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62016U - 风机组件和吸尘器 - Google Patents

风机组件和吸尘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62016U
CN219062016U CN202223604337.2U CN202223604337U CN219062016U CN 219062016 U CN219062016 U CN 219062016U CN 202223604337 U CN202223604337 U CN 202223604337U CN 219062016 U CN219062016 U CN 21906201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peller
fan assembly
bearing
driving shaft
prima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60433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美全
赵航
陈蔓蔓
殷雪冰
李金箫
孙爱兵
万德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Jiangsu Midea Cleaning Applian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Jiangsu Midea Cleaning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Jiangsu Midea Cleaning Applian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60433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6201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620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6201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40/00Technologies aiming at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home appliances, e.g. induction cooking or efficient technologies for refrigerators, freezers or dish washer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风机组件和吸尘器,风机组件包括壳体;驱动轴,驱动轴的至少部分设于壳体内;驱动件,驱动件与驱动轴连接,用于驱动驱动轴转动;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均与驱动轴连接且位于驱动件的轴向两侧,用于支撑驱动轴,驱动轴的位于第一轴承的远离第二轴承一侧的部分形成为悬臂部;叶轮组件,叶轮组件设于壳体内,叶轮组件包括一级叶轮和二级叶轮,一级叶轮和二级叶轮均与悬臂部连接且沿悬臂部的轴向方向排布,一级叶轮位于二级叶轮远离第一轴承的一侧。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风机组件,形成双级压缩风机的双轴承支撑结构,吸力大,噪声小,结构简单,装配方便。

Description

风机组件和吸尘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吸尘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风机组件和吸尘器。
背景技术
当前吸尘器朝着大吸力、低噪声的趋势发展。由于尺寸结构限制,为了更好地匹配吸尘器整机性能需求,吸尘器风机的功率和转速都需要不断的提升。现有清洁产品类风机基本都采用单叶轮结构,无法满足吸尘器大吸力、低噪声的需求,采用多叶轮结构时,又使得风机结构复杂,装配难度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风机组件,所述风机组件吸力大,噪声小,结构简单,装配方便。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吸尘器,所述吸尘器包括上述的风机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机组件,包括壳体;驱动轴,所述驱动轴的至少部分设于所述壳体内;驱动件,所述驱动件与所述驱动轴连接,用于驱动所述驱动轴转动;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所述第一轴承和所述第二轴承均与所述驱动轴连接且位于所述驱动件的轴向两侧,用于支撑所述驱动轴,所述驱动轴的位于所述第一轴承的远离所述第二轴承一侧的部分形成为悬臂部;叶轮组件,所述叶轮组件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叶轮组件包括一级叶轮和二级叶轮,所述一级叶轮和所述二级叶轮均与所述悬臂部连接且沿所述悬臂部的轴向方向排布,所述一级叶轮位于所述二级叶轮远离所述第一轴承的一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机组件,通过设置壳体,驱动轴的至少部分设于壳体内,驱动件与驱动轴连接,用于驱动驱动轴转动,设置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均与驱动轴连接且位于驱动件的轴向两侧,形成双轴承支撑结构,用于支撑驱动轴,驱动轴的位于第一轴承的远离第二轴承一侧的部分形成为悬臂部,在壳体内设置叶轮组件,叶轮组件包括一级叶轮和二级叶轮,一级叶轮和二级叶轮均与悬臂部连接且沿悬臂部的轴向方向排布,一级叶轮位于二级叶轮远离第一轴承的一侧,从而形成了双级压缩风机结构,从而使得风机组件形成双级压缩风机的双轴承支撑结构,吸力大,噪声小,结构简单,装配方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悬臂部的长度和直径之比为3-8。