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57926U - 地毯卷装车落料架的分料架 - Google Patents

地毯卷装车落料架的分料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57926U
CN219057926U CN202223561545.9U CN202223561545U CN219057926U CN 219057926 U CN219057926 U CN 219057926U CN 202223561545 U CN202223561545 U CN 202223561545U CN 219057926 U CN219057926 U CN 2190579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bar
swinging
bar frame
gu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56154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义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Huafeng Natural Fiber 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Huafeng Natural Fiber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Huafeng Natural Fiber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Huafeng Natural Fiber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56154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579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579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579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ollers For Roller Conveyors For Transf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地毯卷装车落料架的分料架,包括相互固定于升降台顶面的条形架A和条形架B,条形架A和条形架B分别面向对应侧的挡料立杆,条形架A、条形架B和升降台顶面围成三角形结构,条形架A和条形架B的连接边沿处通过摆动轴A摆动连接有摆动架,摆动轴A位于摆动架的底部中部,升降台顶面、位于条形架A和条形架B所围成的范围内设有驱动摆动架摆动的驱动架,驱动架驱动摆动架面向条形架A一侧向下倾斜或面向条形架一侧向下倾斜。本实用新型的地毯卷装车落料架的分料架,通过落料架的结构从而可以使传送架所传送至落料架上的地毯卷能够分别给分料架两侧进行分别落料,以便进一步提高货厢内操作人员进行装车。

Description

地毯卷装车落料架的分料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毯生产周转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毯卷装车落料架的分料架。
背景技术
地毯,是以棉、麻、毛、丝、草等天然纤维或化学合成纤维类原料,经手工或机械工艺进行编结、栽绒或纺织而成的地面铺敷物。它是世界范围内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工艺美术品类之一。覆盖于住宅、宾馆、体育馆、展览厅、车辆、船舶、飞机等的地面,有减少噪声、隔热和装饰效果。
生产完成的地毯由于面积较大不便于周转运输,所以一般都卷成卷后进行储藏周转。当地毯生产企业需要将地毯装车出货时,就需要将地毯卷进行装车。传统的地毯装车方式都是通过将防止堆叠有大量地毯卷的货架周转至运输车,然后操作工将放置于运输车附近的货架上的地毯卷递送至运输车的货厢,并由货厢内的工作人员进行装车。由于货厢具有一定的长度,所以货厢内的工作人员需要将地面工作人员递上的地毯卷周转至货厢内深处进行装车,而且货厢内的高度一般都达到或超过2米,所以货厢内高处的装车也非常麻烦,由于地毯面积相对较大,卷成卷的地毯卷重量也较重,所以劳动强度较大,效率比较低。而且货厢内由于并不通风,所以货厢内装车时非常闷。;另外目前地毯的装车都是在室外操作,对于天气要求比较高,天气不好的时候,会非常影响装车效率,甚至会因为可能导致地毯卷打潮而无法进行装车。