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13643U - 管路连接结构及管路组件 - Google Patents

管路连接结构及管路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13643U
CN219013643U CN202223320557.2U CN202223320557U CN219013643U CN 219013643 U CN219013643 U CN 219013643U CN 202223320557 U CN202223320557 U CN 202223320557U CN 219013643 U CN219013643 U CN 2190136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line
external thread
connecting column
protective sleeve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32055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志方
张彬
宋宁
薛俊芳
赵玉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Pengling Rubber Tub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Pengling Rubber Tub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Pengling Rubber Tube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Pengling Rubber Tub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32055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136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136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1364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Quick-Acting Or Multi-Walled Pipe Joi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管路连接结构及管路组件,涉及管道制造技术领域。该管路连接结构包括连接柱;连接柱的外壁设有沿其轴向依次分布的第一外螺纹和第二外螺纹,第一外螺纹与相邻两待连接管路中的一个管路的端部接头的内螺纹相匹配,第二外螺纹与另一个管路的端部接头的内螺纹相匹配。该管路连接结构通过第一外螺纹和第二外螺纹分别与相邻两待连接管路的端部接头的内螺纹相匹配,可以使连接柱稳定连接于相邻两待连接管路的端部接头之间,且使得连接柱位于端部接头内部,从而可以在不影响包胶过程的前提下稳定连接相邻两待连接管路的端部接头,使得连接柱和端部接头的连接位置不易脱落,能够保证管路包胶作业稳定连续进行,提升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管路连接结构及管路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管路连接结构及管路组件。
背景技术
R744(二氧化碳)空调系统高压管路通常包括芯管、接头和外胶层,芯管的两端分别连接有接头,接头的远离芯管的端部至接头两端之间的位置设有外螺纹,外胶层则覆盖于芯管和接头的未设置有外螺纹的部分外。
在制造R744空调系统高压管路的过程中,为提升生产效率,通常是采用连续生产方式。现有的一种连续生产方式是先采用临时连接管将多个带有接头的芯管依次连接,然后再在依次连接的多个芯管外包胶以形成外胶层,最后再将多个带有接头的芯管依次拆分并将接头外多余部位的橡胶去除,即可形成多个R744空调系统高压管路。
采用上述连续生产方式生产R744空调系统高压管路时,为防止依次连接的多个芯管和接头之间不齐平而影响包胶,通常是采用尼龙管等软管作为临时连接管,然后将尼龙管等软管过盈配合伸入到相邻两个芯管的内部,以此起到临时连接作用。但过盈配合的连接方式难以起到稳定的连接作用,在包胶过程中,一旦提升生产速度,牵引力也会随之增加,从而导致临时连接管与芯管的连接位置极易脱落,打断生产,降低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路连接结构和管路组件,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采用连续生产方式生产R744空调系统高压管路时,通常是将尼龙管等软管过盈配合伸入到相邻两个芯管的内部以起到临时连接作用,但过盈配合的连接方式难以稳固连接芯管,一旦提升生产速度,牵引力也会随之增加,从而导致临时连接管与芯管的连接位置极易脱落,打断生产,降低生产效率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管路连接结构,包括连接柱;
