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74891U - 电子触控笔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触控笔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74891U
CN218974891U CN202223060029.8U CN202223060029U CN218974891U CN 218974891 U CN218974891 U CN 218974891U CN 202223060029 U CN202223060029 U CN 202223060029U CN 218974891 U CN218974891 U CN 2189748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tion
pen
stress
strain gauge
hol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06002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彦鑫
陈良武
詹梓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xeye Smart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axeye Smart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xeye Smart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xeye Smart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06002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748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748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74891U/zh
Priority to PCT/CN2023/103283 priority patent/WO2024103741A1/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子触控笔和电子设备,该电子触控笔包括笔壳和受力传递结构,所述笔壳具有用于与触控屏接触时使所述触控屏产生电信号的笔芯;所述受力传递结构设于所述笔壳内,所述受力传递结构包括应变片和笔芯支架,所述笔芯支架与所述笔芯连接;所述应变片包括固定段以及分别与所述固定段两端连接且弯折延伸出的受力段和检测段,所述笔芯支架贯穿所述受力段,且与所述受力段和所述检测段连接,所述检测段上设置有应变计;所述固定段朝向所述笔芯的受力方向延伸,所述固定段焊接于所述笔壳的内壁上。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在确保受力传递结构稳定性可靠的前提下,改善目前平行四边形框架结构,提高空间利用率高,留出更多空间给其余零件。

Description

电子触控笔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触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子触控笔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电子触控笔是一种小笔形的工具,用来输入指令到电脑屏幕、移动设备、绘图板等具有触摸屏的设备,用户可以通过触控笔点击触控屏幕来选取文件或绘画。为实现电子触控笔良好的书写性能,电子触控笔的各电极结构件之间的距离、电极之间的信号屏蔽以及电极的尺寸大小都有比较严格的要求。
在相关技术中,现有电子触控笔通常在内部设置受力传递结构与笔芯连接感应笔芯的受力程度以在显示屏划出粗细不同的笔迹,然而现有的受力传递结构整体多为平行四边形框架结构,为确保灵敏度及稳定性四边形框架结构尺寸不能做的太小,占用内部空间过大,从而造成内部空间浪费,内部空间利用率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电子触控笔及电子设备,旨在解决受力传递结构占用电子触控笔内部空间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子触控笔,包括:
笔壳,所述笔壳具有用于与触控屏接触时使所述触控屏产生电信号的笔芯;
受力传递结构,设于所述笔壳内,所述受力传递结构包括应变片和笔芯支架,所述笔芯支架与所述笔芯连接;
所述应变片包括固定段以及分别与所述固定段两端连接且弯折延伸出的受力段和检测段,所述笔芯支架贯穿所述受力段,且与所述受力段和所述检测段连接,所述检测段上设置有应变计;
所述固定段朝向所述笔芯的受力方向延伸,所述固定段焊接于所述笔壳的内壁上。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笔芯支架包括连接管、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第三支架,所述连接管与所述笔芯连接,所述连接管与所述第一支架连接,所述第二支架的两端分别垂直连接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三支架;
所述受力段开设有供所述连接管贯穿的连接孔,所述连接管贯穿所述连接孔;
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受力段连接,所述第三支架与所述检测段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架的底部延伸出第一翻边,所述第一翻边与所述受力段连接;
和/或,所述第三支架的底部延伸出第二翻边,所述第二翻边与所述检测段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受力段与所述固定段垂直,所述检测段与所述固定段垂直。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受力段、所述固定段、所述检测段均呈片状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笔壳的内壁包括有呈环状设置的屏蔽钢管,所述固定段焊接于所述屏蔽钢管的内壁上。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笔芯支架的材质采用金属材料。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笔壳内还设有控制主板,所述控制主板与所述应变计电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笔芯的端部呈倒圆设置。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显示屏和电子触控笔,其中,所述显示屏用于供所述电子触控笔触控,该电子触控笔包括:
笔壳,所述笔壳具有用于与触控屏接触时使所述触控屏产生电信号的笔芯;
受力传递结构,设于所述笔壳内,所述受力传递结构包括应变片和笔芯支架,所述笔芯支架与所述笔芯连接;
所述应变片包括固定段以及分别与所述固定段两端连接且弯折延伸出的受力段和检测段,所述笔芯支架贯穿所述受力段,且与所述受力段和所述检测段连接,所述检测段上设置有应变计;
所述固定段朝向所述笔芯的受力方向延伸,所述固定段焊接于所述笔壳的内壁上。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采用该电子触控笔包括笔壳和受力传递结构,所述笔壳具有用于与触控屏接触时使所述触控屏产生电信号的笔芯;所述受力传递结构设于所述笔壳内,所述受力传递结构包括应变片和笔芯支架,所述笔芯支架与所述笔芯连接;所述应变片包括固定段以及分别与所述固定段两端连接且弯折延伸出的受力段和检测段,所述笔芯支架贯穿所述受力段,且与所述受力段和所述检测段连接,所述检测段上设置有应变计;所述固定段朝向所述笔芯的受力方向延伸,所述固定段焊接于所述笔壳的内壁上。如此设置,在确保受力传递结构稳定性可靠的前提下,改善目前平行四边形框架结构,提高空间利用率高,留出更多空间给其余零件。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子触控笔一实施例的笔芯、应变片和笔芯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子触控笔一实施例的笔芯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子触控笔一实施例的应变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子触控笔一实施例的局部剖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电子触控笔一实施例的外观展示图。
附图标号说明:
Figure BDA0003948331840000031
Figure BDA0003948331840000041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若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电子触控笔是一种小笔形的工具,用来输入指令到电脑屏幕、移动设备、绘图板等具有触摸屏的设备,用户可以通过触控笔点击触控屏幕来选取文件或绘画。为实现电子触控笔良好的书写性能,电子触控笔的各电极结构件之间的距离、电极之间的信号屏蔽以及电极的尺寸大小都有比较严格的要求。
在相关技术中,现有电子触控笔通常在内部设置应变片感应笔芯的受力程度以在显示屏划出粗细不同的笔迹,然而应变片内部的力传递结构多为平行四边形框架结构,为确保灵敏度及稳定性四边形尺寸不能做的太小,占用内部空间过大,从而造成内部空间浪费,内部空间利用率不高。
请参阅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子触控笔。
该电子触控笔包括笔壳和受力传递结构,所述笔壳100具有用于与触控屏接触时使所述触控屏产生电信号的笔芯110;所述受力传递结构设于所述笔壳100内,所述受力传递结构包括应变片200和笔芯支架120,所述笔芯支架120与所述笔芯110连接;所述应变片200包括固定段220以及分别与所述固定段220两端连接且弯折延伸出的受力段210和检测段230,所述笔芯支架120贯穿所述受力段210,且与所述受力段210和所述检测段230连接,所述检测段230上设置有应变计231;所述固定段220朝向所述笔芯110的受力方向延伸,所述固定段220焊接于所述笔壳100的内壁上。
具体来说,应变片200是敏感受力件,应变片200受力后会产生相对明显的形变,通过应变片200贴有应变计231,能检测其变形量,从而计算出受力的大小。在笔芯110进行书写时,笔芯110受到触控屏的挤压,通过笔壳100内与笔芯110连接的笔芯支架120将力依次传递至应变片200的受力段210、固定段220、检测段230,而应变片200朝向所述笔芯110的受力方向延伸的固定段220上表面与笔壳100的内壁通过焊接固定,故应变片200的固定段220可认为是固定不动的。由于应变片200具有弹性,通过应变计231检测应变片200在检测段230产生的形变,进而计算出应变计231的形变量,进而使得电子触控笔可以根据应变计231计算得到的变形量调整在触控屏上书写笔迹的粗细。如此设置,在确保受力传递结构稳定性可靠的前提下,改善目前平行四边形框架结构,笔芯支架120贯穿应变片200的受力段210伸入应变片200的开口空间,笔芯支架120部分容置于该开口空间内,提高内部空间利用率高,留出更多空间给其余零件。
请参阅图1和图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笔芯支架120包括连接管124、第一支架121、第二支架122和第三支架123,所述连接管124与所述笔芯110连接,所述连接管124与所述第一支架121连接,所述第二支架122的两端分别垂直连接所述第一支架121和所述第三支架123;所述受力段210开设有供所述连接管124贯穿的连接孔211,所述连接管124贯穿所述连接孔211;所述第一支架121与所述受力段210连接,所述第三支架123与所述检测段230连接。如此设置,受力传递结构形成具有开口的双层框架结构,保证受力传递结构的稳定性,减少受力传递结构空间占用率。
请参阅图1至图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架121的底部延伸出第一翻边125,所述第一翻边121与所述受力段210连接;和/或,所述第三支架123的底部延伸出第二翻边126,所述第二翻边126与所述检测段230连接。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支架121的底部延伸出第一翻边125,所述第一翻边125与所述受力段210连接。或者,所述第三支架123的底部延伸出第二翻边126,所述第二翻边126与所述检测段230连接。或者,所述第一支架121的底部延伸出第一翻边125,所述第一翻边125与所述受力段210连接;以及所述第三支架123的底部延伸出第二翻边126,所述第二翻边126与所述检测段230连接。通过第一翻边125和第二翻边126的设置,可以提高应变片200的受力敏感度,保证应变计231的检测精度。
