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98484U - 控制器及包括该控制器的车辆 - Google Patents

控制器及包括该控制器的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98484U
CN218998484U CN202222938967.7U CN202222938967U CN218998484U CN 218998484 U CN218998484 U CN 218998484U CN 202222938967 U CN202222938967 U CN 202222938967U CN 218998484 U CN218998484 U CN 2189984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lligent
board
controller
daughter board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93896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帅杰
施皆佩
高祥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lai Automobile Technology Anhu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ilai Automobile Technology Anhu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lai Automobile Technology Anhui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ilai Automobile Technology Anhu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93896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984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984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984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控制器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控制器及包括该控制器的车辆。为解决现有智能驾驶硬件和智能座舱硬件成本高,维修升级不便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控制器包括智能座舱子板、智能驾驶子板、母板和中间板,智能座舱芯片和智能驾驶芯片分别设置在智能座舱子板和智能驾驶子板上,智能座舱子板和智能驾驶子板设置在中间板的一面,母板设置在中间板的另一面。本实用新型的控制器将智能座舱核心芯片、智能驾驶核心芯片分别布置在两块子板上,两块子板共用一个母板,更方便维修及升级。此外,将母板和子板设置在同一个结构件的正反面,这样Z向配合高度只需要控制此结构件的正反面距离公差即可,有利于安装。

