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096779U - 可变夹持角度的医用缝合针及具有该医用缝合针的医用缝合包 - Google Patents

可变夹持角度的医用缝合针及具有该医用缝合针的医用缝合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096779U
CN208096779U CN201820031811.1U CN201820031811U CN208096779U CN 208096779 U CN208096779 U CN 208096779U CN 201820031811 U CN201820031811 U CN 201820031811U CN 208096779 U CN208096779 U CN 2080967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edle
main part
flat clamping
medical
vari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03181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路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2003181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0967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0967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096779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可变夹持角度的医用缝合针及具有该医用缝合针的医用缝合包,所述缝合针为弧形针且其包括一体成型的针尖部、主体部及针尾部,所述主体部沿其轴向设置有至少两个平坦夹持面,且各平坦夹持面与相邻侧面对接处呈圆弧形,该主体部的两平坦夹持面沿缝合针轴向旋转,以形成螺旋式针体。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缝合针的主体部沿其轴向设置有两个平坦夹持面,从而配合持针器对针进行夹持固定,两个平坦夹持面的两端朝相反方向旋转,从而形成两平坦夹持面螺旋的主体结构,进而提供多个角度的能配合持针器固定的针体结构,解决现有的技术问题,在深部组织缝合或微创手术缝合时,大大降低缝合难度。

Description

可变夹持角度的医用缝合针及具有该医用缝合针的医用缝 合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外科缝合用的缝合针领域,尤其是一种可变夹持角度的医用缝合针及具有该医用缝合针的医用缝合包。
背景技术
缝合是外科手术中最基本的操作之一,几乎所有的手术都需要应用缝合针和缝合线进行结扎与缝合,依据手术的要求,选择合适的缝合针,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缝合针由针头、针体、针尾构成。手术中,运用不同的针头(圆形、三角形、菱形、铲形等)进行导向性穿刺。针体的结构同样有矩形、铲形、圆形、鼓形等分别。针尾通常分为带眼孔的传统针尾和开槽嵌套缝线的一体式针尾(中国专利号98223454.6;公开号2324396;日期1999-06-02)。
在实际手术中医生通过持针器咬合针体部实现对缝合针的夹持,通过手腕的旋转改变穿刺角度。但在深部组织的缝合或者微创腔镜手术中,这种持针器和缝合针的固定咬合角度,往往无法通过操作者手腕关节的旋转来弥补,从而造成缝合的困难。
目前,所有的缝合针的针体设计中,只有圆形针体能保证持针器和缝合针的三维多角度咬合。但实际操作中由于夹持圆形针体时极易打滑造成持针器夹持不稳,故临床上多采用带平坦部的针体(如矩形、鼓形等)保证持针器的夹持稳定性。那么,如果有一种针体设计既能保证夹持的稳定性又能实现多角度的缝合方向,将大大降低困难部位的缝合难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缝合针由于手腕活动受限或无法用手持针,导致进针方向单一,缝合困难等。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变夹持角度的医用缝合针,其为弧形针且其包括一体成型的针尖部、主体部及针尾部,所述主体部沿其轴向设置有至少两个平坦夹持面,且各平坦夹持面与相邻侧面对接处呈圆弧形,该主体部的两平坦夹持面沿缝合针轴向旋转,以形成螺旋式针体。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主体部的两端朝相反方向旋转,以得到螺旋状的两平坦面。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主体部的两端朝相反方向旋转45度,形成两平坦夹持面呈90度螺旋的主体结构,以提供多角度缝合针的夹持结构。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两个平坦夹持面相互平行且相对设置。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主体部的径向截面至少为四边形。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主体部的径向截面呈矩形状,矩形截面的四个转角处均呈圆弧状。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主体部的径向截面呈鼓形,鼓形的截面具有两个相互平行且相对设置的两平坦夹持面,两平坦夹持面之间由圆弧面相连。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针尖部为弧形的圆锥状体、或三棱椎体、或截面呈菱形的椎体、或扁平状锥体。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针尾部为弧形的圆柱体且其径向截面呈圆形,所述针尾部沿其轴向开设有一或两个盲孔。
