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90202U - 支撑系统 - Google Patents

支撑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90202U
CN218990202U CN202223605154.2U CN202223605154U CN218990202U CN 218990202 U CN218990202 U CN 218990202U CN 202223605154 U CN202223605154 U CN 202223605154U CN 218990202 U CN218990202 U CN 2189902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el
purlin
fender post
support system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60515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雄
袁悦
宋鹏杰
吕永军
贾颖刚
张宝平
王青山
刘晓光
霍选
刘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Railway 20th Bureau Group South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Railway 20th Bureau Group South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Railway 20th Bureau Group South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Railway 20th Bureau Group South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60515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902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902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902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Joining Of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支撑系统,其包括围护桩、钢围檩、支撑组件和加强组件,钢围檩的一端与围护桩连接,钢围檩的另一端与钢支撑中心连接;支撑组件的一端与围护桩连接,支撑组件的另一端与钢围檩的底端连接;加强组件和支撑组件分别位于钢围檩的两侧,加强组件的一端与钢支撑中心连接,加强组件的另一端与围护桩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支撑组件支撑钢围檩,通过设置加强组件连接与钢支撑中心与围护桩之间,使得钢围檩与围护桩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且可靠,支撑系统的结构稳定性更强。

Description

支撑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基坑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支撑系统。
背景技术
基坑围护在采用型钢内支撑时,通常会在基坑围护桩内侧设置钢围檩,钢围檩与钢支撑中心连接,使得钢支撑中心的支撑抗力传递到钢围檩上,以提高结构稳定性。由于基坑围护桩的内侧面平整性不佳,使得钢围檩与基坑围护桩间的受力面分布不均匀,容易造成钢围檩及基坑围护桩的局部形变,钢围檩易从围护桩上脱离,钢围檩与围护桩之间的连接不稳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支撑系统,以解决钢围檩与围护桩之间的连接不稳定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支撑系统包括围护桩、钢围檩、支撑组件和加强组件,所述钢围檩的一端与所述围护桩连接,所述钢围檩的另一端与钢支撑中心连接;所述支撑组件的一端与所述围护桩连接,所述支撑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钢围檩的底端连接;所述加强组件和所述支撑组件分别位于所述钢围檩的两侧,所述加强组件的一端与所述钢支撑中心连接,所述加强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围护桩连接。
可选地,所述支撑组件包括连接件和斜撑件,所述连接件包括相连接且呈夹角设置的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与所述围护桩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段与所述钢围檩的底端连接,所述斜撑件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段与所述第二连接段之间。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段与所述围护桩通过胀管螺栓连接,所述胀管螺栓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胀管螺栓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
可选地,所述斜撑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段焊接,所述斜撑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段焊接。
可选地,所述斜撑件与所述第一连接段之间的夹角为45°;所述斜撑件与所述第二连接段之间的夹角为45°。
可选地,所述支撑组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支撑组件间隔设置。
可选地,所述支撑系统还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连接于多个所述支撑组件的所述第一连接段之间。
可选地,所述加强组件包括加强件、第一连接钩和第二连接钩,所述加强件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钩与所述第二连接钩之间,所述第一连接钩与所述钢支撑中心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钩与所述围护桩可拆卸连接。
可选地,所述加强组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加强组件间隔设置。
可选地,所述围护桩上设置有连接块,所述第二连接钩与所述连接块可拆卸连接。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钢围檩的右端与围护桩连接,钢围檩的左端与钢支撑中心连接。支撑组件的一端与围护桩连接,支撑组件的另一端与钢围檩的底端连接,支撑组件位于钢围檩的下方,支撑组件对钢围檩起到支撑的作用,使得钢围檩能够稳定且可靠地与围护桩连接,提高支撑系统的结构稳定性。加强组件位于钢围檩的上方,加强组件的一端与钢支撑中心连接,加强组件的另一端与围护桩连接,通过设置加强组件使得钢支撑中心与钢围檩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且可靠,避免钢围檩脱离钢支撑中心。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支撑组件支撑钢围檩,通过设置加强组件连接与钢支撑中心与围护桩之间,使得钢围檩与围护桩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且可靠,支撑系统的结构稳定性更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支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支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支撑系统 33 胀管螺栓
10 围护桩 34 固定件
11 连接块 40 加强组件
20 钢围檩 41 加强件
21 扣接部 42 第一连接钩
30 支撑组件 43 第二连接钩
31 连接件 50 钢支撑中心
311 第一连接段 51 扣接件
312 第二连接段 511 扣接口
32 斜撑件 60 连接层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中对“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的描述以图1所示的方位为基准,仅用于解释在图1所示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支撑系统100。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支撑系统100包括围护桩10、钢围檩20、支撑组件30和加强组件40,钢围檩20的一端与围护桩10连接,钢围檩20的另一端与钢支撑中心50连接;支撑组件30的一端与围护桩10连接,支撑组件30的另一端与钢围檩20的底端连接;加强组件40和支撑组件30分别位于钢围檩20的两侧,加强组件40的一端与钢支撑中心50连接,加强组件40的另一端与围护桩10连接。
