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56755U - 双向供料的干湿两用灌装机 - Google Patents

双向供料的干湿两用灌装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56755U
CN219056755U CN202223558259.7U CN202223558259U CN219056755U CN 219056755 U CN219056755 U CN 219056755U CN 202223558259 U CN202223558259 U CN 202223558259U CN 219056755 U CN219056755 U CN 2190567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ling
filling machine
hose
annular conveyor
storage b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55825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Suerrui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Suerrui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Suerrui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Suerrui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55825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567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567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567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sic Packing Techniqu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双向供料的干湿两用灌装机,包括灌装机本体环绕灌装机的环形传送带,环形传送带沿周长方向运输灌装容器,灌装机本体位于环形传送带中间,灌装机本体设有两个可分别存储干料和湿料的存储仓,存储仓通过软管A各自连通有用于出料的灌装头组,软管A与灌装头组上的灌装头一一对应连通,灌装头组搭在可控制高度的升降机构上,两个灌装头组位于环形传送带正上方,通过升降机构对接灌装容器,灌装容器在环形传送带上的运输路径的首尾两端各自设有上料装置和下料装置,通过上料装置和下料装置分别完成对环形传送带放上灌装容器和卸下灌装容器的工作。本实用新型具有占地面积小、生产连贯的优点。

Description

双向供料的干湿两用灌装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灌装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双向供料的干湿两用灌装机。
背景技术
灌装机主要是包装机中的一小类产品,将物料灌入用于盛放物料的容器内,而根据物料种类不同适用的灌装机结构不同,往往需要购置不同的灌装机。在生产干料湿料混装在同一容器的产品时,为了向容器内灌装干料和湿料,需要配置相对应的灌装机,不仅增加了购置设备的成本,且当在一处灌装机完成灌装工作后需要将容器转移到另一处灌装机继续灌装,一般采用多个传送带构建一条连贯的传输路径,多条传送带和灌装不同物料的灌装机提高了占用的场地面积,且提高了容器的转移时间,降低了生产效率,影响生产的连贯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降低占地面积、提高生产连贯性的双向供料的干湿两用灌装机。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双向供料的干湿两用灌装机,包括灌装机本体环绕灌装机的环形传送带,所述环形传送带沿周长方向运输灌装容器,所述灌装机本体位于环形传送带中间,所述灌装机本体设有两个可分别存储干料和湿料的存储仓,所述存储仓通过软管A各自连通有用于出料的灌装头组,软管A首端设有流量计,软管A与灌装头组上的灌装头一一对应连通,所述灌装头组搭在可控制高度的升降机构上,两个所述灌装头组位于环形传送带正上方,通过所述升降机构让灌装头组的下端出口对接上灌装容器的上方开口,所述灌装容器在环形传送带上的运输路径的首尾两端各自设有上料装置和下料装置,通过所述上料装置和下料装置分别完成对环形传送带放上灌装容器和卸下灌装容器的工作,所述环形传送带旁设有控制台,所述控制台通过导线与灌装机本体、环形传送带、上料装置和下料装置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存储仓在灌装机本体内相对设置,两个所述灌装头组所在侧的环形传送带的传输方向相反。
