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761806U - 风机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室外机 - Google Patents

风机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室外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761806U
CN209761806U CN201920564855.5U CN201920564855U CN209761806U CN 209761806 U CN209761806 U CN 209761806U CN 201920564855 U CN201920564855 U CN 201920564855U CN 209761806 U CN209761806 U CN 2097618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d
collector
motor
wind wheel
fan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564855.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英杰
黄愉太
蔡序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564855.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7618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7618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7618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风机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室外机,包括:第一电机;第一风轮,第一风轮与第一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第一集风器,第一集风器套设在第一风轮的外侧,第一风轮的直径为D,第一集风器的内壁面与第一风轮的最小间距为L1,L1满足:0.01≤L1/D≤0.0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外机,第一集风器对气流具有集风和整流的作用,在第一集风器的作用下,第一风轮的外边缘处的气流的流动方向可以更加的规律,同时还可以减弱第一风轮的外边缘处的泄漏涡,从而可以提升气流流动的顺畅性,进而提升风机组件的工作效率,减少风机组件的工作噪声,提升用户使用的舒适性。

Description

风机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室外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风机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室外机。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室外机的风轮的叶顶位置的气流流动方向比较混乱,同时叶顶位置的泄漏涡也相对较大,造成室外机的工作效率相对较低,同时还会产生较大的气动噪声,影响用户使用的舒适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风机组件,所述风机组件具有工作效率高和工作噪声低的优点,可以提升用户使用的舒适性。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空调室外机,所述空调器包括上述风机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机组件,包括: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电机支架连接;第一风轮,所述第一风轮与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第一集风器,所述第一集风器套设在所述第一风轮的外侧;其中,所述第一风轮的直径为D,所述第一集风器的内壁面与所述第一风轮的最小间距为L1,所述L1满足:0.01≤L1/D≤0.03。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机组件,通过在第一风轮的外侧套设第一集风器,且第一集风器的内壁面与第一风轮的最小间距L1与第一风轮的直径D的比值在0.01-0.03之间,第一集风器对气流具有集风和整流的作用,在第一集风器的作用下,第一风轮的外边缘处的气流的流动方向可以更加的规律,同时还可以减弱第一风轮的外边缘处的泄漏涡,从而可以提升气流流动的顺畅性,进而提升风机组件的工作效率,减少风机组件的工作噪声,提升用户使用的舒适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在所述第一集风器的轴向方向上,所述第一集风器的横截面积相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集风器包括第一主体段,所述第一主体段的直径为D1,所述第一主体段的进风端设有第一渐缩段,在气流的流动方向上,所述第一渐缩段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
