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13649U - 多向喷射的加热接头 - Google Patents

多向喷射的加热接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13649U
CN219013649U CN202222984820.1U CN202222984820U CN219013649U CN 219013649 U CN219013649 U CN 219013649U CN 202222984820 U CN202222984820 U CN 202222984820U CN 219013649 U CN219013649 U CN 2190136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heat
liquid
joint
liquid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98482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鹏飞
丁晓佳
张玉国
苏晓亮
陈书杰
刘家�
马晨光
李洋赞
吴志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Chinaust Automotive Plastic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Chinaust Automotive Plastic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Chinaust Automotive Plastic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Chinaust Automotive Plastic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98482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136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136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1364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ipe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多向喷射的加热接头,所述多向喷射的加热接头与至少一进液管、至少两喷射管可拆卸地密封连接,并通过一连接器与外接电源连接,所述多向喷射的加热接头加热由所述进液管排出并由至少两个所述喷射管喷出的流体,所述多向喷射的加热接头包括一接头本体、一加热件、一电源接通组件和一导热件,所述接头本体具有至少一进液部、至少两出液部和一交汇部,所述进液部形成一进液通道,所述出液部形成一出液通道,所述交汇部形成一连通空间,所述导热件包括一吸热主体和至少三传热部。本实用新型在制造时无需经历复杂的加热电阻丝缠绕工序,就能够实现流体多方向加热并多方向排出的目的,相比现有的电阻丝加热方式,制造工艺较为简单。

