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91755U - 一种高位进气管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位进气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91755U
CN218991755U CN202320165536.3U CN202320165536U CN218991755U CN 218991755 U CN218991755 U CN 218991755U CN 202320165536 U CN202320165536 U CN 202320165536U CN 218991755 U CN218991755 U CN 2189917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inlet
opening
pipe body
inlet pipe
intak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16553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付兴平
王明亮
张�杰
徐传峰
秦真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chai New Energy Commercial Vehic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ichai New Energy Commercial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chai New Energy Commercial Vehic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ichai New Energy Commercial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16553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917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917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917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12Improving ICE efficiencies

Landscapes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进气系统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高位进气管,包括进气管体、进气帽和连接支架;所述进气帽套接于所述进气管体的顶端,所述进气帽包括顶壁和侧壁,所述顶壁和侧壁围设形成进气腔,所述进气腔具有与外界连通的第一开口以及与所述进气管体连通的第二开口,在竖直高度上,所述第一开口低于所述第二开口,所述侧壁具有自下而上朝向所述第二开口倾斜的第一导向斜面;所述连接支架包括设置于所述进气管体的第一支架和设置于所述进气帽的第二支架。通过在进气帽设置第一导向斜面,引导气流朝向第二开口处流动,使得沿第一开口进入的气体流向第二开口更顺畅,进气阻力更小,提高进气量,保证进气系统的正常运行。