优选地,所述第一渐缩段的最大直径为D2,所述D2满足:1<D2/D1≤1.3。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主体段的出风端设有第一渐扩段,在气流的流动方向上,所述第一渐扩段的横截面积逐渐增大。
优选地,所述第一渐扩段的最大直径为D3,所述D3满足:1<D3/D1≤1.3。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风轮的轴向方向上,所述第一风轮上的相距最大的两点之间的间距为H1,在所述第一集风器的轴向方向上,所述第一集风器的长度为h1,所述h1满足:0.8≤h1/H1≤1.2。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电机具有第一输出轴和第二输出轴,所述第一输出轴和所述第二输出轴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电机的轴向的两侧,所述第一风轮与所述第一输出轴连接,所述风机组件还包括第二风轮,所述第二风轮与所述第二输出轴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风机组件还包括:第二电机,在所述第一电机的轴向方向上,所述第二电机与所述第一电机间隔设置;第二风轮,所述第二风轮与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风机组件还包括第二集风器,所述第二集风器套设在所述第二风轮的外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风轮的直径为D4,所述第二集风器的内壁面与所述第二风轮的最小间距为L2,所述L2满足:0.01≤L2/D4≤0.03。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集风器包括第二主体段,所述第二主体段的直径为D5,所述第二主体段的进风端设有第二渐缩段,在气流的流动方向上,所述第二渐缩段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
优选地,所述第二渐缩段的最大直径为D6,所述D6满足:1<D6/D5≤1.3。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主体段的出风端设有第二渐扩段,在气流的流动方向上,所述第二渐扩段的横截面积逐渐增大。
优选地,所述第二渐扩段的最大直径为D7,所述D7满足:1<D7/D5≤1.3。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风轮的轴向方向上,所述第二风轮上的相距最大的两点之间的间距为H2,在所述第二集风器的轴向方向上,所述第二集风器的长度为h2,所述h2满足:0.8≤h2/H2≤1.2。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风轮和所述第二风轮为对旋风轮。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外机,包括:壳体;电机支架,所述电机支架设在所述壳体内,所述电机支架与所述壳体连接;上述风机组件,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电机支架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外机,通过在第一风轮的外侧套设第一集风器,且第一集风器的内壁面与第一风轮的最小间距L1与第一风轮的直径D的比值在0.01-0.03之间,第一集风器对气流具有集风和整流的作用,在第一集风器的作用下,第一风轮的外边缘处的气流的流动方向可以更加的规律,同时还可以减弱第一风轮的外边缘处的泄漏涡,从而可以提升气流流动的顺畅性,进而提升风机组件的工作效率,减少风机组件的工作噪声,提升用户使用的舒适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电机具有第一输出轴和第二输出轴,所述第一输出轴和所述第二输出轴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电机的轴向的两侧,所述第一风轮与所述第一输出轴连接,所述风机组件还包括第二风轮,所述第二风轮与所述第二输出轴连接,在气流的流动方向上,所述第二风轮位于所述第一风轮的下游,所述第一集风器与所述电机支架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具有前面板,所述风机组件还包括第二集风器,所述第二集风器套设在所述第二风轮的外侧,所述第二集风器与所述电机支架和所述前面板中的至少一个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壳体具有前面板,所述风机组件还包括:第二电机,在所述第一电机的轴向方向上,所述第二电机与所述第一电机间隔设置;第二风轮,所述第二风轮与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第二集风器,所述第二集风器套设在所述第二风轮的外侧,所述第二集风器与所述电机支架和所述前面板中的至少一个连接,所述第一集风器与所述电机支架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外机的主视图;
图2是图1中A-A处的剖视图;
图3是图1中B-B处的剖视图;
