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09839U - 全向叉车 - Google Patents

全向叉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09839U
CN219009839U CN202223285663.1U CN202223285663U CN219009839U CN 219009839 U CN219009839 U CN 219009839U CN 202223285663 U CN202223285663 U CN 202223285663U CN 219009839 U CN219009839 U CN 2190098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rklift
fork
omni
leg assembly
good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28566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路威
李陆洋
方牧
鲁豫杰
杨建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sionnav Robotics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sionnav Robotics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sionnav Robotics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sionnav Robotics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28566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098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098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098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rklifts And Lifting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全向叉车,该叉车包括支腿组件、车体组件、门架以及货叉;支腿组件用于承载货物;车体组件固定设置于支腿组件;门架可活动地设置于支腿组件,能够相对于支腿组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以靠近或远离车体组件;第一位置相较于第二位置更远离车体组件;货叉可活动地设置于门架背离车体组件的一侧,并且能够沿门架的高度方向相对于门架进行升降运动,用于叉取并承载货物;货叉用于在跟随门架运动至第一位置时能够叉取货物,且能够在承载货物跟随门架运动至第二位置。通过上述方式,本申请可以调整全向叉车的重心,提高全向叉车的稳定性,且可以让支腿组件分担货物的重量,以使得全向叉车的承载作业更稳定。

Description

全向叉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叉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全向叉车。
背景技术
因为全向叉车可以对货物进行装卸、堆垛的同时,还拥有全向移动性能,使得其移动灵活性更好,运输效率更高,因此全向叉车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
但是全向叉车在承载货物之后,其重心会发生改变,因此会发生车体不稳的现象。特别是叉车承载较重货物的同时往车头方向行驶时,若发生急停的情况,叉车则容易发生前倾翘尾的现象,承载的货物容易发生坍塌,或者叉车车体翻倒。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全向叉车,能够调整全向叉车的重心,提高全向叉车的稳定性,且可以让支腿组件分担货物的重量,以使得全向叉车的承载作业更稳定。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全向叉车,该叉车包括:
支腿组件,用于承载货物;
车体组件,固定设置于支腿组件;
门架,可活动地设置于支腿组件,能够相对于支腿组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以靠近或远离车体组件;其中第一位置相较于第二位置更远离车体组件;
