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09178U - 一种顶盖片定位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顶盖片定位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09178U
CN219009178U CN202222905535.6U CN202222905535U CN219009178U CN 219009178 U CN219009178 U CN 219009178U CN 202222905535 U CN202222905535 U CN 202222905535U CN 219009178 U CN219009178 U CN 2190091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sitioning
connecting plate
clamping jaws
driving piece
top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90553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卢进
钟辉
王宏
谢家龙
谢四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ymson Laser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ymson Laser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ymson Laser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Hymson Laser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90553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091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091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091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as Exhaust Devices For Batte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顶盖片定位机构,包括支架、设置在所述支架顶端的安装板、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一侧的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第一Z向驱动件以及两个定位单元,所述第二连接板、第一Z向驱动件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板的远离所述安装板的一侧,所述两个定位单元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板的远离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侧;所述定位单元包括X向定位组件和Y向定位组件;所述X向定位组件包括X向固定板、X向夹爪驱动件以及两个X向定位夹爪;所述Y向定位组件包括Y向固定板、Y向夹爪驱动件和两个Y向定位夹爪。本实用新型提高了顶盖片的定位精度,降低因顶盖片定位问题导致的焊接不良率。

Description

一种顶盖片定位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定位机构,具体的是涉及一种动力/储能电池的顶盖片的定位机构。
背景技术
动力/储能电池零件主要由顶盖组件、铝壳、卷芯组成,顶盖组件和壳体通过激光焊接组成一个密封的整体,其中顶盖组件包含零件有顶盖片、防爆阀、极柱和引脚等。防爆阀和顶盖片在组装的过程中,因顶盖片与防爆阀的配合间隙较小,组装过程中会出现防爆阀放不进顶盖片或放不正等现象,从而影响焊接良率和产能。因顶盖片上的防爆阀槽口位置与防爆阀外形在制作过程会有毛刺以及来料变形等情况,导致采用CCD视觉对位组装方式的稳定性较差。又因顶盖片外形尺寸与顶盖片上的防爆阀槽口相对位置公差较大,因此行业内顶盖片与防爆阀组装均采用机械定位方式,但定位基准大都只定位顶盖片上的防爆阀椭圆槽口的两端,通过两个半椭圆仿形块与防爆阀椭圆槽口两端的弧形内壁相对滑动以实现定位顶盖片的X/Y方向;此定位方法不能有效纠正角度偏差,且重复定位精度较差,导致后段焊接良率偏低。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顶盖片定位机构,提高顶盖片的定位精度,降低因顶盖片定位问题导致的焊接不良率。