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12989U - 冷暖无叶风扇 - Google Patents

冷暖无叶风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12989U
CN219012989U CN202223594545.9U CN202223594545U CN219012989U CN 219012989 U CN219012989 U CN 219012989U CN 202223594545 U CN202223594545 U CN 202223594545U CN 219012989 U CN219012989 U CN 2190129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olute
cooling
base bracket
warming
bladeless fa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59454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范瑞鹏
陈宇强
王勇
韦彦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Green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Center Co Ltd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Green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Center Co Ltd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Green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Center Co Ltd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Green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Center Co Ltd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22359454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129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129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1298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冷暖无叶风扇,包括:底座支架,具有冷风口和热风口,在使用状态时,热风口位于冷风口下方;风机,设置于底座支架上,且底座支架上开设有与风机连通的进风口;蜗壳,可转动地设置于底座支架上并套设于风机外,且蜗壳具有出风口;蜗壳受控相对底座支架旋转,并带动出风口朝向冷风口和热风口中的任意一者。若开启冷风模式,可控制蜗壳旋转使出风口朝向冷风口,以从顶部的冷风口出风,这样冷空气可以从上到下逐渐下沉。若冷暖无叶风扇开启热风模式,便可控制蜗壳旋转使出风口朝向热风口,以从下方的热风口出风,这样热空气可以从下到上逐渐上浮。如此,实现上冷下热的送风方式,能够有效利用吹出的冷风及热风进行换热。

Description

冷暖无叶风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叶风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冷暖无叶风扇。
背景技术
风扇是人们生活中常用的一种家用电器。传统的叶片风扇通过旋转叶片产生风,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叶片不断“切割”空气会使用户受到风流的阶段性冲击,且叶片高速旋转会产生较大的噪音还存在安全隐患。
针对传统风扇的缺点,已有厂商推出了无叶风扇,无叶风扇是通过壳体吸入空气,通过扇头把空气以圆形轨迹喷出,最终形成一股不间断的风流,由于不需要设置叶片,因此风流的冲击感和噪声小。
相关技术中,无叶风扇仅具有单冷功能,或者有些无叶风扇设置了冷暖两个出风模式,但是出风方式单一,无法有效利用吹出的冷风及热风。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无法有效利用冷风及热风的问题,提供一种冷暖无叶风扇。
一种冷暖无叶风扇,所述冷暖无叶风扇包括:
底座支架,具有冷风口和热风口,在使用状态时,所述热风口位于所述冷风口下方;
风机,设置于所述底座支架上,且所述底座支架上开设有与所述风机连通的进风口;
蜗壳,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底座支架上并套设于所述风机外,且所述蜗壳具有出风口;
其中,所述蜗壳受控相对所述底座支架旋转,并带动所述出风口朝向所述冷风口和所述热风口中的任意一者。
上述冷暖无叶风扇中将蜗壳可转动地设置于底座支架上,使蜗壳的出风口可以随着蜗壳的转动而发生位置变化,相当于蜗壳内风道的出风口可以根据需求旋转至与冷风口或热风口对接。并且,在冷暖无叶风扇工作的过程中,若开启冷风模式,便可控制蜗壳旋转使出风口朝向冷风口,以从顶部的冷风口出风,这样冷空气可以从上到下逐渐下沉,有效制冷。另外,若冷暖无叶风扇开启热风模式,便可控制蜗壳旋转使出风口朝向热风口,以从下方的热风口出风,这样热空气可以从下到上逐渐上浮,有效制热。如此,冷暖无叶风扇通过旋转蜗壳,实现上冷下热的送风方式,能够有效利用吹出的冷风及热风进行换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座支架具有相交连接的顶壁和侧壁,所述顶壁上形成所述冷风口,所述侧壁上形成所述热风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蜗壳与所述风机同轴、且围绕所述风机的中轴线可转动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风口位于所述蜗壳轴向的一侧,所述蜗壳具有沿自身轴向相对的两个外侧壁及连接于两个所述外侧壁之间的外周壁,所述外周壁上形成所述出风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冷暖无叶风扇还包括套设于所述风机外的轴承,所述轴承的内圈和外圈中的一者固定于所述底座支架上,另一者与所述蜗壳固定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设置于所述底座支架上,并与所述蜗壳传动连接,用于驱动所述蜗壳相对所述底座支架旋转。