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98630U - 一种散热结构及头戴式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散热结构及头戴式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98630U
CN218998630U CN202222623265.XU CN202222623265U CN218998630U CN 218998630 U CN218998630 U CN 218998630U CN 202222623265 U CN202222623265 U CN 202222623265U CN 218998630 U CN218998630 U CN 2189986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dissipation
main body
heat
heat dissipating
h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623265.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单迪克
王福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Wingtech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Wingtech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Wingtech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Wingtech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623265.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986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986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986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头戴式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散热结构及头戴式设备,包括壳体部分以及散热部分,所述壳体部分包括主体部以及多个凸起部,多个所述凸起部间隔设于所述主体部,所述主体部设有多个安装孔,多个所述安装孔自所述主体部分别一一延伸至多个所述凸起部,所述散热部分包括散热主体以及多个散热柱,所述散热主体连接于所述主体部背离所述凸起部的一侧,多个所述散热柱间隔设于所述散热主体朝向所述主体部的一侧,多个所述散热柱分别一一穿设于多个所述安装孔。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散热结构,能够实现被动散热,无需消耗电量,增加头戴式设备的续航时长,减小头戴式设备的整体重量,用户的佩戴舒适性较佳。

Description

一种散热结构及头戴式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头戴式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散热结构及头戴式设备。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头戴式设备(VR眼镜、AR眼镜等)通常采用主动散热结构进行散热,具体通过在头戴式设备设置风扇装置,利用电机驱动风扇转动,从而将头戴式设备产生的热量发散到壳体外。然而,风扇装置在运行时需要消耗电量,减小头戴式设备的续航时长,且风扇装置重量较大,将导致头戴式设备的整体重量,用户的佩戴舒适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散热结构及头戴式设备,能够实现被动散热,无需消耗电量,增加头戴式设备的续航时长,减小头戴式设备的整体重量,用户的佩戴舒适性较佳。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散热结构,包括壳体部分以及散热部分,所述壳体部分包括主体部以及多个凸起部,多个所述凸起部间隔设于所述主体部,所述主体部设有多个安装孔,多个所述安装孔自所述主体部分别一一延伸至多个所述凸起部,所述散热部分包括散热主体以及多个散热柱,所述散热主体连接于所述主体部背离所述凸起部的一侧,多个所述散热柱间隔设于所述散热主体朝向所述主体部的一侧,多个所述散热柱分别一一穿设于多个所述安装孔。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散热主体至少沿所述散热柱的长度方向可活动连接于所述主体部背离所述凸起部的一侧。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散热结构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散热主体和所述主体部背离所述凸起部的一侧。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各所述散热柱的直径为d1,多个所述散热柱之间的间隔距离为d2,0.8d1≤d2≤1.2d1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散热柱的直径为d1,所述散热柱的周侧面与所述安装孔的侧壁之间具有间距d3,0.05d1≤d3≤0.2d1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散热柱的长度为L,所述散热柱的端部与所述安装孔的底壁之间具有间距d4,0.05L≤d4≤0.2L。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散热柱的长度为L,1.5cm≤L≤3.5cm。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散热部分的材料为高导热材料,或者,所述散热部分表面覆盖有导热涂层。