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11917U - 一种与铝合金模板配套使用的狭窄变形缝支模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与铝合金模板配套使用的狭窄变形缝支模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11917U
CN219011917U CN202223319968.XU CN202223319968U CN219011917U CN 219011917 U CN219011917 U CN 219011917U CN 202223319968 U CN202223319968 U CN 202223319968U CN 219011917 U CN219011917 U CN 2190119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luminum alloy
template
templates
deformation joint
formwor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31996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安桂芳
樊宇
王建宝
景绚
郝力亭
王彩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xi Eighth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xi Eighth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xi Eighth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xi Eighth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319968.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119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119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119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20Hydro energy

Landscapes

  • Forms Removed On Construction Sites Or Auxiliary Member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具体是一种与铝合金模板配套使用的狭窄变形缝支模装置,解决了现有的两种在变形缝处进行施工的方法存在无法保证建筑物成型质量、铝合金墙模板不易支设的问题。一种与铝合金模板配套使用的狭窄变形缝支模装置,包括内模板、外模板;内模板的内表面固定有内龙骨,外模板的外表面固定有外龙骨;内龙骨与外龙骨通过若干根对拉螺杆固定连接;两块内模板的顶端中部各固定有一个吊环。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在变形缝处支设模板的目的,且两块内模板的刚度以及平整度均能够得到保证,提高了浇筑后的建筑物的成型质量;利用塔吊以及吊环能够将内模板吊运至变形缝内,解决了变形缝处空间狭窄,难以支设模板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与铝合金模板配套使用的狭窄变形缝支模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与铝合金模板配套使用的狭窄变形缝支模装置。
背景技术
为防止建筑物在外界因素作用下产生变形进而导致建筑物开裂甚至被破坏,通常在浇筑建筑物成型时每隔一段距离就会留设变形缝,自基础以上将建筑物的墙体、楼层板、屋顶等构件断开,通常变形缝的宽度不大于300mm;目前,应用铝合金模板进行建筑物浇筑施工时,通常采用两种方法在变形缝处进行施工,一是填塞施工法,使用挤塑板等填充物在变形缝处进行填塞,然后搭设变形缝两侧的铝合金模板,进行整体浇筑;二是分步浇筑法,将变形缝两侧的砼结构墙体分为两个施工阶段,先搭设一侧的铝合金模板,浇筑完成后,借助先浇筑的砼结构墙体搭设另一侧的铝合金模板,并完成建筑物的浇筑施工。