图4是图1中C-C处的剖视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外机的第一风轮和第一集风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外机的第二风轮和第二集风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外机与未设置第一集风器的空调室外机的功率-风量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外机与未设置第一集风器的空调室外机的噪音-风量图。
附图标记:
空调室外机100,
壳体1,进风口11,出风口12,前面板13,
风机组件10,
电机支架2,第一电机3,第一风轮4,
第二电机5,第二风轮6,
第一集风器7,第一主体段71,第一渐缩段72,第一渐扩段73,
第二集风器8,第二主体段81,第二渐缩段82,第二渐扩段8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机组件10。
如图1、图2和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机组件10,包括:第一电机3、第一风轮4和第一集风器7。
具体地,如图1、图3和图4所示,第一风轮4与第一电机3的输出轴连接,第一集风器7套设在第一风轮4的外侧,其中,第一风轮4的直径为D(参照图2中的D),第一集风器7的内壁面与第一风轮4的最小间距为L1(参照图2中的L1),L1满足: 0.01≤L1/D≤0.03。
第一集风器7对气流具有集风和整流的作用,在第一集风器7的作用下,第一风轮4的外边缘处的气流的流动方向可以更加的规律,同时还可以减弱第一风轮4的外边缘处的泄漏涡,从而可以提升气流流动的顺畅性,进而提升风机组件10的工作效率,减少风机组件10的工作噪声,提升用户使用的舒适性。
此外,将第一集风器7的内壁面与第一风轮4的最小间距为L1与第一风轮4的直径为D的比值设定在0.01-0.03之间,不仅可以减弱第一风轮4的叶顶泄漏涡和气动的噪声,还可以避免第一风轮4在转动的过程中与第一集风器7发生干涉,进而可以提升风机组件10工作的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集风器7的内壁面与第一风轮4的最小间距L1大于0.03D时会导致叶顶泄漏涡强度变大,气动噪音也会随之增大;当第一集风器7的内壁面与第一风轮4的最小间距L1间隙较小时,第一集风器7则容易与第一风轮4容易发生碰撞,同时影响集风效果。
例如,第一集风器7的内壁面与第一风轮4的最小间距为L1与第一风轮4的直径为D的比值可以为0.015、0.02或0.025。具体地,L1/D可以根据风机组件10的型号、尺寸或者风机组件10应用的环境进行设计。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机组件10,通过在第一风轮4的外侧套设第一集风器7,且第一集风器7的内壁面与第一风轮4的最小间距L1与第一风轮4的直径D的比值在0.01-0.03之间,第一集风器7对气流具有集风和整流的作用,在第一集风器7的作用下,第一风轮4的外边缘处的气流的流动方向可以更加的规律,同时还可以减弱第一风轮4的外边缘处的泄漏涡,从而可以提升气流流动的顺畅性,进而提升风机组件10的工作效率,减少风机组件10的工作噪声,提升用户使用的舒适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在第一集风器7的轴向方向上,第一集风器7的横截面积相同。由此,可以简化第一集风器7结构的复杂度,降低第一集风器7的制造难度,提升第一集风器7的生产效率,减少第一集风器7的生产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5所示,第一集风器7包括第一主体段71,第一主体段71的直径为D1,第一主体段71的进风端设有第一渐缩段72,在气流的流动方向上(如图2所示的由左至右的方向),第一渐缩段72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渐缩段72对气流流入第一集风器7具有导向作用,在第一集风器7的导向作用下,可以提升气流流入第一集风器7的顺畅性,从而可以减少气流流入第一集风器7 的能量损失,提升第一风轮4的工作风量,进而可以提升风机组件10(参照图1)的工作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优选地,如图2和图5所示,第一渐缩段72的最大直径为D2(参照图2中的D2), D2满足:1<D2/D1≤1.3。由此,可以保证提升第一渐缩段72对气流的导向效果,进一步提升气流流入第一集风器7的顺畅性,进一步减少气流流入第一集风器7的能量损失,进一步提升风机组件10(参照图1)的工作的效率。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D2/D1可以为1.1、1.15、1.2或1.25。具体地,D2/D1可以根据第一集风器7的型号、尺寸或者风机组件10应用的环境进行设计。
优选地,如图5所示,第一主体段71与第一渐缩段72之间圆滑过渡。由此,当气流流经第一渐缩段72与第一主体段71之间时,气流的流动顺畅,从而可减小紊流,进而使得气流的流动顺畅,有利于降低送风噪音,并且有利于提升出风量。例如,第一主体段71与第一渐缩段72之间通过弧形过渡。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第一主体段71的出风端设有第一渐扩段 73,在气流的流动方向上(如图2所示的由左至右的方向),第一渐扩段73的横截面积逐渐增大。通过设置第一渐扩段73,不仅有利于减小紊流,使得气流流动的顺畅性得到提升,而且有利于进一步增大流入第一集风器7的风量。