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顶盖片定位机构,包括支架、设置在所述支架顶端的安装板、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一侧的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第一Z向驱动件以及两个定位单元,所述第二连接板、第一Z向驱动件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板的远离所述安装板的一侧,所述第一Z向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连接板相对所述第一连接板沿Z轴方向上下滑动,所述两个定位单元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板的远离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侧;所述定位单元包括X向定位组件和Y向定位组件;所述X向定位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板的远离第一连接板的一侧的X向固定板、设置在所述X向固定板一侧的X向夹爪驱动件以及设置在所述X向夹爪驱动件底端的两个X向定位夹爪,所述两个X向定位夹爪沿X轴方向左右布置且两者呈对称设置,所述两个X向定位夹爪位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下方,所述X向夹爪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两个X向定位夹爪张开或收回;所述Y向定位组件包括Y向固定板、Y向夹爪驱动件和两个Y向定位夹爪,所述Y向固定板的一端设置有所述Y向夹爪驱动件,另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板的远离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侧,所述两个X向定位夹爪位于所述Y向夹爪驱动件和第二连接板之间,所述两个Y向定位夹爪设置在所述Y向夹爪驱动件的靠近所述两个X向定位夹爪的一端,所述两个Y向定位夹爪沿Y轴方向前后布置且两者呈对称设置,所述Y向夹爪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两个Y向定位夹爪张开或收回,所述两个X向定位夹爪中,其中一个X向定位夹爪位于两个Y向定位夹爪之间,另外一个X向定位夹爪位于所述两个Y向定位夹爪和第二连接板之间。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压爪解锁组件,所述压爪解锁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安装板的远离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侧的第二Z向驱动件、压块连接板、三个压块以及三个轴承,所述压块连接板位于所述安装板、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第二Z向驱动件和两个定位单元的下方,所述压块连接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Z向驱动件的底端连接,另一端具有与所述两个定位单元分别对应的两个避让位,所述第二Z向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压块连接板沿Z轴方向上下移动,所述三个压块分别设置在所述压块连接板的底端,所述三个压块中,其中一个压块位于所述两个避让位之间,另外两个压块分别位于所述两个避让位的两侧,所述三个轴承分别设置在所述三个压块底端的安装位内,且三个轴承部分分别凸出于所述三个压块的底端。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压块的安装位内设有连接轴,所述轴承套设在对应的安装位内的连接轴的外周。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两个定位单元的X向固定板位于两个定位单元的X向夹爪驱动件之间,所述两个定位单元的Y向固定板位于两个定位单元的Y向夹爪驱动件之间。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两个定位单元的X向固定板之间设有加强筋。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X向定位夹爪包括设置在所述X向夹爪驱动件底端的X向安装部以及形成在所述X向安装部底端的X向定位部;所述Y向定位夹爪包括设置在所述Y向夹爪驱动件的靠近所述两个X向定位夹爪的一端的Y向安装部以及形成在所述Y向安装部的远离所述Y向夹爪驱动件的一端的Y向定位部,所述Y向定位部部分凸出于所述Y向安装部的底端,所述两个Y向定位夹爪的Y向定位部位于所述两个X向定位夹爪之间。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两个X向定位夹爪的X向定位部的相远离的一侧侧壁均为弧形面,两个弧形面分别用于与顶盖片的防爆阀口的两端内壁相配合;所述两个Y向定位夹爪的Y向定位部的相远离的一侧侧壁均为直形面,两个直形面分别用于与顶盖片的防爆阀口的两侧内壁相配合。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板的远离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侧的两个限位块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板的远离所述安装板的一侧的两个缓冲器,所述第二连接板位于所述两个缓冲器之间,所述两个限位块部分分别凸出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两端并分别位于所述两个缓冲器的上方。