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49215U - 一种多功能站立床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功能站立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49215U
CN219049215U CN202320023980.1U CN202320023980U CN219049215U CN 219049215 U CN219049215 U CN 219049215U CN 202320023980 U CN202320023980 U CN 202320023980U CN 219049215 U CN219049215 U CN 2190492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ll
bed
driving module
frame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02398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世春
韩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bei Junlao Le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bei Junlao Le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bei Junlao Le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bei Junlao Le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02398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492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492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4921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valid Beds And Related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功能站立床,属于医疗床的技术领域,其包括底座,底座上设置有床框以及站立驱动模块,床框上放置有床板,且床框上还设置有起背驱动模块、抬腿驱动模块、侧身驱动模块以及落脚驱动模块。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站立床不仅能够帮助患者实现辅助站立,还能够帮助患者实现起背、抬腿、侧身以及落脚多个姿势的调整,有助于促进患者血液循环,辅助患者关节运动,对于患者的康复理疗具有重要意义。

Description

一种多功能站立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床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站立床。
背景技术
在偏瘫、截瘫、长期卧床或其它重症患者恢复训练时,常需要用到站立床,站立床能够帮助患者完成由仰卧位到垂直站立的改变,帮助患者练习站立姿势,提高患者下肢负重和肢体肌力,但是现有技术中,站立床通常仅仅能实现患者的辅助站立,在患者的身体翻转,姿势调整方面还有待加强。
发明内容
为了有助于帮助患者实现多个身体姿势的调整,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功能站立床,其包括:
底座,所述底座适用于放置于地面上;
床框,所述床框与所述底座铰接配合;
床板,所述床板放置于床框上,且床板包括起背区,抬腿区、侧身区以及落脚区;
站立驱动模块,所述站立驱动模块包括第一电动推杆以及支架,支架固定在底座上,第一电动推杆的两端分别铰接于支架以及床框;
起背驱动模块,所述起背驱动模块包括第二电动推杆、第一传动件以及第一翻转架,第二电动推杆的两端分别铰接于床框以及第一传动件,第一传动件与第一翻转架相固定,且第一翻转架与起背区相贴合。