优选地,如图3和图5所示,第一渐扩段73的最大直径为D3(参照图3中的D3), D3满足:1<D3/D1≤1.3。由此,不仅可以进一步减小紊流,使得气流流动的顺畅性得到提升,而且可以进一步增大流入第一集风器7的风量。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D3/D1可以为1.1、1.15、1.2或1.25。具体地,D3/D1可以根据第一集风器7 的型号、尺寸或者风机组件10应用的环境进行设计。
优选地,如图5所示,第一主体段71与第一渐扩段73之间圆滑过渡。由此,当气流流经第一渐扩段73与第一主体段71之间时,气流的流动顺畅,从而可减小紊流,进而使得气流的流动顺畅,有利于降低送风噪音,并且有利于提升出风量。例如,第一主体段71与第一渐扩段73之间通过弧形过渡。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2和图5所示,第一风轮4的轴向方向上,第一风轮4上的相距最大的两点之间的间距为H1,在第一集风器7的轴向方向上(如图2所示的左右方向),第一集风器7的长度为h1,h1满足:0.8≤h1/H1≤1.2。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集风器7对气流的集风和整流的时间与第一集风器7的轴向长度存在关系,通过将第一集风器7的长度h1与第一风轮4上的相距最大的两点之间的间距H1的比值限定在0.8-1.2之间,不仅可以保证第一集风器7对气流的集风和整流的效果,还可以进一步减少第一集风器 7的制造用料,从而减少第一集风器7的重量和制造成本。
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h1/H1可以为0.85、0.9、0.95、1.05、1.1或1.15。具体地,h1/H1可以根据第一集风器7的型号、尺寸或者风机组件10应用的环境进行设计。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一集风器7与电机支架2通过紧固件连接。紧固件具有结构简单、易于装配的优点,通过紧固件可以实现第一集风器7与电机支架2的紧密连接。此外,在保证第一集风器7与电机支架2连接强度的同时还可以降低成本。可选地,紧固件可以为螺钉、螺栓或者螺柱。
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例如,第一集风器7和电机支架2也可以通过卡扣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一电机3具有第一输出轴和第二输出轴,第一输出轴和第二输出轴分别位于第一电机3的轴向的两侧,第一风轮4与第一输出轴连接,风机组件10还包括第二风轮6,第二风轮6与第二输出轴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电机3包括第一输出轴和第二输出轴,第一输出轴可以驱动第一风轮4转动,第二输出轴可以驱动第二风轮6转动,通过设置第二风轮6可以进一步提升风机组件10的工作风量,进而提升风机组件10的工作效率。此外,第一风轮4和第二风轮6 共用一个第一电机3,可以减少成本和空间,使得风机组件10的内部结构更为紧凑。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风机组件10还包括:第二电机5和第二风轮6,在第一电机3的轴向方向上,第二电机5与第一电机3间隔设置,第二风轮6与第二电机5 的输出轴连接。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风轮4通过第一电机3驱动,第二风轮6通过第二电机5驱动,由此,通过各组独立的驱动装置,可以保证第一风轮4和第二风轮6工作的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4所示,风机组件10还包括第二集风器8,第二集风器8套设在第二风轮6的外侧。第二集风器8对气流具有集风和整流的作用,在第二集风器8的作用下,第二风轮6的外边缘处的气流的流动方向可以更加的规律,同时还可以减小第二风轮6的外边缘处的泄漏涡,从而可以进一步提升气流流动的顺畅性,进一步提升风机组件10的工作效率,进一步减少风机组件10的工作噪声,进一步提升用户使用的舒适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6所示,第二风轮6的直径为D4(参照图2所示的D4),第二集风器8的内壁面与第二风轮6的最小间距为L2(参照图2所示的L2),L2满足:0.01≤L2/D4≤0.03。由此,不仅可以避免第一风轮4在转动的过程中与第一集风器7发生干涉,从而可以提升风机组件10工作的可靠性,同时还可以进一步减弱第二风轮6的外边缘处的泄漏涡,进一步提升第二风轮6的工作效率。
例如,第二集风器8的内壁面与第二风轮6的最小间距为L2与第二风轮6的直径为D4的比值可以为0.015、0.02或0.025。具体地,L2/D4可以根据风机组件10的型号、尺寸或者风机组件10应用的环境进行设计。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6所示,第二集风器8包括第二主体段81,第二主体段81的直径为D5(参照图2所示的D5),第二主体段81的进风端设有第二渐缩段82,在气流的流动方向上(如图2所示的由左至右的方向),第二渐缩段82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可以理解的是,第二渐缩段82对气流流入第二集风器8具有导向作用,在第二集风器8的导向作用下,可以提升气流流入第二集风器8的顺畅性,从而可以减少气流流入第二集风器8的能量损失,提升第二风轮6的工作风量,进而可以提升风机组件10的工作效率。