Description

多向喷射的加热接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多向喷射的加热接头。
背景技术
管件是管道系统中起连接、控制、变向、分流、密封、支撑等作用的零部件的统称,常被应用于各个领域。部分管件在设计时,为满足多向喷射的需求,通常配置多个喷射口。此外,在一些特殊的使用场合,管件还需要配置加热部件对其内部的流体进行加热。
例如加热型双喷管,加热型双喷管常被应用于柴油车,用于加热还原剂氨或尿素,以使柴油车在冷启动阶段时,催化剂能够与加热至预定温度的还原剂配合作用,将尾气中的氮氧化物还原成氮气和水,并且通过设置两个方向的喷射口来增大氮氧化物的转化效率,以避免尾气排放污染大气。
这种加热型双喷管在使用时,通过向管道外壁上缠绕的电阻丝通电,以使电阻丝升温加热管道,进而使得管道内的流体被加热。但是这种加热型双喷管在制造时,需要将电阻丝缠绕于管道外壁,制造工序比较复杂。
此外,这种加热型双喷管为一体式,占用空间大,包装和运输成本都比较高,并且在出现局部管道故障的情况下,需要进行整体更换,使用非常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势在于提供多向喷射的加热接头,本实用新型在制造时无需经历复杂的加热电阻丝缠绕工序,就能够实现流体多方向加热并多方向排出的目的,相比现有的电阻丝加热方式,制造工艺较为简单。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势在于提供多向喷射的加热接头,本实用新型具有过热保护功能,使用时的安全性更高。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势在于提供多向喷射的加热接头,本实用新型可作为独立元器件进行包装运输,无需与进液管、喷射管连接供货,降低包装要求和运输难度。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势在于提供多向喷射的加热接头,本实用新型作为独立元器件与进液管和喷液管可拆卸地连接,以便进液管和喷液管出现故障时单独更换。
为达到本实用新型以上至少一个优势,本实用新型提供多向喷射的加热接头,所述多向喷射的加热接头与至少一进液管、至少两喷射管可拆卸地密封连接,并通过一连接器与外接电源连接,所述多向喷射的加热接头加热由所述进液管排出并由至少两个所述喷射管喷出的流体,所述多向喷射的加热接头包括:
一接头本体,所述接头本体具有至少一进液部、至少两出液部和一交汇部,所述进液部和所述出液部均被安装于所述交汇部,所述进液部形成一进液通道,所述出液部形成一出液通道,所述交汇部形成一连通空间,所述进液通道和所述出液通道均与所述连通空间连通,所述进液通道与所述进液管连通,所述出液通道与所述喷射管连通;
一加热件,所述加热件被设置能够通电升温,所述加热件用于将所述接头本体内的所述流体加热至预定温度;
一电源接通组件,所述电源接通组件被安装于所述接头本体,所述加热件与所述电源接通组件电连接,所述电源接通组件被设置能够通过与所述连接器配合使用以将外接电源与所述加热件连通;
一导热件,所述导热件包括一吸热主体和至少三传热部,所述吸热主体被设置于所述交汇部并与所述加热件相接触,所述吸热主体能够吸收所述加热件的热量并传递给所述交汇部,所述传热部的设置数量与所述进液部、所述出液部设置总数对应,多个所述传热部均被安装于所述吸热主体,多个所述传热部分别向至少一所述进液部和至少两出液部延伸并与所述进液部和所述出液部的外壁紧贴,所述接头本体与所述导热件贴合的位置被设置成吸热材料,以使所述吸热主体吸收的热量能够通过所述传热部传递给所述进液部和所述出液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加热件被实施为PTC加热芯片。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导热件被实施为高导热系数的材料。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出液部设置有两个,所述进液部设置有一个,两个所述出液部同轴设置,所述进液部与两个所述出液部垂直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传热部设置有三个且均呈现弧状,所述进液部和所述出液部均被设计成管状,三个所述传热部分别与所述进液部和两个所述出液部的外壁同轴贴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电源接通组件被安装于所述交汇部且与所述进液部、两个所述出液部垂直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电源接通组件包括一壳体和一接触件,所述壳体被安装于所述交汇部,所述接触件被安装于所述壳体,所述接触件通过与所述连接器对接以将外接电源与所述加热件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壳体具有一插接口,所述插接口的尺寸适配于所述连接器,所述接触件位于所述插接口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电源接通组件还包括一密封件,所述密封件被安装于所述插接口且套接于所述接触件,所述密封件用于保护所述插接口内的零部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多向喷射的加热接头还包括一包覆壳,所述包覆壳被安装于所述导热件并且与所述导热件形成一安装空间,所述加热件被安装于所述安装空间,所述导热件位于所述包覆壳与所述接头本体之间,所述包覆壳用于阻碍所述加热件加热产生的热量和所述导热件吸收的热量与外界交换。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多向喷射的加热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多向喷射的加热接头的接头本体结构剖视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多向喷射的加热接头的结构爆炸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多向喷射的加热接头的结构剖视图。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多向喷射的加热接头的局部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实用新型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揭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
参考图1至图3,依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多向喷射的加热接头将在以下被详细地阐述,所述多向喷射的加热接头与至少一进液管、至少两喷射管可拆卸地密封连接,并通过一连接器与外接电源连通。所述多向喷射的加热接头加热由所述进液管排出并由至少两个所述喷射管喷出的流体。
优选地,所述流体被实施为氨或尿素,以使在发动机冷启动阶段,被所述加热接头加热至预定温度的氨或尿素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能够将柴油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还原成氮气和水。