可选地,所述床框上设置有抬腿驱动模块,所述抬腿驱动模块包括第二传动件以及第二翻转架,第二传动件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传动件以及第二翻转架,且第二翻转架与抬腿区相贴合。
可选地,所述床框上设置有侧身驱动模块,所述侧身驱动模块包括第三电动推杆、第三传动件以及第三翻转架,第三电动推杆的两端分别铰接于床框以及第三传动件,第三传动件与第三翻转架相固定,且第三翻转架与侧身区相贴合。
可选地,所述床框上设置有落脚驱动模块,落脚驱动模块包括第四电动推杆、第四传动件以及第四翻转架,第四电动推杆的两端分别铰接于床框以及第四传动件,第四传动件与第四翻转架相固定,且第四翻转架与落脚区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多功能站立床,不仅能够帮助患者实现辅助站立,还能够帮助患者实现起背、抬腿、侧身以及落脚多个姿势的调整,有助于促进患者的血液循环,辅助患者关节运动,对于患者的康复理疗具有重要意义。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隐去床板后的局部示意图;
图3是旨在展示底座的局部示意图;
图4是旨在展示站立驱动模块以及底座的剖视图;
图5是旨在展示床框的俯视图;
图6是旨在展示站立驱动模块的局部示意图;
图7是旨在展示床板的局部示意图;
图8是隐去减重孔后床板的局部示意图;
图9是旨在展示起背驱动模块以及抬腿驱动模块的局部示意图;
图10是旨在展示侧身驱动模块的局部示意图;
图11是旨在展示落脚驱动模块的局部示意图;
图12是旨在展示落脚驱动模块及落脚区的局部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底座;11、侧边梁;111、弯折杆;112、万向轮;12、前梁;13、后梁;14、中间轴;141、第一加强杆;142、第二加强杆;143、限位片;15、立柱;151、水平承重杆;152、竖直承重杆;153、缓冲套;16、加强筋;17、气撑杆;18、转动吊耳;2、床框;21、侧边框;211、护栏;2111、固定杆;2112、栏杆;2113、扶手;22、床头边框;23、床尾边框;24、床头板;241、装饰板;242、把手孔;25、床尾板;26、第一横梁;261、第一纵向支撑杆;27、第二横梁;28、第三横梁;29、第四横梁;291、第二纵向支撑杆;3、站立驱动模块;31、第一电动推杆;32、支架;321、前支撑杆;322、后支撑杆;323、第一双孔条;324、连接片;3241、支撑轮;4、起背驱动模块;41、第二电动推杆;42、第一传动件;421、第一弯臂;422、第一传动杆;423、第二双孔条;424、第一旋转轴;43、第一翻转架;431、第一受力杆;432、横向翻转杆;433、第一滚轮;5、抬腿驱动模块;51、第二传动件;511、第二传动杆;512、第三双孔条;513、第二旋转轴;52、第二翻转架;521、第二受力杆;522、第二滚轮;6、侧身驱动模块;61、第三电动推杆;62、第三传动件;621、第四双孔条;622、第三旋转轴;63、第三翻转架;631、第三受力杆;633、第三滚轮;7、落脚驱动模块;71、第四电动推杆;72、第四传动件;721、第二弯臂;722、第三传动杆;723、第五双孔条;724、第四旋转轴;73、第四翻转架;731、第四受力杆;732、翻转支撑杆;7321、立杆;7322、轮子;7323、横杆;733、连接杆;8、床板;81、起背区;811、第一翻转面板;8111、豁口;8112、起背滚轴;812、第二翻转面板;82、侧身区;821、第三翻转面板;8211、通孔;8212、侧身滚轴;83、抬腿区;831、第四翻转面板;8311、抬腿滚轴;84、落脚区;841、第五翻转面板;8411、第一落脚滚轴;8412、第二落脚滚轴;842、第六翻转面板;9、减重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多功能站立床,参照图1和图2,其包括底座1,底座1上设置有床框2以及站立驱动模块3,床框2上放置有床板8,且床框2上还设置有起背驱动模块4、抬腿驱动模块5、侧身驱动模块6以及落脚驱动模块7,通过各个驱动模块来驱动床板8上不同区域的翻转,进而帮助患者实现起背、抬腿、侧身以及落脚姿势的调整,促进患者的血液循环,辅助患者关节运动。
参照图1和图3,底座1用于支撑床框2;底座1包括侧边梁11、前梁12以及后梁13,侧边梁11平行设置有两根,且前梁12以及后梁13均固定在两根侧边梁11之间,前梁12与后梁13均垂直于侧边梁11,这有助于增加底座1的稳固强度。
