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21330U - 小尺寸创口情况下无痕缝合用持针器 - Google Patents

小尺寸创口情况下无痕缝合用持针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21330U
CN219021330U CN202222762336.4U CN202222762336U CN219021330U CN 219021330 U CN219021330 U CN 219021330U CN 202222762336 U CN202222762336 U CN 202222762336U CN 219021330 U CN219021330 U CN 2190213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edle holder
needle
curvature
small
arm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76233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戚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Borui Medical Consul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Borui Medical Consul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Borui Medical Consul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Borui Medical Consult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76233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213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213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213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揭示了一种小尺寸创口情况下无痕缝合用持针器,第一持针部自由端厚度方向的内侧具有第一曲率变化区,第一曲率变化区的曲率在第一持针部长度方向上从外向里线性增加;第二持针部自由端厚度方向的内侧具有第二曲率变化区,第二曲率变化区的曲率在第二持针部长度方向上从外向里线性增加;第二曲率变化区与第一曲率变化区形成匹配;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小尺寸创口情况下无痕缝合用持针器,为了适应私密部位进行的外科手术过程中创口的尺寸较小和无痕缝合的特点,第一持针部与第二持针部均能与弧形的缝合针形成较为贴合的配合,稳定夹持缝合针;而一曲率变化区的曲率在第一持针部长度方向上从外向里线性增加,能匹配不同曲率半径的缝合针。

Description

小尺寸创口情况下无痕缝合用持针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缝合器结构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小尺寸创口情况下无痕缝合用持针器。
背景技术
持针器为创口缝合中常使用到的器械,特别是在一些创口不规则、创口位置不便创口较小的情况,医生使用持针器进行手工缝合仍然是最佳选择。那么进一步的存在各种不同的缝合手段,在一些私密部位进行的外科手术过程中,一方面创口的尺寸较小,另一方面基本采用的都是无痕缝合的操作方式,且缝合针尺寸较小。
那么由于前述的小尺寸以及无痕缝合的场景,在缝合过程中,使用的缝合针的尺寸相对于常规情况大幅度缩小(曲率半径也就会相应缩小),医生可以根据创口尺寸选择最合适大小的缝合针。常规的持针器的夹持平面一般为平面的,在进行缝合操作时最常用的夹持方式为持针器的末端垂直于缝合针的整体平面,通过对持针器的扭转实现缝合针的穿入与脱出,那么也就存在持针器夹持匹配弧形而夹持不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小尺寸创口情况下无痕缝合用持针器,旨在解决小尺寸创口情况下无痕缝合,持针器夹持匹配弧形而夹持不稳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小尺寸创口情况下无痕缝合用持针器,包括:
第一持针器臂,包括第一持针器臂本体,所述第一持针器臂本体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为第一操作部和第一持针部,所述第一持针部自由端厚度方向的内侧具有第一曲率变化区,其中,所述第一曲率变化区的曲率在所述第一持针部长度方向上从外向里线性增加,且所述第一曲率变化区为外凸;
第二持针器臂,与所述第一持针器臂形成铰接,所述第二持针器臂包括第二持针器臂本体,所述第二持针器臂本体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为第二操作部和第二持针部,所述第二持针部自由端厚度方向的内侧具有第二曲率变化区,其中,所述第二曲率变化区的曲率在所述第二持针部长度方向上从外向里线性增加,且所述第二曲率变化区为内凹;
其中,所述第二曲率变化区与所述第一曲率变化区形成匹配。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持针部与所述第一持针器臂本体之间为可拆卸的连接,所述第二持针部与所述第二持针器臂本体之间为可拆卸的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持针部与所述第二持针部为高分子材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持针器臂本体近所述第一持针部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卡接杆,所述第一持针部近所述第一持针器臂本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卡接槽,所述第二持针器臂本体近所述第二持针部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卡接杆,所述第二持针部近所述第二持针器臂本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卡接槽。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卡接杆与所述第二卡接杆的外壁上设置有用于止回的环形凸出结构,所述第一卡接槽与所述第二卡接槽的内壁上设置有对应所述环形凸出结构的环形固定槽。