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动机构包括驱动件、齿轮及齿条,所述驱动件设于所述底座支架上,所述齿轮与所述驱动件的输出端连接,所述齿条设于所述蜗壳的外壁上并沿所述蜗壳的周向延伸设置,所述齿轮与所述齿条啮合传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设于所述底座支架上,且支撑于所述蜗壳下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架体组件和滚轮,所述滚轮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架体组件上,并与所述蜗壳抵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滚轮包括轮体和轴体,所述轮体套设于所述轴体上;
所述架体组件包括本体和弹性件,所述本体上沿自身重力方向开设有滑槽,所述轴体可升降地穿设于所述滑槽处,并与所述弹性件可转动连接,且所述弹性件抵接于所述轴体与所述底座支架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发热体,所述发热体设于所述热风口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围绕所述出风口的外周设置于所述蜗壳的外表面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冷暖无叶风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冷暖无叶风扇装配风道件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冷暖无叶风扇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冷暖无叶风扇中底座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冷暖无叶风扇中支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00、冷暖无叶风扇;10、底座支架;11、顶壁;12、冷风口;13、侧壁;14、热风口;15、进风口;20、发热体;21、挡板;23、风道件;30、风机;50、蜗壳;51、出风口;55、引导条;60、轴承;70、传动机构;72、驱动件;74、齿轮;76、齿条;80、支撑机构;82、架体组件;821、本体;822、滑槽;823、弹性件;825、安装套;84、滚轮;841、轮体;843、轴体;85、凹槽;90、密封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参阅图1及图3,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冷暖无叶风扇100,包括底座支架10、风机30及蜗壳50,风机30设于底座支架10上,蜗壳50套设于风机30外,且底座支架10上开设有与风机30连通的进风口15,蜗壳50具有出风口51,风机30在蜗壳50内工作时,便可带动气流由进风口15流向蜗壳50后从出风口51流出,形成流动的气流。
一些实施例中,底座支架10具有冷风口12和热风口14,在使用状态时,热风口14位于冷风口12下方,也就是说冷风口12在上,热风口14在下。并且,蜗壳50可转动地设置于底座支架10上,蜗壳50受控相对底座支架10旋转并带动出风口51朝向冷风口12和热风口14中的任意一者,如此将蜗壳50可转动地设置于底座支架10上,使蜗壳50的出风口51可以随着蜗壳50的转动而发生位置变化,相当于蜗壳50内风道的出风口51可以根据需求旋转至与冷风口12或热风口14对接。
并且,在冷暖无叶风扇100工作的过程中,若开启冷风模式,便可控制蜗壳50旋转使出风口51朝向冷风口12,以从顶部的冷风口12出风,这样冷空气可以从上到下逐渐下沉,有效制冷。另外,若冷暖无叶风扇100开启热风模式,便可控制蜗壳50旋转使出风口51朝向热风口14,以从下方的热风口14出风,这样热空气可以从下到上逐渐上浮,有效制热。如此,冷暖无叶风扇100通过旋转蜗壳50,实现上冷下热的送风方式,能够有效利用吹出的冷风及热风进行换热。
进一步地,冷暖无叶风扇100还包括发热体20,发热体20设于热风口14处,当需要输送热风时,便可利用发热体20加热流向热风口14的气流,进而输出暖风。具体地,发热体20对应热风口14固定于底座支架10上,当蜗壳50旋转至出风口51朝向热风口14时,蜗壳50内的气流便可流经发热体20流向热风口14,从热风口14流出暖气流。
参阅图1-图3,可选地,冷暖无叶风扇100还包括挡板21,挡板21安装于底座支架10上,并覆盖热风口14,且挡板21上开设有多个通孔,暖流通过多个通孔流出,同时挡板21可以阻挡外界杂质进入热风口14,以保护热风口14。还可选地,冷暖无叶风扇100还包括风道件23,风道件23对应冷风口12安装于底座支架10上,从冷风口12吹出的冷风进入风道件23内部,通过风道件23送出。
一些实施例中,蜗壳50与风机30同轴,且围绕风机30的中轴线可转动设置,如此使蜗壳50以风机30的中轴线为旋转轴进行转动,蜗壳50转动过程中风机30始终位于蜗壳50的中心处,蜗壳50与风机30不会发生干涉。
进一步地,进风口15位于蜗壳50轴向的一侧,蜗壳50具有沿自身轴向相对的两个外侧壁及连接于两个外侧壁之间的外周壁,外周壁上形成出风口51,这样蜗壳50旋转的过程中,位于外周壁上的出风口51可以沿着蜗壳50的周向旋转,可以与位于顶壁11上的冷风口12,或者位于侧壁13上的热风口14对接。如此,在风机30的作用外界空气可沿风机30的轴向从进风口15进入蜗壳50内部后,沿风机30的径向从蜗壳50外周壁上的出风口51流出。