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连接板的顶端设有接头,所述接头与所述第一Z向驱动件连接。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连接板的远离所述安装板的一侧设有沿Z轴方向延伸的导轨,所述第二连接板的靠近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侧设有滑块,所述滑块与所述导轨滑动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定位单元,可自动实现对治具上的顶盖片进行精准定位,保证了顶盖片的位置偏差在顶盖片与防爆阀组装的要求范围内,定位精度高,定位稳定,降低因顶盖片定位问题导致的焊接不良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顶盖片定位机构正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图4是图1所示顶盖片定位机构的背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所示顶盖片定位机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6是通过图1所示顶盖片定位机构的压爪解锁组件对治具的压爪进行解锁前的平面示意图;
图7是通过图1所示顶盖片定位机构的压爪解锁组件对治具的压爪进行解锁后的平面示意图;
图8是通过图1所示顶盖片定位机构的压爪解锁组件对治具的压爪进行解锁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9是通过图1所示顶盖片定位机构的两个X向定位夹爪、两个Y向定位夹爪对顶盖片进行定位前的平面示意图;
图10是通过图1所示顶盖片定位机构的两个X向定位夹爪、两个Y向定位夹爪对顶盖片进行定位前的立体示意图;
图11是通过图1所示顶盖片定位机构的两个X向定位夹爪、两个Y向定位夹爪对顶盖片进行定位后的平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另外,专利中涉及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本实用新型创造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
请参照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顶盖片定位机构,包括支架10、安装板20、第一连接板30、第二连接板40、第一Z向驱动件50、两个定位单元60、压爪解锁组件70和限位组件。
支架10优选为方通支架。安装板20的一端设置在支架10的顶端,另一端朝后延伸。第一连接板30设置在安装板20的一侧。第二连接板40设置在第一连接板30的远离安装板20的一侧,并可相对第一连接板30沿Z轴方向上下滑动。本实施例中,安装板20的高度方向作为Z轴方向。具体的,第一连接板30的远离安装板20的一侧设有沿Z轴方向延伸的导轨32,第二连接板40的靠近第一连接板30的一侧设有滑块44,滑块44与导轨32滑动配合,滑块44可沿导轨32上下滑动,从而可带动第二连接板40相对第一连接板30沿Z轴方向上下滑动。本实施例中,导轨32的数量为两个,每个导轨32滑动配合有两个滑块44,可以理解地,导轨32、滑块44的数量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
第一Z向驱动件50优选为圆形气缸,第一Z向驱动件50通过L型支架52设置在第一连接板30的远离安装板20的一侧并位于第二连接板40的上方。第一Z向驱动件50位于两个导轨32之间。第二连接板40的顶端设有安装槽,安装槽内设有与第一Z向驱动件50对应的接头42,接头42部分凸出于第二连接板40的顶端并与第一Z向驱动件50连接。第一Z向驱动件50通过接头42可驱动第二连接板40相对第一连接板30沿Z轴方向上下滑动。
两个定位单元60分别设置在第二连接板40的远离第一连接板30的一侧。两个定位单元60沿Y轴方向前后布置且两者呈对称设置,两个定位单元60分别靠近第二连接板40的两端。本实施例中,安装板20的长度方向作为Y轴方向。第二连接板40的上下滑动可带动两个定位单元60沿Z轴方向上下移动。在实际应用时,两个定位单元60分别与两个顶盖片200的防爆阀口202对应,从而通过两个定位单元60可同时对两个顶盖片200进行定位。
具体的,定位单元60包括X向定位组件和Y向定位组件。
X向定位组件包括X向固定板62、X向夹爪驱动件63和两个X向定位夹爪64。X向固定板62的一端设置在第二连接板40的远离第一连接板30的一侧,另一端朝左延伸。X向夹爪驱动件63设置在X向固定板62的一侧。两个X向定位夹爪64设置在X向夹爪驱动件63的底端,两个X向定位夹爪64沿X轴方向左右布置且两者呈对称设置。本实施例中,安装板20的厚度方向作为X轴方向。两个X向定位夹爪64位于第二连接板40的下方。X向夹爪驱动件63用于驱动两个X向定位夹爪64张开或收回。
X向夹爪驱动件63优选为X向夹爪气缸,X向夹爪气缸的底端具有两个夹爪部,两个X向定位夹爪64分别设置在两个夹爪部上。