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地毯卷装车落料架的分料架,通过落料架的结构从而可以使传送架所传送至落料架上的地毯卷能够分别给分料架两侧进行分别落料,以便进一步提高货厢内操作人员进行装车。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地毯卷装车落料架的分料架,包括相互固定于升降台顶面的条形架A和条形架B,所述条形架A和条形架B分别面向对应侧的挡料立杆,所述条形架A的一侧边沿与条形架B的一侧边沿固定连接,所述条形架A与条形架B固定的相对侧边沿和条形架B与条形架A固定的相对侧边沿均与升降台顶部固定,从而使条形架A、条形架B和升降台顶面围成三角形结构,所述三角形结构中条形架A与升降台顶面的夹角和条形架B与升降台顶面的夹角均为锐角,所述条形架A和条形架B的连接边沿处通过摆动轴A摆动连接有摆动架,所述摆动轴A位于摆动架的底部中部,所述升降台顶面、位于条形架A和条形架B所围成的范围内设有驱动摆动架摆动的驱动架,所述驱动架驱动摆动架面向条形架A一侧向下倾斜或面向条形架B一侧向下倾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改进方案是,所述条形架A的条形杆A与条形架B的条形杆B均从条形架A和条形架B的固定边沿分别沿着条形架A和条形架B对应延伸至升降台顶面。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地改进方案是,所述驱动架包括通过支撑架固定连接于升降台顶面的摆动轴B,所述摆动轴B与摆动轴A平行设置,以及固定连接于摆动轴B的摆杆A、摆杆B和限位杆,所述摆杆A、摆杆B和限位杆均沿着摆动轴B设于多根,所述摆杆A和摆杆B分别设于相邻两根条形架A的条形杆A之间,所述摆动架对应于条形架A一侧边沿至摆动轴A之间的距离大于摆动架对应于条形架B一侧边沿至摆动轴A之间的距离,所述驱动架在摆杆B和限位杆的重力作用下、克服摆杆A的重力,使摆杆A绕摆动轴B向上摆动至从条形架A与升降台连接的一侧向上伸出条形架A至限位杆与升降台顶面限位接触,当摆杆A受到滚落至条形架A底部的地毯卷的重力做用向下摆动,从而使摆杆B绕摆动轴B向上摆动至从条形架A与条形架B连接的一侧向上伸出条形架A至与摆动架底部接触、并使摆动架绕摆动轴A摆动至对应于条形架A一侧的摆动架向上翘起。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地改进方案是,所述摆动架远离连接杆一端的顶面还向上固定有限位挡架。
综上所述,本发明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落料架的结构从而可以使传送架所传送至落料架上的地毯卷能够分别给分料架两侧进行分别落料,以便进一步提高货厢内操作人员进行装车。
附图说明
图1是地毯卷的输送装车生产线的主视剖视示意图。
图2是上料传送架隐去上料送风装置的俯视放大示意图。
图3是上升传送架的俯视放大示意图。
图4是伸缩传送架隐去装料送风装置的俯视放大示意图。
图5是伸缩传送架远离上升传送架一端的剖视放大示意图。
图6是落料架远离伸缩传送架一端的剖视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参考图1、图2、图3、图4、图5和图6,一种垫毯卷的输送装车生产线,地毯卷装车落料架的分料架,包括依次传送连接的上料传送架1、上升传送架2和伸缩传送架3,所述上料架1将上料的地毯卷依次传送至上升传送架2和伸缩传送架3,并通过伸缩传送架3传送至货车车厢内进行装车。
所述上料传送架1包括架体A100,所述架体A100上转动连接有传送带A101,所述传送带A101的顶面朝着上升传送架2传送,所述架体A100顶面、位于传送带A101一侧沿着传送带A101的传送方向依次设有挡料导向架104和传送导向架A105,所述架体A100顶面、位于传送带A101另一侧对应于传送导向架A105设有传送导向架B106,所述挡料导向架104沿着传送带A101的传送方向依次包括挡料部111和导向部A112,所述传送导向架A105沿着传送带A101的传送方向依次包括导向部B113、导向部C114和导向部D115,所述导向部B113的始端与导向部A112的末端位置相匹配对应,所述传送导向架B106沿着传送带A101的传送方向依次包括导向部E116、导向部F117、导向部G118和导向部H119,所述导向部E116、导向部F117、导向部G118和导向部H119分别与导向部A112、导向部B113、导向部C114、导向部D115对应设置,所述挡料部111、导向部B113、导向部D115、导向部F117和导向部H119均分别沿着平行于传送带A101的传送方向设置,所述导向部A112、导向部C114、导向部E116和导向部G118均分别沿着传送带A101的传送方向向传送带A101的中部倾斜,从而使导向部A112与导向部E116之间的间距、导向部C114和导向部G118之间的间距均沿着传送带A101的传送方向减小。