钢围檩20的右端与围护桩10连接,钢围檩20的左端与钢支撑中心50连接。支撑组件30的一端与围护桩10连接,支撑组件30的另一端与钢围檩20的底端连接,支撑组件30位于钢围檩20的下方,支撑组件30对钢围檩20起到支撑的作用,使得钢围檩20能够稳定且可靠地与围护桩10连接,提高支撑系统100的结构稳定性。加强组件40位于钢围檩20的上方,加强组件40的一端与钢支撑中心50连接,加强组件40的另一端与围护桩10连接,通过设置加强组件40使得钢支撑中心50与钢围檩20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且可靠,避免钢围檩20脱离钢支撑中心50。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支撑组件30支撑钢围檩20,通过设置加强组件40连接与钢支撑中心50与围护桩10之间,使得钢围檩20与围护桩10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且可靠,支撑系统100的结构稳定性更强。
在一实施例中,请结合参照图1和图2,支撑组件30包括连接件31和斜撑件32,连接件31包括相连接且呈夹角设置的第一连接段311和第二连接段312,第一连接段311与围护桩10连接,第二连接段312与钢围檩20的底端连接,斜撑件32连接于第一连接段311与第二连接段312之间。
第一连接段311沿上下方向延伸,支撑组件30通过第一连接段311实现与围护桩10连接。第二连接段312沿左右方向延伸,支撑组件30通过第二连接段312实现与钢围檩20的底端连接。斜撑件32连接于第一连接段311与第二连接段312之间,即第一连接段311、第二连接段312和斜撑件32围成三角形,三角形具有优良的结构稳定性,使得支撑组件30的结构更加稳定且可靠。
在一实施例中,请结合参照图1和图2,第一连接段311与围护桩10通过胀管螺栓33连接,胀管螺栓33的数量为多个,多个胀管螺栓33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
胀管螺栓33具有连接稳定、适应能力强和安装方便的优点。多个胀管螺栓33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通过设置多个胀管螺栓33使得第一连接段311与围护桩10之间的连接紧密且可靠。
在一实施例中,请结合参照图1和图2,斜撑件32的一端与第一连接段311焊接,斜撑件32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段312焊接。
斜撑件32与第一连接段311焊接,焊接的方式使得斜撑件32与第一连接段311之间的连接非常稳定且牢靠。斜撑件32与第二连接段312焊接,焊接的方式使得斜撑件32与第二连接段312之间的连接非常稳定且牢靠。
在一实施例中,请结合参照图1和图2,斜撑件32与第一连接段311之间的夹角为45°;斜撑件32与第二连接段312之间的夹角为45°。
第一连接段311、第二连接段312和斜撑件32围成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使得第一连接段311、第二连接段312和斜撑件32的受力更加稳定且均匀,进一步提高支撑组件30的结构稳定性。
在一实施例中,请结合参照图1和图2,支撑组件3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支撑组件30间隔设置。
多个支撑组件30沿前后方向间隔设置,通过设置多个支撑组件30,使得支撑组件30的支撑效果更好,提高支撑系统100的结构稳定性。
在一实施例中,请结合参照图1和图2,支撑系统100还包括固定件34,固定件34连接于多个支撑组件30的第一连接段311之间。
固定件34沿前后方向延伸,固定件34连接于多个支撑组件30的第一连接段311之间,通过设置固定件34对多个支撑组件30进行固定,使得支撑组件30更加稳定且可靠,避免支撑组件30脱离围护桩10。
在一实施例中,请结合参照图1和图2,加强组件40包括加强件41、第一连接钩42和第二连接钩43,加强件41连接于第一连接钩42与第二连接钩43之间,第一连接钩42与钢支撑中心50可拆卸连接,第二连接钩43与围护桩10可拆卸连接。
加强件41连接于第一连接钩42与第二连接钩43之间,通过设置加强件41提高加强组件40的结构强度,从而提高加强组件40的结构稳定性。加强组件40通过设置第一连接钩42实现与钢支撑中心50可拆卸连接,通过设置第二连接钩43实现与围护桩10可拆卸连接。并且,可拆卸连接的方式方便加强组件40磨损后进行更换,提高加强组件40的使用灵活度。
在一实施例中,请结合参照图1和图2,加强组件4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加强组件40间隔设置。
通过设置多个加强组件40,进一步提高支撑系统100的结构稳定性,使得支撑系统100更加可靠。
在一实施例中,请结合参照图1和图2,围护桩10上设置有连接块11,第二连接钩43与连接块11可拆卸连接。
围护桩10通过设置连接块11实现与第二连接钩43可拆卸连接,连接块11通过胀管螺栓33与围护桩10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请结合参照图1和图2,钢支撑中心50连接有扣接件51,扣接件51形成有扣接口511,钢围檩20形成有扣接部21,扣接部21伸入扣接口511内。
钢支撑中心50的上端连接有扣接件51,扣接件51形成有扣接口511,扣接口511沿上下方向延伸,扣接部21伸入扣接口511内,通过设置扣接口511与扣接部21配合,使得钢围檩20与钢支撑中心50的连接更加紧密,避免钢围檩20脱离钢支撑中心50,提高支撑系统的结构稳定性。
在一实施例中,请结合参照图1和图2,钢围檩20与围护桩10之间形成有连接层60,连接层60为细石混凝土层。
钢围檩20与围护桩10之间形成有连接层60,连接层60为细石混凝土层使得钢围檩20与围护桩10之间的连接更近紧密且可靠。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系统包括:
围护桩;
钢围檩,所述钢围檩的一端与所述围护桩连接,所述钢围檩的另一端与钢支撑中心连接;
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的一端与所述围护桩连接,所述支撑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钢围檩的底端连接;
加强组件,所述加强组件和所述支撑组件分别位于所述钢围檩的两侧,所述加强组件的一端与所述钢支撑中心连接,所述加强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围护桩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包括连接件和斜撑件,所述连接件包括相连接且呈夹角设置的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与所述围护桩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段与所述钢围檩的底端连接,所述斜撑件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段与所述第二连接段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段与所述围护桩通过胀管螺栓连接,所述胀管螺栓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胀管螺栓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撑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段焊接,所述斜撑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段焊接。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撑件与所述第一连接段之间的夹角为45°;所述斜撑件与所述第二连接段之间的夹角为45°。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支撑组件间隔设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系统还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连接于多个所述支撑组件的所述第一连接段之间。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组件包括加强件、第一连接钩和第二连接钩,所述加强件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钩与所述第二连接钩之间,所述第一连接钩与所述钢支撑中心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钩与所述围护桩可拆卸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围护桩上设置有连接块,所述第二连接钩与所述连接块可拆卸连接。
10.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支撑中心连接有扣接件,所述扣接件形成有扣接口,所述钢围檩形成有扣接部,所述扣接部伸入所述扣接口内;和/或,
所述钢围檩与所述围护桩之间形成有连接层,所述连接层为细石混凝土层。
CN202223605154.2U 2022-12-30 2022-12-30 支撑系统 Active CN2189902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605154.2U CN218990202U (zh) 2022-12-30 2022-12-30 支撑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605154.2U CN218990202U (zh) 2022-12-30 2022-12-30 支撑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90202U true CN218990202U (zh) 2023-05-09

