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085264U - 一种控制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控制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085264U CN212085264U CN202020639884.6U CN202020639884U CN212085264U CN 212085264 U CN212085264 U CN 212085264U CN 202020639884 U CN202020639884 U CN 202020639884U CN 212085264 U CN212085264 U CN 21208526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ircuit board
- printed circuit
- integrated interface
- controller
- power compon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控制技术领域,公开一种控制器,包括集成接口端子,其包括设有沉孔的插接部;多个插针,沿沉孔的轴向贯穿沉孔设置,插接部的外壁或沉孔的内壁安装有密封圈。本实用新型将采用集成接口端子代替常规的线束,替代了传统的插线工艺,一个集成接口端子与印刷电路板之间只需一次插接,降低了插针漏插或者错插的概率,极大了提高了控制器的生产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降低了控制器的不良率;同时因采用集成接口端子而取消了常规的外露线束,减小了控制器的尺寸。本实用新型还将插接部与外接端子过盈配合,并利用密封圈对插接部和外接端子之间的接触面进行密封,以使该集成接口端子具有防水功能,防水等级可达IP67。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控制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常用的控制器主要由外壳和设于外壳内的印刷电路板构成,印刷电路板上连接接线端子。其中,接线端子包括焊接于印刷电路板的多个插针及连接于插针的线束。现有技术中通常是通过人工目视的方式识别插孔的位置,以将多个插针逐一插入印刷电路板上对应的插孔中,再将插针与印刷电路板焊接。
采用上述方式安装插针,需要采用人工目视的方式频繁地识别插孔位置并将插针插入对应的插孔中,插针漏插或错插的概率较高,插针安装的效率较低;还需要通过线束连接插针,造成整个控制器的尺寸增大。
因此,亟需一种控制器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控制器,能够降低插针漏插或错插的概率,提高插针的安装效率,降低印刷电路板的尺寸,提高接线端子与外接端子连接处的密封效果。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控制器,包括集成接口端子,所述集成接口端子包括:
插接部,所述插接部上设有沉孔;
多个插针,所述插针沿所述沉孔的轴向贯穿所述沉孔设置,所述插接部的外壁或所述沉孔的内壁安装有密封圈,用于对所述插接部和与其插接且过盈配合的外接端子之间的接触面进行密封。
作为上述控制器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外壳,所述集成接口端子还包括连接于所述外壳的连接部;
所述连接部为一端开口的凹槽结构,所述插接部凸设于所述凹槽结构的内底壁;或,所述连接部为平板结构,所述插接部凸设于所述平板结构的一侧。
作为上述控制器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与所述插针连接的印刷电路板,所述集成接口端子设有两个,两个所述集成接口端子设于所述印刷电路板的相对两端。
作为上述控制器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印刷电路板的正面设有与所述插针一一对应且焊接的焊盘,每个所述焊盘上设有一个贯穿所述印刷电路板且用于插设所述插针的插孔;
相邻两个所述焊盘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等于0.2mm,相邻两个所述插孔的中心轴线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等于1.6mm,每个所述插针伸出所述印刷电路板的背面的距离小于等于0.5mm。
作为上述控制器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功率部件,设于所述印刷电路板的背面且与所述印刷电路板焊接的功率部件,所述功率部件平行于所述印刷电路板设置。
作为上述控制器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
导热部件,设于所述功率部件背对所述印刷电路板的一侧且紧贴所述功率部件;
弹性片,其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外壳,所述弹性片上设有弹性抵接部,所述弹性抵接部的一端穿过所述印刷电路板并能够发生弹性变形以将所述功率部件和所述导热部件均夹设于所述外壳的内壁和所述印刷电路板之间。
作为上述控制器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导热部件完全覆盖所述功率部件背对所述印刷电路板的侧面。