所述挡料部111面向传送导向架B106的一侧端面、沿着挡料部111的延伸方向等间距依次设有多个弹性板108,所述挡料部111面向传送导向架B106的一侧端面、位于弹性板108的两侧还分别设有至少一个导向辊A107,所述导向部A112和导向部E116的相向端面分别沿着各自的延伸方向等间距设有多个导向辊A107,所述导向部B113和导向部F117的相向端面分别沿着各自的延伸方向依次设有多个等间距设置的导向辊A107和多个等间距设置的导向拨片109,所述导向部C114和导向部G118的相向端面以及导向部D115和导向部H119的相向端面均分别沿着各自的延伸方向设有多个等间距设置的导向辊B110。
所述传送导向架B106位于导向部E116远离导向部F117的一端沿着远离导向部F117的方向还依次设有导向部I120和导向部J121,所述导向部I120沿着传送带A101传送方向的相反方向向对应于导向部I120所在侧的架体A100外侧倾斜,所述导向部I120面向导向部A112的一侧、沿着导向部I121的延伸风向依次等间距设有多个导向辊A107,所述导向部I120的导向辊A107背向导向部I120的一侧共平面,所述导向部J121为沿着导向部I121向背向导向部I120的导向辊A107一侧弯曲的弧形结构。
所述导向辊A107和导向辊B110分别转动连接于各自的辊轴架A123,所述弹性板108的两侧边沿分别与挡料导向架104固定、形成“U”型结构,所述“U”型结构的弹性板108内的弯折处连接有立杆124,所述立杆124面向挡料导向架10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架125,所述辊轴架A123背向导向辊A107或导向辊B108的一侧、以及连接架125背向立杆124的一侧分别固定有连接螺栓A126,所述辊轴架A123和连接架125分别通过连接螺栓A126和对应的连接螺母A127与挡料导向架104、传送导向架A105或传送导向架B106连接;固定设于与导向辊A107转动连接的辊轴架A123的连接螺栓A126上、位于辊轴架A123与挡料导向架104或传送导向架A105之间,以及连接架125的连接螺栓A126上、位于连接架125与挡料导向架104之间分别套置有弹簧128,所述弹簧128设有预压作用力;固定设于与导向辊A107转动连接的辊轴架A123的连接螺栓A126通过连接螺母A127与传送导向架A105或传送导向架B106直接固定。
所述挡料部111的弹性板108背向挡料部111的一侧与挡料部111的导向辊A107背向挡料部111的一侧共平面,该平面与挡料部111平行。
所述导向部A112和导向部E116的各对应的导向辊A107之间的距离沿着传送带A101的传送方向减小。
所述导向部B113的导向辊A107背向导向部B113的一侧共平面,该平面与导向部A112沿着传送带A101方向的最后一个导向辊B117的相向侧相切;所述导向部F117的导向辊A107背向导向部F117的一侧共平面,该平面与导向部D116沿着传送带A101方向的最后一个导向辊A107背向导向部D116的一侧相切。
所述导向部B113和导向部F116的导向拨片109的自由侧之间的距离沿着传送带A101的传送方向减小。
所述导向部B113和导向部F117的导向拨片109均沿着传送带A101的传送方向倾斜设置。
所述导向部B113的各导向拨片109的自由端边沿共平面,该平面与导向部B113沿着传送带A101传送方向的最后一个导向辊A107背向导向部B113的一侧相切;导向部F117的各导向拨片109的自由端边沿共平面,该平面与导向部F117沿着传送带A101传送方向的最后一个导向辊A107背向导向部F117的一侧相切。
所述导向部B113与导向部F117沿传送带A101传送方向的最后一个导向拨片109之间的间距小于导向部C114与导向部G118沿传送带A101传送方向的第一个导向辊B110之间的间距、且大于所述导向部C114与导向部G118沿传送带A101传送方向的最后一个导向辊B110之间的间距。
当导向部B113的导向辊A107的弹簧128被完全压缩后,此时该导向辊A107背向导向部B113的一侧与导向部C114沿着传送带A101传送方向的第一个导向辊B108的对应侧齐平;当导向部F117的导向辊A107的弹簧128被完全压缩后,此时该导向辊A107背向导向部F117的一侧与导向部G118沿着传送带A101传送方向第一个的导向辊B108对应侧齐平。
所述导向部D115的导向辊B110背向导向部D115的一侧共平面,该平面导向部D115平行;所述导向部H119的导向辊B110背向导向部H119的一侧共平面,该平面导向部H119平行。
所述架体A100顶部、对应位于导向部D115和导向部H119的上方固定连接有上料送风装置129,所述上料送风装置129的两侧支架A分别固定连接于架体A100的两侧,所述上料送风装置129的出风方向朝向架体A100对应于传送带A101的传送起始端。
所述挡料导向架104、传送导向架A105和传送导向架B106分别通过连接件A122分别与对应侧的架体A100固定连接。
所述传送带A101分别通过架体A100两端所设的传动辊A102传动,所述架体A100的底部设有支撑腿A103。
