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17254U - 光伏支架用条形基础和光伏板支撑系统 - Google Patents

光伏支架用条形基础和光伏板支撑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17254U
CN220117254U CN202321473514.XU CN202321473514U CN220117254U CN 220117254 U CN220117254 U CN 220117254U CN 202321473514 U CN202321473514 U CN 202321473514U CN 220117254 U CN220117254 U CN 2201172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hotovoltaic
upright
foundation
upright post
concrete pi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473514.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温敬民
张丽
王秋涵
代礼军
张思川
毛荣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owerChina Chongqing Engineering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PowerChina Chongqing Engineering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owerChina Chongqing Engineering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PowerChina Chongqing Engineering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473514.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172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172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1725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光伏支架用条形基础和光伏板支撑系统,涉及电建施工技术领域,光伏支架用条形基础包括成对设置的两个混凝土桩基,两个混凝土桩基均用于固定于地面且在第一方向上间隔排布;每个混凝土桩基在与第一方向具有夹角的第二方向上延伸,每个混凝土桩基均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立柱、连接体和第二立柱,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均凸设于连接体的顶面;在第二方向上,第一立柱的尺寸小于第二立柱的尺寸。该条形基础的结构设计,既满足强度要求,还能够降低成本。

Description

光伏支架用条形基础和光伏板支撑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建施工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光伏支架用条形基础和光伏板支撑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一些低山和丘陵地区的区域,荒山面积大,光照条件好,为山地光伏发电产业的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地理条件。在山地构建光伏发电板支架时,一般采用混凝土桩基作为支撑基础,将光伏支架搭建在混凝土桩基上,如此,起到稳固整个光伏发电系统的作用。现有技术中,一般在现场设定位置浇筑成型长方体形的混凝土基础,将光伏支架的前立柱和后立柱均固定在混凝土基础上。或者,一般在现场浇筑间隔排布的圆柱体形的两个混凝土基础,光伏支架的前立柱和后立柱分别固定在两个混凝土基础上。
经发明人研究发现,现有的光伏支架固定用混凝土基础至少存在如下缺点:
采用整体式长方体形的混凝土基础,结构强度虽然满足需求,但是耗材量大,成本高;采用两个混凝土基础配合实现前立柱和后立柱的固定,虽然节省材料,成本低,但是强度低,稳定性差;如此,现有技术的混凝土基础无法在保证高强度的同时降低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伏支架用条形基础和光伏板支撑系统,其既能够保证支撑强度和稳定性,还能够降低耗材,减少施工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伏支架用条形基础,包括:
成对设置的两个混凝土桩基,所述两个混凝土桩基均用于固定于地面且在第一方向上间隔排布;每个所述混凝土桩基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具有夹角的第二方向上延伸,每个所述混凝土桩基均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立柱、连接体和第二立柱,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均凸设于所述连接体的顶面;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一立柱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二立柱的尺寸。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混凝土桩基设置为渐变结构,所述混凝土桩基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宽度在从所述第一立柱向第二立柱的方向上逐渐增大。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立柱上设置有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二立柱上设置有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均用于与光伏支架连接。