货叉,可活动地设置于门架背离车体组件的一侧,并且能够沿门架的高度方向相对于门架进行升降运动,用于叉取并承载货物;其中,货叉用于在跟随门架运动至第一位置时能够叉取货物,且能够在承载货物跟随门架运动至第二位置,使得全向叉车的重心可调。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申请将门架可活动地设置于支腿组件,以使得门架可以带动货叉相对于支腿组件运动,以靠近或远离车体组件,从而带动货叉叉取或者装卸货物以及调整全向叉车的重心。具体地,货叉在叉取并承载货物后,全向叉车会因为重心过于靠近货叉方向而容易发生翻车,此时通过门架带动货叉以及货物运动至靠近车体组件的第二位置,便可以改变全向叉车以及货物的重心,提高全向叉车的稳定性,防止全向车的重心过于靠近货叉方向而发生翻车。当货叉承载货物且跟随门架运动至第二位置时,货叉可以通过升降运动将货物放置于支腿组件上,从而让支腿组件分担货物的重量,以使得全向叉车的承载作业更稳定,且可以降低货物的重心,使得全向叉车所承载的货物不易发生坍塌,从而提高货物运输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全向叉车一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车体组件一实施方式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全向叉车一实施方式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全向叉车另一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经本申请发明人研究发现,因为全向叉车可以对货物进行装卸、堆垛的同时,还拥有全向移动性能,使得其移动灵活性更好,运输效率更高,因此全向叉车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但是全向叉车在承载货物之后,其重心会发生改变,因此会发生车体不稳的现象。特别是叉车承载货物的同时往车头方向行驶时,若发生急停的情况,叉车则容易发生前倾翘尾的现象,承载的货物容易发生坍塌,或者叉车车体翻倒。
以下为本申请全向叉车实施例对全向叉车的示例性描述。
如图1所示,全向叉车1包括车体组件100、支腿组件200以及门架300以及货叉400。其中,车体组件100固定设置于支腿组件200。支腿组件200用于承载货物,且门架300可活动地设置于支腿组件200,能够相对于支腿组件20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以靠近或远离车体组件100。货叉400可活动地设置于门架300背离车体组件100的一侧,并且能够沿门架300的高度方向相对于门架300进行升降运动,用于叉取并承载货物。门架300的高度方向与全向叉车1的高度方向一致,可如图1中A箭头所示。
其中,货叉400用于在跟随门架300运动至第一位置时能够叉取货物,且能够在承载货物跟随门架300运动至第二位置,使得全向叉车1的重心可调。其中第一位置相较于第二位置更远离车体组件100。
可选地,车体组件100设置于支腿组件200的一端,门架300可活动地设置于支腿组件200,且可以移动至支腿组件200的另一端。支腿组件200用于承托起车体组件100以及门架300,并且支腿组件200具有行驶功能,使得全向叉车1可以移动运输货物。可选地,车体组件100可与支腿组件200传动连接,以及与门架300和货叉400电连接,使得车体组件100可以控制支腿组件200行驶以及门架300和货叉400的运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1以及图2所示,车体组件100包括供电模块110、控制系统120、行走驱动系统130、门架驱动系统140以及货叉驱动系统150。其中,行走驱动系统130与支腿组件200相连接,并且可以驱动支腿组件200的行驶。门架驱动系统140可与门架300相连接,并且同样可以对门架300的运动进行控制。货叉驱动系统150可与货叉400相连接,且可以驱动货叉400相对门架300进行升降运动。
其中,供电模块110用于向全向叉车1提供电能,以支撑全向叉车1实现对货物的叉取与搬运。具体地,而控制系统120可电连接供电模块110,以能够控制供电模块110的开启与关闭。当然,供电模块110可以是可供充电的电池,也可以是外接电源,还可以是其他的供电设备。
控制系统120可接收供电模块110的电能,并且可与行走驱动系统130、门架驱动系统140以及货叉驱动系统150相连接,以控制行走驱动系统130、门架驱动系统140以及货叉驱动系统150,进而控制支腿组件200行驶、门架300以及货叉400的运动。控制系统120可由使用者进行操作控制,使得全向叉车1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完成装卸、堆垛、短距离运输货物等工作。例如,控制系统120可以包括方向盘、抱夹操纵杆、前进后退操纵杆以及诸多其他配件,或者是显示屏、按钮等人机交互组件。
行走驱动系统130可设置于车体组件100,或者设置于支腿组件200。具体地,行走驱动系统130可以接受将供电模块110输出电能,并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进而驱动支腿组件200实现的行驶功能。例如,行走驱动系统130例如可以包括驱动电机、转向电机等。行走驱动系统130还可以包括刹车总泵、离合器总泵、转向节等诸多其他配件,以使得行走驱动系统130可以传动支腿组件200,使得支腿组件200实现加减速、转向、制动的等功能。
门架驱动系统140可设置于门架组件300,或者是支腿组件200,还可以设置于车体组件100。具体地,门架驱动系统140用于驱动门架组件300相对于支腿组件200运动。例如,门架驱动系统140可以包括液压泵、液压缸等液压组件,可以传动以及驱动门架组件300运动。