一些实施例中,冷暖无叶风扇100还包括套设于风机30外的轴承60,轴承60的内圈和外圈中的一者固定于底座支架10上,另一者与蜗壳50固定连接,如此在底座支架10与蜗壳50之间设置轴承60,利用轴承60件蜗壳50可转动地设置于底座支架10上,且方便蜗壳50进行旋转运动。
一些实施例中,冷暖无叶风扇100还包括传动机构70,传动机构70设置于底座支架10上,并与蜗壳50传动连接,用于驱动蜗壳50相对底座支架10旋转,如此通过传动机构70控制蜗壳50相对底座支架10旋转,以使蜗壳50在传动机构70的控制下自动旋转来调节出风口51的位置。
进一步地,传动机构70包括驱动件72、齿轮74及齿条76,驱动件72设于底座支架10上,齿轮74与驱动件72的输出端连接,齿条76设于蜗壳50的外壁上并沿蜗壳50的周向延伸设置,齿轮74与齿条76啮合传动。传动机构70工作时,驱动件72带动齿轮74旋转,旋转的齿轮74进一步带动齿条76及蜗壳50旋转,如此驱动蜗壳50转动。
参阅图1及图3-图5,一些实施例中,冷暖无叶风扇100还包括支撑机构80,支撑机构80设于底座支架10上,且支撑于蜗壳50下方,为旋转中的蜗壳50提供支撑力,防止蜗壳50在转动过程中因为自身重力而向下偏移。
进一步地,支撑机构80包括架体组件82和滚轮84,滚轮84可转动地设置于架体组件82上,并与蜗壳50抵接,如此通过滚轮84支撑蜗壳50,蜗壳50在转动过程中滚轮84可以随动,使蜗壳50与滚轮84之间的摩擦力较小,方式蜗壳50在转动过程中与支撑机构80之间产生过多磨损。
可选地,蜗壳50的底部设置有引导条55,引导条55沿蜗壳50的周向延伸设置,滚轮84上沿自身周向开设有凹槽85,引导条55可滑动地设置于凹槽85内,如此通过引导条55和凹槽85的配合,对蜗壳50和滚轮84在滚轮84的轴向上限位,以在引导条55的导向作用下滚轮84与转动的蜗壳50始终保持接触而提供有效支撑。
一些实施例中,滚轮84包括轮体841和轴体843,轮体841套设于轴体843上。架体组件82包括本体821和弹性件823,本体821上沿自身重力方向开设有滑槽822,轴体843可升降地穿设于滑槽822处,并与弹性件823可转动连接,且弹性件823抵接于轴体843与底座支架10之间。如此,通过弹性件823支撑轴体843,轴体843能够在重力方向上浮动,以适应蜗壳50的转动过程,且在弹性件823的作用下滚轮84能够始终与蜗壳50保持抵接,持续提供有效的支撑。
具体地,架体组件82还包括安装套825,弹性件823的一端套设于底座架体上,弹性件823的另一端套设有安装套825,轴体843可转动地安装于安装套825上,如此通过安装套825将轴体843可转动地设置于弹性件823上,且使滚轮84能够受到弹性件823的弹性支撑力。
一些实施例中,冷暖无叶风扇100还包括密封件90,密封件90围绕出风口51的外周设置于蜗壳50的外表面上。如此,当蜗壳50的出风口51与冷风口12对接时,密封件90密封抵接于蜗壳50与底座支架10之间,可通过密封件90密封出风口51与冷风口12之间的缝隙,防止蜗壳50与底座之间的对接处漏气;或者,当蜗壳50的出风口51与热风口14对接时,密封件90密封抵接于蜗壳50与底座支架10之间,可通过密封件90密封出风口51与热风口14之间的缝隙,防止蜗壳50与底座之间的对接处漏气。
可选地,密封件90为密封棉,具有较好的密封性能,且密封棉随着蜗壳50转动时与底座支架10之间的摩擦力较小,不会对底座支架10造成损伤。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3)

1.一种冷暖无叶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暖无叶风扇包括:
底座支架(10),具有冷风口(12)和热风口(14),在使用状态时,所述热风口(14)位于所述冷风口(12)下方;
风机(30),设置于所述底座支架(10)上,且所述底座支架(10)上开设有与所述风机(30)连通的进风口(15);
蜗壳(50),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底座支架(10)上并套设于所述风机(30)外,且所述蜗壳(50)具有出风口(51);
其中,所述蜗壳(50)受控相对所述底座支架(10)旋转,并带动所述出风口(51)朝向所述冷风口(12)和所述热风口(14)中的任意一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暖无叶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支架(10)具有相交连接的顶壁(11)和侧壁(13),所述顶壁(11)上形成所述冷风口(12),所述侧壁(13)上形成所述热风口(1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暖无叶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蜗壳(50)与所述风机(30)同轴、且围绕所述风机(30)的中轴线可转动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暖无叶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15)位于所述蜗壳(50)轴向的一侧,所述蜗壳(50)具有沿自身轴向相对的两个外侧壁及连接于两个所述外侧壁之间的外周壁,所述外周壁上形成所述出风口(5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暖无叶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暖无叶风扇还包括套设于所述风机(30)外的轴承(60),所述轴承(60)的内圈和外圈中的一者固定于所述底座支架(10)上,另一者与所述蜗壳(50)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暖无叶风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传动机构(70),所述传动机构(70)设置于所述底座支架(10)上,并与所述蜗壳(50)传动连接,用于驱动所述蜗壳(50)相对所述底座支架(10)旋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冷暖无叶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70)包括驱动件(72)、齿轮(74)及齿条(76),所述驱动件(72)设于所述底座支架(10)上,所述齿轮