Description

一种高位进气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发动机进气系统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位进气管。
背景技术
卡车进气系统主要由高位进气管、高位进气管接管、空气滤清器及其接管以及发动机进气管组成。由于卡车的运行路况较复杂,需要走土路或者水泥路面,这些道路灰尘或者水分较大,高位进气管有利于吸入相对纯净的空气。
现有技术中的高位进气管一般由进气帽、进气管体等构成。进气帽固定于进气管体的最高处,用于吸入洁净的空气。进气帽形成有进气腔,进气腔的一端连通外界,用于吸入洁净的空气,进气腔的另一端连通进气管体,空气由此进入进气管体。气流需要在进气腔内转过一定的角度后,才能进入进气管体,导致进气阻力较大,不能保证有效供气。而且,进气系统在负压下工作,进气阻力较大的情况下,进气管体内的压强较低,容易造成进气管体被吸瘪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进气管,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位进气管,包括进气管体、进气帽和连接支架;
所述进气帽套接于所述进气管体的顶端,所述进气帽包括顶壁和侧壁,所述顶壁和侧壁围设形成进气腔,所述进气腔具有与所述外界连通的第一开口以及与所述进气管体连通的第二开口,在竖直高度上,所述第一开口低于所述第二开口,所述侧壁具有自下而上朝向所述第二开口倾斜的第一导向斜面;所述连接支架包括设置于所述进气管体的第一支架和设置于所述进气帽的第二支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导向斜面在所述第一开口的投影至少能够覆盖所述第一开口的面积的一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导向斜面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α,15°≤α≤45°。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顶壁相对于所述第二开口的部分设置有第二导向斜面,所述第二导向斜面自所述第一开口向所述第二开口的方向向下倾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进气帽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开口的进气格栅,所述进气格栅具有阵列排布的通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进气格栅与所述侧壁可拆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进气管体具有沿管体侧壁内凹形成的加强筋,所述加强筋沿所述进气管体的延伸方向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加强筋形成于所述进气管体朝向车身的一侧,所述第二支架固定于所述加强筋。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加强筋的上端延伸至所述进气管体的顶端,所述侧壁设有与所述加强筋配合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套接于所述加强筋。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进气帽和所述进气管体通过紧固件进行固定连接。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取得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高位进气管,通过在进气帽设置第一导向斜面,引导气流朝向第二开口处流动,使得沿第一开口进入的气体流向第二开口更顺畅,进气阻力更小,提高进气量,保证进气系统的正常运行。在保证进气量的的同时,进气管体内充盈较多的气体,也能够减小进气管体被吸瘪的可能性。
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第一导向斜面在第一开口上的投影至少能够覆盖第一开口的一半,使得沿第一开口进入的大部分气流能够在第一导向斜面的引导作用下向第一开口流动,保证进气的顺畅性。进一步地,第一导向斜面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在15°到45°之间,第一导向斜面设置有合适的倾斜角度,既能够保证导流的效果,也不会使进气帽的侧壁和进气管体的顶端产生干涉。
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在第一开口处设置进气格栅,通过进气格栅的通孔梳理杂乱的气流,使得气流流动较为顺畅,减小气流和进气帽和进气管体之间的气动噪声,能够减小进气管的整体噪声。而且,进气格栅能够止挡杂物进入进气管体内,从而可以延长滤清器的使用寿命。
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在进气管体设置内凹的加强筋,能够提高进气管体的局部结构强度,进而可以避免因负压太大,造成进气管体被吸瘪的情况。进一步地,内凹的加强筋设置于进气管体朝向车身的一侧侧壁,能够避让车身的凸筋,避免和车身之间碰撞,减轻振动和噪声。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位进气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位进气管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进气帽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进气格栅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位进气管的后视图。
其中,
1-进气管体;11-加强筋;2-进气帽;21-顶壁;211-第二导向斜面;212-安装槽;22-侧壁;221-第一导向斜面;23-进气腔;231-第一开口;232-第二开口;24-进气格栅;241-通孔;3-连接支架;31-第一支架;32-第二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的阐释本申请的整体构思,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以示例的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位进气管,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1-图2所示,高位进气管包括进气管体1、进气帽2和连接支架3。进气管体1的上下两端具有开口。所述进气帽2套接于所述进气管体1的顶端,所述进气帽2包括顶壁21和侧壁22,所述顶壁21和侧壁22围设形成进气腔23,所述进气腔23具有与所述外界连通的第一开口231以及与所述进气管体1连通的第二开口232,所述第一开口231和所述第二开口232均朝下设置,且在竖直高度上,所述第一开口231低于所述第二开口232,所述侧壁22有自下而上朝向所述第二开口232倾斜的第一导向斜面221。
所述连接支架3包括设置于所述进气管体1的第一支架31和设置于所述进气帽2的第二支架32。所述第一支架31包括上下设置的两个,设置于所述进气管体1的相对侧。在所述进气管体1的管体侧壁22设置有内凹的凹槽,第一支架31分别设置于所述凹槽内。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高位进气管,通过在进气帽2设置第一导向斜面221,引导气流朝向第二开口232处流动,使得沿第一开口231进入的气体流向第二开口232更顺畅,进气阻力更小,提高进气量,保证进气系统的正常运行。在保证进气量的的同时,进气管体1内充盈较多的气体,也能够减小进气管体1被吸瘪的可能性。进气帽2具有遮挡上方雨水的作用,而且,即使在水位较高的涉水路况下,车轮扬洒的水若沿进气帽2的第一开口231进入进气腔23内,也会被第一导向斜面221止挡后,顺着第一导向斜面221流下,也有利于避免进水的可能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向斜面221在所述第一开口231的投影至少能够覆盖所述第一开口231的面积的一半,使得沿第一开口231进入的大部分气流能够在第一导向斜面221的引导作用下向第一开口231流动,保证进气的顺畅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向斜面221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α,15°≤α≤45°。第一导向斜面221设置有合适的倾斜角度,既能够保证导流的效果,也不会使进气帽2的侧壁22和进气管体1的顶端产生干涉。
进一步地,所述顶壁21相对于所述第二开口232的部分设置有第二导向斜面211,所述第二导向斜面211自所述第一开口231向所述第二开口232的方向向下倾斜,引导气流向第二开口232流动。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1、图4所示,所述进气帽2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开口231的进气格栅24,所述进气格栅24具有阵列排布的通孔241。通孔241为菱形孔。通过进气格栅24的通孔241梳理杂乱的气流,使得气流流动较为顺畅,减小气流和进气帽2和进气管体1之间的气动噪声,能够减小进气管的整体噪声。而且,进气格栅24能够止挡杂物进入进气管体1内,从而可以减少对滤清器的清洗。
进一步地,所述进气格栅24与所述侧壁22可拆卸连接,可以将进气格栅24取下进行清洗。所述进气格栅24包括框架和设置于框架的格栅通孔241,所述框架包括顶部面板和侧边框,所述格栅通孔241设置于所述顶部面板,所述侧边框与所述侧壁22贴合设置,并通过螺钉、螺栓等进行紧固连接。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所述进气管体1具有沿管体侧壁内凹形成的加强筋11,所述加强筋11沿所述进气管体1的延伸方向设置。加强筋11的设置能够提高进气管体1的局部结构强度,进而能够避免因负压太大,造成进气管体1被吸瘪的情况。
进一步地,所述加强筋11形成于所述进气管体1朝向车身的一侧侧壁22,所述第二支架32固定于所述加强筋11。内凹的加强筋11设置于进气管体1朝向车身的一侧侧壁22,能够避让车身的凸筋,避免和车身之间碰撞,减轻振动和噪声。当然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加强筋11的设置位置不唯一,所述加强筋11还可以设置于所述进气管体1背向车身的一侧侧壁22。
进一步地,结合图3所示,所述加强筋11的上端延伸至所述进气管体1的顶端,所述侧壁22设有与所述加强筋11配合的安装槽212,所述安装槽212套接于所述加强筋11,能够提高进气帽2的稳定性。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进气帽2和所述进气管体1通过紧固件进行固定连接。在所述进气帽2和所述进气管体1上分别设置有连接孔,通过螺钉或者螺栓等打入连接孔进行固定连接。紧固件进行连接的方式,将所述进气帽2和进气管体1进行可拆卸连接,方便进行制造和装配。
本实用新型中未述及的地方采用或借鉴已有技术即可实现。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高位进气管,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气管体、进气帽和连接支架;
所述进气帽套接于所述进气管体的顶端,所述进气帽包括顶壁和侧壁,所述顶壁和侧壁围设形成进气腔,所述进气腔具有与外界连通的第一开口以及与所述进气管体连通的第二开口,在竖直高度上,所述第一开口低于所述第二开口,所述侧壁具有自下而上朝向所述第二开口倾斜的第一导向斜面;
所述连接支架包括设置于所述进气管体的第一支架和设置于所述进气帽的第二支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位进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斜面在所述第一开口的投影至少能够覆盖所述第一开口的面积的一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位进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斜面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α,15°≤α≤4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位进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壁相对于所述第二开口的部分设置有第二导向斜面,所述第二导向斜面自所述第一开口向所述第二开口的方向向下倾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位进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帽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开口的进气格栅,所述进气格栅具有阵列排布的通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高位进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格栅与所述侧壁可拆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位进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体具有沿管体侧壁内凹形成的加强筋,所述加强筋沿所述进气管体的延伸方向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高位进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形成于所述进气管体朝向车身的一侧,所述第二支架固定于所述加强筋。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高位进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的上端延伸至所述进气管体的顶端,所述侧壁设有与所述加强筋配合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套接于所述加强筋。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位进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帽和所述进气管体通过紧固件进行固定连接。
CN202320165536.3U 2023-02-02 2023-02-02 一种高位进气管 Active CN2189917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65536.3U CN218991755U (zh) 2023-02-02 2023-02-02 一种高位进气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65536.3U CN218991755U (zh) 2023-02-02 2023-02-02 一种高位进气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91755U true CN218991755U (zh) 2023-05-09