货叉驱动系统150可设置于支腿组件200,也可以设置于门架300,还可以设置于车体组件100。具体地,门架驱动系统140用于驱动货叉400沿门架300的高度方向相对于门架300进行升降运动,同时可以带动其所承载的货物运动。同样,货叉驱动系统150也可以包括液压泵、液压缸等液压组件。
可选地,车体组件100还可以包括照明机构、报警机构以及其他电气元件和线路,以便于使用者操作全向叉车1,提高使用者的使用体验。
可选地,如图1所示,支腿组件200包括并排间隔设置的两个支腿210,车体组件100固定两个支腿210使得两个支腿210并排间隔设置。门架组件300设置于两个支腿210之间,并可以在两个支腿210之间活动。如此设置,不仅使得全向叉车1受力更加平衡,能够提高全向叉车1在行驶、叉取、承载货物时的稳定性,还可以简化全向叉车1的结构,降低全向叉车1的成本。当然,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支腿组件200可以包括三个、四个或者其他数量的支腿210,也可以是一件一体成型的板状组件,在此不做限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1以及图3所示,支腿组件200还包括四个行走轮220。四个行走轮220设置于支腿组件200的同一侧,且背对远离门架300,以可以接触地面并在地面上滚动,从而带动全向叉车1实现行走。其中两个行走轮220间隔设置于一支腿210的底部,另外两个行走轮220间隔设置于另一支腿210的底部。可选地,四个行走轮220分别设置于两个支腿210的两端,且四个行走轮220呈现矩形设置,以使得全向叉车1结构更加稳定,行驶过程更加平稳。
可选地,四个行走轮220可分为两个主动轮221和两个从动轮222。具体地,主动轮221与车体组件100的行走驱动系统130传动连接,并且可以受行走驱动系统130控制驱动而实现滚动行驶、转向、制动等功能。而从动轮222可以不受行走驱动系统130控制驱动,在主动轮221带动支腿210行驶后,支腿210可进一步推动从动轮222滚动行驶。仅设置两个主动轮221实现驱动行驶,可以在保证全向叉车1正常行驶的同时,还能降低成本。
可选地,两个主动轮221分开设置于两个支腿210,两个从动轮222也分开设置于两个支腿210。在全向叉车1行驶时,两个主动轮221可以分别驱动两个支腿210移动,并通过两个支腿210间接驱动两个从动轮222滚动,以提高全向叉车1的运输效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两个主动轮221分开设置于两个支腿210彼此成对角的两个对角端。两个从动轮222分开设置于两个支腿210的彼此成对角的另外两个对角端,以使得全向叉车1在任何方向上前进时,位于前进方向前方的两个行走轮220中有一个行走轮220为主动轮221,使得行走驱动系统130可以通过驱动主动轮221而直接控制全向叉车1的行驶方向,即使是转向或者遇到障碍物,主动轮221也不易发生蛇形走位,从而提高全向叉车1的运输效率。
可选地,每个支腿210在全向叉车1的高度方向上朝上而远离行走轮220的一面为承载顶面211,承载顶面211用于承载货物。其中,全向叉车1的高度方向如图1中A箭头所示。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门架300和车体组件100均往支腿组件200的承载顶面211所朝方向延伸设置,以使得货叉400所承载的货物可以放置于承载顶面211所朝方向的一面,且当门架300带动承载货物的货叉400运动至第二位置时,门架300或者车体组件100可以阻挡货物因为惯性或者重心不稳而发生前倾倒塌。而且,在车体组件100带动全向叉车1向背对门架组件300的方向减速或者制动时,货物以及全向叉车1的重心会在瞬间向车体组件100的方向移动,此时货物因为惯性会发生向车体组件100方向倾斜甚至坍塌,而门架300以及车体组件100可以在此时阻挡承载的货物向车体组件100方向倾斜,进而可以减少货物在全向叉车1运输过程中出现坍塌的情况。
具体地,门架300与门架驱动系统140相连接,且可由门架驱动系统140驱动而进行运动,使用者可以根据使用需求来利用控制系统120控制门架驱动系统140驱动门架300,使得门架300相对于车体组件100运动至相应位置,以改变全向叉车1的重心,且可以便于使用者操作全向叉车1。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1以及图4所示,门架300可活动地设置于支腿组件200,且能够在支腿组件200的延伸方向上相对于支腿组件200运动。其中,支腿组件200的延伸方向如图1中B箭头所示。门架300与车体组件100沿支腿组件200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于支腿组件200,以使得门架300相对于支腿组件200运动时,可以靠近或远离车体组件100,且使得门架300的运动范围更广,从而增大全向叉车1的重心的调节范围,提高全向叉车1的灵活性和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门架300可活动地支撑设置于两个支腿210之间,以能够沿支腿210的延伸方向相对于两个支腿210运动。如此设置,使得两个支腿210能够在门架300的两侧给予门架300支撑,以使得全向叉车1的结构更加稳定。当然,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门架300可设置与两个支腿210的上方,或者两个支腿210可以设置与门架300的中间位置,在此不做限定。