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风机组件还包括:导流件,所述导流件设于所述悬臂部上且位于所述一级叶轮和所述二级叶轮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沿气流流动方向,所述导流件的直径逐渐减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一级叶轮和所述二级叶轮均具有沿所述驱动轴的轴向方向延伸的叶轮进口和位于所述叶轮外周壁的叶轮出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上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一级叶轮邻近所述进风口设置,所述进风口与所述一级叶轮的所述叶轮进口连通,所述二级叶轮邻近所述出风口设置,所述二级叶轮的所述叶轮出口与所述出风口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的内壁与所述二级叶轮的所述叶轮进口的内周壁平滑过渡。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叶轮进口的外周沿与所述壳体的内壁之间设有密封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件为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包括转子和定子,所述转子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定子内,所述转子与所述驱动轴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吸尘器,所述吸尘器包括上述的风机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吸尘器,通过设置上述的风机组件,通过设置壳体,驱动轴的至少部分设于壳体内,驱动件与驱动轴连接,用于驱动驱动轴转动,设置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均与驱动轴连接且位于驱动件的轴向两侧,形成双轴承支撑结构,用于支撑驱动轴,驱动轴的位于第一轴承的远离第二轴承一侧的部分形成为悬臂部,在壳体内设置叶轮组件,叶轮组件包括一级叶轮和二级叶轮,一级叶轮和二级叶轮均与悬臂部连接且沿悬臂部的轴向方向排布,一级叶轮位于二级叶轮远离第一轴承的一侧,从而形成了双级压缩风机结构,从而使得风机组件形成双级压缩风机的双轴承支撑结构,吸力大,噪声小,结构简单,装配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机组件的剖视图,其中,密封件未显示。
附图标记:
10、风机组件;
1、壳体;11、进风口;12、出风口;121、第一出口;122、第二出口;
2、驱动轴;21、悬臂部;
3、驱动件;3a、驱动电机;31、转子;32、定子;
4、第一轴承;
5、第二轴承;
6、叶轮组件;61、一级叶轮;62、二级叶轮;63、叶轮进口;64、叶轮出口;
7、导流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机组件10。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机组件10,包括壳体1、驱动轴2、驱动件3、第一轴承4、第二轴承5和叶轮组件6。
具体地,参考图1,壳体1用于保护风机组件10的内部结构,提升内部结构的抗干扰能力和稳定性。驱动轴2的至少部分设于壳体1内,驱动件3与驱动轴2连接,用于驱动驱动轴2转动。
第一轴承4和第二轴承5均与驱动轴2连接且位于驱动件3的轴向两侧,形成双轴承支撑结构,用于支撑驱动轴2,并限制驱动轴2的径向移动。驱动轴2的位于第一轴承4的远离第二轴承5一侧的部分形成为悬臂部21,悬臂部21为叶轮组件6的安装基础。其中,悬臂部21为悬臂梁结构,悬臂部21的一端通过第一轴承4支撑,另一端悬空设置。
可以理解的是,若轴承数小于两个,会使得驱动轴2转动不稳,若轴承数大于两个,会增加风机组件10的装配难度。
由此,双轴承支撑结构即简化了风机结构,使得风机组件10装配简单,降低工人工时,又使得驱动轴2转动平稳,减少风机组件10工作时的噪音。
叶轮组件6设于壳体1内,叶轮组件6包括一级叶轮61和二级叶轮62,一级叶轮61和二级叶轮62均与悬臂部21连接且沿悬臂部21的轴向方向排布,一级叶轮61位于二级叶轮62远离第一轴承4的一侧。
可以理解的是,气流每穿过一次叶轮时可以获得一次增压效果。当气流穿过风机组件10时,将依次流经一级叶轮61和二级叶轮62。由此,由一级叶轮61和二级叶轮62形成的双级风机结构使得气流在流经两个叶轮时将完成两次增压,使得叶轮在相同的转速下,两个叶轮相比于一个叶轮可以较好地提升壳体1内部的真空度,即增加风机组件10外部与内部的压差,使得风机组件10外部的空气更快速地进入壳体1内部,从而可以提升风机组件10的吸力,进而可以提升吸尘器的吸尘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机组件10,通过设置壳体1,驱动轴2的至少部分设于壳体1内,驱动件3与驱动轴2连接,用于驱动驱动轴2转动,设置第一轴承4和第二轴承5,第一轴承4和第二轴承5均与驱动轴2连接且位于驱动件3的轴向两侧,形成双轴承支撑结构,用于支撑驱动轴2,驱动轴2的位于第一轴承4的远离第二轴承5一侧的部分形成为悬臂部21,在壳体1内设置叶轮组件6,叶轮组件6包括一级叶轮61和二级叶轮62,一级叶轮61和二级叶轮62均与悬臂部21连接且沿悬臂部21的轴向方向排布,一级叶轮61位于二级叶轮62远离第一轴承4的一侧,从而形成了双级压缩风机结构,从而使得风机组件10形成双级压缩风机的双轴承支撑结构,吸力大,噪声小,结构简单,装配方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悬臂部21的长度和直径之比为3-8。悬臂部21的长度和直径之比可以为3、4、5、6、7或8。若悬臂部21的长度和直径之比小于3,会使得悬臂部21直径过大,使得一级叶轮61到二级叶轮62之间的气流流道拥堵,容易造成气流损失,影响风机效率。若悬臂部21的长度和直径之比大于8,会使得驱动轴2的临界转速变低,容易在风机组件10运行过程中出现临界转速,导致风机组件10出现异常振动。其中,临界转速是指使驱动轴2发生强烈振动的转速。
