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10258U - 一种可移动的胚胎培养舱室承载平台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移动的胚胎培养舱室承载平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10258U
CN219010258U CN202223272133.3U CN202223272133U CN219010258U CN 219010258 U CN219010258 U CN 219010258U CN 202223272133 U CN202223272133 U CN 202223272133U CN 219010258 U CN219010258 U CN 2190102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mbryo
embryo culture
outer rail
bearing platform
platfo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27213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熊祥
彭松林
瞿鹏
谭威
陈长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Mutual Unite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Mutual Unite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Mutual Unite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Mutual Unite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27213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102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102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102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1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agriculture
    • Y02A40/25Greenhouse technology, e.g. cooling systems therefor

Landscapes

  • Apparatus Associated With Microorganisms And Enzym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移动的胚胎培养舱室承载平台,涉及胚胎培养技术领域。包括可移动的承载平台和两组分别设置在承载平台两侧的安装支架,承载平台上设有若干个胚胎培养舱;还包括引导轨道,引导轨道包括中间轨道体、第一外轨、第二外轨,第一外轨设置在安装支架上,第二外轨安装在承载平台的侧部,中间轨道体同时与第一外轨和第二外轨卡接相连;承载平台的移动路径上设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第一位置在胚胎培养箱外,第二位置在胚胎培养箱内。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移动的胚胎培养舱室承载平台,承载平台可外伸到胚胎培养箱之外以供相关技术人员取胚胎培养舱室或胚胎培养皿,以保证培养培养箱内的温度、湿度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可移动的胚胎培养舱室承载平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胚胎培养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移动的胚胎培养舱室承载平台。
背景技术
辅助生殖体外受精是指哺乳动物的精子和卵子在体外环境下完成受精过程的技术。受精完成后,受精卵还需要在培养箱内体外培养3-7天,完成移植、冷冻等操作后结束整个体外受精的过程。
现有的哺乳动物及人类胚胎的体外培养,是通过将装有受精卵或胚胎的培养皿放置于常规的二氧化碳培养箱、三气培养箱或时差培养箱中进行培养,同时保证培养环境的温度、湿度及洁净度所实现的。
胚胎培养皿或胚胎培养舱被放到胚胎培养箱中时,供气设备向胚胎培养舱或胚胎培养箱内充入胚胎发育所需的预混气,胚胎培养箱则为胚胎发育提供适宜的温度环境和湿度环境,以保证胚胎的正常发育。
现有的胚胎培养箱通常是箱门打开式培养箱,技术人员取胚胎培养皿或胚胎培养舱的常规做法是:打开胚胎培养箱的箱门,然后伸手进去取出胚胎培养皿或胚胎培养舱。而技术人员打开箱门然后伸手进胚胎培养箱内取胚胎培养皿或胚胎培养舱时,胚胎培养箱的箱门打开,胚胎培养箱内热量以及水分容易大量流失,导致其他还在胚胎培养箱中的胚胎细胞因温度不稳定和湿度不稳定而影响正常发育。对于放胚胎培养皿或胚胎培养舱到胚胎培养箱中的操作也同样如此。