优选地,如图3和图6所示,第二渐缩段82的最大直径为D6(参照图3所示的D6), D6满足:1<D6/D5≤1.3。由此,可以保证提升第二渐缩段82对气流的导向效果,进一步提升气流流入第二集风器8的顺畅性,进一步减少气流流入第二集风器8的能量损失,进一步提升风机组件10的工作的效率。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D6/D5 可以为1.1、1.15、1.2或1.25。具体地,D6/D5可以根据第一集风器7的型号、尺寸或者风机组件10应用的环境进行设计。
优选地,如图6所示,第二主体段81与第二渐缩段82之间圆滑过渡。由此,当气流流经第二渐缩段82与第二主体段81之间时,气流的流动顺畅,从而可减小紊流,进而使得气流的流动顺畅,有利于降低送风噪音,并且有利于提升出风量。例如,第二主体段81与第二渐缩段82之间通过弧形过渡。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第二主体段81的出风端设有第二渐扩段 83,在气流的流动方向上(如图2所示的由左至右的方向),第二渐扩段83的横截面积逐渐增大。通过设置渐扩段可以增大出风口12处的气流的送风范围,从而可以加快换热后的这部分气流与室外空间的换热。此外,通过设置第二渐扩段83,还有利于减小紊流,使得气流流动的顺畅性得到提升,而且有利于进一步增大流入第二集风器8的风量。
优选地,如图2和图6所示,第二渐扩段83的最大直径为D7(参照图2所示的D7), D7满足:1<D7/D5≤1.3。由此,不仅可以进一步减小紊流,使得气流流动的顺畅性得到提升,而且可以进一步增大流入第二集风器8的风量。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D7/D5可以为1.1、1.15、1.2或1.25。具体地,D7/D5可以根据第二集风器8 的型号、尺寸或者风机组件10应用的环境进行设计。
优选地,如图6所示,第二主体段81与第二渐扩段83之间圆滑过渡。由此,当气流流经第二渐扩段83与第二主体段81之间时,气流的流动顺畅,从而可减小紊流,进而使得气流的流动顺畅,有利于降低送风噪音,并且有利于提升出风量。例如,第二主体段81与第二渐扩段83之间通过弧形过渡。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6所示,第二风轮6的轴向方向上,第二风轮6上的相距最大的两点之间的间距为H2(参照图2所示的H2),在第二集风器8的轴向方向上(如图2所示的左右方向),第二集风器8的长度为h2(参照图2所示的h2),h2 满足:0.8≤h2/H2≤1.2。可以理解的是,第二集风器8对气流的集风和整流的时间与第二集风器8的轴向长度存在关系,通过将第二集风器8的长度h2与第二风轮6上的相距最大的两点之间的间距H2的比值限定在0.8-1.2之间,不仅可以保证第二集风器8对气流的集风和整流的效果,还可以进一步减少第二集风器8的制造用料,从而减少第二集风器8的重量和制造成本。
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h2/H2可以为0.85、0.9、0.95、1.05、1.1或1.15。具体地,h2/H2可以根据第二集风器8的型号、尺寸或者风机组件10应用的环境进行设计。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一风轮4和第二风轮6为对旋风轮。对旋风轮具有工作效率高和工作能耗低的优点,在输出风量一定的情况下,可以降低第一风轮4和第二风轮 6的工作功率,有利于减少第一风轮4和第二风轮6的工作噪声。
具体地,第一风轮4和第二风轮6沿气流流向采用前后布置,在流量不变的前提下可以提升风压,进而提升送风距离。
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第一风轮4的叶片的倾斜方向和第二风轮6的叶片的倾斜方向相反,且第一风轮4的旋转方向和第二风轮6的旋转方向相反。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风轮4的叶片的倾斜方向和第二风轮6的叶片的倾斜方向相反,第一风轮4和第二风轮6在空气流动的方向上互为导叶,降低(第一风轮4和第二风轮 6在不同的转速的情况下)或消除(第一风轮4和第二风轮6在相同的转速的情况下) 了气流切向的旋转速度(即由动压转化为静压),提高了对旋风轮对空气的做功效率,并且经过两个风轮的气流均朝向出风口12的方向流动,从而实现远距离送风的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较之于单一的贯流风机、轴流风机或斜流风机,对旋风轮中第一风轮4和第二风轮6不管是以不同的速度反向旋转还是相同的速度反向旋转,对旋风轮均能够实现更远距离的送风。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外机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外机100,包括上述风机组件10。
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外机100,包括:壳体1、电机支架2和上述风机组件2,电机支架2设在壳体1内,电机支架2与壳体1连接,第一电机3与电机支架2连接。