(74)与所述驱动件(72)的输出端连接,所述齿条(76)设于所述蜗壳(50)的外壁上并沿所述蜗壳(50)的周向延伸设置,所述齿轮(74)与所述齿条(76)啮合传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暖无叶风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机构(80),所述支撑机构(80)设于所述底座支架(10)上,且支撑于所述蜗壳(50)下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冷暖无叶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80)包括架体组件(82)和滚轮(84),所述滚轮(84)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架体组件(82)上,并与所述蜗壳(50)抵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冷暖无叶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蜗壳(50)的底部设置有引导条(55),所述引导条(55)沿所述蜗壳(50)的周向延伸设置,所述滚轮(84)上沿自身周向开设置凹槽(85),所述引导条(55)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凹槽(85)内。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冷暖无叶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84)包括轮体(841)和轴体(843),所述轮体(841)套设于所述轴体(843)上;
所述架体组件(82)包括本体(821)和弹性件(823),所述本体(821)上沿自身重力方向开设有滑槽(822),所述轴体(843)可升降地穿设于所述滑槽(822)处,并与所述弹性件(823)可转动连接,且所述弹性件(823)抵接于所述轴体(843)与所述底座支架(10)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任意一项所述的冷暖无叶风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发热体(20),所述发热体(20)设于所述热风口(14)处。
13.根据权利要求1-11任意一项所述的冷暖无叶风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密封件(90),所述密封件(90)围绕所述出风口(51)的外周设置于所述蜗壳(50)的外表面上。
CN202223594545.9U 2022-12-29 2022-12-29 冷暖无叶风扇 Active CN2190129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94545.9U CN219012989U (zh) 2022-12-29 2022-12-29 冷暖无叶风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94545.9U CN219012989U (zh) 2022-12-29 2022-12-29 冷暖无叶风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12989U true CN219012989U (zh) 2023-05-12

Family

ID=862336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594545.9U Active CN219012989U (zh) 2022-12-29 2022-12-29 冷暖无叶风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1298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076668B1 (ko) 공기 조화기의 실내기
CN108800328B (zh) 柜式空调室内机
US20050103042A1 (en) Centrifugal blower and air conditioner with the same
CN109945446B (zh)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CN219012989U (zh) 冷暖无叶风扇
CN111594921A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
KR102499298B1 (ko) 멀티 팬 유닛
CN115962150A (zh) 冷暖无叶风扇
CN207554382U (zh) 一种插入式高温风机隔热降温机构
CN210623118U (zh) 出风结构及风扇
CN101726055A (zh) 窗式空调器的室内风扇
CN211953103U (zh) 一种无叶空调扇
CN204402935U (zh) 风冷式电机直联锅炉引风机
CN112443969A (zh) 送风设备
CN218954991U (zh) 空调式油烟机
CN209763292U (zh) 空调室内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7176974U (zh) 一种便于散热的消防排烟风机
CN218093488U (zh) 集成风机模块、集成灶
CN111682698B (zh) 一种散热效果好的电动机
CN211009179U (zh) 风轮装置及吹风设备
CN117515673B (zh) 一种移动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CN212538039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
CN220726662U (zh) 离心鼓风机
CN218376990U (zh) 一种酿酒车间通风用鼓风机
CN218829480U (zh) 一种具有过热保护的单相异步电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