所述连接柱的外壁设有沿其轴向依次分布的第一外螺纹和第二外螺纹,所述第一外螺纹与相邻两待连接管路中的一个管路的端部接头的内螺纹相匹配,所述第二外螺纹与另一个管路的端部接头的内螺纹相匹配。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外螺纹的螺旋方向和所述第二外螺纹的螺旋方向相同,且所述第一外螺纹的螺距和所述第二外螺纹的螺距相同。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第一保护套,所述第一保护套罩设于所述连接柱的设有所述第一外螺纹的柱身外,且所述第一保护套的内壁和所述连接柱的外壁之间形成有第一承插空间,所述第一承插空间用于容纳连接于所述第一外螺纹处的端部接头。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第二保护套,所述第二保护套罩设于所述连接柱的设有所述第二外螺纹的柱身外,且所述第二保护套的内壁和所述连接柱的外壁之间形成有第二承插空间,所述第二承插空间用于容纳连接于所述第二外螺纹处的端部接头。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支撑环板,所述支撑环板套设于所述连接柱的第一外螺纹和第二外螺纹之间;
所述第一保护套为两端均具有开口的管状结构,所述第一保护套的靠近所述第二外螺纹的端部开口的边缘与所述支撑环板的面对所述第一外螺纹的板面连接。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保护套为两端均具有开口的管状结构,所述第二保护套的靠近所述第一外螺纹的端部开口的边缘与所述支撑环板的面对所述第二外螺纹的板面连接。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保护套和所述第二保护套均为圆柱形,且所述支撑环板为圆环状;
所述第一保护套的外径、所述第二保护套的外径和所述支撑环板的外径均与待连接管路的外径相等。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管路组件,包括管路、端部接头和前述实施方式任一项所述的管路连接结构;
所述端部接头为中空结构且所述端部接头的内壁设有内螺纹,所述管路为多个,每个所述管路的两端分别连通有所述端部接头;
相邻两个所述管路中,其中一个管路的其中一端的端部接头通过其内壁的内螺纹与所述第一外螺纹相连接,另一个管路的其中一端的端部接头通过其内壁的内螺纹与所述第二外螺纹相连接。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端部接头的外壁设有沿其周向延伸的环槽,所述环槽用于容纳密封圈。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端部接头的外壁设有沿其周向延伸的环形凸起。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管路连接结构包括连接柱;连接柱的外壁设有沿其轴向依次分布的第一外螺纹和第二外螺纹,第一外螺纹与相邻两待连接管路中的一个管路的端部接头的内螺纹相匹配,第二外螺纹与另一个管路的端部接头的内螺纹相匹配。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管路连接结构可以应用于R744空调系统高压管路的多个芯管之间的临时连接,此时待连接管路即为芯管。其中,芯管等待连接管路的端部处通常还固定连通有端部接头,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接柱则用于与芯管的端部接头固定连接以实现相邻两个芯管之间的临时连接。具体的,芯管的端部接头内设有内螺纹,在连接相邻两个芯管时,可以通过第一外螺纹和其中一个芯管的端部接头的内螺纹将连接柱与其中一个芯管的端部接头螺纹连接,以及,通过第二外螺纹和另一个芯管的端部接头的内螺纹将连接柱与另一个芯管的端部接头螺纹连接,此时连接柱不仅可以通过螺纹连接方式将相邻两个芯管的端部接头稳定连接,且由于连接柱上设置的是外螺纹,因此连接于相邻两芯管的端部接头之间的连接柱会位于芯管的端部接头内部,而不会外露于芯管的端部接头外,此时连接柱不会影响芯管后续的包胶过程。由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管路连接结构中的连接柱是通过螺纹连接方式使得相邻两个芯管的端部接头稳定连接,因此相较于过盈配合方式,该连接柱可以起到更稳定的连接效果,即使后续包胶过程中提升生产速度,牵引力增加,连接柱与芯管的端部接头之间的连接位置也难以脱落分离,可以有效保证包胶过程的连续稳定进行,从而提升生产效率。