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17424U - 一种共烧电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共烧电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17424U
CN219017424U CN202223512057.9U CN202223512057U CN219017424U CN 219017424 U CN219017424 U CN 219017424U CN 202223512057 U CN202223512057 U CN 202223512057U CN 219017424 U CN219017424 U CN 2190174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n
inductor
sheet
magnetic core
wi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51205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邓小彬
许校嘉
胡江豪
单仁宝
马程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ngdian Group DMEGC Magnet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ngdian Group DMEGC Magnet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ngdian Group DMEGC Magnet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ngdian Group DMEGC Magnet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51205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174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174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1742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ils Or Transformers For Communic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感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共烧电感,包括磁芯和导线,导线埋设在磁芯内,导线包括第一片体、第二片体和固定连接部,固定连接部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片体和第二片体,第一片体、第二片体和固定连接部分别向上延伸形成第一引脚、第二引脚和第三引脚,第三引脚设置在导线上与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相对的一侧,磁芯夹设在第一引脚与第三引脚之间,以及第二引脚与第三引脚之间,第三引脚起到支撑固定的作用,保证了导线在磁芯中的定位准确,不易发生位移。第一片体、固定连接部和第二片体,增加了导线位于磁芯内的长度,从而能够有效地利用磁芯的磁体空间,提升了共烧电感的电感值和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共烧电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共烧电感。
背景技术
电感器作为电子产品线路板中三大被动电子基础元件之一,被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通讯、工业设备、汽车、新能源、物联网等领域。然而随着技术的发展,市场对于电感器的需求逐渐趋向小型化、高频化、高功率化。
目前,现有技术中的共烧电感一般采用向模腔内填入磁粉,之后将导线的中间部分埋入磁粉,并将导线的两端伸出于磁芯的外部形成引脚,然后进行模压成型和热处理得到磁芯,最后在引脚上镀锡从而得到共烧电感。然而,在此种方式制作而成的共烧电感内,由于导线的长度较短,导致磁体空间未充分利用,成品电感器的电感值和效率较低,并且由于导线在磁芯中没有固定,容易发生移位,固定效果不佳。
为此,亟需一种共烧电感,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共烧电感,其增加了导线位于磁芯内的长度,从而有效地利用磁芯的磁体空间,提升了共烧电感的电感值和效率,同时固定效果良好,导线不易发生移位。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共烧电感,该共烧电感包括:
磁芯;以及
导线,所述导线埋设在所述磁芯内部,所述导线包括第一片体、第二片体和固定连接部,所述固定连接部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片体和所述第二片体,所述第一片体上远离所述固定连接部的一端向上延伸形成第一引脚,所述第二片体上远离所述固定连接部的一端向上延伸形成第二引脚,所述第一引脚和所述第二引脚设置在所述导线的同一侧,所述固定连接部向上延伸形成第三引脚,所述第三引脚设置在所述导线上与所述第一引脚和所述第二引脚相对的一侧。
可选地,所述磁芯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容置槽和第二容置槽,所述第一片体和所述第二片体分别卡设在所述第一容置槽和所述第二容置槽内。
可选地,所述磁芯沿其长度方向的一端设有第一通槽,所述第一通槽与所述第一容置槽和所述第二容置槽连通,所述第三引脚卡设在所述第一通槽内;
所述磁芯沿其长度方向的另一端设有两个第二通槽,两个所述第二通槽分别与所述第一容置槽和所述第二容置槽连通,所述第一引脚和所述第二引脚分别卡设在两个所述第二通槽内。
可选地,所述第一引脚、所述第二引脚和所述第三引脚均露出于所述磁芯的表面,且与所述磁芯的表面平齐。