其中,门架300能够相对于支腿组件20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第一位置相较于第二位置更远离车体组件100。可选地,第一位置位于支腿组件200远离车体组件100的另一端,如图1所示,图1示出了门架300位于第一位置时与支腿组件200的位置关系。而第二位置位于支腿组件200的两端之间,例如,如图4所示,图4示出了门架300位于第二位置时与支腿组件200的位置关系。其中,门架300位于第一位置时,全向叉车1的重心更远离车体组件100,门架300位于第二位置时,全向叉车1的重心更靠近车体组件100。
当门架300从第二位置运动至第一位置时,门架300可带动货叉400延伸超出支腿组件200,以使得货叉400可以完成叉取货物的动作,或者将承载的货物卸下,便于全向叉车1完成货物的装卸作业。
当门架300从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时,门架300可带动货叉400以及货叉400上承载的货物向车体组件100的方向靠近,使得货叉400上承载的货物的重心可以靠近车体组件100,从而调整全向叉车1的重心,使得货物不易因为全向叉车1的重心过于靠近货叉400方向而发生翻车,或者因为全向叉车1的加减速或者急停的运动而发生坍塌,从而提高全向叉车1稳定性以及运输效率。
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中,门架300可以根据全向叉车1的实际承载情况进行移动,以调整全向叉车1的重心,使得全向叉车1在承载货物之后不易因为重心改变而发生车体或者货物倾倒、翘尾等现象,从而可以更稳定地完成承载作业或者运输作业。
可选地,货叉400一端可活动地设置于门架300背离车体组件100的一侧,另一端远离门架300以便于面对货物叉取货物。全向叉车1不仅可以通过门架300带动货叉400运动至第一位置,使得货叉400能够叉取货物,还可以直接通过控制支腿组件200的行走轮221来带动全向叉车1的行驶,来使得货叉40实现叉取动作。
可选地,货叉400并且能够沿门架300的高度方向相对于门架300进行升降运动。具体地,货叉400与货叉驱动系统150相连接,使用者可以通过操作控制系统120控制升降驱动系统150,来进一步驱动货叉300相对于门架300进行升降运动。
可选地,门架300带动货叉400位于第一位置时,货叉400可相对门架300下降,以使得货叉400可以在叉取货物,而后可以带动货物相对门架300升起,以使得货叉400可以承载货物,以便于全向叉车1搬运转移货物。货叉400也可以带动所承载的货物相对门架300下降,以使得全向叉车1实现货物的装卸、堆垛以及转移等。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门架300运动至第二位置时,货叉400和承载顶面211中的至少一者用于承载货物,以使得全向叉车1可以承载货物实现搬运移动货物的作业。在实际的承载运输作业中,可以根据货物的情况以及实际的承载情况来选择货叉400、承载顶面211或者两者一起来承载货物,以提高全向叉车1的灵活性。
例如,当货叉300在第一位置且承载的货物较轻时,货物的重量对于全向叉车1的影响并不大,此时门架300可无需运动至第二位置,全向叉车1可直接行驶以带动货叉300转移货物。或者门架300运动至第二位置后,货叉400可以高于承载顶面211而直接承载货物,以便于全向叉车1卸下货物,提高全向叉车1的运作效率。
当货叉300在第一位置叉取并承载的货物较重时,此时全向叉车1的重心过于靠近货叉300方向,容易使得全向叉车1翻车。因此在门架300运动至第二位置时,货叉400可以相对于门架300进行升降运动至低于承载顶面211,使得货物能够承载于承载顶面211,让支腿组件200分担承载压力,将货物的重心降低,进而可以使得全向叉车1更加稳定地承载货物,同时减少货叉400长时间承载较重的货物而发生变形损坏的情况发生。当然,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货叉400还可以运动至与承载顶面211平齐,进而一同分担承载压力。
可选地,货叉400与门架300的运动过程可以设置为相互配合一起运动,例如门架300由第二位置运动至第一位置过程中,货叉400同时相对于门架300进行升高。
例如,在门架300运动至第一位置时,货叉400可以相对于门架300进行升降运动至高于承载顶面211,以便于门架300在第一位置带动货叉400往第二位置运动时,承载顶面211不会阻挡或者接触损坏货物,以便于门架300可以通过货叉400带动货物往车体组件100的方向移动,进而调整全向叉车1的重心。当然,货叉400与门架300也可以单独被控制进行运动而互相不影响对方的运动。
可选地,如图4所示,门架300设置有第一升降配合部310,货叉400设置有第二升降配合部410。第一升降配合部311和第二升降配合部410可滑动地连接。
具体地,第一升降配合部311与第二升降配合部410可以与门架驱动系统140电连接,用户可以通过控制系统120来控制门架驱动系统140以进一步驱动控制第二升降配合部410与第一升降配合部311之间的配合,并且通过两者配合实现第二升降配合部410的滑动来控制货叉400相对门架300的升降运动,以改变货叉400的位置。