例如,在图1和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壳体1具有进风口11和出风口12,室外的空气可以通过进风口11进入壳体1内,并与在壳体1内进行换热后从出风口12排至空调室外机100的外侧。电机支架2设在壳体1内,电机支架2与壳体1连接,第一电机 3与电机支架2连接,第一风轮4与第一电机3的输出轴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外机100,通过在第一风轮4的外侧套设第一集风器7,且第一集风器7的内壁面与第一风轮4的最小间距L1与第一风轮4的直径D的比值在0.01-0.03之间,第一集风器7对气流具有集风和整流的作用,在第一集风器7的作用下,第一风轮4的外边缘处的气流的流动方向可以更加的规律,同时还可以减弱第一风轮4的外边缘处的泄漏涡,从而可以提升气流流动的顺畅性,进而提升风机组件10的工作效率,减少风机组件10的工作噪声,提升用户使用的舒适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一电机3具有第一输出轴和第二输出轴,第一输出轴和第二输出轴分别位于第一电机3的轴向的两侧,第一风轮4与第一输出轴连接,风机组件10还包括第二风轮6,第二风轮6与第二输出轴连接,在气流的流动方向上,第二风轮6位于第一风轮4的下游,第一集风器7与电机支架2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电机3包括第一输出轴和第二输出轴,第一输出轴可以驱动第一风轮4转动,第二输出轴可以驱动第二风轮6转动,通过设置第二风轮6可以进一步提升风机组件10的工作风量,进而提升风机组件10的工作效率。此外,第一风轮4和第二风轮6 共用一个第一电机3,可以减少成本和空间,使得风机组件10的内部结构更为紧凑。
此外,第一集风器7与电机支架2连接,由此,可以降低第一集风器7安装和固定的难度,有利于提升第一集风器7的装配效率以及第一集风器7连接的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具有前面板13,风机组件10还包括第二集风器 8,第二集风器8套设在第二风轮6的外侧,第二集风器8与电机支架2和前面板13中的至少一个连接。可以理解的是,第二集风器8可以仅与前面板13连接;或者,第二集风器 8仅与电机支架2连接;或者,第二集风器8与前面板13和电机支架2均连接。由此,可以降低第二集风器8安装和固定的难度,有利于提升第二集风器8的装配效率以及第二集风器8连接的稳定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壳体1具有前面板13,风机组件10还包括:第二电机 5、第二风轮6和第二集风器8,在第一电机3的轴向方向上,第二电机5与第一电机3 间隔设置,第二风轮6与第二电机5的输出轴连接。第二集风器8套设在第二风轮6的外侧,第二集风器8与电机支架2和前面板13中的至少一个连接,第一集风器7与电机支架2连接。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第一电机3和第二电机5均安装在电机支架2上,第一风轮4和第二风轮6分别通过第一电机3和第二电机5固定在电机支架2上,由此通过一个电机支架2便可以实现第一风轮4和第二风轮6的固定,从而不再需要设置两个电机支架2,从而可以节省空间,提升空调室外机100结构的紧凑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集风器8与前面板13通过紧固件连接。紧固件具有结构简单、易于装配的优点,通过紧固件可以实现第二集风器8与前面板13的紧密连接。此外,在保证第二集风器8与前面板13连接强度的同时还可以降低成本。可选地,紧固件可以为螺钉、螺栓或者螺柱。
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例如,第二集风器8和前面板13也可以通过卡扣连接。
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空调室外机100。值得理解的是,下述描述只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2和图5所示,第一风轮4的外侧套设有第一集风器7,第一风轮4的直径为D,第一集风器7的内壁面与第一风轮4的最小间距为L1,且L1/D=0.017。第一集风器7 包括第一主体段71,第一主体段71形成为圆环形,第一主体段71的中心轴线与第一风轮4的中心轴线共线,第一主体段71的直径为D1。
如图2和图5所示,第一主体段71的邻近进风口11的一端设有第一渐缩段72,第一渐缩段72的最大直径为D2,且D2/D1=1.03,第一主体段71的邻近出风口12的一端设有第一渐扩段73,第一渐扩段73的最大直径为D3,且D3/D1=1.03。
如图2和图5所示,在第一风轮4的轴向方向上,第一风轮4上的相距最大的两点之间的间距为H1,在第一集风器7的轴向方向上,第一集风器7的长度为h1,且h1/H1=1.2。
经过实验研究发现(参见附图7和图8),本实施例的设置有第一集风器7的空调室外机 100和未设置第一集风器7的空调室外机100,在相同的风量下,本实施例的空调室外机100 的工作功率和工作噪音均有所降低。需要说明的是,附图中的“带集风器”是指第一风轮4 的外侧设有第一集风器7。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21)

1.一种风机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电机;
第一风轮,所述第一风轮与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连接;
第一集风器,所述第一集风器套设在所述第一风轮的外侧;
