面喷水的喷淋组件120。
由于无胎卷材生产过程中,生产物料温度在140~160℃之间,自粘对辊冷却效果非常关键。现有工艺通常使用冷却水填充的方式对辊筒表面进行冷却,该方式易产生水垢,致使冷却不均匀、局部温度过高,可能导致沥青混合料传热将膜烫坏。本实施例从一侧接冷冻机组8~15℃冷冻水,经接水管110传送,由喷淋组件120喷洒自粘对辊内部,使辊上部高温部分快速冷却,冷冻水存储在辊筒内部中下部分,使辊筒持续降温后从另一侧接头回流。比传统的传热效率更高。从而生产速度更快,使膜材厚度选择更大空间。
其中,冷却装置还包括用于调节喷淋组件120喷洒方向的定向组件,该定向组件包括位于辊筒两端外表面上、用于套接水管110的偏心块130以及用于卡紧水管110和偏心块130的固定件140,可选地,固定件140为锁紧螺栓,偏心块130与水管110之间通过弧形锯齿结构150相嵌套。
偏心块130与水管110之间通过弧形锯齿结构150嵌套的设计,使操作人员可通过旋转偏心块130带动水管110转动,当转动到预定位置时,通过固定件140固定偏心块130和水管110,从而调节与水管110相连通的喷淋组件120相对辊筒的喷淋角度。在优选的方案中,弧形锯齿结构150的弧对应的圆心角为90°,且为6齿设计,形成5个卡槽,每调节一齿,偏心块130相对水管110所在的轴线旋转18°,当旋转至预定角度时,通过锁紧螺栓固定,即可调节喷淋组件120喷洒对辊内表面的角度。为了提升降温效果,喷淋组件120呈“Y”字形,使得喷淋组件120具有多个两个不同朝向的出液通道,且喷淋组件120均匀分布在水管110上。
如图2、3所示,以第一前对辊31为例,辊筒两端外表面上开设有用于通过所述水管110的通孔,通孔和所述水管110之间通过轴承固定座160支撑。
如图1、图4所示,第一前对辊31和第一后对辊32的外表面为磨砂面。
本实施例为增加膜材与辊表面的摩擦力,首先提出挤压对辊由镜面改为磨砂辊。磨砂辊的基材要选用无缝钢管或合金钢等金属,经过机械加工、热处理、成型处理等作用后,使基材的硬度达到HRC58°~62°之间,磨砂目数360#,花纹由客户自定。辊筒表面作磨砂处理后,两辊表面上的底膜与面膜与辊筒表面的摩擦力均匀,能平整地将沥青料带入双辊夹缝挤压成型。
如图1所示,第二自粘对辊6包括沿送料方向前后设置的用于牵引半成品的第二前对辊61和用于牵引第三层覆膜的第二后对辊62,第二前对辊61的外表面为磨砂面,第二后对辊62的外表面为镜面。其中,该第三层覆膜为无胎卷材的上层隔离膜,用于收卷该第三层覆膜的第三覆膜放膜装置7设于第二自粘对辊6的后侧。
通过将第二后对辊62设置为镜面,卷材出料时其上覆膜为光滑面,便于施工中操作人员快速剥离。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无胎卷材生产装置还包括第一边膜放膜装置2和第二边膜放膜装置8;第一边膜放膜装置2位于第一自粘对辊3沿送料方向的前侧,第二边膜放膜装置8位于第二自粘对辊6和所述主牵引装置10之间。
通过第一边膜放膜装置2和第二边膜放膜装置8分别在无胎卷材长度方向一侧连续地引入边膜,使无胎卷材成品之间可通过揭开边膜相互黏连,便于施工时操作人员根据实际需求组合无胎卷材。
如图1所示,冷却水槽5沿送料方向的末端与所述主牵引装置10之间设有用于除去所述防水卷材成品表面水分的除水装置9,优选地,该除水装置9为吹风刀。
卷材经过冷却水槽5,通过吹风刀将无胎卷材成品表面的水吹干,增大表面摩擦力,减少水的张力造成打滑。无胎卷材成品在通过主牵引装置10直到储存、收卷的过程中,还通过普通冷却水进行冷却。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定。凡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无胎卷材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对无胎卷材物料第一次挤压成型的第一自粘对辊、用于对无胎卷材物料第二次挤压成型的第二自粘对辊以及用于牵引无胎卷材物料的主牵引装置,所述第一自粘对辊、第二自粘对辊以及主牵引装置沿送料方向前后依次设置;其中,所述第一自粘对辊和所述主牵引装置之间设有用于冷却所述无胎卷材物料的冷却水槽,所述第一自粘对辊和所述第二自粘对辊的辊筒上均设有用于冷却辊筒的冷却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胎卷材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包括贯穿所述辊筒的两侧端板、用于通入冷却水的水管以及若干与所述水管连通、用于向所述辊筒内表面喷水的喷淋组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胎卷材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还包括用于调节所述喷淋组件喷洒方向的定向组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胎卷材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向组件包括位于所述辊筒端板的外表面、用于套接所述水管的偏心块以及用于卡紧所述水管和所述偏心块的固定件,所述偏心块与所述水管之间通过弧形锯齿结构相嵌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胎卷材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组件包括一个与所述水管连通的进液通道和若干个朝向所述辊筒内表面的出液通道;和/或,所述喷淋组件均匀分布在所述水管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胎卷材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辊筒的两侧端板上开设有用于通过所述水管的通孔,所述通孔和所述水管之间通过轴承固定座支撑。