进一步地,所述环形凸出结构的数量为两个,且间隔3毫米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卡接槽的长度较所述第一卡接杆长5-10毫米,所述第二卡接槽的长度较所述第二卡接杆长5-10毫米。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持针部和所述第二持针部长度方向上均设置有刻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持针部与所述第二持针部的材质为ABS塑料。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曲率变化区在所述第一持针部长度方向上尺寸为5至15毫米,所述第二曲率变化区在所述第二持针部长度方向上尺寸为5至15毫米。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曲率变化区的最小曲率半径和最大曲率半径分别为径为3至15毫米。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小尺寸创口情况下无痕缝合用持针器,第一持针部自由端厚度方向的内侧具有外凸的第一曲率变化区,所述第二持针部自由端厚度方向的内侧具有内凹的第二曲率变化区,且第二曲率变化区与所述第一曲率变化区形成匹配,那么第一持针部与第二持针部均能与弧形的缝合针形成较为贴合的配合,从而形成稳定的夹持。而第一曲率变化区的曲率在第一持针部长度方向上从外向里线性增加,第二曲率变化区的曲率在第二持针部长度方向上从外向里线性增加,那么第一持针部与第二持针部能匹配不同曲率半径的缝合针,具体操作中将缝合针夹持在第一持针部与第二持针部长度方向的不同对应位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小尺寸创口情况下无痕缝合用持针器的示意图(纵向剖面);
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小尺寸创口情况下无痕缝合用持针器的第一持针器臂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小尺寸创口情况下无痕缝合用持针器的第二持针器臂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小尺寸创口情况下无痕缝合用持针器的使用示意图(为了演示,绘制了两个缝合针);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小尺寸创口情况下无痕缝合用持针器的示意图(纵向剖面);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小尺寸创口情况下无痕缝合用持针器的第一持针部和第二持针部示意图(一个角度);
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小尺寸创口情况下无痕缝合用持针器的第一持针部和第二持针部示意图(另一个角度);
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三个实施例小尺寸创口情况下无痕缝合用持针器的纵向剖面示意图(裁剪去部分第一持针部和第二持针部的尖端);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第三个实施例小尺寸创口情况下无痕缝合用持针器的纵向剖面示意图(裁剪去部分第一持针部和第二持针部的末端)。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特意声明,这里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所述”“上述”和“该”也可包括复数形式。应该进一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措辞“包括”是指存在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单元、模块和/或组件,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单元、模块、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应该理解,当我们称元件被“连接”或“耦接”到另一元件时,它可以直接连接或耦接到其他元件,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元件。此外,这里使用的“连接”或“耦接”可以包括无线连接或无线耦接。这里使用的措辞“和/或”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的全部或任一单元和全部组合。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被特定定义,否则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
参照图1至10,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一种小尺寸创口情况下无痕缝合用持针器,包括:
第一持针器臂100,包括第一持针器臂本体110,所述第一持针器臂本体110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为第一操作部和第一持针部120,所述第一持针部120自由端厚度方向的内侧具有第一曲率变化区121,其中,所述第一曲率变化区121的曲率在所述第一持针部120长度方向上从外向里线性增加,且所述第一曲率变化区121为外凸;
第二持针器臂200,与所述第一持针器臂100形成铰接,所述第二持针器臂200包括第二持针器臂本体210,所述第二持针器臂本体210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为第二操作部和第二持针部220,所述第二持针部220自由端厚度方向的内侧具有第二曲率变化区221,其中,所述第二曲率变化区221的曲率在所述第二持针部220长度方向上从外向里线性增加,且所述第二曲率变化区221为内凹;
其中,所述第二曲率变化区221与所述第一曲率变化区121形成匹配。
持针器为创口缝合中常使用到的器械,特别是在一些创口不规则、创口位置不便创口较小的情况,医生使用持针器进行手工缝合仍然是最佳选择。那么进一步的存在各种不同的缝合手段,在一些私密部位进行的外科手术过程中,一方面创口的尺寸较小,另一方面基本采用的都是无痕缝合的操作方式。那么由于前述的小尺寸以及无痕缝合的场景,在缝合过程中,使用的缝合针300的尺寸相对于常规情况大幅度缩小(曲率半径也就会相应缩小),医生可以根据创口尺寸选择最合适大小的缝合针300。常规的持针器的夹持平面一般为平面的,在进行缝合操作时最常用的夹持方式为持针器的末端垂直于缝合针300的整体平面,通过对持针器的扭转实现缝合针300的穿入与脱出,那么也就存在持针器夹持匹配弧形而夹持不稳的问题。
综上,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持针部120自由端厚度方向的内侧具有外凸的第一曲率变化区121,所述第二持针部220自由端厚度方向的内侧具有内凹的第二曲率变化区221,且第二曲率变化区221与所述第一曲率变化区121形成匹配,那么第一持针部120与第二持针部220均能与弧形的缝合针300形成较为贴合的配合,从而形成稳定的夹持。而第一曲率变化区121的曲率在第一持针部120长度方向上从外向里线性增加,第二曲率变化区221的曲率在第二持针部220长度方向上从外向里线性增加,那么第一持针部120与第二持针部220能匹配不同曲率半径的缝合针300,具体操作中将缝合针300夹持在第一持针部120与第二持针部220长度方向的不同对应位置。
参照图6至8,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持针部120与所述第一持针器臂本体110之间为可拆卸的连接,所述第二持针部220与所述第二持针器臂本体210之间为可拆卸的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持针部120与所述第二持针部220为高分子材质。