一种医用缝合包,其包括灭菌包装袋、缝合针及缝合线,缝合针为上述的可变夹持角度的医用缝合针,且该缝合针的尾端与缝合线相连,所述缝合针及缝合线置于灭菌包装袋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缝合针的主体部沿其轴向设置有两个平坦夹持面,两平坦夹持面相互平行且相对设置从而配合持针器对针进行夹持固定,两个平坦夹持面的两端朝相反方向旋转,从而形成两平坦夹持面螺旋的主体结构,进而提供多个角度的能配合持针器固定的针体结构,解决现有的技术问题,在深部组织缝合或微创手术缝合时,大大降低缝合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及实施例2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及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所述主体部结构剖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所述主体部结构剖面图;
图5是夹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及实施例2所述医用缝合针的持针器;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及实施例2中持针器夹持医用缝合针中主体部前1/3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及实施例2中持针器夹持医用缝合针中主体部中段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及实施例2中持针器夹持医用缝合针中主体部后1/3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目前带有平坦部的缝合针设计为针体弯折呈一定弧度,使平坦部位于弯针的内外侧,这样,当持针器夹持针体时,保证了夹持的稳定性,但是却限制了针头的穿刺角度,只能依靠手腕的旋转改变穿刺方向;如果采用圆形针体设计,针头穿刺方向角度大为改善,但夹持稳定性变差,对坚韧组织穿刺时,极易出现针头摆动。随着微创技术的进步,许多开腹手术均被微创手术代替,腔镜下缝合十分常见;但常规缝合针缺点是显而易见的,如果使用带平坦部的缝合针则由于手腕活动受限或无法用手持针,导致进针方向单一,缝合困难;如果使用圆形针体的缝合针则因夹持稳定性差导致穿刺易摆动偏离。
发明人针对上述技术问题,经过对原因的分析,不断研究发现一种可变夹持角度的医用缝合针,其包括一体成型的针尖部、主体部及针尾部,所述主体部沿其轴向设置有至少两个平坦夹持面,且各平坦夹持面与相邻侧面对接处呈圆弧形,该主体部的两平坦夹持面沿缝合针轴向旋转,以形成螺旋式针体。
上述方案中,缝合针的主体部是采用螺旋式针体设计,进而根据持针器夹持针体位置的改变,使针头穿刺方向随之改变,并且,由于夹持针体的截面为具有两个相互平行的平坦夹持面,进而保证夹持稳定性,大大减少了困难部位的缝合难度。使用时,持针器夹持针体的前1/3部分时,针头呈前下角度的夹持状态,当持针器夹持针体的中1/3部分时,针头呈正前或接近正前夹持状态(基本等同于常规缝合针的夹持状态),当持针器夹持针体的后1/3部分时,针头呈前上角度的夹持状态;那么外科医生通过持针器针体点位的不同,获得更大范围的进针角度,实现对组织的几乎无死角缝合,同时针体具有两个相互平行的平坦夹持面进而保证持针器的稳定性,不论如何旋转,针体截面最大直径一致,因此不增加对组织的损伤,可运用于无损伤缝合针的设计;主体部的各平坦面的边缘必须经过倒角处理,避免针体对组织的锐性切割。
另外,上述的缝合针的针头尖削部分与螺旋形针体过渡平顺,在经过边缘打磨倒角后,侧面没有刃口,同样不对组织造成切割,在缝合针足够细小的情况下,其穿刺缝隙同样可以忽略不计,因此提供了无限接近无损伤缝合针的结构。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结合图1至图2所示,一种可变夹持角度的医用缝合针,该缝合针呈弧形状且其包括一体成型的针尖部1、主体部2及针尾部3。
结合图1至图2所示,所述针尖部1为弧形状并且其可呈圆锥状体、或三棱椎体、或截面呈菱形的椎体、或扁平状的铲状锥体、或钝针等,而针尖部优选为圆锥状的弧形体,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缝合针的针尖部1为圆锥状的弧形体。
结合图1至图2所示,所述针尾部3为弧形的圆柱体且其径向截面呈圆形,所述针尾部3沿其轴向开设有一或两个盲孔31具体的说:当针尾部3开设一个盲孔31,且该盲孔31嵌套缝线;当针尾部3开设两个盲孔时,两个盲孔并排设置在本实施例中,针尾部3开设一个盲孔31为例进行说明。
结合图1至图2所示,所述主体部2沿其轴向设置有至少两个平坦夹持面21,且各平坦夹持面21与相邻侧面的对接处呈圆弧形,具体的说:所述各平坦夹持面21与其相邻侧面对接处形成的棱边,经过倒圆角工艺处理,进而形成圆弧形,使得平坦夹持面与相邻侧面的对接处外表面光滑,避免所述缝合针在使用过程中,其棱边对生物组织进行锐性切割,进而无限接近理论上无损伤缝合针的要求(结合图3及图4所示);该主体部2的两平坦夹持面21沿缝合针轴向旋转,以形成螺旋式针体。
