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96595U - 一种具有热缩管的断路器用陶瓷真空灭弧室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热缩管的断路器用陶瓷真空灭弧室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96595U
CN218996595U CN202222874211.0U CN202222874211U CN218996595U CN 218996595 U CN218996595 U CN 218996595U CN 202222874211 U CN202222874211 U CN 202222874211U CN 218996595 U CN218996595 U CN 2189965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eramic shell
heat
ceramic
heat shrinkage
outer airt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87421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熊振鹏
陈柏良
胡国星
张腾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Hongfa Electric Power Contro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Hongfa Electric Power Contro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Hongfa Electric Power Contro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Hongfa Electric Power Contro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874211.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965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965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965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igh-Tension Arc-Extinguishing Switches Without Spraying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热缩管的断路器用陶瓷真空灭弧室,包括柱状的陶瓷外壳、第一外气密件和第二外气密件,所述第一外气密件和第二外气密件分别固设于陶瓷外壳的两端的端部,所述陶瓷外壳在第一端套接有一第一热缩管,所述陶瓷外壳在第二端套接有一第二热缩管,并且套接的所述第一热缩管的高度更高于所述第一外气密件,套接的所述第二热缩管的高度更高于所述第二外气密件,从而使热缩后的所述第一热缩管既包覆在所述第一外气密件又沿着所述陶瓷外壳的轴向方向向第二端延伸一段长度,使热缩后的第二热缩管既包覆在所述第二外气密件又沿着所述陶瓷外壳的轴向方向向第一端延伸一段长度。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提高抗外电击穿性能,并减低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热缩管的断路器用陶瓷真空灭弧室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高压真空开关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热缩管的断路器用陶瓷真空灭弧室。
背景技术
断路器用真空灭弧室主要应用于电力的输配电控制系统中,其主要作用是,通过管内真空优良的绝缘性使中高压电路切断电源后能迅速熄弧并抑制电流,避免事故和意外的发生。
现有的陶瓷真空灭弧室使用时会发生击穿现象,包括有内击穿和外击穿。而发生外击穿的主要原因包括有瓷壳耐压不良、外部环境湿度大等。现有技术中,通常是通过在灭弧室的外周包覆有绝缘材料,例如绝缘树脂、硅胶等,来预防电击穿;该方法称为包胶。但该包胶需要专门的包胶设备才能实现,导致包胶操作较为不便;其次,并且该包胶设备不具备通用性,针对特定型号的真空灭弧室需专门生产不同大小的包胶设备,导致其生产成本增加;最后,在整个灭弧室的外周都包覆有绝缘材料,也导致其材料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热缩管的断路器用陶瓷真空灭弧室,能够有效提高抗外电击穿性能的同时,减低生产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具有热缩管的断路器用陶瓷真空灭弧室,包括柱状的陶瓷外壳、设于陶瓷外壳内的接触部以及第一外气密件和第二外气密件,所述第一外气密件和第二外气密件分别固设于所述陶瓷外壳的两端的端部,定义所述陶瓷外壳以朝向第一外气密件的一端为第一端,以朝向第二外气密件的一端为第二端,所述陶瓷外壳在第一端套接有一第一热缩管,所述陶瓷外壳在第二端套接有一第二热缩管,并且套接的所述第一热缩管的高度更高于所述第一外气密件,套接的所述第二热缩管的高度更高于所述第二外气密件,从而使热缩后的所述第一热缩管既包覆在所述第一外气密件又沿着所述陶瓷外壳的轴向方向向第二端延伸一段长度,使热缩后的第二热缩管既包覆在所述第二外气密件又沿着所述陶瓷外壳的轴向方向向第一端延伸一段长度。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热缩管沿着所述陶瓷外壳的轴向方向向第一端延伸的长度为所述陶瓷外壳的轴向方向的长度的比例范围为0.3-0.4,所述第二热缩管沿着所述陶瓷外壳的轴向方向向第二端延伸的长度为所述陶瓷外壳的轴向方向的长度的比例范围为0.2-0.3。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热缩管沿着所述陶瓷外壳的轴向方向向第一端延伸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热缩管沿着所述陶瓷外壳的轴向方向向第二端延伸的长度。