进一步地,如果技术人员直接在胚胎培养箱内设置显微成像设备用于观测胚胎发育状态时,为保证显微成像设备能够获取到高质量图像,胚胎培养箱内的多个胚胎培养皿或胚胎培养舱都要被固定到显微成像设备的移动路径下方处。当胚胎培养皿或胚胎培养舱在胚胎培养箱内被固定住时,伸手进胚胎培养箱内取胚胎培养皿或胚胎培养舱的操作耗时变长,取放用时变长也会导致胚胎培养箱的箱门长时间打开,也使胚胎培养箱内温度环境、湿度环境、甚至气体环境都发生剧烈变化,严重影响胚胎正常发育。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移动的胚胎培养舱室承载平台,承载平台可外伸到胚胎培养箱之外以供相关技术人员取胚胎培养舱室或胚胎培养皿,以保证培养箱内的温度和湿度的稳定性,用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可移动的胚胎培养舱室承载平台,包括可移动的承载平台和两组分别设置在承载平台两侧的安装支架,两组所述安装支架均固定安装在胚胎培养箱内;所述承载平台上设有若干个胚胎培养舱;还包括引导轨道,所述引导轨道包括中间轨道体、第一外轨、第二外轨,所述第一外轨设置在安装支架上,所述第二外轨安装在承载平台的侧部,所述中间轨道体同时与第一外轨和第二外轨卡接相连,且所述中间轨道体活动安装在第一外轨和第二外轨相对设置时所形成的蝶形通道内;所述承载平台的移动路径上设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所述第一位置在胚胎培养箱外,所述第二位置在胚胎培养箱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外轨和第二外轨的横截面均呈C型,所述第一外轨和第二外轨的C口相对设置以形成可容纳中间轨道体的蝶形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驱动齿轮、从动齿条、安装支架,所述驱动电机设置在安装支架上,所述从动齿条固定安装在承载平台的侧部,所述驱动电机带动驱动齿轮转动,所述驱动齿轮与所述从动齿条啮合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从动齿条设有两组,两组从动齿条分别设于承载平台的两侧,所述驱动电机同时带动两组驱动齿轮转动,两组驱动齿轮分别与两组从动齿条对应啮合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中间传动轴,所述中间传动轴可转动安装在两组安装支架之间,两组所述驱动齿轮设在中间传动轴的两端处,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设有输出齿轮,所述输出齿轮与一组驱动齿轮通过同步带传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支架上还设有用以限制承载平台移动路径的第一限位块。
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在安装支架上的第一光耦和第二光耦,所述第一光耦和第二光耦设置在第二位置内。
进一步地,所述胚胎培养舱包括容置有胚胎培养皿的舱室主体和盖合于舱室主体上并且可转动的舱盖主体。
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承载平台上方处的压盖组件;所述压盖组件包括固定设置于安装支架上的压盖横梁和多个可转动设置在压盖横梁上的压盖滚轮,舱盖主体多个所述压盖滚轮等距设置在压盖横梁上,所述压盖滚轮与舱盖主体接触时可压紧舱盖主体于舱室主体上。
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承载平台的内端沿处的遮挡板,所述遮挡板设置在承载平台的上沿处以遮挡承载平台与培养箱的箱体开口上沿之间的缝隙。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一、承载平台可移动出胚胎培养箱,技术人员可在胚胎培养箱外取放胚胎培养舱或胚胎培养皿,从而避免破坏培养箱内的温度湿度环境的稳定性。
二、承载平台可移出胚胎培养箱,技术人员不用在胚胎培养箱内取放胚胎培养舱或胚胎培养皿,以防止技术人员在看不清箱内情形时去伸手在胚胎培养箱内取放胚胎培养舱进而导致磕碰、胚胎培养舱闭合不严、取错胚胎培养舱等问题的发生。
三、在胚胎培养箱内设置承载平台,且多个胚胎培养舱并排有序被放置到承载平台上,可有效缩小多个胚胎培养舱放置在胚胎培养箱内时的侵占空间,在为后续在胚胎培养箱内安装用于观测胚胎的显微成像装置提供便利。
四、虽然承载平台可移动出胚胎培养箱,但是承载平台在回退到第二位置的过程中,第一光耦和第二光耦用以识别判断承载平台所处位置,并配合控制器来控制驱动电机的运行状态,以使得承载平台能够准确回停在第二位置处,以便于胚胎培养箱内的显微成像装置拍摄获取胚胎图像。
附图说明
并入到说明书中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且与描述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这些附图中,类似的附图标记用于表示类似的要素。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的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的承载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施例的引导轨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施例的胚胎培养舱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施例所对应的胚胎培养箱的结构示意图;