其中,所述第一风轮的直径为D,所述第一集风器的内壁面与所述第一风轮的最小间距为L1,所述L1满足:0.01≤L1/D≤0.0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机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集风器的轴向方向上,所述第一集风器的横截面积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风器包括第一主体段,所述第一主体段的直径为D1,所述第一主体段的进风端设有第一渐缩段,在气流的流动方向上,所述第一渐缩段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渐缩段的最大直径为D2,所述D2满足:1<D2/D1≤1.3。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体段的出风端设有第一渐扩段,在气流的流动方向上,所述第一渐扩段的横截面积逐渐增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渐扩段的最大直径为D3,所述D3满足:1<D3/D1≤1.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机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风轮的轴向方向上,所述第一风轮上的相距最大的两点之间的间距为H1,在所述第一集风器的轴向方向上,所述第一集风器的长度为h1,所述h1满足:0.8≤h1/H1≤1.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机具有第一输出轴和第二输出轴,所述第一输出轴和所述第二输出轴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电机的轴向的两侧,所述第一风轮与所述第一输出轴连接,所述风机组件还包括第二风轮,所述第二风轮与所述第二输出轴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机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电机,在所述第一电机的轴向方向上,所述第二电机与所述第一电机间隔设置;
第二风轮,所述第二风轮与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风机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集风器,所述第二集风器套设在所述第二风轮的外侧。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风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风轮的直径为D4,所述第二集风器的内壁面与所述第二风轮的最小间距为L2,所述L2满足:0.01≤L2/D4≤0.03。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风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集风器包括第二主体段,所述第二主体段的直径为D5,所述第二主体段的进风端设有第二渐缩段,在气流的流动方向上,所述第二渐缩段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风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渐缩段的最大直径为D6,所述D6满足:1<D6/D5≤1.3。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风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主体段的出风端设有第二渐扩段,在气流的流动方向上,所述第二渐扩段的横截面积逐渐增大。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风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渐扩段的最大直径为D7,所述D7满足:1<D7/D5≤1.3。
16.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风机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风轮的轴向方向上,所述第二风轮上的相距最大的两点之间的间距为H2,在所述第二集风器的轴向方向上,所述第二集风器的长度为h2,所述h2满足:0.8≤h2/H2≤1.2。
17.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风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轮和所述第二风轮为对旋风轮。
18.一种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电机支架,所述电机支架设在所述壳体内,所述电机支架与所述壳体连接;
权利要求1-17中任一项所述的风机组件,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电机支架连接。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机具有第一输出轴和第二输出轴,所述第一输出轴和所述第二输出轴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电机的轴向的两侧,所述第一风轮与所述第一输出轴连接,所述风机组件还包括第二风轮,所述第二风轮与所述第二输出轴连接,在气流的流动方向上,所述第二风轮位于所述第一风轮的下游,所述第一集风器与所述电机支架连接。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具有前面板,所述风机组件还包括第二集风器,所述第二集风器套设在所述第二风轮的外侧,所述第二集风器与所述电机支架和所述前面板中的至少一个连接。