作为上述控制器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功率部件上设有多个针脚,每个所述针脚未连接所述功率部件的一端向所述印刷电路板所在侧折弯形成折弯部,所述折弯部焊接于所述印刷电路板;
同一所述功率部件上的相邻两个所述折弯部交错设置;和/或,所述功率部件设有至少两个,位于两个所述功率部件之间的所述针脚正对设置且正对设置的所述针脚的折弯部之间的间距相等。
作为上述控制器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外壳的外壁设有线夹,用于防止与所述集成接口端子插接的外接端子所连接的线束与所述外壳分离。
作为上述控制器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外壳包括上壳体及与其可拆卸连接的下壳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将采用集成接口端子代替常规的线束,替代了传统的插线工艺,一个集成接口端子与印刷电路板之间只需一次插接,降低了插针漏插或者错插的概率,极大了提高了控制器的生产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降低了控制器的不良率;同时因采用集成接口端子而取消了常规的外露线束,减小了控制器内部结构件的空间占用,从而减小了控制器的尺寸。本实用新型还将插接部与外接端子过盈配合,并利用密封圈对插接部和外接端子之间的接触面进行密封,以使该集成接口端子具有防水功能,防水等级可达 IP67。在该控制器应用于共享单车时,可以适应复杂的天气变化,延长了控制器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容和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控制器的使用状态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控制器的爆炸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印刷电路板的正面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其他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集成接口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其他实施例提供的第二集成接口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印刷电路板上焊盘和插孔的位置关系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印刷电路板的背面示意图;
图9是图8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
1、印刷电路板;11、正面;12、背面;13、镂空;14、焊盘;15、插孔;
21、上壳体;211、卡孔;212、灌胶口;22、下壳体;221、连接柱;222、卡凸;23、盖板;24、线夹;25、标识;
3、集成接口端子;30、插针;31、连接部;32、插接部;33、第二紧固件; 34、安装耳;
4、功率部件;41、针脚;42、折弯部;
5、弹性片;51、弹性抵接部;52、第一紧固件;
6、导热部件;
71、外接端子;72、线束。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
图1是本实施例提供的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施例提供的控制器的使用状态图,图3是本实施例提供的控制器爆炸图,图4是印刷电路板的正面示意图。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器,本实施例以应用于共享单车的控制器为例。该控制器包括印刷电路板1和两个集成接口端子3,于其他实施例中,集成接口端子3的个数可以为一个或三个或更多,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确定。
其中,集成接口端子3包括连接部31和贯穿连接部31且与连接部31集成设置的插针30,连接部31为一端开口的凹槽结构,凹槽结构的内底壁凸设有插接部32,插接部32上设有沉孔,插针30沿沉孔轴向贯穿插接部32设置,上述插接部32的沉孔内壁设有密封槽,密封槽内安装有密封圈;也可以在插接部32 的外壁设置密封槽,在密封槽内安装密封圈。具体可以根据插接部32与外接端子71的插接需求设置,在此不再一一限定,上述密封圈可以采用O型圈等。插接部32和与其插接的外接端子71过盈配合,利用二者之间的接触面进行密封,通过密封圈和过盈配合提高集成接口端子3与外接端子71插接时的密封性能,从而使该集成接口端子3具有防水功能,并能够使防水等级达到IP67。在该控制器应用于共享单车时,可以适应复杂的天气变化,延长了控制器的使用寿命。
上述连接部31由橡胶制成,在将外接端子71与插接部32插接使插针30 插入外接端子71内时,可以通过密封圈和集成接口端子3与外接端子71之间的过盈配合对插针30进行防水保护。
本实施例中,该插针30、连接部31和插接部32注塑为一体形成集成接口端子3,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定制需要的集成接口端子3;同时采用集成接口端子 3代替常规的线束,替代了传统的插线工艺,一个集成接口端子3与印刷电路板 1之间只需一次插接,降低了插针30漏插或者错插的概率,极大了提高了控制器的生产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降低了控制器的不良率;同时因采用集成接口端子3而取消了常规的外露线束,减小了控制器内部的结构件所占用的空间,从而减小了控制器的尺寸。