参照图3,两根侧边梁11远离前梁12的一端均固定有弯折杆111,弯折杆111呈L型设置,且两根弯折杆111之间的最大间距大于两根侧边梁11的间距;弯折杆111的底部以及侧边梁11的底部均固定有万向轮112,用于支撑底座1的运动。
参照图3,两根侧边梁11之间固定连接有中间轴14,中间轴14位于前梁12与后梁13之间,且中间轴14同样垂直于侧边梁11;中间轴14与前梁12之间固定有第一加强杆141,中间轴14与后梁13之间固定有第二加强杆142,第一加强杆141与第二加强杆142均平行于侧边梁11,这有助于进一步增加底座1的结构强度。
参照图3,每根侧边梁11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两根立柱15,立柱15竖直设置,且两根立柱15分别靠近侧边梁11的两端;两根立柱15的高度不同,靠近前梁12的立柱15高度低于靠近后梁13的立柱15高度,立柱15与侧边梁11之间固定加强筋16,加强筋16倾斜设置,用于增强立柱15与侧边梁11的连接强度。
参照图3和图4,靠近前梁12的立柱15上表面固定有水平承重杆151,水平承重杆15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竖直承重杆152,竖直承重杆152设置有两根,且两根竖直承重杆152的顶部均套设有缓冲套153,缓冲套153为橡胶材质,竖直承重杆152适用于对床框2进行承重,且缓冲套153用于减少床框2落下时的噪音。
参照图4和图5,床框2包括侧边框21、床头边框22以及床尾边框23,侧边框21平行设置有两根,且床头边框22以及床尾边框23固定在两根侧边框21之间,床头边框22靠近前梁12,床尾边框23靠近后梁13,且从床头边框22至床尾边框23依次分布有第一横梁26、第二横梁27、第三横梁28以及第四横梁29,上述四根横梁均垂直于侧边框21,且均与侧边框21相固定,以增加床框2的结构强度。
参照图4和图5,当床框2处于水平状态时,底座1上较高的立柱15与侧边框21相抵接,缓冲套153与第一横梁26相抵接,用于支撑床框2;床头边框22与第一横梁26之间固定有第一纵向支撑杆261,用于提升床框2的结构稳定性;第四横梁29与床尾边框23之间固定有四根第二纵向支撑杆291,第二纵向支撑杆291平行于侧边框21,第二纵向支撑杆291用于填补床框2内圈,用来支撑患者。
参照图1和图4,侧边框21的两端分别固定有床头板24以及床尾板25,床头板24靠近床头边框22,床尾板25靠近床尾边框23,且床头板24与床尾板25均竖直设置,床头板24与床尾板25上均嵌合有装饰板241,用于起到装饰美化效果;床头板24与床尾板25上均开设有把手孔242,便于医护工作者或患者抓紧床头板24或床尾板25。
参照图1,床框2的两侧均设置有护栏211,护栏211包括固定杆2111、栏杆2112以及扶手2113,固定杆2111水平固定在侧边框21上,栏杆2112设置有若干根,且若干根栏杆2112竖直固定在固定杆2111上,扶手2113固定在栏杆2112的顶部;在使用过程中,护栏211对患者起到了保护的效果。
参照图4和图6,站立驱动模块3包括第一电动推杆31以及支架32,支架32包括前支撑杆321、后支撑杆322、第一双孔条323以及连接片324;前支撑杆321的两端分别以铰接的形式连接前梁12以及连接片324,后支撑杆322的两端分别以铰接的形式连接后梁13以及连接片324。
参照图6,第一双孔条323平行设置有两片,两片第一双孔条323均以转动配合的方式套设在中间轴14上,中间轴14上固定有两片限位片143,用于对第一双孔条323进行限位,第一双孔条323远离中间轴14的一端与连接片324相铰接。
参照图6,在支架32的组装过程中,首先进行前支撑杆321、后支撑杆322以及连接片324的铰接安装,之所以采用铰接的方式,有助于施工人员找到前支撑杆321、后支撑杆322以及连接片324的汇集点,进而进行连接片324的最后组装;连接片324上转动配合有支撑轮3241,支撑轮3241适用于抵接地面,用于支撑支架32。
参照图4和图6,第一电动推杆31的电机端与连接片324相铰接,且第一电动推杆31的推杆段与第四横梁29相铰接;靠近床尾边框23的立柱15上固定有转动吊耳18,床框2的侧边框21通过转动吊耳18与立柱15相铰接;当第一电动推杆31向上推出时,床框2以转动吊耳18为轴线转动,并且逐渐倾斜,完成患者的辅助站立。
参照图4,侧边梁11上设置有气撑杆17,气撑杆17位于第二电动推杆41与转动吊耳18之间,且气撑杆17的两端分别铰接于侧边梁11以及侧边框21上,当床框2向上倾斜或落下时,气撑杆17有助于缓冲床框2的运动,提升床框2运动的稳定性。