可选地,所述共烧电感包括第一镀层、第二镀层和第三镀层,所述第一镀层完全包覆所述第一引脚,所述第二镀层完全包覆所述第二引脚,所述第三镀层完全包覆所述第三引脚。
可选地,所述第一镀层、所述第二镀层和所述第三镀层设置为镍层、锡层或铜层中的一种。
可选地,所述第一片体和所述第二片体为直导线或异形导线,所述第一片体和所述第二片体的横截面为矩形。
可选地,所述第一片体与所述第二片体关于所述磁芯的轴线对称设置,所述第一片体与所述第二片体的尺寸相同。
可选地,所述第一片体的宽度为2mm~3mm,长度为10mm~20mm,高度为0.2mm~0.8mm;
所述第二片体的宽度为2mm~3mm,长度为10mm~20mm,高度为0.2mm~0.8mm。
可选地,所述的共烧电感的长度为7mm~15mm,宽度为5mm~8mm,高度为1.5mm~5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共烧电感,包括磁芯和导线,导线埋设在磁芯内,导线包括第一片体、第二片体和固定连接部,固定连接部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片体和第二片体,第一片体远离固定连接部的一端向上延伸形成第一引脚;第二片体远离固定连接部的一端向上延伸形成第二引脚,固定连接部向上延伸形成第三引脚,第三引脚设置在导线上与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相对的一侧,磁芯夹设在第一引脚与第三引脚之间,以及第二引脚与第三引脚之间,第三引脚起到支撑固定的作用,保证了导线在磁芯中的定位准确,不易发生位移。第一片体、固定连接部和第二片体,增加了导线位于磁芯内的长度,从而能够有效地利用磁芯的磁体空间,提升了共烧电感的电感值和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导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半成品磁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导线与半成品磁芯组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导线与成品磁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电感器(成品)的透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电感器(成品)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0、磁芯;110、第一容置槽;120、第二容置槽;130、第一通槽;140、第二通槽;200、导线;210、第一片体;211、第一引脚;220、第二片体;221、第二引脚;230、固定连接部;231、第三引脚;310、第一镀层;320、第二镀层;330、第三镀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如图1-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共烧电感,该共烧电感包括磁芯100和导线200,其中,磁芯100采用软磁粉末放置在模具中压制成型,导线200埋设在磁芯100内与磁芯100一同烧结退火固化,从而形成最终的共烧电感。
具体地,参见图1,本实施例中共烧电感的导线200包括第一片体210、第二片体220和固定连接部230,固定连接部230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片体210和第二片体220的一端,第一片体210的另一端,即远离固定连接部230的一端向上延伸形成第一引脚211;第二片体220的另一端,即远离固定连接部230的一端向上延伸形成第二引脚221,第一引脚211和第二引脚221设置在导线200的同一侧,固定连接部230向上延伸形成第三引脚231,第三引脚231设置在导线200上与第一引脚211和第二引脚221相对的一侧。其中,第一引脚211和第二引脚221后期用于连接电极,第三引脚231和第一引脚211、第二引脚221分置在导线200的两端,磁芯100夹设在第一引脚211与第三引脚231之间,以及第二引脚221与第三引脚231之间,第三引脚231起到支撑固定的作用,保证了导线200在磁芯100中的定位准确,不易发生位移,固化成型后,成品共烧电感的品质良好。此外,由于本实施例中的导线20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片体210、固定连接部230和第二片体220,其增加了导线200位于磁芯100内的长度,从而能够有效地利用磁芯100的磁体空间,提升了共烧电感的电感值和效率。相比较于以往的共烧电感,本实施例中的共烧电感的电感值可以达到110nH,峰值效率可以达到88.7%。
进一步地,参见图2和图3,本实施例中的共烧电感在制作时,首先需要将软磁粉末放入特制的模具内制成如图2和图3所示的半成品磁芯100(图2和图3中半成品磁芯100的底面朝上),此时半成品磁芯100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容置槽110和第二容置槽120,第一片体210和第二片体220分别卡设在第一容置槽110和第二容置槽120内。半成品磁芯100沿其长度方向的一端设有第一通槽130,第一通槽130与第一容置槽110和第二容置槽120连通,第三引脚231卡设在第一通槽130内,且第三引脚231与第一通槽130的壁面完全贴合,半成品磁芯100沿其长度方向的另一端设有两个第二通槽140,两个第二通槽140分别与第一容置槽110和第二容置槽120连通,第一引脚211和第二引脚221分别卡设在两个第二通槽140内,且第一引脚211、第二引脚221分别与两个第二通槽140的壁面完全贴合。
参见图4,之后再将导线200和半成品磁芯100放入相应的模具内,并在模具中继续加入软磁粉料,从而将模具与导线200和半成品磁芯100之间的空隙填满,再次压制成型此时磁芯100制成成品磁芯100的形状,第一引脚211、第二引脚221和第三引脚231均露出于磁芯100的表面,且与磁芯100的表面平齐,然后将其放入炉中进行烧结退火固化。