1-承载平台、2-胚胎培养舱、21-舱室主体、22-舱盖主体、3-驱动机构、31-驱动电机、32-驱动齿轮、33-从动齿条、34-安装支架、35-中间传动轴、36-输出齿轮、37-同步带、38-第一限位块、4-引导轨道、41-第一外轨、42-第二外轨、43-中间轨道体、5-第一光耦、6-第二光耦、7-压盖组件、71-压盖横梁、72-压盖滚轮、8-遮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含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的一种可移动的胚胎培养舱室承载平台,包括承载平台1和驱动机构3,所述驱动机构3用以驱使承载平台1移动,所述承载平台1上有序设置有开设有多个胚胎培养舱2,每个胚胎培养舱2内均可放置至少一个胚胎培养皿。
进一步参阅图6,在本实施例中,承载平台1和驱动机构3均安装设置于胚胎培养箱内。胚胎培养箱不设箱门,胚胎培养箱上只开设一个可供承载平台1水平伸出的长方形开口,承载平台1的外端配合设置有可密封盖合于该长方形开口的箱体密封盖。在驱动机构3的带动下,承载平台1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第一位置设置在胚胎培养箱之外,第二位置设置在胚胎培养箱之内;驱动机构3带动承载平台1移动至第一位置时,技术人员可将胚胎培养舱2放到承载平台1上或将承载平台1上的胚胎培养舱2取走;驱动机构3带动承载平台1移动至第二位置时,胚胎培养舱2内的胚胎细胞在胚胎培养箱内正常发育,且胚胎培养箱内设有显微成像装置以定期观测胚胎形状。
请参阅图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机构3包括驱动电机31、输出齿轮36、驱动齿轮32、中间传动轴35、从动齿条33、安装支架34;安装支架34设有两组且分别位于承载平台1两侧,安装支架34还固定安装在胚胎培养箱的内壁处;驱动齿轮32和从动齿条33均设有两组,且一组驱动齿轮32与一组从动齿条33对应啮合连接,两组驱动齿轮32均安装在中间传动轴35上,两组从动齿条33固定安装在承载平台1的两侧。
驱动电机31固定安装在其中一组安装支架34上,驱动电机31的输出轴上固定设置有输出齿轮36,输出齿轮36通过一同步带37与其中一组驱动齿轮32传动连接,两组驱动齿轮32分别与两组从动齿条33各自对应啮合连接。当驱动电机31工作时,驱动电机31的输出动力沿着输出齿轮36、驱动齿轮32、从动齿条33传递到承载平台1处,并带动承载平台1作直线往复运动。
此外,由于两组驱动齿轮32均设置在中间传动轴35上,因此当驱动电机31的输出动力传递到其中 一组驱动齿轮32处时,另一组驱动齿轮32也同时跟随转动。
请参阅图2,安装支架34与承载平台1之间安装设置有引导轨道4,承载平台1在两组安装支架34之间移动时,引导轨道4用以引导并规划承载平台1移动路径。
此外,所述安装支架34上设置有第一光耦5和第二光耦6,所述第一光耦5和第二光耦6分别设置位于引导轨道4的前后端处,所述第一光耦5和第二光耦6配合用以检测承载平台1具体位置,此外,技术人员或控制中枢还根据第一光耦5和第二光耦6的检测信号来判断计算承载平台1所处位置后,再根据计算结果来控制驱动电机31工作,来将承载平台1驱送到完全落入第二位置上,以保证胚胎培养箱内的显微成像装置能够准确拍摄获取到承载平台1上的胚胎培养舱2中的胚胎图像。
请参阅图3,承载平台1整体可设为长方体,承载平台1上一体设有多个胚胎培养舱2的舱室主体21,胚胎培养舱2的舱盖主体22与其舱室主体21之间采用可拆卸安装方式,承载平台1的两侧固定安装有从动齿条33,承载平台1的后端上沿处固定安装有遮挡板8。所述承载平台1通过两侧从动齿条33接收驱动力以沿引导轨道4方向水平移动;所述承载平台1在移动到第一位置后,承载平台1的内端上沿处的遮挡板8可遮挡住承载平台1与胚胎培养箱的长方形开口上沿之间的空隙,以防止杂物从承载平台1与胚胎培养箱的长方形开口上沿之间的空隙处进入胚胎培养箱内,影响胚胎培养箱的正常使用。
另外,结合图2以及图3,安装支架34的后端处还固定安装有第一限位块38,所述第一限位块38可与处在第二位置的承载平台1的后端沿互相抵接,以防止承载平台1继续移动而与胚胎培养箱的内壁或显微成像装置发生碰撞。
第一光耦5和第二光耦6则用于识别检测承载平台1所述具体位置,以便于控制中枢来控制承载平台1的具体移动行程数据,以保证承载平台1在回退到第二位置时,胚胎培养箱内的显微成像装置能够准确获取拍摄到胚胎培养舱2内的胚胎细胞。
请参阅图4,设置在承载平台1和安装支架34之间的引导轨道4包括第一外轨41、第二外轨42、中间轨道体43;所述第一外轨41和第二外轨42的横截面均呈C型,第一外轨41固定在安装支架34上,第二外轨42固定安装在承载平台1侧部,且第一外轨41和第二外轨42的C口相对设置;中间轨道体43的两侧均设有卡接体,所述中间轨道体43同时与第一外轨41和第二外轨42卡接相连,且中间轨道体43可相对于第一外轨41或第二外轨42滑动。另外,第一外轨41和第二外轨42的两端均设有外轨限位体,中间轨道体43的两端也设有内轨限位体;不过中间轨道体43两端的两个内轨限位体朝向相反,其中一个内轨限位体朝向第一外轨41一侧设置且该内轨限位体不与第二外轨42的两端的外轨限位体互相干涉;另一个内轨限位体则朝向第二外轨42一侧设置且该内轨限位体不与第一外轨41两端的外轨限位体互相干涉。
当承载平台1在驱动机构3的驱动下水平移动时,第二外轨42相对中间轨道体43滑动,中间轨道体43相对于第一外轨41滑动,以形成三段式滑动轨道,以降低轨道重量和制造成本。