上升传送架2包括架体B200,所述架体B200上转动连接有传送带B201,所述传送带B201的顶面朝着伸缩传送架3传送,所述传送带B201顶面沿着从上料传送架1至伸缩传送架3的方向向上倾斜设置,所述上升传送架2顶面、位于传送带B201的两侧分别对称设有传送导向架C204,所述传送导向架C204沿着传送带B201的传送方向依次包括传送导向部K206和导向部L207,所述导向部K207均分别沿着传送带B201的传送方向向传送带B201的中部倾斜,从而使导向部K207之间的间距、沿着传送带B201的传送方向减小,所述导向部L208分别沿着平行于传送带B201的传送方向设置。
所述导向部K206的相向端面和导向部L207的相向端面分别沿着各自的延伸方向等间距设有多个导向辊C205,所述导向部K206的导向辊C205背向导向部K206的一侧共平面、该平面与导向部K206平行,所述导向部L207的导向辊C205背向导向部L207的一侧共平面、该平面与导向部L207平行;所述导向部K206的各对应的导向辊C205之间的距离沿着传送带B201的传送方向减小。
所述导向辊C205分别转动连接于各自的辊轴架B209,所述辊轴架B209背向导向辊C205的一侧分别固定有连接螺栓B210,所述辊轴架B209分别通过连接螺栓B210和对应的连接螺母B211与传送导向架C204连接;固定设于与导向辊C205转动连接的辊轴架B209的连接螺栓B210通过连接螺母B211与传送导向架C204直接固定。
所述导向部K206沿着传送带B201方向的对应第一个导向辊C205之间的间距与导向部D115的导向辊B110和导向部H119的对应导向辊B110之间的间距相等;所述导向部K206沿着传送带B201方向的对应最后一个导向辊C205之间的间距大于等于导向部L207的两个对应导向辊C205之间的间距。
所述传送导向架C204分别通过连接件B208分别与对应侧的架体B200固定连接。
所述传送带B201分别通过架体B200两端所设的传动辊B202传动,所述架体B200的底部设有支撑腿B203。
所述伸缩传送架3包括由外向内依次连接的固定架体300、活动架体A301、活动架体B302和传送带C303,所述活动架体A301在固定架体300内远离上升传送架2的一端、沿着固定架体300长度方向往复移动,所述活动架体B302在活动架体A301内远离上升传送架2的一端、沿着活动架体A301长度方向往复移动,所述固定架体300内靠近上升传送架2一端的上部和下部分别对应设有传动辊C304,所述活动架体B302内远离上升传送架2一端的上部转动连接有传动辊D305,所述活动架体B302内靠近上升传送架2一端的下部转动连接有传动辊E306,所述活动架体A301内靠近上升传送架2一端的下部转动连接有传动辊G308,所述活动架体A301内远离上升传送架2一端、位于传动辊E306和传动辊G308之间的位置处转动连接有传动辊F307,所述固定架体300内远离上升传送架2一端、位于传动辊G308下方位置处转动连接有传动辊H309,所述传动辊E306沿着活动架体B302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所述传动辊G308沿着活动架体A301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所述传送带C303依次绕至于固定架体300靠近上升传送架2一端上部的传动辊C304、传动辊D305、传动辊E306、传动辊F307、传动辊G308、传动辊H309和固定架体300靠近上升传送架2一端下部的传动辊C304。
所述固定架体300包括架体底板312,所述架体底板312顶部长度方向的两相对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立板A,所述传动辊C304的转轴C317通过轴承座C324和所述传动辊H309的转轴H322通过轴承座H分别与立板A的相向侧端面转动连接,所述活动架体A301包括一对与立板A平行设置的立板B,所述活动架体B302包括一对与立板B平行设置的立板C,所述传动辊D305的转轴D318两端通过轴承座D325和所述传动辊E306的转轴E319两端通过轴承座E326分别与对应端的立板C的相向侧端面转动连接,所述传动辊F307的转轴F320两端通过轴承座F327和所述传动辊G308的转轴G321两端通过轴承座G328分别与对应端的立板B的相向侧端面转动连接,所述立板B对应于转轴G321位置处、沿着活动架体A301的长度方向对称设有条形通孔A310,所述转轴座G328沿着条形通孔A310往复移动,所述立板C对应于转轴E319位置处、沿着活动架体B302的长度方向对称设有条形通孔B311,所述转轴座E326沿着条形通孔B311往复移动。
