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19052U - 加热器 - Google Patents

加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19052U
CN219019052U CN202223144451.1U CN202223144451U CN219019052U CN 219019052 U CN219019052 U CN 219019052U CN 202223144451 U CN202223144451 U CN 202223144451U CN 219019052 U CN219019052 U CN 2190190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sembly
limiting
fixing
main body
circul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14445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请求不公布姓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anhua Automotive Componen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anhua Automotive Componen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anhua Automotive Componen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anhua Automotive Componen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14445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190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190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1905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加热器,包括电子元件、壳体组件、流通组件;壳体组件具有安装腔;流通组件至少部分流通组件位于安装腔;固定部件位于安装腔且与壳体组件固定连接或限位连接;固定部件包括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沿安装腔的深度方向,电子元件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一限位部与流通组件之间,电子元件的一侧与第一限位部抵接,电子元件的另一侧与流通组件抵接;沿安装腔的深度方向,至少部分流通组件位于第二限位部与形成安装腔的底壁之间,流通组件的一侧与第二限位部抵接,流通组件的另一侧与形成安装腔的底壁抵接,因此,固定部件能够将流通组件限位在安装腔内,并且能够将电子元件压于流通组件,从而简化了加热器的结构。

Description

加热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加热器。
背景技术
加热器能够用于车辆热管理系统,相关技术中,加热器包括壳体、流通组件、电子元件等部件,流通组件需要通过固定板固定在壳体内,电子元件具有一定的发热量,电子元件通过固定结构压紧于固定板背向流通组件的一侧,这样电子元件在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就能够通过固定板被换热流通组件内的液体带走,但是电子元件需通过独立的固定结构安装在固定板上,导致加热器的结构相对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加热器,该加热器的结构较为简单。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加热器,包括:电子元件;壳体组件,所述壳体组件具有安装腔;流通组件,至少部分所述流通组件位于所述安装腔;固定部件,所述固定部件位于所述安装腔且与所述壳体组件固定连接或限位连接;其中:所述固定部件包括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沿所述安装腔的深度方向,所述电子元件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流通组件之间,所述电子元件的一侧与所述第一限位部抵接,所述电子元件的另一侧与所述流通组件抵接;沿所述安装腔的深度方向,至少部分所述流通组件位于所述第二限位部与形成所述安装腔的底壁之间,所述流通组件的一侧与所述第二限位部抵接,所述流通组件的另一侧与形成所述安装腔的底壁抵接。