请参阅图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受力段210与所述固定段220垂直,所述检测段230与所述固定段220垂直。如此最大化利用笔壳100内部空间,减少应变片200的空间占用。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受力段210与所述固定段220之间的夹角还可以80度、70度等,所述检测段230与所述固定段220之间的夹角还可以80度、70度等。
请参阅图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受力段210、所述固定段220、所述检测段230均呈片状设置。通过方片状设置尽可能减少应变片200的体积,减少笔壳100内部空间占用。
请参阅图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笔壳100的内壁包括有呈环状设置的屏蔽钢管130,所述固定段220焊接于所述屏蔽钢管130的内壁上。可以理解的是,屏蔽钢管130可以起到信号屏蔽、隔离作用,降低信号发散以提高电子触控笔内电极与触控屏的信号交互能力。当笔书写的时候,笔芯110受力传递给笔芯110支架,笔芯110支架再将变形从与应变片200焊接接触的部位即受力段210传递给应变片200,而应变片200的固定段220上表面与屏蔽钢管130通过焊接刚性连接,故应变片200的平面部分即固定段220可认为是固定不动的。由于笔芯支架120刚性比应变片200好,相对变形小很多,最终可认为只有应变片200产生了变形,进而应变计231能检测出变形量。
为保证设置于应变片200的应变计231检测到笔芯110受力程度的精确性,应当保证笔芯110支架的刚度,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笔芯110支架的材质采用金属材料。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笔芯110支架还可以采用具有一定刚性的材料。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笔壳100内还设有控制主板,所述控制主板与所述应变计231电连接。如此应变计231通过检测的形变量发送信号至控制主板,控制主板控制笔芯110在触控屏书写的笔迹粗细。
请参阅图1和图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笔芯110的端部呈倒圆设置。笔芯110用于与显示屏接触的端部若为尖角设置,笔芯110应力集中,很容易划伤显示屏。通过圆角设置,使得电子触摸笔与显示屏之间接触更为平滑,防止划伤显示屏。
请参阅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显示屏和电子触控笔,其中,所述显示屏用于供所述电子触控笔触控,该电子触控笔包括笔壳和受力传递结构,所述笔壳100具有用于与触控屏接触时使所述触控屏产生电信号的笔芯110;所述受力传递结构设于所述笔壳100内,所述受力传递结构包括应变片200和笔芯支架120,所述笔芯支架120与所述笔芯110连接;所述应变片200包括固定段220以及分别与所述固定段220两端连接且弯折延伸出的受力段210和检测段230,所述笔芯支架120贯穿所述受力段210,且与所述受力段210和所述检测段230连接,所述检测段230上设置有应变计231;所述固定段220朝向所述笔芯110的受力方向延伸,所述固定段220焊接于所述笔壳100的内壁上。由于本电子设备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同样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电子触控笔,其特征在于,包括:
笔壳,所述笔壳具有用于与触控屏接触时使所述触控屏产生电信号的笔芯;
受力传递结构,设于所述笔壳内,所述受力传递结构包括应变片和笔芯支架,所述笔芯支架与所述笔芯连接;
所述应变片包括固定段以及分别与所述固定段两端连接且弯折延伸出的受力段和检测段,所述笔芯支架贯穿所述受力段,且与所述受力段和所述检测段连接,所述检测段上设置有应变计;
所述固定段朝向所述笔芯的受力方向延伸,所述固定段焊接于所述笔壳的内壁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触控笔,其特征在于,所述笔芯支架包括连接管、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第三支架,所述连接管与所述笔芯连接,所述连接管与所述第一支架连接,所述第二支架的两端分别垂直连接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三支架;
所述受力段开设有供所述连接管贯穿的连接孔,所述连接管贯穿所述连接孔;
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受力段连接,所述第三支架与所述检测段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触控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的底部延伸出第一翻边,所述第一翻边与所述受力段连接;
和/或,所述第三支架的底部延伸出第二翻边,所述第二翻边与所述检测段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触控笔,其特征在于,所述受力段与所述固定段垂直,所述检测段与所述固定段垂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触控笔,其特征在于,所述受力段、所述固定段、所述检测段均呈片状设置。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触控笔,其特征在于,所述笔壳的内壁包括有呈环状设置的屏蔽钢管,所述固定段焊接于所述屏蔽钢管的内壁上。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触控笔,其特征在于,所述笔芯支架的材质采用金属材料。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触控笔,其特征在于,所述笔壳内还设有控制主板,所述控制主板与所述应变计电连接。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触控笔,其特征在于,所述笔芯的端部呈倒圆设置。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触控屏和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子触控笔;