此外,相较于现有的过盈配合方式中采用的尼龙管等软管,本实用新型中的连接柱具有更高的强度和刚度,该连接柱不仅可以保证多个芯管的端部接头之间的连接稳定性,且连接柱可以对多个芯管的端部接头之间的连接处起到支撑作用,在后续包胶过程中,不需人工托起芯管,可以有效降低劳动强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管路连接结构通过第一外螺纹和第二外螺纹分别与相邻两待连接管路的端部接头的内螺纹相匹配,可以使连接柱稳定连接于相邻两待连接管路的端部接头之间,且使得连接柱位于待连接管路的端部接头内部,从而可以在不影响包胶过程的前提下稳定连接相邻两待连接管路,使得连接柱和待连接管路的端部接头之间的连接位置不易脱落,能够保证管路包胶作业稳定连续进行,提升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管路组件包括管路、端部接头和上述管路连接结构;端部接头为中空结构且端部接头的内壁设有内螺纹,管路为多个,每个管路的两端分别连通有端部接头;相邻两个管路中,其中一个管路的其中一端的端部接头通过其内壁的内螺纹与第一外螺纹相连接,另一个管路的其中一端的端部接头通过其内壁的内螺纹与第二外螺纹相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管路组件包括上述管路连接结构,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管路组件与上述管路连接结构具有相同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管路连接结构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管路连接结构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待连接管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的A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管路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连接柱;10-第一外螺纹;11-第二外螺纹;2-待连接管路;20-端部接头;200-内螺纹;201-环形凸起;3-第一保护套;30-第一承插空间;4-第二保护套;40-第二承插空间;5-支撑环板;6-外部管路;7-扣压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实施例: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管路连接结构包括连接柱1;连接柱1的外壁设有沿其轴向依次分布的第一外螺纹10和第二外螺纹11,第一外螺纹10与相邻两待连接管路2中的一个管路的端部接头20的内螺纹200相匹配,第二外螺纹11与另一个管路的端部接头20的内螺纹200相匹配。
其中,待连接管路2的结构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管路连接结构可以应用于R744(二氧化碳)空调系统高压管路的多个芯管之间的临时连接,此时待连接管路2即为芯管,该芯管可以为外表覆盖有金属编织层的金属波纹管。
在连接相邻两个芯管时,可以通过第一外螺纹10和其中一个芯管的端部接头20的内螺纹200将连接柱1与其中一个芯管的端部接头20螺纹连接,以及,通过第二外螺纹11和另一个芯管的端部接头20的内螺纹200将连接柱1与另一个芯管的端部接头20螺纹连接,此时连接柱1不仅可以通过螺纹连接方式将相邻两个芯管的端部接头20稳定连接,且由于连接柱1上设置的是外螺纹,因此连接于相邻两芯管之间的连接柱1会位于芯管的端部接头20的内部,而不会外露于芯管的端部接头20外,此时连接柱1不会影响芯管后续的包胶过程。
由于本实施例提供的管路连接结构中的连接柱1是通过螺纹连接方式使得相邻两个芯管的端部接头20稳定连接,因此相较于过盈配合方式,该连接柱1可以起到更稳定的连接效果,即使后续包胶过程中提升生产速度,牵引力增加,连接柱1与芯管端部接头20的连接位置也难以脱落分离,可以有效保证包胶过程的连续稳定进行,从而提升生产效率。
此外,相较于现有的过盈配合方式中采用的尼龙管等软管,本实施例中的连接柱1具有更高的强度和刚度,该连接柱1不仅可以保证多个芯管的端部接头20之间的连接稳定性,且连接柱1可以对多个芯管的端部接头20之间的连接处起到支撑作用,在后续包胶过程中,不需人工托起芯管,可以有效降低劳动强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提供的管路连接结构通过第一外螺纹10和第二外螺纹11分别与相邻两待连接管路2的端部接头20的内螺纹200相匹配,可以使连接柱1稳定连接于相邻两待连接管路2的端部接头20之间,且使得连接柱1位于待连接管路2的端部接头20的内部,从而可以在不影响包胶过程的前提下稳定连接相邻两待连接管路2,使得连接柱1和待连接管路2的端部接头20之间的连接位置不易脱落,能够保证管路包胶作业稳定连续进行,提升生产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外螺纹10的螺旋方向和第二外螺纹11的螺旋方向相同,且第一外螺纹10的螺距和第二外螺纹11的螺距相同。此时第一外螺纹10和第二外螺纹11一致,第一外螺纹10和第二外螺纹11可以通过滚丝、搓丝、攻丝等方式连续形成于连接柱1的外壁上。