本实用新型的加热器的有益效果:沿安装腔的深度方向,电子元件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一限位部与流通组件之间,电子元件的一侧与第一限位部抵接,电子元件的另一侧与流通组件抵接;沿安装腔的深度方向,至少部分流通组件位于第二限位部与形成安装腔的底壁之间,流通组件的一侧与第二限位部抵接,流通组件的另一侧与形成安装腔的底壁抵接。因此,固定部件能够将流通组件限位在安装腔内,并且能够将电子元件压于流通组件,即采用一个固定部件即可实现上述两种作用,从而简化了加热器的结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加热器的一种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加热器的第一个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加热器的第二个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加热器的第三个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加热器的第一种固定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加热器的第二种固定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加热器的第三种固定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第一壳体;11、安装腔;111、第一安装槽;112、第二安装槽;113、贯穿孔;101、安装面;2、流通组件;21、集流块;22、加热管;23、加热膜;24、接管;3、电子元件;4、固定部件;401、避让口;402、避让槽;4021、第一侧壁;4022、第二侧壁;41、第一限位部;411、主体部;412、连接部;413、弹性部;42、第二限位部;421、第一固定孔;43、第三限位部;431、第二固定孔;44、第四限位部;441、第三固定孔;5、第二壳体;6、电路板;7、电极转换板;8、绝缘壳;9、高压插接件;10、低压插接件;20、接地螺钉;30、固定螺钉;40、密封圈;50、第一固定件;60、第二固定件;70、壳体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用于区别描述特征,无顺序之分,无轻重之分。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图7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热器的具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加热器,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加热器包括壳体组件70、流通组件2、电子元件3和固定部件4,壳体组件70具有安装腔11,至少部分流通组件2设在安装腔11内,固定部件4位于安装腔11且与壳体组件70相连。固定部件4包括第一限位部41和第二限位部42,沿安装腔11的深度方向(安装腔11的深度方向如图2所示),电子元件3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一限位部41与流通组件2之间,电子元件的一侧与第一限位部41抵接,电子元件的另一侧与流通组件2抵接;沿安装腔11的深度方向,至少部分流通组件2位于第二限位部42与形成安装腔11的底壁之间,流通组件2的一侧与第二限位部42抵接,流通组件2的另一侧与形成安装腔11的底壁抵接。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固定部件4具有两个作用,第一个作用是通过第二限位部42将流通组件2限位在安装腔11内,第二个作用是通过第一限位部41将电子元件3压紧于流通组件2,使得电子元件3能够与流通组件2换热,而且电子元件3与流通组件2直接接触提高了流通组件2与电子元件3的换热效果,从而提升了换热效率,电子元件3通过固定部件4压紧和安装省却了现有技术中为了安装电子元件3单独设置的固定支架或者压板等结构,在方便电子元件3安装的同时还简化了整个加热器的结构,降低了加热器的制造成本。这里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固定部件4和壳体组件70之间的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即不可拆卸的连接),也可以是限位连接(即通过螺钉、销钉或者卡扣结构连接的可拆卸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电子元件3为IGBT(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元件,在其它实施例中,电子元件3也可为其它发热量较大的电子元件。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5-图7所示,第一限位部41包括主体部411,固定部件4包括一个以上连接部412,其中一个连接部412的一部分连接主体部411,另一部分连接第二限位部42,沿安装腔11的深度方向上,主体部411相对于第二限位部42远离流通组件2,电子元件3位于主体部411与流通组件2之间。可以理解的是,主体部411相对于第二限位部42远离流通组件2,电子元件3位于主体部411与流通组件2之间,且连接部412能够在一侧限制电子元件3,进一步提高电子元件3在壳体组件70内的连接稳定性。
在一些更具体的实施中,如图5-图7所示,固定部件4具有避让槽402,避让槽402沿安装腔11的深度方向贯穿固定部件4,至少部分电子元件3位于避让槽402;形成避让槽402的壁包括两个沿固定部件4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侧壁4021以及沿固定部件4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二侧壁4022,沿固定部件4的宽度方向,两个第二侧壁4022位于避让槽402的两侧。固定部件4包括两个连接部412,两个连接部412分别连接两个第二侧壁4022,第二侧壁4022与主体部411间隔设置,第二侧壁4022与主体部411之间形成避让口401。可以理解的是,在实际安装过程中,先将电子元件3放在流通组件2的表面,然后用固定部件4压接电子元件3,之后电子元件3的焊接引脚与位于固定部件4上方的电路板6焊接,避让口401能够给电子元件3的焊接引脚让出一定的空间,从而实现电子元件3的焊接引脚与电路板6之间的焊接。需要说明的是,固定部件4的宽度方向与安装腔11的深度方向垂直。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6-图7所示,第一限位部41还包括弹性部413,弹性部413位于主体部411朝向电子元件3的一侧,弹性部413的一部分压紧电子元件3。可以理解的是,即使是在具有振动的环境下,弹性部413也能够持续给予电子元件3压力,从而确保电子元件3与流通组件2贴合。此外,若主体部411与电子元件3之间的距离有误差,弹性部413也可补偿该误差。