Family

ID=861883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605154.2U Active CN218990202U (zh) 2022-12-30 2022-12-30 支撑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9020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8990202U (zh) 支撑系统
CN213806529U (zh) 一种悬挑脚手架工字钢梁端部挑网组合结构
CN212866856U (zh) 一种钢筋桁架楼承板与铝模整体施工用装配式支模架
CN208486272U (zh) 一种双管斜撑支护深基坑的施工结构
CN215106580U (zh) 钢砼组合结构钢梁
CN214451300U (zh) 前接梁支架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4116253U (zh) 一种傍山渠道的加固装置
CN210562911U (zh) 一种安全性能高的钢筋桁架楼层板
CN220645514U (zh) 一种围挡结构
CN208069315U (zh) 安装于纵梁上的拖车钩连接结构及纵梁总成
CN219470945U (zh) 一种基坑围护与斜撑连接结构
CN219990989U (zh) 一种塔吊可拆装格构式支撑构件
CN109680923A (zh) 一种悬挑脚手架底部平台的安装结构和搭建方法
CN218376496U (zh) 一种隧道支撑连接装置以及支护装置
CN205857842U (zh) 一种钢结构停车棚
CN219931654U (zh) 一种悬挑卸料平台施工装置
CN219908950U (zh) 基坑冠梁支撑组件
CN216431142U (zh) 一种吊耳结构及轨道交通车辆柜体
CN220117254U (zh) 光伏支架用条形基础和光伏板支撑系统
CN219826884U (zh) 采矿巷道预埋式锚杆
CN215518402U (zh) 一种大型桥梁钢构件支撑装置
CN220785579U (zh) 一种后尾管托架
CN215492810U (zh) 用于静载试验的基准梁
CN220848417U (zh) 钢楼梯安装结构
CN218951938U (zh) 一种拱肋节段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