优选的:所述两个平坦夹持面21为两个相互平行的平面。
所述主体部2的径向截面至少为四边形,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主体部2的径向截面呈矩形状(见图3所示),且截面矩形的四个转角处均呈圆弧状。
具体的说:结合图1至图2所示,所述主体部2的两端朝相反方向旋转,以得到螺旋状的两平坦面,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主体部2的两端朝相反方向旋转45度,形成头尾两平坦夹持面31呈90度螺旋的主体结构,以提供多角度缝合针的夹持结构。
结合图1至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缝合针的主体部2沿其轴向设置有两个平坦夹持面21,两平坦夹持面21相互平行且相对设置从而配合持针器A对针进行夹持固定,两个平坦夹持面21的两端朝相反方向旋转,从而形成两平坦夹持面21螺旋的主体结构,进而提供多个角度的能配合持针器配合固定的针体结构,解决现有技术的技术问题,在深部组织缝合或微创手术缝合时,大大降低缝合难度;结合图5至图8所述,在实际使用时,持针器A夹持主体部2的前1/3部分时,针尖部1的针头呈前下角度的夹持状态,当持针器A夹持主体部2的中1/3部分时,针尖部1的针头呈正前或接近正前夹持状态(基本等同于常规缝合针的夹持状态),当持针器A夹持主体部2的后1/3部分时,针尖部1的针头呈前上角度的夹持状态;那么外科医生通过持针器针体点位的不同,获得更大范围的进针角度,实现对组织的几乎无死角缝合,同时医用缝合针具有两个相互平行的平坦夹持面21进而保证持针器的稳定性,不论如何旋转,针体截面最大直径一致,因此不增加对组织的损伤,可运用于无损伤缝合针的设计;主体部2的各平坦夹持面21的边缘必须经过倒角处理,避免针体对组织的锐性切割;另,本实用新型其针尖部1尖削部分与螺旋形主体部2过渡平顺,在经过边缘打磨倒角后,侧面没有刃口,因此提供了无线接近无损伤缝合针的结构。
结合图1至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缝合针制造中,首先提供一长条形方柱状材料被切成预定的长度,然后在该长条形材料的一端形成一个结合缝线的部分,即针尾部3。例如可以采用带眼孔或在长条形材料的轴向上钻一个盲孔31;抓持长条形材料的两端,分别向相反方向旋转一定角度(类似拧毛巾),获得主体部2;材料的头端及中间部分以油石或类似物打磨形成一个锋利的针尖及倒角的针体,进行粗糙的软皮抛光或用细油石或类似物的另一次抛光,打磨的条纹通过软皮、电解抛光或类似操作予以去除,使其成为镜面抛光的表面;然后再将长条形材料予以凹形弯曲成规定的弧度,再加以热处理和表面处理以获得最终成品,其弯曲方向:以缝合针主体部中心的通过冲压加工而设置的平坦夹持面处于弯曲的内侧和外侧。
一种医用缝合包,其包括灭菌包装袋、缝合针及缝合线,缝合针为上述实施例中可变夹持角度的医用缝合针,且该缝合针的尾端与缝合线相连,所述缝合针及缝合线置于灭菌包装袋内。
实施例2:
结合图1至图2所示,一种可变夹持角度的医用缝合针,该缝合针针体呈弧形状且其包括一体成型的针尖部1、主体部2及针尾部3。
本实施例中的针尖部及针尾部与实施例1中结构一致,进而在此不再赘述。
结合图1至图2所示,所述主体部2沿其轴向设置有两个平坦夹持面21,且各平坦夹持面21缘部均呈圆形转角,该主体部2的两平坦夹持面21沿缝合针轴向旋转,以形成螺旋式针体。
优选的:所述两个平坦夹持面21为两个相互平行的平面。
结合图1至图2所示,所述主体部2的径向截面至少为四边形;所述主体部2的径向截面呈鼓形(见图4所示),鼓形的截面具有两个相互平行且相对设置的两平坦夹持面21,两平坦夹持面21之间由圆弧面相连。
具体的说:结合图1至图2所示,所述主体部2的两端朝相反方向旋转,以得到螺旋状的两平坦面,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主体部2的两端朝相反方向旋转45度,形成主体部2前后两端的平坦夹持面21呈90度螺旋的主体结构,以提供多角度缝合针的夹持结构。
结合图1至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缝合针的主体部2沿其轴向设置有两个平坦夹持面21,两平坦夹持面21相互平行且相对设置从而配合持针器A对针进行夹持固定,两个平坦夹持面21的两端朝相反方向旋转,从而形成两平坦夹持面21螺旋的主体结构,进而提供多个角度的能配合持针器配合固定的针体结构,解决现有技术的技术问题,在深部组织缝合或微创手术缝合时,大大降低缝合难度,结合图5至图8所述,在实际使用时,持针器A夹持主体部2的前1/3部分时,针尖部1的针头呈前下角度的夹持状态,当持针器夹A持主体部2的中1/3部分时,针尖部1的针头呈正前或接近正前夹持状态(基本等同于常规缝合针的夹持状态),当持针器A夹持主体部2的后1/3部分时,针尖部1的针头呈前上角度的夹持状态;那么外科医生通过持针器针体点位的不同,可以获得不同的针尖朝向,从而获得更大范围的进针角度,实现对组织的几乎无死角缝合,同时针体具有两个相互平行的平坦夹持面进而保证持针器的稳定性,不论如何旋转,针体截面最大直径一致,因此不增加对组织的损伤,可运用于无损伤缝合针的设计;主体部的各平坦面的边缘必须经过倒角处理,避免针体对组织的锐性切割;另,本实用新型其针头尖削部分与螺旋形针体过渡平顺,在经过边缘打磨倒角后,侧面没有刃口,因此提供了无线接近无损伤缝合针的结构。