进一步的,所述接触部包括动导电杆和静导电杆,所述动导电杆的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一外气密件,所述第一热缩管在包覆于所述第一外气密件的位置设有让位所述动导电杆的第一缺口;所述静导电杆的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二外气密件,所述第二热缩管在包覆于所述第二外气密件的位置设有让位所述静导电杆的第二缺口。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热缩管包覆于所述第一外气密件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热缩管包覆于所述第二外气密件的面积。
进一步的,所述动导电杆的一端通过导向套穿设于所述第一外气密件,所述第一热缩管的所述第一缺口的外周与所述导向套相抵,所述第二热缩管的所述第二缺口的外周与所述静导电杆相抵。
进一步的,所述陶瓷外壳的外周为波纹状,受热前所述第一热缩管和第二热缩管分别包覆于所述陶瓷外壳的部分为平整的直面段,所述第一热缩管和第二热缩管受热收缩,紧密包覆于所述陶瓷外壳的外周,呈与所述陶瓷外壳一致的波纹状。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外气密件和第二外气密件的直径小于所述陶瓷外壳的端面直径,所述第一外气密件和第二外气密件分别在与所述陶瓷外壳的连接处形成台阶面;受热后所述第一热缩管和第二热缩管分别沿着该台阶面的边缘收缩。
进一步地,所述动导电杆的另一端设有动触头,所述静导电杆的另一端设有静触头,所述动触头和静触头对应配合,形成触头组,所述触头组位于所述陶瓷外壳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外气密件和第二外气密件均包括有从所述陶瓷外壳内侧向外侧依次设置的端罩和封接环。
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第一,真空灭弧室的动导电杆和静导电杆沿着陶瓷外壳爬电,爬电距离是指两个导电部件之间,或者一个导电部件与设备及易接触表面之间沿绝缘材料表面的最短空间距离。而本实用新型在陶瓷外壳的上下两段套设有具有良好绝缘效果的第一热缩管和第二热缩管,第一热缩管和第二热缩管受热收缩,贴合于陶瓷外壳、第一外气密件和第二外气密件,增加其表面厚度,从而增加爬电距离,提高抗外击穿的能力;
第二,同时,第一热缩管和第二热缩管套设于第一外气密件、第二外气密件以及陶瓷外壳的上下两段,提高其密封性,也使得具备一定的物理防碰撞效果;
第三,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采用模具进行包胶的方式,本实用新型为人工套设热缩管,材料成本更低,且无需特定设备,组装工艺更为简单。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一热缩管和第二热缩管未受热收缩;
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的第一热缩管、部分陶瓷外壳和动导电杆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一热缩管未受热收缩;
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的第二热缩管、部分陶瓷外壳和静导电杆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二热缩管未受热收缩;
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一热缩管和第二热缩管受热收缩;
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的第一热缩管、部分陶瓷外壳和动导电杆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一热缩管受热收缩;
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的第二热缩管、部分陶瓷外壳和静导电杆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二热缩管受热收缩。
标号说明:
陶瓷外壳1、接触部2、动导电杆21、静导电杆22、导向套23、第一外气密件3、第二外气密件4、端罩30、封接环40、第一热缩管5、第一缺口50、第二热缩管6、第二缺口60、台阶面7。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热缩管的断路器用陶瓷真空灭弧室,包括陶瓷外壳1、设于陶瓷外壳1内的接触部2以及第一外气密件3和第二外气密件4。其中,接触部2包括动导电杆21和静导电杆22,动导电杆21的一端穿设于第一外气密件3,动导电杆21的另一端设有动触头;静导电杆22的一端穿设于第二外气密件4,静导电杆22的另一端设有静触头,动触头和静触头对应配合,形成触头组,所述触头组位于陶瓷外壳1内。
其中,参阅图1和图4所示,第一外气密件3和第二外气密件4分别固设于陶瓷外壳1的上下两端的端部,为便于说明,定义陶瓷外壳1以朝向第一外气密件3的一端为第一端,以朝向第二外气密件4的一端为第二端。陶瓷外壳1在第一端套接有一第一热缩管5,所述陶瓷外壳1在第二端套接有一第二热缩管6,并且套接的第一热缩管5的高度更高于所述第一外气密件3,套接的第二热缩管6的高度更高于第二外气密件4,从而使热缩后的所述第一热缩管5既包覆在第一外气密件3又沿着陶瓷外壳1的轴向方向向第二端延伸一段长度,使热缩后的第二热缩管6既包覆在第二外气密件4又沿着所述陶瓷外壳1的轴向方向向第一端延伸一段长度。