图5和图6分别是其他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集成接口端子和第二集成接口端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和图6所示,于其他实施例中,上述连接部31还可以为平板结构,将插接部32凸设于平板结构的一侧,具体地,插接部32凸设于平板结构背对外壳内壁的一侧。
进一步地,上述控制器还包括外壳,外壳包括上壳体21和下壳体22,上壳体21和下壳体22连接形成安装腔室,印刷电路板1设于安装腔室内。本实施例中,上壳体21和下壳体22可拆卸连接,优选地,上壳体21和下壳体22卡接,具体地,上壳体21上设有沿其周向布设的多个卡孔211,下壳体22的外壁上设有与卡孔211一一对应的卡凸222,将卡凸222插入对应的卡孔211内,即将上壳体21卡接于下壳体22。
本实施例中,卡凸222设有八个,下壳体22的每个侧壁设置两个卡凸222,设于下壳体22相对两侧壁的卡凸222对称设置。需要说明的是,卡凸222的个数并不仅限于八个,还可以在下壳体22的每个侧壁设置一个卡凸222或三个或更多的卡凸222,下壳体22的每个侧壁上的卡凸222个数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优选将相对两侧壁上的卡凸222个数设为相等且对称设置。也可以仅在下壳体22的一相对两侧壁设置卡凸222。于其他实施中,还可以在上壳体21上设置卡凸222,在下壳体22上设置与卡凸222卡接的卡孔211。于其他实施中,上壳体21和下壳体22还可以采用紧固件如螺钉或螺栓连接,需要说明的是,上壳体21和下壳体22的连接不仅限于本实施例所限定的可拆卸连接,还可以将上壳体21和下壳体22采用胶接、或超声波焊接、或热熔连接等方式固定连接,在此不再详细赘叙。
本实施例中,将两个集成接口端子3分别记为第一集成接口端子和第二集成接口端子,第一集成接口端子上集成有电机插接部和电源插接部,第二集成接口端子上集成有踏频插接部、尾灯插接部、电池锁插接部和中控插接部。上壳体21上设有与插接部32一一对应的标识25,用于说明这个插接部32具体是用于连接哪一个外接端子71的插接部32,方便用户将外接端子71与对应的插接部32插接。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集成接口端子和第二集成接口端子中,每个集成接口端子3上设置的插接部32的个数并不仅限于上述数量,可以为三个、五个或者更多,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在此不再赘叙。
进一步地,集成接口端子3的相对两侧设有安装耳34,具体地,两个安装耳34设于连接部31的相对两侧,通过第二紧固件33如螺钉等将安装耳34连接于上壳体21。本实施例中,第一集成接口端子的安装耳34设于其长度方向的两端,第二集成接口端子的安装耳34设于其宽度方向的两端。于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为每个集成接口端子3配设四个安装耳34或更多的安装耳34,具体可以根据集成接口端子3的尺寸确定,以保证集成接口端子3和上壳体21连接时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将上壳体21和下壳体22卡接,且集成接口端子3与上壳体21过盈配合,同时将集成接口端子3通过第二紧固件33连接于上壳体21,在插拔外接端子71时,能够防止施加于外接端子71的外力使印刷电路板1上、下移动,从而保护印刷电路板1上的电子部件不易与上壳体21或下壳体22挤压而产生形变。于其他实施例中,集成接口端子3还可以采用卡接等可拆卸方式连接于上壳体21;还可以采用胶接、或焊接等方式将集成接口端子3连接于上壳体21。
进一步地,两个集成接口端子3设于印刷电路板1的相对两端。优选地,两个集成接口端子3设于上壳体21长度方向的两端,尽可能地增大两个集成接口端子3之间的间距,以解决电源插接部的大电流对其他插接部32的信号传输的影响。
进一步地,图7是本实施例提供的印刷电路板上焊盘和插孔的位置关系图,如图4和图7所示,印刷电路板1的正面11设有与插针30一一对应的焊盘14,每个焊盘14上设有一个贯穿印刷电路板1的插孔15,插针30插入对应的插孔 15内并与焊盘14焊接,插针30与对应的插孔15同轴布设。优选地,采用波峰焊将插针30与对应的焊盘14焊接。
进一步地,相邻两个焊盘14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等于0.2mm,相邻两个插孔15的中心轴线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等于1.6mm,每个插针30伸出印刷电路板1的背面12的距离小于等于0.5mm。
本实施例在不改变相邻两个插孔15的中心距以及插孔15半径的前提下,增大了相邻两个焊盘14之间的最小距离,从而解决了相邻两个插孔15之间的距离过小容易导致对应的两个插针30焊接在一起的问题;而且本实施例还将每个插针30伸出印刷电路板1的背面12的距离小于等于0.5mm,以减小插针30 伸出印刷电路板1的背面12的长度,从而进一步降低相邻两个插针30在焊接时发生连焊的概率,从而有效地降低了控制器的不良率。