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一外螺纹10和第二外螺纹11一致时,多个待连接管路2的端部接头20内的内螺纹200也对应一致,此时不仅便于提升连接柱1的第一外螺纹10和第二外螺纹11的形成效率,且不需分辨第一外螺纹10和第二外螺纹11,可以直接将连接柱1螺纹连接于相邻两个待连接管路2的端部接头20之间,从而提升该管路连接结构的安装效率。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管路连接结构还包括第一保护套3,第一保护套3罩设于连接柱1的设有第一外螺纹10的柱身外,且第一保护套3的内壁和连接柱1的外壁之间形成有第一承插空间30,第一承插空间30用于容纳连接于第一外螺纹10处的端部接头20。
当连接柱1通过第一外螺纹10与相邻两待连接管路2中的一个管路的端部接头20螺纹连接时,连接于第一外螺纹10处的端部接头20会伸入至第一保护套和连接柱1之间形成的第一承插空间30内,此时第一保护套3罩设于上述端部接头20外,从而对第一外螺纹10处的端部接头20形成保护,防止后续在待连接管路2上包胶时胶体覆盖于待连接管路2的端部接头20外不需要包胶的部分,进而不需在包胶完成后将待连接管路2的端部接头20外的多余胶体去除。此时只需将连接柱1外覆盖的胶体与待连接管路2外的胶体分离,再将连接柱1与端部接头20分离即可实现多个待连接管路2之间的精确拆分。
可以看出,相较于现有的过盈配合方式,本实施例提供的管路连接结构通过第一保护套3还可以避免在包胶过程结束后将接头外多余部位的橡胶去除的过程,可以进一步的有效提升生产效率。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管路连接结构还包括第二保护套4,第二保护套4罩设于连接柱1的设有第二外螺纹11的柱身外,且第二保护套4的内壁和连接柱1的外壁之间形成有第二承插空间40,第二承插空间40用于容纳连接于第二外螺纹11处的端部接头20。
当连接柱1通过第二外螺纹11与相邻两待连接管路2中的另一个管路的端部接头20螺纹连接时,连接于第二外螺纹11处的端部接头20会伸入至第二保护套4和连接柱1之间形成的第二承插空间40内,此时第二保护套4罩设于上述端部接头20外,从而对第二外螺纹11处的端部接头20形成保护,防止后续在待连接管路2上包胶时胶体覆盖于待连接管路2的端部接头20外不需要包胶的部分,进而不需在包胶完成后将待连接管路2的端部接头20外的多余胶体去除。此时只需将连接柱1外覆盖的胶体与待连接管路2外的胶体分离,再将连接柱1与端部接头20分离即可实现多个待连接管路2之间的精确拆分。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的第二保护套4可以与第一保护套3相互配合,在使得包胶后的相邻两待连接管路2中的任一管路的端部接头20外不会覆盖有胶体,相较于现有的过盈配合方式,第二保护套4也可以避免在包胶过程结束后将接头外多余部位的橡胶去除的过程,可以进一步的有效提升生产效率。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管路连接结构还包括支撑环板5,支撑环板5套设于连接柱1的第一外螺纹10和第二外螺纹11之间;第一保护套3为两端均具有开口的管状结构,第一保护套3的靠近第二外螺纹11的端部开口的边缘与支撑环板5的面对第一外螺纹10的板面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环板5不仅可以支撑第一保护套3,且可以对伸入至第一保护套3内的端部接头20起到限位作用,从而提升连接柱1在相邻两个待连接管路2的端部接头20之间的连接便捷性。
进一步的,第二保护套4为两端均具有开口的管状结构,第二保护套4的靠近第一外螺纹10的端部开口的边缘与支撑环板5的面对第二外螺纹11的板面连接。
此时支撑环板5还可以对第二保护套4形成支撑,以及对伸入至第二保护套4内的端部接头20起到限位作用,也可以提升连接柱1在相邻两个待连接管路2的端部接头20之间的连接便捷性。
为进一步提升该管路连接结构的使用便捷性,本实施例优选第一保护套3的尺寸和第二保护套4的尺寸相同,且第一保护套3和第二保护套4对称分布于支撑环板5两侧。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保护套3和第二保护套4均为圆柱形,且支撑环板5为圆环状;第一保护套3的外径、第二保护套4的外径和支撑环板5的外径均与待连接管路2的外径相等。
当第一保护套3的外径、第二保护套4的外径和支撑环板5的外径均与待连接管路2的外径相等时,连接于相邻两个待连接管路2的端部接头20之间的该管路连接结构可以与相邻两个待连接管路2之间齐平,此时管路连接结构不会影响阻碍后续的包胶过程,能够保证包胶过程的连续进行。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管路组件包括管路、端部接头20和上述管路连接结构;端部接头20为中空结构且端部接头20的内壁设有内螺纹200,管路为多个,每个管路的两端分别连通有端部接头20;相邻两个管路中,其中一个管路的其中一端的端部接头20通过其内壁的内螺纹200与第一外螺纹10相连接,另一个管路的其中一端的端部接头20通过其内壁的内螺纹200与第二外螺纹11相连接。
本实施例提供的管路组件中的管路可以为R744(二氧化碳)空调系统高压管路的芯管,端部接头20则为该R744空调系统高压管路的端部接头20,此时管路连接结构用于对多个芯管起到临时连接作用,便于后续对多个芯管进行连续包胶作业,从而形成多个R744(二氧化碳)空调系统高压管路。