优选的,所述软管A连通存储仓的侧壁底部和灌装头组的灌装头的上端进口,所述灌装头组低于存储仓,所述软管A靠近存储仓的一端设有电磁阀A,所述电磁阀A位于流量计之前,通过所述电磁阀A控制软管A的通闭。
优选的,所述灌装机本体顶部设有加压泵A,所述加压泵A的出气口通向分气盒,所述分气盒上连通有与软管A一一对应的软管B,所述软管B与软管A的连通处在电磁阀A之后,所述软管B靠近分气盒的一端设有电磁阀B,所述电磁阀B用于控制软管B的通闭,所述软管B在与软管A的连通处设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的流动方向为软管B到软管A。
优选的,所述灌装机本体顶部设有对应存储仓的加压泵B,所述加压泵B的出气口通过导管与存储仓内部的顶部相通。
优选的,所述存储仓上对称设有沿竖直方向的转动杆,所述转动杆与存储仓顶部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杆的下端的侧壁上设有搅拌架,所述转动杆的上端穿至灌装机本体上方,所述转动杆的上端设有蜗轮,位于同一个所述存储仓的转动杆上的蜗轮与同一个蜗杆啮合,所述灌装机本体顶部设有电机和转动座,所述蜗杆的一端与电机的输出端相连,所述蜗杆的另一端与转动座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存储仓侧面设有待封盖的加料斗,所述存储仓底部设有带有称重传感器的承重板,所述灌装机本体的侧面设有对应存储仓的警报灯,当所述承重板感应的存储仓内物料重量低于控制台预设的最低物料重量时,所述控制台打开存储仓对应的警报灯。
优选的,所述环形传送带在初次遇到灌装头组处和二次离开灌装头组处分别设有校正机构,所述校正机构用于摆正灌装容器在环形传送带的相对位置,所述校正机构包括支撑台、气缸和带有凹槽的推板,所述支撑台对称设置在环形传送带的两侧,所述支撑台顶部设有气缸,相对的所述气缸的驱动杆相向伸缩,所述气缸的驱动杆伸缩方向与所在处的环形传送带的传输方向相垂直,所述气缸的驱动杆末端设有推板,所述推板的相对面上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形状与灌装容器的侧壁形状相贴合,所述推板在凹槽的两侧旁设有滚轮。
优选的,所述环形传送带在下料装置之前设有用于封装灌装容器的包装装置。
优选的,所述上料装置为机械手,由所述机械手将灌装容器抓取到环形传送带上,所述下料装置由阻挡灌装容器继续前进的弧形挡板和引导灌装容器离开的斜面组成,所述斜面上端与环形传送带上表面平齐,所述弧形挡板拦在环形传送带的传输路径上,所述弧形挡板通过电动转轴与斜面上端连接,所述灌装容器被弧形挡板接触的弧面引导至斜面处。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技术效果:
1、由一个灌装机本体完成对容器的干料和湿料的灌装作业,不需要购置多个灌装机,降低设备成本。
2、将灌装机本体设置在环形传送带之间,由环形传送带完成灌装作业过程中的灌装容器的转移工作,相比用多个传送带连接各个灌装机,减少了占用的场地面积和灌装容器的转移时间,并在环形传送带上设置上料装置和下料装置,协助完成灌装容器的装卸工作,并由控制台协调控制灌装机本体、环形传送带、上料装置和下料装置的运转,提高生产效率及连贯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图中带箭头线表示的方向为环形传送带的传输方向。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附图3蚊灌装机本体的左视角剖面图。
附图4为图1的A部分放大图。
附图5为图1的B部分放大图。
图中:1-灌装机本体,2-环形传送带,3-灌装容器,4-存储仓,5-软管A,6-灌装头组,7-流量计,8-升降机构,9-上料装置,10-下料装置,11-控制台,12-电磁阀A,13-加压泵A,14-分气盒,15-软管B,16-电磁阀B,17-单向阀,18-加压泵B,19-转动杆,20-搅拌架,21-蜗轮,22-蜗杆,23-电机,24-转动座,25-加料斗,26-承重板,27-警报灯,28-校正机构,29-支撑台,30-气缸,31-推板,32-凹槽,33-滚轮,34-包装装置,35-机械手,36-弧形挡板,37-斜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包括双向供料的干湿两用灌装机,包括灌装机本体1环绕灌装机的环形传送带2,环形传送带2沿周长方向运输灌装容器3,灌装机本体1位于环形传送带2中间,灌装机本体1设有两个可分别存储干料和湿料的存储仓4,存储仓4通过软管A5各自连通有用于出料的灌装头组6,软管A5首端设有流量计7,软管A5与灌装头组6上的灌装头一一对应连通,灌装头组6搭在可控制高度的升降机构8上,两个灌装头组6位于环形传送带2正上方,通过升降机构8让灌装头组6的下端出口对接上灌装容器3的上方开口,灌装容器3在环形传送带2上的运输路径的首尾两端各自设有上料装置9和下料装置10,通过上料装置9和下料装置10分别完成对环形传送带2放上灌装容器3和卸下灌装容器3的工作,环形传送带2旁设有控制台11,控制台11通过导线与灌装机本体1、环形传送带2、上料装置9和下料装置10电性连接。