小尺寸创口在缝合过程中所需的操作力并不大,为第一持针部120与第二持针部220更改为高分子材质提供了一定的基础。本实施例中,以第一持针部120为例,分体连接于第一持针器臂本体110的设计使得第一持针部120的加工可以更加精细化和材料差异化(如本实施例中的高分子材质),对第一持针部120的消毒也能更加严格。同时需要指出的是,由于第一持针部120更改为高分子材质,那么可以根据缝合针300的曲率半径,选择性对第一持针部120长度方向的两端进行裁剪;且通过高分子材质本身的硬度特性使得无痕缝合用持针器能对缝合针300进行一个弹性的夹持。
参照图6至8,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持针器臂本体110近所述第一持针部120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卡接杆111,所述第一持针部120近所述第一持针器臂本体110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卡接槽122,所述第二持针器臂本体210近所述第二持针部220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卡接杆211,所述第二持针部220近所述第二持针器臂本体210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卡接槽222。
以上的卡接方式操作简单、固定稳固,且加工较为简单。第一卡接杆111是凸出于第一持针器臂本体110,那么对于金属材质的第一持针器臂本体110其加工难度提升较小,若在第一持针器臂本体110上加工出槽状结构则其加工难度提升难度较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接杆111与所述第二卡接杆211的外壁上设置有用于止回的环形凸出结构,所述第一卡接槽122与所述第二卡接槽222的内壁上设置有对应所述环形凸出结构的环形固定槽。
在本实施例中,以第一持针器臂本体110与第一持针部120使用为例,环形凸出结构与环形固定槽不会阻碍第一持针器臂本体110与第一持针部120的结合,但是阻碍第一持针部120脱出于第一持针器臂本体110。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环形凸出结构的数量为两个,且间隔3毫米设置。
参照图9至1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接槽122的长度较所述第一卡接杆111长5-10毫米,所述第二卡接槽222的长度较所述第二卡接杆211长5-10毫米。
一般情况下,医生在使用持针器的时,缝合针300在持针器嘴上的夹持位置基本是固定的(比如持针器嘴长度方向的中部)。在本实施例中,以第一持针部120为例,当需要使用无痕缝合用持针器进行较大曲率半径的缝合针300进行操作时,可以对第一持针部120的尖部进行一定程度的剪裁,此时第一持针部120的夹持位置与第一持针器臂100与第二持针器臂200的铰接点的距离合适;当需要使用无痕缝合用持针器进行较小曲率半径的缝合针300进行操作时,需要使用到第一持针部120的尖部,此时可以对第一持针部120末端进行一定程度的剪裁,从而保证第一持针部120的夹持位置与第一持针器臂100与第二持针器臂200的铰接点的距离依然合适。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持针部120和所述第二持针部220长度方向上均设置有刻度。
本实施例中,通过以上的刻度实现指导第一持针部120和第二持针部220的裁剪过程。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持针部120与所述第二持针部220的材质为ABS塑料。
本实施例中,ABS塑胶为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满足卫生以及强度的需求。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曲率变化区121在所述第一持针部120长度方向上尺寸为5至15毫米,所述第二曲率变化区221在所述第二持针部220长度方向上尺寸为5至15毫米。
以上的长度尺寸便于夹持缝合针300使用,且为曲率变化提供了合适的长度空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曲率变化区121的最小曲率半径和最大曲率半径分别为径为3至15毫米。
以上曲率半径是为了应对小尺寸的缝合针300。由于第二曲率变化区221与第一曲率变化区121形成匹配,对第一曲率变化区121的曲率进行了限定,那么第二曲率变化区221的曲率也相应地被限定。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小尺寸创口情况下无痕缝合用持针器,第一持针部120自由端厚度方向的内侧具有外凸的第一曲率变化区121,所述第二持针部220自由端厚度方向的内侧具有内凹的第二曲率变化区221,且第二曲率变化区221与所述第一曲率变化区121形成匹配,那么第一持针部120与第二持针部220均能与弧形的缝合针300形成较为贴合的配合,从而形成稳定的夹持。而第一曲率变化区121的曲率在第一持针部120长度方向上从外向里线性增加,第二曲率变化区221的曲率在第二持针部220长度方向上从外向里线性增加,那么第一持针部120与第二持针部220能匹配不同曲率半径的缝合针300,具体操作中将缝合针300夹持在第一持针部120与第二持针部220长度方向的不同对应位置。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小尺寸创口情况下无痕缝合用持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持针器臂(100),包括第一持针器臂本体(110),所述第一持针器臂本体(110)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为第一操作部和第一持针部(120),所述第一持针部(120)自由端厚度方向的内侧具有第一曲率变化区(121),其中,所述第一曲率变化区(121)的曲率在所述第一持针部(120)长度方向上从外向里线性增加,且所述第一曲率变化区(121)为外凸;
第二持针器臂(200),与所述第一持针器臂(100)形成铰接,所述第二持针器臂(200)包括第二持针器臂本体(210),所述第二持针器臂本体(210)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为第二操作部和第二持针部(220),所述第二持针部(220)自由端厚度方向的内侧具有第二曲率变化区(221),其中,所述第二曲率变化区(221)的曲率在所述第二持针部(220)长度方向上从外向里线性增加,且所述第二曲率变化区(221)为内凹;