结合图1至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缝合针制造中,首先进行圆杆的加工。对不锈钢制的金属丝进行拉丝加工,其前端加工呈针尖部1分,剩余部分为加工呈圆柱体;为了在手术中用持针器夹持时可靠地把持缝合,以在缝合针的侧面设置平坦夹持面为目的,进行冲压加工,使针体形成两个平行的平坦夹持面21,主体部沿轴向分别顺时针、逆时针旋转一定角度(如45度),此过程类似拧毛巾;针尾处可侧向开孔作为穿线缝合针,也可在轴向上钻一个或两个盲孔31,(开孔通过放电加工、激光开孔或钻头来一个一个地进行开孔加工);所述针尖部1是由油石或类似物打磨形成的,进行粗糙的软皮抛光或用细油石或类似物的另一次抛光,而打磨的条纹通过软皮精磨、电解抛光或化学抛光予以去除,使其成为镜面抛光的表面;最后,进行缝合针的弯曲加工,整个结构予以凹形弯曲成规定的弧度,再加以热处理和表面处理以获得最终成品。缝合针弯曲方向:以缝合针主体部中心的通过冲压加工而设置的平坦夹持面处于弯曲的内侧和外侧。
一种医用缝合包,其包括灭菌包装袋、缝合针及缝合线,缝合针为上述实施例中可变夹持角度的医用缝合针,且该缝合针的尾端与缝合线相连,所述缝合针及缝合线置于灭菌包装袋内。
本实用新型虽然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不是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以做出可能的变动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0)

1.可变夹持角度的医用缝合针,其特征在于:其为弧形针且其包括一体成型的针尖部、主体部及针尾部,所述主体部沿其轴向设置有至少两个平坦夹持面,且各平坦夹持面与相邻侧面对接处呈圆弧形,该主体部的两平坦夹持面沿缝合针轴向旋转,以形成螺旋式针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夹持角度的医用缝合针,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的两端朝相反方向旋转,以得到螺旋状的两平坦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变夹持角度的医用缝合针,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的两端朝相反方向旋转45度,形成两平坦夹持面呈90度螺旋的主体结构,以提供多角度缝合针的夹持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可变夹持角度的医用缝合针,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平坦夹持面相互平行且相对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变夹持角度的医用缝合针,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的径向截面至少为四边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变夹持角度的医用缝合针,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的径向截面呈矩形状,矩形截面的四个转角处均呈圆弧状。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变夹持角度的医用缝合针,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的径向截面呈鼓形,鼓形的截面具有两个相互平行且相对设置的两平坦夹持面,两平坦夹持面之间由圆弧面相连所形成实体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夹持角度的医用缝合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尖部为弧形的圆锥状体、或三棱椎体、或截面呈菱形的椎体、或扁平状锥体。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夹持角度的医用缝合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尾部为弧形的圆柱体且其径向截面呈圆形,所述针尾部沿其轴向开设有一或两个盲孔。
10.医用缝合包,其包括灭菌包装袋、缝合针及缝合线,其特征在于:缝合针为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可变夹持角度的医用缝合针,且该缝合针的尾端与缝合线相连,所述缝合针及缝合线置于灭菌包装袋内。
CN201820031811.1U 2018-01-09 2018-01-09 可变夹持角度的医用缝合针及具有该医用缝合针的医用缝合包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80967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031811.1U CN208096779U (zh) 2018-01-09 2018-01-09 可变夹持角度的医用缝合针及具有该医用缝合针的医用缝合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031811.1U CN208096779U (zh) 2018-01-09 2018-01-09 可变夹持角度的医用缝合针及具有该医用缝合针的医用缝合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096779U true CN208096779U (zh) 2018-11-16

Family