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高导热材料包括铜.铝.锌.石墨.碳化硅.氮化铝中的一种,所述导热涂层的包括DLC类金刚石涂层.氧化铝涂层.HBN六方氮化硼涂层.TiN氮化钛涂层中的一种。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头戴式设备,包括实施例一的散热结构,所述散热部分设于壳体内,所述壳体部分连接于所述壳体,或者,所述壳体部分为所述壳体的至少一部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多个凸起部间隔设于主体部,主体部设有多个安装孔自主体部分别一一延伸至多个凸起部,同时在散热部分的散热主体间隔设置多个散热柱,利用散热部分连接于主体部背离凸起部的一侧,使得多个散热柱分别一一穿设于多个安装孔。这样,当热量传递至散热主体时,散热主体能够将热量传递至多个散热柱,通过多个散热柱增大散热面积,并将热量高效地发散至散热柱对应的安装孔,此时,安装孔内的热量能够通过凸起部传递至安装孔外,从而实现被动散热,且多个凸起部同样能够增大散热面积,提高散热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公开的一种散热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公开的一种散热结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公开的一种头戴式设备的结构示意简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100、散热结构;10、壳体部分;10a、安装孔;11、主体部;12、凸起部;20、散热部分;21、散热主体;22、散热柱;30、弹性件;200、头戴式设备;201、壳体;x、长度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至少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主要是用于区分不同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具体的种类和构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并非用于表明或暗示所指示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的相对重要性和数量。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散热结构及头戴式设备,能够实现被动散热,无需消耗电量,增加头戴式设备的续航时长,减小头戴式设备的整体重量,用户的佩戴舒适性较佳。
实施例一
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散热结构100的结构示意图,该散热结构100包括壳体部分10以及散热部分20,壳体部分10包括主体部11以及多个凸起部12,多个凸起部12间隔设于主体部11,主体部11设有多个安装孔10a,多个安装孔10a自主体部11分别一一延伸至多个凸起部12,散热部分20包括散热主体21以及多个散热柱22,散热主体21连接于主体部11背离凸起部12的一侧,多个散热柱22间隔设于散热主体21朝向主体部11的一侧,多个散热柱22分别一一穿设于多个安装孔10a。
其中,凸起部12在主体部11上可为矩形阵列分布或圆形阵列分布等,散热柱22在散热主体21上的分方式与凸起部12相匹配,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本实施例通过多个凸起部12间隔设于主体部11,主体部11设有多个安装孔10a自主体部11分别一一延伸至多个凸起部12,同时在散热部分20的散热主体21间隔设置多个散热柱22,利用散热部分20连接于主体部11背离凸起部12的一侧,使得多个散热柱22分别一一穿设于多个安装孔10a。这样,当热量传递至散热主体21时,散热主体21能够将热量传递至多个散热柱22,通过多个散热柱22增大散热面积,并将热量高效地发散至散热柱22对应的安装孔10a,此时,安装孔10a内的热量能够通过凸起部12传递至安装孔10a外,从而实现被动散热,且多个凸起部12同样能够增大散热面积,提高散热效率。
并且,散热柱22穿设于安装孔内10a,能够利用凸起部12对散热柱22进行保护,避免散热柱22受到撞击而损坏的情况发生,延长散热结构的使用寿命。
一些实施例中,散热主体21至少沿散热柱22的长度方向x可活动连接于主体部11背离凸起部12的一侧。当散热结构100应用于头戴式设备时,考虑到头戴式设备在佩戴至用户头部时,为了匹配不同用户头部的大小,头戴式设备的壳体通常可随用户头部的大小发生形变,此时,壳体部分10将随之发生形变,而对于散热部分20而言,散热部分20通常因需采用导热材料,较难发生形变。因此,本实施例通过使得散热主体21至少沿散热柱22的长度方向x相对主体部11可活动,当壳体部分10随头戴式设备发生形变时,散热主体21可相对主体部11活动而无需随之发生形变,避免散热部分20变形而导致损坏散热主体21的情况发生,延长散热结构100的使用寿命。
示例性地,散热结构100还包括弹性件30,弹性件30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散热主体21和主体部11背离凸起部12的一侧。一方面,通过弹性件30连接散热主体21和主体部11,散热主体21能够相对主体部11发生多个自由度的活动,包括但不限于沿散热柱22的长度方向x、宽度方向移动,绕散热柱22的长度方向x所在的直线转动等,避免散热部分20随壳体部分10发生形变而造成损坏的情况发生。另一方面,弹性件30还能够在壳体部分10受到冲击时,起缓冲作用,避免冲击力传递至散热部分20而导致散热部分20损坏的情况发生。