请参阅图5,胚胎培养舱2包括可用于容纳胚胎培养皿的舱室主体21和可盖合在舱室主体21上方以封闭舱室主体21的舱盖主体22,舱盖主体22和舱室主体21之间可拆卸连接,且舱盖主体22可绕其与舱盖主体22的安装连接位置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舱室主体21一体开设在承载平台1上。
在其他的实施例中,舱室主体21也可以作为独立的个体卡紧安装在承载平台1上。
请参阅图1、图2、图6,在本实施例中,两组安装支架34之间连接安装有压盖组件7。所述压盖组件7包括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两组安装支架34的压盖横梁71和多个等距可转动设置在压盖横梁71上的压盖滚轮72。
当承载平台1移动到第一位置处时,技术人员可翻开舱盖主体22以取走舱室主体21中的胚胎培养皿或将新的胚胎培养皿放置到舱室主体21中。当技术人员取放胚胎培养皿的操作完成后,承载平台1移动回退到第二位置处,而在承载平台1回退到第二位置的过程中,所有舱盖主体22的上端面均在移动过程中与对应的压盖滚轮72相接触,压盖滚轮72与舱盖主体22相接触并将舱盖主体22压紧在舱室主体21上,以保证舱盖主体22能够严密密封盖合在舱室主体21上,以保证胚胎培养舱2内的气体成分不泄漏出来。
以上未提及之处,均适用于现有技术。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可移动的胚胎培养舱室承载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可移动的承载平台(1)和两组分别设置在承载平台(1)两侧的安装支架(34),两组所述安装支架(34)均固定安装在胚胎培养箱内;所述承载平台(1)上设有若干个胚胎培养舱(2);还包括引导轨道(4),所述引导轨道(4)包括中间轨道体(43)、第一外轨(41)、第二外轨(42),所述第一外轨(41)设置在安装支架(34)上,所述第二外轨(42)安装在承载平台(1)的侧部,所述中间轨道体(43)同时与第一外轨(41)和第二外轨(42)卡接相连,且所述中间轨道体(43)活动安装在第一外轨(41)和第二外轨(42)相对设置时所形成的蝶形通道内;所述承载平台(1)的移动路径上设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所述第一位置在胚胎培养箱外,所述第二位置在胚胎培养箱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的胚胎培养舱室承载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轨(41)和第二外轨(42)的横截面均呈C型,所述第一外轨(41)和第二外轨(42)的C口相对设置以形成可容纳中间轨道体(43)的蝶形通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的胚胎培养舱室承载平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承载平台(1)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的驱动机构(3),所述驱动机构(3)包括驱动电机(31)、驱动齿轮(32)、从动齿条(33),所述驱动电机(31)设置在所述安装支架(34)上,所述从动齿条(33)固定安装在承载平台(1)的侧部,所述驱动电机(31)带动驱动齿轮(32)转动,所述驱动齿轮(32)与所述从动齿条(33)啮合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移动的胚胎培养舱室承载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齿条(33)设有两组,两组从动齿条(33)分别设于承载平台(1)的两侧,所述驱动电机(31)带动两组驱动齿轮(32)转动,两组驱动齿轮(32)分别与两组从动齿条(33)对应啮合连接。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移动的胚胎培养舱室承载平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中间传动轴(35),所述中间传动轴(35)可转动安装在两组安装支架(34)之间,两组所述驱动齿轮(32)设在中间传动轴(35)的两端处,所述驱动电机(31)的输出轴上设有输出齿轮(36),所述输出齿轮(36)与一组驱动齿轮(32)通过同步带(37)传动连接。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移动的胚胎培养舱室承载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34)上还设有用以限制承载平台(1)移动路径的第一限位块(38)。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可移动的胚胎培养舱室承载平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安装支架(34)上的第一光耦(5)和第二光耦(6),所述第一光耦(5)和第二光耦(6)设置在第二位置内。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移动的胚胎培养舱室承载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胚胎培养舱(2)包括容置有胚胎培养皿的舱室主体(21)和盖合于舱室主体(21)上并且可转动的舱盖主体(22)。