参照图7和图8,床板8划分为起背区81、抬腿区83、侧身区82以及落脚区84,其中起背区81、抬腿区83以及落脚区84从床头到床尾依次排布;起背区81包括第一翻转面板811以及第二翻转面板812,抬腿区83包括第四翻转面板831,侧身区82包括第三翻转面板821,落脚区84包括第五翻转面板841以及第六翻转面板842,每块翻转面板上均开设有减重孔9,用于减少床板8翻转时的负荷。
参照图8和图9,第一翻转面板811设置有两块,当起背区81处于初始状态时,两块第一翻转面板811横向排布在在床框2内;第一翻转面板811与第三翻转面板821之间设置有起背滚轴8112,起背滚轴8112的轴线平行于床头边框22,当第一翻转面板811的底面受力时,第一翻转面板811环绕起背滚轴8112的轴线向上旋转,完成起背动作。
参照图8,两块第一翻转面板811相互背对的侧壁上均开设有豁口8111,第二翻转面板812位于豁口8111处,且第二翻转面板812与第一翻转面板811相铰接,铰接轴垂直于起背滚轴8112,通过摆动第二翻转面板812,有助于实现患者的胳膊、肩膀活动。
参照图9,起背驱动模块4包括第二电动推杆41、第一传动件42以及第一翻转架43,第二电动推杆41铰接在侧边框21上,铰接轴竖直设置;第一传动件42包括第一弯臂421、第一传动杆422、第二双孔条423以及第一旋转轴424,第一弯臂421转动配合于第一横梁26上,转动轴竖直设置,且第一弯臂421的两端分别铰接第二电动推杆41以及第一传动杆422,当第二电动推杆41回缩时,第一弯臂421顺时针旋转,第二传动杆511向床头边框22方向移动。
参照图9,第一旋转轴424平行于床头边框22,且第一旋转轴424位于第一横梁26背对床头边框22的一侧,第一旋转轴424的两端均转动连接于侧边框21上;第二双孔条423设置有两片,两片第二双孔条423均固定套设在第一旋转轴424上,且两片双孔条背对第一旋转轴424的一端与第一传动杆422相铰接,铰接轴水平设置;当第二传动杆511向床头边框22方向移动时,带动第二双孔条423顺时针运动,第二双孔条423带动第一旋转轴424顺时针运动。
参照图9,第一翻转架43包括第一受力杆431、横向翻转杆432以及第一滚轮433,第一受力杆431固定在第一旋转轴424上,且第一受力杆431设置有若干根,第一受力杆431背对第一旋转轴424的一端与横向翻转杆432相固定;横向翻转杆432平行于床头边框22,且第一滚轮433转动配合于横向翻转杆432上,第一滚轮433位于横向翻转杆432朝向床头的一侧。
参照图8和图9,当床板8处于水平状态时,起背区81位于第一翻转架43的上方,第一滚轮433与第一翻转面板811相抵接;当第二电动推杆41回缩时带动第一旋转轴424顺时针运动,此时第一翻转架43同样顺时针运转,在第一滚轮433的支撑下,第一翻转面板811顺时针向上旋转,进而辅助患者完成起背动作。
参照图8,第三翻转面板821设置有两块,且两块第三翻转面板821横向排布;第三翻转面板821上开设有通孔8211,第四翻转面板831位于通孔8211内,且第四翻转面板831与第三翻转面板821之间设置有抬腿滚轴8311,抬腿滚轴8311位于第四翻转面板831朝向床头的一侧,当第四翻转面板831的底部受力时,第四翻转面板831能够逆时针旋转,进而辅助患者完成大腿的抬腿动作。
参照图9,抬腿驱动模块5包括第二传动件51以及第二翻转架52,第二传动件51包括第二传动杆511、第三双孔条512以及第二旋转轴513;第二传动杆511与第一传动杆422固定连接,且第二传动杆511与第三双孔条512相铰接;第二旋转轴513平行于第一旋转轴424,且第二旋转轴513位于第一旋转轴424背对床头边框22的一侧,第二旋转轴513与侧边框21转动配合,且第三双孔条512固定套设在第二旋转轴513上;当第二电动推杆41回缩时,第二旋转轴513同样顺时针转动。
参照图8和图9,第二翻转架52包括第二受力杆521以及第二滚轮522,第二受力杆521固定在第二旋转轴513上,且第二受力杆521位于第二旋转轴513朝向床头的一侧;第二滚轮522转动配合于第二受力杆521的自由端,且第二滚轮522与第四翻转面板831相抵接;当第二电动推杆41回缩时,第二翻转架52顺时针运转,在第二滚轮522的支撑下,第四翻转面板831逆时针向上旋转,进而辅助患者完成抬大腿动作。
参照图8,两块第三翻转面板821之间设置有侧身滚轴8212,两块第一翻转面板811之间同样设置有侧身滚轴8212,侧身滚轴8212的轴线纵向设置,这使得两块第三翻转面板821能够相对转动。