可选地,各散热柱22的直径为d1,多个散热柱22之间的间隔距离为d2,0.8d1≤d2≤1.2d1。若d2<0.8d1,则多个散热柱22之间的间隔距离较小,散热柱22在散热主体21上分布较为密集,造成热量在散热柱22之间聚集,散热效率较低。若d2>1.2d1,则多个散热柱22之间的间隔距离较大,散热柱22在散热主体21上分布较稀疏,散热柱22的数量较少,散热效率较低。因此,0.8d1≤d2≤1.2d1,能够使散热结构100的散热效率较高。且d2可为0.8d1、0.9d1、d1、1.1d-1、1.2d1等,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一些实施例中,散热柱22的周侧面与安装孔10a的侧壁之间具有间距。这样,散热柱22散发的热量需经过散热柱22与安装孔10a之间的空气传递至散热孔的侧壁,减缓热量发散至安装孔10a的孔壁的速度,避免直接传递而导致安装孔10a的侧壁(凸起部12)局部的温度过高的情况发生,当散热结构100应用于头戴式设备时,能够避免用户触碰凸起部12而烫伤的情况发生。
示例性地,散热柱22的直径为d1,散热柱22与安装孔10a的侧壁之间的间距为d3,0.05d1≤d3≤0.2d1。若d3<0.05d1,则散热柱22与安装孔10a的侧壁之间的间距较小,热量发散至安装孔10a的侧壁的速度较快,导致安装孔10a的侧壁(凸起部12)局部的温度过高。若d3>0.2d1,则散热柱22与安装孔10a的侧壁之间的间距较大,热量难以散发至安装孔10a的侧壁,导致热量无法经凸起部12发散,散热结构100的散热效率较低,且增大散热结构100的整体体积,不利于头戴式设备的小型化设计。因此,0.05d1≤d3≤0.2d1,能够避免凸起部12局部的温度过高,且散热结构100的散热效率较高,散热结构100的整体体积较小,有利于头戴式设备的小型化设计。
一些实施例中,散热柱22的端部与安装孔10a的底壁之间具有间距。这样,散热柱22散发的热量需经过散热柱22与安装孔10a之间的空气传递至散热孔的底壁,减缓热量发散至安装孔10a的底壁的速度,避免直接传递而导致安装孔10a的底壁(凸起部12)局部的温度过高的情况发生,当散热结构100应用于头戴式设备时,能够避免用户触碰凸起部12而烫伤的情况发生。
示例性地,散热柱22的长度为L,散热柱22的端部与安装孔10a的底壁之间的间距为d4,0.05L≤d4≤0.2L。若d4<0.05L,则散热柱22与安装孔10a的底壁之间的间距较小,热量发散至安装孔10a的底壁的速度较快,导致安装孔10a的底壁(凸起部12)局部的温度过高。若d4>0.2L,则散热柱22与安装孔10a的底壁之间的间距较大,热量难以散发至安装孔10a的底壁,导致热量无法经凸起部12发散,散热结构100的散热效率较低,且增大散热结构100的整体体积,不利于头戴式设备的小型化设计。因此,0.05L≤d4≤0.2L,能够避免凸起部12局部的温度过高,且散热结构100的散热效率较高,散热结构100的整体体积较小,有利于头戴式设备的小型化设计。
一些实施例中,散热柱22的长度为L,1.5cm≤L≤3.5cm。若散热柱22的长度L<1.5cm,则散热柱22的表面散热面积较小,散热部分20的散热效率较低,当散热结构100应用于头戴式设备时,散热结构100无法及时将头戴式设备运行产生的热量发散到头戴式设备外,影响头戴式设备的正常运行。若散热柱22的长度L>3.5cm,则散热柱22的表面散热面积足够大,散热部分20的散热效率足以满足头戴式设备的散热需求的情况下,散热柱22的长度较长,将增大散热结构100的整体体积,不利于头戴式设备的小型化设计。因此,散热柱22的长度L可为1.5cm≤L≤3.5cm,散热结构100的散热效率较高,能够满足头戴式设备运行时的散热需求,及时将头戴式设备运行产生的热量发散到头戴式设备外,保证头戴式设备的正常运行,且散热结构100的整体体积较小,有利于头戴式设备的小型化设计。且散热柱22的长度L可为1.5cm、2cm、2.5cm、3cm、3.5cm等,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散热部分20的材料为高导热材料。这样,当散热结构100应用于头戴式设备时,头戴式设备运行散热发热量能够尽可能多地传递至散热部分20,从而使得散热部分20能够尽可能多地将热量传递至主体部11分并发散至头戴式设备外,提高散热效率。
可选地,高导热材料包括铜、铝、锌、石墨、碳化硅、氮化铝中的一种。本实施例提供了多种高导热材料,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满足不用的使用需求。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散热部分20表面覆盖有导热涂层,这样,当散热结构100应用于头戴式设备时,头戴式设备运行散热发热量能够尽可能多地传递至散热部分20,从而使得散热部分20能够尽可能多地将热量传递至主体部11分并发散至头戴式设备外,提高散热效率。
可选地,导热涂层的包括类金刚石涂层(Diamond-like Carbon,DLC)、氧化铝涂层、六方氮化硼涂层、氮化钛涂层中的一种。实施例提供了多种高导热涂层,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满足不用的使用需求。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散热结构100,通过多个凸起部12间隔设于主体部11,主体部11设有多个安装孔10a自主体部11分别一一延伸至多个凸起部12,同时在散热部分20的散热主体21间隔设置多个散热柱22,利用散热部分20连接于主体部11背离凸起部12的一侧,使得多个散热柱22分别一一穿设于多个安装孔10a。这样,当热量传递至散热主体21时,散热主体21能够将热量传递至多个散热柱22,通过多个散热柱22增大散热面积,并将热量高效地发散至散热柱22对应的安装孔10a,此时,安装孔10a内的热量能够通过凸起部12传递至安装孔10a外,从而实现被动散热,且多个凸起部12同样能够增大散热面积,提高散热效率。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头戴式设备200的结构示意简图,该头戴式设备200包括壳体201以及实施例一的散热结构100,散热部分设于壳体201内,壳体部分连接于壳体201,或者,壳体部分为壳体201的至少一部分。