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可移动的胚胎培养舱室承载平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承载平台(1)上方处的压盖组件(7);所述压盖组件(7)包括固定设置于安装支架(34)上的压盖横梁(71)和多个可转动设置在压盖横梁(71)上的压盖滚轮(72),多个所述压盖滚轮(72)等距设置在压盖横梁(71)上,所述压盖滚轮(72)与舱盖主体(22)接触时可压紧舱盖主体(22)于舱室主体(21)上。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可移动的胚胎培养舱室承载平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承载平台(1)的内端沿处的遮挡板(8),所述遮挡板(8)设置在承载平台(1)的上沿处以遮挡承载平台(1)与培养箱的箱体开口上沿之间的缝隙。
CN202223272133.3U 2022-12-07 2022-12-07 一种可移动的胚胎培养舱室承载平台 Active CN2190102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72133.3U CN219010258U (zh) 2022-12-07 2022-12-07 一种可移动的胚胎培养舱室承载平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72133.3U CN219010258U (zh) 2022-12-07 2022-12-07 一种可移动的胚胎培养舱室承载平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10258U true CN219010258U (zh) 2023-05-12

Family

ID=862336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272133.3U Active CN219010258U (zh) 2022-12-07 2022-12-07 一种可移动的胚胎培养舱室承载平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1025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74901A (zh) * 2022-05-16 2022-08-09 广州市华粤行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介质承载容器及介质的培养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74901A (zh) * 2022-05-16 2022-08-09 广州市华粤行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介质承载容器及介质的培养方法
CN114874901B (zh) * 2022-05-16 2023-07-18 广州市华粤行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介质承载容器及介质的培养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9010258U (zh) 一种可移动的胚胎培养舱室承载平台
CN107436084B (zh) 一种立库式锂电池自动干燥系统
KR101232675B1 (ko) 항온 장치
CN115851437A (zh) 一种可移动的胚胎培养舱室承载平台
CN117343841A (zh) 一种密封装置及其带有密封装置的转盘式培养箱
CN214572014U (zh) 一种可监测细胞培养液体环境的细胞培养装置
CN210320900U (zh) 一种双开门干燥箱
CN108456640A (zh) 用于全自动核酸提取扩增诊断一体机的pcr模块
CN207580523U (zh) 样本盒的进料装置
CN218969248U (zh) 一种便于观测的胚胎培养箱
CN210916026U (zh) 一种生化培养箱
CN116990612B (zh) 一种适用于电子产品的环境适应性信号检测设备
CN118131038A (zh) 牵引电机试验箱及牵引电机试验箱使用方法
CN111394241A (zh) 一种细菌生物培养柜
CN217459440U (zh) 用于细胞培养的低温光辐射箱
CN114370733B (zh) 一种带自动开关门功能的制冷装置及驱动控制方法
CN219032204U (zh) 一种用于实验室细胞培养装置
CN220431180U (zh) 血辫存储管理系统
CN215162554U (zh) 一种生化培养箱
CN220855178U (zh) 一种距离传感器专用高低温试验箱
CN220393274U (zh) 一种开合盖装置
CN218600728U (zh) 一种用于冷冻泵的封闭式控温检测平台
CN109946471B (zh) 一种用于全自动分析仪器的自动开关门机构
CN220074705U (zh) 自动老化机械手
CN214886479U (zh) 一种密闭性好的冷库用电控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