由于本实施例提供的管路组件包括上述管路连接结构,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管路组件同样可以通过第一外螺纹10和第二外螺纹11分别与相邻两待连接管路2的端部接头20的内螺纹200相匹配,从而使连接柱1稳定连接于相邻两待连接管路2的端部接头20之间,以及使得连接柱1位于待连接管路2的端部接头20的内部,进而可以在不影响包胶过程的前提下稳定连接相邻两待连接管路2,使得连接柱1和待连接管路2的端部接头20之间的连接位置不易脱落,能够保证管路包胶作业稳定连续进行,提升生产效率。
进一步的,端部接头20的外壁设有沿其周向延伸的环槽,环槽用于容纳密封圈。
在实际应用中,R744(二氧化碳)空调系统高压管路的端部接头20需要与管路连接结构分离,然后与外部管路6进行连通,此时为保证端部接头20与外部管路6之间的密封性,可以在端部接头20的环槽内安装密封圈,当端部接头20与外部管路6连通时,密封圈抵接于环槽的槽底和外部管路6的内壁之间,可以提升端部接头20与外部管路6之间的密封性。
如图4和图5所示,端部接头20的外壁设有沿其周向延伸的环形凸起201。
环形凸起201可以在端部接头20与外部管路6连通时提升端部接头20与外部管路6之间的摩擦力,从而有效增加端部接头20与外部管路6之间的轴向拔脱力。
在实际应用中,如图5所示,端部接头20与外部管路6之间可以通过扣压环7固定连通,此时端部接头20和外部管路6均伸入至扣压环7内,且端部接头20外的密封圈和环形凸起201分别与扣压环7的内壁相抵接。
此时密封圈用于提升端部接头20与扣压环7之间的密封性,从而提升端部接头20与外部管路6之间的密封性;对应的,环形凸起201用于增加端部接头20与扣压环7之间的摩擦力,从而提升端部接头20与外部管路6之间的轴向拔脱力。
其中,扣压环7可以采用铝合金等易变形的合金制成,当扣压环7套设于端部接头20外时,可以对扣压环7施加径向压力以使扣压环7的内壁在环形凸起201的两侧凹陷,从而利用扣压环7的变形和环形凸起201使得扣压环7稳定卡接于端部接头20外。
进一步的,环形凸起201可以为多个,多个环形凸起201沿端部接头20的轴向间隔分布。
多个环形凸起201可以进一步的提升端部接头20与扣压环7之间的摩擦力,从而有效增加端部接头20与扣压环7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管路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柱(1);
所述连接柱(1)的外壁设有沿其轴向依次分布的第一外螺纹(10)和第二外螺纹(11),所述第一外螺纹(10)与相邻两待连接管路(2)中的一个管路的端部接头(20)的内螺纹(200)相匹配,所述第二外螺纹(11)与另一个管路的端部接头(20)的内螺纹(200)相匹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路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螺纹(10)的螺旋方向和所述第二外螺纹(11)的螺旋方向相同,且所述第一外螺纹(10)的螺距和所述第二外螺纹(11)的螺距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管路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保护套(3),所述第一保护套(3)罩设于所述连接柱(1)的设有所述第一外螺纹(10)的柱身外,且所述第一保护套(3)的内壁和所述连接柱(1)的外壁之间形成有第一承插空间(30),所述第一承插空间(30)用于容纳连接于所述第一外螺纹(10)处的端部接头(2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路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保护套(4),所述第二保护套(4)罩设于所述连接柱(1)的设有所述第二外螺纹(11)的柱身外,且所述第二保护套(4)的内壁和所述连接柱(1)的外壁之间形成有第二承插空间(40),所述第二承插空间(40)用于容纳连接于所述第二外螺纹(11)处的端部接头(2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路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环板(5),所述支撑环板(5)套设于所述连接柱(1)的第一外螺纹(10)和第二外螺纹(11)之间;
所述第一保护套(3)为两端均具有开口的管状结构,所述第一保护套(3)的靠近所述第二外螺纹(11)的端部开口的边缘与所述支撑环板(5)的面对所述第一外螺纹(10)的板面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管路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保护套(4)为两端均具有开口的管状结构,所述第二保护套(4)的靠近所述第一外螺纹(10)的端部开口的边缘与所述支撑环板(5)的面对所述第二外螺纹(11)的板面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管路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护套(3)和所述第二保护套(4)均为圆柱形,且所述支撑环板(5)为圆环状;