所述多向喷射的加热接头包括一接头本体10,所述接头本体10具有至少一进液部11、至少两出液部12和一交汇部13,所述进液部11和所述出液部12均被安装于所述交汇部13。所述进液部11形成一进液通道1101,所述出液部12形成一出液通道1201,所述交汇部13形成一连通空间1301,所述进液通道1101和所述出液通道1201均与所述连通空间1301连通。
所述进液通道1101与所述进液管连通,所述出液通道1201与所述喷射管连通,以使所述进液管排出的所述流体流经所述进液通道1101通过所述连通空间1301导向所述出液通道1201,并由与所述出液通道1201连接的所述喷射管排出。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多向喷射的加热接头可作为独立元器件进行包装运输,无需与所述进液管、所述喷射管连接供货,降低包装要求和运输难度。并且所述多向喷射的加热接头能够与所述进液管和所述喷液管可拆卸地连接,以便所述进液管和所述喷液管出现故障时单独更换。
优选地,所述出液部12设置有两个,所述进液部11设置有一个,两个所述出液部12同轴设置,所述进液部11与两个所述出液部12垂直设置。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所述进液部11与两个所述出液部12的设置角度均可依据实际需求进行设计,以匹配实际中所述进液管和两个所述喷射管的设置位置。
参考图3,所述多向喷射的加热接头还包括一加热件20,所述加热件20被连接于所述接头本体10,所述加热件20被设置能够通电升温,所述加热件20用于将所述接头本体10内的所述流体加热至预定温度。
优选地,所述加热件20被实施为PTC加热芯片。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所述PTC加热芯片被通电而升温,达到居里温度后自动停止加热后,所述PTC加热芯片的电阻值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呈现阶跃性的增高,以此暂停加热所述接头本体10内的所述流体。所述PCT加热芯片能够精确控温,并且具有过热保护功能,使用安全性高。
作为优选地,所述加热件20被实施为陶瓷PTC加热芯片,所述陶瓷PTC加热芯片在居里温度以下具有小电阻,在居里温度以上电阻阶跃性增加一千倍至百万倍,因此所述陶瓷PTC加热芯片不受电压冲击及热老化影响,功率波动低。
参考图3,所述多向喷射的加热接头还包括一导热件30,所述导热件30位于所述加热件20和所述接头本体10之间,所述导热件30被安装于所述交汇部13并沿所述进液部11和所述出液部12外表面延伸预定长度。所述接头本体10与所述导热件30贴合的位置被设置成吸热材料,所述导热件30被设置能够将所述加热件20的温度传递给所述接头本体10,以此加热所述接头本体10内的所述流体。这样一来,所述加热件20借助所述导热件30向多个方向传递热量,以使所述流体均匀受热并保持于预定温度。
优选地,所述导热件30被实施为高导热系数的材料,如铜、铝。
进一步地,所述导热件30包括一吸热主体31和至少三传热部32,所述吸热主体31被设置于所述交汇部13并与所述加热件20相接触,所述吸热主体31能够吸收所述加热件20的热量并传递给所述交汇部13。所述传热部32的设置数量与所述进液部11、所述出液部12设置总数对应,多个所述传热部32均被安装于所述吸热主体31,多个所述传热部32分别向至少一所述进液部11和至少两所述出液部12延伸并与所述进液部11和所述出液部12的外壁紧贴,以使所述吸热主体31吸收的热量能够通过所述传热部32传递给所述进液部11、所述出液部12,同时所述吸热主体31直接向所述交汇部13传热,以此对所述接头本体10内的所述流体进行加热,实现多方向传热。相比现有的基于电阻丝加热的加热型双喷管,制造工序更加简单,且占用的空间更小,包装和运输成本更低。
优选地,在所述出液部12设置有两个,所述进液部11设置有一个时,所述传热部32设置有三个,所述传热部32呈现弧状,所述进液部11和所述出液部12均被设计成管状,三个所述传热部32分别与所述进液部11和两个所述出液部12的外壁同轴贴合。这样一来,三个所述传热部32能够分别向所述进液部11和所述出液部12进行大面积导热,以使所述进液通道1101和两个所述出液通道1201内的所述流体被均匀且有效地加热。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吸热主体31吸收所述加热件20热量并将热量传递给多个所述传热部32,能够防止所述吸热主体31温度过高而损坏其他零部件。
参考图1,所述多向喷射的加热接头还包括一电源接通组件40,所述电源接通组件40被安装于所述接头本体10,所述加热件20与所述电源接通组件40电连接,所述电源接通组件40被设置能够通过与所述连接器配合使用以将外接电源与所述加热件20连通,以便所述加热件20执行加热操作。
优选地,所述电源接通组件40被安装于所述交汇部13且与所述进液部11、两个所述出液部12垂直设置,以避免所述电源接通组件40在与所述连接器对接时出现干涉的情况。
所述电源接通组件40包括一壳体41和一接触件42,所述壳体41被安装于所述交汇部13,所述接触件42被安装于所述壳体41,所述接触件42通过与所述连接器对接以将外接电源与所述加热件20连通。
所述壳体41具有一插接口4101,所述插接口4101的尺寸适配于所述连接器,所述接触件42位于所述插接口4101内,以此保护所述接触件42。同时所述电源接通组件40采用插接的方式与所述连接器连接,操作便捷,装配效率高。
优选地,所述壳体41与所述连接器卡扣连接,以增加连接的牢固性。
所述电源接通组件40还包括一密封件43,所述密封件43被安装于所述插接口4101且套接于所述接触件42,所述密封件43用于保护所述插接口4101内的零部件。
参考图4至图5,进一步地,所述多向喷射的加热接头还包括一包覆壳50,所述包覆壳50被安装于所述导热件30并且与所述导热件30形成一安装空间501,所述加热件20被安装于所述安装空间501,所述导热件30位于所述包覆壳50与所述接头本体10之间,所述包覆壳50用于防止所述加热件20加热产生的热量和所述导热件30吸收的热量与外界交换,起到保温的作用。
优选地,所述包覆壳50被实施为保温材料。
现提出多向喷射的加热接头的工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所述电源接通组件40通过所述连接器与外接电源连通,以使所述加热件20被通电;
(B)所述加热件20通电发热至预定温度后暂停加热;
(C)所述加热件20将热量传递给所述导热件30,所述导热件30向所至少一进液部11和至少两所述出液部12传热,以使所述进液通道1101和所述出液通道1201内的所述流体被加热。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描述及附图中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优势已经完整并有效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展示和说明,在没有背离所述原理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可以有任何变形或修改。