在一些更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弹性部413包括弹性臂,弹性臂的一部分与主体部411连接,弹性臂的一部分与电子元件3抵接,能够较好地压紧电子元件3,弹性臂和主体部411均为板状,弹性臂与主体部411一体结构,弹性臂能够通过第一限位部41的一部分冲压形成,易于制造。
在一些更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弹性部413包括弹性垫,弹性垫夹设在主体部411和电子元件3之间,弹性垫可为橡胶材质。可以理解的是,弹性部413包括弹性垫能够在确保电子元件3被压紧的同时,还能够减少电子元件3被主体部411划伤的风险。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3、图5所示,第二限位部42与第一限位部41连接,第二限位部42具有第一固定孔421。形成安装腔11的壁包括安装面101,第二限位部42的一部分抵接安装面101,另一部分抵接流通组件2。加热器还包括第一固定件50,所述第一固定件50部分位于第一固定孔421,第二限位部42通过第一固定件50与壳体组件70限位连接。第二限位部42通过穿设在第一固定孔421内的第一固定件50与壳体组件70连接。可以理解的是,第二限位部42的一部分抵接安装面101,且通过穿设在第一固定孔421内的第一固定件50与壳体组件70连接,能够使得固定部件4稳定地保持在安装腔11内,第二限位部42的另一部分抵接流通组件2,保证固定部件4能够稳定压紧流通组件2,确保流通组件2在安装腔11内的稳定性。具体地,第二限位部42与第一限位部41为一体结构件,可降低固定部件4的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固定件50可以选择螺钉也可以选择销钉,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二限位部42还可以通过卡扣结构或者粘接等其他连接方式与壳体组件70相连,并不限于本实施例的连接方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部件4还包括第三限位部43,第三限位部43和第二限位部42分别位于第一限位部41沿固定部件4的宽度方向的两侧,且第三限位部43的至少部分抵接流通组件2。由此,增设的第三限位部43能够提升固定部件4对流通组件2的限位作用,从而确保流通组件2在安装腔11内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图7所示,第三限位部43具有第二固定孔431;形成安装腔11的壁具有安装面101,第三限位部43与安装面101抵接,另一部分与流通组件2抵接,加热器包括第二固定件60,第二固定件60部分位于第二固定孔431,第三限位部43通过第二固定件60与壳体组件70限位连接。可以理解的是,第三限位部43的一部分抵接安装面101,且通过穿设在第二固定孔431内的第二固定件60与壳体组件70连接,能够使得固定部件4稳定地保持在安装腔11内,第三限位部43的另一部分抵接流通组件2,保证固定部件4能够稳定压紧流通组件2,确保流通组件2在安装腔11内的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二固定件60可以选择螺钉也可以选择销钉,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三限位部43还可以通过卡扣结构或者粘接等其他连接方式与壳体组件70相连,并不限于本实施例的连接方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4所示,流通组件2包括加热管22和加热膜23,至少部分加热膜23与加热管22的外周接触,壳体组件70具有贯穿孔113,加热器包括接管24,接管24与流通组件2连接,贯穿孔113位于形成安装腔11的底壁,至少部分接管24位于贯穿孔113,密封圈40的一部分环绕贯穿孔113且位于流通组件2与形成安装腔11的底壁之间,密封圈40被流通组件2和形成安装腔11的底壁压紧。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待加热流体能够从接管24流入加热管22内。此外,当固定部件4压紧流通组件2时,密封圈40能够在流通组件2的挤压下发生形变,从而使得密封圈40稳定地密封贯穿孔113,从而避免外部污物从贯穿孔113进入安装腔11内,提高了安装腔11内的洁净程度,从而提升整个加热器的使用可靠性。
实施例:
如图1-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加热器包括壳体组件70、流通组件2、电子元件3、固定部件4、电路板6、电极转换板7以及绝缘壳8。壳体组件70包括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5,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5扣合,且限定出安装腔11,且安装腔11包括第一安装槽111和第二安装槽112,第一安装槽111与第二安装槽112的台阶面构成安装面101,第一安装槽111的底壁具有贯穿孔113,贯穿孔113包括进水口和出水口。第一壳体1的外侧壁包括高压插接件9、低压插接件10和接地螺钉20。