可选地,第一升降配合部311沿门架300的高度方向延伸设置。第二升降配合部410可在门架300的高度方向上相对于第一升降配合部311滑动,从而可以带动货叉400相对门架300进行升降运动。且第二升降配合部410在门架300的高度方向上相对于第一升降配合部311降低至最底部时,货叉400可低于承载顶面211,第二升降配合部410在门架300的高度方向上相对于第一升降配合部311升高至最顶部时,货叉400可高于承载顶面211。
可选地,如图4所示,两个支腿210的彼此相对的两侧沿支腿210的延伸方向开设有滑轨槽212。门架300与两个支腿210相对的两侧设置有滑块320。滑块320可滑动地嵌设于相应的滑轨槽212内。
具体地,门架300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运动时,可以带动两侧的滑块320在滑轨槽212内沿两个支腿210的延伸方向运动,如此可以限定门架300的运动轨迹,以使得门架300可以运动至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当然,在其他的实施例中,若门架300与支腿组件200的位置改变,则滑块320与滑轨槽212也可以相应改变,以使得门架300可通过滑块320与滑轨槽212相对支腿组件200滑动。例如,门架300设置于支腿210的上方时,两个支腿210的滑轨槽212可相对设置于与门架300相对的一侧,滑块320可设置与门架300与支腿210相对的一侧。
综上所述,本申请将门架300可活动地设置于支腿组件200,以使得门架300可以带动货叉400相对于支腿组件200运动,以靠近或远离车体组件100,从而带动货叉400叉取或者装卸货物以及调整全向叉车1的重心。货叉300在叉取并承载货物后,全向叉车1的重心发生改变,而通过门架300带动货400以及货物在支腿组件200上运动至第二位置,可以改变全向叉车1以及货物的重心,以使得全向叉车1可以在不同的场景条件下调整重心,提高全向叉车1的稳定性,防止全向叉车1的重心过于靠近货叉400方向而发生翻车。当货叉400承载货物且跟随门架300运动至第二位置时,货叉400可以通过升降运动将货物放置于支腿组件200上,让支腿组件200分担货物的重量,以使得全向叉车1的承载作业更稳定,且货物的重心可以更低,使得全向叉车1所承载的货物不易发生坍塌,从而提高货物运输的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全向叉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腿组件,用于承载货物;
车体组件,固定设置于所述支腿组件;
门架,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支腿组件,能够相对于所述支腿组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以靠近或远离车体组件;其中所述第一位置相较于所述第二位置更远离所述车体组件;
货叉,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门架背离所述车体组件的一侧,并且能够沿所述门架的高度方向相对于所述门架进行升降运动,用于叉取并承载货物;其中,所述货叉用于在跟随所述门架运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时能够叉取货物,且能够在承载货物跟随所述门架运动至所述第二位置,使得所述全向叉车的重心可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向叉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体组件设置于所述支腿组件的一端;所述门架能够在所述支腿组件的延伸方向上相对于所述支腿组件运动;其中,所述第一位置位于所述支腿组件远离所述车体组件的另一端;所述第二位置位于所述支腿组件的两端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向叉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门架和所述车体组件均往所述支腿组件的承载顶面所朝方向延伸设置;在所述门架运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货叉和所述承载顶面中的至少一者用于承载货物。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向叉车,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门架从所述第一位置往所述第二位置运动时,所述货叉相对于所述门架进行升降运动至高于所述承载顶面;在所述门架运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货叉相对于所述门架进行升降运送至低于所述承载顶面,使得货物能够承载于所述承载顶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向叉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腿组件包括并排间隔设置的两个支腿;所述门架可活动地支撑设置于所述两个支腿之间,以能够沿所述支腿的延伸方向相对于所述两个支腿运