由此,悬臂部21的长度和直径之比为3-8,既使得气流在一级叶轮61到二级叶轮62之间流动顺畅,又使得风机组件10平稳运行,避免出现异常振动,减少了噪音。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风机组件10还包括导流件7,导流件7设于悬臂部21上且位于一级叶轮61和二级叶轮62之间。导流件7适于将一级叶轮61的出风引导排向二级叶轮62。通过导流件7可以较好地调整一级叶轮61的出风情况,例如调整一级叶轮61的出风角度等,从而使得通过导流件7的调整后,一级叶轮61的出风可以按照一定方向流向二级叶轮62,从而可以较好地降低气流损耗,利于提升风机组件10的空气动力性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沿气流流动方向,导流件7的直径逐渐减小。可以理解的是,由于流过一级叶轮61的气流量和流过二级叶轮62的气流量大致相同,导流件7的靠近一级叶轮61的一端的直径要大于靠近二级叶轮62的一端的直径,使得导流件7的靠近二级叶轮62的一端的气流流速要大于靠近一级叶轮61的一端的气流流速,从而加快了二级叶轮62处气流流动速度,从而提高了二级叶轮62的工作效率,从而提升了风机组件10的空气动力性能。其中,需要说明的是,流量=流速*截面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一级叶轮61和二级叶轮62均具有沿驱动轴2的轴向方向延伸的叶轮进口63和位于叶轮外周壁的叶轮出口64。保证了一级叶轮61和二级叶轮62之间的连通性,使得气流流动顺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壳体1上具有进风口11和出风口12,一级叶轮61邻近进风口11设置,进风口11与一级叶轮61的叶轮进口63连通,便于气流从进风口11进入风机组件10后,可以通过一级叶轮61的叶轮进口63直接流入一级叶轮61,从而防止气流在进风口11或叶轮进口63处堵塞,从而降低气流损耗,利于提升风机组件10的空气动力性能。
进一步地,二级叶轮62邻近出风口12设置,二级叶轮62的叶轮出口64与出风口12连通,便于气流从二级叶轮62的叶轮出口64流出直接从出风口12流出,从而防止气流在出风口12或叶轮出口64处堵塞,从而降低气流损耗,利于提升风机组件10的空气动力性能。
进一步地,出风口12包括第一出口121和第二出口122,第一出口121位于驱动件3和壳体1内壁之间,第二出口122位于第一出口121和驱动件3之间,并与第一出口121间隔开,且与驱动件3所在的腔体连通。可以理解的是,从二级叶轮62出风口12出来的气流可以通过第一出口121和第二出口122流出,第一出口121为气流流出的主要出口,由于第二出口122与驱动件3所在的腔体流通,当气流从二级叶轮62出风口12流向第二出口122时,会流经驱动件3,可以为驱动件3降温,保证驱动件3良好的运行状态。
气流在风机组件10的流动顺序为:气流从进风口11进入,通过一级叶轮61的叶轮进口63进入一级叶轮61,通过一级叶轮61的压缩,从一级叶轮61的叶轮出口64流出,再通过二级叶轮62的叶轮进口63进入二级叶轮62进行压缩,再通过二级叶轮62的叶轮出口64流出,最后从第一出口121和第二出口122流出风机组件1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壳体1的内壁与二级叶轮62的叶轮进口63的内周壁平滑过渡,使得气流从导流件7流向叶轮进口63时能够流动顺畅,从而提升风机组件10的空气动力性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叶轮进口63的外周沿与壳体1的内壁之间设有密封件。由此,可以较好地避免气流通过叶轮进口63的外周沿与壳体1的内壁之间的间隙流窜,从而可以降低气流损耗,利于提升风机组件10的空气动力性能。
此外,在叶轮组件6的装配过程中,密封件可以较好地避免叶轮组件6与壳体1直接造成的碰撞损坏,并且,在风机组件10的运行过程中,可以较好地避免叶轮组件6与壳体1抵接所产生共振噪声,利于提升风机组件10整体的结构稳定性,且可以较好地降低共振噪声,提升风机组件10的静谧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驱动件3为驱动电机3a,驱动电机3a包括转子31和定子32,转子31可转动地设于定子32内,转子31与驱动轴2连接。可以理解的是,使用常见的转子31和定子32电机作为驱动件3,使得驱动件3的结构简单,成本低。
下面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吸尘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吸尘器,吸尘器包括上述的风机组件1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吸尘器,通过设置上述的风机组件10,通过设置壳体1,驱动轴2的至少部分设于壳体1内,驱动件3与驱动轴2连接,用于驱动驱动轴2转动,设置第一轴承4和第二轴承5,第一轴承4和第二轴承5均与驱动轴2连接且位于驱动件3的轴向两侧,形成双轴承支撑结构,用于支撑驱动轴2,驱动轴2的位于第一轴承4的远离第二轴承5一侧的部分形成为悬臂部21,在壳体1内设置叶轮组件6,叶轮组件6包括一级叶轮61和二级叶轮62,一级叶轮61和二级叶轮62均与悬臂部21连接且沿悬臂部21的轴向方向排布,一级叶轮61位于二级叶轮62远离第一轴承4的一侧,从而形成了双级压缩风机结构,从而使得风机组件10形成双级压缩风机的双轴承支撑结构,吸力大,噪声小,结构简单,装配方便。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风机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驱动轴,所述驱动轴的至少部分设于所述壳体内;