流通组件2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集流块21、焊接两个集流块21之间的多个加热管22以及接管24,加热膜23贴合与加热管22的外周壁,接管24为两个,两个接管24分别与两个集流块21焊接,两个接管24的部分均位于贯穿孔113,密封圈40的一部分环绕贯穿孔113且位于流通组件2与形成安装腔11的底壁之间,密封圈40被流通组件2和形成安装腔11的底壁压紧,两个集流块21分别抵接安装面101,绝缘壳8为U型壳,且位于加热管22和第一安装槽111的底壁之间。第二壳体5与第一壳体1扣合,电路板6和电极转换板7通过固定螺钉30与固定部件4限位连接,且位于第二安装槽112内,电路板6与加热膜23电连接。固定部件4具有避让槽402、第一限位部41、第二限位部42、第三限位部43和第四限位部44,避让槽402具有两个沿固定部件4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侧壁4021以及沿固定部件4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二侧壁4022,第一限位部41包括主体部411和两个连接部412,每个连接部412的一端连接主体部411,两个连接部412分别连接两个第二侧壁4022,主体部411与第二侧壁4022间隔设置以限定出插入电子元件3的避让口401。第二限位部42和第三限位部43位于第一限位部41的两侧,第二限位部42具有第一固定孔421,第二限位部42的一部分抵接安装面101,另一部分抵接集流块21,且第二限位部42通过穿设在第一固定孔421内的第一固定件50与第一壳体1连接。第三限位部43具有第二固定孔431,第三限位部43的一部分抵接安装面101,另一部分抵接流通组件2,且第三限位部43通过穿设在第二固定孔431内的第二固定件60与第一壳体1连接。第一限位部41、第二限位部42和第三限位部43位于固定部件4的一端,第四限位部44位于固定部件4的另一端,第四限位部44具有第三固定孔441,第四限位部44的一部分抵接安装面101;另一部分抵接另一个集流块21,且第四限位部44通过穿设在第三固定孔441内的第三固定件与第一壳体1连接。
本实施例的固定部件4的第一限位部41还包括弹性部413,弹性部413设在主体部411朝向电子元件3的一侧,且用于压紧电子元件3。具体来说,如图6所示,弹性部413包括弹性臂,弹性部413包括弹性臂,且弹性臂和主体部411均为板状,弹性臂与主体部411一体结构,弹性臂的一部分与电子元件3抵接。如图7所示,弹性部413包括夹设在主体部411和电子元件3之间的弹性垫。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有些实施例”、“其他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有些实施例”、“其他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0)

1.加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子元件(3);
壳体组件(70),所述壳体组件(70)具有安装腔(11);
流通组件(2),至少部分所述流通组件(2)位于所述安装腔(11);
固定部件(4),所述固定部件(4)位于所述安装腔(11)且与所述壳体组件(70)固定连接或限位连接;其中:
所述固定部件(4)包括第一限位部(41)和第二限位部(42),沿所述安装腔(11)的深度方向,所述电子元件(3)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限位部(41)与所述流通组件(2)之间,所述电子元件(3)的一侧与所述第一限位部(41)抵接,所述电子元件(3)的另一侧与所述流通组件(2)抵接;沿所述安装腔(11)的深度方向,至少部分所述流通组件(2)位于所述第二限位部(42)与形成所述安装腔(11)的底壁之间,所述流通组件(2)的一侧与所述第二限位部(42)抵接,所述流通组件(2)的另一侧与形成所述安装腔(11)的底壁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41)包括主体部(411),所述固定部件(4)包括一个以上连接部(412),其中一个所述连接部(412)的一部分连接所述主体部(411),另一部分连接所述第二限位部(42),沿所述安装腔(11)的深度方向,所述主体部(411)相对于所述第二限位部(42)远离所述流通组件(2),所述电子元件(3)位于所述主体部(411)与所述流通组件(2)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41)还包括弹性部(413),所述弹性部(413)位于所述主体部(411)朝向所述电子元件(3)的一侧,所述弹性部(413)的一部分压紧所述电子元件(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413)包括弹性臂,所述弹性臂和所述主体部(411)均为板状,所述弹性臂与所述主体部(411)一体结构,所述弹性臂的一部分与所述主体部(411)连接,所述弹性臂的一部分与所述电子元件(3)抵接;
或者:
所述弹性部(413)包括弹性垫,所述弹性垫夹设在所述主体部(411)和所述电子元件(3)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件(4)具有避让槽(402),所述避让槽(402)沿所述安装腔(11)的深度方向贯穿所述固定部件(4),至少部分所述电子元件(3)位于所述避让槽(402);形成所述避让槽(402)的壁包括两个沿所述固定部件(4)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侧壁(4021)以及沿所述固定部件(4)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二侧壁(4022),沿所述固定部件(4)的宽度方向,两个所述第二侧壁(4022)位于所述避让槽(402)的两侧;所述固定部件(4)包括两个所述连接部(412),两个所述连接部(412)分别连接两个第二侧壁(4022),所述第二侧壁(4022)与所述主体部(411)间隔设置,所述第二侧壁(4022)与主体部(411)之间形成避让口(401)。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部(42)和所述第一限位部(41)为一体结构件。