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无胎卷材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自粘对辊的辊筒外表面为磨砂面。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无胎卷材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自粘对辊包括沿送料方向前后设置的第二前对辊和第二后对辊,所述第二前对辊的外表面为磨砂面,所述第二后对辊的外表面为镜面。
9.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无胎卷材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边膜放膜装置和第二边膜放膜装置;所述第一边膜放膜装置位于所述第一自粘对辊沿送料方向的前侧,所述第二边膜放膜装置位于所述第二自粘对辊和所述主牵引装置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无胎卷材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水槽沿送料方向的末端与所述主牵引装置之间设有用于除去无胎卷材物料表面水分的除水装置。
CN202223314086.4U 2022-12-09 2022-12-09 一种无胎卷材生产装置 Active CN2190762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14086.4U CN219076298U (zh) 2022-12-09 2022-12-09 一种无胎卷材生产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14086.4U CN219076298U (zh) 2022-12-09 2022-12-09 一种无胎卷材生产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76298U true CN219076298U (zh) 2023-05-26

Family

ID=864006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314086.4U Active CN219076298U (zh) 2022-12-09 2022-12-09 一种无胎卷材生产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7629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100669B2 (ja) 磨き押出中実板又はシートの製法
US6758903B2 (en) Apparatus for coating metal strip
JP4791668B2 (ja) 光学的に画像を形成可能な、プラスチック製のエンドレスなフィルム、ウエブ及びシートを連続的に製造するための方法、及びこの方法を実施するための装置
US7090479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resin molded product
CN219076298U (zh) 一种无胎卷材生产装置
CA2217349C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ating a metal strip and the product thereof
CN117001991A (zh) 一种沥青防水卷材生产用覆膜装置
CN112297298A (zh) 增强带生产线、制带模具及增强带生产工艺
CN110640121A (zh) 一种板栅连铸连涂生产线
CN112403806A (zh) 一种制备大宽幅超薄金属锂带的凹版涂布装置及其方法
JP2001079938A (ja) ゴムシート形成装置
CN113635531B (zh) 一种bopp包装膜的制备及其生产工艺
JP2002307534A (ja) ベルト方式による合成樹脂中空体シート成形システム
CN110877448B (zh) 具有三维约束的聚乙烯微多孔膜的铸片系统
CN114039020A (zh) 电极合成装置、方法及电池
CN210848288U (zh) 一种板栅连铸连涂生产线
EP1273427B1 (en) Polyamide film production method
CN113399454A (zh) 一种高稳定性的金属极薄带加工工艺
CN219924106U (zh) 一种带钢粗轧平辊入口积水吹扫装置
CN106696426B (zh) 一种辊压装置
CN117382156B (zh) 一种塑料薄膜吹膜装置及方法
US7544318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oriented plastic strap
WO2006089882A1 (en) Roll for processing plastic films
CN218893265U (zh) 一种超薄铜箔生箔机的消皱展平装置
JP2000141448A (ja) 発泡シート及びフィルム成形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