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连接筒,所述连接筒的筒壁上设置有多个固定孔,所述多个固定孔在所述连接筒的轴线延伸方向上间隔排布,所述多个固定孔中的一个固定孔内穿设有固定螺栓。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孔设置为条形孔,所述固定孔的长度在所述连接筒的周向上延伸。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筒的外筒壁上设置有多个加固条,所述多个加固条在所述连接筒的周向上间隔排布,所述加固条均埋设于所述第一立柱内。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立柱和连接体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弧形面;所述第二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弧形面。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光伏支架用条形基础还包括压板和膨胀螺钉,所述压板设置有压槽,所述压槽与所述第二立柱卡接,所述膨胀螺钉穿设于所述压板上且用于固定于地底。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立柱的顶部设置有定位槽,所述压槽的槽壁上设置有定位凸起,所述定位凸起卡接于所述定位槽内。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伏板支撑系统,所述光伏板支撑系统包括:
前述实施方式中任一项所述的光伏支架用条形基础。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光伏支架用条形基础,通过成对设置的两个混凝土桩基实现光伏支架两侧的固定,也即每个混凝土桩基与光伏支架同一侧的前立柱和后立柱配合,且每个混凝土桩基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立柱、连接体和第二立柱,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均高于连接体的顶面,如此一来,第一立柱、连接体和第二立柱三者共同限定出凹槽结构,在凹槽处不需要利用混凝土进行填充,如此能够减少耗材,降低制造成本。同时,在第二方向上,第一立柱的尺寸小于第二立柱的尺寸,当光伏支架装配在混凝土桩基上后,光伏支架上的光伏板倾斜设置,光伏板一般为迎风设计,光伏板对应于第二立柱的一侧的高度高于光伏板对应于第一立柱的一侧的高度,如此一来,混凝土桩基的布设结合了光伏板所处环境的风向,第二立柱承受的风力更强,而第二立柱的尺寸更大,抗风能力强,整体结构稳定性更高,不易被损坏,服役时间长,运行成本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光伏支架用条形基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混凝土桩基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连接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光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
001-光伏支架;011-前立柱;012-后立柱;002-光伏板;100-混凝土桩基;110-第一立柱;120-连接体;130-第二立柱;140-凹槽;150-第一连接件;151-第一连接筒;152-第一固定螺栓;153-第一固定孔;154-第一加固条;160-第二连接件;200-压板;300-膨胀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目前,光伏支架001固定时,一般固定光伏支架001的两侧,光伏支架001的同一侧均包括前立柱011和后立柱012,两侧的前立柱011和后立柱012的固定结构设置为相同,同一侧的前立柱011和后立柱012一般采用两种方式实现固定,第一种是在地面浇筑一体式的长方体形的混凝土桩基100,同一侧的前立柱011和后立柱012均固定在混凝土桩基100上。第二种是在地面浇筑独立的两个圆柱体的混凝土桩基100,同一侧的前立柱011和后立柱012分别与两个混凝土桩基100固定连接。第一种固定方式,虽然强度满足要求,但是成本高;第二种固定方式,虽然成本低,但是强度较差,稳定性不够。
鉴于此,设计者提供了一种光伏支架用条形基础,既满足强度要求,还能够降低成本。
请结合图1,本实施例中,光伏支架用条形基础包括成对设置的两个混凝土桩基100,两个混凝土桩基100均用于固定于地面且在第一方向上间隔排布;每个混凝土桩基100在与第一方向具有夹角的第二方向上延伸,每个混凝土桩基100均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立柱110、连接体120和第二立柱130,第一立柱110和第二立柱130均凸设于连接体120的顶面;在第二方向上,第一立柱110的尺寸小于第二立柱130的尺寸。
承上述,本实施例提供的光伏支架用条形基础的使用方式如下:
应当理解,成对设置的两个混凝土桩基100配合固定光伏支架001两侧的成对的前立柱011和后立柱012。也即,光伏支架001同一侧的前立柱011和后立柱012均与同一混凝土桩基100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以同一侧的前立柱011和后立柱012和一个混凝土桩基100的固定为例进行说明。先将两个混凝土桩基100采用现场浇筑的方式固定在地面上,显然,混凝土桩基100的部分可以嵌入地底。两个混凝土桩基100平行间隔排布,根据地势,两个混凝土桩基100的高度可以不一致。混凝土桩基100制备完成后,将光伏支架001的前立柱011固定于第一立柱110上,后立柱012固定于第二立柱130上,当光伏支架001固定完成后,将光伏板002固定于光伏支架001的顶面,且光伏板002为迎风设计,光伏板002靠近第二立柱130的一端高于光伏板002靠近第一立柱110的一端。由于每个混凝土桩基10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立柱110、连接体120和第二立柱130,第一立柱110和第二立柱130均高于连接体120的顶面,如此一来,第一立柱110、连接体120和第二立柱130三者共同限定出凹槽140结构,在凹槽140处不需要利用混凝土进行填充,如此能够减少耗材,降低制造成本。同时,在第二方向上,第一立柱110的尺寸小于第二立柱130的尺寸,当光伏支架001装配在混凝土桩基100上后,光伏板002和混凝土桩基100的布设结合了光伏板002所处环境的风向,实际服役过程中,第二立柱130承受的风力更强,如此将第二立柱130的尺寸设计更大,抗风能力强,整体结构稳定性更高,不易被损坏,服役时间长,运行成本低。