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板40的远离第一连接板30的一侧设有两个连接槽46(见图5),两个连接槽46分别延伸至第二连接板40的底端,两个定位单元60的X向固定板62的一端分别设置在第二连接板40的两个连接槽46的底部。两个定位单元60的X向固定板62位于两个定位单元60的X向夹爪驱动件63之间。
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X向定位夹爪64包括设置在X向夹爪驱动件63底端的X向安装部642以及形成在X向安装部642底端的X向定位部644。X向安装部642和X向定位部644优选为一体成型。在实际应用时,当两个X向定位夹爪64的X向定位部644的底端位于对应的顶盖片200的防爆阀口202内时,通过X向夹爪驱动件63驱动两个X向定位夹爪64张开,可使两个X向定位夹爪64的X向定位部644的底端分别抵接到对应的防爆阀口202的两端内壁,从而可实现对对应的顶盖片200进行X轴方向上的定位。防爆阀口202的两端的内壁均为弧面,两个X向定位夹爪64的X向定位部644的相远离的一侧侧壁均为弧形面,弧形面与弧面相适配,在两个X向定位夹爪64的X向定位部644的底端分别抵接到对应的防爆阀口202的两端内壁时,弧形面与对应的弧面相配合。
Y向定位组件包括L型Y向固定板65、Y向夹爪驱动件66和两个Y向定位夹爪67。本实施例中,两个定位单元60的Y向固定板65位于两个定位单元60的Y向夹爪驱动件66之间。
X向固定板62的远离X向夹爪驱动件63的一侧设有凹槽,Y向固定板65包括竖部以及形成在竖部的一端的横部,Y向固定板65的竖部的远离横部的一端设置有Y向夹爪驱动件66,Y向固定板65的横部的远离竖部的一端与X向固定板62的凹槽相配合并设置在第二连接板40的远离第一连接板30的一侧。两个X向定位夹爪64位于Y向夹爪驱动件66和第二连接板40之间,也即Y向夹爪驱动件66位于两个X向定位夹爪64的左方。两个Y向定位夹爪67设置在Y向夹爪驱动件66的靠近两个X向定位夹爪64的一端。两个Y向定位夹爪67沿Y轴方向前后布置且两者呈对称设置。Y向夹爪驱动件66用于驱动两个Y向定位夹爪67张开或收回,两个X向定位夹爪64中,其中一个X向定位夹爪64位于两个Y向定位夹爪67之间,另外一个X向定位夹爪64位于两个Y向定位夹爪67和第二连接板40之间,也即另外一个X向定位夹爪64位于两个Y向定位夹爪67的右方,如图9和图10所示。Y向固定板65的横部位于两个Y向定位夹爪67的上方,以便于两个Y向定位夹爪67能够进行张开动作。
Y向夹爪驱动件66优选为Y向夹爪气缸,Y向夹爪气缸的靠近两个X向定位夹爪64的一端具有两个夹爪部,两个Y向定位夹爪67分别设置在两个夹爪部上。
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Y向定位夹爪67包括设置在Y向夹爪驱动件66的靠近两个X向定位夹爪64的一端的Y向安装部672以及形成在Y向安装部672的远离Y向夹爪驱动件66的一端的Y向定位部674,Y向定位部674部分凸出于Y向安装部672的底端。Y向安装部672和Y向定位部674优选为一体成型。两个Y向定位夹爪67的Y向定位部674位于两个X向定位夹爪64之间,如图9和图10所示。在实际应用时,当两个Y向定位夹爪67的Y向定位部674的底端位于对应的顶盖片200的防爆阀口202内时,通过Y向夹爪驱动件66驱动两个Y向定位夹爪67张开,可使两个Y向定位夹爪67的Y向定位部674的底端分别抵接到对应的防爆阀口202的两侧内壁,从而可实现对对应的顶盖片200进行Y轴方向上的定位。防爆阀口202的两侧的内壁均为直面,两个Y向定位夹爪67的Y向定位部674的相远离的一侧侧壁均为直形面,直形面与直面相适配,在两个Y向定位夹爪67的Y向定位部674的底端分别抵接到对应的防爆阀口202的两侧内壁时,直形面与对应的直面相配合。
两个定位单元60的X向固定板62之间设有加强筋68。
压爪解锁组件70包括设置在安装板20的另一侧(即安装板20的远离第一连接板30的一侧)的第二Z向驱动件72、压块连接板73、三个压块74以及三个轴承75。
压块连接板73位于安装板20、第一连接板30、第二连接板40、第二Z向驱动件72和两个定位单元60的下方。压块连接板73的一端通过连接块722与第二Z向驱动件72连接,另一端具有与两个定位单元60分别对应的两个避让位732,当两个定位单元60在第二连接板40的带动下沿Z轴方向向下移动时,两个定位单元60可从两个避让位732中经过,设置的两个避让位732,便于两个定位单元60的上下移动。第二Z向驱动件72用于驱动压块连接板73沿Z轴方向上下移动。三个压块74分别设置在压块连接板73的底端,三个压块74中,其中一个压块74位于两个避让位732之间,另外两个压块74分别位于两个避让位732的两侧。三个轴承75分别设置在三个压块74底端的安装位742内,且三个轴承75部分分别凸出于三个压块74的底端,轴承75用于下压到治具100上的对应的压爪102的活动端,以使对应的压爪102的夹持端松开对应的顶盖片200,从而实现解锁顶盖片200。压块连接板73的上下移动可带动三个压块74、三个轴承75沿Z轴方向上下移动。
第二Z向驱动件72优选为三轴气缸。轴承75优选为深沟球轴承。
本实施例中,压块74底端的安装位742内设有连接轴,轴承75套设在对应的安装位742内的连接轴的外周。
限位组件包括设置在第二连接板40的远离第一连接板30的一侧的两个L型限位块82和两个缓冲器86。两个L型限位块82分别靠近第二连接板40的顶端。两个缓冲器86通过两个缓冲器固定板84设置在第一连接板30的远离安装板20的一侧,两个缓冲器86分别靠近第一连接板30的两端。第二连接板40位于两个缓冲器86之间。两个限位块82部分分别凸出于第二连接板40的两端并分别位于两个缓冲器86的上方。设置的两个限位块82和两个缓冲器86,可对第二连接板40的向下滑动进行限位。