由一个灌装机本体1完成对容器的干料和湿料的灌装作业,不需要购置多个灌装机,降低设备成本。将灌装机本体1设置在环形传送带2之间,由环形传送带2完成灌装作业过程中的灌装容器3的转移工作,相比用多个传送带连接各个灌装机,减少了占用的场地面积和灌装容器3的转移时间,并在环形传送带2上设置上料装置9和下料装置10,协助完成灌装容器3的装卸工作,并由控制台11协调控制灌装机本体1、环形传送带2、上料装置9和下料装置10的运转,提高生产效率及连贯性。运用升降机构8来控制灌装头组6的位置,在不需要对容器灌装时抬高灌装头组6的高度,避免灌装头组6妨碍灌装容器3的移动,当需要对灌装容器3进行灌装作业时,升降机构8下降使灌装头组6对接上灌装容器3。待灌装容器3的数量一般与灌装头组6的灌装头数量相当,进行灌装前环形传送带2应将灌装容器3移动到灌装头组6的正下方,进行灌装时环形传送带2则暂停运转使灌装容器3静置在指定位置,方便灌装容器3与灌装头组6对接。灌装头组6可一次对多个灌装容器3进行灌装,提高了作业效率。
如图1和图3所示,存储仓4在灌装机本体1内相对设置,两个灌装头组6所在侧的环形传送带2的传输方向相反。灌装容器3只需折返一次便可来到新的灌装位置,节约转移时间。环形传送带2的形状为类似田径场跑道的形状,两个灌装位置分别设置在环形传送带2的长度较长的直线部位上,充分利用环形传送带2的可布置空间。
如图1至图3所示,软管A5连通存储仓4的侧壁底部和灌装头组6的灌装头的上端进口,灌装头组6低于存储仓4,软管A5靠近存储仓4的一端设有电磁阀A12,电磁阀A12位于流量计7之前,通过电磁阀A12控制软管A5的通闭。灌装头组6低于存储仓4,便于存储仓4内的物料沿软管A5流向灌装头组6,在流量计7测量的流量数据表示已达到预定灌装物料量后,电磁阀A12关上来停止向软管A5内送料,避免供料过量。
如图1至图3所示,灌装机本体1顶部设有加压泵A13,加压泵A13的出气口通向分气盒14,分气盒14上连通有与软管A5一一对应的软管B15,软管B15与软管A5的连通处在电磁阀A12之后,软管B15靠近分气盒14的一端设有电磁阀B16,电磁阀B16用于控制软管B15的通闭,软管B15在与软管A5的连通处设有单向阀17,单向阀17的流动方向为软管B15到软管A5。在电磁阀A12关闭后,存储仓4停止向软管A5内供料,大部分物料从灌装头组6送入灌装容器3内,打开电磁阀B16,通过加压泵A13沿软管B15向软管A5内供气,通过气压将软管A5和灌装头组6内残留的少量物料逼出落到灌装容器3内,提高灌装量的准确性。单向阀17用于避免物料侵入污染软管B15。
如图1至图3所示,灌装机本体1顶部设有对应存储仓4的加压泵B18,加压泵B18的出气口通过导管与存储仓4内部的顶部相通。通过加压泵B18补上存储仓4内因物料减少而减少的气压,保持存储仓4的稳定出料。
如图1和图3所示,存储仓4上对称设有沿竖直方向的转动杆19,转动杆19与存储仓4顶部转动连接,转动杆19的下端的侧壁上设有搅拌架20,转动杆19的上端穿至灌装机本体1上方,转动杆19的上端设有蜗轮21,位于同一个存储仓4的转动杆19上的蜗轮21与同一个蜗杆22啮合,灌装机本体1顶部设有电机23和转动座24,蜗杆22的一端与电机23的输出端相连,蜗杆22的另一端与转动座24转动连接。通过一个电机23可控制一个存储仓4的内的拌料工作,电机23启动时转动蜗杆22,带动蜗杆22啮合的蜗轮21,蜗轮21带动与之相连的转动杆19,转动杆19上的搅拌架20拌动存储仓4内的物料,让物料维持运动,让物料能顺畅从软管A5流出。
如图1至图3所示,存储仓4侧面设有待封盖的加料斗25,存储仓4底部设有带有称重传感器的承重板26,灌装机本体1的侧面设有对应存储仓4的警报灯27,当承重板26感应的存储仓4内物料重量低于控制台11预设的最低物料重量时,控制台11打开存储仓4对应的警报灯27。借助承重板26检测存储仓4内的物料量变化,在物料量过少而难以维持灌装作业正常进行时,通过亮起警报灯27及时提醒工作人员补充物料。
如图1和图4所示,环形传送带2在初次遇到灌装头组6处和二次离开灌装头组6处分别设有校正机构28,校正机构28用于摆正灌装容器3在环形传送带2的相对位置,校正机构28包括支撑台29、气缸30和带有凹槽32的推板31,支撑台29对称设置在环形传送带2的两侧,支撑台29顶部设有气缸30,相对的气缸30的驱动杆相向伸缩,气缸30的驱动杆伸缩方向与所在处的环形传送带2的传输方向相垂直,气缸30的驱动杆末端设有推板31,推板31的相对面上设有凹槽32,凹槽32形状与灌装容器3的侧壁形状相贴合,推板31在凹槽32的两侧旁设有滚轮33。在灌装容器3来到校正机构28处时,通过同步作相向运动的推板31将灌装容器3推至此处环形传送带2的带面中部,传送带的带面中部应可途经灌装头组6的下端出口的正下方。当灌装容器3已位于应在位置时,推板31不影响灌装容器3的位置;当灌装容器3与应在位置相比存在垂直于传输方向的偏差时,灌装容器3可被先与之接触的推板31移动到应在位置;当灌装容器3与应在位置相比存在沿传输方向的偏差时,灌装容器3被凹槽32两侧挤压挪动至与凹槽32槽面相贴合,滚轮33用于减少凹槽32两侧与灌装容器3外壁的摩擦力,降低灌装容器3移动到与凹槽32贴合的难度。
如图1所示,环形传送带2在下料装置10之前设有用于封装灌装容器3的包装装置34。在灌装容器3下架前完成封装,提高生产效率。包装装置34的包装位置应与校正机构28把灌装容器3校正后的位置相对应。
如图1和图5所示,上料装置9为机械手35,由机械手35将灌装容器3抓取到环形传送带2上,下料装置10由阻挡灌装容器3继续前进的弧形挡板36和引导灌装容器3离开的斜面37组成,斜面37上端与环形传送带2上表面平齐,弧形挡板36拦在环形传送带2的传输路径上,弧形挡板36通过电动转轴与斜面37上端连接,灌装容器3被弧形挡板36接触的弧面引导至斜面37处。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