然而实践表明,现有的两种在变形缝处进行施工的方法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挤塑板等填充物质地轻软,拼装时垂直度、平整度均不易控制,且填充物会由于两侧混凝土浇筑产生的侧压力而发生偏移、变形,在紧固铝合金模板时,砼内撑也容易顶入填充物中,导致浇筑后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无法保证,进而可能导致靠近变形缝一侧的墙筋外露锈蚀,同时在浇筑时由于填充物发生偏移、变形导致变形缝两侧的建筑物的墙身截面尺寸、轴线定位出现偏差,无法保证建筑物成型质量;二是采用分步浇筑法施工时需要在先浇筑的砼结构墙体上开设螺栓孔,并借助螺栓孔完成铝合金模板的搭设,若螺栓孔的位置有微小偏差,则无法正常完成铝合金模板的搭设,进而影响建筑物浇筑施工的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的两种在变形缝处进行施工的方法存在无法保证建筑物成型质量、铝合金墙模板不易支设的问题,提供了一种与铝合金模板配套使用的狭窄变形缝支模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与铝合金模板配套使用的狭窄变形缝支模装置,包括变形缝以及分别位于变形缝左侧、右侧的结构楼板,每块结构楼板的上方均设置有一块铝合金顶模板,两块铝合金顶模板呈齐平设置;每块铝合金顶模板的前端、后端各固定有其底端均与结构楼板固定连接的铝合金前模板、铝合金后模板;每块铝合金顶模板与位置匹配的结构楼板之间设置有位于变形缝内侧且沿纵向设置的内模板、位于变形缝外侧且沿纵向设置的外模板;每块内模板的顶端均与铝合金顶模板的上表面齐平;两块内模板的内表面各固定有沿纵向设置且沿上下分布的若干根内龙骨,两块外模板的外表面各固定有与若干根内龙骨位置匹配的若干根外龙骨;位于左侧的各根内龙骨与位于左侧的各根外龙骨之间、位于右侧的各根内龙骨与位于右侧的各根外龙骨之间各通过若干根呈阵列分布的对拉螺杆固定连接;两块外模板的顶端、前端、后端各固定有一根分别紧贴于铝合金顶模板、紧贴于铝合金前模板、紧贴于铝合金后模板的阴角转角模板;两块铝合金顶模板的上表面共同搭设有若干根沿前后均布的支撑杆,两块铝合金前模板的前表面、两块铝合金后模板的后表面各共同搭设有若干根沿上下均布的支撑杆I;每根支撑杆的两端、每根支撑杆I的两端各通过两个螺栓与位置匹配的阴角转角模板固定连接;两块内模板的顶端中部各固定有一个吊环。
进一步地,两块内模板的底端各固定有一根其侧面紧贴于结构楼板侧面的角杆;两块外模板底端各固定有一根其底端紧贴于结构楼板上表面的角杆I。
进一步地,每根内龙骨、每根外龙骨均是由两根方形管并排拼接而成的,且各根对拉螺杆均位于两根方形管之间;各根内龙骨远离内模板的侧面、各根外龙骨远离外模板的侧面各固定有与若干根对拉螺杆位置匹配的若干个垫板,每个垫板的中部均开设有一个垫板孔,且位于变形缝内侧的每个垫板上均固定有一个与垫板孔同轴设置的螺母,位于变形缝外侧的各根对拉螺杆的端部各旋拧有一个固定螺母。
进一步地,所述内龙骨和外龙骨均是采用型号为50mm*30mm*2.5mm的矩形方管制作而成的;所述吊环是采用直径为20mm的圆钢制作而成的;所述对拉螺杆的型号为M18,垫板是采用型号为90mm*90mm*10mm的钢板制成的,且垫板孔的直径为20mm;角杆和角杆I均是采用型号为65mm*65mm的铝板制作而成的,且铝板的厚度为3.7mm。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可靠,实现了在狭窄变形缝处支设模板的目的,且两块内模板的刚度以及平整度均能够得到保证,提高了浇筑后的建筑物的成型质量;利用塔吊以及吊环能够将内模板吊运至变形缝内,解决了变形缝处空间狭窄难以支设模板的问题;进一步地,具有结构简单、可周转使用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变形缝,2-结构楼板,3-合金顶模板,4-内模板,5-外模板,6-内龙骨,7-外龙骨,8-对拉螺杆,9-阴角转角模板,10-支撑杆,11-螺栓,12-吊环,13-角杆,14-角杆I,15-垫板,16-螺母,17-固定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与铝合金模板配套使用的狭窄变形缝支模装置,如附图1所示,包括变形缝1以及分别位于变形缝1左侧、右侧的结构楼板2,每块结构楼板2的上方均设置有一块铝合金顶模板3,两块铝合金顶模板