所述立板A面向对应侧立板B的端面固定连接有沿条形通孔A310延伸方向设置的液压缸B337,所述液压缸B337的伸缩杆B338端部与转轴F320伸出立板B的轴承座F327固定连接,并且立板B面向对应侧立板A的端面固定连接有与液压缸B337平行设置的阻尼缸B339,所述阻尼缸B339的阻尼杆B340端部与转轴G321伸出立板B的轴承座G328固定连接;所述立板B面向对应侧立板C的端面固定连接有沿条形通孔B311延伸方向设置的液压缸A332,所述液压缸A332的伸缩杆A333端部与转轴D318伸出立板C的轴承座D325固定连接,并且立板C面向对应侧立板B的端面固定连接有与液压缸A332平行设置的阻尼缸A334,所述阻尼缸A334的阻尼杆A335端部与转轴E319伸出立板C的轴承座E326固定连接。
所述轴承座E326面向阻尼杆A335的一侧设有调节套筒A336,所述调节套筒A336内壁、面向轴承座E326一端同轴心设有环形槽A,所述环形槽A与轴承座E326固定所设的匹配的连接凸环A匹配转动连接,所述调节套筒A336内壁、面向阻尼杆A335一端同轴心设有与阻尼杆A335端部所设的螺纹A匹配的螺纹孔A;所述轴承座G328面向阻尼杆B340的一侧设有调节套筒B341,所述调节套筒B341内壁、面向轴承座G328一端同轴心设有环形槽B,所述环形槽B与轴承座G328固定所设的匹配的连接凸环B匹配转动连接,所述调节套筒B341内壁、面向阻尼杆B340一端同轴心设有与阻尼杆B330端部所设的螺纹B匹配的螺纹孔B。
所述固定架体300内、对应于靠近上升传送架2一端的上部或下部的传动辊C304的转轴C317位置处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C329,所述驱动电机C329的输出轴同轴心固定连接有驱动轮330,所述驱动轮330与转轴C317上同轴心固定连接的从动轮331传动连接。
所述架体底板21底部靠近上升传送架2的一端通过连接轴与支撑腿C313顶部摆动连接,所述架体底板21底部远离上升传送架2的一端通过摆动轴与支撑腿D314顶部的液压缸C315的伸缩杆C端部摆动连接。
所述支撑腿C314顶部和伸缩杆C端部分别固定连接有摆轴连接板A316,所述架体底板21的底部对应于摆轴连接板A316位置处分别对应设有匹配的摆轴连接板B344,所述摆动轴分别穿过白昼连接板A316和摆轴连接板B344所设的轴孔。
所述立板B302上方、位于远离上升传送架2一端固定连接有的上方固定连接有装料送风装置342,所述装料送风装置342通过连接支架343横跨于立板B302之间。
所述上料传送架1、上升传送架2和伸缩传送架3均位于堆方垫毯卷的库房4内,所述库房4的一侧侧壁设有出仓窗口5,所述伸缩传送架3远离上升传送架2的一端面向出仓窗口5,所述库房4位于出仓窗口5所在侧壁的外侧底部设有装料台6,所述装料台6上放置有用于与伸缩传送架3可拆装连接的落料架7,所述库房4位于出仓窗口5所在侧壁的外侧上部设有挡雨板11,所述装料台6位于挡雨板11的范围内。
所述落料架7包括座体700,所述座体700顶部上下活动连接有升降台709,所述升降台709面向出仓窗口5的一侧设有与伸缩传送架3连接的连接杆702,所述升降台709顶部固定连接有分料架701,所述升降台709顶面的两侧边沿分别沿着边沿固定有多个挡料立杆704,所述分料架701包括相互固定的条形架A710和条形架B711,所述条形架A710和条形架B711分别面向对应侧的挡料立杆704,所述条形架A710的一侧边沿与条形架B711的一侧边沿固定连接,所述条形架A710与条形架B711固定的相对侧边沿和条形架B711与条形架A710固定的相对侧边沿均与升降台709顶部固定,从而使条形架A710、条形架B711和升降台709顶面围成三角形结构,所述三角形结构中条形架A710与升降台709顶面的夹角和条形架B711与升降台709顶面的夹角均为锐角,所述条形架A710和条形架B711的连接边沿处通过摆动轴A712摆动连接有摆动架703,所述摆动轴A712位于摆动架703的底部中部,所述升降台709顶面、位于条形架A710和条形架B711所围成的范围内设有驱动摆动架703摆动的驱动架,所述驱动架驱动摆动架703面向条形架A710一侧向下倾斜或面向条形架B711一侧向下倾斜。
所述条形架A710的条形杆A与条形架B711的条形杆B均从条形架A710和条形架B711的固定边沿分别沿着条形架A710和条形架B711对应延伸至升降台709顶面。
所述驱动架包括通过支撑架713固定连接于升降台709顶面的摆动轴B,所述摆动轴B与摆动轴A712平行设置,以及固定连接于摆动轴B的摆杆A714、摆杆B715和限位杆716,所述摆杆A714、摆杆B715和限位杆716均沿着摆动轴B设于多根,所述摆杆A714和摆杆B715分别设于相邻两根条形架A710的条形杆A之间,所述摆动架703对应于条形架A710一侧边沿至摆动轴A712之间的距离大于摆动架703对应于条形架B711一侧边沿至摆动轴A712之间的距离,所述驱动架在摆杆B715和限位杆716的重力作用下、克服摆杆A714的重力,使摆杆A714绕摆动轴B向上摆动至从条形架A710与升降台709连接的一侧向上伸出条形架A710至限位杆716与升降台709顶面限位接触,当摆杆A714受到滚落至条形架A710底部的地毯卷的重力做用向下摆动,从而使摆杆B715绕摆动轴B向上摆动至从条形架A710与条形架B711连接的一侧向上伸出条形架A710至与摆动架703底部接触、并使摆动架703绕摆动轴A712摆动至对应于条形架A710一侧的摆动架703向上翘起。