本实施例还将焊盘14的最小面积大于等于0.5mm2,通过试验发现,在焊盘14的最小面积小于0.5mm2时,相邻两个焊盘14对应的插针30焊接时极易发生连焊问题,通过控制焊盘14的最小面积大于等于0.5mm2,能够有效降低相邻两个焊盘14对应的插针30焊接时发生连焊问题的概率,以提高控制器的合格率。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不改变现有的相邻两个插孔15的中心距以及插孔15 半径之间,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通过改变焊盘14的形状,对焊盘14进行异形设计,以增大相邻两个焊盘14之间的最小距离。对于每个焊盘14的形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本实施例不再具体限定。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上壳体21的外壁设有线夹24,用于对与集成接口端子3插接的外接端子71所连接的线束72进行限位。本实施例中,线夹24与插接部32一一对应设置。通过设置线夹24能够防止应用于共享单车的控制器时因振动使外接端子71所连接的线束72频繁晃动,从而导致外接端子 71与集成接口端子3脱离或虚接或短接的情况发生。于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为两个或更多的插接部32配设一个线夹24,即采用一个线夹24同时对连接于两个或更多插接部32的外接端子71的线束72进行限位。
进一步地,现有技术中将功率部件4设于印刷电路板1的正面11,并使功率部件4垂直于印刷电路板1设置。但采用上述设置会因功率部件4过高而增大整个控制器的高度。为此,本实施例将功率部件4焊接于印刷电路板1的背面12,不会占用印刷电路板1的正面11的空间,并将功率部件4平行于印刷电路板1设置,从而降低整个控制器的高度。
进一步地,图8是本实施例提供的印刷电路板的背面示意图,图9是图8 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8和图9所示,功率部件4上设有多个针脚41,每个针脚41未连接功率部件4的一端向印刷电路板1所在侧折弯形成折弯部42,折弯部42焊接于印刷电路板1,同一功率部件4上的相邻两个折弯部42交错设置;位于两个功率部件4之间的针脚41正对设置且正对设置的针脚41的折弯部42之间的间距相等。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功率部件4设有六个,被分为两列,每列分布三个功率部件4,两列功率部件4对称设置,同一功率部件4的折弯部42交错设置,两列功率部件4中正对的功率部件4的折弯部42之间的间距相等。需要说明的是,功率部件4还可以设置一个、两个、三个或者更多,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功率部件4的个数。
本实施例通过将同一个功率部件4的相邻两个折弯部42交错设置,并将位于两个功率部件4之间的针脚41正对设置且正对设置的针脚41的折弯部42之间的间距相等,实现采用折弯部42交错设计,以优化印刷电路板1的布线,降低了线路干扰的风险,避免了针脚41的局部发热量过大而对控制器的性能造成影响。
于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将每列功率部件4的针脚41均设于同一侧,此时两列功率部件4中正对设置的功率部件4的针脚41之间间隔了一个功率部件4,可以仅将每个功率部件4的多个针脚41对应的折弯部42交错设置即可。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功率部件4背对印刷电路板1的一侧设有导热部件6,导热部件6完全覆盖功率部件4背对印刷电路板1的侧面,导热部件6夹设于功率部件4和下壳体22的内底壁之间。导热部件6由具有导热性能的材料制成,通过导热部件6对功率部件4进行导热,而且将功率部件4平行于印刷电路板1设置。本实施例中导热部件6为板状结构,将导热部件6完全覆盖功率部件4背对印刷电路板1的侧面,能够增大导热部件6与功率部件4之间的接触面积,功率部件4产生的热量通过导热部件6和与其接触的下壳体22传递至外界,提高了散热速率,从而保证功率部件4能够正常工作。
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4所示,控制器还包括可拆卸连接于下壳体22的弹性片5,弹性片5上设有弹性抵接部51;弹性抵接部51的一端穿过印刷电路板 1并能够发生弹性变形以抵接于功率部件4,使导热部件6和功率部件4均夹设于印刷电路板1和下壳体22的内底壁之间。
本实施例中,弹性片5与下壳体22采用第一紧固件52如螺钉连接,具体地,下壳体22的内底壁和侧壁的相接位置凸设有连接柱221,印刷电路板1上设有穿设孔,第一紧固件52依次穿过弹性片5、印刷电路板1上的穿设孔并螺纹连接于连接柱221。本实施例中,连接柱221设有两个,设于下壳体22的相对两侧且设于弹性片5长度方向的两端。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紧固件52的个数并不仅限于两个,还可以采用四个、六个或更多,此时优选将第一紧固件52成对设置,每对第一紧固件52设于弹性片5宽度方向的两侧,多对第一紧固件52 沿弹性片5的长度方向分布。于其他实施例中,弹性片5还可以与下壳体22卡接,以在将弹性片5连接于下壳体22时,使弹性抵接部51发生弹性变形抵接于下壳体22的内底壁。
更加具体地,弹性抵接部51与功率部件4一一对应设置,印刷电路板1上设有与功率部件4一一对应的镂空13。本实施例中,弹性抵接部51的相对两侧各设置三个弹性抵接部51,一对功率部件4对应的两个弹性抵接部51沿由上壳体21至下壳体22的方向呈渐扩设置。