3呈齐平设置;每块铝合金顶模板3的前端、后端各固定有其底端均与结构楼板2固定连接的铝合金前模板、铝合金后模板;每块铝合金顶模板3与位置匹配的结构楼板2之间设置有位于变形缝1内侧且沿纵向设置的内模板4、位于变形缝1外侧且沿纵向设置的外模板5;每块内模板4的顶端均与铝合金顶模板3的上表面齐平;两块内模板4的内表面各固定有沿纵向设置且沿上下分布的若干根内龙骨6,两块外模板5的外表面各固定有与若干根内龙骨6位置匹配的若干根外龙骨7;位于左侧的各根内龙骨6与位于左侧的各根外龙骨7之间、位于右侧的各根内龙骨6与位于右侧的各根外龙骨7之间各通过若干根呈阵列分布的对拉螺杆8固定连接;两块外模板5的顶端、前端、后端各固定有一根分别紧贴于铝合金顶模板3、紧贴于铝合金前模板、紧贴于铝合金后模板的阴角转角模板9;两块铝合金顶模板3的上表面共同搭设有若干根沿前后均布的支撑杆10,两块铝合金前模板的前表面、两块铝合金后模板的后表面各共同搭设有若干根沿上下均布的支撑杆I;每根支撑杆10的两端、每根支撑杆I的两端各通过两个螺栓11与位置匹配的阴角转角模板9固定连接;两块内模板4的顶端中部各固定有一个吊环12。
本实用新型中两块内模板4和两块外模板5均与铝合金模板配套使用,且两块内模板4的平整度以及刚度均能够得到保证,进而保证了浇筑后的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提高了浇筑后的建筑物的成型质量;在两块内模板4的顶端中部各设置一个吊环12,支设模板时,利用塔吊和吊环12将两块内模板4吊运至变形缝1内,解决了变形缝1处空间狭小,作业人员难以支设模板的问题。
支设变形缝1处模板时,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完成铝合金模板的支设:
步骤S1:首先在已浇筑完成的结构楼板2的基础上绑扎变形缝1两侧的钢筋,并在钢筋的外围依次支设铝合金前模板、铝合金后模板、铝合金顶模板3;
步骤S2:将两块外模板5分别安装于变形缝1的左边外侧、右边外侧,并利用各根支撑杆I、阴角转角模板9和各个螺栓11将两块外模板5分别与位置匹配的两块铝合金前模板、两块铝合金后模板固定连接;
步骤S3:利用塔吊将预制好的两块内模板4吊运至变形缝1的内侧,使得两块内模板4的底端紧贴于结构楼板2的侧面;然后利用螺栓11将各根支撑杆10和阴角转角模板9固定连接;既完成了两块外模板5与铝合金顶模板的固定连接,又完成了两块内模板4的标高定位;
步骤S4:将各根对拉螺杆8依次穿过外龙骨7、外模板5、钢筋、内模板4、内龙骨6、位于内侧的垫板15,最后旋拧于螺母16上,然后在各根外龙骨7的外侧固定垫板15,并在对拉螺杆8的端部旋拧固定螺母17;由此完成了变形缝1处的模板支设。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等待一段时间,待混凝土初凝后,解除各根对拉螺杆8的固定,并将各根对拉螺杆8抽出;然后解除各根支撑杆10与两块外模板5的固定连接;接着利用塔吊将两块内模板4吊出变形缝1;然后解除各根支撑杆I与两块外模板5的固定连接,并拆除两块外模板5,最后拆除铝合金顶模板3、铝合金前模板、铝合金后模板;由此完成了变形缝1处的浇筑施工。不论是支设模板时还是拆除模板时,变形缝1两侧的施工均为同时进行。克服了现有的两种在变形缝处进行施工的方法存在无法保证建筑物成型质量、铝合金墙模板不易支设的问题。
如附图1所示,两块内模板4的底端各固定有一根其侧面紧贴于结构楼板2侧面的角杆13;两块外模板5底端各固定有一根其底端紧贴于结构楼板2上表面的角杆I14。
角杆13的侧面能够紧贴于结构楼板2的侧面,为结构楼板2与内模板4提供封堵作用,避免浇筑过程中混凝土浆液外漏,增加了本装置的结构可靠性。
如附图1所示,每根内龙骨6、每根外龙骨7均是由两根方形管并排拼接而成的,且各根对拉螺杆8均位于两根方形管之间;各根内龙骨6远离内模板4的侧面、各根外龙骨7远离外模板5的侧面各固定有与若干根对拉螺杆8位置匹配的若干个垫板15,每个垫板15的中部均开设有一个垫板孔,且位于变形缝1内侧的每个垫板15上均固定有一个与垫板孔同轴设置的螺母16,位于变形缝1外侧的各根对拉螺杆8的端部各旋拧有一个固定螺母17。
两根方形管并排拼接为一根龙骨,能够加强内龙骨6和外龙骨7的结构强度,同时也能够增强内模板4和外模板5在浇筑混凝土时对抗侧压力的能力。
所述内龙骨6和外龙骨7均是采用型号为50mm*30mm*2.5mm的矩形方管制作而成的;所述吊环12是采用直径为20mm的圆钢制作而成的;所述对拉螺杆8的型号为M18,垫板15是采用型号为90mm*90mm*10mm的钢板制成的,且垫板孔的直径为20mm;角杆13和角杆I14均是采用型号为65mm*65mm的铝板制作而成的,且铝板的厚度为3.7mm。