所述摆动架703远离连接杆702一端的顶面还向上固定有限位挡架706。
所述连接杆702背向分料架701的一端顶部设有用于与伸缩传送架连接的连接头707。
所述连接杆702设有两个,分别与活动架体B302的外侧壁对应,所述活动架体B302的下部分别对应于连接头707设有匹配的连接孔343。
所述座体700顶部、对应于升降台709设有匹配的开口槽718,所述开口槽718的槽壁与升降台709的台侧壁717匹配贴合,所述台侧壁717底部向内水平翻折形成环形翻边719,所述开口槽718的槽底、对应于环形翻边719位置处、沿着环形翻边719均匀设有多个导向立轴720,所述导向立轴720分别向上穿过环形翻边719对应所设的导向孔。
所述环形翻边719顶部对应于导向孔位置处分别同轴心设有与导向立轴720匹配的导向套管721。
当升降台709向下移动至环形翻边719与开口槽78的槽底接触时,所述导向立轴720顶部与升降台709顶部接触,此时升降台709顶面与座体700顶部齐平。
所述座体700顶面、对应于升降台709的条形架A710和条形架B711的两相对侧对称设有台阶A708。
所述装料台6对应于台阶A708的两侧分别设有台阶B12。
所述座体700底部分别通过轮架722转动设有滚轮705。
所述装料台6背向出仓窗口5一侧的顶面通过摆动轴C与摆动板9摆动连接,所述摆动板9绕摆动轴C摆动至放置于装料台6顶面时,所述摆动板9与座体700的滚轮705限位接触,此时座体700移动至与库房4侧壁贴合。
当摆动板9绕摆动轴C摆动至远离装料台6至最大距离时,所述摆动板9仍位于挡雨板11的范围内。
所述出仓窗口5设有可开启的仓门8。
本发明所述地毯卷,是指为便于地毯运输而将地毯卷制成的卷。本发明还可以同样适用于其它卷制的柱状物料或杆状物料的装车运输。
本发明进行使用时:请参考图1-图6所示,通过本发明可以轻松快捷地将库房内的地毯卷传送至运输车的车厢内进行装车。
待运输车的车尾倒车至装料台6的位置处时,打开车尾货厢的厢门,然后将摆动板9绕摆动轴C摆动至与车厢内的厢底;接着打开出仓窗口5的仓门8,并且液压缸A 332驱动伸缩杆A333伸出、液压缸B337驱动伸缩杆B338伸出,从而通过传送带C303的作用力分别带动转轴E319和转轴G321克服阻尼缸A334对阻尼杆A335的作用力和阻尼缸B339对阻尼杆B340的作用力,从而使得活动架体B302和活动架体A301能够向前伸出固定架体300,并使转轴E319靠近转轴F320、转轴G321靠近转轴H322,直至活动架体B302背向升降传送架2的一端伸出出仓窗口5、并使活动架体B302的连接孔343与落料架7的连接头707对应后并将连接孔343和连接头707通过销轴连接;液压缸A 332继续驱动伸缩杆A333伸出、液压缸B337继续驱动伸缩杆B338伸出,使得落料架7通过摆动板9进入货厢内的前端;此时,传送带A101、传送带B201和传送带C303启动进行传送。
操作工可以根据库房内待装车的地毯卷在上料传送架1远离上升传送架2的一端或者位于上料传送架1的挡料部111的相对侧进行上料,因此上料传送架1的结构设置可以使操作工的上料位置选择余地更大,提高了本发明的适用性;如果可以的话,也可以同时在上述两处进行上料,从而进一步提高本发明的上料效率。当地毯卷从挡料部111相对侧进行上料时,通过导向部J121的作用,避免操作工和地毯卷被传送导向架B106的端部划伤或损坏;当地毯卷被操作工放置于传送带A101时,不可避免会有地毯卷在惯性作用下与挡料部111接触,当地毯卷与挡料部111接触时,所述挡料部111的导向辊A107和弹性板108则会因为地毯卷的冲击力而克服弹簧128的作用力、以使导向辊A107和弹性板108可以吸收地毯卷的冲击,并在弹簧128的回复力作用下将导向辊A107和弹性板108回复至起始位置、进而带动地毯卷移动至位于传送带A101中部、并随着传送带A101进行传送,地毯卷在传送带A101的传送过程中,当并未位于正中间的地毯卷或并未与传送带A101传送方向平行的地毯卷沿着传送带A101传送至导向部A112和导向部I120、导向部E116位置处时,通过导向部A112和导向部I120、导向部E116的导向辊A107的作用,将传送带A101上传送的地毯卷向传送带A101中部移动;从而进入导向部B113和导向部F117之间的区域;地毯卷随着传送带A101的传送通过导向部B113和导向部F117的导向辊A107时,当地毯卷与导向辊A107接触而压迫弹簧108,并在弹簧108的回复力作用下,将地毯卷始终在导向部B113的导向辊A107和导向部F117的导向辊A107之间进行传送,并且随着传送带A101的继续传送,使地毯卷经过导向拨片109时,导向拨片109受到地毯卷的作用力而向着传送带A101的传送方向发生弹性形变,并且导向拨片109在弹性恢复力下将地毯卷进一步向传送带A101的中部进行拨动,从而使地毯卷进一步位于传送带A101的中部传送;将经过导向拨片109进一步导向的地毯卷随着传送带A101进入导向部D115和导向部H119之间进行传送,即使地毯卷远离运输车的一端由于导向拨片119未来得及拨动而导致未能有效拨动至传送带A101中部,也可以通过导向部C114的导向辊B110和导向部G118的导向辊B110进行导向调整至导向部D115的导向辊B110和导向部H119的导向辊B110之间的位置,直至地毯卷从上料传送架1传送至上升传送架2。