在安装弹性片5时,将弹性片5置于印刷电路板1的正面11,使六个弹性抵接部51分别穿过对应的镂空13抵接于对应的功率部件4上面朝印刷电路板1 的侧面,再通过第一紧固件52如螺钉等将弹性片5连接于下壳体22,以使弹性抵接部51发生弹性变形并抵接于对应的功率部件4面朝印刷电路板1的一侧,从而使印刷电路板1、功率部件4、导热部件6和下壳体22内底壁依次相互抵接,避免外力直接作用于印刷电路板1,从而对印刷电路板1上的电子器件进行有效保护;而且使导热部件6与功率部件4充分接触,并将导热部件6夹设于功率部件4和下壳体22的内底壁之间,功率部件4工作产生的热量通过导热部件6和下壳体22传递至外界大气,缩短了热传递途径,提高散热效率,从而确保功率部件4正常散热,延长控制器的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中,功率部件4面朝印刷电路板1的一侧为塑料面,避免弹性抵接部51作用于功率部件4时对功率部件4造成损伤。
上述弹性片5将一对功率部件4对应的两个弹性抵接部51沿由上壳体21 至下壳体22的方向呈渐扩设置,而使弹性片5具有一定的弹性,对于应用于共享单车的控制器,采用上述结构的弹性片5能够在频繁的振动下,仍能保证导热部件6一直夹设于功率部件4和下壳体22内底壁之间,实现导热部件6与功率部件4弹性接触;同时弹性片5虽然经过冷热冲击会产生老化,但也仍能够依靠弹性抵接部51将导热部件6夹设在功率部件4和下壳体22内底壁之间,有效防止导热部件6脱离功率部件4,从而保证导热部件6能够对功率部件4进行正常导热,延长了功率部件4的使用寿命。
上壳体21上设有灌胶口212,及用于密封灌胶口212的盖板23;安装腔室内填充有灌装胶,印刷电路板1及其上的电子部件包裹在灌装胶内。本实施例中,盖板23和上壳体21卡接,盖板23和上壳体21的卡接方式与上壳体21和下壳体22的卡接方式相同,在此不再赘叙。于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将灌胶口 212设于下壳体22上,盖板23还可以与上壳体21通过紧固件如螺钉连接。
上述灌装胶可以是胶、脂等可以用于密封的材料。于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在印刷电路板1和上壳体21、下壳体22的接触面之间设置弹性胶垫,用以对印刷电路板1进行防水。
由于功率部件4设于印刷电路板1的背面12,使印刷电路板1与下壳体22 内底壁之间具有间距,从而可以通过向安装腔室内灌装灌装胶的方式,将印刷电路板1及其上的电子部件包裹在灌装胶内,提高了印刷电路板1及其上的电子部件的防水效果;同时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集成接口端子3,只需通过对集成接口端子3和上壳体21进行密封即可,取消了采用传统插线时的点胶操作,使控制器的密封效果能够达到IP67级,在将上述控制器应用于共享单车时可以应对各种复杂的天气环境。
本实施例中,上壳体21和盖板23均为塑胶结构,下壳体22为铝制件,弹性片5由具有弹性和导热性能的金属材料制成。由于下壳体22为铝制件,因此将上述导热部件6采用绝缘材料制成。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其中,术语“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为两个不同的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Claims (10)
1.一种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成接口端子(3),所述集成接口端子(3)包括:
插接部(32),所述插接部(32)上设有沉孔;
多个插针(30),所述插针(30)沿所述沉孔的轴向贯穿所述沉孔设置,所述插接部(32)的外壁或所述沉孔的内壁安装有密封圈,用于对所述插接部(32)和与其插接且过盈配合的外接端子(71)之间的接触面进行密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外壳,所述集成接口端子(3)还包括连接于所述外壳的连接部(31);
所述连接部(31)为一端开口的凹槽结构,所述插接部(32)凸设于所述凹槽结构的内底壁;或,所述连接部(31)为平板结构,所述插接部(32)凸设于所述平板结构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插针(30)连接的印刷电路板(1),所述集成接口端子(3)设有两个,两个所述集成接口端子(3)设于所述印刷电路板(1)的相对两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刷电路板(1)的正面(11)设有与所述插针(30)一一对应且焊接的焊盘(14),每个所述焊盘(14)上设有一个贯穿所述印刷电路板(1)且用于插设所述插针(30)的插孔(15);
相邻两个所述焊盘(14)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等于0.2mm,相邻两个所述插孔(15)的中心轴线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等于1.6mm,每个所述插针(30)伸出所述印刷电路板(1)的背面(12)的距离小于等于0.5mm。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功率部件(4),设于所述印刷电路板(1)的背面(12)且与所述印刷电路板(1)焊接的功率部件(4),所述功率部件(4)平行于所述印刷电路板(1)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导热部件(6),设于所述功率部件(4)背对所述印刷电路板(1)的一侧且紧贴所述功率部件(4);