具体实施过程中,内模板4和外模板5均是采用厚度为3.7mm的铝板制成的,且内模板4和外模板5均为尺寸为500mm*1200mm(还可制定其他尺寸的非标准模板)的标准模板,支模时,根据变形缝1两侧墙或梁的具体尺寸拼接若干块标准模板(或非标准模板),拼接完成后将销钉敲入标准模板间的连接孔中,再将销片插入销钉并点焊牢固;
内龙骨6或外龙骨7的数量可根据建筑物的层高确定,例如层高为3000mm的建筑物支模时每块内模板4可安装5根内龙骨6,倒数第一道内龙骨6安装于距支模基准面250mm高度处,倒数第二道内龙骨6安装于倒数第一道内龙骨6向上550mm处,倒数第三道内龙骨6安装于倒数第二道内龙骨6向上800mm处,倒数第四道内龙骨6安装于倒数第三道内龙骨6向上800mm处,倒数第五道内龙骨6安装于距支模顶面200mm高度处;
所述内龙骨6和外龙骨7的长度均为800mm(可根据具体的模板尺寸确定长度),需要加长时,可采用型号为12的槽钢作为加长连接件将内龙骨6或外龙骨7对接加长;
内龙骨6与内模板4固定连接时,可首先利用短方管焊接于内龙骨6上,然后利用螺栓I将短方管与内模板4固定;而外龙骨7与外模板5也可不连接,便于后期拆除。
阴角转角模板9是采用厚度为3.7mm的铝板制成的,且阴角转角模板9的两侧边长均为150mm、长度为500mm(可根据具体的模板尺寸确定长度)。
内龙骨6、外龙骨7、槽钢、垫板15均做喷漆处理,现在各个部件的表面喷涂一层底漆(重防腐涂料),然后再喷涂两层面漆,喷涂后保证漆膜厚度达到125um,以确保支模工具在使用过程中不发生锈蚀。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4)

1.一种与铝合金模板配套使用的狭窄变形缝支模装置,包括变形缝(1)以及分别位于变形缝(1)左侧、右侧的结构楼板(2),每块结构楼板(2)的上方均设置有一块铝合金顶模板(3),两块铝合金顶模板(3)呈齐平设置;每块铝合金顶模板(3)的前端、后端各固定有其底端均与结构楼板(2)固定连接的铝合金前模板、铝合金后模板;其特征在于:每块铝合金顶模板(3)与位置匹配的结构楼板(2)之间设置有位于变形缝(1)内侧且沿纵向设置的内模板(4)、位于变形缝(1)外侧且沿纵向设置的外模板(5);每块内模板(4)的顶端均与铝合金顶模板(3)的上表面齐平;两块内模板(4)的内表面各固定有沿纵向设置且沿上下分布的若干根内龙骨(6),两块外模板(5)的外表面各固定有与若干根内龙骨(6)位置匹配的若干根外龙骨(7);位于左侧的各根内龙骨(6)与位于左侧的各根外龙骨(7)之间、位于右侧的各根内龙骨(6)与位于右侧的各根外龙骨(7)之间各通过若干根呈阵列分布的对拉螺杆(8)固定连接;两块外模板(5)的顶端、前端、后端各固定有一根分别紧贴于铝合金顶模板(3)、紧贴于铝合金前模板、紧贴于铝合金后模板的阴角转角模板(9);两块铝合金顶模板(3)的上表面共同搭设有若干根沿前后均布的支撑杆(10),两块铝合金前模板的前表面、两块铝合金后模板的后表面各共同搭设有若干根沿上下均布的支撑杆I;每根支撑杆(10)的两端、每根支撑杆I的两端各通过两个螺栓(11)与位置匹配的阴角转角模板(9)固定连接;两块内模板(4)的顶端中部各固定有一个吊环(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与铝合金模板配套使用的狭窄变形缝支模装置,其特征在于:两块内模板(4)的底端各固定有一根其侧面紧贴于结构楼板(2)侧面的角杆(13);两块外模板(5)底端各固定有一根其底端紧贴于结构楼板(2)上表面的角杆I(1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与铝合金模板配套使用的狭窄变形缝支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每根内龙骨(6)、每根外龙骨(7)均是由两根方形管并排拼接而成的,且各根对拉螺杆(8)均位于两根方形管之间;各根内龙骨(6)远离内模板(4)的侧面、各根外龙骨(7)远离外模板(5)的侧面各固定有与若干根对拉螺杆(8)位置匹配的若干个垫板(15),每个垫板(15)的中部均开设有一个垫板孔,且位于变形缝(1)内侧的每个垫板(15)上均固定有一个与垫板孔同轴设置的螺母(16),位于变形缝(1)外侧的各根对拉螺杆(8)的端部各旋拧有一个固定螺母(1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与铝合金模板配套使用的狭窄变形缝支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龙骨(6)和外龙骨(7)均是采用型号为50mm*30mm*2.5mm的矩形方管制作而成的;所述吊环(12)是采用直径为20mm的圆钢制作而成的;所述对拉螺杆(8)的型号为M18,垫板(15)是采用型号为90mm*90mm*10mm的钢板制成的,且垫板孔的直径为20mm;角杆(13)和角杆I(14)均是采用型号为65mm*65mm的铝板制作而成的,且铝板的厚度为3.7mm。