当地毯卷进入上升传送架2之后,直接通过传送带B201将地毯卷在导向部K206和导向部L207的导向辊C205的导向作用下济宁传送,直至地毯卷传送至伸缩传送架3。
当地毯卷进入伸缩传送架3之后,直接通过传送带C303将传送至货厢内;当地毯卷通过传送带C303从伸缩传送架3掉落至落料架7的分料架701时候,由于摆动架703在重力作用下,使对应于条形架A710的一侧向下倾斜,此时从传送带C303传送下来的地毯卷掉落在摆动架703上之后,沿着摆动架703滚落至条形架A710上,并沿着条形架A710滚落至被对应侧的挡料立杆704挡住,此时该地毯卷通过重力作用将驱动架的摆杆A714绕摆动轴B向下压,从而带动摆杆B715和限位杆716绕摆动轴B向上摆动,直至将摆动杆B715抬起摆动架703至对应于条形架B711的一侧向下倾斜,此时从传送带C303传送下来的地毯卷掉落在摆动架703上之后,沿着摆动架703滚落至条形架B711上,并沿着条形架B711滚落至被对应侧的挡料立杆704挡住。当条形架A710下部的地毯卷被货厢内的操作人员取走装车后,摆杆B715和限位杆716在重力作用下克服摆杆A714的重力作用绕摆动轴B向下摆动至限位杆716限位于升降台709顶面,此时摆杆A714向上伸出条形架A710、摆动架703则在重力作用下回复到对应于条形架A710的一侧向下倾斜的起始状态;以便地毯卷再次落料至条形架A710一侧。当货厢内的地毯卷装车至货厢内的上部甚至顶部时,货厢内的操作工则需要站在座体700的台阶A708上,并且液压缸C315的伸缩杆C向上伸出,以使伸缩传送架3向上摆动,并且带动落料架7的升降台719向上移动,以便货厢内的操作工仍可以方便地将升降台719的地毯卷装车于货厢内的上部或顶部;随着货厢内的前端装满后,伸缩传送架3的液压缸A 332驱动伸缩杆A333退回、液压缸B337驱动伸缩杆B338退回,以及液压缸C315的伸缩杆C向下退回,使落料架7向货厢的末端的厢门一侧移动,并使升降台719向下移动至最低处,从而便于货厢内的操作人员再次从下往上进行装车;以此类推,直至运输车的货厢内装满地毯卷,此时落料架7再次回到装料台6上。
最后使落料架7继续后退至起始位置,并将摆动板9摆动至与运输车分离并再次与装料台6接触并将落料架7的滚轮705进行限位;这个时候库房内的操作人员不再进行上料,然后液压缸A332驱动伸缩杆A333退回、液压缸B337驱动伸缩杆B338退回至起始位置,最后将落料架7上多余的、未装车的地毯卷反向传送至上料传送架1上,并且库房内的操作人员将上料传送架1上的地毯卷再次进行收回放置;然后传送带A101、传送带B201和传送带C303停止传送,最后拔出穿过连接孔343和连接头707的销轴,并将出仓窗口5的仓门8关闭即可。
整个装车操作过程中,可以通过上料送风装置129给上料操作人员进行通风,也可以通过装料送风装置342对装车操作人员进行通风。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4)

1.地毯卷装车落料架的分料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固定于升降台(709)顶面的条形架A(710)和条形架B(711),所述条形架A(710)和条形架B(711)分别面向对应侧的挡料立杆(704),所述条形架A(710)的一侧边沿与条形架B(711)的一侧边沿固定连接,所述条形架A(710)与条形架B(711)固定的相对侧边沿和条形架B(711)与条形架A(710)固定的相对侧边沿均与升降台(709)顶部固定,从而使条形架A(710)、条形架B(711)和升降台(709)顶面围成三角形结构,所述三角形结构中条形架A(710)与升降台(709)顶面的夹角和条形架B(711)与升降台(709)顶面的夹角均为锐角,所述条形架A(710)和条形架B(711)的连接边沿处通过摆动轴A(712)摆动连接有摆动架(703),所述摆动轴A(712)位于摆动架(703)的底部中部,所述升降台(709)顶面、位于条形架A(710)和条形架B(711)所围成的范围内设有驱动摆动架(703)摆动的驱动架,所述驱动架驱动摆动架(703)面向条形架A(710)一侧向下倾斜或面向条形架B(711)一侧向下倾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毯卷装车落料架的分料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条形架A(710)的条形杆A与条形架B(711)的条形杆B均从条形架A(710)和条形架B(711)的固定边沿分别沿着条形架A(710)和条形架B(711)对应延伸至升降台(709)顶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