Description

控制器及包括该控制器的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控制器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控制器及包括该控制器的车辆。
背景技术
传统的域控制器中,智能驾驶硬件和智能座舱硬件均是独立的零部件,智能驾驶硬件用于为电动汽车提供自动驾驶系统,例如将驾驶员执行的工作完全自动化的、高度集中控制的车辆的运行系统,以使车辆具备自动唤醒启动和休眠、自动出入停车场、自动清洗、自动行驶、自动停车、自动开关车门、故障自动恢复等功能,并具有根据路况等信息选择多种运行模式。智能座舱硬件用于为电动汽车提供人车交互,例如根据车辆的AB柱及后视镜安装摄像头提供情绪识别、年龄检测、遗留物检测、安全带检测等,还可以自动调节座舱的温度、湿度、灯光等等,并且还可以提供与手机类似的影音娱乐。但是,智能驾驶硬件和智能座舱硬件均独立设置,不仅硬件整体成本高,而且不利于电子电气的深度集成,不便于维修及升级。
相应地,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控制器来解决现有智能驾驶硬件和智能座舱硬件成本高,维修升级不便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即,解决现有智能驾驶硬件和智能座舱硬件成本高,维修升级不便的问题。
在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包括智能座舱子板、智能驾驶子板、母板和中间板,所述智能座舱子板上设置有智能座舱芯片,所述智能驾驶子板上设置有智能驾驶芯片,所述智能座舱子板和所述智能驾驶子板设置在所述中间板的一面,所述母板设置在所述中间板的另一面。
在上述控制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控制器还包括散热盖板,所述散热盖板布置在所述中间板上,所述智能座舱子板、所述智能驾驶子板位于所述中间板和所述散热盖板之间,所述散热盖板上设置有冷却管路。
在上述控制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在所述散热盖板上设置有维修口,所述维修口设置在对应于所述智能座舱子板或者所述智能驾驶子板的位置。
在上述控制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维修口上设置有可拆卸的封盖。
在上述控制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控制器还包括底盖,所述底盖布置在所述中间板上,所述母板位于所述中间板和所述底盖之间。
在上述控制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散热盖板上设置有凸台,所述凸台能够穿过所述中间板并与所述底盖通过导热胶连接。
在上述控制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底盖上嵌有散热管。
在上述控制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控制器还包括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一连接器的插座和插针分别设置在所述智能座舱子板和所述母板上,所述第二连接器的插座和插针分别设置在所述智能驾驶子板和所述母板上,所述中间板上开设有能够使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穿过的通孔。
在上述控制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连接器包括信号连接器和电源连接器,所述电源连接器设置在所述智能驾驶子板靠近边缘的位置,所述信号连接器设置在所述智能驾驶子板靠近中间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器。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控制器包括智能座舱子板、智能驾驶子板、母板和中间板,智能座舱芯片和智能驾驶芯片分别设置在智能座舱子板和智能驾驶子板上,智能座舱子板和智能驾驶子板设置在中间板的一面,母板设置在中间板的另一面。
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控制器将智能座舱核心芯片、智能驾驶核心芯片分别布置在两块子板上,两块子板共用一个母板,更方便维修及升级。此外,将母板和子板设置在同一个结构件的正反面,这样Z向配合高度只需要控制此结构件的正反面距离公差即可,有利于安装。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控制器的装配爆炸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智能座舱子板和智能驾驶子板的正面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智能座舱子板和智能驾驶子板的反面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母板的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控制器的结构图。
附图标记列表:
1、智能座舱子板;2、智能驾驶子板;3、母板;4、中间板;41、过孔;5、散热盖板;51、维修口;52、封盖;53、凸台;54、冷却管路;6、底盖;71、第一连接器;72、第二连接器;73、第三连接器;8、智能座舱芯片;9、智能驾驶芯片;10、散热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其作出调整,以便适应具体的应用场合。例如,尽管本申请是结合电动汽车进行描述的,但这并不是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控制器还可以应用于燃油车,也可以应用于其他车辆。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图2所示,为解决现有智能驾驶硬件和智能座舱硬件成本高、维修和升级不便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控制器包括智能座舱子板1、智能驾驶子板2、母板3和中间板4,智能座舱芯片8和智能驾驶芯片9分别设置在智能座舱子板1和智能驾驶子板2上,智能座舱子板1和智能驾驶子板2设置在中间板4的一面,母板3设置在中间板4的另一面。
上述设置方式的优点在于:将智能座舱核心芯片、智能驾驶核心芯片分别布置在两块子板上,两块子板共用一个母板,更方便维修及升级。此外,将母板和子板锁附在同一个结构件的正反面,这样Z向配合高度只需要控制此结构件的正反面距离公差即可,有利于板对板连接器的对插配合。
如图1、图2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控制器包括智能座舱子板1、智能驾驶子板2、母板3、中间板4、散热盖板5和底盖6,智能座舱芯片8和智能驾驶芯片9分别设置在智能座舱子板1和智能驾驶子板2上,智能座舱子板1和智能驾驶子板2设置在中间板4的一面,母板3设置在中间板4的另一面,其中,智能座舱子板1、智能驾驶子板2和母板3分别可以通过螺栓连接或者卡槽卡扣连接,即智能座舱子板1、智能驾驶子板2机械连接至母板3。另外,智能座舱子板1和智能驾驶子板2还分别电连接至母板3,在一实施例中,智能座舱子板1和智能驾驶子板2和母板3通过连接器连接,在中间板4对应连接器的位置上设置有能够使连接器穿过的通孔。散热盖板5布置在中间板4的一侧,底盖6布置在中间板4的另一侧,智能座舱子板1、智能驾驶子板2位于中间板4和散热盖板5之间,母板3位于中间板4和底盖6之间。进一步地,散热盖板5上设置有冷却管路54,冷却管路54内循环有能够将芯片热量带走的冷却液。进一步地,在散热盖板5与智能座舱子板1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维修口51,维修口51上设置有可拆卸的封盖52,在正常情况下将封盖52固定在维修口51上,并通过密封胶密封,在需要对芯片进行维修或者升级时可将其拆下。或者,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散热盖板5与智能驾驶子板2相对应的位置也设置维修口51,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需要自行设定。最后,中间板4、散热盖板5和底盖6可以通过不限于螺钉锁紧的方式固定。
将两个子板布置在同一面,散热盖板5布置在子板上方,在散热盖板5上布置冷却管路54,以方便通过散热盖板5直接为芯片散热,因智能座舱潜在会比智能驾驶芯片升级更频繁,在散热盖板5上开设与智能座舱子板1对应的维修窗口以方便售后维修升级。
参照图1和图5,进一步地,散热盖板5上设置有凸台53,凸台53穿过中间板4上的过孔41后与底盖6通过导热胶连接,以带走底盖6上的热量,在底盖6上还嵌有散热管10,以提高对远离散热盖板凸台的器件的散热能力。
参照图3和图4,进一步地,控制器还包括第一连接器71和第二连接器72,第一连接器71的插座和插针分别设置在智能座舱子板1和母板3上,第二连接器72的插座和插针分别设置在智能驾驶子板2和母板3上,第一连接器71和第二连接器72穿过中间板4上的通孔以使两端插接。通过第一连接器71和第二连接器72将智能座舱子板1、智能驾驶子板2分别与母板3连接,以传递电流和信号。
参照图3,进一步地,第二连接器72包括信号连接器和电源连接器,电源连接器设置在智能驾驶子板2靠近边缘的位置,信号连接器设置在智能座舱子板1靠近中间的位置。由于智能驾驶子板2上布置着多颗主芯片,能耗较高,因此在智能驾驶子板2上布置多个连接器,将信号和电源分别用不同的连接器传输,电源走板边缘,信号走板中间,从而实现信号和电源的分离,避免相互干扰,并且将电源分多路进行传输,多个电源连接器同时失效时,才会彻底断电,从而提高了安全余量。
参照4和图5,进一步地,控制器还包括第三连接器73,多个第三连接器73间隔设置在母板3的边缘,中间板4上设置有多个能够容纳第三连接器73的凹槽,使得母板3固定在中间板4上时,第三连接器73正好嵌入该凹槽内。
综上所述,将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硬件集成为一体,不仅做到了跨域融合深度集成,而且能够降低硬件整体成本,并且通过不同的子板承载不同功能的芯片,方便维修及升级。
如本节第一段所述,上述实施方式仅仅用来阐述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并非旨在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条件下,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对上述结构进行调整,以便本实用新型能够应用于更加具体的应用场景。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该车辆具有上述任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控制器。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智能座舱子板、智能驾驶子板、母板和中间板,所述智能座舱子板上设置有智能座舱芯片,所述智能驾驶子板上设置有智能驾驶芯片,所述智能座舱子板和所述智能驾驶子板设置在所述中间板的一面,所述母板设置在所述中间板的另一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还包括散热盖板,所述散热盖板布置在所述中间板的一侧,所述智能座舱子板、所述智能驾驶子板位于所述中间板和所述散热盖板之间,所述散热盖板上设置有冷却管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盖板上设置有维修口,所述维修口设置在对应于所述智能座舱子板或者所述智能驾驶子板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维修口上设置有可拆卸的封盖。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还包括底盖,所述底盖布置在所述中间板的另一侧,所述母板位于所述中间板和所述底盖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盖板上设置有凸台,所述凸台穿过所述中间板并与所述底盖通过导热胶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盖上嵌有散热管。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还包括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一连接器的插座和插针分别设置在所述智能座舱子板和所述母板上,所述第二连接器的插座和插针分别设置在所述智能驾驶子板和所述母板上,所述中间板上开设有能够使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穿过的通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器包括信号连接器和电源连接器,所述电源连接器设置在所述智能驾驶子板靠近边缘的位置,所述信号连接器设置在所述智能驾驶子板靠近中间的位置。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设置有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器。
CN202222938967.7U 2022-11-04 2022-11-04 控制器及包括该控制器的车辆 Active CN2189984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38967.7U CN218998484U (zh) 2022-11-04 2022-11-04 控制器及包括该控制器的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38967.7U CN218998484U (zh) 2022-11-04 2022-11-04 控制器及包括该控制器的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98484U true CN218998484U (zh) 2023-05-09