参照图10,侧身驱动模块6包括第三电动推杆61、第三传动件62以及第三翻转架63,第三电动推杆61铰接在侧边框21上,且铰接轴水平设置;第三传动件62包括第四双孔条621以及第三旋转轴622,第三旋转轴622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二横梁27以及第三横梁28上,且第三旋转轴622垂直于第二横梁27;第四双孔条621固定套设在第三旋转轴622上,且第四双孔条621背离第三旋转轴622的一端与第三电动推杆61相铰接。
参照图8和图10,第三翻转架63包括第三受力杆631以及第三滚轮633,第三受力杆631贯穿第三旋转轴622,第三滚轮633转动配合于第三受力杆631的端部,且第三滚轮633的转动轴线纵向设置,第三滚轮633与第三翻转面板821的底面相抵接。
参照图8和图10,当第三电动推杆61往复运动时,第三受力杆631同样环绕第三旋转轴622转动,此时第三滚轮633推动第三翻转面板821转动,辅助患者侧身。
参照图8和图11,第五翻转面板841以及第六翻转面板842位于第二纵向支撑杆291的中央;第五翻转面板841与第四横梁29之间设置有第一落脚滚轴8411,第一落脚滚轴8411的轴线平行于床头边框22;第六翻转面板842位于第五翻转面板841朝向床尾的一侧,且第六翻转面板842与第五翻转面板841之间设置有第二落脚滚轴8412,并且通过第二落脚滚轴8412相铰接,当第六翻转面板842受到牵引力时,可以上升或下降,进而辅助患者脚部运动。
参照图11和图12,落脚驱动模块7包括第四电动推杆71、第四传动件72以及第四翻转架73,第四电动推杆71铰接在侧边框21上,铰接轴竖直设置;第四传动件72包括第二弯臂721、第三传动杆722、第五双孔条723以及第四旋转轴724,第二弯臂721转动配合于纵向支撑杆261上,转动轴竖直设置,且第一弯臂421的两端分别铰接第四电动推杆71以及第三传动杆722,当第四电动推杆71回缩时,第二弯臂721顺时针旋转,第三传动杆722向床头边框22方向移动。
参照图11和图12,第四旋转轴724平行于床头边框22,且第四旋转轴724的两端均转动连接于侧边框21上;第五双孔条723设置有两片,两片第五双孔条723均固定套设在第四旋转轴724上,且两片第五双孔条723背对第四旋转轴724的一端与第三传动杆722相铰接,铰接轴水平设置;当第三传动杆722向床头边框22方向移动时,带动第五双孔条723顺时针运动,第五双孔条723带动第四旋转轴724顺时针运动。
参照图11和图12,第四翻转架73包括第四受力杆731、翻转支撑杆732以及连接杆733,第四受力杆731固定在第四旋转轴724上,且第四受力杆731背对第四旋转轴724的一端与翻转支撑杆732相铰接,连接杆733固定在翻转支撑杆732上,且连接杆733的顶部与第六翻转面板842相固定。
参照图12,当第四电动推杆71回缩时,第四旋转轴724顺时针运动,此时第一翻转架43同样顺时针运转,第五翻转面板841以及第六翻转面板842向下移动;当第四电动推杆71伸长时,第四旋转轴724逆时针运动,第五翻转面板841以及第六翻转面板842向上弹起,辅助患者进行脚部姿势的调整。
参照图12,翻转支撑杆732的端部固定连接有立杆7321,立杆7321的底部转动配合有轮子7322,且两根立杆7321之间固定有用于加强结构的横杆7323,当第五翻转面板841以及第六翻转面板842向下移动时,轮子7322能够着地作为支撑。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他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4)

1.一种多功能站立床,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1),所述底座(1)适用于放置于地面上;
床框(2),所述床框(2)与所述底座(1)铰接配合;
床板(8),所述床板(8)放置于床框(2)上,且床板(8)包括起背区(81),抬腿区(83)、侧身区(82)以及落脚区(84);
站立驱动模块(3),所述站立驱动模块(3)包括第一电动推杆(31)以及支架(32),支架(32)固定在底座(1)上,第一电动推杆(31)的两端分别铰接于支架(32)以及床框(2);