Claims (10)

1.多向喷射的加热接头,所述多向喷射的加热接头与至少一进液管、至少两喷射管可拆卸地密封连接,并通过一连接器与外接电源连接,所述多向喷射的加热接头加热由所述进液管排出并由至少两个所述喷射管喷出的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向喷射的加热接头包括:
一接头本体,所述接头本体具有至少一进液部、至少两出液部和一交汇部,所述进液部和所述出液部均被安装于所述交汇部,所述进液部形成一进液通道,所述出液部形成一出液通道,所述交汇部形成一连通空间,所述进液通道和所述出液通道均与所述连通空间连通,所述进液通道与所述进液管连通,所述出液通道与所述喷射管连通;
一加热件,所述加热件被设置能够通电升温,所述加热件用于将所述接头本体内的所述流体加热至预定温度;
一电源接通组件,所述电源接通组件被安装于所述接头本体,所述加热件与所述电源接通组件电连接,所述电源接通组件被设置能够通过与所述连接器配合使用以将外接电源与所述加热件连通;
一导热件,所述导热件包括一吸热主体和至少三传热部,所述吸热主体被设置于所述交汇部并与所述加热件相接触,所述吸热主体能够吸收所述加热件的热量并传递给所述交汇部,所述传热部的设置数量与所述进液部、所述出液部设置总数对应,多个所述传热部均被安装于所述吸热主体,多个所述传热部分别向至少一所述进液部和至少两出液部延伸并与所述进液部和所述出液部的外壁紧贴,所述接头本体与所述导热件贴合的位置被设置成吸热材料,以使所述吸热主体吸收的热量能够通过所述传热部传递给所述进液部和所述出液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多向喷射的加热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件被实施为PTC加热芯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多向喷射的加热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件被实施为高导热系数的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多向喷射的加热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部设置有两个,所述进液部设置有一个,两个所述出液部同轴设置,所述进液部与两个所述出液部垂直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多向喷射的加热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热部设置有三个且均呈现弧状,所述进液部和所述出液部均被设计成管状,三个所述传热部分别与所述进液部和两个所述出液部的外壁同轴贴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多向喷射的加热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接通组件被安装于所述交汇部且与所述进液部、两个所述出液部垂直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多向喷射的加热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接通组件包括一壳体和一接触件,所述壳体被安装于所述交汇部,所述接触件被安装于所述壳体,所述接触件通过与所述连接器对接以将外接电源与所述加热件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多向喷射的加热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具有一插接口,所述插接口的尺寸适配于所述连接器,所述接触件位于所述插接口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多向喷射的加热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接通组件还包括一密封件,所述密封件被安装于所述插接口且套接于所述接触件,所述密封件用于保护所述插接口内的零部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多向喷射的加热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向喷射的加热接头还包括一包覆壳,所述包覆壳被安装于所述导热件并且与所述导热件形成一安装空间,所述加热件被安装于所述安装空间,所述导热件位于所述包覆壳与所述接头本体之间,所述包覆壳用于阻碍所述加热件加热产生的热量和所述导热件吸收的热量与外界交换。
CN202222984820.1U 2022-11-09 2022-11-09 多向喷射的加热接头 Active CN2190136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84820.1U CN219013649U (zh) 2022-11-09 2022-11-09 多向喷射的加热接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84820.1U CN219013649U (zh) 2022-11-09 2022-11-09 多向喷射的加热接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13649U true CN219013649U (zh) 2023-05-12

Family

ID=862472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984820.1U Active CN219013649U (zh) 2022-11-09 2022-11-09 多向喷射的加热接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1364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480371B2 (en) Metering module for metering a reducing agent
KR100987299B1 (ko) 고무 냉각 매니폴드를 포함하는 전지모듈
EP2253814B1 (en) Insulated reagent dosing device
JP5934256B2 (ja) 尿素水溶液用のインジェクタ
US8209957B2 (en) Heatable hose conduit system for an exhaust-gas aftertreatment system of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US9488292B2 (en) Device for cooling a metering valve
CN102084715B (zh) 加热装置
US10520185B2 (en) Heater device for heating liquefied gas
WO2011114599A1 (ja) 過熱水蒸気発生ノズル
CN219013649U (zh) 多向喷射的加热接头
CN104662271B (zh) 耐高温的计量模块
EP3538749B1 (en) Low-c0st, thermally controlled inlet reductant dosing unit
CN214848773U (zh) 液冷板、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CN211467889U (zh) 墨水恒温控制装置、循环墨路双加热模组及打印机
US11408315B2 (en) Device for injecting a fluid into an exhaust pipe and associated exhaust system
TWI677278B (zh) 充電連接件的散熱器以及充電裝置和車輛
CN113028419B (zh) 一种管内精准配氧和二段催化燃烧的高效热风设备
CN110667257A (zh) 墨水恒温控制装置、循环墨路双加热模组及打印机
CN216620309U (zh) 一种节能型燃气热水器排气结构
CN114017208B (zh) 固液火箭发动机催化床及其冷却和预热系统、方法
CN214307610U (zh) 风道式加热器
CN219415817U (zh) 一种锅炉蒸汽回收二次利用装置
CN217235565U (zh) 一种热电厂锅炉用蒸汽两级喷水辅助减温装置
CN220914358U (zh) 带有消防系统的液冷板、电池系统和电动车
CN213334936U (zh) 风道式电加热器、浓缩吸附装置及废气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