参见图5和图6,最后将固化后的磁芯100表面镀上第一镀层310、第二镀层320和第三镀层330,其中第一镀层310完全包覆第一引脚211,第二镀层320完全包覆第二引脚221,第三镀层330完全包覆第三引脚231。示例性地,第一镀层310、第二镀层320和第三镀层330可以设置为镍层、锡层或铜层中的一种或其组合。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镀层310、第二镀层320和第三镀层330也可以设置为其他金属材料的镀层,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进一步地,继续参见图1,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片体210和第二片体220为直导线或异形导线,第一片体210和第二片体220的横截面为矩形。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延长磁芯100内导线200的长度,可以将第一片体210和第二片体220设置为异形导线,如其形状为S型、L型、W型等等,从而进一步提高磁体空间的利用率,提升成品共烧电感的电感值。
本实施例中以第一片体210和第二片体220设置为直导线200为例进行说明,整个导线200呈U型,第一片体210与第二片体220关于磁芯100的轴线对称设置,第一片体210与第二片体220的尺寸相同。
具体地,第一片体210的宽度可以设置为2mm~3mm,例如可以是2.0mm、2.1mm、2.2mm、2.3mm、2.4mm、2.5mm、2.6mm、2.7mm、2.8mm、2.9mm或3.0mm,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第一片体210的长度可以设置为10mm~20mm,例如可以是10mm、11mm、12mm、13mm、14mm、15mm、16mm、17mm、18mm、19mm或20mm,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第一片体210的高度可以设置为0.2mm~0.8mm,例如可以是0.2mm、0.22mm、0.24mm、0.26mm、0.28mm、0.3mm、0.32mm、0.34mm、0.35mm、0.38mm、0.4mm、0.5mm、0.6mm、0.7mm或0.8mm,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第二片体220与第一片体210的设置相同,第二片体220的宽度可以设置为2mm~3mm,例如可以是2.0mm、2.1mm、2.2mm、2.3mm、2.4mm、2.5mm、2.6mm、2.7mm、2.8mm、2.9mm或3.0mm,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第二片体220的长度可以设置为10mm~20mm,例如可以是10mm、11mm、12mm、13mm、14mm、15mm、16mm、17mm、18mm、19mm或20mm,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第二片体220的高度可以设置为0.2mm~0.8mm,例如可以是0.2mm、0.22mm、0.24mm、0.26mm、0.28mm、0.3mm、0.32mm、0.34mm、0.35mm、0.38mm、0.4mm、0.5mm、0.6mm、0.7mm或0.8mm,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进一步地,参见图6,本实施例中最终成品共烧电感的长度为7mm~15mm,例如可以是7.0mm、7.2mm、7.4mm、7.6mm、7.8mm、8.0mm、8.2mm、8.4mm、8.6mm、8.8mm、9.0mm、10.0mm、11.0mm、12.0mm、13.0mm、14.0mm或15.0mm,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宽度为5mm~8mm,高度为1.5mm~5mm。共烧电感的宽度为5~8mm,例如,可以是5.0mm、5.2mm、5.4mm、5.6mm、5.8mm、6.0mm、6.2mm、6.4mm、6.6mm、6.8mm、7.0mm或8.0mm,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共烧电感的高度为1.5~5mm,例如可以是1.5mm、1.6mm、1.7mm、1.8mm、1.9mm、2.0mm、2.1mm、2.2mm、2.3mm、2.4mm、2.5mm、2.6mm、2.7mm、2.8mm、2.9mm、3.0mm、4.0mm或5.0mm,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共烧电感,其特征在于,包括:
磁芯(100);以及
导线(200),所述导线(200)埋设在所述磁芯(100)内部,所述导线(200)包括第一片体(210)、第二片体(220)和固定连接部(230),所述固定连接部(230)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片体(210)和所述第二片体(220),所述第一片体(210)上远离所述固定连接部(230)的一端向上延伸形成第一引脚(211),所述第二片体(220)上远离所述固定连接部(230)的一端向上延伸形成第二引脚(221),所述第一引脚(211)和所述第二引脚(221)设置在所述导线(200)的同一侧,所述固定连接部(230)向上延伸形成第三引脚(231),所述第三引脚(231)设置在所述导线(200)上与所述第一引脚(211)和所述第二引脚(221)相对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烧电感,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芯(100)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容置槽(110)和第二容置槽(120),所述第一片体(210)和所述第二片体(220)分别卡设在所述第一容置槽(110)和所述第二容置槽(120)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共烧电感,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芯(100)沿其长度方向的一端设有第一通槽(130),所述第一通槽(130)与所述第一容置槽(110)和所述第二容置槽(120)连通,所述第三引脚(231)卡设在所述第一通槽(130)内;