以下实施例对本申请提供的光伏支架用条形基础的细节结构进行举例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两个混凝土桩基100的结构设置为相同,本实施例中,为了避免叙述重复累赘,以一个混凝土桩基100的结构进行举例说明即可。
请结合图2,本实施例中,可选的,混凝土桩基100设置为渐变结构,也即,混凝土桩基100的宽度尺寸渐变设计,其中,混凝土桩基100的宽度方向为混凝土桩基100处于服役状态下时的第一方向。具体的,混凝土桩基100的宽度方向在从第一立柱110向第二立柱130的方向上逐渐增大,如此一来,第二立柱130的宽度相较于第一立柱110的宽度更快,第二立柱130的受载能力更强,整个光伏支架001的抗风能力强,稳定性高。
可选的,第一立柱110上预埋有第一连接件150,第二立柱130上预埋有第二连接件160,第一连接件150和第二连接件160均用于与光伏支架001连接。在浇筑混凝土桩基100时,将第一连接件150和第二连接件160定位于钢筋架上,混凝土浇筑在设定空间内,与钢筋架配合形成混凝土桩基100,同时,将第一连接件150和第二连接件160的部分埋设在混凝土内,稳定性高。
请结合图1和图3,可选的,第一连接件150包括第一连接筒151,第一连接筒151为圆筒,第一连接筒151竖向设置,也即第一连接筒151的轴线垂直于第一立柱110的顶面设置。第一连接筒151的筒壁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固定孔153,多个第一固定孔153在连接筒的轴线延伸方向上间隔排布,多个第一固定孔153中的一个第一固定孔153内穿设有固定螺栓。同时,每个第一固定孔153均设置为条形孔,第一固定孔153的长度在第一连接筒151的周向上延伸。如此设计,当安装光伏支架001的前立柱011前,先拔出第一固定螺栓152,将前立柱011插入第一连接筒151内后,调整前立柱011的高度,使得前立柱011上的通孔与多个第一固定孔153中的一个连通,然后,将第一固定螺栓152插入连通的第一固定孔153和通孔即可,通过调整前立柱011与不同第一固定孔153连通,实现了前立柱011高度的调整,并且,由于第一固定孔153为条形孔,能够避免制造误差造成前立柱011上的通孔和第一固定孔153无法正对连通的情况,装配灵活快捷。应当理解,第一固定螺栓152的数量不限于是一个,还可以是多个,当第一固定螺栓152的数量越多,连接强度越高,同时,当第一固定螺栓152的数量为多个时,前立柱011上的通孔的数量也可以为多个。
进一步的,在第一连接筒151的外筒壁上设置有第一加固条154,第一加固条154可以为三角板,第一加固条154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多个第一加固条154围绕第一连接筒151的轴线均匀间隔排布,如此设计,多个第一加固条154埋设在第一立柱110内,能够提高第一连接筒151与第一立柱110的结合强度,第一连接筒151不易被拔出,使用安全可靠。
本实施例中,可选的,第二连接件160的设计设置为与第一连接件150相同。具体的,第二轮连接件包括第二连接筒和多个第二加固条,第二连接筒为圆筒,第二连接筒的筒壁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固定孔,每个第二固定孔为条形孔,至少一个第二固定孔内设置有第二固定螺栓。第二连接筒供光伏支架001的后立柱012插入。多个第二加固条均安装在第二连接筒的外周壁上,多个第二加固条围绕第二连接筒的轴线均匀间隔排布。
本实施例中,可选的,第一立柱110和连接体120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弧形面,同时,第二立柱130和连接体120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弧形面,减小应力集中,不易开裂,服役时间长。
在其他实施例中,可选的,光伏支架用条形基础还包括压板200和膨胀螺钉300,压板200设置有压槽,压槽与第二立柱130卡接,膨胀螺钉300穿设于压板200上且用于固定于地底,如此设计,通过压板200和膨胀螺钉300的配合结构,能够加固第二立柱130,从而提高混凝土装置在第二立柱130处的受载能力,使用过程中稳定性高,安全性高。
进一步的,第二立柱130的顶部设置有定位槽,压槽的槽壁上设置有定位凸起,定位凸起卡接于定位槽内,压板200与第二立柱130的配合紧密,且定位凸起和第二凹槽140的结构配合利于定位压板200的位置,装配快捷准确。
本实施例中,光伏支架用条形基础的结构设计,既减少了用材,降低了成本,同时,通过将第一立柱110和第二立柱130的结构差异化设计,使得第二立柱130的承载能力更强,使用过程中不易被损坏,使用安全性高。
请结合图4,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光伏板002支撑系统,包括光伏支架001、光伏板002和上述实施例提到的光伏支架用条形基础,光伏支架001包括前立柱011和后立柱012,前立柱011与第一立柱110固定连接,后立柱012与第二立柱130固定连接;光伏板002固定于光伏支架001的顶部,光伏板002靠近第二立柱130的一侧的高度高于光伏板002靠近第一立柱110的一侧的高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光伏支架用条形基础,其特征在于,包括:
成对设置的两个混凝土桩基,所述两个混凝土桩基均用于固定于地面且在第一方向上间隔排布;每个所述混凝土桩基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具有夹角的第二方向上延伸,每个所述混凝土桩基均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立柱、连接体和第二立柱,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均凸设于所述连接体的顶面;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一立柱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二立柱的尺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支架用条形基础,其特征在于:
所述混凝土桩基设置为渐变结构,所述混凝土桩基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宽度在从所述第一立柱向第二立柱的方向上逐渐增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支架用条形基础,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立柱上设置有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二立柱上设置有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均用于与光伏支架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伏支架用条形基础,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连接筒,所述连接筒的筒壁上设置有多个固定孔,所述多个固定孔在所述连接筒的轴线延伸方向上间隔排布,所述多个固定孔中的一个固定孔内穿设有固定螺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伏支架用条形基础,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孔设置为条形孔,所述固定孔的长度在所述连接筒的周向上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伏支架用条形基础,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筒的外筒壁上设置有多个加固条,所述多个加固条在所述连接筒的周向上间隔排布,所述加固条均埋设于所述第一立柱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支架用条形基础,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立柱和连接体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弧形面;所述第二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弧形面。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光伏支架用条形基础,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伏支架用条形基础还包括压板和膨胀螺钉,所述压板设置有压槽,所述压槽与所述第二立柱卡接,所述膨胀螺钉穿设于所述压板上且用于固定于地底。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伏支架用条形基础,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立柱的顶部设置有定位槽,所述压槽的槽壁上设置有定位凸起,所述定位凸起卡接于所述定位槽内。
10.一种光伏板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板支撑系统包括:
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光伏支架用条形基础。
CN202321473514.XU 2023-06-09 2023-06-09 光伏支架用条形基础和光伏板支撑系统 Active CN2201172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73514.XU CN220117254U (zh) 2023-06-09 2023-06-09 光伏支架用条形基础和光伏板支撑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73514.XU CN220117254U (zh) 2023-06-09 2023-06-09 光伏支架用条形基础和光伏板支撑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17254U true CN220117254U (zh) 2023-12-01

Family

ID=888965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473514.XU Active CN220117254U (zh) 2023-06-09 2023-06-09 光伏支架用条形基础和光伏板支撑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1725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20117254U (zh) 光伏支架用条形基础和光伏板支撑系统
CN215290164U (zh) 一种边坡支护系统
CN210976626U (zh) 一种地库外墙单侧支模加固装置
CN210917390U (zh) 一种防塌方的围护装置
CN210887226U (zh) 一种土建工程装配式坑基支护装置
CN111561073A (zh) 一种高层建筑剪力墙筒体外伸墙帽建筑结构体系
CN217053324U (zh) 一种插入稳定的基桩
CN218911786U (zh) 一种钢结构衔接处的框架连接件
CN220352842U (zh) 一种用于检查井施工的箱式支护结构
CN215907348U (zh) 一种支撑件
CN216947911U (zh) 一种拼装顶推支架
JP2014101635A (ja) 基礎ユニット及び架台
CN220450897U (zh) 一种桩基础中设置连接件的安装结构
CN218911734U (zh) 一种干法连接的预制阳台
CN219411523U (zh) 一种筏板钢筋支撑辅助固定架
CN211818457U (zh) 一种平地通信塔承载装置
CN215330937U (zh) 一种便于拆卸的装配式支撑立柱
CN113071973B (zh) 附着于钢管柱的施工电梯附墙装置及其安装方法
CN214533013U (zh) 隧道洞内临时支撑加固
CN219060848U (zh) 一种稳固型脚手架用的斜支撑结构
CN215518402U (zh) 一种大型桥梁钢构件支撑装置
CN212612597U (zh) 一种地脚螺栓定位装置
CN211037920U (zh) 墙体置换施工用支撑构件
CN215254790U (zh) 一种建筑工程安全防护网
CN220503942U (zh) 光伏支架混凝土微型桩基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