本实施例中,限位块82包括横部以及形成在横部一端的竖部,横部设置在第二连接板40的远离第一连接板30的一侧,横部的靠近竖部的一端凸出于对应的第二连接板40的一端,第二连接板40位于两个限位块82的竖部之间,两个限位块82的竖部分别位于两个缓冲器86的上方。
通过上述的结构,在实际应用时,当两个顶盖片200在治具100的带动下移动到定位工位时,此时位于两个避让位732之间的轴承75位于两个顶盖片200之间的两个压爪102的活动端的上方,位于两个避让位732两侧的两个轴承75分别位于两个顶盖片200两侧的两个压爪102的活动端的上方,如图6所示,每个定位单元60的两个X向定位夹爪64的X向定位部644、两个Y向定位夹爪67的Y向定位部674分别与一个顶盖片200的防爆阀口202对应。先通过第一Z向驱动件50驱动第二连接板40沿Z轴方向向下滑动,第二连接板40的向下滑动可带动两个定位单元60沿Z轴方向向下移动,两个定位单元60向下移动时可分别从压块连接板73的两个避让位732中经过,当两个限位块82的竖部分别与两个缓冲器86相抵接时,第一Z向驱动件50停止驱动第二连接板40,此时每个定位单元60的两个X向定位夹爪64的X向定位部644的底端、两个Y向定位夹爪67的Y向定位部674的底端分别伸入到对应的顶盖片200的防爆阀口202内,如图9和图10所示。然后通过第二Z向驱动件72驱动压块连接板73沿Z轴方向向下移动,压块连接板73的向下移动可带动三个压块74和三个轴承75向下移动,直至位于两个避让位732之间的轴承75下压到位于两个顶盖片200之间的两个压爪102的活动端、位于两个避让位732两侧的两个轴承75分别下压到位于两个顶盖片200两侧的两个压爪102的活动端,如图7和图8所示,此时位于两个顶盖片200之间的两个压爪102的夹持端、位于两个顶盖片200两侧的两个压爪102的夹持端分别松开两个顶盖片200,从而实现解锁两个顶盖片200,使得两个顶盖片200处于只被治具100支撑的状态。然后通过两个定位单元60的X向夹爪驱动件63驱动两个X向定位夹爪64张开,若顶盖片200在X轴方向上的位置与预期的位置存在偏差,则两个X向定位夹爪64在张开的过程中,其中一个X向定位夹爪64的X向定位部644的底端首先会抵接到对应的顶盖片200的防爆阀口202的一端内壁并通过该X向定位夹爪64可推动对应的顶盖片200沿X轴方向移动,直至另外一个X向定位夹爪64的X向定位部644的底端抵接到对应的顶盖片200的防爆阀口202的另一端内壁,此时两个X向定位夹爪64的X向定位部644分别抵接到对应的顶盖片200的防爆阀口202的两端内壁,如图11所示,如此即实现对对应的顶盖片200进行X轴方向上的定位,然后通过两个定位单元60的Y向夹爪驱动件66驱动两个Y向定位夹爪67张开,若顶盖片200在Y轴方向上的位置与预期的位置存在偏差,则两个Y向定位夹爪67在张开的过程中,其中一个Y向定位夹爪67的Y向定位部674的底端首先会抵接到对应的顶盖片200的防爆阀口202的一侧内壁并通过该Y向定位夹爪67可推动对应的顶盖片200沿Y轴方向移动,直至另外一个Y向定位夹爪67的Y向定位部674的底端抵接到对应的顶盖片200的防爆阀口202的另一侧内壁,此时两个Y向定位夹爪67的Y向定位部674的底端分别抵接到对应的顶盖片200的防爆阀口202的两侧内壁,如此即实现对对应的顶盖片200进行Y轴方向上的定位,如图11所示。通过两个定位单元60将两个顶盖片200定位好后,通过第二Z向驱动件72驱动压块连接板73沿Z轴方向向上移动到初始位置,压块连接板73的向上移动可带动三个压块74和三个轴承75向上移动到初始位置,此时位于两个顶盖片200之间的两个压爪102的夹持端、位于两个顶盖片200两侧的两个压爪102的夹持端分别重新夹持两个顶盖片200,从而实现锁住顶盖片200。然后通过两个定位单元60的X向夹爪驱动件63驱动两个X向定位夹爪64收回,以使两个X向定位夹爪64的X向定位部644的底端脱离对应的顶盖片200的防爆阀口202的两端内壁,然后通过两个定位单元60的Y向夹爪驱动件66驱动两个Y向定位夹爪67收回,以使两个Y向定位夹爪67的Y向定位部674的底端脱离对应的顶盖片200的防爆阀口202的两侧内壁。然后通过第一Z向驱动件50驱动第二连接板40沿Z方向向上滑动到初始位置,第二连接板40的向上滑动可带动两个定位单元60沿Z轴方向向上移动到初始位置,如此,对治具100上的两个顶盖片200的定位即完成。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定位单元60,可自动实现对治具100上的顶盖片200进行定位,保证了顶盖片200的位置偏差在顶盖片200与防爆阀装配的要求范围内,定位精度高,定位稳定,降低因顶盖片200定位问题导致的焊接不良率,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且定位单元60采用的是夹爪结构,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调试维护方便,同时通过设置的压爪解锁组件70,可实现对治具100上的两个顶盖片200进行解锁,便于通过两个定位单元60对治具100上的两个顶盖片200进行定位操作。