弹性片(5),其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外壳,所述弹性片(5)上设有弹性抵接部(51),所述弹性抵接部(51)的一端穿过所述印刷电路板(1)并能够发生弹性变形以将所述功率部件(4)和所述导热部件(6)均夹设于所述外壳的内壁和所述印刷电路板(1)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部件(6)完全覆盖所述功率部件(4)背对所述印刷电路板(1)的侧面。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部件(4)上设有多个针脚(41),每个所述针脚(41)未连接所述功率部件(4)的一端向所述印刷电路板(1)所在侧折弯形成折弯部(42),所述折弯部(42)焊接于所述印刷电路板(1);
同一所述功率部件(4)上的相邻两个所述折弯部(42)交错设置;和/或,所述功率部件(4)设有至少两个,位于两个所述功率部件(4)之间的所述针脚(41)正对设置且正对设置的所述针脚(41)的折弯部(42)之间的间距相等。
9.根据权利要求2至8任一项所述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外壁设有线夹(24),用于防止与所述集成接口端子(3)插接的外接端子(71)所连接的线束(72)与所述外壳分离。
10.根据权利要求2至8任一项所述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上壳体(21)及与其可拆卸连接的下壳体(22)。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639884.6U CN212085264U (zh) | 2020-04-24 | 2020-04-24 | 一种控制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639884.6U CN212085264U (zh) | 2020-04-24 | 2020-04-24 | 一种控制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085264U true CN212085264U (zh) | 2020-12-04 |
Family
ID=735976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0639884.6U Active CN212085264U (zh) | 2020-04-24 | 2020-04-24 | 一种控制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085264U (zh) |
-
2020
- 2020-04-24 CN CN202020639884.6U patent/CN21208526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149089B2 (en) | Electrical assembly | |
US11152732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 |
US11495900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adapter for connecting between two circuit board connectors | |
CN201234097Y (zh) | 用于太阳能光伏组件的快速接线盒 | |
JPH02503494A (ja) | 電気的な切換及び制御装置 | |
CN217444714U (zh) | 一种Type-c连接器 | |
CN212085264U (zh) | 一种控制器 | |
CN212115857U (zh) | 一种控制器 | |
CN218828159U (zh) | 插座及连接器 | |
CN111403931A (zh) | 一种控制器 | |
CN111405797A (zh) | 一种控制器 | |
CN216017266U (zh) | 电路板组件及电子设备 | |
CN212323262U (zh) | Pcb板间浮动式插座 | |
KR100489973B1 (ko) | 전기 접속기용 커넥터 | |
CN2383227Y (zh) | 模组连接器 | |
CN109193222B (zh) | 电连接器 | |
CN212115856U (zh) | 一种控制器 | |
CN211907746U (zh) | 一种控制器 | |
CN214338345U (zh) | 一种控制器 | |
CN212628877U (zh) | 一种控制器 | |
CN220648039U (zh) | 一种免焊接的光源组件 | |
CN220043364U (zh) | 散热片及光伏关断器 | |
CN213862556U (zh) | 一种控制器电机支架一体化装置 | |
CN217485897U (zh) | 一种双排电连接器装置 | |
CN213243014U (zh) | 一种电连接器接线机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