ID=641282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031811.1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8096779U (zh) 2018-01-09 2018-01-09 可变夹持角度的医用缝合针及具有该医用缝合针的医用缝合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096779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61049A (zh) * 2018-01-09 2018-04-27 吴路鹏 可变夹持角度的医用缝合针及具有该医用缝合针的医用缝合包
CN109195546A (zh) * 2016-06-03 2019-01-11 韩茂株式会社 牙科用缝合针
CN111839693A (zh) * 2020-08-03 2020-10-30 北京骨外固定技术研究所 异形锁针槽及锁针器及其制作方法
CN111904566A (zh) * 2020-08-03 2020-11-10 北京骨外固定技术研究所 一种锁针器及锁针器的制作方法
CN115844477A (zh) * 2022-11-22 2023-03-28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 一种跟腱缝合工具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95546A (zh) * 2016-06-03 2019-01-11 韩茂株式会社 牙科用缝合针
CN107961049A (zh) * 2018-01-09 2018-04-27 吴路鹏 可变夹持角度的医用缝合针及具有该医用缝合针的医用缝合包
CN107961049B (zh) * 2018-01-09 2022-11-11 吴路鹏 可变夹持角度的医用缝合针及具有该医用缝合针的医用缝合包
CN111839693A (zh) * 2020-08-03 2020-10-30 北京骨外固定技术研究所 异形锁针槽及锁针器及其制作方法
CN111904566A (zh) * 2020-08-03 2020-11-10 北京骨外固定技术研究所 一种锁针器及锁针器的制作方法
CN115844477A (zh) * 2022-11-22 2023-03-28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 一种跟腱缝合工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096779U (zh) 可变夹持角度的医用缝合针及具有该医用缝合针的医用缝合包
US5376096A (en) Medical instrument for driving a suture needle
US5433728A (en) Surgical needle
EP3787526B1 (en) Suture passing device
JP4485363B2 (ja) 鋭利先端ニードル
JP3426006B2 (ja) 真のiビーム断面を有するiビーム針
CN202313537U (zh) 直线型缝切器的钉仓组件
US5041127A (en) Offset point surgical needle
JP4526075B2 (ja) 外科用コブラヘッド縫合針
JPH0560746B2 (zh)
US20050145510A1 (en) Surgical instrument with snag free box hinge
US20060196038A1 (en) Arthroscopic shaver with two pass inner blad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ame
JP2002345834A (ja) 医療用刃物
CN108784765A (zh) 用于外科手术缝合设备的针装载单元
US7981138B2 (en) Surgical suture needle
US20140128890A1 (en) Medical device and related methods of use
CN107961049A (zh) 可变夹持角度的医用缝合针及具有该医用缝合针的医用缝合包
AU2016101793A4 (en) Laparoscopic grasping and cutting instruments
CA3107104C (en) Surgical instruments and methods of use
JP2001333909A (ja) 医療用縫合針
JP2001333910A (ja) 医療用縫合針
CN108294795A (zh) 一种便携式腔镜用持针缝合装置
CN215384288U (zh) 纤维环缝合工具
CN216962626U (zh) 末端执行器、手术器械及手术机器人
CN212973019U (zh) 医用往复磨削头及医用磨削刀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116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21111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116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21111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