驱动件,所述驱动件与所述驱动轴连接,用于驱动所述驱动轴转动;
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所述第一轴承和所述第二轴承均与所述驱动轴连接且位于所述驱动件的轴向两侧,用于支撑所述驱动轴,所述驱动轴的位于所述第一轴承的远离所述第二轴承一侧的部分形成为悬臂部;
叶轮组件,所述叶轮组件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叶轮组件包括一级叶轮和二级叶轮,所述一级叶轮和所述二级叶轮均与所述悬臂部连接且沿所述悬臂部的轴向方向排布,所述一级叶轮位于所述二级叶轮远离所述第一轴承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悬臂部的长度和直径之比为3-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机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导流件,所述导流件设于所述悬臂部上且位于所述一级叶轮和所述二级叶轮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沿气流流动方向,所述导流件的直径逐渐减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叶轮和所述二级叶轮均具有沿所述驱动轴的轴向方向延伸的叶轮进口和位于所述叶轮外周壁的叶轮出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一级叶轮邻近所述进风口设置,所述进风口与所述一级叶轮的所述叶轮进口连通,所述二级叶轮邻近所述出风口设置,所述二级叶轮的所述叶轮出口与所述出风口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内壁与所述二级叶轮的所述叶轮进口的内周壁平滑过渡。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进口的外周沿与所述壳体的内壁之间设有密封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为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包括转子和定子,所述转子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定子内,所述转子与所述驱动轴连接。
10.一种吸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风机组件。
CN202223604337.2U 2022-12-30 2022-12-30 风机组件和吸尘器 Active CN21906201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604337.2U CN219062016U (zh) 2022-12-30 2022-12-30 风机组件和吸尘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604337.2U CN219062016U (zh) 2022-12-30 2022-12-30 风机组件和吸尘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62016U true CN219062016U (zh) 2023-05-23

Family

ID=863481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604337.2U Active CN219062016U (zh) 2022-12-30 2022-12-30 风机组件和吸尘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6201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89034B (zh) 离心风机及具有其的吸尘器
EP1627590B1 (en) Centrifugal fan for a vacuum cleaner
EP1618821B1 (en) Centrifugal fan and vacuum cleaner having the centrifugal fan
KR20030018460A (ko) 터보팬
JP7399682B2 (ja) 電動送風機及びそれを備えた電気掃除機
CN219062016U (zh) 风机组件和吸尘器
CN217885334U (zh) 电机及吹风机
CN216111362U (zh) 一种蜗壳式节能风机
CN216447178U (zh) 一种后向离心风机
CN110494654B (zh) 远心风扇、成型用模具及流体输送装置
JPH0539930A (ja) 空気調和装置
CN219733693U (zh) 风机和吸尘器
CN209761806U (zh) 风机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室外机
CN111911425A (zh) 离心风机及空调器
CN113708561A (zh) 无刷电机及其叶轮
CN219242243U (zh) 多级风机及清洁器
CN219865576U (zh) 一种正反转径向出风贯流风机
CN217380930U (zh) 双级空气压缩机、吸尘器
CN219654913U (zh) 一种圆形离心轴流式风机
KR100790305B1 (ko) 원심형 터보 임펠라 구동방식의 축류형 송풍장치
CN212899134U (zh) 一种吸尘器电机风机系统及其定叶轮
CN217440367U (zh) 吸尘器用风机组件及吸尘器
CN114109910B (zh) 自吸式离心高压风机
CN217873414U (zh) 一种离心风机
CN215765423U (zh) 风扇装置以及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