工作人员通过加料斗25向存储仓4投入物料,通过控制台11设置存储仓4的最低物料重量,将待灌装的灌装容器3送到上料装置9处,由上料装置9将灌装容器3逐个送到环形传送带2上,在灌装容器3经校正后在灌装机本体1处完成灌装作业,之后灌装容器3再次进行校正后在包装装置34完成封装作业,由下料装置10把灌装容器3送下环形传送带2,进行灌装、校正和封装均需要环形传送带2需要暂停运转,为了方便控制生产正常进行环形传送带2上相邻的灌装容器3间的距离与相邻灌装头间距相当,环形传送带2在运转时速度恒定,灌装、校正和封装需要环形传送带2暂停的时间段相重叠。工作人员应留意警报灯27状况,在物料不足时及时补充物料。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应用范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构成任何限制。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权利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双向供料的干湿两用灌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灌装机本体环绕灌装机的环形传送带,所述环形传送带沿周长方向运输灌装容器,所述灌装机本体位于环形传送带中间,所述灌装机本体设有两个可分别存储干料和湿料的存储仓,所述存储仓通过软管A各自连通有用于出料的灌装头组,软管A首端设有流量计,软管A与灌装头组上的灌装头一一对应连通,所述灌装头组搭在可控制高度的升降机构上,两个所述灌装头组位于环形传送带正上方,通过所述升降机构让灌装头组的下端出口对接上灌装容器的上方开口,所述灌装容器在环形传送带上的运输路径的首尾两端各自设有上料装置和下料装置,通过所述上料装置和下料装置分别完成对环形传送带放上灌装容器和卸下灌装容器的工作,所述环形传送带旁设有控制台,所述控制台通过导线与灌装机本体、环形传送带、上料装置和下料装置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供料的干湿两用灌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仓在灌装机本体内相对设置,两个所述灌装头组所在侧的环形传送带的传输方向相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向供料的干湿两用灌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A连通存储仓的侧壁底部和灌装头组的灌装头的上端进口,所述灌装头组低于存储仓,所述软管A靠近存储仓的一端设有电磁阀A,所述电磁阀A位于流量计之前,通过所述电磁阀A控制软管A的通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向供料的干湿两用灌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灌装机本体顶部设有加压泵A,所述加压泵A的出气口通向分气盒,所述分气盒上连通有与软管A一一对应的软管B,所述软管B与软管A的连通处在电磁阀A之后,所述软管B靠近分气盒的一端设有电磁阀B,所述电磁阀B用于控制软管B的通闭,所述软管B在与软管A的连通处设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的流动方向为软管B到软管A。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向供料的干湿两用灌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灌装机本体顶部设有对应存储仓的加压泵B,所述加压泵B的出气口通过导管与存储仓内部的顶部相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供料的干湿两用灌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仓上对称设有沿竖直方向的转动杆,所述转动杆与存储仓顶部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杆的下端的侧壁上设有搅拌架,所述转动杆的上端穿至灌装机本体上方,所述转动杆的上端设有蜗轮,位于同一个所述存储仓的转动杆上的蜗轮与同一个蜗杆啮合,所述灌装机本体顶部设有电机和转动座,所述蜗杆的一端与电机的输出端相连,所述蜗杆的另一端与转动座转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供料的干湿两用灌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仓侧面设有待封盖的加料斗,所述存储仓底部设有带有称重传感器的承重板,所述灌装机本体的侧面设有对应存储仓的警报灯,当所述承重板感应的存储仓内物料重量低于控制台预设的最低物料重量时,所述控制台打开存储仓对应的警报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