所述磁芯(100)沿其长度方向的另一端设有两个第二通槽(140),两个所述第二通槽(140)分别与所述第一容置槽(110)和所述第二容置槽(120)连通,所述第一引脚(211)和所述第二引脚(221)分别卡设在两个所述第二通槽(140)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烧电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脚(211)、所述第二引脚(221)和所述第三引脚(231)均露出于所述磁芯(100)的表面,且与所述磁芯(100)的表面平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共烧电感,其特征在于,所述共烧电感包括第一镀层(310)、第二镀层(320)和第三镀层(330),所述第一镀层(310)完全包覆所述第一引脚(211),所述第二镀层(320)完全包覆所述第二引脚(221),所述第三镀层(330)完全包覆所述第三引脚(23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共烧电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镀层(310)、所述第二镀层(320)和所述第三镀层(330)设置为镍层、锡层或铜层中的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烧电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片体(210)和所述第二片体(220)为直导线或异形导线,所述第一片体(210)和所述第二片体(220)的横截面为矩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共烧电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片体(210)与所述第二片体(220)关于所述磁芯(100)的轴线对称设置,所述第一片体(210)与所述第二片体(220)的尺寸相同。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共烧电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片体(210)的宽度为2mm~3mm,长度为10mm~20mm,高度为0.2mm~0.8mm;
所述第二片体(220)的宽度为2mm~3mm,长度为10mm~20mm,高度为0.2mm~0.8m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烧电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共烧电感的长度为7mm~15mm,宽度为5mm~8mm,高度为1.5mm~5mm。
CN202223512057.9U 2022-12-28 2022-12-28 一种共烧电感 Active CN2190174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12057.9U CN219017424U (zh) 2022-12-28 2022-12-28 一种共烧电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12057.9U CN219017424U (zh) 2022-12-28 2022-12-28 一种共烧电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17424U true CN219017424U (zh) 2023-05-12

Family

ID=862471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512057.9U Active CN219017424U (zh) 2022-12-28 2022-12-28 一种共烧电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1742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614338B2 (en) Inducto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CN110223829B (zh) 表面安装电感器
KR20120014563A (ko) 표면 실장 자성 부품 및 그 제작 방법
JP6502189B2 (ja) インダクタンス素子および電子・電気機器
KR20070088554A (ko) 자성 소자
CN112655060B (zh) 一种一体成型电感及其制作方法
CN110223828B (zh) 表面安装电感器
US20200373075A1 (en) Inductor
CN114334428B (zh) 一种一体成型模压电感的制造方法
CN219017424U (zh) 一种共烧电感
CN112635182B (zh) 电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12242223B (zh) 电感器
KR101761941B1 (ko) 탄탈륨 캐패시터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09659112B (zh) 绕组用芯体及其制造方法、带绕组的电子部件
CN115206643B (zh) 一种集成型小尺寸功率电感及其制造方法
CN114342017B (zh) 一种异形结构电感及其制作方法
US20230411068A1 (en) Inducto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inductor
CN113053636B (zh) 一种大电流表面贴装功率电感器及其制造方法
KR20100048249A (ko) 임베디드 코일을 이용한 파워 인덕터 및 제조방법
CN211980324U (zh) 电感器
CN220065390U (zh) 一种电感
CN111540575A (zh) 磁性元件及其制备方法
CN217405248U (zh) 一种导电体半成品及一体成型电感
CN212434438U (zh) 磁性元件
CN220020832U (zh) 一种电极结构电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