起背驱动模块(4),所述起背驱动模块(4)包括第二电动推杆(41)、第一传动件(42)以及第一翻转架(43),第二电动推杆(41)的两端分别铰接于床框(2)以及第一传动件(42),第一传动件(42)与第一翻转架(43)相固定,且第一翻转架(43)与起背区(81)相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站立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框(2)上设置有抬腿驱动模块(5),所述抬腿驱动模块(5)包括第二传动件(51)以及第二翻转架(52),第二传动件(51)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传动件(42)以及第二翻转架(52),且第二翻转架(52)与抬腿区(83)相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站立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框(2)上设置有侧身驱动模块(6),所述侧身驱动模块(6)包括第三电动推杆(61)、第三传动件(62)以及第三翻转架(63),第三电动推杆(61)的两端分别铰接于床框(2)以及第三传动件(62),第三传动件(62)与第三翻转架(63)相固定,且第三翻转架(63)与侧身区(82)相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站立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框(2)上设置有落脚驱动模块(7),落脚驱动模块(7)包括第四电动推杆(71)、第四传动件(72)以及第四翻转架(73),第四电动推杆(71)的两端分别铰接于床框(2)以及第四传动件(72),第四传动件(72)与第四翻转架(73)相固定,且第四翻转架(73)与落脚区(84)相连接。
CN202320023980.1U 2023-01-05 2023-01-05 一种多功能站立床 Active CN2190492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23980.1U CN219049215U (zh) 2023-01-05 2023-01-05 一种多功能站立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23980.1U CN219049215U (zh) 2023-01-05 2023-01-05 一种多功能站立床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49215U true CN219049215U (zh) 2023-05-23

Family

ID=863702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023980.1U Active CN219049215U (zh) 2023-01-05 2023-01-05 一种多功能站立床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4921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938939B (zh) 旋转护理床及工作方法
CN110973890A (zh) 多形态电动床架
CN113101152A (zh) 一种防摔倒坐站两用的助行车
CN210750138U (zh) 一种下肢外骨骼轮式康复机器人
CN215385683U (zh) 一种神经外科腰椎锻炼座椅
CN107496105A (zh) 一种便于上下床的护理床
CN219049215U (zh) 一种多功能站立床
CN212592791U (zh) 一种电动起立床
CN109820693B (zh) 一种用于孕妇产后盆骨修复的简易训练仪器
CN217724019U (zh) 一种具有自适应腹板的仿生拟人坐站康复训练装置
CN201019940Y (zh) 自动康复保健床
CN215606974U (zh) 一种防摔倒坐站两用的助行车
CN211023896U (zh) 老年科辅助行走装置
CN213490336U (zh) 一种便携式儿童腿部关节康复装置
CN113288735A (zh) 一种康复运动学步车
CN112972149B (zh) 心衰病床
CN111904786B (zh) 骨关节辅助助力支架康复装置
CN215915341U (zh) 一种心衰病床
CN113171244B (zh) 护理床
CN215385415U (zh) 一种心内科康复训练床
CN212631076U (zh) 一种新型多功能可站立轮椅
CN214968564U (zh) 一种盆底康复训练装置
CN219501477U (zh) 一种可移动的减重支架
CN211705100U (zh) 新型临床护理用辅助起身装置
CN219783015U (zh) 一种带有起吊移位功能的移位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