Family

ID=862182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938967.7U Active CN218998484U (zh) 2022-11-04 2022-11-04 控制器及包括该控制器的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9848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18719B (zh) 带有插塞连接器的电的设备和电的插塞连接机构
US20090316038A1 (en) Modular camera system
US9465179B2 (en) Optical base layer
EP4366478A1 (en) Controller and vehicle comprisin the controller
WO2019210513A1 (zh) 显示模组、显示屏以及显示系统
CN214281792U (zh) 智能座舱域控制器及车辆
US7313331B2 (en) Optical communication device, optical transmitter, optical transmitter-receiver, and optical transmission system
CN218998484U (zh) 控制器及包括该控制器的车辆
US11942712B2 (en) Substrate unit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substrate unit
US8417418B2 (en) Electronic control device for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in-vehicle equipment
CN111081161A (zh) 面板化led显示模组及led箱体
JPWO2010073397A1 (ja) 入出力ユニット
CN218257983U (zh) 车载多媒体装置及汽车
JPH09204965A (ja) 多機能入出力カード・ガイド構造
US20050117855A1 (en) Latch type optical module
CN113613446B (zh) 终端设备
CN211124832U (zh) 面板化led显示模组及led箱体
CN215851062U (zh) 一种车载多功能控制单元
US7044745B2 (en) Electronic device
CN219981412U (zh) 集成电路板总成和域控制器总成
KR101422186B1 (ko) 개방형 통합 플랫폼 함체
CN217969494U (zh) 一种驾驶员监控装置
CN216291904U (zh) 一种智能座舱控制器
CN109410826B (zh) 一种电路模组及显示屏模组
CN211858977U (zh) 新型低功耗模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