以上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做出种种的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顶盖片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设置在所述支架顶端的安装板、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一侧的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第一Z向驱动件以及两个定位单元,所述第二连接板、第一Z向驱动件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板的远离所述安装板的一侧,所述第一Z向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连接板相对所述第一连接板沿Z轴方向上下滑动,所述两个定位单元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板的远离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侧;
所述定位单元包括X向定位组件和Y向定位组件;
所述X向定位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板的远离第一连接板的一侧的X向固定板、设置在所述X向固定板一侧的X向夹爪驱动件以及设置在所述X向夹爪驱动件底端的两个X向定位夹爪,所述两个X向定位夹爪沿X轴方向左右布置且两者呈对称设置,所述两个X向定位夹爪位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下方,所述X向夹爪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两个X向定位夹爪张开或收回;
所述Y向定位组件包括Y向固定板、Y向夹爪驱动件和两个Y向定位夹爪,所述Y向固定板的一端设置有所述Y向夹爪驱动件,另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板的远离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侧,所述两个X向定位夹爪位于所述Y向夹爪驱动件和第二连接板之间,所述两个Y向定位夹爪设置在所述Y向夹爪驱动件的靠近所述两个X向定位夹爪的一端,所述两个Y向定位夹爪沿Y轴方向前后布置且两者呈对称设置,所述Y向夹爪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两个Y向定位夹爪张开或收回,所述两个X向定位夹爪中,其中一个X向定位夹爪位于两个Y向定位夹爪之间,另外一个X向定位夹爪位于所述两个Y向定位夹爪和第二连接板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盖片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压爪解锁组件,所述压爪解锁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安装板的远离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侧的第二Z向驱动件、压块连接板、三个压块以及三个轴承,所述压块连接板位于所述安装板、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第二Z向驱动件和两个定位单元的下方,所述压块连接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Z向驱动件的底端连接,另一端具有与所述两个定位单元分别对应的两个避让位,所述第二Z向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压块连接板沿Z轴方向上下移动,所述三个压块分别设置在所述压块连接板的底端,所述三个压块中,其中一个压块位于所述两个避让位之间,另外两个压块分别位于所述两个避让位的两侧,所述三个轴承分别设置在所述三个压块底端的安装位内,且三个轴承部分分别凸出于所述三个压块的底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顶盖片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块的安装位内设有连接轴,所述轴承套设在对应的安装位内的连接轴的外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盖片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定位单元的X向固定板位于两个定位单元的X向夹爪驱动件之间,所述两个定位单元的Y向固定板位于两个定位单元的Y向夹爪驱动件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顶盖片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定位单元的X向固定板之间设有加强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盖片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X向定位夹爪包括设置在所述X向夹爪驱动件底端的X向安装部以及形成在所述X向安装部底端的X向定位部;所述Y向定位夹爪包括设置在所述Y向夹爪驱动件的靠近所述两个X向定位夹爪的一端的Y向安装部以及形成在所述Y向安装部的远离所述Y向夹爪驱动件的一端的Y向定位部,所述Y向定位部部分凸出于所述Y向安装部的底