示例性地,头戴式设备200可为VR(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眼镜、AR(Augmented Reality,增强现实)眼镜等,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通过将散热部分设于壳体201内,这样,头戴式设备200在运行时,壳体201内的电子元器件产生的热量能够传递至散热部分,通过散热部分进行自发性散热,将热量发散到壳体部分,并从壳体部分发散到壳体201外,从而实现被动散热。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了一种头戴式设备200,能够通过散热结构100实现被动散热,无需消耗电量,增加头戴式设备200的续航时长,减小头戴式设备200的整体重量,用户的佩戴舒适性较佳。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施例公开的一种散热结构及头戴式设备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本文应用了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散热结构及头戴式设备与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部分,所述壳体部分包括主体部以及多个凸起部,多个所述凸起部间隔设于所述主体部,所述主体部设有多个安装孔,多个所述安装孔自所述主体部分别一一延伸至多个所述凸起部;以及
散热部分,所述散热部分包括散热主体以及多个散热柱,所述散热主体连接于所述主体部背离所述凸起部的一侧,多个所述散热柱间隔设于所述散热主体朝向所述主体部的一侧,多个所述散热柱分别一一穿设于多个所述安装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主体至少沿所述散热柱的长度方向可活动连接于所述主体部背离所述凸起部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结构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散热主体和所述主体部背离所述凸起部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散热柱的直径为d1,多个所述散热柱之间的间隔距离为d2,0.8d1≤d2≤1.2d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柱的直径为d1,所述散热柱的周侧面与所述安装孔的侧壁之间具有间距d3,0.05d1≤d3≤0.2d1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柱的长度为L,所述散热柱的端部与所述安装孔的底壁之间具有间距d4,0.05L≤d4≤0.2L。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柱的长度为L,1.5cm≤L≤3.5cm。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部分的材料为高导热材料,或者,所述散热部分表面覆盖有导热涂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导热材料包括铜、铝、锌、石墨、碳化硅、氮化铝中的一种,所述导热涂层的包括DLC类金刚石涂层、氧化铝涂层、HBN六方氮化硼涂层、TiN氮化钛涂层中的一种。
10.一种头戴式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散热结构,所述散热部分设于壳体内,所述壳体部分连接于所述壳体,或者,所述壳体部分为所述壳体的至少一部分。
CN202222623265.XU 2022-09-30 2022-09-30 一种散热结构及头戴式设备 Active CN2189986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23265.XU CN218998630U (zh) 2022-09-30 2022-09-30 一种散热结构及头戴式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23265.XU CN218998630U (zh) 2022-09-30 2022-09-30 一种散热结构及头戴式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98630U true CN218998630U (zh) 2023-05-09

Family

ID=862164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623265.XU Active CN218998630U (zh) 2022-09-30 2022-09-30 一种散热结构及头戴式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9863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127183U (zh) 无线充电器
CN213755463U (zh) 一种散热结构及电子设备
CN218998630U (zh) 一种散热结构及头戴式设备
EP4132244A1 (en) Mobile terminal
WO2024022085A1 (zh) 散热装置、支撑件及电子设备
CN217589100U (zh) 一种电池模组
CN216700746U (zh) 一种头戴式显示设备及其散热组件
CN214591521U (zh) 利于散热的手机显示屏组件
CN210671126U (zh) 一种电气用散热器
CN211152537U (zh) 服务器散热器
AU2022200661A1 (en) Control device
CN210328410U (zh) 一种增益放大器的散热结构
CN210295913U (zh) 基于主动散热的ssd转接装置
CN114071962A (zh) 一种散热结构及电子设备
CN210804276U (zh) 用于服务器的新型吹胀板式散热模组
CN113966149A (zh) 散热单元和电子设备
CN219421445U (zh) 散热组件及电子设备组件
CN213638713U (zh) 散热结构及电子设备
CN216852891U (zh) 一种散热装置
CN212811504U (zh) 一种耐用性无刷直流电动机
CN214507235U (zh) 一种具有内置散热结构的电视机主板
CN212961807U (zh) 暖气片
CN219738101U (zh) 一种网卡
CN216311905U (zh) 一种电池导热装置及电池设备
CN220121933U (zh) 应急电源散热装置及应急电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