其中,所述触控屏用于供所述电子触控笔触控。
CN202223060029.8U 2022-11-17 2022-11-17 电子触控笔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2189748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60029.8U CN218974891U (zh) 2022-11-17 2022-11-17 电子触控笔及电子设备
PCT/CN2023/103283 WO2024103741A1 (zh) 2022-11-17 2023-06-28 电子触控笔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60029.8U CN218974891U (zh) 2022-11-17 2022-11-17 电子触控笔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74891U true CN218974891U (zh) 2023-05-05

Family

ID=861507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060029.8U Active CN218974891U (zh) 2022-11-17 2022-11-17 电子触控笔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74891U (zh)
WO (1) WO2024103741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103741A1 (zh) * 2022-11-17 2024-05-23 深圳市千分一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电子触控笔及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813918A1 (en) * 2013-06-11 2014-12-17 Anoto AB Electronic pen
US11175755B1 (en) * 2020-06-08 2021-11-16 Wacom Co., Ltd. Input system and input method
TW202213041A (zh) * 2020-09-23 2022-04-01 翰碩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筆結構及觸發模組
CN113190127B (zh) * 2021-03-26 2023-07-18 深圳市信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电容触控笔
CN113311952A (zh) * 2021-06-25 2021-08-27 中航电测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笔用压力传感器组件及触控笔
CN218974891U (zh) * 2022-11-17 2023-05-05 深圳市千分一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电子触控笔及电子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103741A1 (zh) * 2022-11-17 2024-05-23 深圳市千分一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电子触控笔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4103741A1 (zh) 2024-05-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068322U (zh) 便携式电子装置及其小型化充电式电容触控笔
CN218974891U (zh) 电子触控笔及电子设备
JP2005513575A (ja) 誘導層に薄膜アンテナ列を格子状に内蔵したタッチ制御型ディスプレイ
CN102388354A (zh) 漂浮平面触摸检测系统
CN1894737A (zh) 与电容敏感型触摸板一起使用的拴系式触笔
TWI402737B (zh) Multi - touch device and its method
US20090033620A1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and Touch Pad Device for the Same
JP6041989B2 (ja) 静電容量方式と電磁誘導方式のデュアルモードタッチスクリーンのタッチ制御方法及びハンドヘルド電子装置
CN102760021B (zh) 电阻式触摸屏的触摸轨迹检测方法
CN207895413U (zh) 手写板
EP4252564A1 (en) Battery rod for electronic atomization and electronic atomization device
WO2012040913A1 (zh) 电容式触摸屏手写笔笔头配合结构
EP4252565A1 (en) Battery rod for electronic atomization, and electronic atomization device
CN215599660U (zh) 一种电容笔
CN213545249U (zh) 一种电容式压力触控装置
CN216486383U (zh) 智能笔位置检测装置及智能交互平板
WO2023221412A9 (zh) 手写笔及电子设备组件
CN219016945U (zh) 一种笔尖防抖动结构及触控笔
CN217034717U (zh) 触控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569259Y (zh) 内置隔膜天线阵列网格电磁感应层的触摸控制显示屏
TW201019178A (en) Sensing structure and displayer comprising the same
CN220671936U (zh) 基于金属笔芯的触控笔
CN220473968U (zh) 笔尖组件及电子触控笔
CN101739164B (zh) 感测结构及包含该感测结构的显示器
CN218768099U (zh) 电磁电容双触控原笔迹电子签名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