Family

ID=861917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165536.3U Active CN218991755U (zh) 2023-02-02 2023-02-02 一种高位进气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9175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8991755U (zh) 一种高位进气管
CN116906347A (zh) 清洁设备的风机装置、维护基站及清洁机器人系统
CN108518291A (zh) 一种进气系统
CN211883629U (zh) 用于扫地机器人的集尘站及扫地机器人系统
CN221074461U (zh) 一种进气道总成及车辆
CN218154489U (zh) 嵌入式空调器
JP3365177B2 (ja) キャブオーバー型車両の吸気ダクト
CN218684130U (zh) 用于扫地机的分离模块及扫地机
CN111828214A (zh) 内燃动力包进气系统、进气控制策略及轨道车辆
JP3945055B2 (ja) 車両のエアーインテークダクト構造
CN218899308U (zh) 一种多级风道的降噪式吸尘器
CN216962322U (zh) 异形导流罩、风机组件以及清洁机器人
CN218093270U (zh) 一种高位进气管结构及进气系统
JP2584655Y2 (ja) 車両用吸気装置
CN219846408U (zh) 一种用于清洁机的风道结构及清洁机
CN217589023U (zh) 一种氢燃料电池叉车空气过滤系统
CN110693395A (zh) 用于清扫机器人的吸水组件和具有其的清扫机器人
CN210531481U (zh) 减振器安装支座及减振器总成
CN218934778U (zh) 清洁设备的风机装置、维护基站及清洁机器人系统
CN217207024U (zh) 一种吸尘器电机风罩
CN219357233U (zh) 一种手持吸灰器
JP2924878B2 (ja) 自動車用空気調和装置
CN212154993U (zh) 发动机进气系统及车辆
CN214501677U (zh) 空气处理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6108269U (zh) 一种环卫清扫车及一种清扫车箱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