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部(42)与所述第一限位部(41)连接,所述第二限位部(42)具有第一固定孔(421);
形成所述安装腔(11)的壁包括安装面(101),所述第二限位部(42)的一部分抵接所述安装面(101),另一部分抵接所述流通组件(2),所述加热器包括第一固定件(50),所述第一固定件(50)部分位于第一固定孔(421),所述第二限位部(42)通过第一固定件(50)与所述壳体组件(70)限位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件(4)包括第三限位部(43),所述第三限位部(43)和所述第二限位部(42)分别位于所述第一限位部(41)沿固定部件(4)的宽度方向的两侧,且所述第三限位部(43)的至少部分抵接所述流通组件(2)。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限位部(43)具有第二固定孔(431);
形成所述安装腔(11)的壁包括安装面(101),所述第三限位部(43)的一部分与所述安装面(101)抵接,另一部分与所述流通组件(2)抵接,所述加热器包括第二固定件(60),所述第二固定件(60)部分位于第二固定孔(431),所述第三限位部(43)通过所述第二固定件(60)与所述壳体组件(70)限位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通组件(2)包括加热管(22)和加热膜(23),至少部分所述加热膜(23)与所述加热管(22)的外周接触;
所述壳体组件(70)具有贯穿孔(113),所述加热器包括接管(24),所述接管(24)与所述流通组件(2)连接,所述贯穿孔(113)位于形成所述安装腔(11)的底壁,至少部分所述接管(24)位于所述贯穿孔(113),密封圈(40)的一部分环绕所述贯穿孔(113)且位于流通组件(2)与形成所述安装腔(11)的底壁之间,所述密封圈(40)被所述流通组件(2)和形成所述安装腔(11)的底壁压紧;
所述电子元件(3)为IGBT元件;
所述第一限位部(41)包括主体部(411),所述固定部件(4)包括一个以上连接部(412),其中一个所述连接部(412)的一部分连接所述主体部(411),另一部分连接所述第二限位部(42),沿所述安装腔(11)的深度方向,所述主体部(411)相对于所述第二限位部(42)远离所述流通组件(2),所述电子元件(3)位于所述主体部(411)与所述流通组件(2)之间;
所述第一限位部(41)还包括弹性部(413),所述弹性部(413)位于所述主体部(411)朝向所述电子元件(3)的一侧,所述弹性部(413)的一部分压紧所述电子元件(3)。
CN202223144451.1U 2022-11-25 2022-11-25 加热器 Active CN2190190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44451.1U CN219019052U (zh) 2022-11-25 2022-11-25 加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44451.1U CN219019052U (zh) 2022-11-25 2022-11-25 加热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19052U true CN219019052U (zh) 2023-05-12

Family

ID=862447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144451.1U Active CN219019052U (zh) 2022-11-25 2022-11-25 加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1905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9001585A9 (zh) 电加热器
CN109210766B (zh) 电加热器
CN202496159U (zh) 一种电机控制器组件的安装结构
CN219019052U (zh) 加热器
KR20180112983A (ko) 전기소자 쿨링모듈
CN202496162U (zh) 一种电机控制器组件用电路板固定结构
CN210224227U (zh) 一种动力电池ptc加热液冷板
CN211831538U (zh) 车载智能终端
CN218587347U (zh) 电加热快插接头
CN109210768B (zh) 电加热器
CN108266888B (zh) 一种电加热器
CN220173672U (zh) 车载电源和车辆
CN219592838U (zh) 一种控制装置
CN220326058U (zh) 车载电源和车辆
CN214404848U (zh) 车用电气压力比例阀
CN219981409U (zh) 散热模组、电控盒以及空气处理装置
CN218868510U (zh) 一种油泵电机控制器
CN217037589U (zh) 一种电动车辆控制器
CN216213767U (zh) 电池箱、电池包及电动汽车
CN212013320U (zh) 一种改进型网络滤波器
CN212085264U (zh) 一种控制器
CN219534572U (zh) 燃料电池歧管及燃料电池系统
CN214564470U (zh) 电加热换热器
CN220769571U (zh) 一种曲轴箱通风管加热器
CN220366544U (zh) 厚膜水暖加热器和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