供料的干湿两用灌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传送带在初次遇到灌装头组处和二次离开灌装头组处分别设有校正机构,所述校正机构用于摆正灌装容器在环形传送带的相对位置,所述校正机构包括支撑台、气缸和带有凹槽的推板,所述支撑台对称设置在环形传送带的两侧,所述支撑台顶部设有气缸,相对的所述气缸的驱动杆相向伸缩,所述气缸的驱动杆伸缩方向与所在处的环形传送带的传输方向相垂直,所述气缸的驱动杆末端设有推板,所述推板的相对面上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形状与灌装容器的侧壁形状相贴合,所述推板在凹槽的两侧旁设有滚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向供料的干湿两用灌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传送带在下料装置之前设有用于封装灌装容器的包装装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供料的干湿两用灌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装置为机械手,由所述机械手将灌装容器抓取到环形传送带上,所述下料装置由阻挡灌装容器继续前进的弧形挡板和引导灌装容器离开的斜面组成,所述斜面上端与环形传送带上表面平齐,所述弧形挡板拦在环形传送带的传输路径上,所述弧形挡板通过电动转轴与斜面上端连接,所述灌装容器被弧形挡板接触的弧面引导至斜面处。
CN202223558259.7U 2022-12-30 2022-12-30 双向供料的干湿两用灌装机 Active CN2190567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58259.7U CN219056755U (zh) 2022-12-30 2022-12-30 双向供料的干湿两用灌装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58259.7U CN219056755U (zh) 2022-12-30 2022-12-30 双向供料的干湿两用灌装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56755U true CN219056755U (zh) 2023-05-23

Family

ID=863466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558259.7U Active CN219056755U (zh) 2022-12-30 2022-12-30 双向供料的干湿两用灌装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5675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236502U (zh) 一种具有伸缩输送机构的装车系统
US6725998B2 (en)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the flow of articles
KR101712174B1 (ko) 자동 적재 장치
US6152291A (en)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the flow of articles
CN101373127B (zh) 民用炸药中包包装及装箱生产线
CN207121168U (zh) 一种物料的自动化配送系统
CN105383716A (zh) 一种饲料包装流水线
CN113800272A (zh) 港口散改集装卸工艺系统及控制方法
CN219056755U (zh) 双向供料的干湿两用灌装机
CN202499553U (zh) 袋装物料的拆垛装车输送装置
JPS5944031B2 (ja) たばこ製造および包装装置
CN209739470U (zh) 一种袋装整理装箱装置
CN115367506B (zh) 双向智能垂直伸缩移动式袋装物料装车机及其装车方法
CN101254827A (zh) 多用途装盒机
CN109399260A (zh) 一种纸箱印刷工序用物料供给方法
CN110155729A (zh) 自动叠包设备
CN214732778U (zh) 一种袋包叠包机用防尘叠包卸料装置
CN214298365U (zh) 一种袋包自动化装车系统的双开门投放机构
CN209853360U (zh) 一种颗粒物料计量下料机
KR101818404B1 (ko) 포대 자동 적재장치
PL196115B1 (pl) Urządzenie do poziomego transportowania i magazynowania międzyoperacyjnego półwyrobów
CN213384884U (zh) 自动理料包装线
CN216155000U (zh) 港口散改集装卸工艺系统
CN218289398U (zh) 一种砂石转运的装料装置
CN211711890U (zh) 货物智能装载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