所述第一保护套(3)的外径、所述第二保护套(4)的外径和所述支撑环板(5)的外径均与待连接管路(2)的外径相等。
8.一种管路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管路、端部接头(20)和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管路连接结构;
所述端部接头(20)为中空结构且所述端部接头(20)的内壁设有内螺纹(200),所述管路为多个,每个所述管路的两端分别连通有所述端部接头(20);
相邻两个所述管路中,其中一个管路的其中一端的端部接头(20)通过其内壁的内螺纹(200)与所述第一外螺纹(10)相连接,另一个管路的其中一端的端部接头(20)通过其内壁的内螺纹(200)与所述第二外螺纹(11)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管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接头(20)的外壁设有沿其周向延伸的环槽,所述环槽用于容纳密封圈。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管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接头(20)的外壁设有沿其周向延伸的环形凸起(201)。
CN202223320557.2U 2022-12-09 2022-12-09 管路连接结构及管路组件 Active CN2190136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20557.2U CN219013643U (zh) 2022-12-09 2022-12-09 管路连接结构及管路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20557.2U CN219013643U (zh) 2022-12-09 2022-12-09 管路连接结构及管路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13643U true CN219013643U (zh) 2023-05-12

Family

ID=862351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320557.2U Active CN219013643U (zh) 2022-12-09 2022-12-09 管路连接结构及管路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1364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992098B2 (ja) ノンボルト継手構造およびノンボルト継手構造を形成する方法
CN110578841B (zh) 带有防脱密封结构的管材组件
WO2013147640A1 (ru) Узел соединения элемента трубопроводной арматуры с трубой из полимерного материала и элемент трубопроводной арматуры для него
WO2013111951A1 (ko) 공기 조화기 설치용 배관 장치
CN105840931A (zh) 一种低压流体输送系统英制导管的柔性连接件
CN219013643U (zh) 管路连接结构及管路组件
CN113404947A (zh) 基于滚压式组合导管的系统管路及其装配方法
CN211693882U (zh) 带有新型防脱密封结构的管材组件
CN215981379U (zh) 一种卡套式快拆接头
CN216447642U (zh) 一种汽车管路用直通接头的快装结构
CN210770796U (zh) 带有防脱密封结构的管材组件
CN211395756U (zh) 检查井的防脱密封管道连接结构及带有该结构的检查井
CN105299323A (zh) 一种用于高压软管固定安装的管夹
CN110792861A (zh) 一种管道扣压接头的内撑装置及全通径扣压连接方法
US20080067812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upling a conduit to a fitting
CN112413250A (zh) 一种管道连接结构
CN216447589U (zh) 一种角通接头的密封机构
CN110529666A (zh) 可拆卸穿舱水密结构
CN216252038U (zh) 装配式住宅拼接缝处电气线管连接装置
CN218762042U (zh) 万向管紧固结构
CN212776057U (zh) 一种二通接头
CN108131520B (zh) 一种柔性复合管用中间接头
CN219975760U (zh) 一种新型管路密封结构及管路连接单元
CN103899383B (zh) 一种连接接头
CN219911403U (zh) 一种波纹管快速连接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