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全向叉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两个支腿的彼此相对的两侧沿所述支腿的延伸方向开设有滑轨槽;所述门架与所述两个支腿相对的两侧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可滑动地嵌设于相应的所述滑轨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全向叉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腿组件包括四个行走轮;其中两个所述行走轮间隔设置于一所述支腿的底部,另外两个所述行走轮间隔设置于另一所述支腿的底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全向叉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四个行走轮分为两个主动轮和两个从动轮;所述两个主动轮分开设置于所述两个支腿,所述两个从动轮分开设置于所述两个支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全向叉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两个主动轮分开设置于所述两个支腿彼此成对角的两个对角端;所述两个从动轮分开设置于所述两个支腿的彼此成对角的另外两个对角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向叉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门架设置有第一升降配合部,所述货叉设置有第二升降配合部;所述第一升降配合部和所述第二升降配合部可滑动地连接。
CN202223285663.1U 2022-12-07 2022-12-07 全向叉车 Active CN2190098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85663.1U CN219009839U (zh) 2022-12-07 2022-12-07 全向叉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85663.1U CN219009839U (zh) 2022-12-07 2022-12-07 全向叉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09839U true CN219009839U (zh) 2023-05-12

Family

ID=862517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285663.1U Active CN219009839U (zh) 2022-12-07 2022-12-07 全向叉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0983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7008544A1 (zh) 一种轻型双向堆垛车
CN109607014B (zh) 一种车轮调节装置及其四向搬运车
CN111673759A (zh) 一种智能物流搬运机器人
US20030168286A1 (en) Lift truck and lift truck operating method
EP1201596A1 (en) Lift truck
EP4273086A1 (en) Carrying device and cargo carrying method
CN219009839U (zh) 全向叉车
CN112830418B (zh) 一种搬运装置及货物搬运方法
CN116534160A (zh) 便捷式自平衡搬运车
WO2024045417A1 (zh) 小体积运输车
CN114477028B (zh) 一种具有双层载物功能的电动搬运车
CN210117209U (zh) 搬运车
CN209922810U (zh) 搬运车
CN213950488U (zh) 一种随车装卸货物的机器人
CN210286634U (zh) 转运堆垛车及使用该转运堆垛车的转运堆垛系统
CN217806701U (zh) 一种新型升降rgv小车结构
KR20190087051A (ko) 화물차량 일체형 지게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지게장치 일체형 기능성 화물차량
CN219689253U (zh) 叉车
CN216129291U (zh) 一种用于无人托盘搬运车的叉取机构
CN216342305U (zh) 一种伸缩臂式搬运车
JPH0551888U (ja) 高所作業車
CN219115727U (zh) 应用于直升机的地空转载装卸平台
CN214990008U (zh) 一种新型可升降重载有轨运输车
CN116395608B (zh) 一种密集式仓储空间内的物流搬运叉车
CN216129290U (zh) 一种用于无人托盘搬运车的转运车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