端,所述两个Y向定位夹爪的Y向定位部位于所述两个X向定位夹爪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顶盖片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X向定位夹爪的X向定位部的相远离的一侧侧壁均为弧形面,两个弧形面分别用于与顶盖片的防爆阀口的两端内壁相配合;所述两个Y向定位夹爪的Y向定位部的相远离的一侧侧壁均为直形面,两个直形面分别用于与顶盖片的防爆阀口的两侧内壁相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盖片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板的远离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侧的两个限位块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板的远离所述安装板的一侧的两个缓冲器,所述第二连接板位于所述两个缓冲器之间,所述两个限位块部分分别凸出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两端并分别位于所述两个缓冲器的上方。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盖片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顶端设有接头,所述接头与所述第一Z向驱动件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盖片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远离所述安装板的一侧设有沿Z轴方向延伸的导轨,所述第二连接板的靠近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侧设有滑块,所述滑块与所述导轨滑动配合。
CN202222905535.6U 2022-10-31 2022-10-31 一种顶盖片定位机构 Active CN2190091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05535.6U CN219009178U (zh) 2022-10-31 2022-10-31 一种顶盖片定位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05535.6U CN219009178U (zh) 2022-10-31 2022-10-31 一种顶盖片定位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09178U true CN219009178U (zh) 2023-05-12

Family

ID=862312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905535.6U Active CN219009178U (zh) 2022-10-31 2022-10-31 一种顶盖片定位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0917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279587B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mounting part to base structure
CN112872684B (zh) 一种汽车零配件焊接用夹紧装置
CN219009178U (zh) 一种顶盖片定位机构
CN210615590U (zh) 一种新能源车电池盒底板搅拌焊夹具
CN207170706U (zh) 汽车轮罩翻边成型模具
CN114393841A (zh) 一种塑钢门窗快速装配设备
CN103346344B (zh) 一种蓄电池极群整形机构
CN103316967B (zh) 一种极耳整形机构
CN211591269U (zh) 一种带限位组件的吹瓶机
CN111136180B (zh) 一种模具加工基准定位组件及其定位方法
CN214392994U (zh) 一种复合式定位夹紧系统
CN115415953B (zh) 一种中空工件的工装夹具、工装组件以及中空工件的工装工艺
CN218169198U (zh) 一种焊接装置
CN219151252U (zh) 一种折弯装置及折弯预压装设备
CN219563315U (zh) 一种定位机构可移动的抓取工装
CN114312077B (zh) 一种打标头装置安装工装
CN214078619U (zh) 一种轨道交通车体用u型工件的一次性成形折弯模具
CN221019391U (zh) 一种顶盖焊接手动夹具和焊接设备
CN218311592U (zh) 一种治具快换装置
CN220497589U (zh) 一种多车型后轮罩滚边装置
CN112454925B (zh) 汽车裙边铆接工装
CN216606921U (zh) 一种多折角工件一次成型模具
KR102581275B1 (ko) 배터리 케이스용 크로스 멤버의 조립 장치
CN211803397U (zh) 一种子母复合斜楔机构
CN216577556U (zh) 组装治具及组装上料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