其中,所述第二曲率变化区(221)与所述第一曲率变化区(121)形成匹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尺寸创口情况下无痕缝合用持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持针部(120)与所述第一持针器臂本体(110)之间为可拆卸的连接,所述第二持针部(220)与所述第二持针器臂本体(210)之间为可拆卸的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持针部(120)与所述第二持针部(220)为高分子材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小尺寸创口情况下无痕缝合用持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持针器臂本体(110)近所述第一持针部(120)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卡接杆(111),所述第一持针部(120)近所述第一持针器臂本体(110)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卡接槽(122),所述第二持针器臂本体(210)近所述第二持针部(220)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卡接杆(211),所述第二持针部(220)近所述第二持针器臂本体(210)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卡接槽(22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小尺寸创口情况下无痕缝合用持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接杆(111)与所述第二卡接杆(211)的外壁上设置有用于止回的环形凸出结构,所述第一卡接槽(122)与所述第二卡接槽(222)的内壁上设置有对应所述环形凸出结构的环形固定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小尺寸创口情况下无痕缝合用持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凸出结构的数量为两个,且间隔3毫米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小尺寸创口情况下无痕缝合用持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接槽(122)的长度较所述第一卡接杆(111)长5-10毫米,所述第二卡接槽(222)的长度较所述第二卡接杆(211)长5-10毫米。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小尺寸创口情况下无痕缝合用持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持针部(120)和所述第二持针部(220)长度方向上均设置有刻度。
8.根据权利要求2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小尺寸创口情况下无痕缝合用持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持针部(120)与所述第二持针部(220)的材质为ABS塑料。
9.根据权利要求2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小尺寸创口情况下无痕缝合用持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曲率变化区(121)在所述第一持针部(120)长度方向上尺寸为5至15毫米,所述第二曲率变化区(221)在所述第二持针部(220)长度方向上尺寸为5至15毫米。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小尺寸创口情况下无痕缝合用持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曲率变化区(121)的最小曲率半径和最大曲率半径分别为径为3至15毫米。
CN202222762336.4U 2022-10-18 2022-10-18 小尺寸创口情况下无痕缝合用持针器 Active CN2190213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62336.4U CN219021330U (zh) 2022-10-18 2022-10-18 小尺寸创口情况下无痕缝合用持针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62336.4U CN219021330U (zh) 2022-10-18 2022-10-18 小尺寸创口情况下无痕缝合用持针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21330U true CN219021330U (zh) 2023-05-16

Family

ID=863148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762336.4U Active CN219021330U (zh) 2022-10-18 2022-10-18 小尺寸创口情况下无痕缝合用持针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2133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247937B2 (en) Needle attachment for a surgical sewing instrument
US5693071A (en) Tapered surgical needles and surgical incision members
US5009664A (en) Marrow nail for the treatment of bone fractures
US8579887B2 (en) Axially reciprocating microsurgical instrument with radially compressed actuator handle
EP2995263A1 (en) Endoscopic treatment instrument
US6231601B1 (en) Method of surgery including adjusting the shape of an implement handle
JPH0560746B2 (zh)
MXPA02012296A (es) Dispositivo de biopsia, quirurgico, compatible con la toma de imagenes de resonancia magnetica, el cual tien una punta que deja un artificio.
CN110545736B (zh) 腔内手术系统
EP2184016A1 (en) Medical suturing needle
CN208096779U (zh) 可变夹持角度的医用缝合针及具有该医用缝合针的医用缝合包
JPH05200041A (ja) 套管針用可撓性管
JP2005529712A (ja) 骨に挿入するための二段外径カニューレ
CN219021330U (zh) 小尺寸创口情况下无痕缝合用持针器
CN110236613A (zh) 腔内手术器械
KR20190011102A (ko) 방향조절와이어 고정기능이 강화된 연성 카테터
JPWO2018235404A1 (ja) クリップ処置具
CN211066806U (zh) 眉眼手术缝线拆线装置
CN110279445B (zh) 一种外科手术用肌腱辅助缝合器
US11627956B2 (en) Automatic needle mover
CN109803595B (zh) 鼻用手术刀
EP1850768B1 (en) Curved trocar for thoracoscopy
RU2195883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ушивания тканей хирургической иглой
CN112998778A (zh) 一种腹腔镜手术导引悬吊线
CN214285034U (zh) 一种医疗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