CN202223319968.XU 2022-12-12 2022-12-12 一种与铝合金模板配套使用的狭窄变形缝支模装置 Active CN2190119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19968.XU CN219011917U (zh) 2022-12-12 2022-12-12 一种与铝合金模板配套使用的狭窄变形缝支模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19968.XU CN219011917U (zh) 2022-12-12 2022-12-12 一种与铝合金模板配套使用的狭窄变形缝支模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11917U true CN219011917U (zh) 2023-05-12

Family

ID=862677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319968.XU Active CN219011917U (zh) 2022-12-12 2022-12-12 一种与铝合金模板配套使用的狭窄变形缝支模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1191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946050A (zh) 一种应用于装配式工程中的铝合金模板施工方法
CN105952148A (zh) 狭窄变形缝内易拆式铝模板支撑体系及施工方法
CN112627387A (zh) 预制外墙板不出筋式侧连方法
CN111927088A (zh) 一种建筑施工用铝合金模板施工工艺
CN215926746U (zh) 一种用于支撑后浇带的独立钢管格构柱
CN103485574A (zh) 一种造粒塔塔顶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方法
CN215631604U (zh) 一种后浇带独立支撑体系
CN106150085A (zh) 一种劲性柱模板安装方法
CN219011917U (zh) 一种与铝合金模板配套使用的狭窄变形缝支模装置
CN113047607A (zh) 一种可自动调节及行走模架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CN105040823A (zh) 一种剪刀楼梯的隔墙板与楼层梁的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18374567U (zh) 一种可定位可免抹灰的alc墙板加固结构
CN218061492U (zh) 一种在钢结构框架上浇筑砼平台的装置
CN116378428A (zh) 一种纵肋叠合剪力墙结构墙体施工方法
CN214696827U (zh) 一种可自动调节及行走模架系统
CN113738157B (zh) 建筑物后浇带两侧临时支撑及用该支撑施工构造柱的方法
CN112359860B (zh) 非支撑式沉井封顶的施工方法
CN114892811A (zh) 一种核心筒与外框钢筋桁架楼承板连接节点的施工方法
CN114263343A (zh) 一种联合建筑施工支模方法
CN110965766A (zh) 剪力墙结构变形缝施工用模板、施工结构以及施工方法
CN105525629A (zh) 地铁车站施工方法及装置
CN111502038A (zh) 一种装配式pc建筑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19887552U (zh) 一种建筑工程框架、框剪结构柱头模板整体加固卡具
CN220666928U (zh) 用于特殊位置圆柱模板加固体系
CN217557654U (zh) 一种组装式小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