21.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具有前面板,所述风机组件还包括:
第二电机,在所述第一电机的轴向方向上,所述第二电机与所述第一电机间隔设置;
第二风轮,所述第二风轮与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连接;
第二集风器,所述第二集风器套设在所述第二风轮的外侧,所述第二集风器与所述电机支架和所述前面板中的至少一个连接,所述第一集风器与所述电机支架连接。
CN201920564855.5U 2019-04-22 2019-04-22 风机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室外机 Active CN2097618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64855.5U CN209761806U (zh) 2019-04-22 2019-04-22 风机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室外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64855.5U CN209761806U (zh) 2019-04-22 2019-04-22 风机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室外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761806U true CN209761806U (zh) 2019-12-10

Family

ID=687603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564855.5U Active CN209761806U (zh) 2019-04-22 2019-04-22 风机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室外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76180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58638A (zh) * 2019-04-22 2019-07-02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风机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室外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58638A (zh) * 2019-04-22 2019-07-02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风机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室外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043057B (zh) 对旋风扇
JP5003198B2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CN109958639B (zh) 空调室外机的风机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室外机
CN105526691B (zh) 导风组件及轴流柜机
CN209761806U (zh) 风机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室外机
CN110513327B (zh) 斜流风机和家电设备
CN110374925A (zh) 一种双层集流器及装配双层集流器的混流风机
CN109958638A (zh) 风机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室外机
CN203548269U (zh) 一种后向型离心风机
CN205639069U (zh) 轴流柜机的动叶、导流组件和轴流柜机
CN113123979B (zh) 空调室外机
CN202326326U (zh) 离心压缩机
CN209761805U (zh) 空调室外机的风机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室外机
CN215109624U (zh) 组合风机以及烹饪器具
CN112855609B (zh) 风扇和电机
CN211501080U (zh) 一种进风门结构和干燥风机
CN113107874A (zh) 一种两端轴向进气的离心对转气泵
CN210267661U (zh) 风道组件及空气净化器
CN219366385U (zh) 叶片结构、风轮、风机及空调器
CN212157584U (zh) 空调器进风结构、空调器室内机、空调器
CN216342889U (zh) 一种单速驱动轴流加压送风机
CN219827243U (zh) 风机叶轮及轴流风机
CN215927818U (zh) 风机和电器设备
CN218377043U (zh) 一种用于风机降噪的导风装置及风机
CN217462603U (zh) 高能效交流电风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