毯卷装车落料架的分料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架包括通过支撑架(713)固定连接于升降台(709)顶面的摆动轴B,所述摆动轴B与摆动轴A(712)平行设置,以及固定连接于摆动轴B的摆杆A(714)、摆杆B(715)和限位杆(716),所述摆杆A(714)、摆杆B(715)和限位杆(716)均沿着摆动轴B设于多根,所述摆杆A(714)和摆杆B(715)分别设于相邻两根条形架A(710)的条形杆A之间,所述摆动架(703)对应于条形架A(710)一侧边沿至摆动轴A(712)之间的距离大于摆动架(703)对应于条形架B(711)一侧边沿至摆动轴A(712)之间的距离,所述驱动架在摆杆B(715)和限位杆(716)的重力作用下、克服摆杆A(714)的重力,使摆杆A(714)绕摆动轴B向上摆动至从条形架A(710)与升降台(709)连接的一侧向上伸出条形架A(710)至限位杆(716)与升降台(709)顶面限位接触,当摆杆A(714)受到滚落至条形架A(710)底部的地毯卷的重力做用向下摆动,从而使摆杆B(715)绕摆动轴B向上摆动至从条形架A(710)与条形架B(711)连接的一侧向上伸出条形架A(710)至与摆动架(703)底部接触、并使摆动架(703)绕摆动轴A(712)摆动至对应于条形架A(710)一侧的摆动架(703)向上翘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毯卷装车落料架的分料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架(703)远离连接杆(702)一端的顶面还向上固定有限位挡架(706)。
CN202223561545.9U 2022-12-30 2022-12-30 地毯卷装车落料架的分料架 Active CN2190579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61545.9U CN219057926U (zh) 2022-12-30 2022-12-30 地毯卷装车落料架的分料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61545.9U CN219057926U (zh) 2022-12-30 2022-12-30 地毯卷装车落料架的分料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57926U true CN219057926U (zh) 2023-05-23

Family

ID=863715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561545.9U Active CN219057926U (zh) 2022-12-30 2022-12-30 地毯卷装车落料架的分料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5792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6461905A (zh) 一种纱线包覆机一体化下料传送系统
CN219057926U (zh) 地毯卷装车落料架的分料架
CN208813057U (zh) 一种建筑材料运输车
CN218930901U (zh) 地毯卷装车生产线的落料架
CN219057927U (zh) 地毯卷上料传送架的挡料部结构
CN219057925U (zh) 地毯卷装车生产线的伸缩传送架
CN219057924U (zh) 地毯卷装车生产线的上料传送架
CN107720622A (zh) 一种梳齿式板材堆垛机
CN206915391U (zh) 车载式胶带运输机
CN207016044U (zh) 一种双承载分拣机器人
CN116654652A (zh) 一种地毯卷的输送装车生产线
CN210682640U (zh) 一种用于铝塑板的放卷装置
CN111039059B (zh) 一种拖曳式大布卷落布机器人小车
CN209583096U (zh) 一种饲料转运设备
CN111422121A (zh) 一种快递运输车卸货装备
CN112722037B (zh) 一种防晃推车
CN214002991U (zh) 一种物料料袋送料装置
CN215206989U (zh) 一种建筑工程用块状物料提升装置
CN209161061U (zh) 打卷机
CN111731770A (zh) 便于卸货的折叠式物流传送系统
CN208233102U (zh) 一种手推式运输结构
CN207861203U (zh) 果箱自动转运装置
CN113291730A (zh) 基于工业机器人的多向搬运装置及其搬运方法
KR101230470B1 (ko) 리크레이머 시스템
CN207158205U (zh) 一种便于装卸货物的导轨式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