本实施例中,第一热缩管5和第二热缩管6受热收缩,贴合于陶瓷外壳1、第一外气密件3和第二外气密件4,增加其表面厚度,从而增加爬电距离,提高抗外击穿的能力;同时,第一热缩管5和第二热缩管6套设于陶瓷外壳1的上下两段,也使得具备一定的物理防碰撞效果。最后,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需采用特定包胶模具对陶瓷外壳进行包胶的方式,本实用新型为人工套设第一热缩管5和第二热缩管6,材料成本更低,且无需特定设备,组装工艺更为简单。
其中,第一热缩管5沿着陶瓷外壳1的轴向方向向第一端延伸的长度为陶瓷外壳1的轴向方向的长度的比例范围为0.3-0.4,优选地,该一热缩管5沿着陶瓷外壳1的轴向方向向第一端延伸的长度为陶瓷外壳1的轴向方向的长度的比例为0.35;第二热缩管6沿着陶瓷外壳1的轴向方向向第二端延伸的长度为陶瓷外壳1的轴向方向的长度的比例范围为0.2-0.3,优选地,第二热缩管6沿着陶瓷外壳1的轴向方向向第二端延伸的长度为陶瓷外壳1的轴向方向的长度的比例0.25;因动导电杆21和静导电杆22在陶瓷外壳1的两端较易出现外击穿的现象,本实施例中仅使第一热缩管5和第二热缩管6包覆于陶瓷外壳1的上下两段的部分,并不完全包覆于陶瓷外壳1的外周,如此,在满足真空灭弧室的抗外击穿的需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材料成本的浪费。
进一步地,因动导电杆21与陶瓷外壳1作用处相对静导电杆22与陶瓷外壳1作用处更易发生外击穿现象,因此,第一热缩管5沿着陶瓷外壳1的轴向方向向第一端延伸的长度大于第二热缩管6沿着陶瓷外壳1的轴向方向向第二端延伸的长度。
参阅图2至图6所示,第一热缩管5在包覆于第一外气密件3的位置设有让位动导电杆21的第一缺口50,第二热缩管6在包覆于第二外气密件4的位置设有让位静导电杆22的第二缺口60。同上,动导电杆21与陶瓷外壳1作用处相对静导电杆22与陶瓷外壳1作用处更易发生外击穿现象,因此,第一热缩管5包覆于所述第一外气密件3的面积大于第二热缩管6包覆于第二外气密件4的面积。进一步地,动导电杆21的一端通过导向套23穿设于第一外气密件3,第一热缩管5的第一缺口50的外周与导向套23相抵;第二热缩管6的第二缺口60的外周与静导电杆22相抵。如此,尽可能提高第一热缩管5包覆于第一外气密件3的区域面积,以及提高第二热缩管6包覆于第二外气密件4的区域面积,提高抗外击穿的能力。
本实施例中,陶瓷外壳1的外周为波纹状,受热前第一热缩管5和第二热缩管6分别包覆于陶瓷外壳1的部分为平整的直面段,受热后所述第一热缩管5和第二热缩管6分别沿着部分陶瓷外壳1的外周形状进行收缩。即呈与陶瓷外壳1一致的波纹状。当然地,在其他实施例中,陶瓷外壳1的外周形状不限于波纹状,则第一热缩管5和第二热缩管6受热后根据陶瓷外壳1的特定形状以贴合适配,本文不对陶瓷外壳1的外周形状进行限制。
其中,继续参阅图2至图6所示,第一外气密件3和第二外气密件4的直径小于陶瓷外壳1的端面直径,第一外气密件3和第二外气密件4分别在与陶瓷外壳1的连接处形成台阶面7,受热后第一热缩管5和第二热缩管6分别沿着该台阶面7的边缘收缩。如此,以提高受热后第一热缩管5和第二热缩管6与真空灭弧室的贴合包裹度,保证爬电距离的增加。
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对陶瓷外壳1的密封效果,第一外气密件3和第二外气密件4均包括有从陶瓷外壳1内侧向外侧依次设置的端罩30和封接环40,第一热缩管5和第二热缩管6则分别包覆于对应的封接环40。当然地,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外气密件3和第二外气密件4也可仅为封接环,本文不做限制。
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实用新型,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具有热缩管的断路器用陶瓷真空灭弧室,其特征在于:包括柱状的陶瓷外壳、设于陶瓷外壳内的接触部以及第一外气密件和第二外气密件,所述第一外气密件和第二外气密件分别固设于所述陶瓷外壳的两端的端部,定义所述陶瓷外壳以朝向第一外气密件的一端为第一端,以朝向第二外气密件的一端为第二端,所述陶瓷外壳在第一端套接有一第一热缩管,所述陶瓷外壳在第二端套接有一第二热缩管,并且套接的所述第一热缩管的高度更高于所述第一外气密件,套接的所述第二热缩管的高度更高于所述第二外气密件,从而使热缩后的所述第一热缩管既包覆在所述第一外气密件又沿着所述陶瓷外壳的轴向方向向第二端延伸一段长度,使热缩后的第二热缩管既包覆在所述第二外气密件又沿着所述陶瓷外壳的轴向方向向第一端延伸一段长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热缩管的断路器用陶瓷真空灭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热缩管沿着所述陶瓷外壳的轴向方向向第一端延伸的长度为所述陶瓷外壳的轴向方向的长度的比例范围为0.3-0.4,所述第二热缩管沿着所述陶瓷外壳的轴向方向向第二端延伸的长度为所述陶瓷外壳的轴向方向的长度的比例范围为0.2-0.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热缩管的断路器用陶瓷真空灭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热缩管沿着所述陶瓷外壳的轴向方向向第一端延伸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热缩管沿着所述陶瓷外壳的轴向方向向第二端延伸的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热缩管的断路器用陶瓷真空灭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部包括动导电杆和静导电杆,所述动导电杆的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一外气密件,所述第一热缩管在包覆于所述第一外气密件的位置设有让位所述动导电杆的第一缺口;所述静导电杆的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二外气密件,所述第二热缩管在包覆于所述第二外气密件的位置设有让位所述静导电杆的第二缺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热缩管的断路器用陶瓷真空灭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热缩管包覆于所述第一外气密件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热缩管包覆于所述第二外气密件的面积。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热缩管的断路器用陶瓷真空灭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导电杆的一端通过导向套穿设于所述第一外气密件,所述第一热缩管的所述第一缺口的外周与所述导向套相抵,所述第二热缩管的所述第二缺口的外周与所述静导电杆相抵。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热缩管的断路器用陶瓷真空灭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外壳的外周为波纹状,受热前所述第一热缩管和第二热缩管分别包覆于所述陶瓷外壳的部分为平整的直面段,所述第一热缩管和第二热缩管受热收缩,紧密包覆于所述陶瓷外壳的外周,呈与所述陶瓷外壳一致的波纹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热缩管的断路器用陶瓷真空灭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气密件和第二外气密件的直径小于所述陶瓷外壳的端面直径,所述第一外气密件和第二外气密件分别在与所述陶瓷外壳的连接处形成台阶面,受热后所述第一热缩管和第二热缩管分别沿着该台阶面的边缘收缩。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热缩管的断路器用陶瓷真空灭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导电杆的另一端设有动触头,所述静导电杆的另一端设有静触头,所述动触头和静触头对应配合,形成触头组,所述触头组位于所述陶瓷外壳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热缩管的断路器用陶瓷真空灭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气密件和第二外气密件均包括有从所述陶瓷外壳内侧向外侧依次设置的端罩和封接环。
CN202222874211.0U 2022-10-28 2022-10-28 一种具有热缩管的断路器用陶瓷真空灭弧室 Active CN2189965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74211.0U CN218996595U (zh) 2022-10-28 2022-10-28 一种具有热缩管的断路器用陶瓷真空灭弧室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74211.0U CN218996595U (zh) 2022-10-28 2022-10-28 一种具有热缩管的断路器用陶瓷真空灭弧室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96595U true CN218996595U (zh) 2023-05-09

Family

ID=862172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874211.0U Active CN218996595U (zh) 2022-10-28 2022-10-28 一种具有热缩管的断路器用陶瓷真空灭弧室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9659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10204030A1 (en) Retainer, vacuum interrupter, and electrical switch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EP3120370B1 (en) Circuit interrupting device
JP4845745B2 (ja) 真空開閉器
CN218996595U (zh) 一种具有热缩管的断路器用陶瓷真空灭弧室
US20140374383A1 (en) Tank-type vacuum circuit breaker
CN201549438U (zh) 环氧包封触臂套
CN101425423A (zh) 真空断路器极柱及其制造方法
CN107611921A (zh) 一种绝缘母线连接的绝缘屏蔽筒、连接装置及安装方法
KR20090009891U (ko) 리드선 부착형 폴리머 피뢰기
CN212161681U (zh) 一种固封极柱
JPH05196174A (ja) 絶縁真空バルブ
CN204332808U (zh) 中压开关柜固封极柱
KR20100120560A (ko) 옥외용 지지애자의 구조
CN217881392U (zh) 一种高压限流熔断器套筒组件
CN220155431U (zh) 一种提高真空灭弧室外绝缘的瓷壳结构
CN2456298Y (zh) 具有复合绝缘灭弧室的高压真空接触器
CN218038996U (zh) 一种固封极柱
CN201369286Y (zh) 40.5千伏高绝缘性真空开关管
CN212461510U (zh) 一种气密性好的真空断路器真空灭弧室
CN212392173U (zh) 一种户外断路器用真空开关管
KR100379570B1 (ko) 진공 인터랍터
CN212161680U (zh) 一种电流传感器测量精度更高的固封极柱
CN212934476U (zh) 一种真空灭弧室的动导电杆用导向套
CN209981099U (zh) 一种真空开关
JP3833444B2 (ja) モールド真空バルブ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